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知识点

新闻学知识点
新闻学知识点

新闻学

第一章

1、原始新闻媒介:先民使用的最早信息媒介。分为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人身载体包括手势语和口语;身外

载体包括实物媒介、声光媒介、图示媒介。

2、原始新闻:主要指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人类利用自然物或笨拙的人造介质传播的新闻,包括手势

新闻、口语新闻、实物新闻、声光新闻和图画新闻。

3、语言为原始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媒介,构成信息符号,是人类最早的意媒。

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结果是意媒的内容,语言符号则是思维的形式。

4、原始新闻的传播形态(了解)

A人体传播:群居,原始社会形成。互相传播手势和口头新闻。但是传播范围仅限于那一个群体。人类由此开始人体传播时代。

B闻讯传播:人类的活动空间扩大,,忧郁距离远和障碍物阻碍,口语和手势无法听到和看到。于是出现实物、烟火和击鼓新闻。

C初级符号传播:人类开始定居,有了原始的社会管理。人类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需要记录事件和数字,在不同的部落之间还是用结绳等交换信息

这类新闻图画具有符号指代的意义,扩大了身外身外传播的空间。

D高级符号传播:国家出现,人类发明了文字,出现了能够随身携带或运输的手抄新闻。文字不仅可以表达信息,还可以用来陈述复杂的思想,对事件进行分析,成为人类创造的高级符号。

总的来说,形态的演进时间一个比一个缩短。

5、原始新闻媒介的进化(重点) PAGE5

原始新闻推动者原始信息媒介的发展,不断由简单向复杂的介质跨越。但是由于生产力框架的限制,传播新闻的两种载体——人身载体和身外载体,成为落后生产力的自然之物。

A 手势新闻媒介

对于智力低下的原始人,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是最初的表达手段。手势媒介具有直观和简单的模拟功能,容易理解和反馈,在早期被广泛使用。手势符号必定是一个一个出现的,把一定的含义固定下来。手和臂是介质,与手势意媒构成人身媒介。但是黑夜和障碍物的阻隔下,无法传达信息。可能是单独使用,也可能是与有声语言等同时使用。

B 口语新闻媒介

有声语言完善到能够交流的程度时,出现了原始新闻的口头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在今天也是交流的普遍形式。奴隶制时代的罗马帝国曾设立口语新闻“机构”。

C 实物新闻媒介

以某些物体作为意媒和介质,实物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媒,具有初级符号的功能。实物媒介要依赖语境才能辨别意思。传播者的语境相同,赋予实物媒介特定的含义。实物媒介在原始社会只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其传播功能并不明显。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对实物的含义事先做过约定(2)当事人双方面临共同的出境或者冲突,用实物通知对方,使其作出反应。

D 声光新闻媒介

如鼓声、烽火、烟雾,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接收时间进行规定,并在视听能力范围内。

声光新闻扩大了原始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距离,作为人类视觉和听觉媒介的最初开发,是人类追求传播时效的开始。单只能报告简单的信息,例如不同颜色的烟表达不同意思,单无法表达事实的细节。只是一种信号传播。

E 图示新闻媒介

线条组合反应事件的特征和内容,构成信息的图解形式。记载是图示媒介的特有功能。可以让不在场的人知道已经发证或存在的事物,把事件永久的记录下来。必须有一定介质,如岩壁、兽皮和树干。

6、手抄新闻:又称书信新闻、文字新闻,指用文字抄写、记录消息,并以一定的介质传播信息。手抄新闻媒介主要应用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初、中期。

产生条件:文字的发明是前提。手抄新闻出现于奴隶社会,是国家统治和宗教活动的产物。

手抄新闻由意媒和介质两部分组成,意媒是文字,介质有很多种类,具有多样性。石头、泥板、甲骨(迄今最早的手抄新闻介质)、青铜器、竹简、羊皮等。

意义:

7、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消息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通讯社是现代新闻媒介的纽带,是新闻搜集和批发组织,不断给报刊提供重大消息。

第二章

1、新闻要素:指新闻的构件,即可以证实事实存在的基本因素,我们将其归纳为主体(谁、什么)、事实的时空(何时何地)、以及事件的结局(怎么样)和原因等事项。

2、新闻的属性 PAGE73

(1)自然属性,新闻内涵产生的紫国结构上的特性。

(2)社会属性,先问在社会中传播,与广大的受众心理相联系,而且一切重要的新闻都与各种政治集团、经济利益集团发生密切的关系,其属性超出了自身的规定性而打上了社会烙印。

