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设计报告

西安工業大學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081001

姓名:巩雪

学号:08100124

指导教师:史延新

完成日期:2010-12-24

题目1.Joseph环

1.问题描述:

编号是1,2,……,n的n个人按照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个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开始)值m(m<n),从第一个人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时停止报数,报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 值,然后在从他在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报数,如此下去,直到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设计一个程序来求出出列顺序。

基本要求:

利用单项循环链表存储结构模拟此过程,按照出列的顺序输出各个人的编号。

输入数据:建立输入处理输入数据,输入m、n、的初值和每个人的编号,建立单循环链表。输出形式:建立一个输出函数,将正确的序列输出。

测试数据:

m的初值为20,n=7 ,7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7,4,首先m=6,则正确的输出是什么?

2需求分析:

1.本演示程序中,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存储结构存储约瑟夫环数据(即n个人的编号和密码)初始密码和每个人的密码为1~20,人数为1~7,先输入初始密码m,再输入人数n,接下来输入n个正整数,数与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作为这n个人的密码。

2.演示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提示信息"之后,由用户在键盘上输入演示程序中需要输入的数据,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

3.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

1)构造单向循环链表;2)提供用户从键盘输入,Joseph约瑟夫环的必要数据,并显示出列顺序。

4.测试数据

m 的初值为20;n=7,7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8,4,首先m值为6(正确的出列顺序为6,1,4,7,2,3,5)。

3.概要设计

1.单向循环链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为:

ADT List{

数据对象:D={ai | ai∈正整数,I=1,2,......,n,n≥0}

数据关系:R1={< ai-1,ai > |,ai-1,ai∈D,I=1,2,......,n}

基本操作:

InitList(&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最大长度ms内容为空的有序表L。

ClearList(&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将L重置为空表。

EmptyList(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若L为空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ListLength(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数据元素个数。

GetElem(L, pos, &e)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用e返回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ocateElem(L, e)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1个与e相同的元素的位序。若不存在返回0。

ListInsert (L, i, e)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在L中的第i个元素的位置之前插入新元素e,L的长度加1。ListDelete(L, pos, e)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数据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L的长度减1。

ListTraverse(L)

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依次对L的每个数据元素进行访问。

}ADT SqList

本程序包含以下模块:

(1)主程序模块:其中又包括建立线性表和模拟约瑟夫环处理两大过程

void main()

{

初始化;

输入数据;

执行功能;

显示结果;

}

(2)线性表模块:实现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

(3)元素结构单元模块:定义线性表每个元素的结构

(2)各功能模块——实现顺序表的各项功能。

各模块的调用关系:

主程序

各功能模块

4.详细设计

(1)定义了一个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num; // 表示该元素的编号

int cipher;----- // 表示该元素的顺序位置

struct Node *next;

}node,*hu;--------// 结点类型,指针类型

(2)设定了init(int n)函数来模拟所输入的N个数以线性循环单链表的形式进入和输出:init(int n)

{

int i;-----------\设定第i个数

int cipher;--------//定义元素的顺序位置

hu L;------------//定义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节点L

if(n>=1)----------//定义循环的输入的条件

{

scanf("%d",&cipher);

H=(hu)malloc(sizeof(node));---------//生成头结点;

H->number=1;

H->cipher=cipher;

H->next=H;

for(i=1;i

{

scanf("%d",&cipher);

L=(hu)malloc(sizeof(node));----------//生成副结点;

L->number=i+1;

L->cipher=cipher;

L->next=H->next;

H->next=L;

H=L;

}

H=H->next;------------//循环单链表的生成;

}

else

printf("The N's value that you inputted is invalid!");

}

(3)按照约瑟夫的思想进行程序的循环,使顺序出列并重新排列:

Joseph(int m,hu h)

{

int i;//---------定义第i个数

hu l;------//定义副节点指针L

l==h;-------//初始化L

i=1;--------//初始化i

while(i!=m)//-------循环出列的条件

{

i=i+1;

l=h;

h=h->next;

}

printf("%3d",h->number)-------;//输出第i个满足条件的值

m=h->cipher;//------给m重新赋值为出列的下一个位置

l->next=h->next;

free(h); --------/释放h节点

h=l->next;

if(h!=l)

