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马钧传)

文言翻译(马钧传)
文言翻译(马钧传)

马钧传

一、文言翻译的原则

1、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2、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

二、翻译的方法:

1、“字字落实”之“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字字落实”之“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等衬词、虚词删去。

3、“字字落实”之“换.”

主要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4、“字字落实”之“对.”

逐字对译,字字落实

5、“文从句顺”之“调.”

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6、“文从句顺”之“补.”

指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省略的成分常见的有主语、宾语、介词宾语、介词等)及跳跃的内容,句子之间的省略,应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通顺。

7、“文从句顺”之“变.”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注意:我们是在“直译”--“留删换调补”不能解决问题时,才用“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8、“文从句顺”之“分.”

有时可以把一句分成两句翻译

9、“文从句顺”之“合.”

有时可以把两句合成一句翻译,如互文。

10、“文从句顺”之“扩.”

文言语言简练,翻译时有的意思要加以扩充,使句子连贯,语句通顺。

总结:二标准十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

...对.

●文从句顺,调补

...

..变.分合扩

三、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

1、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

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十种翻译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然后把各个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在答卷

上。誊写过程注意“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 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字。

课文句子翻译

先翻译打“*”的句子

第一段

1.【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审:

切:

释(检):

连:

2.*【原文】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

切:

释(检):

连:

3.*【原文】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切:

释(检):

连:

第二段

1.【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切:

释(检):

连:

2.【原文】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

切:

释(检):

连:

3.*【原文】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切:

释(检):

连:

4.*【原文】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切:

释(检):

连:

第三段

1.【原文】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切:

释(检):

连:

2.【原文】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切:

释(检):

连:

3.*【原文】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切:

释(检):

连:

4.*【原文】二子晒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

莫不模哉!”

切:

释(检):

连:

5.【原文】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切:

释(检):

连:

6.【原文】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切:

释(检):

连:

7.*【原文】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切:

释(检):

连:

第四段

1.【原文】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切:

释(检):

连:

2.*【原文】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切:

释(检):

连:

3.【原文】此二异也。

切:

释(检):

连:

第五段

第 3 页共7 页

1.【原文】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

切:

释(检):

连:

2.【原文】帝曰:“其巧可益否?”

切:

释(检):

连:

3.*【原文】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切:

释(检):

连:

第六段

1.【原文】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切:

释(检):

连:

2.*【原文】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切:

释(检):

连:

第七段

1.*【原文】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

切:

释(检):

连:

2.*【原文】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切:

释(检):

连:

3.*【原文】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切:

释(检):

连:

4.【原文】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切:

释(检):

连:

5.【原文】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切:

释(检):

连:

6.*【原文】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释(检):

连:

第八段

1.*【原文】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切:

释(检):

连:

2.*【原文】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

切:

释(检):

连:

3.【原文】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

切:

释(检):

连:

4.【原文】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切:

释(检):

连:

5.*【原文】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

切:

释(检):

连:

6.*【原文】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切:

释(检):

连:

7.*【原文】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

此所以多废也。

切:

释(检):

连:

8.【原文】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切:

释(检):

连:

9.*【原文】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

切:

释(检):

连:

10.*【原文】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

切:

第 5 页共7 页

连:

11.*【原文】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

切:

释(检):

连:

12.*【原文】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切:

释(检):

连:

第九段

1.【原文】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

切:

释(检):

连:

2.*【原文】又马氏之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切:

释(检):

连:

3.【原文】后之君子,其鉴之哉!

切:

释(检):

连:

4.*【原文】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

切:

释(检):

连:

5.【原文】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

试以事,良可恨也。

切:

释(检):

连:

课外延伸练习

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

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切:

释(检):

连: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切:

释(检):

连:

2、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切:

释(检):

连:

(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切:

释(检):

连:

(3)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切:

释(检):

连:

第7 页共7 页

(白话翻译)趣味古文句子学习

(白话翻译)趣味古文句子学习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原文: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翻译: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我单方面宣布和 结婚。 翻译: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翻译: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才智。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原文:不作死就不会死,为什么不明白。 翻译: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原文:秀恩爱,死的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原文:沉默不都是金子,有时候还是孙子。 翻译:圣人不言如桃李,小民不言若木鸡。 原文:备胎。 翻译:章台之柳,已折他人;玄都之花,未改前度。 原文:屌丝终有逆袭日 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鱼我所欲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所讨厌的有超过死亡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不去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手段,有哪一桩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因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它就能活命,不吃它就会死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饥民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面对高官厚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那么高官厚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原本的本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的原因。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们同心协力的原因。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这一点,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语句重直译,斟酌词句明大意,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陈留董祀(si)妻者,同郡蔡邕(yōng)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失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10.嫁给河东卫仲道。后来丈夫去世又无儿子,便回到娘家。(此题重点考查对学过的“适”“归宁”等词的掌握)祀 2、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译文①。 译文②。 [答案] 译文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3、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译文①。 译文②。 [答案]译文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 译文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解析]要弄清的几个词语:未始,不是;程课,这里指写的某些固定的格式、标准等;探,掏出。 .4、匈奴大入是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天子派中贵人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 中贵人跑到李广那里去。 李广于是就带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那三人。 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分开包抄。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 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 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 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 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 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 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 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 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 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 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 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 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 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 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 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 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 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 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 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 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 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 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 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 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 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 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 1

课外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课外文言文是初中各类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应该注意积累字词,这样才能更好的翻译句子,并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翻译的更加熟练,才能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二、复习预习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的意思。 1.通假异读 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如果有别,一般要按照所表示的本字来读。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扳”字,要读为pān(攀)。 2.一词多义 无论古代、现代,一词多义均是正常的、普遍的。例如:“于”的意思有 (1)到。例如: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2)在。于舅家见之(《伤仲永》) (3)比。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 (4)从。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3.古今异义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的情况外,还表现在词义不断演变。绝大多数词的意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学习文

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例如:“或”字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4.通假字 本有其字,古人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或“古音通假”,被替代的那个(未出现)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例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5.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具体的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等)例如: 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二、方法归纳 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进行翻译。古属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帝号、年号、书名等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保留,不用翻译。 删 即通过删去无法翻译的文言词语来翻译古文。如无法译出的文言虚词。 增 即通过增加词语来翻译文言文语句。(1)便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句子 换 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转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如把”岁”换成“年”,“布衣”换成“平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

语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2)通过练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从“留、删、调、换、补”五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克服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学会从“留、删、调、换、补”五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学会从“留、删、调、换、补、选”六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喜欢你”有多少种表达方式吗? 生:英文:I LOVE YOU 广东话:钟意你韩语:撒浪嘿哟粤语:黑弗内......(语言空间不同) 师:老师还知道一种表达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语言时间不同) 这是古人表达他们的爱情时所用的语言,既然是古人说得话,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文言文。同学们,你们知道“文言文”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先把“文言文”这三个字拆开,分开来解释一下,“文”用甲骨文表示文,字形像众多线条交错形成的 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思的图画性符号。因此“文”同“纹”本义是刻纹、图案传达, 后衍生出“修饰”的意思。“言”用甲骨文表示言,字形在舌舌的舌尖位置加一短横符号,表示舌头发出的动 作。本义是鼓舌说话。后来出现“写、表述、记载”等意思。 “文言”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第二个“文”就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文章。所以“文言文”连起来解释就是古人的语言、表述经过修饰后形成的文章,也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来讲的,在古代并没有文言文这一说法。什么是白话文呢?“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也就是文言文翻译。下面有一段对话,是课本上的内容,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扮演一下其中的人物,分别是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他们是用文言文来对话,但我们要用白话文来演绎,(同学们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下当时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该是怎样的,在扮演的时候尽量去模仿)再请一位同学来用白话文读旁白,现在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的角色。(确定角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角色扮演) 甲(旁白):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的侄儿侄女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 兴地说:“(乙)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谢郎说:“(丙)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 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丁)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起舞。”(甲):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就是谢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同学们都扮演的不错,其实刚才同学们在扮演角色时的对话,就是对这篇短文进行了翻译,有没有同学能根据刚才的翻译,告诉我们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 师:翻译文言文我们是有标准的,就是文言文翻译的三字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2011级 高三语文复习学案 姓名使用时间2014年3月日编号 课题文言文翻译编制人吴春娥 审核人高三语文组 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增强应用意识,在广泛的实践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通过当堂检测,熟练运用方法,规范答题。 评价设计目标1:课堂探究1、2、3 目标2:当堂达标检测 课堂探究学生纠错 (教师点拨)一、利用积累,把握文意。 ⑴乐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 广乃作二百句语,述之志。岳因取其意,便成名笔。时人咸云: “若广不假岳之文,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矣。”(《晋书·乐 广传》) 译文:乐广擅长清言,却不能操笔,请潘岳替自己作表。潘岳说: “我应当得知你的心意。”乐广于是口述二百多句话来表述自己 的心志。潘岳于是取乐广的意思加以整理,就写成了名作。当时 人都评论说:“如果乐广不借助潘岳之笔,而潘岳不取乐广的意 旨,也就无法成就这样的美文。” ⑵(2012高考广东卷)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 漕运梗阻,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清史稿·陶澍传》) 译文: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 漕运不通,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 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受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 船。 总结:注重积累.(课本、练习题)。建议:把训练题中的典型句整 理到笔记本上,常读常记,做到耳熟能详。 二、借助语法,解字释句。 ⑴(2013高考江苏卷)李丰,字安国。明帝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三国志》注引《魏略》) 译文:李丰,字安国。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 ⑵太宗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陛下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旧唐书·裴矩传》) 译文:唐太宗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陛下您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 总结:注重语法。 据词性辨义,据成分释句。 三、关注语境,前后印证。 ⑴颜之仪,字子升。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译文:宣帝即位,晋升为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宣帝其后越来越昏纵,颜之仪冒犯主上的尊严屡次进谏,虽然未被采纳,始终未停止上谏言。 ⑵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曰:“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三国志·辛毗传》) 译文:袁绍死后他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等后来袁绍的二儿子袁尚攻打兄长袁谭,袁谭派辛毗向太祖求救。辛毗说:“现在河北年成不好,袁氏兄弟又相互争斗,有违天道,这是老天灭亡袁尚的时候。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用

