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造型教案

立体造型教案
立体造型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系部艺术学院

课程名称立体造型

教学课时32课时

专业班级

授课教师

职称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7年2月28 日

教学主要内容: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是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延伸,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二)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三)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体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

(四)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五)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备课日期:2017年2月5日第 2 页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备课日期:2017年2月15日第 3 页

教学主要内容:

形态的本质分类,空间意识与构成元素。

一立体构成中,形态元素的研究很重要。形态不等于形状,它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概念体。如果对自然界各种形态详加注意,从微观到宏观,还涉及到造型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形态关系。对形体的认识、观察和研究过程中,须建立新的观念。不能把观察研究的对象和观察者本身看成是各自孤立的、静止的。要把两者看作是不断运动的、相互关联的组合体。

(一)观察者以不同视点、全方位地对形体进行观察;

(二)观察者以固定视线观察在不断运动的物体;

(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方位上不断地变化,使观察者对形体能够获得更多角度观察的可能性。

二、形态的构成元素

(一)点的元素

(二)线的元素

(三)面的元素

(四)体的因素

(五)色彩的因素

备课日期:2017年2月15日第 4 页

将硬线材沿一定方向,按层次有序排列而成的具有不同节奏和韵律的空间立体形态为线层结构。线层的构成形式有两种:(四)框架结构以同样粗细单位的线材,通过粘接、焊接、铆接等方式结合成框架基本形,再以此框架为基础进行空间组合,即为框架结构。

框架的基本形态可以是立方体、三角柱形、锥形、多边柱形,也可以是曲线形、圆形等基本形。

二、软线材的构成

软线材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有一定韧性的板材剪裁出来的线(如纸版、铜板等),这类线由于自身重量,在一定的支撑下可以形成立体构成;另一类是软纤维(如毛线、棉线等)。软线构成的立体,总的来说,轻巧有较强的紧张感。自然界中典型的软线形态就是蜘蛛网。软线材构成常用硬线材作为引拉软线的基体,即框架。构成框架的硬线材我们称之为导线。框架的基本形态可以是立方体、三角柱形、锥形、多边柱形,也可以是曲线形,圆形等。构成方法是将软质线的两端固定在具有一定构成的框架上。(一)线群结构(二)线织面结构(三)自垂结构(四)编结构成

【课后作业】线体造型的练习,制作成品1件

备课日期:2017年2月15日第7页

毕达哥拉斯从数中发现了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和正20面体,它们由点、线、面和体构成,分别代表了现实世界中的火、土、气、水四种元素。而这四者又由冷、热、湿、燥四种基本韧性按一定的比例两两组合而成。后来他们又发现了正12面体,于是他们认为正12面体表示第五种元素被称为以太。还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1 2面体和正20面体

正四面体从展开图来看,正四面体共有四个正三角形表面、四个棱角和六个边缘,它最简单、最坚固。制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正六面体正六面体是最为人熟知的正方形立体,从平面展开图来分析,这是我们经常留给学生思考和进行立体思维训练的一个作业

备课日期:2017年2月15日第9页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正八面体如果将正六面体的每一个表面的中点连接成线,可以成为一个正八面体。从平面展开图中可以看到,正八面体有八个正三角形的表面;从立体效果图中可以看到,正八面体有六个棱角和12条边缘。正八面体以一个棱角着地时,其俯视图为正方形:正八面体从一个三角形面着地时,其俯视图为正六角形。

正十二面体正十二面体有正五边形表面1 2个,有棱角20个和30条边缘。正12面体以一个五边形面着地时,其俯视图为正十角形。

备课日期:2017年2月15日第10页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正20面体及其展开制作图

三、块单元体的连接与组合四、块体的分解重构空间构成方法【本章重点】重点是块材构成的特点及常见表现形式。

【讲授内容】1、块单元体的造型概述

2、块单元体的造型方法

3、块单元体的连接与组合方法

4、块体的分解重构空间构成方法

备课日期:2017年2月15日第11页

【课后作业】块单元体的连接组合练习

选择多种材料进行组合表现,以室内外空间环境中的现有实例或样本为摹本,通过立体造型的综合手段重新制作一个全新的三维立体形态,附设计报告书。报告书以Word、PPT形式制作均可,需包含造型创意、制作材料说明、制作过程、制作心得、成果展示照片等内容。