Joseph(m,h);//---------如果h不等于1则继续调用Joseph(m,h)

else

{

printf("%3d",h->number);

free(h);----------/释放h节点

}

}

(4)主程序利用循环链表来输入和循环输出并用约瑟夫函数来模拟输出过程

main()

{

int m;---------定义循环的长度

int n;---------所输入的数的总个数

int i;-----------定义第i个查阅的数

clrscr();

printf("Please input the starting value of M ( the upper limit worth of M ) : ");------//输入M 的上限

scanf("%d",&m);---//-输入m的值

printf("Please input the man's figure who have a hand in: ");

scanf("%d",&n);-----//输入总个数n

printf("Please input the cipher from number1 to number%d:",n); -------// 输入n个数

init(n);--------//调用init(n)

printf("The order of Dequeue is :");

Joseph(m,H);

}

5.调试结果

6.调试分析:

a.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对设计与实现的回顾讨论和分析:

调试时没有运行结果,后来发现没有在主程序里加上getch()函数,加上后正确。m 的初值(上限值)为20;n=7,7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8,4,

m值为6结果为:6,1,4,7,2,3,5。

b.算法的时空分析:在init()中共循环了n次。在约瑟夫函数中最坏的情况下要n次,所以时间复杂度为0(n)

改进方法:我认为要使用双向循环链表可以更好的降低事件复杂度,而循环链表就能很好的节省空间。

题目2 图遍历的程序设计

一.需求分析

1.本演示程序以邻接多重表为存储结构,实现连通无向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

2.对一个交通网(25个城市)进行,以一个作为起点进行图的两种遍历。即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最后输出每种遍历下的结点访问序列和相应生成树的边集。

3.测试数据(附后)。

二.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图的定义如下:

ADT Graph{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

R={VR}

VR={|v,w V,表示v和w之间存在路径} 基本操作P:

CreatGraph(&G,V,VR)

初始条件: V是图的顶点集,VR是图中弧的集合.

操作结果: 按V和VR是定义构造图G.

DestroyGraph(&G)

初始条件: 图G存在

操作结果: 销毁图G

LocateVex(G,u)

初始条件: 图G存在,u和G中顶点有相同的特征

操作结果: 若图G中存在顶点u,则返回该顶点在图中的位置;否则返

回。其他信息。

GetVex(G,v)

初始条件: 图G存在,v是G中顶点

操作结果: 返回v的值

FirstAjvex(G,v)

初始条件: 图G存在,v是G中顶点

操作结果: 返回v的第一个邻接顶点,若顶在图中没有邻接顶点,则返

回为空。

NextAjvex(G,v,w)

初始条件: 图G存在,v是G中顶点,w是v的邻接顶点

操作结果: 返回v的下一个邻接顶点,若w是v的最后一个邻接顶点,

则返回空。

DeleteVexx(&G,v)

初始条件: 图G存在,v是G中顶点

操作结果: 删除顶点v已经其相关的弧

DFSTraverse(G,visit())

初始条件: 图G存在,visit的顶点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在遍历过程中对每个结点调用

visit函数一次,一旦visit失败,则操作失败BFSTraverse(G,visit())

初始条件: 图G存在,visit的顶点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对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在遍历过程中对每个结点调用

visit函数一次,一旦visit失败,则操作失败

} ADT Graph

2、设定栈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Stack{

数据对象:D={ai | ai∈CharSet,i=1,2,……,n,n≥0}

数据关系:R1={ | ai-1,ai∈D,i=2,……,n}

基本操作:

InitStack(&S)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I》三级项目报告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电子工程系 ××××年××月

三级项目报告注意事项 1. 按照项目要求书写项目报告,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2. 项目报告严禁抄袭,如发现抄袭的情况,则抄袭者与被抄袭者均 以0分计; 3. 课程结束后报告上交教师,并进行考核与存档。 三级项目报告格式规范 1. 正文: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段前段后 各0行; 2. 图表:居中,图名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位于图表下方,须全文统一。

目录 一项目设计方案 (3) 二项目设计分析 (4) 三项目设计成果 (4) 四项目创新创业 (5) 五项目展望 (6) 附录一:项目成员 (6) 附录二:相关代码、电路图等 (6)

