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

一、 A1 型题

(1)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丹皮

C赤芍

D乳香

E姜黄

答案 D

(2)因热灼营血而致血瘀时,运用活血祛瘀药应配伍:

A补阴药

B清热凉血药

C清热解毒药

D清虚热药

E行气和营药

答案 B

(3)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的药物是:

A三七

B川芎

C茜草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 B

(4)既能活血止痛,又能化瘀止血,还可解蛇虫毒的药物是:

A五灵脂

B鸡血藤

C川芎

D四季青

E地锦草

答案 A

(5)近年来常用于肝脾肿大及冠心病,对缩小肝脾

及缓解心绞痛有一定作用的

药物是:

A川芎

B五味子

C丹参

D垂盆草

E虎杖

答案 C

(6)常用于经产诸证及

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毒、

皮肤痒疹等证的药物是: A

川芎

B红花

C益母草

D当归

E石韦

答案 C

(7)既能活血,又能补

血,且有舒筋活络之功的药

物是:

A川芎

B龙眼肉

C鸡血藤

D女贞子

E血竭

答案 C

(8)常用于痛经、癥瘕、

关节疼痛以及热郁血滞所致

斑疹色暗的药物是:

A紫草

B大青叶

C红花

D五灵脂

E牛膝

答案 C

(9)具有破血行气、通

经止痛之功,而长于治肢臂

痹痛的药物是:

A桂枝

B丁香

C姜黄

D三棱

E莪术

答案 C

(10)增强延胡索止痛作

用的最佳制法是:

A生用

B酒炒

C醋炒

D蜜炙

E 盐水制

答案 C

(11)郁金不但具有活血

止痛、行气解郁之功,还能:

A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B通经络止痹痛礌

C强筋健骨

D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E消胂排脓

答案 D

(12)近年来临床上常用

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

失常的药物是:

A没药

B党参

C乳香

D延胡索

E莪术

答案 D

(13)常与茵陈、山栀等

配伍,以增强利胆退黄作用

的药物是:

A生地

B泽泻

C郁金

D姜黄

E川芎

答案 C

(14)为了增强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常与川芎配

伍的对药是:

A党参

B黄芪

C当归

D生地

E香附

答案 C

(15)活血祛瘀药不宜用于:

A表寒证

B血虚证

C血崩证

D气虚证

E阴虚证

答案 C

(16)为了增强行血散瘀

的作用,使用活血化瘀药时

常配合:

A温里药

B解表药

C理气药

D补气药

E补血药

答案 C

(17)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又能化瘀止血的药物是: A川芎

B丹参

C三七

D延胡索

E茜草

答案 C

(18)根据前人经验的总结认为在治疗痹证时宜选用:

A乳香

B茜草

C雄黄

D藜芦

E金樱子

答案 A

(19)跌扑骨折、瘀阻肿

痛等症,最适宜的药物是:

A泽兰

B五灵脂

C自然铜

D鸡血藤

E丹参

答案 C

(20)既能用于血滞经闭,

又能用于肺痈、肠痈及肠燥

便秘的药物是:

A芒硝

B芦根

C玄参

D桃仁

E瓜蒌仁

答案 D

(21)外受风寒而致血瘀,

在用活血祛瘀药时,当选用:

A温里祛寒药

B清热凉血药

C祛风湿药

D行气药

E补虚药

答案 A

(22)既能活血定痛、清

热利湿,又能化痰止咳解毒

的药物是:

A益母草

B丹皮

C玄参

D虎杖

E紫菀

答案 D

(23)延胡索具有良好的

止痛功效,适用于:

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腰背部

E身体各部位

答案 E

(24)既能破血祛瘀又能

行气消积的药物是:

A枳实

B香橼

C薤白

D三棱

E莪术

答案 E

(25)丹参不但具有活血

祛瘀、凉血消痈之功,而且

还能:

A行气止痛

B养血安神

C安胎

D补脾益肺

E化湿和胃

答案 B

(26)活血化瘀药在应用时

最常配伍的药物是:

A.温里药

B.祛风药

C.清热药

D.理气药

E.泻下药

答案 D

(27)具有既能活血、行气,

又能祛风止痛功效的药物为:

A.郁金

B.姜黄

C.川芎

D.乳香

E.没药

答案 C

(28)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为:

A.川芎

B.延胡索

C.郁金

D.乳香

E.丹参

答案 B

(29)五灵脂的功效为:A.活血止痛,消肿生肌B.活血止痛,化瘀止血C.活血止痛,凉血止血D.活血止痛,行气解郁E.活血止痛,解郁调经

答案 B

(30)红花用治妇科疾患,下列何证除外:

A.血瘀经闭

B.血瘀痛经

C.产后瘀滞腹痛

D.血热崩漏

E.少腹癥积

答案 D

(31)益母草最宜于的水肿是:

A.风水证

B.脾虚水肿

C.肾虚水肿

D.水瘀互阻水肿

E.寒湿水肿

答案 D (32)既能活血,又能补血

的药物为:

A.丹参

B.鸡血藤

C.益母草

D.牛膝

E.红花

答案 B

(33)马钱子须炮制后入药,

其炮制的目的为:

A 提高药效

B.改变药性

C.减缓毒性

D.便于贮藏

E.利于制剂

答案 C

二、A2型题

(1)患者男,38岁,高热

烦渴,抽搐项强,两目上翻,

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

数,宜选:

A 红花

B丹参

C桃仁

D郁金

E延胡索

答案 D

(2)患者女,39岁,高热

心烦,颈项强直,痉挛抽搐,

两目上翻,神志昏迷,痰热

壅盛,舌红苔黄,脉弦数,

宜选:B

A 郁金配夏枯草

B郁金配牛黄

C郁金配丹参

D郁金配蒲黄

E郁金配银花

答案 B

(3)患者女,43岁,近日

高热神昏,痉挛抽搐不已,

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

A 郁金配黄连

B郁金配夏枯草

C郁金配丹参

D郁金配蒲黄

E郁金配银花

答案 A

(4)患者男,35岁,筋骨

疼痛,两足痿软,麻木,或

火烙之热,小便短赤舌苔黄

腻,宜选:B

A 苍术配白术

B 苍术配牛膝

C 苍术配石韦

D 苍术配扁豆

E 苍术配木通

答案 B

(5)患者女27岁,肋胀痛、

腹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

生气之后加重,苔白,脉弦。

宜选:

A延胡索

B沉香

C木香

D青木香

E青皮

答案 A

(6)患者女35岁,月经前

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

胀甚于痛,或连及胸,乳房

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

紧。宜选:

A乌药配延胡索

B青木香配陈皮

C 青木香配木香

D乌药配陈皮

E 没药配青木香

答案 A

(7)患者女,18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宜首选:

A.桃仁

B.乳香

C.没药

D.延胡索

E.苏木

答案 A

(8)患者男,29岁,胁胀痛不舒,呕吐吞酸,严重时,呕出黄绿色苦水,少腹痛,泻后不减,胁下积聚,聚散无常,时觉胀痛或刺痛,食欲不振,苔薄,脉弦。宜首选:

A.延胡索配五灵脂B.五灵脂配丹叁

C.丹参配木香

D.木香配川芎

E.蒲黄配五灵脂

答案 E

(9)患者女,20岁。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宜首选:

A.没药

B.乳香

C.桃仁

D.延胡索

E.苏木

答案 C

(10)患者男,47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舌黯红或

有瘀斑,脉涩。宜首选:

A.苏木

B.鸡血藤

C.桃仁

D.乳香

E.玄参

答案 C

(11)患者男,58岁,半身

不遂,口眼謇斜,语言蹇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舌黯

淡,苔白,脉缓。宜首选:

A.乳香

B.没药

C.桃仁

D.玄参

E.苏木

答案 C

(12)患者男,32岁,胸痛,

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

外,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入暮潮热,唇暗,舌黯红或

有瘀斑,脉涩。宜首选:

A.桃仁配大黄

B.桃仁配红花

C.桃仁配柏子仁

D.桃红配杏仁

E.桃红仁配生姜

答案 B

(13)患者男,31岁,少腹

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

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

宜首选:

A.桃仁配苏木

B.桃仁配大黄

C.桃仁配干姜

D.桃仁配杏仁

E.桃仁配芍药

答案 B

(14)患者男,62岁,半身

不遂,口眼謇斜,语言蹇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舌黯

淡,苔白,脉缓。宜首选:

A.桃仁配黄芪

B.桃仁配大黄

C.桃仁配干姜

D.桃仁配柏子仁

E.桃仁配杏仁

答案 A

(15)患者男,23岁,胁胀

痛不舒,呕吐吞酸,严重时,

呕出黄绿色苦水,少腹痛,

泻后不减,胁下积聚,聚散

无常,时觉胀痛或刺痛,食

欲不振,苔薄,脉弦,宜首

选:

A.延胡索

B.五灵脂

C.丹参

D.木香

E.川芎

答案 B

(16) 患者男49,腰膝疼痛,

肢节曲伸不利,畏寒喜暖,

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

A.五灵脂

B.乳香

C.牛膝

D.桃仁

E.红花

答案 C

(17) 患者女51岁,大便秘结,

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

苔白,脉沉迟,宜选:

A.牛膝

B.益母草

C.丹参

D.鸡血藤

E.水蛭

答案 A

(18)患者女43岁,湿热下注,两脚麻木,热如火烙,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宜选:

A.益母草

B.牛膝

C.郁金

D.三棱

E.莪术

答案 B

(19)患者女53岁,腰膝疼痛,肢节曲伸不利,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D)

A.牛膝配配五灵脂B.牛膝配桃仁

C.牛膝配红花

D.牛膝配当归

E.牛膝配郁金

答案 B

(20)患者女51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宜选:A.牛膝配五灵脂

B.牛膝配桃仁

C.牛膝配肉苁蓉

D.牛膝配乳香

E.牛膝配没药

答案 C

(21)患者男56岁,湿热下注,两脚麻木,热如火烙,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宜选:

A.牛膝配桃仁B.牛膝配肉苁蓉

C.牛膝配没药

D.牛膝配黄柏

E.牛膝配乳香

答案 D

(22)患者,男53岁,湿热

下注,两脚麻木,热如火烙,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

宜选:

A.牛膝配苍术

B.牛膝配郁金

C.牛膝配益母草

D.牛膝配莪术

E.牛膝配丹参

答案 A

(23)患者女51岁,胸部刺

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

脉象沉涩,宜选:

A.丹参

B.延胡索

C.乳香

D.没药

E.虎杖

答案 A

(24)患者女56岁,心悸不

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

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结

代,宜选:

A.莪术

B.三棱

C.丹参

D.虎杖

E.益母草

答案 C

(25)患者,男40岁,心腹

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

肿,舌紫脉涩,宜选:

A.延胡索

B.丹参

C.益母草

D.甘松

E.木香

答案 B

(26)患者,男49岁,胸部

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

脉象沉涩,宜选:

A.丹参配延胡索

B.丹参配乳香

C.丹参配没药

D.丹参配虎杖

E.丹参配砂仁

答案 E

(27)患者,男51岁,心悸

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

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结

代,宜选:

A.丹参配苏木

B.丹参配川芎

C.丹参配莪术

D.丹参配三棱

E.丹参配玄胡索

答案 B

(28)患者49岁,心腹疼痛,

腿痛,臂痛,跌打瘀肿,舌

紫脉涩,宜用:

A.丹参配甘松

B.丹参配延胡索

C.丹参配当归

D.丹参配苍术

E.丹参配木香

答案 C

(29)患者女39岁,头痛时

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

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

脉浮,宜选:

A.郁金

B.延胡索

C.没药

D.牛膝

E.川芎

答案 E

(30)患者女35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宜选:

A.没药

B.乳香

C.益母草

D.川芎

E.益母草

答案 D

(31)患者男33岁,恶寒发热,头痛,目眩,鼻塞,舌苔苍白,脉浮。宜选:

A.五灵脂

B.三棱

C.川芎

D.桃仁

E.红花

答案 C

(32)患者男35岁,发热恶风。头痛如裂,面红目赤,小便黄赤,苔微黄,脉浮数。宜选:

A.川芎

B.益母草

C.郁金

D.水蛭

E.姜黄

答案 A

(33)患者41岁,女,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

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

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

黄、脉浮数,宜选:

A.川芎配石膏

B.川芎配五灵脂

C.川芎配三棱

D.川芎配桃仁

E.川芎配红花

答案 A

(34)患者男39岁,头痛时

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

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

脉浮,宜选:

A.川芎配益母草

B.川芎配荆芥

C.川芎配红花

D.川芎配郁金

E.川芎配姜黄

答案 B

(35)患者37岁男,发热恶

风,头痛如裂,面红目赤,

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

脉浮数,宜选:

A.川芎配益母草

B.川芎配菊花

C.川芎配莪术

D.川芎配郁金

E.川芎配红花

答案 B

(36)患者女49岁,恶寒发

热,头痛,目眩,鼻塞,舌

苔苍白,脉浮,宜选:

A.川芎配红花

B.川芎配桃仁

C.川芎配防风

D.川芎配三莪

E.川芎配虎杖

答案 C

(37)患者男57岁,头痛眩

晕,腰酸腿软,口燥舌干,

舌红少苔脉细。宜选:

A.川芎

B.当归

C.牛膝

D.肉苁蓉

E.锁阳

答案 C

(38)患者45岁女,头痛眩

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

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

少苔脉细,宜选:

A.牛膝配熟地

B.杜仲配当归

C.杜仲配川芎

D.杜仲配锁阳

E.杜仲配肉苁蓉

答案 A

三、B1型题

A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

B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C破血逐瘀

D破血逐瘀、止血定痛

E活血、祛瘀、行水消肿

(1)穿山甲的功效是:

(2)土鳖虫的功效是:

(3)水蛭的功效是:

答案(1)A (2)B (3)

C

A活血散瘀、止血定痛

B破血逐瘀

C活血祛瘀、行水消肿

D活血通经、下乳

E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4)虻虫的作用是:

(5)降香的作用是:

(6)泽兰的作用是:

答案(4)B (5)A (6)C

A活血调经、消肿

B破血通经、散瘀止痛

C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D破血祛瘀、通经、杀虫

E 活血破瘀、凉血祛风

(7)月季花的功用是:(8)凌霄花的功用是:(9)刘寄奴的功用是:

答案(7)A (8)E (9)B

A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B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C活血通经、下乳

D活血通经、凉血止血

E 通经杀虫

(10)自然铜的功用是:(11)王不留行的功用是:(12)苏木的功用是:

答案(10)A (11)C (12)B

A.郁金或姜黄的块根

B.郁金的块根

C.姜黄或郁金的根茎

D.姜黄的块根

E.郁金的根茎

(13)郁金的药材为:

(14)姜黄的药材为:

答案(13)A (14)D A.土鳖虫

B.自然铜

C.苏木

D.骨碎补

E.血竭(15)具有接骨疗伤,散瘀

止痛功效的药物为:

(16)具有活血疗伤,补肾

强骨功效的药物为:

答案(15)B (16)D

A延胡索配乌药

B延胡索配茯苓

C猪苓配延胡索

D延胡索配川楝子

E猪苓配茯苓

(17)患者男33岁,肋胀痛、

腹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

生气之后加重,苔白,脉弦。

宜选:

(18)患者女31岁,月经前

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

胀甚于痛或连胸痛,乳房胀

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宜选:

答案(17)D (18)A

A青木香配陈皮

B乌药配延胡索

C乌药配木香

D乌药配陈皮

E 没药配青木香

(19)患者女36岁,月经前

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

胀甚于痛或连胸痛,

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

脉弦紧。宜选:

(20)患者女27岁,肋腹胀

痛、攻窜不定、时轻时重,

饮食不慎、疼痛加重,苔白

脉弦。宜选:

答案(19)B (20)C

A.桃红配红花

B.桃仁配大黄

C.桃仁配黄芪

D.桃仁配杏仁

E.桃仁配苏木

(21)患者男,23岁,胸痛,

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

外,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入暮潮热,唇暗,舌黯红或

有瘀斑,脉涩。宜首选(A)

(22)患者男,25岁,少腹

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

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

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

实而涩。宜首选(B)

答案(21)A (22)B

A.桃红配红花

B.桃仁配大黄

C.桃仁配黄芪

D.桃仁配杏仁

E.桃仁配苏木

(23)患者女,35岁,少腹

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

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

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

实而涩。宜首选:

(24)患者男,53岁,胸痛,

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

外,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入暮潮热,唇暗,舌黯红或

有瘀斑,脉涩。宜首选:

答案(23)B (24)A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 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功能主治: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适应症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本品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5.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解痉等作用。【注意事项】该品性凉,胃寒者慎用。

