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的研究进展_刘学勇

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的研究进展_刘学勇
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的研究进展_刘学勇

第41卷第11期 辽 宁 化 工 Vol.41,No. 11 2012年11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November,2012

收稿日期: 2012-10-04

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的研究进展

刘学勇,刘 瑶

(沈阳有色金属研究院, 辽宁 沈阳 110141)

摘 要:异硫氰酸烯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合成及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性质及用途,归纳了其主要合成方法及研究现状,并对其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异硫氰酸烯丙酯必定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异硫氰酸烯丙酯; 合成; 应用

中图分类号:TQ 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12)11-1164-03

异硫氰酸烯丙酯,又称人造芥子油,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结构式为CH=CH—CH 2—N=C=S,分子量为99.15,它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贮藏期间颜色逐渐变深,有较强催泪性,伴有强烈的芥籽似刺激性臭味和辣味,无旋光性[1]

。它是芥子油的有效成分,在医药、染料、矿物加工、食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它是生产无氰镀铜重要添加剂烯丙基硫脲的一种主要原料, 也用做药物制造、发泡的毒气和擦剂等方面。异硫氰酸烯丙酯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目前,人工合成异硫氰酸烯丙酯为构成这一类化合物的主体。其合成方法较多,本文就其合成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1 异硫氰酸烯丙酯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天然生产芥末油工艺主要有两种[2]

,一种是利用蒸馏设备,将芥末籽粉碎、炒拌,静态蒸馏,取其精油,最后再与其它植物油勾兑,提纯制得;另一种是将芥末籽粉碎,经水浸泡发制,在带搅拌装置及冷凝器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动态水蒸汽蒸馏,馏出物用植物油经萃取,精制后即为异硫氰酸烯丙酯。但从植物中提取产品生产方法能耗大, 收率低, 成本高, 很难以形成规模生产。

1.1 国内外合成异硫氰酸烯丙酯主要方法

(1)氯甲酸丙烯酯与硫氰酸钾化学反应过程;

2-CH=CH 2 + KSCN CH 2=CH-CH 2NCS (30.9%)

O

(2)丙烯硫醇、丙烯硫醚和氯化氰反应过程,

CH 2=CH-CH 2-SH + CNCl CH 2=CH-CH 2NCS

CH 2=CH-CH 2-S-CH 2-CH=CH 2 + CNCl CH 2=CH-CH 2NCS

(3)丙烯胺与二硫化碳及硫代光气化学反应过

程;

CH 2=CH-CH 2 -NH 2 + CSCl 2 CH 2=CH-CH 2NCS

CH 2=CH-CH 2 -NH 2 + CS 2 CH 2=CH-CH 2NCS

(4)丙烯胺与二硫化碳、三乙胺反应后再与氧氯化磷进行催化反应;

CH 2=CH-CH 2 -NH 2 + CS 2 +(C 2H 5)3N CH 2=CH-CH 2NHC-SN(C 2H 5)3S

3

CH 2=CH-CH 2NCS

(5)氯丙烯、氰化钠及单质硫磺在有机溶剂介质中进行反应;

CH 2=CH-CH 2Cl + NaCN + S CH 2=CH-CH 2NCS (84%)

(6)氯丙烯与硫氰酸钠的反应, 溶剂为有机物或水。

CH 2=CH-CH 2 X +MSCN CH 2=CH-CH 2NCS (X=Cl, Br,I; M=k,Na, NH 4)

1.2 国内外有关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的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 国内开发了烯丙基异硫氰酸酯的人

工合成工艺[3]

, 即常用的硫氰酸盐反应法,通过与烯丙基氯的液固非均相反应, 最后通过常压蒸馏提纯法直接合成异硫氰酸烯丙酯。该法原料易得, 工艺简单, 但反应时间较长, 产品收率低, 后处理较为复杂,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于跃芹等[4]

以硫氰酸钠和氯丙烯为原料,用乙醇作溶剂, 使硫氰酸盐与烯丙基氯发生均相反应,产

第41卷第11期 刘学勇,等: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的研究进展 1165

率高达96.1%,其发现滴加氯丙烯的温度对产率有影响,温度最佳范围为40~50 ℃,最终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手机产品,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增加了产品的收集率。

王浩等[5]介绍了以水为溶剂、硫氰酸钠和烯丙基氯为原料、合成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30%,最佳反应温度为60~70 ℃,反应25 h,物料摩尔比为1︰1(NaSCN︰RCl), 产率高达95.0%以上。

李谦和等[6]以烯丙基卤和硫氰酸盐为原料,采用甲醇、乙醇和丙酮为溶剂,比较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醇为溶剂时,产率达到95%以上。

胡浩斌等[7]以氯丙烯和硫氰酸钠为原料、用甲醇为硫氰化钠的溶剂,利用微波辐射,均相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了异硫氰酸烯丙酯。微波能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时间为0.5 h,大大降低了反应时间,使反应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较高的收率。

栾和林等[8]在制备异硫氰酸烯丙酯过程中采用多碳醇作为溶剂溶解硫氰酸铵或钠,与氯丙烯反应,基本反应均可在同一装置、同一介质中进行,毒性较大的中间体均被封闭在同一反应体系中,不用分离、纯化,改善了操作环境;不使用相转移剂四丁基溴化铵和水,无污水排放,节省了水处理设备,减少杂质的介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方法的缺点是由于硫氰酸盐在多碳醇中的溶解度小,影响最终产品的收率。反应需要大量的多碳醇,回收多碳醇也较为复杂。

武荣成等[9]采用丙烯醇代替氯丙烯,采用硫氰酸铵与丙烯醇反应生成硫氰酸酯,然后升温使硫氰酸酯异构化为异硫氰酸酯并蒸出多余未反应的丙烯醇,本发明专利采用丙烯醇代替氯丙烯,丙烯醇97℃,低毒、无腐蚀性,从而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环保的制备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方法。但是作为N-烯丙基化试剂,丙烯醇的活性要低于氯丙烯,导致产品产率偏低。

李健强等[10]发明了一种制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其采用烯丙基胺、三乙胺、水、二硫化碳和双氧水溶液作为反应原料,反应分为两步,先制备丙烯氨基二硫代甲酸酯,然后再与双氧水反应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产品收率为90%,含量达到97%。该项技术的优点是步骤简单,反应全过程不需要水环境,所有的氧化剂为为绿色环保过氧化物,生产过程中基本有毒气体的产生,产品收率较高,产品中含量高,具有较大的实施价值,