一项目设计方案 1、项目名称: 垃圾回收 2、项目要求及系统基本功能: 1)利用数据结构的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系统设计 2)程序正常运行,能够实现基本的数据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3)体现程序实现算法复杂度优化 4)体现程序的健壮性 二项目设计分析 1、系统预期实现基本功能: (结合本系统预期具体实现,描述出对应基本要求(增、删、改、查等)的具体功能) 1. 2. 3. 4. 5. 6. 7. 2、项目模块功能描述 (基本分为组织实施组织、程序功能模块编写、系统说明撰写等。其中程序功能子模块实现) 模块一: 主要任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模块二: 主要任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模块n: 主要任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一、系统设计得原则 1、系统性 从整个系统得角度进行考虑,系统得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得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 系统应具有较好得开放性与结构得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得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得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得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 可靠性就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得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得恢复能力。一个成功得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得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得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得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得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得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得主要内容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得内容: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就就是通过设计合适得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得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得实体、实物与属性,以保证它得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得到得数据关系集与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得结构与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主要就是对以纪录为单位得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得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得设计与输入输出装置得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 处理流程设计就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得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与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得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 程序流程设计就是根据模块得功能与系统处理流程得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标准化设计就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就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她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与部门审核批准; 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就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与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得工作内容、时间与具体要求。

课程方案任务书(数据结构)信管

河南城建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0832131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指导教师张延红、薛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18年6月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时间及地点 1、设计时间:第15周 2、设计地点:计算机系机房212、207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数据结构课程之后的实践教案环节。该实践教案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要求学生在设计中逐步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科学的软件工作方法。学生通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 1、能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结合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正确分析出数据的逻辑结构,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存储结构,并能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算法。 2、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学生通过上机实习,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的正确性。学会有效利用基本调试方法,迅速找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并且修改。 3、培养算法分析能力。分析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学生认真主动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程设计,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向教师汇报。 三、设计题目和内容 建议设计题目: 1、运动会分数统计 任务:参加运动会有n个学校,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工程,和w 个女子工程。工程编号为男子1……m,女子m+1……m+w。不同的工程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积分;取前五名的积分分别为:7、5、3、2、1,前三名的积分分别为:5、3、2;哪些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由学生自己设定。

架构设计文档

架构设计文档XXX版本号:

项目组XX. 修订状况 章节章节名称修订内容简述修订人修订日期批准人编 目录 1. 引言 5 1.1 目的 (5) 1.2 范围 (5)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5)

1.4 参考资料 (5)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概述 5 2. ........................................... 52.1 背景5.....................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策略与原则.2.2 62.3 关键功能性需求.................................. 6 .......................... 2.4 非功能性需求及解决方案 7............................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蓝图2.5 3. 7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83.1 系统分层架构视图.83.2 用例视图....................................... 83.3 逻辑视图....................................... 83.4 部署视图....................................... 可选).................................. 9进程视图3.5 ().................................. 9(3.6 实现视图可选4. 9 关键技术设计4.1 公共构件设计................................... 9接口设计....................................... 94.2 9 ................................... 4.3 数据架构设计安全架构设计 4.4 .................................. 1010 .................................... 4.5 UI架构设计10 .................................. 运维架构设计4.6

系统设计报告模板范文

系统设计报告模板

CRM系统设计 1. 功能模块划分及描述 1.1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1.2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2. 系统配置设计 3.系统流程图设计 4. 代码设计 5. 数据库设计 5.1概念结构设计 5.2逻辑设计 6. 系统模块设计