中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12-活血祛瘀药.txt 活血祛瘀药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简称活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 本类药味多辛苦,多归心、肝经而入血分,善走散通利,促进血行。主具活血化瘀之功,并通过活血化瘀而产生调经、止痛、消症消肿及祛瘀生新等作用。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如瘀血内阻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症瘕、胸胁脘腹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关节痹痛、痈种疮疡、瘀血阻滞经脉所致的出血等证。 川芎 伞形科川芎的干燥根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本品辛温行散,入血走气,上行头颠,下走血海。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血瘀气滞诸痛,兼寒者最宜,被前人誉为“血中之气药”。治头痛,属风寒、血瘀者最佳,属风热、风湿、血虚者,亦可随证酌选,故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言。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瘀阻腹痛。 2、胸痹心痛,胁肋作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3、头痛,内湿痹痛。 川芎配柴胡、香附:川芎辛温,功能活血行气,散风止痛,且上行头颠,下达血海;柴胡苦辛微寒,功善疏肝解郁;香附辛平,功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三药相合,既疏肝解郁,又理气活血,治肝郁气滞之胸闷胁痛、痛经及月经不调等证可投。 本品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并具有促进骨髓造血、镇静、解痉、调节免疫功能、抗放射及抗肿瘤等作用。 延胡索 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入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力强。虽疼痛属血瘀气滞者皆可投用,但以兼寒者为佳。 活血、行气、止痛。 血瘀气滞诸痛。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一.概念: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其中作用猛烈者,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二、药性特点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辛温,辛可散瘀化滞,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 二.作用与适应证 1、作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消肿疗伤,破血消癥。 2、适应证:用于血瘀诸证 本类药物应用范围很广,遍及内、妇、外、伤各科。凡一切瘀血阻滞之证,均可用之。 (1)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内科:胸痹、风湿痹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胁肋胀痛。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三.配伍规律 1.多配行气药,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2.寒凝气滞血瘀者:配温里散寒药。 3.关节痹痛者:配祛风湿药。 4.疮疡肿毒者:配清热解毒药。 5.症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四.使用注意 月经过多、孕妇及血虚无滞之经闭忌用 五.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药理作用广泛,尤以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作用较强。主要具有改善心功能,调节心肌代谢,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抑制血小板凝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改善血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

※川芎 首载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多为人工栽培。 炮制:生用。 药材:药材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头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窝状茎痕;质坚实,不易碎断。 饮片:饮片切成薄片,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的形成层,并散布有黄棕色的小油点。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油性大、断面色黄、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应用】 1.活血行气: (1)妇科血瘀证: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 (2)内科:胸痹、胁肋胀痛、癥瘕积聚、肢体麻木。 (3)伤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折伤。 (4)外科:疮疡肿毒初期。 ※(1)“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之气药”《本草纲目》本品既活血化淤,又可行气。上行巅顶,下走血海,旁通四肢。 (2)“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尤其妇科更为常用。 2.祛风止痛: (1)各种头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无论风寒、风热、血瘀、血虚头痛均可用之。故有“头痛离不开川芎”之说。 (2)风湿痹痛。 ※近年来用川芎的有效成分或川芎为主的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医疗药品)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药物中,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 A.羌活 B.川芎 C.细辛 D.白芷 E.吴茱萸 答案:B 答案分析:以上五味药物均能止痛,治疗头痛。但羌活、白芷、细辛均能散寒解表止痛,其中羌活善于治疗风寒太阳经头痛,白芷善于治疗阳明经头痛,细辛则善于治疗少阴经头痛;吴茱萸暖肝散寒止痛,并能降逆止呕,善于治疗厥阴经颠顶头痛;川芎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痛,既升且降,其升浮而善“上行头目”,可治疗多种类型、任何部位的头痛,但以感受外邪和血瘀头痛为主,是治疗头痛的要药,所谓“头痛不离川芎”。故本题答案应选B。 2.“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姜黄 E.乳香 答案:C 答案分析:延胡索为治疗痛证的要药,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善于治疗各部位气滞血瘀的痛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 A.丹参 B.大黄 C.鸡血藤 D.郁金 E.生地黄 答案:A

答案分析:丹参既能活血调经,治疗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和其他病证,又能凉血消痈以治疮疡痈肿,并能养血安神以治热入营血,烦躁不寐,及血不养心之心悸失眠等。故本题答案选A。 4.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并能: A.行气止痛 B.止咳平喘 C.利水消肿 D.凉血消痈 E.化瘀止血 答案:B 答案分析:桃仁专入血分,长于活血祛瘀,又药用种子,富含油脂,入大肠经,能润滑肠道而通便,且味苦,性沉降,能降肺气而止咳平喘。故答案选B。 5.郁金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痛证,常配伍: A.木香 B.香附 C.檀香 D.沉香 E.青木香 答案:A 答案分析:郁金既入血分以活血化瘀而止痛,又入气分以行气解郁而止痛,是治疗瘀滞痛证的要药,然以入血分治瘀痛为主;木香专入气分,长于行气止痛,是治疗气滞痛证的要药;郁金配伍木香,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更强,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 6.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A.红花 B.益母草 C.丹参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D 答案分析:鸡血藤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药性平和,入血分以活血补血而调经,妇人血瘀血虚之月经不调均可用。故本题答案选D。 7.长于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是: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中药学》习题:活血祛瘀药

《中药学》习题:活血祛瘀药 一、A1 型题 (1)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丹皮 C赤芍 D乳香 E姜黄 答案 D (2)因热灼营血而致血瘀时,运用活血祛瘀药应配伍: A补阴药 B清热凉血药 C清热解毒药 D清虚热药 E行气和营药 答案 B (3)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的药物是: A三七 B川芎 C茜草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 B (4)既能活血止痛,又能化瘀止血,还可解蛇虫毒的药物是: A五灵脂 B鸡血藤 C川芎 D四季青 E地锦草 答案 A (5)近年来常用于肝脾肿大及冠心病,对缩小肝脾及缓解心绞痛有一定作用的药物是: A川芎 B五味子 C丹参 D垂盆草 E虎杖 答案 C (6)常用于经产诸证及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毒、皮肤痒疹等证的药物是:A 川芎 B红花 C益母草 D当归 E石韦