规格:底板尺寸400mm*400mm或300mm*500mm,高度在200 mm—600mm范围。

数量:1件

备课日期:2017年2月15日第12页

教学主要内容: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将各种材料按线、面、块分类,然后进行加工制作。其造型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步骤:

(一)破坏与解构是对原型原材料的初加工,也称“减法创造”。

这是人的有意识行为,形成一种特殊效果,给人的视觉新刺激。(二)组合与重建

将简单形体或是破坏、拆散后的材料重新连接组合,创造一个新的整体造型。这种手段也称“加法创造”。

(三)变形与扭曲

这是将规则的实体造型或原材料进行异化变形处理,使单调冷漠的形体变成复杂生动的形态,使平面形态变为曲面形态、凹凸面的形态,使立体造型更为丰富。

二、立体形态制作工艺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同时,材料又决定了立体构成的形态、肌理等视觉效果。下面列举几种比较适合在课堂中加工的材料,具体如下:

(一)纸类材料

纸是最方便、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定形性和可塑性,价备课日期:2017年2月20日第14页

格便宜,工艺简单,是学习立体构成的理想材料。纸的工艺有折纸、纸雕和纸塑三种。

(二)泡塑材料

泡沫块是立体构成练习中最方便的材料。

(三)布绳材料

各种布绳材料都是软性材质,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软雕塑”造型来。表现手段有:折叠、镂空、包缠、剪切、抽纱、编织、系结、缠绕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可以体现出二点五维半立体浮雕感和三维立体的装饰造型。

(四)竹木材料

如果说纸、布是人工的造型材料,那么竹、木、藤则是天然的造型材料。其优点是加工容易,质量轻,既有硬性,也有柔性,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但由于竹、木是有机体,会扭曲胀裂、变形,因此加工时要注意适应材料特性,并可上蜡或油漆以防腐。

(五)泥石材料

这里指在立体构成练习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一些材料,如雕塑泥土、水泥、石膏粉、滑石粉,还有砖、瓦、沙、石等材料。这些材料

备课日期:2017年2月20日第15页

除了本身的加工成型工艺之外,还可以与其它材料混合使用,使立体构成的造型充分体现出综合材料的表现力。

(六)金属材料

金属造型的形式变化丰富,也精致美观。这是因为金属有光泽、有磁性、有韧性、有较强的视觉感。金属的种类很多,但一般在立体构成与雕塑的联系中常以钢、铁、铜、铝、铅为主。金属材料的成型是以线、棒、条、管、板、片等形状。加工的工艺由于条件设备所限,基本上是五个方面,即切割、弯曲、打造、组接、抛光。而且由于教室场地狭窄,作品尺寸一般不宜过大,追求的是小巧精致,如同雕塑小样。

(七)废旧材料

废旧材料指现代工业中的各种垃圾,如:包装盒袋、各种瓶罐,竹、木、布、绳、碎玻璃、塑料的边角料及废五金材料、废机器零件等等。除此之外,还指各种废弃的轻工业产品、生活用品和现成品。然而,就是这些垃圾,却成为立体构成、雕塑装置中的“宝贝”,成为后现代艺术里的经典“垃圾文化”。因为,各种垃圾的形态结构、材料肌理和视觉语言都能触发我们创作的动机和灵感。

备课日期:2017年2月20日第16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 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断出立体图形2

学科数学年级/册五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断出立体图形》难点名称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猜测、推断、想象、验证,还原出立体图形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根据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知识点本身内容贴近学生, 但有高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学生来说通过推理、想象“还原几 何体”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逻辑思维飞跃;观察视角从二 维到三维的跳跃,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 力作为支撑,这些都是比较难于落实的数学素养。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填写示例 学生的抽象逻辑发展层次不齐,理解困难: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习惯 于形象思维为主,运用推理、想象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意识比较较弱, 在“还原几何体的过程中”下,很难脱离学具进行抽象的数学思维活 动。 难点教学方 法填写示例 1.通过正方体块直观演示、实际操作视频演示还原几何体的过程; 2.通过独学、群学、交流学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3.研究策略指导、提炼,引导学生探索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1.唤起旧知,明确学习内容。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教学例题2 兰兰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结果是这样的,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几何体吗? 1.引导思考,规划策略。 先想一想有没有方法和策略,从哪个角度入手更方便我们去操作和想象呢?在独立研究问题。 2.交流方法,感受策略。 交流(方法、顺序、层次)--------验证(观察面、数正方体) 3.反思小结,提炼策略。 回顾刚才的研究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做一做” 给同学们布置一个探究任务。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许丽莎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 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 教学重点: 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学习立体裁剪 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 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 学时:2 教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 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 2、收集立裁图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体裁剪简介 一、立体裁剪的含义 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 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 1、确定基本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 平面裁剪离不开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来源与人体的原型,而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另外,立体试样又为观察修正服装和累积平面裁剪经验提供了参考和源泉。 五、立体裁剪的优点 1、立体裁剪造型直观准确,既适合初学者的掌握,也适合专业人员的提高。更利于服装设计者的创作。 2、立体裁剪造型快捷、随意,既有利于结构简单的普通服装,也可用于形态新颖款式多变的流行时装。 3、立体裁剪便于理解和加深平面裁剪的理论。 4、立体裁剪易处理特殊体形。