1. 功能模块划分及描述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开发应用程序,由客户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服务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email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组成,系统功能模块及描述如下。 1.1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图1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1.2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1、客户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客户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合同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2、库存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入库、出库信息、产品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库存信息、产品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3、服务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4、报表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经过查询条件,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并将得到的结果导出Excel表、进行打印报表等操作(其中信息包括: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反馈客户信息、库存信息)。 5、邮件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管理客户联系人email地址信息,对企业客户之间的email文件进行管理,向客户发送邮件。 6、用户管理 该模块主要管理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等操作,并设置用户的使用权限。 2. 系统配置设计 硬件平台: CPU:P4 2.8GHz; 内存:2GB以上。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 7/ Windows ; 数据库:SQL Server ; 浏览器:IE6.0,推荐使用IE8.0; Web服务器:IIS5.0; 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 3.系统流程图设计 系统流程图又叫事务流程图,是在计算机事务处理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时常见的一种描述方法(另一个是数据流图),它描述了计算机事务处理中从数据输入开始到获得输出为止,各个处理工序的逻辑过程。 根据需求分析的要求对系统进行设计,系统流程图如图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 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 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 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 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 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 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 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 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还要对数据进行保密设计,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 三、系统设计的步骤 1、系统总体设计 包括: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 2、详细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范本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压缩软件 一·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设计一个压缩软件,能对任何类型的文件进行哈夫曼编码,产生编码后的文件——压缩文件;也能对输入的压缩文件进行译码,生成压缩前的文件——解压文件。 二·基本要求 要求编码和译码的效率尽可能地高。 三·工具/准备工作 已学内容:哈夫曼树,哈夫曼树构造算法,哈夫曼编码,Huffman压缩算法。 需要的硬件设施与开发软件:一台计算机,并安装了Visual C++. 四·分析与实现 Huffman树中,叶子结点包含字符以及对应的字符频度(权值) struct HTNode{ //压缩用Huffman树结点 unsigned long weight; //字符频度(权值) unsigned int parent,lchild,rchild; };

使用哈夫曼编码能够对文件进行压缩,由于字符的哈夫曼编码以比特为单位,而当将哈夫曼编码以压缩文件进行存储时,压缩文件最少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存储,因此需要定义字节缓冲器,以便自动将比特转换为字节,定义如下: struct Buffer{ //字节缓冲压缩用Huffman树 char ch; //字节 unsigned int bits; //实际比特数 }; 定义哈夫曼树的抽象基类模板,实现建树,压缩,解压等功能 class HuffmanTree{ //Huffman树 public: void Code(); //编码 void UnCode(); //译码 private: HTNode HT[m+1]; //树结点表(HT[1]到HT[m]) char Leaf[n+1]; //叶结点对应字符(leaf[1]到leaf[n]) char *HuffmanCode[n+1]; //叶结点对应

架构设计文档

架构设计文档版本号:XXX

XX项目组

修订状况

目录 1. 引言 5 1.1 目的 (5) 1.2 范围 (5) 1.3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5) 1.4 参考资料 (5) 2.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概述 5 2.1 背景 (5) 2.2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策略与原则 (5) 2.3 关键功能性需求 (6) 2.4 非功能性需求及解决方案 (6) 2.5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蓝图 (7) 3.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7 3.1 系统分层架构视图 (8) 3.2 用例视图 (8) 3.3 逻辑视图 (8) 3.4 部署视图 (8) 3.5 进程视图(可选) (9) 3.6 实现视图(可选) (9) 4. 关键技术设计9 4.1 公共构件设计 (9) 4.2 接口设计 (9) 4.3 数据架构设计 (9) 4.4 安全架构设计 (10) 4.5 UI架构设计 (10) 4.6 运维架构设计 (10)

[说明:文档模板中蓝字部分为模板说明和示例,黑字部分为内容要求。黑字部分不允许删除,对于对项目不适用的部分,在相应的章节中进行说明] 引言 目的 [阐明此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文档的目的。] 范围 [简要说明此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文档的范围:它的相关项目,以及受到此文档影响的任何其他事物。] 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解释此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项目术语表来提供。] 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列出此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文档中所明确引用的任何文档。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概述 背景 [简要说明此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文档的背景,描述系统解决方案如何适应组织的发展前景。]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策略与原则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完成日期:年月日

任务书 题目:黑白棋系统 设计内容及要求: 1.课程设计任务内容 通过玩家与电脑双方的交替下棋,在一个8行8列的方格中,进行棋子的相互交替翻转。反复循环下棋,最后让双方的棋子填满整个方格。再根据循环遍历方格程序,判断玩家与电脑双方的棋子数。进行大小判断,最红给出胜负的一方。并根据y/n选项,判断是否要进行下一局的游戏。 2.课程设计要求 实现黑白两色棋子的对峙 开发环境:vc++6.0 实现目标: (1)熟悉的运用c语言程序编写代码。 (2)能够理清整个程序的运行过程并绘画流程图 (3)了解如何定义局部变量和整体变量; (4)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发现问题,并解决 (5)学习使用C++程序来了解游戏原理。 (6)学习用文档书写程序说明