它包括了意识性:新闻是意识现象,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媒介对世界动态的直接的、单一的反应。每条新闻都不同于另一条,每个事件都有其独特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每条新闻反映生活对象的单一,才有额原型真实可言。

它包括了信息性:新闻是事态信息,让人们知道了外界发生的变化。在形式上排斥情感和理论,以转告事实为内容。所以事实性是其最主要的属性。另外,新闻一定是信息,但是信息不一定是新闻。因为立场和新闻价值观的不同,信息的功能也存在一个判断问题。

为人们提供具有知悉意义的未知事实,成为新闻媒介判断事态信息的共同标准。

它包括了宣传性:政治和政策性新闻具有宣传的属性,表现出传播者的欲扩性。

它包括了舆论性:任何真正的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都能引起社会反响,形成一定舆论。这也说明新闻由内在价值。

3、新闻的建构:由新闻的事态和意态共同完成的,新闻既是对事实的描述,又是对意义的追问。人们对新闻的“获悉“是确信的,顺畅的,是由于事实被陈述得符合客观逻辑。新闻负载的意义,成为新闻影响人们观念的动力。新闻构建必然包括事实建构和意义建构两个部分,并用相应的手段将其呈现。

4、新闻形态的建构:记者协调地排列、组构每个事像和事实,使新闻获得一种实体,再现新闻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结构。新闻建构适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就是一种最佳的报道框架。

分四步:A以选择事实为开端。选择客观事实,没有符合实际的事实,新闻的建构就不存在。

B 新闻的基础建构,在选择了事实之后,要按照表现客观事实的需要合理排列五W或者一个H,清晰地解释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记者对事实的陈述要符合事实演变的逻辑。

C 安排新闻的结构,建构新闻的最后一道工序,合理安排新闻的基本结构。新闻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把这些

部分和谐的衔接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文本。标题简要概括新闻主题,主题完整交代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发展过程,必要时插入背景。结尾对主要事实进行回顾。

D 不同事实类型的组构。主意有价值的一半事实和新闻事实的穿插,硬事实和软事实的链接,各类事

实自然、圆熟的嵌入新闻中。

5、新闻的倾向:又称记者或者媒体倾向,主要是指记者及媒介机构对新闻事实表现出的立场和态度,对事实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新闻内容所具有的厉害关系,以及记者对这种厉害关系所表露出的是非好坏判断,体现出记者和媒体对事件的倾向性。重要新闻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倾向性,涉及人们的利益、政治观念和国家制度的新闻都有明显倾向。

第三章

1、新闻本源: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是新闻的源泉。

2、新闻真实的复杂性(了解) PAGE104

新闻真实体现为记者的反应与被反应的事实的一致性。客观世界不存在真实,只存在事实或者事物本身,所以真实是一种主观认识。

新闻真实是对事实存在的确认,给人们揭示的是事件的实在性,离开客观事实,新闻真实无从谈起。

新闻真实属于客观范畴,因为A 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报道的真实B 新闻的内容反映了客观事实的具体过程,反应的全部东西和客观事实吻合,才会有全面的真实 C 新闻是记者意识活动的产物,永远受事实客观性的制约。

新闻真实属于主管范畴,因为A 没有记者的采访调查、分析、综合这类主观行为,无法再现事实的原貌 B 不同的记者认识能力有很大的不同 C 对同一条新闻,不同的报道角度会有不同的真实画面 D 真实是一种认识活动及认识的结果。

新闻不仅依赖反应对象而存在,还依赖记者这个认识主体而存在。

3、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原因包括主客观分离,部分或全部内容与客观实际不符,主官杜撰的失实和采访不周而出现的过错失实。

A 怀有某种冬季,故意捏造事实,大道歪曲事物的目的。包括利益集团处于政治需要,进行自我美化、攻击对方,也包括媒体或记者处于私利,被人收买,为其吹嘘。

B 采访条件受限,非故意制造假新闻而出现失实。例,由于主客观原因,记者丧失了亲临事件现场的时机,只能获取第二或第三手材料,包含较大的失实风险。

C 记者的专业作风不正,因草率匆忙而失实。

D 记者编写新闻不及时,容易产生遗忘而失实。

E 为追求新闻的意义,夸大事件的思想性,任意拔高事实而导致新闻失实。如强化新闻的意义或者消弱事实原有的倾向。

F 语言陈述不得体,对事实大家渲染或贬低,也容易导致失实。

4、新闻的真实性:媒体真实的再现事实,对事实的内在驱使作出准确的呈现,让受众正确认识事物的是非。真实的报道能使人认识真理,而虚假的新闻则将人们引向歧途,因为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思想能否正确地反应客观实际。