Lewellyn 等[11]对硫氰化钠的水溶液和氯丙烯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制备异硫氰酸烯丙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包括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PEG-400,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产率的影响,最终确定四丁基溴化铵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催化剂,在用量为千分之三时,加热使硫氰酸酯异构成异硫氰酸烯丙酯,原料转化率达到99%,异硫氰酸烯丙酯和硫氰酸烯丙酯的比率为9︰1。

俄国专利[12]RUS2321581,采用硫氰酸铵、硫氰酸钠和硫氰酸钾与氯丙烯反应,水为溶剂,在氯化锌和四丁基溴化铵的作用下,反应温度为60 ℃, 然后升温至104 ℃,反应3~4 h,冷却制备烯丙基异硫氰酸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专利[13]JP181053采用氯丙烯或溴丙烯与硫氰酸的铵盐或钠、钾盐发生进行反应,丙酮为溶剂,碘化钠为催化剂, 在80 ℃下反应3 h,经加热重排异构化, 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产率在最高达95%,由于丙酮属于易制毒,该法不适合于工业生产。

Shin-ichi Fujiwara等[14]采用丙烯氰、三乙胺和单质硫磺为反应物,以THF为溶剂,铯为催化剂,反应7.5 h,加热回流,获得了收率为53%的烯丙基异硫氰酸酯。

印度文献[15]报道,以溴丙烯和KSCN,C5H5N为反应物,CH2Cl2为溶剂,得到了79%的异硫氰酸烯丙酯,异构化和未异构化的比率为3︰1。反应过程如下:

Br-CH

2

-CH=CH

2

+ KSCN +C

5

H

5

N CH2Cl2

S=C=N-CH

2

-CH=CH

2

+H

2

C=CH-CH

2

-S-CN

79% (25:75)79% (25:75)

俄罗斯文献[16]报道,丙烯基二取代硫脲为反应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一步反应制备了异硫氰酸烯丙酯,在反应过程中应随时蒸出异硫氰酸烯丙酯。反应过程如下:

H

2

C = CH-CH

2

-NH - C - NH -CH

2

-CH=CH S=C=N-CH

2

-CH=CH

2

S

Sunggak Kim 等[17]用二吡啶硫代碳酸酯(DPT)与烯丙基胺反应,二氯甲烷为溶剂,反应5 min后,得到异硫氰酸烯丙酯,收率达到85%以上,反应过程如下:

DPT +RNH

2

R-N=C=S +2-PyOH

CH

2

Cl

2

(85%)

1166 辽 宁 化 工 2012年11月

2 结 论

异硫氰酸烯丙酯拥有广泛的用途,其合成方法也有很多种,近些年对其合成的研究逐渐增加。目前其主要合成方法仍为硫氰酸盐与氯丙烯为原料的液夜均相蒸馏法及天然植物提纯法,由于化学合成的方法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合成工艺复杂,产物收率低,试剂毒性大,原料的转化率还有提升的空间等,为此,对烯丙基硫氰酸酯的合成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出适合高效的催化剂,提高产品的异构化程度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收率,简化后处理,考虑到绿色、环保、安全,新的合成方法研究必将是个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值得科技工作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露,钟宏. 异硫氰酸酯的制备及应用[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1

(6):10-13.

[2] 何谋海,钟宏. 异硫氰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应用进展[J]. 精细与

专用化学品,2010,7(7):11.

[3] 翟建华,刘向欣.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常用制法及其主要功效[J].中国调

味品,2008, (4):22

[4] 于跃芹,康从民. 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工艺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

2000(1):41. [5] 王浩. 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工艺研究[J]. 甘肃冶金,2010(2):71-72.

[6] 李谦和,尹笃林. 异硫氰酸烯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 化学通报,

2003(10):42.

[7] 胡浩斌,郑旭东. 利用微波能合成异硫氰酸烯丙酯[J]. 固原师专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0, 21(3):18-19.

[8] 栾和林,姚文. 一种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中国,

CN1153774A[P]. 1997-07-09.

[9] 武荣成,咸建良. 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制备方法: 中国, CN101367755A

[P]. 2009-02-18.

[10] 李健强,等. 制取异硫氰酸烯丙酯的方法: 中国,CN101735128A[P].

2009-12-31.

[11] Lewellyn M E.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allyl-o-alkyl

thionocarbamates: US, 4482500[P]. 1984-11-13.

[12] Russ, 2321581[P]. 2008-10-08.

[13] Rehor C J. Allylisothiocyanate: JP, 181053 [P]. 1980-01-15.

[14] Shin-ichi Fujiwara, Tsutomu Shin-Ike. Novel selenium catalyzed

synthesis of isothiocyanates from isocyanides and elemental sulfur[J].

Tetrahedron Letters, 1991,32(29):3503–3506.

[15]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B: Organic Chemistry Including

Mdeicinal Chemistry, 1991,30B(3):343-344.

[16]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81,51(9):2017-2022.

[17] Sunggak Kim, Kyu Yang Yi.Di-2-Pyridyl thionocarbonate. A new

reagent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sothiocyanates and carbodiimides[J].

Tetrahedron Letters, 1985,26(13):1661-1663.

Research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Allyl Isothiocyanate

LIU Xue-yong, LIU Yao

(Shen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Liaoning Shenyang 110141,China)

Abstract: Allyl isothiocyanat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organic intermediate,and its synthe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ar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his article, various synthesis methods of allyl isothiocynate were summarized as well as it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llyl isothiocynate was also reviewed.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s,allyl isothiocyanate must have great market prospect.

Key words: allyl isothiocyanate;synthesis; application

(上接第1160页)

Discussion o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WU Dong

(SNCC Coal Chemical Industry Company Methanol Plant, Ningxia Yinchuan 750001,China)

Abstract: Our factory’s methanol synthesis devices kept running after trial run since May 2010, but from early 2012, outlet temperature of methanol synthesis tower continually rose, the yield declined, catalytic activity also declined, and frequent quality problems of methanol distillation product appeared. How to maintain production and avoid replacement of catalysts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Key words: methanol; synthesis catalyst; activity

【CN109942659A】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5656.X (22)申请日 2019.03.08 (71)申请人 广西万德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53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 东盟经济开发区武华大道152号 (72)发明人 杨坤 于传云 潘玉秋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宁胜荣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代理人 梁山丹 (51)Int.Cl. C07J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 方法,该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的合成以化 合物Ⅱ为起始原料,经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生成 倍他米松中间体。本发明提供的倍他米松中间体 的合成方法,提供了合成关键17位侧链的新方 法,避免了1,4双键同时存在对反应的限制,所用 辅料无毒或低毒,制备出的中间体性能稳定,收 率高、 成本低。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09942659 A 2019.06.28 C N 109942659 A