目录 1.引言 (1) 2.课题分析 (4) 3.具体设计过程 (5) 3.1设计思路 (5) 3.2程序设计流程图 (5) 3.3.函数实现说明 (10) 4.程序运行结果 (12) 5.软件使用说明 (16) 6.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源代码 (21)

1.引言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界至今没有标准的定义。个人根据各自的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Sartaj Sahni在他的《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一书中称:“数据结构是数据对象,以及存在于该对象的实例和组成实例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各种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定义相关的函数来给出。”他将数据对象(data object)定义为“一个数据对象是实例或值的集合”。Clifford A.Shaffer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一书中的定义是:“数据结构是ADT(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的物理实现。” Lobert L.Kruse在《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一书中,将一个数据结构的设计过程分成抽象层、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其中,抽象层是指抽象数据类型层,它讨论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其运算,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讨论一个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在计算机内的存储细节以及运算的实现。数据结构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运算结构。 1.1. 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也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这种洞见导致了许多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1.2. 研究内容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汇总

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等业界主流标准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6、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7、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应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用户操作方便的原则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可为每个用户群,包括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个性化定制的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9、应支持多CPU的SMP对称多处理结构 1.3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全国统一设立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制定统一的交换资源库结构标准。 2.有效提取原则既要考虑宏观决策需要,又要兼顾现实性,并进行业务信息的有效提取,过滤掉生产区中的过程性、地方性数据,将关键性、结果性数据提交集中到交换区数据库中。 3.保证交换原则统一设计数据交换接口、协议、流程和规范,保证数据通道的顺畅。 4.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根据XX电子政务网络发达,地区经济差异性等特点,交换区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并逐步向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过渡。这些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数据也需要从生产区数据得到,也就是说需要XXXX数据和各XXXX 数据的采集不只是局限于XXXX和XXXX原定的指标。 1.4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讲解

安徽理工大学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一元多项式计算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13-1班 学号: 2013303102 学生姓名:钱福琛 指导教师:梁兴柱 2015年 1月 9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 11 月 10 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目录 1 问题描述 2 功能描述 2.1 课题要求........................................... 2.2 软件格式规定....................................... 3 设计 2 3.1 相关函数介绍说明................................... 3.2 主程序的流程基函数调用说明......................... 4 程序设计 4 4.1 多项式存储的实现................................... 4.2 加减乘除算法....................................... 4.2.1加法运算的实现............................... 4.2.2减法运算的实现............................... 4.2.3乘法运算的实现............................... 4.2.4除法运算的实现............................... 4.3 函数调用关系图..................................... 5 运行测试

结构设计大赛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说明书 1、方案构思 (2) 2、结构选型 (2) 3、材料性能 (2) 4、特色处理 (4) 5、结构分析图 (4)

1、方案构思 仔细阅读完竞赛赛题,我们从模型设计的要求、模型制作材料的 性能、加载形式和制作方便程度等方面出发,进行构思设计。 确定设计竖向荷载80kg,考虑到压杆长细比限制、拉杆的抗撕裂能力、竹皮纸的受拉性能、制作模具等因素,竖向荷载较容易满足,但对于水平冲击荷载和扭转变形,杆件需要较大的刚度,要有很好的抗折、抗扭效果。 (1)本结构主要构思是想利用两根直柱和四根斜柱的轴力来直接抵抗荷载的作用。 (2)设计的总原则是:尽可能的利用直杆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并利用木材的抗拉性能,及抗压性能来抵抗荷载的作用。 2、结构选型 按设计要求,在加载参赛人员的情况下主要考虑竖向荷载,由于人员会产生抖动,还必须考虑水平动荷载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了正面为梯形侧面为的刚架结构,并且在所有节点处采用刚性连接,使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以便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冲击荷载作用。 同时考虑到在初赛中结构的不稳定性,对此我们将在冲击面的两根主柱两侧加呈三角形的加筋肋支撑,一方面可以加强结构两侧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抵抗一部分水平冲击荷载带来的影响。 再者对于初赛中出现最多的问题,加载时,受拉杆件挠度过大,且节点破坏较严重,我们在新的结构里加强了杆件的强度和节点的刚性处理。