新闻真实性的特点:A 真理性不会自然显露,新闻事实的内在趋向并不赤裸裸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B 真理具有客观性,包括对客观规律的再现。

C 真理性优势必须通过记者对事实的点评或者暗示,让受众体会出事实的发展趋势才能再现得彻底。

第四章

Q:新闻的特征及这些特征如何体现?

答:新闻的特征是指各种题材的新闻所具有的特点。PAGE 144

A. 新闻的具体化特征(新闻的第一特征)

新闻的具象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事实性。新闻以叙事文体呈现事件的进程,使受众知晓具体而逼真的事实。具象化与抽象化相对,是指新闻以具体的事实形式再现生活、思想和情感,表现为新闻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1)事实向新闻具象的转化

(新闻意识形式的特殊性)

表现为事实——记者的认识——新闻文本,新闻是记者陈述或描写的客观事象,特工的是令人醒目的事实,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它与哲学或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作家的作品不同,它是对现实生活直接而真实的复制。新闻具象有三个特点:有原型真实、丰富的感受性、以事象为中心。

(事象转化为记者的影像)

客观事实无法再新闻中重现,只有以影像为中介,使事实与接受者的感性认识贯通起来。其伴随了三个环节:记者对真实的事实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由知觉引导,把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记录整理,形成影像——经过记者的语言或图像加工予以陈述。

影像所反映的各种画面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同时孕育观点,着也是思想形成的基础。

(新闻具象的世界构图)

新闻具象的终极意义在于实现媒介对世界的构图。

(2) 新闻的叙事

新闻的叙事是指记者吧新闻事实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再现事实的清晰脉络,完成新闻具象化的特征,包括“事态层”、“事象层”、“事理层”。

新闻的具象化表现为新闻叙事,并由新闻叙事来实现。

(叙事的含义)

叙事不是简单的诉说一件事,而是以极具感召力的事态层和事象层的描述,推进一则新闻的陈述,以合理而巧妙地方式明示或暗示新闻的意义,引导受众的认识大道新闻的事理层。

新闻叙事诗新闻具象化的手段,表现为:新闻叙事一句若干事象展开事件安排;是一个活生生的时间被转述,应把它当做一扇开向世界的窗子,完成一种沟通;对具有报道价值的事实,进行独特的文字影像再现,铺排若干事象并使其有机衔接。

新闻叙事可以描写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是新闻塑性。

新闻的叙事的作用在于,将杂乱无章的世界整理成井然有序的王国,使新闻与真实事件一致,让受众知道事件的要害之处;让受众看到世界变化的真实景象,在镜像中体验到深刻的道理;给人们提供无限丰富、源源不断的生动事实。

(3)新闻的客观性

含义:新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客观地再现事实是新闻本性的自然表现,改变这种特征的任何企图都会伤及新闻本身。

发展,便士报,要报道,不要评论。

不可动摇的新闻客观性,客观性是媒介传播真理的基本方式,因为真理是客观的;人们获取正确认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新闻的客观性是受众认识生活的最有效地途径;新闻的客观性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真理性的基本标志。

(4)客观性和客观主义(了解)

记者展示事实不表达任何观点,记者在展示客观事实时隐蔽或者公开表达终于事实的观点,都是客观性的表现,只是两者客观性的程度不同。

表现形式:记者报道的事实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对新闻事实不表现任何倾向;

记者选择事实力图体现自己的某种一项,社区不能表现自己意图的事实,记者的观点通过选择的

事实暗示出来;

记者在陈述事实时也表达观点,单观点要符合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记者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抱有

客观态度。

客观主义和客观性的区别:

客观性要求记者追求信息的实在性,抓取有认识价值的生活现象,而客观主义强调纯客观,对客观性的强调到了绝对的程度,对坏事、骗局、谎言等也要做客观报道,不进行必要、适度的分析。另外,对没有价值的事实细节不加剔除,追求再现事实的自然主义。把新闻的客观性庸俗化、极端化,是客观主义新闻官的主要倾向。