1.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所述倍他米松中间体Ⅰ 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结构式中,R 9为α-OH或不代表任何原子或基团,所述虚线代表C -C键或者不代表任何原子或基团,其特征在于,所述倍他米松中间体Ⅰ的制备,是以由化合物Ⅱ为底物,经加成反应制得化合物Ⅲ,然后再经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Ⅰ, 所述制备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成反应,是指化合物Ⅱ,在加热下,经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处理,制得化合物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成反应,反应温度为50-80℃,反应时间为0.5-2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Ⅱ亚硫酸氢钠的加入量,按照摩尔比,化合物Ⅱ:亚硫酸氢钠=1: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反应,是指化合物Ⅲ在氰化试剂的作用下制备化合物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试剂为氰化钠或氰化钾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Ⅲ和氰化试剂加入量,按照摩尔比,化合物Ⅲ:氰化试剂=1: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倍他米松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Ⅲ先与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再加入氰化试剂处理,制得化合物Ⅰ。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09942659 A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总结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方法一: 由天然鳞片石墨反应生成氧化石墨,大致分为3 个阶段,低温反应:在冰水浴中放入大烧杯,加入110mL 浓H2SO4,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放入温度计让其温度降至4℃左右。加入-100目鳞片状石墨5g,再加入NaNO3,然后缓慢加入15g KMnO4,加完后记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反应90min,溶液呈紫绿色。中温反应:将冰水浴换成温水浴,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将烧杯里的温度控制在32~40℃,让其反应30 min,溶液呈紫绿色。高温反应:中温反应结束之后,缓慢加入220mL 去离子水,加热保持温度70~100℃左右,缓慢加入一定双氧水(5 %)进行高温反应,此时反应液变成金黄色。反应后的溶液在离心机中多次离心洗涤,直至BaCl2检测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没有SO42-的存在,样品在40~50℃温度下烘干。H2SO4、NaNO3、KMnO4一起加入到低温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温度容易控制且与KMnO4反应时间足够长。如果在中温过程中加入KMnO4,一开始温度会急剧上升,很难控制反应的温度在32~40℃。技术路线图见图1。 方法二:Hummers 方法 采用Hummers 方法[5]制备氧化石墨。具体的工艺流程在冰水浴中装配好250 mL 的反应瓶加入适量的浓硫酸搅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 硝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再分次加入6 g 高锰酸钾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20℃搅拌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升温到35℃左右继续搅拌30 min再缓慢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续拌20 min 后并加入适量双氧水还原残留的氧化剂使溶液变为亮黄色。趁热过滤并用5%HCl 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直到滤液中无硫酸根被检测到为止。最后将滤饼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保存备用。方法三:修正的Hummers方法 采用修正的Hummers方法合成氧化石墨,如图1中(1)过程。即在冰水浴中装配好250 mL的反应瓶,加入适量的浓硫酸,磁力搅拌下加入2 g 石墨粉和1 g硝酸钠的固体混合物,再缓慢加入6 g高锰酸钾,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10 ℃,在冰浴条件下搅拌2 h后取出,在室温下搅拌反应5 d。然后将样品用5 %的H2SO4(质量分数)溶液进行稀释,搅拌2 h后,加入6 mL H2O2,溶液变成亮黄色,搅拌反应2 h离心。然后用浓度适当的H2SO4、H2O2混合溶液以及HCl反复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使其pH~7,得到的黄褐色沉淀即为氧化石墨(GO)。最后将样品在40 ℃的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将获得的氧化石墨入去离子水中,60 W功率超声约3 h,沉淀过夜,取上层液离心清洗后放入烘箱内40 ℃干燥,即得片层较薄的氧化石墨烯,如图1中(2)过程。

1,2,3-三氮唑的制备

三种1,2,3-三氮唑的制备 目录 三氮唑的制备 (1) 第一章 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的合成研究 (2) 1.1 前言 (2) 1.2 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的制备 (2) 1.2.1 反应原理 (2) 1.2.2 实验步骤: (3) 1.2.2.1 氯苄为原料制备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 (3) 1.2.3 1-苄基-4-苯基-1-H-1,2,3-三氮唑结构表征: (4) 1.2.4 结论 (4) 第二章 2-(4-苯基-1,2,3-三氮唑-1-亚甲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研究 (5) 2.1 引言 (5) 2.2 反应原理 (5) 2.3 实验部分 (6)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6) 2.3.2 实验步骤 (6) 2.3.2.1 合成路线: (6) 2.3.2.1.1 2-氯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9] (6) 2.3.2.1.2 2-(4-苯基-1,2,3-三氮唑-1-亚甲基)-1-H苯并咪唑的合成 (6) 2.4 结果与讨论 (7) 2.4.1 结果 (7) 2.4.2 讨论 (9) 2.5 结论 (9) 第三章 9-[2-(4-苯基-1,2,3-三氮唑)-1-乙基]-9H-咔唑的合成研究 (10) 3.1 引言 (10) 3.2 反应原理: (11) 3.3 实验部分 (11) 3.3.1 主要仪器及试剂 (11) 3.3.2 实验步骤 (12) 3.3.2.1 9-(2-氯乙基)-9-H-咔唑的制备 (12) 3.3.2.2 9-[2-(4-苯基-1,2,3-三氮唑)-1-乙基]-9-H-咔唑的制备 (12) 3.4 结果与讨论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三氮烯类试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2-羧基-4,5-二甲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镍(Ⅱ)的显色反应 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09化学6班 姓名:崔飞云 指导教师:孟双明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05 月 29 日

2-羧基-4,5-二甲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 的合成及其与镍(II)的显色反应 摘要:合成了2-羧基-4,5-二甲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CDMPDA),并研究其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与镍(II)的显色反应。在pH 9.5~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镍(II)形成配合比为4:1的红色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3×105L·mol-1·cm-1,镍(II)含量在0~10 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联合掩蔽剂的作用下,可直接测定日用化学品中的微量镍(II)。 关键词: 2-羧基-4,5-二甲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镍;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

目录 1 前言 (1) 1.1 概述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2 实验部分 (2)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 2.2 CDMPDA的合成 (3) 2.2.1 合成路线 (3) 2.2.2 CDMPDA的合成方法 (3) 2.3 试剂的物理性质 (4) 2.4 实验方法 (4) 3 结果与讨论 (4) 3.1 试剂及络合物的吸收光谱 (4) 3.2 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5) 3.3 CDMPDA用量的影响 (5) 3.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的影响 (5) 3.5 络合物的组成及稳定性 (6) 3.6 工作曲线及灵敏度 (6) 3.7 共存离子的影响 (6) 4 样品分析 (6) 5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11)