动漫形象的设计教学设计

《动漫形象的设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动漫形象的设计风格和表现特点,初步掌握动漫形象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赏析优秀动漫形象的设计,探究动漫形象设计的特点、形式和表现方法,并用于课堂实践创作中。 3.通过动漫形象的设计及表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创造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漫形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个性鲜明、极具特色的动漫形象。 课前准备: 动画片、各种动漫形象组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音乐欣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 提问: 1.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出自哪里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2.《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哪些主人翁出示课件(喜羊羊和灰太狼主人翁图片) 3.除了喜羊羊、灰太狼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漫明星(学生自由发言) 动漫作品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动漫形象,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欢笑,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动漫明星的大家庭,共同来学习动漫形象的设计方法,一起来设计属于我们自己的动漫明星吧! 引出课题:《动漫形象的设计》。 【设计说明】设置学习情境导入此课,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启发认识 什么是动漫形象设计: 在动漫作品中角色形象的造型设计。动漫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任何能带来故事的非生命体。动漫形象设计一般围绕外貌、性格、动态和服饰进行,但大都以人物的基本结构、运动状态、运动规律为基点设计动作。 【设计说明】启发学生探究动漫形象设计的相关知识。 三、发展阶段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类型: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教案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能从实物图形中抽取出几何图形;能在生活中寻找出相应的几何图形;会认识多见的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 2、通过实物抽取几何图形的体验,培养自己的几何图形感,能用几何图形描述生活中的物体。 3、通过对多彩多姿的图形世界体验,激发自己对几何学习的兴趣,也体会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理解几何图形是从实物图形中抽象出来的。 (3)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难点: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 (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图形世界 在同学们所观看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到的图片,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多媒体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 案设计 4.1几何图形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一、情境导入 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体图形 【类型一】从实物图中抽象立体图形的认识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 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 【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

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 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平面图形的认识 【类型一】平面图形的识别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类型二】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 如图所示,各标志的图形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 解:(1)由5个图形组成; (2)由2个正方形和1个长方形组成; (3)由3个四边形组成. 方法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图形的形状和名称. 三、板书设计 1.立体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最新中职服装立体造型教案:第二章第五节变化衣身立体裁剪-放射状分割线衣身02

服装立体造型一、基本信息 知识点元数据信息标题放射状分割线衣身 知识点位置第二章衣身立体造型→第五节变化衣身立体裁剪→放射状分割线衣身 二、具体模块填写表 放射状分割线衣身 知识点内容重难点 1、了解放射状分割线衣身的衣身特征,注意量的分配与把握。 2、熟悉掌握放射状分割线衣身的立体裁剪方法。 知识点内容讲解 3.第三部分衣片立体裁剪 (1)披布(见图27) 将剩下的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并用大头针固定衣片。 图27 (2)粗裁衣片(见图28~图32) 第三部分的衣片是此款所以衣片中立体裁剪最难的一因其跨域前后身,且形态复杂。用剪刀将第三块面布按照人体模型上的轮廓标记线进行粗裁,要留缝份及修正量。粗裁时要注意逐渐修剪,逐渐推转,一定不要裁过。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图32 (3)固定衣片(见图33、图34) 第三块衣片斜跨前后身,而且通过腰部的凹陷,要使布料平服,必须将衣片转折处的多余量布料剪刀口。再将布料顺着斜向衣片抚紧,面料会自然贴合人体模型表面,衣片贴合人体后,用大头针固定衣片。 图33 图34 (4)点影(见图35、图36) 衣片各部位调整好后,根据人体模型上衣身轮廓线,在衣片上用笔将衣身轮廓线进行点影。