B. 新闻的时律特征

第五章

1、传统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西方新闻价值理论。起源于报刊成为大众日常读物的时期,当报纸能被读者纷纷买走时,新闻价值的问题就被提出,确切的说,新闻价值理论是报人探讨读者偏好的结果,在大众报刊时期形成系统理念。

2、黄色新闻:就是煽情新闻,有一套惯用的报道手法,使用煽动性大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

滥用图片,以至偷拍和伪造照片;捏造事实或者歪曲事实细节;围绕性、犯罪、暴力和丑陋现象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社会情绪。不是一国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国际新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应。

3、一条新闻是否有价值,一个事实能否满足受众的某种需要,受限由记者做出判断,然后确定是否选择这一

事实加以报道,这一过程称作新闻价值判断。

4、新闻价值判断能力由多种因素构成:A 记者积累对新闻价值的认识能力,形成对价值的判断经验,并能成

熟运用经验进行判断; B 记者的新闻价值判断要服务于受众,具有对受众价值需求的把握能力;C 正确的价值判断立足于对新闻属性与公众需要的预测,具有新闻效用的预测能力;D 正确评价新闻价值,依赖于记者的评价立场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5、新闻价值判断的标准(利害、轰动、未知、有趣):A 新闻事实能否给人们带来利害,与公众的生活是否有

直接关系。关系越大,价值越大。 B 能够构成轰动性事件,有关人类的安全、道德等,轰动越大,价值越大。 C 能够增进人类的知识,

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最新发现能满足人类的求知欲。 D 能否给公众带来精神愉悦,让人们在新闻中获得乐趣,乐趣越大,价值越大。

以上标准,符合一两个就能产生价值。

6、两种新闻价值说的区别

在现代大众传播的时代,拘泥于传统新闻价值标准有时是落后的、行不通的。于是出现了现代新闻价值观念:新闻在手中接受过程中满足其认识需要表现出的效用,包括受众对新闻的精神享用和由此导致的物质利益的获取,包括了有用、有益、有效三个要素。新闻是价值的体现着,媒介是价值的载体,受众是价值的确定者和受益者。

区别:A 现新把对受众的效益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关注书中的现实需求;传新把记者鉴别新闻事实作为报道的出发点,关注的是事实是否适合报道。

B 现新考虑新闻能给人们的认识和生活带来什么,以效用为核心;传新考虑的是什么样的事实能够成为新闻。

C 现新以满足受众对新闻的使用为对象,传新以记者对事实的使用为对象。

第八章

1、古典出版自由 PAGE 287:指争取出版物的自由,在17世纪欧洲各国反对皇权特许出版制和罗马教皇印刷品审查制中提出的要求,以《论出版自由》一书为代表。

2、当代新闻自由 PAGE 293:要求承担社会责任,20世纪兴起的、重视受众知情权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自由。当代新闻自由不限于媒体和记者的行业自由,也赋予受众使用媒介、表达意志的权利,是现代自由主义思潮遭受挫折的产物。

3、新闻自由

在法律范围内,新闻媒介发布消息和讨论公共事务的自由,是人民用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权利。新闻自由的主体是公民和媒体,而媒体也是公民新闻自由的保障者。

4、新闻自由的本质:媒体有权认识时间的必然性,并及时表达给公众。

新闻出版自由在于表达真理,无论是谴责政府官员还是普通人。

新闻自由是人的一种权利,是对人的尊重,因此它首先是人的目的,是人的质朴追求。

新闻自由既是记者尊重民众的权利,也是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利,媒体除了自己的权利还有大众的权利。媒体的权利受法律的现实。

5、新闻自由的属性

A 政治性新闻自由诗一种政治要求,任何政治主张都通过新闻媒体表达。新闻自由作为政治自由实现的手段,是获得政治自由的前提,所以政治性是新闻自由的主要属性。

新闻自由和政治自由诗统一的,无法割裂的,而这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但却紧密相连,没有政治自由的社会没有新闻自由,没有新闻自由的社会也没有真正的政治自由。

B 相对性指新闻自由在一定范围、一定限度内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界限的。

(1)新闻自由无法超越必然性,如事实的真相,客观规律和人实现正当目的的正确手段。新闻报道没有造假、说谎的权利。

(2)新闻自由在法律范围内诉诸新闻活动的一致,任何报道不能超越人民选择的法律界限,但这个法律一定是正当的法律,而不是专制独裁的法律。

(3)新闻自由的相对性还表现为一种历史过程,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想完善发展。