甾体激素行业分析

甾体激素行业分析

甾体激素行业分析

目录 一、甾体药物行业的基本情况 (4) 二、甾体药物行业竞争格局 (4) 三、甾体药物行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6) (一)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6) 2、产业转移 (7) 3、行业进入壁垒高 (7) 4、国家政策扶持 (8) 5、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和经济发展 (8) 6、制剂产品的国内市场空间大 (9) (二)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9) 1、药品价格调控 (9) 2、研发投入不足 (9) 3、非关税措施阻碍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9)

一、甾体药物行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甾体药物最主要的为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性激素类药物,此外还包括麻醉类药物以及即将推出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甾体药物在化学药物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甾体药物的发现和成功合成被誉为二十世纪医药工业取得的两个重大进展之一(另一个是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甾体药物对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很强的抗感染、抗过敏、抗病毒和抗休克的药理作用,能改善蛋白质代谢、恢复和增强体力以及利尿降压,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湿疹等皮肤病、过敏性休克、前列腺炎、爱迪森氏等内分泌疾病,也可用于避孕、安胎、减轻女性更年期症状、手术麻醉等方面,以及预防冠心病、爱滋病、减肥等。目前,全世界生产的甾体药物品种已达30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为甾体激素药物。 我国甾体类药物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五十年代末期,我国已开始生产黄体酮、丙酸睾丸素、甲基睾丸素等。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甾体药物行业发展开始加速,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甾体药物行业竞争格局 国外主要生产厂家为少数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包括美国辉瑞公司、法国罗素公司、法国阿凡特斯公司和英国葛兰素公司等。由于环保成本上升及我国具有原材料优势等多种因素,全球甾体药物生产出现了产业转移的趋势,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甾体药物原料药生产中心。目前,我国甾体药物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左右,皮质激素原料药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皮质激素原料药与抗感染药、维生素和解热镇痛药已成为目前我国主要大宗原料药出口产品。 目前,我国甾体激素的生产规模、工艺以及产品质量总体上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微生物转化技术和优良菌种的选育等关键生产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厂家存在差距,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也不足。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甾体药物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由于科研开发能力相对滞后,国内生产的品种只有40余种,仅占全球的14%,且大多为中低档产品。皮质激素类药物中,我国生产的绝大多数为初中级品种,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等,醋酸确炎舒松、醋酸肤轻松、醋酸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等高级皮质激素品种产量所占比例还较低。性激素类药物方面,国外厂家已生产雌激素药物30余个品种,而我国仅能生产炔雌醇、雌二醇、戊酸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炔雌醚、雌三醇、尼尔雌醇等几个品种;全球范围内孕激素已有近50种左右,而我国只能生产孕酮、己酸孕酮、甲孕酮、甲地孕酮、醋酸甲羟孕酮、氯地孕酮、炔诺酮、18-甲基炔诺酮、醋炔醚、妊娠素、米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摘要: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 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因而吸引了化学、材料等其他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包括石墨烯的合成、去氧化、化学修饰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质以及在纳米电子器件、储能材料、光电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界新一轮的热潮。关键字: 石墨烯, 制备, 应用,氧化石墨烯,传感器 石墨烯的定义 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厚度只有0.335纳米,仅为头发的20万分之一,是构建其它维数碳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具有极好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和电学质量。 石墨烯的结构 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 它只包括六角元胞(等角六边形)。 如果有五角元胞和七角元胞存在,那么他们构成石墨烯的缺陷。如果少量的五角元胞细胞会使石墨烯翘曲; 12个五角元胞的会形成富勒烯。碳纳米管也被认为是卷成圆桶的石墨烯; 可见,石墨烯是构建其它维数碳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

单原子层石墨晶体薄膜。 每个原胞中两个碳原子,每个原子与最相邻三个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 每个碳原子贡献一个多余p电子,垂直于graphene平面,形成未成键的π电子——良好的导电性。 石墨烯的性能 最薄——只有一个原子厚 强度最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为了测试石墨烯的强度,先在一块硅晶体板上钻出一些直径一微米的孔,每个小孔上放置一个完好的石墨烯样本,然后用一个带有金刚石探头的工具对样本施加压力。结果显示,在石墨烯样品微粒开始断裂前,每100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9 微牛左右。按这个结果测算,要使1 米长的石墨烯断裂,需要施加相当于55 牛顿的压力,也就是说,用石墨烯制成的包装袋应该可以承受大约两吨的重量。 没有能隙——良好的半导体 良好的导热性 热稳定性——优于石墨 较大的比表面积 优秀导电性——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电子的“光速”移动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这样每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未成键的π电子,这些π电子与平面成垂直的方向可形成轨道,π电子可在晶体中自由移动,赋予

有机分析相关论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有机分析作业 论文题目:有机分析化学试剂的研究及应用 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教育 授课语种汉语 学生姓名张城硕 学号20111105949 指导教师姓名百图雅 2013年12月8日

有机分析化学试剂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本文内容为有机分析化学试剂的研究及应用。包括(1)一些新的三氮烯类等有机分析试剂的合成及其应用。(2)几项应用基础研究:超改进控制加权形心单纯形(SWCWC)及其应用;改进了平衡移动法和摩尔比法测定有色配合物组成及其平衡常数;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的几个关系式。(3)一些分析化学试剂的使用注意方法研究及其应用。上述三部分中的应用重点是分光光度分析。 关键词有机分析化学试剂研究应用 有机分析试剂已渗透到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化学试剂是进行化学研究、成分分析的相对标准物质,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化学试剂广泛用于物质的合成、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形象地说,化学试剂是化学工作者从事化学试验的眼睛。早期的化学试剂只是指“化学分析和化学试验中为测定物质的组分或组成而使用的纯粹化学药品”。后来被扩展为“为实现化学反应而使用的化学药品”,而现在的“化学试剂”所指的化学药品早已超出了这一范畴。有人认为凡是“在科学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都可称为“化学试剂”。我们认为,化学试剂可以更全面地定义为: 在化学试验、化学分析、化学研究及其他试验中使用的各种纯度等级的化合物或单质。对分析化学及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少有机分析试剂已扩大应用到其他学科以及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研究有机分析试剂及其应用,是许多专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八、九十年代,分光光度分析的论文在一些国家的分析化学论文中仍占较大比例。分光光度计在大型精密分析仪器中的价格较低。分光光度分析是我国各行业分析测试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测试手段之一。笔者在本单位从事分析化学实际工作,从六十年代开始从事有机分析试剂的研究工作,重点是有机分析试剂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目标是探求新分析试剂、新的研究方法以及新分析和分离方法。现将介绍如下: 1一些新的三氮烯类等有机分析试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1.1 三氮烯类试剂对三氮烯类试剂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的述评。合成了十多种三氮烯类试剂,着重研究了DNAAB、2,2’-Cl2-DNAAB、NPPYT、NPBTT、NPQT、NPBMT和NPBPT七种试剂及其在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应用。DNAAB作为Hg(Ⅱ)的光度分析试剂[1],可用于测定矿石、多种金属硫酸盐中的微量汞和硫汞矿中低含量汞;也可作为Cd(Ⅱ)和Ag(Ⅰ)的光度分析试剂,用于测定矿石和废水中的微量镉,金矿、冰铜碴、焊锡中的微量银,锰矿和铜精矿中痕量银。文献研究了三氮烯类显色体系的可萃取性。为了改善试剂的性能,合成了2,2’-Cl2-DNAAB,并进行了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分析。它作为Cd(Ⅱ)、Ag(Ⅰ)、Cu(Ⅱ)和Hg(Ⅱ)的光度分析试剂,可用于测定铅锌原矿、铅锌矿碴、废水中痕量镉,金矿、冰铜碴中微量