3、材料性能 竹皮纸作为模型材料,其力学性能特点是受拉性能良好,抗撕裂能力较差,抗压稳定性差。将纸裁剪成矩形并用502胶水粘结后,可承受一定的压力,但受长细比的限制,多为压杆失稳状态的受力破坏,可承受一定弯矩。 502胶水的粘接性能:通过对用胶水对接的杆件进行拉伸,可知:502胶水强度较高,凝结时间为4h的试件在接触面被划开破坏,而8h 和12h试件都为接触面处木条表层脱落破坏,因此可确定此胶水强度很高并且在一定力值范围内变形小足以用于粘结料。 竹材材料规格及数量 竹材力学性能参考值:弹性模量1.0×104MPa,抗拉强度60MPa。 (1)502胶水,用于模型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 (2)制作工具:美工刀,钢尺,三角板,砂纸,锉刀。 分析结果: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及报告格式word文档

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 长安大学 二00七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强度计算、抗裂性计算(裂缝开展宽度计算)及刚度计算(挠度计算)。 计算理论来源于实践,针对某种具体结构或构件的试验分析,即是对计算理论的校核,也可推断某种假设,从而进一步完善理论。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的破坏试验,进一步巩固本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结合本课程的专业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的掌握从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和计算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水平,了解在纯弯曲段内正截面的受力状态和变形规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试验研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的全过程,从梁的构造、钢筋构造、配筋率、正截面计算的基本内容、受弯构件的工作阶段、破坏特征,验算实验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最不利截面)的应力、挠度和裂缝开展的位置及宽度,梁最大破坏荷载时相应的挠度。 2.正式试验前,根据试验梁的构造、配筋和强度,估算梁的最大破坏荷载,然后估算的最大破坏荷载分五级列表算出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理论计算(应变和挠度)值,以此指 导试验方案的实施。 3.试验完成后,再根据实验中实际分级的荷载重新计算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理论计算(应变和挠度)值,并将实验记录值整理,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测试极值取舍后作为实测值再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1.试验用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及配筋见图-1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骨料最大粒径15mm;钢筋采用R235,直径Ф10mm;净保护层15mm。 3.试验课前,在正截面破坏试验梁上,纯弯曲段混凝土表面,沿梁高方向贴4只5×40mm 电阻应变片,在相应位置的两根主筋上予埋3×5mm的电阻应变片2只,设置3个挠度测点;跨中一点,分配梁加载点对应处各一点,支座沉降测点两点(刚性支座时省略),见图-1所示。

门户网站架构设计文档

门户网站架构设计文档 门户网站架构网站架构前台门户网站架构设计方案门户网站架构目录 1 2 3 设计思路............................................................... ..................................................................... .................... 3 系统结构............................................................... ..................................................................... .................... 3 网络规划及性能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网络架构............................................................... ..................................................................... ............ 8 网络架构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采用双防火墙双交换机做网络冗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模板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il?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而的容: A.待开发软件系统爼称: B.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开发项目组轻称。 1.3參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讣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岀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左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设计概述 2.1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汁所要达到的目标。 1丄1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槪要描述,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1.1.2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1」.3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而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而的限制。 1.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 I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和辅助工具。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详细需求分析 包括: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详细性能需求分析 ?详细资源需求分析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包括: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