(4)新闻自由诗普遍权利。凡是有人权的国家,公民都享有新闻自由。

(5)具体性新闻自由必须表现为人们实际享有的具体权利,而不是自由的口号。

A 新闻媒介创办权可以创办新闻媒介,分为内部和公开发行两种。

B 发表权和报道权记者和公民利用新闻媒介发表消息和言论的权利,表现为思想自由的具体实现。

C 编辑权媒体对新闻稿件享有独立的编辑权,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地址一切外来的干预。

D 采访权记者了解社会事件、政府工作情况及信息的权利。

E 保护新闻来源权新闻工作者有权不向外界透漏提供消息者的姓名和身份、不公开消息的来源渠道

F 交流权社会各方有通过媒体进行民主对话的权利

G 使用传媒权公众借助谄媚发表言论、表演节目、展示作品、传递信息、点播曲目的权利,也包括

记者使用各种通讯工具传发稿件的权利。

H 知情权公众获知事件、了解政府决策及动态的权利

I 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

7、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内容

A 批判了现代新闻媒介的消极作用,例如降低人们的素质。

B 新闻自由一直处于危险之中,经常被诉诸公众的热情、无知和愤世嫉俗。人的惰性容易成为被人操纵的对象。

C 实行社会责任的媒介推动了自由主义媒介体制的发展,把权利和义务结合了起来。媒介要有道德责任感,不屈从与商业利益与自私的目的。

D 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还必须促进积极地自由,以保护公民的自由,政府只有在特别需要和利益攸关时,才出面干涉媒介。

E 新闻自由组织有责任监督媒介,保证它为公众利益服务。

F 对媒介提出五项要求(1)提供真实、概括的和明智的新闻,阐明事件的意义,把新闻和意见分开。

(2)媒介应成为交换评论与意见的论坛,刊登相反的意见

(3)要描绘出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反应各阶层公众的生活(4)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5)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

G 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相平衡

H 改进媒介的工作要依靠媒介、公众和政府的互动,媒介要接受大众与社会的批评和监督

8、媒介承担的社会责任

(1)大众传媒负有法律责任:记者要有法律意识,在新闻报道中腰遵守法律,不能侵害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不要犯新闻主义(即追求报道的轰动效应,为报道新闻而报道欣慰,不考虑其社会效果)。

(2)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全面性负责:报道内容要真是全面,是受众了解社会的变化,发现认识真理。

(3)对大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负责:传媒表达一切重要的观点时,不仅要表达出版者或从业人员的观点,还

要对大多数人负责,正确描绘每个社会集团,担负起消息和讨论的公共传递者的责任。

(4)承担揭露侵害公共利益的责任:新闻媒介随时揭发报道各种不法恶行和不良行为对社会的侵害,反应群

众的不满情绪和疾苦,在恶势力面前不退缩,勇于曝光,勇于事实舆论监督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秩序。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自由理念)【圣才出品】

第七章 新闻自由理念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1.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1)1644年,英国的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先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理念。 ①他首先从宗教宽容的立场抨击在英国主张取消主教制后居然仍保留书籍出版许可令 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出版自由理念的代表人物 出版自由观念的演化 出版自由观念建立的基础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滥用新闻自由权的表现 新闻自由的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对新闻界的具体要求 社会责任论对公众的要求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评普鲁士专制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自由的人民报刊观 新 闻自由理念

这一事实。 ②密尔顿站在清教徒的立场来谈论信仰、言论、出版自由,而压制这些自由的旧教是“牛鬼蛇神似的罪恶机构”。 ③密尔顿还从真理的本性出发,讨论了为什么不能禁止出版自由的理由。 (2)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第一次用他那由榨葡萄汁机改装的金属活字印刷机印制了100多部《圣经》。 ①在此以后,这种便利的出版技术一直主要是用来印《圣经》及其他宗教书籍的。 ②印刷术的广泛运用使书籍的出版变得更不易控制,各种学说、各种对宗教的见解以书的形式得以流传。这引起了教廷的不安,才有禁书令。 ③印刷术天然地有一种解构权威的力量。 ④如果没有便利的印刷技术,新教改革运动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其影响力也不一定会如此深远。 (3)由信仰自由出发,个人的自由权就顺势进入一切对真理追求的领域,科学自由、学术自由以及出版自由都在只承认上帝而不受任何人之束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了。 2.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1)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逐渐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寻求合理性。由于新教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个人主义,新教就成了资本主义的一种动力。 (2)宗教宽容精神逐渐得到肯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也慢慢扩展到经济、政治领域,这是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合法性的宗教来源。 (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从信仰自由中衍化出来并深入政治、学术等其他领域,由新