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研究

2011年5月第34卷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May ,2011Vol.34,No.3 收稿日期:2010-09-26 基金项目:四川省青年基金(2010JQ0048)和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09ZA110)基金资助项目 *联系作者简介:王周玉(1977—),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手性药物合成及其方法学、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研究 蒋胜前,王周玉* ,蒋珍菊,陈万义,李建惠 (西华大学制药工程系,四川成都610039) 摘要:以不活泼芳胺、二硫化碳(CS 2)、三乙烯二胺(DABCO )、双(三氯甲基)碳酸酯(BTC )为原料合成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酯,对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优的条件下合成了7个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酯,收率高达95%,并利用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异硫氰酸酯;不活泼芳胺;三乙烯二胺;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中图分类号:O621.3;O6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395(2011)03-0388-04 doi :10.3969/j.issn.1001-8395.2011.03.023 芳基异硫氰酸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 体[1-4] ,由于其反应活性高、反应后可引入2个杂原子,在农药、医药、精细化工品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本身具有防癌、抑癌作用,还可用于测定肽和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以及作为荧光素标记物[4-9]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芳基异硫氰酸酯品种有限、 价格昂贵,特别是部分不活泼芳胺的异硫氰酸酯.因此,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芳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方法很多 [4,10-26] ,经典 的合成方法是利用胺类物质和硫光气反应,但硫光 气是一种剧毒的挥发性物质,对于一般实验室制备不安全;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胺类物质和二硫化碳反应,再在金属盐或者三氯氧磷的作用下生成异硫氰酸酯,这一方法对于供电子活泼芳胺具有很高的收率,但对吸电子不活泼芳胺收率非常低,部分吸电子芳基胺甚至不反应;对于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目前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固体光气法,但是,很少有人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本文对该方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在最优的条件下合成了几个难合成的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酯,利用红外和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1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傅立叶红外光谱仪(NICO-NET380,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核磁共振仪 (Brucker -600);WRS -2微机熔点仪(上海申光仪 器仪表有限公司);BP2105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公司);ZF -2型三用紫外仪(上海安亭电子仪器厂). 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化学纯或分析纯.1.2 不活泼芳胺异硫氰酸脂的合成不活泼芳胺与CS 2、 DABCO 反应,然后再在BTC 的作用下生成异硫氰酸酯,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在100mL 的三口瓶中加入芳胺1、 DABCO 和溶剂甲苯,搅拌至全部溶解,慢慢滴加CS 2,室温下搅拌反应12h ,过滤,滤出固体用甲苯洗3次,烘干,得芳基二硫代甲酸盐粉末2粗品.将2悬浮于溶剂中,冷却至10?以下,将BTC 溶于溶剂滴入,室温下反应2h ,再回流5h ,使之完全反应,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色谱柱层析,得到产品. 1.3红外光谱的测定将样品研碎与KBr 混合压 片, 在红外光谱仪上进行测定,找出相关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1.4核磁共振碳谱的测定将样品溶于氘代氯 仿,在核磁共振仪上进行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本文以3,5-二三氟甲基苯胺为模板反应,研究了DABCO 、CS 2、BTC 用量以及第二步溶剂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列于表1.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

喹烯酮预混剂使用说明书

兽用 喹烯酮使用说明书 【兽 药 名 称】 通 用 名:喹烯酮 商 品 名: 英 文 名:Quinocetone Premix 汉语拼音:Kuixitong Y uhunji 本品主要成分及化学名称:喹烯酮,3-甲基-2-肉桂酰基-喹噁啉-1,4-二氧化物 结构式: 分子式:C 18H 14N 2O 3 分子量:306.32 【性 状】本品为浅黄色粉末。 【药 理 作 用】 药 效 学:“喹烯酮”为我国最新研制的畜用抗菌、促生长饲料添加剂。 颗促进生长并提高饲料转化率,对多种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畜禽腹泻发生率,具有防病和增重及节约饲料消耗的三重作用。该药效果确实,增重率可达10%以上,提高饲料转化率8-12%,降低临床腹泻发生率50-70%,用药动物精神、健壮、背光毛顺、皮肤红润、膘份及肉质好。 毒 理 学:该药毒性极低,小白鼠口服LD50为8179mg/kg 体重,毒性极 低,近于无毒。蓄积毒性、亚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试验均证明该药对机体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三代繁殖试验表明饲料添加该药后能提高大白鼠和小白鼠的产仔数、成活率、哺育成活率及窝重;特殊毒性试验表明该药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猪:T 1/2α=0.1899h ,T 1/2β =4.5528h ,kel=0.8654h -1,AUC=0.00925mg.h -1.l -1 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猪:T 1/2k α=0.4678h ,T 1/2k β=3.7445h ,Tp=1.3367h ,Cmax=0.000713 μg.ml -1,AUC=0.00303 mg.h -1.ml -1 鸡:T 1/2k α=0.5142h ,T 1/2k β=4.6637h ,Tp=1.8459h ,Cmax=0.000897 μg.ml -1,AUC=0.00773 mg.h -1.ml -1 该药口服后,猪停药24小时在血中检测不到“喹烯酮”及其代谢产物。口符合机体内吸收很少,且吸收较快,消除也较快,大部分从消化道以原形排除(80%以上)。生物利用度较低。试验表明该药在体内不蓄积、无残留。 研究表明:该药药效好,毒性小,排泄快,不残留,不蓄积,无三致作用, 安全可靠。 【作用与用途】抗菌药。用于猪促生长。 【注意事项】1、禁用于禽 2、体重超过35kg 的猪禁用 【不良反应】无 【用法与用量】混饲 每1000kg 饲料 猪50g (以喹烯酮计) 【休 药 期】14日(暂定) 【规 格】100g :5g 【包 装】100g 或500g 或1kg 或25kg/袋 【贮 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 效 期】二年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N N CH 3 O O O