答案 C (7)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且有舒筋活络之功的药物是: A川芎 B龙眼肉 C鸡血藤 D女贞子 E血竭 答案 C (8)常用于痛经、癥瘕、关节疼痛以及热郁血滞所致斑疹色暗的药物是: A紫草 B大青叶 C红花 D五灵脂 E牛膝 答案 C (9)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而长于治肢臂痹痛的药物是: A桂枝 B丁香 C姜黄 D三棱 E莪术 答案 C (10)增强延胡索止痛作用的最佳制法是: A生用 B酒炒 C醋炒 D蜜炙 E 盐水制 答案 C (11)郁金不但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之功,还能: A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B通经络止痹痛礌 C强筋健骨 D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E消胂排脓 答案D (12)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A没药 B党参 C乳香 D延胡索 E莪术 答案 D (13)常与茵陈、山栀等配伍,以增强利胆退黄作用的药物是:

常用活血化瘀药(五)

文/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杜金行图片提供/小超三七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研末或切片晒干。性味与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功用与主治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本品止血作用广泛,又能化瘀,故出血兼瘀血者尤为适宜。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可单用本品内服或外敷,即有良效;亦可配花蕊石、血余炭等同用,如化血丹。用于治疗跌仆瘀肿疼痛,是中医伤科止痛要药:亦可配伍当归、红花、土鳖虫等同用,以活血疗伤。本品还广泛用于胸痹心痛、癥瘕,血瘀经闭、痛经及产后瘀血腹痛诸证。现代临床应用三七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脑梗塞,消化道出血,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妇科、骨科疾病等的治疗。现代基础研究三七主要含有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甩能使大鼠全脑或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还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安定与改善睡眠等功用;具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功效;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血脂水平作用;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应激、抗衰老和抗肿瘤等作用。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5~3.0克:外用适量。使用注意孕妇忌用,出血急性期、有出血倾向者慎用,过敏者禁用。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干燥块根,生用或矾水炒用。性味与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功用与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疏肝凉血。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用于治疗胸腹胁肋胀痛、刺痛,常与香附、延胡索、丹参配伍,以活血行气止痛;治疗妇人乳胁胀痛、经行腹痛,与柴胡、栀子等配伍;用于治疗温病,湿浊蒙闭心窍者,与石菖蒲、竹沥、栀子配伍;治疗癫狂、癫痫痰火蒙心者,与白矾配伍: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大黄配伍;治疗胆石症,常与金钱草配伍。现代临床应用郁金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胃炎、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脑卒中后昏迷、泌尿系结石等的治疗。现代基础研究郁金主要含有挥发油、姜黄素、姜黄酮等成分,具有降低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提高红细胞的变形指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抗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扩张冠脉,降低胆固醇:对特异性免疫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胃肠黏膜等作用,能明显延长各期睡眠,此外还有兴奋豚鼠离体子宫、抗旱孕、镇痛、抗蛇毒、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抗氧化、抗诱变、抗癌等作用。用法用量煎服,5—12克:研末服,2~5克。使用注意孕妇忌服,不易与丁香同用。五灵脂来源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或飞鼠科动物小飞鼠的干燥粪便。全年可采,但在春、秋季为多,春季采者品质较佳。性味与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肝、脾经。功用与主治活血消积、化瘀止痛、止血解毒,用于心腹瘀血作痛、痛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治疗痛症,可单昧服用,也多与蒲黄同用,其效益彰,如失笑散。若与功兼活血行气之延胡索、没药和香附同用,可以治疗血瘀气滞、脘痛如刺者。五灵脂炒用有止血之效,且无留瘀之弊,出血夹瘀者用之,尤能化瘀止血,可单味内服。五灵脂与砂仁、蔻仁、麦芽、使君子等同用,调理脾胃,消食杀虫,可治小儿脾疳。五灵脂尚有解毒之功,可研末以酒调服,并与雄黄调敷患处。现代临床应用五灵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冠心病,肾虚血瘀型先兆流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瘢痕疙瘩,多种疼痛如慢性盆腔疼痛、痛经等的治疗。现代基础研究五灵脂主要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亦含多量树脂、尿素、尿酸等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血管内皮病变程度,抗脑缺血,抗炎,抗溃疡,提高免疫力,提高耐缺氧、耐寒和耐高温能力等作用。用法用量煎服3~9克;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敷。使用注意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十九畏”认为人参畏五灵脂,一般不宜同用。刘寄奴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8月花开时,连根拔起,晒干切段生用。性味与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 细目一基本知识 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 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 1.改善血流动力学 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 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 (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 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 (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 (1)抑制血小板聚集: 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 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 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 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 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 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 3.改善微循环 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 丹参 要点功效 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强心和扩血管: 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 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 b.增加冠脉流量; 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 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中药学》习题:活血祛瘀药

《中药学》习题:活血祛瘀药 一、 A1 型题 (1) 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得药物就是: A延胡索 B丹皮 C赤芍 D乳香 E姜黄 答案 D (2) 因热灼营血而致血瘀时,运用活血祛瘀药应配伍: A补阴药 B清热凉血药 C清热解毒药 D清虚热药 E行气与营药 答案 B (3) 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得药物就是: A三七 B川芎 C茜草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 B (4) 既能活血止痛,又能化瘀止血,还可解蛇虫毒得药物就是: A五灵脂 B鸡血藤 C川芎 D四季青 E地锦草 答案 A (5) 近年来常用于肝脾肿大及冠心病,对缩小肝脾及缓解心绞痛有一定作用得药物就是: A川芎 B五味子 C丹参 D垂盆草 E虎杖 答案 C (6) 常用于经产诸证及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毒、皮肤痒疹等证得药物就是: A川芎B红花 C益母草 D当归 E石韦 答案 C (7) 既能活血,又能补血,且有舒筋活络之功得药物就是:

B龙眼肉 C鸡血藤 D女贞子 E血竭 答案 C (8) 常用于痛经、癥瘕、关节疼痛以及热郁血滞所致斑疹色暗得药物就是: A紫草 B大青叶 C红花 D五灵脂 E牛膝 答案 C (9) 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而长于治肢臂痹痛得药物就是: A桂枝 B丁香 C姜黄 D三棱 E莪术 答案 C (10) 增强延胡索止痛作用得最佳制法就是: A生用 B酒炒 C醋炒 D蜜炙 E 盐水制 答案 C (11) 郁金不但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之功,还能: A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B通经络止痹痛礌 C强筋健骨 D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E消胂排脓 答案 D (12)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得药物就是: A没药 B党参 C乳香 D延胡索 E莪术 答案 D (13) 常与茵陈、山栀等配伍,以增强利胆退黄作用得药物就是: A生地 B泽泻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一、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药物中,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 A.羌活 B.川芎 C.细辛 D.白芷 E.吴茱萸 答案:B 2.“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姜黄 E.乳香 答案:C 3.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 A.丹参 B.大黄 C.鸡血藤 D.郁金 E.生地黄

答案:A 4.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润肠通便,并能: A.行气止痛 B.止咳平喘 C.利水消肿 D.凉血消痈 E.化瘀止血 答案:B 5.郁金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气止痛,治疗气滞血瘀痛证,常配伍: A.木香 B.香附 C.檀香 D.沉香 E.青木香 答案:A 6.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A.红花 B.益母草 C.丹参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D 7.长于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是: A.骨碎补 B.血竭 C.刘寄奴

D.土鳖虫 E.自然铜 答案:E 8.刘寄奴既能散瘀止血,又能疗伤止痛,并能: A.破血通经 B.敛疮生肌 C.补肾强骨 D.利水通淋 E.通络散结 答案:A 9.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作用,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的药物是: A.丹参 B.姜黄 C.乳香 D.红花 E.川芎 答案:B 10.番红花既能活血通经,又能祛瘀止痛,还能: A.利水通淋 B.散积消癥 C.凉血解毒 D.消肿生肌 E.续筋接骨 答案:C 11.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止血,并能解毒生肌的药物是:

A.川芎 B.乳香 C.没药 D.五灵脂 E.枫香脂 答案:E 12.可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丹参 D.月季花 E.王不留行 答案:D 13.具破瘀通经,凉血祛风功效的药物是: A.三棱 B.莪术 C.凌霄花 D.土鳖虫 E.虎杖 答案:C 14.骨碎补的功效是: A.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B.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C.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D.祛风湿,强筋骨,止血 E.活血定痛,化瘀止血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 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三、性能特点 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

最新活血化瘀中药方

日常活血化瘀中药方案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 1、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 2、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 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 1、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 2、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 1、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 2、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 2、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 3、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 4、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 1、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2、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 3、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 4、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6)抗肿瘤 四、常用实验方法 1、器官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 1)器官血流量:脑血流量冠脉血流量CO 肾血流量 电磁流量计法、多普勒超声血流法、染料稀释、放射微球法 2)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CO(心输出量)、心指数=CO(L/min)/体表面积(m2) 总外周阻力=血压/CO dp/dtmax Wp WEDP(前负荷) 2、微循环观察 指标: 微血管管径:根据管径的变化,可判断血管扩张和收缩程度。 微血管流速 流态:反映了血流速度和红细胞聚集状态。分四级:0级为直线状,Ⅰ级为虚线状,Ⅱ级为粒状,Ⅲ级为瘀滞状。 血色:可反映缺氧及供氧情况,正常为鲜红色,缺氧时暗红色或紫红色。 微血管周围变化:主要观察是否有渗出和出血现象,以反映微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 *模型: 右旋糖酐造型法:家兔,静脉注入10%高分子右旋糖酐等渗盐水溶液 15ml/kg,3分钟内推注完毕,10分钟可形成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可维持12—24小时。 3、血液流变学 指标: 1)粘度:是液体粘性的量度(粘度计) 全血比粘度=全血粘度/水的粘度 2)红细胞压积(HCT):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总体积除以血液体积称为红细胞压积。 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4)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和分散同其表面所带负电荷的多少有关,提高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密度,则红细胞之间的同种负电荷静电排斥力增大,红细胞处于分散状态。

红细胞电泳技术是应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悬浮于溶液中的细胞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的移动,并根据移动的方向(向正极或负极)来测定表面电荷的性质。 根据移动的速率来判断细胞表面电荷密度的高低。细胞在外加电场的移动速度,一般用电泳时间来表示。电泳时间愈短,细胞表面电荷密度愈高,越不易聚集。 第二节常用药物 丹参 [传统理论概述] 本品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 性微寒、味苦,归心、心胞、肝经。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消痈、排脓生肌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 [化学成分] 脂溶性:二萜醌类、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 水溶性:原儿茶醛、丹参素*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扩张冠脉,开放侧枝循环,抗心绞痛 机制:与阻滞内流和抗钙调蛋白作用有关。 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注射液:丹参酮ⅡA硫酸钠)、丹参素 2)改善微循环:对右旋糖酐所致微循环障碍家兔丹参注射液可显著增加毛细血管网交点数,加速血流,从而嫌加局部循环的血液灌流。 成分:丹参素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学 对冠心病患者可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2)抑制血小板聚集 丹参及成分丹参素、丹参酮ⅡA均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机理: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活性,使cAMP增加,减少了TXA2的合成与释放。