新闻学概论重点总结

1. 新闻学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 从内容看新闻学分为:理论,历史,应用 3.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原则是:1)报刊独立自 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4. 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1)对每日的事件给以真实、全面,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至于能显 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关系之中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5. 新闻要素:是构成新闻的必须材料,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因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 是w,故也称“五个w”。 6.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 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7.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 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8. 宣传与新闻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具体区别1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 宣传自身的需要,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2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一定的观念并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是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3 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需要新,宣传需要不断地重复4 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9. 新闻媒介对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构成了一种天然,密切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新闻媒介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2)引发舆论:舆论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10. 媒体融合:概念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 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11. 报纸定义及特点: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特点: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6) 不 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12. 广播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迅速及时, 时效性强;2)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3)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4)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5)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13. 电视定义及特点: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点:1) 现场 感2) 亲切感;3) 简洁明了;4)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14.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的共性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 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1) 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2) 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区别于历史

陈霖《新闻传播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不能随意捏造。新闻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尊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世界的外部实在性,竭力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报道,避免在新闻报道中直接、公开地表达新闻传播者自身的观点和倾向。新闻的时效性原则要求新闻从报道内容上来讲,所反映的事实要新,从报道活动上来讲要迅速及时。 新闻真实的含义 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完善新闻传播机制 真实性原则 应对虚假新闻 提高新闻职业道德,遵从职业规范 与失实报道的策略 受众提高媒介素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新闻真实的限度 什么是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时效性的含义 新闻时效争夺 时效性原则 争夺新闻时效的负面效应 新闻时效的相对性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1.新闻真实的含义 新闻是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真实是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的要求,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就成为新闻传播者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之一。 新闻所要求的真实是以事实的真实为基础和参照标准,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符合事实的实际状况,是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 具体说来,新闻真实性要求包含五个层次和方面: (1)新闻真实的最基本要求是,构成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的所有具体事实,必须实有其事,而不能捏造、夸大、歪曲。 (2)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反映必须如其所是。这要求新闻传播者准确地报道事实: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对事实的认知和判断要是准确的;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时所采用的符号化手段能够准确地再现事实。 (3)新闻的真实不仅体现在单个事件的报道之中,而且应体现于报道的连续性。 (4)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准确揭示事实之间的联系。 (5)新闻的真实在更高的层次上还要求新闻报道在整体上对客观世界准确再现。新闻的真实不能仅限于单独的报道的真实,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追求整体的真实。 2.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准则,同时也是评判新闻作品的重要依据。但是近些年来,新闻失真失实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形式也多种多样。 对传统媒体的失真失实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区分出两大类:一类是虚假新闻,一类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新闻活动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了解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在信息时代,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

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1)形式:用火做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4)结论: 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1)社会条件 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发展原因 ①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出于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是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 ③奴隶社会的生产比过去发展了,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首先是在军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经济上)。

