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药理学
药理学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

1.含有羟基的氨基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2.与三羧酸循环相关的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3.通过化学修饰调节代谢有两种形式:磷酸化、去磷酸化

4.结构域:某些较大的蛋白分子在形成三级结构时,肽链中某些局部的二级结构汇集在一起形成发挥生物学功能特定的区域称为结构域。

5.分子伴侣:保证蛋白质空间结构正常形成的一类蛋白质。

6.区别1)蛋白质一级结构破坏的实质:肽键的断裂

2)协同效应的实质: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四级特有)

3)变性的实质:次级健的断裂

4)四级结构实质:亚基间的空间排布及相互作用(亚基间的相互缔合)

概念:有些蛋白质分子由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独立的三级结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缔合而成,形成的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每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为亚基或亚单位。

5)水化膜被破坏会导致蛋白质沉淀

7.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1)两性解离:蛋白质侧链上又很多可解离集团,如羧基、氨基,,在不同pH值的作用下可解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解离成正离子在碱性下解离成负离子2)等电点:静电荷为零,pH=pI,易发生电泳,正离子PhpI放在阴极

生命延续的物质基础---核酸

8.两个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合成方向5’→3’,多个核苷酸连接成的核甘酸链有两个游离的末端其中5’末端是磷酸,3’末端是羟基。

9.DNA的1)一级结构: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由于四种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的不同,因此一级结构也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2)二级结构:指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三级结构:DNA的超螺旋结构(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旋、折叠形成特定的三堆构象称为DNA的三级结构)

10.真核细胞mRNA结构特点:1)5’-末端具有共同的帽子结构2)3’—末端具有多聚腺苷酸尾巴结构称多聚尾3):1)2)结构的功能:共同负责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MRNA的稳定维系以及翻译起始的调控

11. 原核,转录翻译同步进行组成

12.tRNA二级结构成三叶草结构(组成tRNA几十个核苷酸部分碱基序列互补配对,形成局部的双链,成茎状,中间不能配对的部分则膨出成环,称为茎还结构)三级结构成倒L型13.DNA变性的实质:双键间氢键的断裂

生命活动的催化剂---酶

14.多酶体系:是由几种不同功能的酶彼此聚合形成的多酶复合体,如丙酮酸脱氢酶体系是由三种酶和五种辅助因子组成的复合体。

15.丙酮酸脱氢酶体系所涉及的五种辅酶

辅酶或辅基缩写所含维生素转移集团

1)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1)NAD﹢尼克酰胺(维生素pp) H﹢电子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维生素B2 氢原子

3)硫胺素焦磷酸TPP 维生素B1 醛基

4)辅酶A CoASH 泛酸酰基

5)硫辛酸硫辛酸\\\\\

16.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集团可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与某些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改变,而影响酶的活性。

17.酶原:有些酶在合成及分泌时,只是没有活性酶的前体,-这些无活性酶的前体称为酶原。例如胃肠道的蛋白水解酶,一些具有蛋白质水解作用的凝血因子,免疫系统的处补体。18.米氏方程:v=v max[s]/(k m+s)当[s]很低时,方程可简化成v=v max[s]/k m,当v=1/2v max时,k m=[s]

19 .磺胺类药物能够抑菌的原因:1)磺胺类药物符合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条件。2)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或者部分相似,可与底物共同竞争对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3)比如细菌能够利用氨基苯甲酸、谷氨酸等为原料,在F H2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F H2,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在结构上相似,能竞争性的与F H2合成酶结合并印制其活性4)首次服用大剂量:强化抑制作用

生命活动主要的来源----葡萄糖

20.乙酰辅酶A的来源:1)糖先经过糖酵解转变成丙酮酸,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转变为乙酰辅酶A、2)脂、3)蛋白质变为氨基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丙酮酸

去路:合成酮体,用于三羧酸循环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经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合成胆固醇、脂肪酸

21.葡萄糖不能在肌糖原中分解而可以在肝糖原中分解的原因:分解葡萄糖6磷酸的酶即葡萄糖6磷酸酶只有肝脏才存在

2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都是从非还原性末段开始的

23.氨基酸,丙酮酸,乳酸沿着糖酵解途径的逆方向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异生,糖异生途径中的限速酶有,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激酶、葡糖-6-磷酸酶