世纪药物发现史

世纪药物发现史

20世纪药物化学发展1900年Abel和Takamine利用改进的方法分离得到4g肾上腺素纯品。1901年,肾上腺素作为药品上市。1903年,Stolz等人合成得到肾上腺素。但很快发现合成品的活性是天然品活性的一半,并认识到天然品为左旋化合物,而合成品为消旋体。1908年,Fl?cher用酒石酸和合成的外消旋体作用后,得到纯的光学异构体,Hoechst公司将此光学异构体开发上市。 1902年,茶碱被用作利尿药。 1896年Einhorn从可卡因结构出发合成奥索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1902年Ritsert在奥索卡因的启发下制得苯佐卡因。1910年Einhorn将对氨基苯甲酸酯结构和氨基醇结构相结合,发现了普鲁卡因。从而完成由可卡因结构简化得到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局部麻醉药的工作。 1904年芳香砷化合物用于临床治疗梅毒,直至50年代Fischer和Dilthey合成得到苯巴比妥为第一个5,5-不对称双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1911年巴比妥获专利并上市。从此有其它关于5,5-不对称双取代巴比妥类药物的报道。 1905年在已有的抗锥虫药物羟汞甲基苯甲酸钠(Afridolviolet)、锥虫蓝、锥虫红的基础上,研制合成了“无色染料”苏拉明。 1907年酒石酸锑钾用于治疗锥虫感染。1915年McDonagh发现酒石酸锑钾可用于治疗血吸虫病,1919年起在埃及及全球大规模用于治疗血吸虫病,直到发现吡喹酮以后才不再使用。 1908年安替比林上市,一直用到60年代合成得到磺胺。 1910年发现α―甘油基苯基醚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其后将其用作肌肉松弛药。

1911年合成得到性质稳定的乙酰胆碱衍生物乙酰甲胆碱、卡巴胆碱、乌拉胆碱,并用作类副交感神经功能药物。 1912年Zuelzer分离纯化得到胰岛素。从吐根中分离得到吐根碱,1949年确定其结构。1952~1960年全合成得到吐根碱。 1914年Kendall从动物甲状腺水解得到甲状腺素结晶,并于1917年确定其结构和开始临床研究。Ewins等从麦角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乙酰胆碱。合成尿道消炎药物苯偶氮吡胺类化合物。发现N-丙烯基去甲吗啡,可拮抗吗啡诱导的呼吸道抑制作用。 1912年Iscovesco从动物卵巢中分离得到雌酮;1929年Doisy从怀孕的母马尿中首次分离得到雌酮结晶。 1920年发现汞类利尿药物,1922年制备各种有机汞的利尿药。 1864年从加拉巴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毒扁豆碱,1919年和1923年分别确定其结构,1935年全合成得到毒扁豆碱。1929年发现有抗胆碱酯酶作用,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1920年Sp?th全合成麻黄碱成功。1926年麻黄碱在美国批准用于临床,我国于1923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由陈先生和Schnide研究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碱。 1923年Gulland和Robinson确证了吗啡结构。1950年Gates和Tschudi全合成吗啡成功。 1925年Windaus分离得到洋地黄毒甙的纯品。在对6-甲氧基-8-氨基喹啉衍生物进行研究时,得到扑疟喹。1928年确证其结构。 1926年Hess等人证实在日光照射下可将植物甾醇转化为维生素D,于1927年确认前维生素D是一已知物质——麦角甾醇。1932年Windaus用光照由麦角甾醇制备维生素D成功,并分离得到纯品,命名为麦角骨化醇(Ergocalciferol)。1936

关于石墨烯的总结

一.石墨烯常用修饰方法总结 石墨烯是由一层密集的、包裹在蜂巢晶体点阵上的碳原子组成,是世界上最薄的二维材料,其厚度仅为0.35 nm。这种特殊结构蕴含了丰富而新奇的物理现象,使石墨烯表现出许多优异性质。 结构完整的石墨烯是由不含任何不稳定键的苯六元环组合而成的二维晶体,化学稳定性高,其表面呈惰性状态,与其他介质(如溶剂等)的相互作用较弱,并且石墨烯片与片之间有较强的范德华力,容易产生聚集,使其难溶于水及常用的有机溶剂,这给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并改善其成型加工性(如提高溶解性、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等),必须对石墨烯进行有效的功能化。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还可以赋予石墨烯新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功能化是实现石墨烯分散、溶解和成型加工的最重要手段。 从功能化的方法来看。主要分为共价键功能化和非共价键功能化两种。 1. 石墨烯的共价功能化 石墨烯的共价键功能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功能化方法。尽管石墨烯的主体部分由稳定的六元环构成,但其边沿及缺陷部位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通过化学氧化的方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oxide)。由于石墨烯氧化物中含有大量的羧基、羟基和环氧键等活性基团,可以利用多种化学反应对石墨烯进行共价键功能化。 1.1 石墨烯的聚合物功能化 (1)聚乙二醇(PEG)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功能化纳米材料,以提高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减小其对生物分子及细胞的非特定的约束力,也改善了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实现更好的肿瘤靶向性治疗[1,2,3-5]。2008年,Dai 等使用六臂星型氨基聚乙二醇的端氨基与纳米石墨烯片边缘的羧基通过亚胺催化酰胺形成反应,制备PEG 修饰纳米石墨烯片,得到的产物在用于体外给药和生物成像的生理溶液中显示了优良的分散性和稳定性[2]。 (2)除了PEG外,还有其他的被用来共价功能化GO的亲水大分子。刘庄工作组,将氨基修饰的DEX与GO通过共价键键合,得到了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这种材料大大提高了GO生理溶解性的稳定性[6]。Bao et al.