活血祛瘀药

活血祛瘀药 一、 A1 型题 (1)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功效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丹皮 C赤芍 D乳香 E姜黄 答案 D (2)因热灼营血而致血瘀时,运用活血祛瘀药应配伍: A补阴药 B清热凉血药 C清热解毒药 D清虚热药 E行气和营药 答案 B (3)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的药物是: A三七 B川芎 C茜草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 B (4)既能活血止痛,又能化瘀止血,还可解蛇虫毒的药物是: A五灵脂 B鸡血藤 C川芎 D四季青 E地锦草 答案 A (5)近年来常用于肝脾肿大及冠心病,对缩小肝脾 及缓解心绞痛有一定作用的 药物是: A川芎 B五味子 C丹参 D垂盆草 E虎杖 答案 C (6)常用于经产诸证及 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毒、 皮肤痒疹等证的药物是: A 川芎 B红花 C益母草 D当归 E石韦 答案 C (7)既能活血,又能补 血,且有舒筋活络之功的药 物是: A川芎 B龙眼肉 C鸡血藤 D女贞子 E血竭 答案 C (8)常用于痛经、癥瘕、 关节疼痛以及热郁血滞所致 斑疹色暗的药物是: A紫草 B大青叶 C红花 D五灵脂 E牛膝 答案 C (9)具有破血行气、通 经止痛之功,而长于治肢臂 痹痛的药物是: A桂枝 B丁香 C姜黄 D三棱 E莪术 答案 C (10)增强延胡索止痛作 用的最佳制法是: A生用 B酒炒 C醋炒 D蜜炙 E 盐水制 答案 C (11)郁金不但具有活血 止痛、行气解郁之功,还能: A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B通经络止痹痛礌 C强筋健骨 D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E消胂排脓 答案 D (12)近年来临床上常用 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 失常的药物是: A没药 B党参 C乳香 D延胡索 E莪术 答案 D (13)常与茵陈、山栀等 配伍,以增强利胆退黄作用 的药物是: A生地 B泽泻 C郁金

活血祛瘀药作业1

活血祛瘀药 一、A1 型题 (2)因热灼营血而致血瘀时,运用活血祛瘀药应配伍: A补阴药 B清热凉血药 C清热解毒药 D清虚热药 E行气和营药 答案 B (3)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的药物是: A三七 B川芎 C茜草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 B (5)近年来常用于肝脾肿大及冠心病,对缩小肝脾及缓解心绞痛有一定作用的药物是: A川芎 B五味子 C丹参 D垂盆草 E虎杖 答案 C (6)常用于经产诸证及小便不利、水肿、疮痈肿毒、皮肤痒疹等证的药物是: A川芎B红花 C益母草 D当归 E石韦 答案 C (8)常用于痛经、癥瘕、关节疼痛以及热郁血滞所致斑疹色暗的药物是: A紫草 B大青叶 C红花 D五灵脂 E牛膝 答案 C (9)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而长于治肢臂痹痛的药物是: A桂枝 B丁香 C姜黄 D三棱 E莪术 答案 C (10)增强延胡索止痛作用的最佳制法是:

C醋炒 D蜜炙 E 盐水制 答案 C (11)郁金不但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之功,还能: A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B通经络止痹痛礌 C强筋健骨 D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E消胂排脓 答案 D (12)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的药物是:A没药 B党参 C乳香 D延胡索 E莪术 答案 D (13)常与茵陈、山栀等配伍,以增强利胆退黄作用的药物是: A生地 B泽泻 C郁金 D姜黄 E川芎 答案 C (14)为了增强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常与川芎配伍的对药是: A党参 B黄芪 C当归 D生地 E香附 答案 C (15)活血祛瘀药不宜用于: A表寒证 B血虚证 C血崩证 D气虚证 E阴虚证 答案 C (16)为了增强行血散瘀的作用,使用活血化瘀药时常配合: A温里药 B解表药 C理气药 D补气药

养血活血药有什么

养血活血药有什么 活血化瘀是一个中医方面的名词,活血化瘀的中药指的就是那些服用之后能够疏通身体中的血脉,去除淤积血瘀功效的药材。常见的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很多,例如当归、红花、益母草以及桃仁等等。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活血化瘀的中药 第一:当归 中医方面认为当归性温,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活血以及补血的作用,另外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或者是痛经的情况服用当归也能够很好的缓解。 除此之外,当归还具有降低血脂以及血压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扩张周血管的大小,增加冠脉中的血流量,对于一些心律失常的情况有着很好的疗效。

第二:益母草 益母草性寒味苦,具有很好的调节月经以及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祛瘀以及止痛、降低血压的效果,服用益母草之后能够很好的扩张身体中血管的大小,有效的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还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第三:赤芍 赤芍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以及凉血止痛的作用,另外服用赤芍之后能很好的增强身体中的冠脉血流量以及输出量,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调节作用也非常的非常不错。 如果出现了中毒、惊厥、疼痛等情况,服用赤芍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一般情况下赤芍的使用量应该控制在3克到 15克之前,千万不能够超量服用。