24.糖异生途径的生理意义:1)饥饿时维持血糖平衡的恒定2)餐后补充肝糖原3)肾糖异生具有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

25.乳酸循环的意义:对于体内乳酸的再利用,防止发生酸中毒

26.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主要是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另外还有肾上腺素的调节

不溶于水的营养物质----脂类

27.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储存的三酰甘油被脂肪酶逐渐水解为游离的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随着血液循环运至其他组织氧化分解利用,这一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28三酰甘油脂肪酶(HS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活性最小,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受多重技术的影响

29.脂肪酸的氧化,1)脂肪酸的活化:(胞液中)转变为脂酰辅酶A;2)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基质:脂酰辅酶A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在胞液中)需要在肉碱脂酰转移酶1的作用下变成脂酰肉碱转运到膜内,在酶2的作用下重新变为脂酰辅酶A;3)(在线粒体基质中)贝塔氧化

此过程从胞液到线粒体基质中,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主要的限速步骤,故肉碱脂酰转移酶1是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

30.酮体的代谢: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形成的特定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贝塔羟丁酸及丙酮三种物质。

由于肝脏缺乏氧化酮体和利用酮体的酶系,所以酮体代谢的特点是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31. 脂肪酸的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线粒体中),不能直接进入胞液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变成柠檬酸,进入胞液,释放出乙酰辅酶A用于合成脂肪酸。

32.脂肪酸的合成原料除了乙酰辅酶A外,还有NADPH、HCO3?、ATP以及Mn2+等,脂肪酸

合成时所需要的NADPH 主要是来自磷酸戊糖途径。

32.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第一步是乙酰辅酶A 和HCO 3?、ATP 合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 ,由乙酰辅酶A 羧化酶(脂肪酸合成关键酶,限速酶方式为去磷酸化调节)催化

33.几种源于花生四烯酸的甘碳多烯脂肪酸衍生物:血栓素(TX )、和白三烯(LT )、前列腺素(PG 促红细胞外的所有组织细胞都能合成)

34.胆固醇的合成:A 原料乙酰辅酶A (线粒体中),不能直接进入胞液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变成柠檬酸,进入胞液,释放出乙酰辅酶A ,两分子用于合成乙酰乙酰辅酶A ,再加一份合成HMG-CoA, HMG-CoA 在HMG-CoA 还原酶(胆固醇合成关键酶)的作用下合成甲羟戊酸,进而合成胆固醇

35.胆固醇的代谢转化:1)转化成胆汁酸盐2)转化成类固醇激素3)合成维生素D 3 4)多余的排出体外

36.按密度由小到大将脂蛋白分为4类: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 )

1)乳糜微粒功能: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2)极低密度脂蛋白功能: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功能: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晕倒肝外组织,保证组织细胞对胆固醇的需求

4)高密度脂蛋白功能:实现蛋白质的逆向转运,即将肝外组织细胞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运送至肝脏,在肝脏转变为胆汁酸盐排出体

细胞能量代谢的货币----ATP 37.生物氧化的特点:产生水

38.呼吸链的概念:代谢物的电子经过一系列酶和辅酶所构成的电子传递体系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 和磷酸生成ATP ,与细胞呼吸相关称为呼吸链,也叫电子传递链。

39.二氧化碳的产生方式;有机酸脱羧

40.琥珀酸呼吸链:P174

42.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1)呼吸链的抑制剂:这类抑制剂能在呼吸链的特定部位阻断电子的传递,如鱼藤酮、粉蝶霉素A 及异戊巴比妥等

2)解偶联剂:解偶联剂能够激化电子传递与ATP 生成这种紧密欧联,使氧化磷酸化偶联过程相分离,阻止ATP 的生成(使氧化磷酸化相分离)

3)ATP 合成酶抑制剂:此类抑制剂既能够阻断电子的传递,又抑制ADP 磷酸化

4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ATP 代谢具有双重作用,是调节氧化磷酸化的重要激素,1)一方面甲状腺激素可以诱导钠离子,钾离子-ATP 酶的合成,水解ATP ,ADP 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2)甲状腺激素还可以使解耦联蛋白基因的表达增加,减少ATP 的合成

人体重要的含氮营养物质--- 氨基酸

44.营养必需氨基酸:体内需要但不能合成或者合成太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为营养必需氨基酸