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改进[1]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NOTE * E-mail: sunxiaoq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8516654980.html, Received March 18,2015; revised April 16, 2015; published online May 14, 2015.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SFC (No. 21002009), Major Program for the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of Jiangsu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s. 12KJA150002, 14KJA150002),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of Jiangsu Province (BY2014037-01), and Qing Lan Project of Jiangsu Provinc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1002009),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Nos. 12KJA150002, 14KJA150002), 江苏省科技项目(BY2014037-01)和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Chin. J. Org. Chem. 2012, 32, xxxx ~xxxx ? 2012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 SIOC, CAS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6654980.html,/ 1 异硫氰酸酯的合成改进 李正义 石 嵩 庄 跃 郑崇谦 张金龙 孙小强* (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常州 213164) 摘要 以硫代氯甲酸苯酯和伯胺为原料, 无需额外加碱条件下分别通过一步或两步反应实现异硫氰酸酯的合成. 一步合成法对高活性胺底物比较有效, 而两步合成法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范围. 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原料易得、低毒和操作简便等许多优点, 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异硫氰酸酯; 硫代氯甲酸苯酯; 伯胺; 合成 Improvement of the Synthesis of Isothiocyanates Li, Zhengyi Shi, Song Zhuang, Yue Zheng, Chongqian Zhang, Jinlong Sun, Xiaoqiang * (a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atalytic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Abstract Isothiocyanat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reactions of phenyl chlorothionoformate and various primary amines vis one-step or two-step process without additional base. The one-step process is good at highly active amines, while two-step approach is suitable for all kinds of amines. This method has many merits such as environment-friendly, easily available raw materials, low toxicity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which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industry. Keywords isothiocyanate; phenyl chlorothionoformate; primary amine; synthesis 异硫氰酸酯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参与多种有机反应, 用于合成多种含氮和硫的化合物,尤其是杂环骨架的构建[1].许多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异硫氰酸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2], 如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癌、杀虫、除草等活性, 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工业产品的制备[3]. 异硫氰酸酯的人工合成方法种类繁多[4], 其中以伯胺为原料制备异硫氰酸酯是一种相对简便的途径, 主要涉及三种不同方法 (Scheme 1). 第一种方法是硫代光气合成法[5], 由硫代光气与伯胺直接反应生成异硫氰酸酯, 但硫代光气是剧毒的易挥发的液体, 其生产、运输和使用都不安全, 尽管随后发展了许多硫羰基转移试剂[6]如硫代双光气、硫代三光气、硫羰基二咪唑、二(2-吡啶)硫代碳酸盐等, 但这些试剂大多难以获取, 且反应易得到硫脲副产物; 第二种方法是二硫化碳法[7], 由伯胺与二硫化碳在碱的作用下形成二硫代氨基盐, 再与脱硫试剂反应制备异硫氰酸酯, 但这些反应大多条件苛刻, 需要分步进行, 反应时间较长, 后处理繁琐, 且该方法大多只适合于制备烷基和富电子的异硫氰酸酯; 第三种方法是硫代氯甲酸苯酯法, 由Burke 在2000年首次报导[8]. 该方法相对较绿色, 可利用低毒的硫代氯甲酸苯酯替代剧毒的硫光气或二硫化碳, 与伯胺反应生成硫代氨基甲酸酯中间体, 但需要在三氯硅烷和三乙胺共同作用下脱保护生成异硫氰酸酯. 随后本课题组对该方法先后进行了两次改进, 分别以三乙胺[9]或固体氢氧化钠[10]为碱, 硫代氯甲酸苯酯与伯胺在室温下一步或两步反应即可高收率地制备各种类型的异硫氰酸酯衍生物. 有趣

诺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路线改进

诺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路线改进 学生姓名梁蕾蕾 班级化药903班 专业名称化学制药技术 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 指导教师张静 提交日期 2011/12/20 答辩日期 2011/12/26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

目录 摘要 (4) 1 前言 (4) 1.1喹诺酮类药物 (4) 1.1.1喹诺酮简介 (5) 1.1.2抗菌作用机制 (5) 1.1.3喹诺酮类的共性 (5) 1.1.4作用 (6) 1.2诺氟沙星概述 (6) 1.2.1背景介绍 (6) 1.2.2物理性质 (6) 1.2.3药理毒理 (6) 1.3发展状况 (7) 2 制备工艺的优化 (8) 2.1环合反应的优化 (8) 2.2乙基化反应的优化 (10) 2.3哌嗪化反应的优化 (11) 3 反应中溶剂的优化 (12) 4 反应过程中杂质的检测与定量 (13)

5 其他诺氟沙星合成工艺 (14) 5.1以 A-(2,4-二氯-5-氟苯甲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14) 5.2以3-乙氧基-2-(2,4-二氯-5-氟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15) 6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摘要 诺氟沙星是第3 代喹诺酮类优秀的抗菌药物之一,在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诺氟沙星的合成工艺做了相应的总结,对其中一些典型的合成路线进行了优劣势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诺氟沙星合成工艺路线大致有两大类型:一、经分子内亲桉取代或Deckmann环余方法先合成喹诺酮环后引入哌嗪基;二、先引入哌嗪基,再逐步形成喹诺酮环。 目前,国内外较多地采用第一类型合成路线:即以3-氯-4-氟苯胺为起始原料,经与EMME (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缩合、经烷基化剂乙基化得中间体1-乙基-6-氟-7-氯-1,4-二氢-4-氧-喹啉-3-羧酸乙酯,水解后哌嗪化得诺氟沙星。 本文以 3- 氯- 4- 氟苯胺为起始原料, 经与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EMME)缩合、Gould- Jacobs环化、乙基化、硼酸酯络合及与无水哌嗪缩合等五步反应合成了诺氟沙星,总收率为 66.3%。 关键字:诺氟沙星,合成,工艺改进 1 前言 1.1喹诺酮类药物

石墨烯的合成

合成化学综述论文 ——石墨烯的合成 姓名:常俊玉 学号:1505120528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应化1204班 时间:2015-4-19 石墨烯合成综述 应化1204 常俊玉1505120528 摘要:由于石墨烯优异的电学、光学、机械性能以及石墨烯广泛的应用前景,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Geim 等得到了稳定存在的石墨烯以来,掀起对碳材料的又一次研究热潮。这10年来,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石墨烯的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有机合成法四种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各种合成方法有其优缺点,实际生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方法。 关键词:石墨烯、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有机合成法一.引言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通过sp2 杂化,构成的单层蜂窝状二维网格结构。石墨烯是构成其他碳同素异形体的基本单元,它可折叠成富勒烯(零维),卷曲成碳纳米管(一维),堆垛成石墨(三维),如图一所示[1]。石墨烯的理论研究已经有60 多年,当时主要用来为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等结构构建模型,没有人认为石墨烯会稳定存在,因为物理学家认为,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存在。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授Geim 等,用胶带反复剥离高定向热解石墨的方法,得到了稳定存在的石墨烯[2]。该发现立即引起了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继富勒烯和碳纳米管之后碳材料的又一次研究热潮。由于石墨烯优异的电学、光学和机械性能,以及石墨烯广泛的应用前景,石墨烯的发现者Geim 教授和Novoselov 博士被授予2010 年度诺贝尔物 理学奖。

