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的仪器对物体的浮沉原因进行定量的观察、实验,采集数据并做出简单的记录;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浮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征;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到水有浮力并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的托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礼物一分(皮兜内有12件典型材料)、100克钩码、水槽等。

2.学生准备:见教材中活动准备。

教学流程:

1.谈话实验,激发兴趣。

⑴导言: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很高兴。同学们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科学》课了,对《科学》课感不感兴趣呀?平常大家回答问题是不是先举手,教师允许后再回答?今天,大家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回答,但是别人正在发表意见的时候,不要打断,如果打断别人的讲话,多没有礼貌呀!今天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出色。再有,实验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下面开始上课。(课件展示小河景色图片)清清的小河里,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在水底,还有的物体在水中自由的上浮下沉,游来游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

⑵教师激发兴趣: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就在这个皮兜里,请4个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到兜子里摸,摸到什么礼物就算我送给了大家的礼物。每个小组的代表只能摸三件。(学生代表摸礼物)请大家先猜一猜,把这些礼物放在水槽里,它们在水里是浮还是沉?然后实验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测与实验现象符合吗?记到实验记录表里。(学生猜想、实验、观察、记录。)

⑶学生汇报结果。

⑷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浮沉现象?学生列举生活实例。

⑸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关于物体的浮沉你有什么问题想研究?学生自由回答。

2.激烈辩论,启迪智慧。

⑴教师启发学生研究“什么样的物体会沉在水底?什么样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实验、观察、分析。)

⑵学生激烈辩论,提出自己看法。

3.验证猜想,深化理解。

⑴教师引导:请看老师用这张纸盖住这个杯子口(边操作边说),如果把一个小粉笔头和一个钩码分别放在这张薄纸上,会有什么现象?

⑵学生观察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白纸放东西和水面的放东西关系。

⑶教师启发实验;水能托住一些物体让它浮在水面上,换一句话说,就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怎样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呢?谁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把结论填在我们

的实验记录里。

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新发现的现象,说明道理。理解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4.设计实验,验证想法。

⑴教师启发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那么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吗?请说说自己的想法?

⑵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

⑶各小组设计实验研究沉在水下的物体和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向上托的力?实验时做好记录。

⑷学生讨论、实验、探究后各小组汇报研究方法和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完全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向上托的力。

5.总结规律,揭示结论。

⑴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两次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管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还是沉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托的力。)

⑵教师总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水的浮力。说说你对水的浮力的理解。

⑶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6.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⑴教师引导谈生活中对水的浮力的感受。

⑵教师启发学生讲述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总结: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有关物体的浮沉现象,还蕴涵着很多的科学奥秘,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