45.转氨基作用:氨基酸分子中的a-氨基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移到另一a-酮酸酮基的位置上,生成相应的a 酮酸 比如谷氨酸+丙酮酸谷丙转氨酶

a-酮戊二酸+丙氨酸

谷氨酸+草酰乙酸谷草转氨酶 a-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谷丙转氨酶(GPT )肝脏最多,肝功能指标

谷草转氨酶(GOT)心脏最多,心功能指标

46.转氨基作用的机制:转氨酶的辅酶都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主要是磷酸吡哆醛

47.氨的转运中丙氨酸-葡糖循环意义1)转运血氨,防中毒2)功能

图P201

七个代谢名称:

48.尿素的生成中鸟氨酸循环图P202

49.一碳单位;在氨基酸代谢过程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如甲基、甲烯基、甲酰基,亚甲基等基团。

50.苯丙酮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失,苯丙酮酸不能转变成酪氨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代谢废物在体内积聚

51.白化病:体内酪氨酸酶缺乏,黑色素不能合成

52.尿黑酸症:尿黑酸氧化酶缺陷,尿黑酸不能进一步氧化,直接从尿中排出,在碱性作用下,使尿成黑色。

核苷酸

53.谷氨酰胺和CO2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2(细胞分裂指标)作用下合成氨甲酰磷酸。氨甲酰合成酶1是细胞分化的指标

54.自毁容貌症:由于基因缺陷导致次黄腺嘌呤-鸟磷酸核糖转移酶完全缺失,其原因是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障碍。两种酶参与(次黄腺嘌呤-鸟磷酸核糖转移酶HGRTP,还有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

55.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脱氧核苷酸和嘧啶脱氧核苷酸中所含有的脱氧核糖并非先前合成后再结合到脱氧核苷酸分子上的,而是在相应的二磷酸核苷(NAD,N代表A.C.G.U等碱基)水平上直接还原得到的。

56.核苷酸抗代谢物:核苷酸的抗代谢物一般是一些嘌呤、嘧啶、氨基酸或叶酸类似物;如IMP嘌呤类似物有6-巯基嘌呤(6-MP),胸腺嘧啶类似物5-氟尿嘧啶,谷氨酰胺氨基酸类似物氮杂丝氨酸,叶酸类似物氨基蝶呤;这些代谢物主要以竞争性抑制等方式干扰或者阻断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57.临床上常用别嘌呤醇(抑制嘌呤)治疗痛风症,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结构类似,只是分子中N-8与C-7互换了位置,故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

沟通人体代谢的媒介-- 血液

58.急性实相蛋白:包括C-反应蛋白,a1抗胰岛蛋白,结合珠蛋白,a1酸性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

59.血红蛋白的合成:先合成血红素和珠蛋白,然后两者在第合成血红蛋白

60.ALA的生成:由ALA合酶(血红素合成限速酶)催化,琥珀酰辅酶A与甘氨酸合成ALA

61.血红素合成的原料是琥珀酰辅酶A,甘氨酸及Fe2+

62.红细胞内运输2,3-DPG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能力。

物质代谢的主要基地----肝

63.胆色素(主要来自红细胞的衰老):是体内铁扑林化合物分解的主要产物,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

64.结合胆红素或称为肝胆红素: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后的胆红素

65.临床上把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素称为尿三胆作为黄疸类型鉴别常用生化指标,正常尿胆红素为阴性。

66.黄疸:由于胆红素(橙红色物质)过高,扩散入组织,导致皮肤黏膜成黄染的现象

67.临床上将黄疸分为三种类型: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1.哪种是初级胆汁酸?哪种是次级胆汁酸?哪种是游离胆汁酸?哪种是结合胆汁酸?:P437

68.肝细胞性黄疸原因:1)肝细胞摄取胆红素障碍2)肝细胞损伤 P445

69.尿胆红素呈阳性说明肝脏有问题。 P445

其他章节

2.中心法则:pro-->RNA(逆转译)不确定 P272

3.DNA复制所需的酶:DNA聚合酶、解链酶、解旋酶、引物酶。 P273

4.DNA-pol(DNA聚合酶) DNA-polⅠ作用是及时校对及填补空缺,DNA-polⅡ作用是SOS (紧急修复),DNA-polⅢ是DNA合成中最主要的酶。 P273