1H_1_2_3_三氮唑合成新工艺

2011年第1期广东化工 第38卷总第213期https://www.360docs.net/doc/8516654980.html, · 65 · 1H-1,2,3-三氮唑合成新工艺 成兰兴,师传兴 (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以水合肼,盐酸羟胺,乙二醛为原料,经肟化、腙化、脱乙酰基三步反应制备医药中间体1H-1,2,3-三氮唑,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0~40 ℃,反应时间4~6 h,催化剂加入量CHL-A5 %,CHL-B10 %,全部采用工业原料,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易于工业化,总收率达69 %以上。1H-1,2,3-三氮唑含量99.6 %(色谱法)。 [关键词] 1H-1,2,3-三氮唑;合成;水合肼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1)01-0065-01 Preparation of 1H-1,2,3-triazole Cheng Lanxing, Shi Chuanxing (Henan Province Chemicai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Zhengzhou 450052, China) Abstract: High-purity 1H-1,2,3-triazole was obtained by resction of hydrazinehydrate, hydroxylamine with glycoxal follow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intermediate for three steps to give 69 % yield 1H-1,2,3-triazole. Keywords: 1H-1,2,3-triazole;synthsis;hydrazinehydrate 1H-1,2,3-三氮唑,分子式C2H3N3,分子量69.09,1H-1,2,3-三氮唑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β-内酰胺抗生素泰唑巴坦的关键中间体,泰唑巴坦属青霉烷砜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最早是由日本大鹏公司开发,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它具有毒性低、稳定性好、抑酶活性强的特点,在国内国外被广泛使用。1H-1,2,3-三氮唑作为制备泰唑巴坦的关键中间体使用量在不断增大,市场供不应求,目前仍主要依赖进口。 1H-1,2,3-三氮唑的制备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以对甲基苯磺酰肼为原料,以甲醇为溶剂,搅拌下与40 %乙二醛反应,然后通入NH3,放热使温度自然升温至55 ℃,待温度开始下降后,停止通NH3,继续搅拌18 h,过滤,蒸发回收溶剂,减压精馏的产品1H-1,2,3-三氮唑,收率63 %[1]。(2)在丙酸溶剂中,对甲基苯磺酰肼与乙二醛15 ℃反应1 h得到的中间体用NH3-甲醇溶液在22±5 ℃反应2 h得产品1H-1,2,3-三氮唑,收率50.50 %[2],(3)以对甲基苯磺酰氯为原料,经缩合、闭环反应制备1H-1,2,3-三氮唑,总收率53.80 %[3]。国内还有报道以苯并三氮唑为原料,经高锰酸钾氧化,采用微波法脱羧制备1H-1,2,3-三氮唑,总收率可达64.7 %,且反应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制备方法有创新[4]。 文章以水合肼、盐酸羟胺和乙二醛为原料,经肟化、腙化反应、闭环、脱乙酰基等步骤制备1H-1,2,3-三氮唑,总收率达69 %以上,且原料易得,制备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较其它的制备方法有更强的竞争力。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各步的反应方程式为。 1.1.1肟化腙化反应 NH2NH2+HONH2+CHOCHO→HO-N=CH-CH=NNH2 1.1.2闭环 cat HC-N HO-N=CH-CH=NNH2+(CH3CO)2O →‖‖ + HC N \/ NCOCH3 CH3COOH 1.1.3脱乙酰基 HC-N cat HC-N ‖‖ + CH3OH →‖‖ + CH3COOCH3 HC N HC N \/\/ NCOCH3 NH (1H-1,2,3-三氮唑) 严格控制各步的反应条件和物料配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 实验 1.2.1 仪器与原料 反应瓶,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精馏塔(成套装置),密度计,气相色谱仪GC900B上海天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水合肼(80 %工业进口),盐酸羟胺(工业一级,99 %昆山),乙二醛(40 %,新乡),甲醇(工业99 %),乙酸酐(CP),催化剂CHL-A(自制),催化剂CHL-B(自制)。 1.2.2 实验步骤 1.2.2.1 乙二醛单腙肟的制备 在1000 mL反应瓶中,加入220 g水合肼,搅拌下加入111.2 g盐酸羟胺,完全溶解后,在严格控制规定温度下,缓慢滴加232 g乙二醛,滴加速度以温度可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为宜,加完后,继续搅拌15 min,反应液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收集有机相干燥,蒸出溶剂,过滤得到结晶132.1 g,收率87.3 %。 1.2.2.2 1-乙酰基-1,2,3-三氮唑的制备 取乙酸乙酯200 mL,加入94.4 g 1.2.2.1中得到的产品搅拌溶解,加入5 g自制催化剂CHL-A,搅拌下滴加乙酸酐15.3 g,滴加速度控制在使反应温度不超过30 ℃为宜。加完后升温至规定温度,继续搅拌3 h,析出结晶,过滤干燥得产物108.2 g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收率92.8 %。 1.2.2.3 1H-1,2,3-三氮唑的制备 取1.2.2.2中产物50.5 g加入反应瓶,加入240 mL甲苯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7.5 g个自制催化剂CHL-B,冷却至规定温度,滴入甲醇95 mL,滴入速度使温度不超过40 ℃为宜,滴完后继续搅拌4 h时,蒸馏回收溶剂,减压精馏收集42~44 ℃馏分(0.25 mmHg)得到1H-1,2,3-三氮唑26.5 g,收率85.8 %,密度 1.182 g/mL,含量99.61 %(气相色谱,面积法)。总收率69.5 %。 2 结果与讨论 (1)由水合肼、盐酸羟胺、乙二醛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可以制备医药中间体1H-1,2,3-三氮唑,而且所使用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制备成本低。 (2)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后处理简单,易于工业化,反应温度20~40 ℃,反应时间4~6 h,反应温度过高,会使肟化和腙化的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产品收率,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收率可达69.5 %。 (3)产品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含量可达99.6 %,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用于抗生素泰唑巴坦的生产。 (4)该实验中两步采用的催化剂均为自制,催化剂的活性高低对反应的选择性影响明显,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下转第71页) [收稿日期] 2010-10-16 [作者简介] 成兰兴(1965-),男,郑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研究和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