图35 图36 (5)画线、整理(见图37、图38) 把衣片从人体模型上拿下来放平,再按照轮廓线点影将衣片的轮廓线用笔画好,并将多余量剪掉。 图37 图38 4.第四部分衣片立体裁剪 (1)披布(见图39) 将剩下的布料披到人体模型上,并用大头针固定衣片。

图39 (2)粗裁衣片(见图40~图44) 用剪刀将第四块面布按照人体模型上的轮廓标记线进行粗裁,要留缝份及修正量。第四块面料跨越前后身,粗裁时要注意逐渐修剪,逐渐推转,一定不要裁过。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3)固定衣片(见图45、图46) 第四块衣片斜跨前后身,而且通过腰部的凹陷,要使布料平服,必须将衣片

动画造型设计(夸张)教案

三明学院海峡动漫学院教案 2016 至2017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 __________ 动画造型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________ 32/8 ____________ 学分:3 自第11 周星期 1 至第14周星期4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 16动画高职班 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教材:《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节教案

教学方法及手段 1.理论讲授 2 ?穿插启发性教学与学生互动讨论结合 3.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 4 ?实践操作,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所需指导提高 参考书目 1. 《动画造型设计一一打造动画明星》编著:凌清、单晓文,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06月 2. 《动画造型》编著:翟翌翚,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年03月 3?《动画造型设计》编著:凌清,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08月

授课内容授课内容 1.回顾与导入 对之前造型课程所讲的基本造型基础知识进行回顾, 这一节课要进入到真正的造型创作与设计方法的学习, 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为何要简化夸张与变形? 动画的特性 (从动画艺术的特点与制作工艺的限制方面来讲述并启发 同学们按照所学专业知识自己举出例子)第一节.简化 (1)量的简化 (2)形的简化 a、优秀的造型师在任何情况下都明确地知道什么是最 重要的应予保留,这种能力称之为提炼.简化而不简单. b、造型师通过对形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位 置、深浅以及色彩等诸多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反复调整达到认 为最为满意的造型。 (3)动画造型简化案例分析(飞天小女警) 第二节夸张 (1)夸张的定义与价值 夸张是通过客观事物和现象作出超实际的扩大、缩小 或变异的表现。同时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本质特征,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或者表情的某些方面加以夸大或 者缩小并作艺术上的渲染。 (2)夸张的真正目的一一突出事物或者表情的某一个 15 分 钟 10 分 钟 左 右 5 分 钟 左 右 20 分 钟 左 右 20 分 钟 左 右 15 分 提问互 动启发 性提问 理论与实 例图片相 结合进行 讲授理论 与实例图 片相结合 进行讲授 互动讨论 自由创 作时间

《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东厦小学林楚萍 教学内容: 认识立体图形(一)(教科书P34、35,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设计找一找、拼一拼、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并能感受其特征,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数学思考:让学生说出在各个环节的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并能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思考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 问题解决: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丰富了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以及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有所了解,获得体验,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一些简单特征,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尝试,激发想象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拼、摆、搭各种立体图形,感知、区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文字卡片和图形卡片、神秘袋子。 学生:每个小组自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上课前,把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个学生组成。每个小组一个箱子,每个箱子里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足球、皮球、易拉罐、水杯、魔方、骰子、接力棒、漏斗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究立体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学生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积木: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积木搭一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快又对。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着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一)教学例2 1、小组合作探究 把正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从不同角教学流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个人增减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面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名回答:看到的是正方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教师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此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4、小结 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我们说: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你有什么发现? 照样子,观察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正方体和球从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样的;长方体和圆柱从不同的面看过去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例3 1、猜猜看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部分-立体结构设计

4 第六章下装立体裁剪 教学目的:1.熟练基础裙子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变化裙型的立裁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下装松量的基本设置方法。 2.掌握臀腰省的基本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演示操作。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和教师个别指导,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学时:8 教具:标记笔、人体模台、大头针、标记线 作业:1、基本裙型1款例; 2、变化裙型2款例。 (要求先绘制款式图,按照款式图进行立体裁剪制作)