第四:丹皮 丹皮也具有很好的活血祛瘀以及凉血等作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很好的降低毛细血管的黏稠性,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抑制体内血小板的淤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 另外,日常服用丹皮还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另外抗菌、止血还有解热、镇痛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五:丹参 丹参也具有很好高的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很好的调整心率情况,并且增加冠脉血流量。除此之外还能够抗变态反应,对于身体非常的有好处。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通络中药 这类药物具有流通血脉、疏通络脉的作用。络脉可分为十五络、络脉、孙络,由经脉分出,呈网状散布于全身各处,配合经脉网络五脏六腑,以运行营卫气血。如血瘀脉中,络脉不通则会引起疾患,如固定不移的疼痛,包括刺痛、割痛,按之痛剧,久痛不愈,反复发作者,以及局部感觉异常、活动不利等,均可用此类药物。 麝香:辛,温,入心、脾经。活血通经,善走窜,内服外用均可使壅闭之络脉开通,亦能促进苏醒。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皆可以之急救。《本草纲目》谓之诸风、诸气、诸血、诸痛、诸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皆宜以此疏导开通。叶天士治顽痹,王清任治上部瘀血,皆以之通络定痛。 马钱子:性苦,寒,大毒,人肝、脾经。消肿止痛,多用于伤、外科。王清任谓之“龙马自来丹”,即以此为主药。近年来多用于癌症,亦有验案。外用能治面瘫,煎服可治乳糜尿。惟此品毒性剧烈,需如法炮制后方可入药。 全竭、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具有镇痉、止痛、解毒等作用,二药合用名“止痉散”,吞服能立止头痛,善搜剔经络血瘀,故久病、怪病与血瘀兼有风征者,用之多有效。蜈蚣能促使疮面收口生肌,又可治噎膈。乳香、没药:苦,平,人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能治血凝不通所致之痛经与外伤性疼痛、风湿痹痛,还有通经作用。两药每每相兼而用。 红花:辛,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消散血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的证候。近年来用作止痛剂颇验。另有藏红花性寒,兼能凉血解毒。 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临床与红花合用,为活血化瘀的基本药物。桃仁除具有调经止痛、治伤消肿等作用外,还能润肠,可使瘀热从大便排出,肠瘫、肺瘫、肠燥便秘以及血瘀化热者多用之。 王不留行:苦,平,入肝、胃经。临床多用以通利血脉,上能通乳汁,下可通经闭。用其软坚、通痹、消肿之功,颇有疗效。 穿山甲:咸,微寒,入肝、胃经。善走窜,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可消瘫肿。已化脓者,可促其自溃,亦治痹痛、癥瘕。近代用作升高白细胞计数及治疗特发性血尿。 螳螂:咸,温,入心、肝、大肠经。散瘀血,兼能通便。可用于不全性肠梗阻;配全竭、蜈蚣能治癌肿疼痛;又能入心泻热,以治小儿急惊风抽搐。 鬼箭羽:苦,寒,入肝、大肠经。破血通经,用治瘀阻腹痈,风湿痛,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变形、活动不利,有除痹活络之功效。近年又用以治癌肿、糖尿病者,也有疗效。 苏木:甘、咸,平,入心、肝、脾经。功效有类红花,少则和血,多则破血,多用于跌打损伤、瘀阻腹痛。外用治血肿。与人参同用,有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自然铜:辛,平,入肝经。多用于外伤性骨折,瘀滞疼痛。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之效。 活血消癥药 这类药物能祛除瘀血,消散癥积,适用于瘀血结聚的癥结肿块。《医林改错》谓:“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故凡肿胀包块,按之硬痛,固定不移而经久不消者,均为瘀血所致,如肝硬化、肝脾肿大、子宫肌瘤以及各种肿瘤与血肿、包块均是。活血化瘀药物,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故能消除肿瘤。虫类药在这类药物中比重大,叶天士说:“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因其能走窜攻坚,破血逐瘀,消散癥积之力独胜。 廑虫:咸,寒,人肝经。破血逐瘀,消癥散结。用治跌扑损伤、肝脾肿大。因功善搜剔,故久瘀者多用之。人参鳖甲煎丸与下瘀血汤皆有之,单味研末吞服,治腰部扭伤有效。 水蛭: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经。破血消癥,散瘀之力较强,药理证实其具有抗

11活血化瘀药习题

第十一章活血化瘀药 一、选择题 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药物中,性善“上行头目”,为治头痛的要药是: A.羌活 B.川芎 C.细辛 D.白芷 E.吴茱萸 答案:B 2.“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姜黄 E.乳香 答案:C 3.既能活血,又能凉血,并能养血的药物是: A.丹参 B.大黄 C.鸡血藤 D.郁金 E.生地黄 答案:A 4.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A.红花 B.益母草 C.丹参 D.鸡血藤 E.桃仁 答案:D 5.长于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是: A.骨碎补 B.血竭 C.马钱子 D.土鳖虫 E.自然铜 答案:E 6.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作用,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的药物是: A.丹参 B.姜黄 C.乳香 D.红花 E.川芎 答案:B 7.番红花既能活血祛瘀,通经,还能: A.利水通淋 B.散积消癥 C.凉血解毒 D.消肿生肌 E.续筋接骨 答案:C 8.骨碎补的功效是: A.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B.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C.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D.祛风湿,强筋骨,止血 E.活血定痛,化瘀止血 答案:C 9.郁金的归经是: A.归心、脾经 B.归心、肝、脾经 C.归肝、胆、脾经 D.归肝、脾经 E.归心、肝、胆经 答案:E 10..在十八反中,与丹参不宜同用的药物是: A.五灵脂 B.莱菔子 C.藜芦 D.甘草 E.甘遂

答案:C 11.根据“十九畏”的理论,五灵脂不宜配伍: A 党参 B.甘草 C.人参 D.莱菔子 E.蒲黄 答案:C 12.怀牛膝的产地是: A.四川 B.云南 C.广东 D.河南 E.湖南 答案:D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既能活血行气,又能祛风止痒 B.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消肿生肌 C.既能活血行气,又能通经止痛 D.既能活血行气,又能清心凉血 E.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消肿解毒 1.乳香、没药的功效是: 2.姜黄的功效是: 答案:1.B 2.C A.气火上逆之倒经、吐血、衄血 B.风湿顽痹 C.寒凝瘀滞出血 D.肺痈肠痈 E.水肿、小便不利 3.郁金善治: 4.桃仁善治: 答案:3. A 4.D A.解毒生肌 B.托毒生肌 C.消肿生肌 D.活血散瘀 E.活血生肌 5.血竭能: 6.乳香能: 答案:5.D 6.C 答案分析:血竭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和敛疮生肌的功能,故第7题选答案D;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故第8题选答案C。 A.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食积腹痛 B.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风湿痹痛 C.既治癥瘕积聚,又治痈疽疮毒 D.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骨折筋伤 E.既治癥瘕积聚,又治风疹皮癣 7.三棱、莪术的适应证为: 8.土鳖虫的适应证为: 答案:7.A 8.D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2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择A,只与答案B有关则答案选择B,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破血逐瘀 B.续筋接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1.土鳖虫具有的功效是: 2.骨碎补具有的功效是: 答案:1.C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