广州润衡软件连锁有限公司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项目名称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版本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简介5 1.1目的5 1.2范围5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5 1.4参考资料5 1.5概述5 2.整体说明5 2.1简介5 2.2构架表示方式5 2.3构架目标和约束5 3.用例视图6 3.1核心用例6 3.2用例实现6 4.逻辑视图6 4.1逻辑视图6 4.2分层6 4.2.1应用层6 4.2.2业务层7 4.2.3中间层7 4.2.4系统层7 4.3架构模式7 4.4设计机制7 4.5公用元素及服务7 5.进程视图7 6.部署视图7 7.实施视图8 7.1概述8 7.2层8 7.3部署8 8.数据视图8 9.大小和性能8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0.质量8 11.其它说明8 12.附录A 指南8 13.附录B 规范9 14.附录C 模版9 15.附录D 示例9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1.简介 软件构架文档的简介应提供整个软件构架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本文档将从构架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概述,其中会使用多种不同的构架视图来描述系统的各个方面。它用于记录并表述已对系统的构架方面作出的重要决策 本节确定此软件构架文档在整个项目文档中的作用或目的,并对此文档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应确定此文档的特定读者,并指出他们应该如何使用此文档 1.2范围 简要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适用的范围和影响的范围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 本小节应提供正确理解此软件构架文档所需的全部术语的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项目词汇表来提供 1.4参考资料 本小节应完整地列出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引用的所有文档。每个文档应标有标题、报告号(如果适用)、日期和出版单位。列出可从中获取这些参考资料的来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引用附录或其他文档来提供 1.5概述 本小节应说明此软件构架文档中其他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并解释此软件构架文档的组织方式 2.整体说明 2.1简介 在此简单介绍软件架构的整体情况,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实施视图和部署视图的简单介绍。另外,简要介绍各种视图的作用和针对的用户 2.2构架表示方式 本节说明当前系统所使用的软件构架及其表示方式。还会从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和实施视图中列出必需的那些视图,并分别说明这些视图包含哪些类型的模型元素 2.3构架目标和约束 本节说明对构架具有某种重要影响的软件需求和目标,例如:安全性、保密性、市售产品的使用、可移植

体系结构设计报告

{ 项目名称} 体系结构设计报告 机构公开信息

版本历史

目录 0. 文档介绍 (4) 0.1文档目的 (4) 0.2文档范围 (4) 0.3读者对象 (4) 0.4参考文献 (4) 0.5术语与缩写解释 (4) 1. 系统概述 (5) 2. 设计约束 (5) 3. 设计策略 (5) 4. 系统总体结构 (5) 5. 子系统N的结构与功能 (6) 6. 开发环境的配置 (6) 7. 运行环境的配置 (6) 8. 测试环境的配置 (6) 9. 其它 (6)

0. 文档介绍 0.1 文档目的 0.2 文档范围 0.3 读者对象 0.4 参考文献 提示:列出本文档的所有参考文献(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格式如下:[标识符] 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或归属单位),日期 例如: [AAA]作者,《立项建议书》,机构名称,日期 [SPP-PROC-SD] SEPG,系统设计规范,机构名称,日期 0.5 术语与缩写解释

1. 系统概述 提示:(1)说明本系统“是什么”,(2)描述本系统的主要功能。 2. 设计约束 提示: (1)需求约束。体系结构设计人员从需求文档(如《用户需求说明书》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提取需求约束,例如: ?本系统应当遵循的标准或规范 ?软件、硬件环境(包括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约束 ?接口/协议的约束 ?用户界面的约束 ?软件质量的约束,如正确性、健壮性、可靠性、效率(性能)、易用性、清晰性、 安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可移植性等等。 (2)隐含约束。有一些假设或依赖并没有在需求文档中明确指出,但可能会对系统设计产生影响,设计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在此处说明。例如对用户教育程度、计算机技能的一些假设或依赖,对支撑本系统的软件硬件的假设或依赖等。 3. 设计策略 提示:体系结构设计人员根据产品的需求与发展战略,确定设计策略(Design Strategy)。例如: ?扩展策略。说明为了方便本系统在将来扩展功能,现在有什么措施。 ?复用策略。说明本系统在当前以及将来的复用策略。 ?折衷策略。说明当两个目标难以同时优化时如何折衷,例如“时-空”效率折 衷,复杂性与实用性折衷。 4. 系统总体结构 提示: (1)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绘制物理图和逻辑图,说明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2)说明“如何”以及“为什么”(how and why)如此分解系统。 (3)说明各子系统如何协调工作,从而实现原系统的功能。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析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较为迅速,软件开发也发生较多改变,传统软件开发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对软件生产的需求。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软件行业必须由传统体系向面向服务架构转变。随着软件应用范围不断增大,难度逐渐上升,需要通过成本手段,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通过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可提高软件行业应对敏捷性,实现软件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流水线化。 1 软件危机的表现 1.1 软件成本越来越高 计算机最初主要用作军事领域,其软件开发主要由国家相关部分扶持,因此无需考虑软件开发成本。随着计算机日益普及,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中,软件开发大多面向民用,因此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开发成本,且计算机硬件成本出现跳水现象,由此导致软件开发成本比例不断提升。 1.2 开发进度难以控制 软件属于一种智力虚拟产品,软件与其他产品最大不同是其存在前提为内在逻辑关系。相较于计算机硬件粗生产情况,传统工作中的加班及倒班无法应用到软件开发中,提升软件开发进度无法通过传统生产方法实现。且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因素,影响软件开发流程,导致软件开发未按照预期计划展开。由此可见不仅软件项目开发难度不断增加,软件系统复杂复杂性也不断提升,即使增加