5.RNA-pol在原核生物中叫全酶。 P292

6.全酶=α2ββ’?α2是核心酶,α--决定哪些基因逆转录,β--催化,β’--结合模板,? --辨认起始点。P292

7.启动子是转录起始时,RNA-pol结合的DNA序列。 P292

8.真核生物不能直接结合到启动子上,只能直接或间接与RNA-pol作用的反式聚合因子结合。而原核生物可以直接结合到启动子上。 P294

9.RNA-polⅠ转录产物45SrRNA,RNA-polⅡ转录产物hnRNA、某些snRNA,RNA-polⅢ转录产物

5SrRNA、tRNA、snRNA. P295

10.与RNA-pol相关的结构和物质:启动子Ⅰ、Ⅱ、Ⅲ和转录因子Ⅰ、Ⅱ、Ⅲ。 P295

11.原核生物通常是以操纵子作为转录和调控的一个基本单位。 P295

12.结构基因:能够生成RNA的DNA序列。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叫断裂基因(因为它既有内含子又有外显子)。 P295

13.原核生物mR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偶联进行的,绝大多数mRNA不需加工即能作为翻译的模板。(因为其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P303

14.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1)三种RNA(mRNA,rRNA,tRNA) 2)20种氨基酸作为原料 3)酶及众多蛋白因子,如IF、eIF 4)ATP、GTP、无机离子 P313

15.遗传密码具有如下特点:方向性、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通用性 P315

16.mRNA的第三位,tRNA第一位 P315

17.氨酰-tRNA合成酶具有高度特异性,校正功能。 P319

18.氨酰-tRNA的表示方法(看书)P320

19.起始密码子编码甲硫氨酸。 P320

20.终止密码子相关的蛋白因子称为释放因子。

成肽的酶是肽酰转移酶。P324-325

药理学名词解释归纳

药理学 名词解释 绪论 1.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2. 药物diug 能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3.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机体在药物影响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机制。 5. 售后调研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受试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查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药效学 1.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drug effect 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组织细胞原有功能的改变。 3. 兴奋excitation 凡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4. 抑制inhibition 凡能使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 5. 特异性specifity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具有特异性。 6. 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7. 疗效therapeutic 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机体恢复正常。 8.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9.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减轻疾病的并发症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0.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称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 11.副反应side reaction (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副反应,亦称副作用。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是因药物选择性低而引起的,一般不严重,难避免. 1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药物在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敏感性过高时对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称毒性反应。一般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和避免。 1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1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病情加重现象。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 15.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iton)药物对过敏特质病人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 1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少数患者对某些药物发生的与往常性质不同的不良良应。是由于遗传缺陷造成的。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物: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药代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般药理学研究:指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研究。主要是研究药物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作用等。 安慰剂:是不含活性药物但又暗示某种效应的制剂(如在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与某种活性药物或受试药物相同)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兴奋: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称为.. 抑制: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副作用:指用于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慢性毒性:指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性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而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的药物。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且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 极量:产生疗效的最大治疗量 药物的效能:指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效价:指产生相同效应时所需要剂量或浓度大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成反比 治疗指数:是LD50与ED50的比值,该指数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 首关效应: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表观分布容积: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个体差异:在相同用药情况下,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 快速耐受性: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些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也降低 特异质: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出现极敏感或极不敏感的反应,或出现与通常性质不同的反应躯体依赖性:反复用药后造成身体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症,称为 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称.. 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 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胆碱受体:能与ACh结合的受体。可分为M、N两种亚型 肾上腺素受体: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分为α、β两种亚型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尹艳艳审核人:周兰兰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药理学实验() (三)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其中实验27学时,1.5学分。 (六)相关课程: 药理学 (七)内容提要 本课程涵盖了药理学部分的模拟实验及经典实验项目,以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为基础,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用药后的生物体功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以巩固药理学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学生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加强对药理学理论的掌握;促进学生对药理学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了解药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初步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技能,并且通过科研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少量示教实验为辅,并且配合课堂讨论和多媒体等方法,达到既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模拟实验、双语教学、自主设计、病例讨论和课外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陈志武,董六一,《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孔德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北医护理药理学Ⅱ课程作业4-1详解