2018重庆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经验,学习方法

2018重庆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经验,学习方法 提到考研,大多数人都想到它的苦与累,但走到今天,关于考研种种,不管是正在进行时还是现在完成时,自我感觉收获更多的竟然是充实与满足,苦与累倒成了其次。 择校篇 关于为什么会选择重庆大学,一切似乎只因为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大三下学期,面临毕业,面临实习,迷茫不知前路,当时特别喜欢重庆,正逢四月中旬学校春运会,就早早订票去重庆玩了一圈,偶然逛到重大,看到新闻学院,就拍了一张照片,随即决定,嗯,考研吧,就考重大。 看似不理性的决定,其实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因为从头到尾,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重大。可能很多同学考研初期会纠结要去哪个学校,要考哪个专业,哪个学校性价比最高,这些纠结在我这里通通没有,所以在后期很多人都因为繁重的压力而怀疑自己选的学校是否合适,甚至怀疑自己到底应不应该考研的时候,我依然可以很坚定地继续往前走。 安排篇 我是那种心比较大的人,或者直接说就是拖延症晚期。所以在七月份正式备考前我做到的也只是把六级单词那本书给背了一遍,《新闻学概论》看了一遍,这不具有借鉴意义,不值得学习,实际上还是早准备一点靠谱,因为到后期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时间明显不够用,买的很多有用的书都没有时间看,所以,能早些开始就早些开始,早做准备心不慌。 因为前期基本荒废过去了,所以我等于是直接跳到中期,就是七到九月份,才正式转入备考。在这个期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积累,为后期的冲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做的比较好的有两点。 第一,我给自己定了详细的时间计划,而且尽可能照着计划表走。七八月份,我可以确保我自己每天六点半起,晚上九点回住的地方。每一个小时要干什么,我都列了一份计划表,而且这个表是每个月一改。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所以计划表是必须要做而且要严格执行的,你这一个小时要做什么,这一天要做什么,这一周要做什么,这一个月要做什么,这三个月你要做到哪种程度,都要有详细的安排,虽然不可能真的每一个都绝对完成,但是有计划表催着你,效率提高不是一点半点。 第二,虽然开始比较晚,但我依然是稳扎稳打。尤其是在英语方面,背单词,做真题,看课程,都是一步一步去完成,每天都能够把自己计划内的任务完成。刚开始做英语一真题,错得简直一塌糊涂,也会怀疑自己英语这么差,之前做的准备好像根本没有什么用,我真的适合考研吗?但是只是想想,我还是耐着性子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背单词,朱伟的《恋练有词》课程30个单元也不会荒废,真题雷打不动一天只做一个,然后认真纠错。这些日积月累的积累让我在后期做英语二真题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基本最后一个月我没有怎么看英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新闻学概论笔记梳理

前言 马工程版本的《新闻学概论》讲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这本书理解起来并不难,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背熟大小标题。 这份笔记对于几乎所有可能考察到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你可以放心使用,但由于内容比较多,且话语十分政治化,背起来可能会稍显枯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 1.厘清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 2.超级重点:四、五、六、七、八章;重点:一、二、三、十二章;次重点:九、 十、十一章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融会贯通,而非仅看某一种资料,或只听信某一位学长学姐的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将精华补充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笔记,一定要带着逻辑思维去看,掌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了解全章节乃至全书的架构。笔记资料只是辅助工具,最终有多少收获,仍要看自身。 期待与你在武理相遇!

目录 马工程新闻学 (1) 绪论 (1)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 第一章新闻本源 (2)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2)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2)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2) 第二章新闻真实 (3)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 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如何做到) (3) 第三节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为什么) (4) 第三章新闻价值 (5)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5)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实现新闻价值) (6) 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 (6) 第四章新闻事业 (8)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8)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8)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9)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10) 第一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0) 第二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如何理解、如何做) (11) 第三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2) 第四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13) 第六章新闻宣传 (14) 第一节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4) 第二节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简答) (16) 第三节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6) 第四节对外新闻宣传(试述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6) 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 (18) 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18) 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做) (19) 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1) 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 (23) 第一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23) 第二节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24) 第三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24) 第四节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守怎么样的社会责任) (25) 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 (26) 第一节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26)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十

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知识点十 * 新闻选择与新闻传播 一、新闻选择的含义 选择是行为主体对行为目标或方案的搜寻、比较和确认。新闻选择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较和确认。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1. 新闻选择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2. 新闻选择过程的目标有两个:择真和择优; 3. 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即搜寻、比较和确认; 4. 新闻选择在本质上是从多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一个满意度较高的方案; 5. 新闻选择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但又有极严格的客观规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新闻选择的两个主要标准-- 一是新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三、新闻传播行为的构成要素及其辩证关系 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构成要素是: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 这三个要素在新闻传播中是缺一不可的。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构成新闻传播行为的有机整体。 1. 事实是新闻传播行为中的客体,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新闻事实在传播行为中并非处于任人宰割的和随意摆布的软弱地位。 它在如下四点上起着决定或影响作用: 1)客观事实的报道对象是传播行为的源头和起点。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 2)客观事实和报道对象对传播行为的反馈制约 3)新闻事实和报道对象*自身的冲击力激发传播行为的生成 4)传播客体即报道对象直接参与新闻的传播行为 2. 新闻报道者也就是新闻报道的传播者,他是新闻传播行为的主体 新闻报道者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1)新闻报道者即传播主体是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2)新闻报道者分配接受者的注意力,安排社会舆论的议程; 3)新闻报道者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评价表达自己的倾向。 辩证的来看,报道者的行为产不能随心所欲,也具有如下受动性: 1)受到事实报道对象的制约; 2)受到接受者即受众的制约; 3)受到新闻报道者角色定位的制约 3. 新闻接受者,也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兼有客体和主体的双重性质。受众是享有主动权和支配权的接受主体,其支配作用如下: 1)受众的新闻需求,是驱动新闻传播行为的终极动力 2)受众的未知和需知,是新闻选择的重要价值尺度和标准 3)受众对新闻传播行为的广泛参与 四、新闻传播流程的五个环节 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五、新闻传播的模式 模式是一种认识和表述事物性质及基规律的简约方式。新闻传播模式有两大类型:线性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 六、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新闻学考研笔记:蔡雯《新闻编辑学》(第二版)