开发人手也未必能取得良好效果。 1.3 软件质量难以令人满意 软件开发另一常见问题就是在软件开发周期内将产品开发出来,但软件本身表现出的性能却未达到预期目标,难以满足用户多方位需求。该问题属于软件行业开发通病,当软件程序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巨大损失。在此过程中软件开发缺乏有效引导,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往往立足于自身想法展开软件开发,因此软件开发具有较强主观性,与客户想法不一致,因此导致软件产品质量难以让客户满意。 1.4 软件维护成本较高 与硬件设施一样,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维护。软件被开发出来后首先进行公测,发现其软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重新编辑提升软件性能,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其次软件需要定时更新,若程序员在开发过程中并未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会导致其缺乏技术性文档,提升软件使用过程中的维护难度。另外在新增或更新软件过程中可能导致出现新的问题,影响软件正常使用,并可能造成新的问题。由此可见软件开发成功后仍旧需要花费较高成本进行软件维护。 2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原理 2.1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定义 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是一种应用体系架构,体系所有功能均是一种独立服务,所有服务均通过自己的可调用接口与程序相连,因此可通过服务理论实现相关服务的调动。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一种服务,是服务方通过一系列操作后满足被服务方需求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车厢调度问题 摘要: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即实现类型。程序对栈的任何存取,即更改,读取和状态判别等操作,必须借助于基本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的任何状态下都有两种可能的操作:“入”“出”。每个状态下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具有递归特性。关键字:栈递归打印 0.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软件设计的技术基础。《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之一是训练学生进行复杂的程序设计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程序设计的风格,其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课程设计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训练学生从事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基本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 (2) 熟练掌握各种算法; (3) 运用高级语言编写质量高、风格好的应用程序。 1.需求分析 (1)这个实验要求我用栈实现车厢调度. (2)车厢的个数是由用户输入的. (3)程序会自动给车厢进行从1到 n的编号. (4)用户输入车厢个数后,程序打印出所有可能的车厢出站顺序. 2.数据结构设计 在这个程序中存储结构是栈,对于栈的声明和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SqStack { int *top; /*栈顶指针*/ int *base;/*在栈构造之前和销毁之后.base的值为NULL*/ int stacksize; /*当前分配的存储空间*/ }SqStack; /*顺序栈的结构体声明和定义*/

3.算法设计 3.1 对算法的简单描述 这个实验中, 要求用到栈. 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即实现类型。程序对栈的任何存取(即更改,读取和状态判别等操作)必须借助于基本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的任何状态下都有两种可能的操作:“入”“出”。每个状态下处理问题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具有递归特性。栈实现是方便的 无论如何调度,我们的操作都是入栈和出栈,设定入栈为1,出栈为-1,对n列车厢有2n次这样的操作,例如n=4,则有操作1111-1-1-1-1、1-11-11-11-1等.所以还要构造一个操作命令队列trainlist[]。 在算法中还要用到递归算法,其本质为: 一个数的进栈以后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立刻出栈,或者下一个数的进栈。 一个数的出栈以后也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继续出栈(栈不为空),或者下一个数的入栈。 3.2栈的基本操作 3.2.1构造一个栈 void InitStack2(SqStack *S,int base_size) { S->base=(int *)malloc(base_size * sizeof(int)); if(!S->base) { puts("ERROR!"); return ; } S->top=S->base; S->stacksize=base_size; }/*构造一个空栈*/ 3.2.2 插入新的栈顶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