北医护理药理学Ⅱ课程作业4-1 1. 药效动力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机制的科学 B)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C)药物的不良反应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 具有首关(首过)效应药物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口服给药 C)肌肉注射 D)直肠给药 3. 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4. 副作用是在下列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A)治疗量 B)无效量 C)极量 D)中毒量 5. 部分激动剂是() A)与受体有亲和力 B)有弱的内在活性

C)单独应用能产生弱的效应 D)与激动剂合用增强激动剂效应 E)具有激动剂和拮抗剂双重特性 6.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致畸、致癌和致突变 D)后遗效应 E)变态反应 7.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指() A)药物效应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被排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8. 促进苯巴比妥(弱酸性)排泄的一个措施是() A)控制饮水 B)降低尿液pH值 C)提高尿液pH值 D)不要影响尿液pH值 9. 体液的PH值影响药物转运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水溶性 B)脂溶性 C)解离度 D)溶解度

10. 药物作用出现的快慢取决于() A)药物的转运方式 B)药物的排泄快慢 C)药物的吸收快慢 D)药物的血浆半衰期 11. 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12. M受体激动时可引起() A)腺体分泌减少 B)心脏抑制 C)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D)血管收缩 13. 毛果芸香碱主要用于() A)胃肠痉挛 B)尿潴留 C)腹气胀 D)青光眼 E)重症肌无力 14. 术后尿潴留可选用() A)毒扁豆碱 B)毛果芸香碱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 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22.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间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出现如沉淀、变色、潮解或失效,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 23.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24.增强作用:又称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效应之总和,如磺胺类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远远大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的几倍或十几倍。25.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为各药单用效应的总和,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 26.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27.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28.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29.耐药性:又称抗菌性,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22010051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总学时/学分:64 / 4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生理解剖学、微生物免疫学、生物化学 内容简介:药理学是药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 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 药物体内过程和用法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从而阐明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过程。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原理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言 [基本内容] 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任务、药理学在医药学中的地位、药理学的发展史。药理学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理学的概念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了解药理学的学科地位、药理学的任务、药理学的分支、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在新药开发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基本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受体理论: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特性,受体类型和受体调节,受体学说。 药效学概述:激动药、拮抗药的概念,竞争性拮抗药物与非竞争性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药物量反应和质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治疗作用与毒性作用评价。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抑制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兰大护理药理学课程作业汇总最全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属于非选择性钙拮抗药() 硝苯地平 加洛帕米 地尔硫卓 普尼拉明 尼卡地平 用户解答:普尼拉明 标准答案:普尼拉明 2.能降LDL也降HDL的药物是() 烟酸 普罗布考 塞伐他汀 非诺贝特 考来替泊 用户解答:普罗布考 标准答案:普罗布考 3.下列何药兼具α和β受体阻断作用() 普萘洛尔 吲哚洛尔 妥拉唑啉 阿替洛尔 拉贝洛尔 用户解答:拉贝洛尔 标准答案:拉贝洛尔 4.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宜选用() 磺胺异恶唑 磺胺嘧啶 磺胺多辛 柳氮磺吡啶 磺胺嘧啶银

用户解答:柳氮磺吡啶 标准答案:柳氮磺吡啶 5.酚妥拉明不能用于治疗() 感染性休克 顽固性心衰 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 消化性溃疡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用户解答:消化性溃疡 标准答案:消化性溃疡 6.治疗腹部手术后肠麻痹及膀胱麻痹最好选用() 新斯的明 毛果芸香碱 麻黄碱 毒扁豆碱 加兰他敏 用户解答:新斯的明 标准答案:新斯的明 7.下列药物中,只激动N受体的是() acetylcholine neostigmine pilocarpine nicotine atropine 用户解答:nicotine 标准答案:nicotine 8.对哮喘急性发作迅速有效的药物是() 倍氯米松吸入 色甘酸钠 沙丁胺醇吸入

氨茶碱口服 异丙基阿托品 用户解答:沙丁胺醇吸入 标准答案:沙丁胺醇吸入 9.巴比妥类产生镇静催眠作用的机理是() 抑制中脑及网状结构中的多突触通路 抑制大脑边缘系统的海马和杏仁核 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抑制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 以上均不是 用户解答: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标准答案: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1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消除的主要途径是() 经肾小管主动分泌 在肝内氧化 在肠内乙酰化 以原形经肾小球过滤排出 与葡萄糖醛酚结合后,由肾排泄 用户解答:以原形经肾小球过滤排出 标准答案:以原形经肾小球过滤排出 11.药效学主要是研究()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及其规律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物疗效的影响因素 用户解答: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标准答案: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药理学论述题 简答题