新闻编辑学 【1 新闻编辑工作概论】 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认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21世纪的报纸编辑环境(1)社会变革加剧使报纸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2)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报纸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3)现代科技发展使报纸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 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在新闻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媒介形态变化:网络媒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综合媒体,集印刷媒介、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更具有自身优势(1)信息容量之大无与伦比(2)它提供的人机交流界面,使信息传播由单向式变为双向互动,传受双方都掌握了信息交流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传统模式(3)互联网络的全球化,使网络传播能够跨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信息传播范围无限地扩大了。 传统媒介走进互联网经历了三个阶段(1)翻版阶段(2)变化阶段: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取舍(3)综合发展阶段:综合多种媒介形式、是综合的信息服务者。 新闻编辑工作的两种趋势(1)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介编辑业务的融会和整合,形成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模式(2)新闻编辑业务与新闻信息采集的一体化趋势。 “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原则: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形态变化”原则: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他们都是在旧媒介的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增值”原则: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新媒介的编辑特点总是在汲取传统媒介的编辑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而且这种特点后来还会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介的编辑改革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进程中新闻编辑部的变化 1、从“互动”到“一体”的中国媒体战略:我国正经历从“互动”到“一体”的递进式发展过程(1)“报网互动”: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2)“报纸合一”: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 2、新闻编辑部重构(1)组建跨媒体的临时性报道组织(2)组建虚拟的跨媒体报道组织(3)对媒体组织结构进行局部性重构(4)对媒介组织整体变革,建立一体化编辑部:A.以“组合终端载体”为新闻发布平台的整体报道策划必将取代单一载体的新闻报道策划B.以互动和共同创造内容为特征的报道创新将成为新闻业务改革的主要趋势。 3、融合的决定因素:经济利益的驱使。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体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某种流程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各自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联手做大区域市场,并且在这一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 4、融合新闻:新闻编辑部中的从业人员一起工作,为多种媒体的平台生产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以互动性的内容服务大众,通常是以一周七日、每日24小时的周期运行 5、我国新闻媒体在融合进程中对编辑部机制进行了改革。现阶段这种改革依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障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总结。 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作用(考题-简答) 1、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1)新闻编辑是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介新闻产品形象的设计师(2)新闻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3)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2、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1)编辑的工作对象是报纸这样一种集合体,报纸编辑要担负精加工和总合成的任务,因此编辑工作是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2)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又是新闻传达至读者的最后一个关卡。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在把关上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 3、对于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1)发掘新闻稿件潜在的价值(2)对新闻素材的重新选择和组合,对新闻表现形式的再创造 4、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与新闻话题的“引导者”(1)新闻编辑需要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公共对话甚至观点交锋(2)由于技术发展促使新闻传播方式正在从传统媒介主导单向式变为专

新闻学概论 考试重点(背诵版)

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新闻的定义: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5、真实准确的含义: 1、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 2、指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是客气。 3、指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该客观全面、符合实际。 6、内容新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则是新闻的天性。 7、传播公开: 新闻不同于内部情况和机密情报,也不同于私人信函,它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这是新闻固有的特性。 8、新闻真实性原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①、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 ②、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③、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④、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应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①、倾向性: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1)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3)新闻价值的新鲜性: 1、是指事实在时间上的“新近”。 2、是指事实在内容上的“新鲜”。 4)新闻事实向新闻文本转换的步骤(新闻价值的呈现): 1、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 3、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 5)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