中考语文翻译:如何让文言文白话

2019中考语文翻译:如何让文言文白话 2019中考语文翻译,如何让文言文白话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语更要字字落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

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用借代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之怒"的"布衣"应翻译为"平民","伛偻提携"应翻译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运用互文的句子,应将几句简化合并,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再如,古代把国王或王后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说成"填沟壑",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我们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其意义译成今天的用语。 中考语文翻译,技巧是死的,人是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力求文言文阅读满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预习案 一、文言文翻译相关知识 1、文言文准确翻译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载体,尤其是那些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作品,其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德,宽宏的怀抱,让我们折服。当然把握这些精华是建立在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 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加大了对文言文的主观题的考查,体现着《语文教学大纲》“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要求。但是现实是很多学生在文言文翻译中丢分。文言文丢分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古代专有名词强行拆开翻译,古今异义词不分,漏译,误译,无实义的虚词该删的不删,该补出的内容没有补出,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或者增添的不恰当等等。 2、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点解说】本考点的要求有二: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地分析。翻译

句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合乎逻辑的白话文,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与关键,务必高度重视。 3、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文言文翻译的目标 文言翻译应达到的标准:“信”、“达”、“雅”。 (1)信——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2)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3)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二、自主学习 1、复习《劝学》《师说》《赤壁赋》,准确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并能灵活翻译 2、自主翻译《庖丁解牛》相关文段,对照给出的翻译文段中的错误,试着归纳,探究总结:文言文翻译失分的原因在哪里?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探究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翻译题(共20题,题分合计10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①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②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②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教师版)

文言文翻译专题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与准则 标准: 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留保留 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 2对对译 在实词的使用上,文言文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所以,找到与之相应的有共同语素的双音节词。“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优势;“今两虎共斗,其势不具生”趋势。 3换替换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吾余予换成我,把女、汝换成你。把子、吾子等换成您。 4、删就是删除。某些文言助词,现代汉语无对等的词语进行翻译,而删除后又不影响句意的表达。“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之,取独。也,语气助词。可删除。 5补是补充。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常见的省略有省主语、宾语、(介宾短语的宾语)以及介词“于”,翻译时应根据语义补出,并加上括号。 6调就是调整结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式称为倒装句,翻译时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式。 三、应考策略: 1加字 单音节词前后加字使它变成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天下的事有困难的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古书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 例如:将兵与备奋力逆操 将:率领;逆:迎击 而事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瑰:珍贵;观:景象 3保留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国号、年号、典章制度、度量衡单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予、除之外均可保留。 4调序法倒装句调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例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状语后置。 5补充法将省略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不可,直步百步耳,是亦走也。

文言文翻译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是不是不协调?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四、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教师修改版)

一、楚人学舟 【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通“槌”,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阅读训练】 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 【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gǎo〉,而欲徙〈xǐ〉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xiǎ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贫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三、打捞铁牛 【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 dào>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将近)(2)募能出.之者(使…出)(3)徐.去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填满,充实)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答:怀丙和尚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