1.吗啡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应用是什么? 药理作用主要包括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a镇痛b镇静和欣快感c抑制呼吸d镇咳 e其他中枢作用缩瞳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3平滑肌的作用a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强持久b增强胆道平滑肌张力 4.其他:免疫抑制 临床应用有 (1)镇痛。吗啡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并且持续时间长。 (2)镇静。吗啡可有效改善因疼痛引起的焦虑、恐惧等不愉快情绪。 (3)止咳。能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和咳嗽中枢活动,使呼吸减慢并产生镇咳作用;(4)止泻、通便。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括约肌,有止泻和通便的作用。 (5)治疗2心源性哮喘 2.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2.抗风湿3.抗血栓4.驱除胆道蛔虫。 临床应用:1.用于伤风感冒者的发热可降温2.轻、中度体表痛及炎性痛3.治疗急性风湿 4.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 5.驱除胆道蛔虫。 3.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影响的不同。 答:1)降温特点:氯丙嗪配以物理降温,对发热和正常体温均有降低作用,使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降而变化;阿司匹林仅降低发热者的体温,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不受物理降温的影响,仅能降至正常。2)降温机制:氯丙嗪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的合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 3)临床应用:氯丙嗪用于人工冬眠和低温麻醉;阿司匹林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热。4.比较阿司匹林与吗啡镇痛的不同。 答: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在中枢,机制是激动丘脑、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脊髓胶质区的阿片受体,镇痛作用强大,同时还可产生镇静、欣快、抑制呼吸、缓解疼痛伴随的情绪反应等,主要用于其它药物无效的急性锐痛,易出现依赖性。 阿司匹林痛作用的部位在外周,机制是抑制PG合成酶,减少PG的合成,镇痛作用弱,主要用于慢性持续性钝痛,长期大剂量应用也不出现依赖性。 5.简要回答钙拮抗药的临床用途。 答:(1)高血压,包括轻、中、重度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2)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3)心律失常,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4)脑血管疾病: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5)其他: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动脉粥样硬化,偏头痛等。 6抗高血压药物其分类及其代表药 a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 2神经节阻断药咪噻吩 3外周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哌唑嗪2.普萘洛尔 b钙拮抗药尼群地平 c直接扩张血管药肼苯哒嗪硝普钠

临床药理学》课程作业答案

第一次 名词解释 1.临床药理学 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后遗效应 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3.毒性反应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生理功能异常和结构病理改变。 4.药物不良反应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5.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6.临床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7.临床药动学 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8.安全范围 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问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9.毒理学 是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分析的科学。 10.临床试验 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11.自发呈报系统 12.GCP 指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13.肾上腺素的翻转效应 14.隔日疗法 15.抗菌谱 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16.化疗药物

包括抗原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及抗恶性肿瘤药。 17.耐药性 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也称抗药性。19.-内酰胺类抗生素 具有.-内酰胺的结构,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类。 18.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不敏感菌乘机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感染。 第二次 简答题 1.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和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特点:①本身固有②一般较轻微③副作用不是固定的,随治疗目的的改变而改变。 毒性反应: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反应。特点:一般 比较严重,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特点:短暂的或是持久的。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反跳反应)。特点:危险。 变态反应:指机体对药物异常的免疫反应。特点: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与剂量无关;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特异质反应: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特点: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严重程度与剂量呈正比,药理拮抗 药救治可能有效。 2.什么叫药物的安全范围,如何判断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判断药物的安全性可用LD50、ED50、治疗指数、安全系数及安全范围等描述。 3.何谓肝药酶诱导药与肝药酶抑制药有何临床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肝药酶诱导药:可使肝药酶合成加速或降解减缓的药物。药物诱导作用可解释连续用药产生的耐受性、交叉耐受性、停药敏化现象、药物相互作用、遗传差异、个体差异及性别差异。如乙醇可诱导药酶,使其活性增高,可使同时服用的苯巴比妥或甲苯磺丁脲的代谢加速。苯巴比妥的药酶诱导作用很强,连续用药可使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破坏加速,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突然停用苯巴比妥后可使双香豆素血药浓度升高。 肝药酶制剂:抑制肝药酶活性的药物,如氯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保泰松等。氯霉素与苯妥英合用,可使苯妥英在肝内的生物转化减慢,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4.试述毛果芸香碱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用途。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药理学》作业 含答案

