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

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2. 提出难写的字

3. 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 给生字组词

5. 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设计学生阅读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训练重点,第二,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两级分化,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发言。但是有部分同学反应灵活想象力丰富。授课要极具吸引力,分别照顾到两级各层面的学生。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等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知道蝙蝠飞行本领高。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等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蝙蝠飞行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读课题 出示蝙蝠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介绍搜集的蝙蝠资料)出示雷达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介绍搜集的雷达资料)。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个别字词。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3、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段 (二)出示过渡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

蝙蝠和雷达教案名师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学习用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蝙蝠) 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板书:夜间飞行) 二、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节,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1、学生自学。

2、检查:多媒体出示第3节。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灵巧)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C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3、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师述:对呀,这时,我们都会想:老师指末句,生齐读。 三、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小节,同时用大圈圈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用“———”划出试验方法,用“”划出试验结果,再想一想,这个试验证明了什么?请一、二组的学生自学第4节,三、四组的同学自学第5节。 (多媒体出示表格)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

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 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蝙蝠和雷达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 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设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34蝙蝠和雷达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雷达是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查了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悟: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1.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师引读: 蝙蝠,能够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它飞行起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谈谈你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呢? 读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请用直线划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2)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学习 比较三次试验的方法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二)出示过渡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和雷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试讲稿)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壱、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 生字,会写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PPT 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五、课时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大家玩过“蒙眼捉人”的游戏吧? 蒙住眼睛捉人难吗?

生:难 师: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生:无法看清人在哪里 师小结:在一般情况下,人要在黑暗中找到方向是非常困难的,但飞机为什么又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呢?那究竟又是谁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一难题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蝙蝠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雷达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有关雷达的图片 师: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那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就能明白了。 (二)认定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定目标。 (三)检查预习: 课件展示文中词语,检查朗读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 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 荧光屏横七竖八 师:荧字是后鼻音,要读清晰;障字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四)指导书写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课题名称 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二.教材依据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1课。 三.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从三大环环相扣的环节(提出问题——实验证明——模仿创造)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以及人们是如何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明白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设计理念 在全程教学中贯穿各种形式的朗读,从读正确读流利到有感情朗读,从全班读个别读到轻声读自由读,在形成坡度的朗读中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交流、自主表达等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见解。以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尊重学生意愿的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在感悟蝙蝠探路原理以及与飞机夜航的必然联系中,明白这是大自然给于人类的启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科学的欲望,引发阅读有关科学知识的课外书籍的驱动

力。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读、想、议、说、练,突出学生自主能力、独立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是主题。 3.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4.学情分析 学生对仿生学缺少了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老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卡片提供了范例,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四.教学目标

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 (1)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 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 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难点: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①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②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③说感受。 ④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部编新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6蝙蝠和雷达 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雷达、蚊子”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难点 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较多,因此在生字教学中,可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先出示生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老师对生字的字形、写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小组活动,来检验学生学习生字的识记情况,要求基本上达到当堂识记。 2.阅读理解 只有充分阅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来发现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表达运用 学习科普类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写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来点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理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4)认真读课文,整理出自己读完课文后提出的问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雷达、蚊子”等词语,掌握“系”这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深度体会蝙蝠超强的飞行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课件出示: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组成。目标的距离可通过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又反射回雷达的时间测定。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 2.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蝙蝠和雷达) 设计意图: 把蝙蝠和雷达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交流预习,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公开课)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设计理念】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A案 第一课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部编版小学语文《蝙蝠和雷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为避免将说明性课文上成科学课的尴尬,教学中强调“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让学生在思、练、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意在让学生自己实践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避开、敏

锐、揭开”等词语。 2.借助课题,抓住要点,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感受蝙蝠飞行的本领,体会作者用词遣句的精妙。借助表格,通过三次试验的学习,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了解蝙蝠探路的奥秘,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抓要点,把握主要内容。借助表格,了解蝙蝠探路的奥秘。 教学难点: 学习“试验过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了解蝙蝠的奥秘。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设疑导入 1.板书:蝙蝠(强调字形)雷达 2.设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出示: 蝙蝠飞蛾蚊子苍蝇 捕捉避开揭开推进

11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2、过程与方法: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雷达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进入新课学习。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喜欢在夜间觅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本课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2、师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三、精读研究,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探寻道理。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本领高的相关句子,明白蝙蝠夜里飞行的神奇(安全灵巧)。 2、思考: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由这一问题引到了3次试验。