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点作业(本科) 1.试述肝药酶对药物转化的作用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药物的生物转化要靠酶的促进,主要是肝混合功能酶系统。微粒体是碎片在时形成的小泡,内含多种酶,加上匀浆可溶部分的辅酶II(NADPH)形成一个系统。该系统对药物的生物转化起主要作用,又称。主要的氧化酶是。NADPH来自细胞,提供电子经黄蛋白等传递给氧化型P450,使之还原再生,又称单加氧酶。 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许多药物经此酶系统作用而生物转化。此酶系统活性有限,达到极限后则数种药物间会发生竞争抑制现象。此酶系统个体差异很大,除先天遗传性差异外,生理因素如年龄、营养状态、疾病等均影响肝药酶的活性。 2.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各有什么特点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0)的药物。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萘洛尔均属于拮抗药. 激动药或称兴奋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能产生该受体的兴奋的效应。 3.试比较毛果芸香碱与阿托品的作用。 答:(1)、阿托品对眼的作用: ①散瞳:阻断虹膜括约肌M受体。 ②升高眼内压:散瞳使前房角变窄,阻碍房水回流。 ③调节麻痹:通过阻断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松驰,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扁平,屈光度降低,以致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楚。 (2)、毛果芸香碱对眼的作用: ①缩瞳:激动虹膜括约肌M受体。 ②降低眼内压:缩瞳使前房角间隙变宽,促进房水回流。 ③调节痉挛:通过激动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痉挛,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以致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 4、毒扁豆碱与毛果芸香碱对眼部作用的异同点是什么 毒扁豆碱为易逆性抗胆碱酯酶(AChE)药,抑制AChE去水解ACh,ACh在突触间隙中积聚,产生M样和N样作用,所以是一个间接的拟胆碱药。具有强而持久的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等作用,对眼的刺激性大,收缩睫状肌的作用强,可引起头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药动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毒理学:药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药物毒性反应的表现、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质反应:药理效应是阳性或者阴性,也称全或无反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高低表示其作用强度。 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或在吸收入血循环之前)所发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液循环后分不到机体各部位发生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反应性的不同。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对人体有防治疾病作用的一方面,又有引起病人不利反应的另一方面,即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不同,这种差异性称为个体差异。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指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的是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不正常(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害,称为变态反应。 后遗反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最小有效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距离愈大反映药物愈安全,范围愈大。 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称之为治疗系数,用于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比值愈大愈安全。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其血药浓度成正比,也与药理效应的强弱成正比。 受体: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并与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配体(如药物、激素等)结合,并通过放大系统触发药理或者生理效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内源性物质(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或药物。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的物质。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本身不产生受体生物效应的物质。 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相同受体,拮抗作用是可逆的,可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竞争受体不同部位,可使激动剂量曲线右移,斜率降低,最大效应降低。 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有小剂量激动,大剂量拮抗受体的双重作用。 药物的效价:是指产生一定效应(常为最大效应的一半)时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大小,剂量愈小,效价(强度)愈高。 药物的效能:指的是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药理学(药)离线必做作业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药理学(药)》课程作业(必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部分药理学总论(第1-4章) 一、名词解释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4、不良反应: 5、副反应: 6、毒性反应: 7、量效关系: 8、效能: 9、效价强度: 10、治疗指数: 11、受体: 12、激动药: 13、拮抗药: 14、离子障: 15、首关消除: 16、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 17、肝药酶: 18、肾小管主动分泌通道: 19、肝肠循环: 20、时-量关系: 21、曲线下面积(AUC): 22、生物利用度: 23、一级消除动力学: 24、零级消除动力学: 25、药物半衰期(t1/2): 26、稳态: 27、表观分布容积(V d): 28、血浆清除率(CL): 30、耐受性与耐药性:

二、问答题 1、试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并各举一例说明。 2、简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3、何谓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 4、何谓非竞争性拮抗药,有何特点? 5、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可大致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第二部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第5-11章) 一、名词解释 1、除极化型肌松药: 2、非除极化型肌松药: 3、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4、内在拟交感活性: 二、问答题 1、简述传出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受体分类及其药物的分类原则。 2、简述拟胆碱药代表药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简述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主要症状及常用解救药。 4、试述抗胆碱药代表药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5、试述阿托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6、试述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后马托品和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与阿托品比较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7、试比较肌松药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主要作用特点。 8、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代表药。 9、试述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同类药间羟胺的作用特点。 10、试述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同类药多巴胺、麻黄碱的作用特点。 11、试述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多巴酚丁胺、沙丁胺醇的作用特点。 1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有哪些类型?每类各列举一个代表药。 13、简述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4、试述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 15、试述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及禁忌症。 第三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第12-20章) 一、问答题 1、试述地西泮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中毒解救。 2、苯巴比妥与地西泮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有何不同? 3、试述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4、试述抗帕金森病药的种类和各自的作用特点? 5、试述左旋多巴与卡比多巴合用的机理。 6、试述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药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 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3 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疾病的化学物质。 4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24页 1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3 而发生变化所作的曲线。 4

5 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6 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7 属于一级动力学的药物,经恒速恒量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8 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9 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10 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2 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的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3 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4

效应。发生在常用剂量下,不严重,但难避免。 5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 量时效应不再继续上每升)。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不同,二者不平行。 7 其值越大越安全。 8 剂量。 9 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10能与受体结合,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为安慰剂效应。 要达到原

基础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70303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 48 学时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药物化学等大纲执笔人: gtgrgrg 参加人:rfgg 审核人: gfd 编写时间: 2009 年9月 编写依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09 )年版 一、课程简介 药理学在医学实践中是阐明药物防治疾病规律的科学,既是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课。通过对药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药理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及实事求是作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继承、发掘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奠定基础,并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初步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为今后从事医药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运用医学及药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用法、用量等。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课程中它以生理生化及病原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也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桥梁学科。覆盖了机能学、形态学、临床、药学等诸多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开发新药、发掘中医药学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揭示疾病的原理,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促进生物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分析手段。因此是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药理学的学习目标在于掌握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根据人体系统分类和药物作用机制,药理学可分为外周身经系统药理,自身活性物质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激素类药物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抗寄生虫病药物药理,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药物药理,此外还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效应动力学等知识点。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药物:影响细胞生物学过程,用来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3.药动学: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4.药效学:研究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禁忌症,适应症等。 5.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6.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7.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对疾病有防治效果的作用。 8.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和痛苦的药物反应。 9.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10.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机体内药量达到最小中毒量以上时出现的反应。11变态反应:是机体对药物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12.继发效应(继发性反应):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1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14.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病人对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 15.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能与特异性配体(ligand)结合,并能传递生物信息,引起生物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多为蛋白质、核酸等。 16.向下调节(又称不应性或衰减性调节):指长期使用激动剂后,使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 17.向上调节(又称上增性调节):指长期使用拮抗剂后,使受体数目增多或亲和力增强。 18.同种调节: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使自身的受体发生变化。 19.异种调节: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对另一种配体的受体产生调节作用。 20.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21.拮抗剂(部分激动剂):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的药物。(能阻断激动剂作用的药物) 22.储备受体:有些药物只占领部分受体,就能引起最大效应,剩余的受体称为储备受体。 23.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剂和激动剂可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其药理效应强弱取决于两者的浓度和亲和力。 24.非竞争性拮抗剂:指拮抗剂和激动剂虽不争夺相同受体,但会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即使不断提高激动剂的浓度,也不能达到激动剂单独使用时的最大效应。 25.量反应: 指药物效应的大小可用数或量的分级来表示。如:心率、血压、尿量、血糖浓度等。 26.质反应: 指药物效应的大小只能用阴性或阳性来表示。 27.强度(效价):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剂量与效价成反比。 28.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此时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 ?半数有效量(ED50):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用所需的剂量。 ?半数中毒量(TD50):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中毒所需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剂量。 29.治疗指数(TI):TI=LD50/ED50。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或致死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 30.安全指数(SI):LD5/ED95的比值。 31.安全范围:是指最小有效量和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