3、合作学习4—6自然段,要求:快速默读课文,用读一读、画一画的方法 填写实验报告单,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课件出示下表) 4、请同学根据表格复述实验过程。 5、学习第7自然段 (1)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起来探路的呢?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嘴发出超声波 蝙蝠障碍物 耳朵反射回来 6、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第8自然段,小组讨论夜航飞机与夜间飞行的蝙蝠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并仿照老师画的蝙蝠夜空飞行给雷达画一个示意图。 2、指名一生板演。 3、对照两图,说说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相似之处,完成课后填空题。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巩固拓展。 1、阅读“资料袋”,了解仿生学。雷达的发明确实的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种从研究动物特别功能后得到启发,发明出科学仪器,机械为人类服务科学叫仿生学。

优秀教案评选《蝙蝠和雷达》——张艳

优秀教案评选《蝙蝠和雷达》——张艳(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探究、感悟、拓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南磨房中心小学张艳 一、教案背景: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下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三、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表格导学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复述)、阅读法(朗读)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设疑导读 1、教师:(课件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2、教师:(课件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教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们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为什么会用“和”把它们连起来,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层层设疑,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把握要点 1、教师: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一句话?指名说。 2、出示: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指名读。 (1)学生质疑:针对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随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究发现的过程。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 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教养目标: (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3、发展目标: 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蝙蝠探路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生2:我知道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才发现了蝙蝠探路的秘密。 生3:《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 师:你是从体裁方面说的,这确实是一篇说明文(板书:说明文),你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说明文? 生1:《太阳》 生2:《赵州桥》 生3:《自然之道》 生4:《月球之谜》 师:学了这么多说明文,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它的语言很准确。 师:说明文在语言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准确性和科学性,可见这位同学知识很广泛,你还知道它的哪些特点?(板书:语言) 生2:在《太阳》一文作者运用了数字说明。 生3:还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这两位同学谈到的都是说明方法,的确每篇说明文必须要用一定的方法来说明,那么《蝙蝠和雷达》要说明什么呀?(板书:方法) 生1:说明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师:什么关系? 生2:人们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飞行。 师:对,这就是本文要说明的内容,同时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更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板书:内容)

《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案设计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以及飞机夜间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科学作品的能力和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 2、初步掌握一般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1、指名读生字。(正音) 2、自由读课后作业题(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1、课文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根据。 (一)指名读第一段。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 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说明了什么? 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再读课文。要求: (1)读懂有关词语。 (2)说出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3、学生口述蝙蝠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过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 1、启发学生说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领“发出超声”,耳朵的特殊本领是“接收超声”。 5、科学家揭开的秘密回答了课文前面提出的这个问题? 6、练习朗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蝙蝠和雷达》是本册课本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4个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3.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产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尝试从不同角度突出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尝试从不同角度突出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产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2.导入:蝙蝠是哺乳动物,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蝙蝠和雷达》弄清楚这个问题。(板书:蝙蝠和雷达)3.蝙蝠和雷达简介。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过渡语: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字词,初读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层次,了解其中缘由。 1.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荧、屏”。其中“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2.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左窄右宽。 3.辨析多音字“系”。 4.反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换偏旁、字理识字、图片识字、字谜等形式记忆。。 5.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6.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7.识字游戏。 8.词语解释,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看看应选哪种解释? 三、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相机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2.小结: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划分课文段落。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

篇一:蝙蝠和雷达第一课时教案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 师: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蝙蝠(对蝙蝠进行教学。解释虫字旁的由来,古代人称野兽为虫,举例“武松打虎”片段。) 2.出示“雷达”图 师:这是什么装置板书:雷达 3.师:他们两个像吗? 生:不像 师:它们一点都不像,但是科学家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蝙蝠和雷达》,去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检查阅读成果 (1)字词学习 出示生字词:蝙蝠、飞蛾、铃铛、塞上、揭开、障碍、荧光屏、敏锐、避开、苍蝇 ①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它们。 ②在这些词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词语?老师觉得,铃铛的“铛“要注意,这个字应该读轻声。“塞” 是一个多音字,大家可以课后查查它还有什么读音。“荧光屏”的“荧”字千万不要和“萤火虫”的“萤”字弄错了。 ③好,接下来,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生字词。 (2)认识了这些生字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