第一节直身裙的立体裁剪 裙装的造型变化丰富多样,是主要的下装款式,也是女装的 主要构成,搭配不同的上装和运用不同的造型设计组合方法,能 够在服装整体造型上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效果。此外,裙装通过本 身工艺结构的改变也可以进行千变万化的款式造型设计。其剪裁 多采取收省、抽褶、打裥及分割等手段来配合完成,因此较为适 合运用立体裁剪的手法进行制取。裙装立体裁剪的重点主要在 腰、臀部位的处理上,同时还要注意满足下体运动需要及功能性 设计。其造型款式如图6-1-1所示: 图6-1-1直身裙造型款式图 一、直身裙的立体裁剪 直身裙也称直筒裙、一步裙,其款式特征为腰部收省,臀部贴体,裙摆量与臀部大小基本相同,是裙装中最基本的款式。使用的材料大多为较厚实,挺括的织物。其造型款式图如图6-1-1所示。 下面以直身女裙款式为例来介绍立体裁剪制作女裙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 1、布料准备 根据款式需要确定直身裙长度,腰围线上加放4cm,裙摆下加放5cm,前后片用布长度为:裙长+9cm;直身裙宽度为前后半臀围加1cm松量,再在前后中心线加放3cm,侧缝处加放3~4cm,前后片用布宽度为前后半臀围+7~8cm。参见图6-1-2。 2、布纹标示线的标定 将准备好的布料整理好,并标示前后中线及臀围线。 3、标记腰围线和臀围线的位置 根据款式要求,用粘带纸在人体模型上标示好腰围线、臀围线的位置。

美术教案 卡通形象设计

美术教案卡通动物形象设计 (绘画类) 教材分析: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是对卡通情有独钟。“卡通文化”已经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的儿童书,画册、作业本、书包、铅笔盒、衣帽服饰、贴纸等等到处都是卡通形象。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卡通片,引导学生欣赏卡通作品,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卡通画的特点和形式,以编一个有趣的卡通故事为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VCD 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图片等等学具准备:铅笔卡通图片颜色等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案设计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 二、难点:从实物中抽象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粉笔盒、书、钉子(棱锥与圆锥两种形状的钉)、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排球等物体和图片若干。 【预习要求】 学生收集蕴含大量几何图形的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实物及图片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并共同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图片倾注的情感。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选择一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图片,如校园里的建筑设施等。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立体图形

(1)教师出示(或提出)问题①:书上思考中的问题,图3.1-2中的一些物体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类似?把相应的物体和图形连接起来。 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的认识程度。 (2)教师提出问题②:书上思考中的问题,能在生活中找出与图中立体图形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3)认识棱柱、棱锥 引导学生观察书上图,进行比较,找出与物体相类似的图形,教师给出图形的名称,说明棱柱与棱锥也是立体图形。 提出问题:能从身边的环境中找出与棱柱、棱锥相类似的物体吗?(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教师也可拿出准备好的一些教具) 2.平面图形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观察书上上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平面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回顾上课一开始看的图片,并请同学们拿出已准备好的图片,与小组同学一起找出本课学过的几何图形。(包含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1 在下列6个几何体中,棱柱有个,它们是(填几何体下的代号)。 2.用一个平面将棱锥切开(如图所示),得到两个几何体,这两个几何是(填几何体的代号) 3. 如图,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 观察物体(一) 第2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 优质教案

观察物体(2)

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林壁》并提问:为什么作者 从多个角度看都没看清庐 山的真面目呢? 2.这节课我们来观察 几个我们常见的立体图形, 看你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 什么形状?(板书课题:观 察物体(2)) 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交 流后汇报。(因为从不同 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 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的。) 2.认真倾听教师导 言,并进行想象。 2.下面的图是谁看到 的,在()里写上名字。 3.从哪面看到的?连一 连。 4.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写上位置。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交流。 (1)组织学生观察长方 体。画出看到的面的形状。 (教师巡视) (2)组织汇报,展示学生 画图,贴到黑板上。 (3)组织学生观察正方 体、圆柱和球,画出看到的 形状。(教师巡视) (4)组织汇报,展示图 画。 (5)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 发现了什么?并向全班汇 报。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3:看到的立 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 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 的,它可能是什么?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3)学生汇报。 1.(1)小组内分别从 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画 出看到的图形形状,并在 组内交流。 (2)学生展示图画并 汇报: 生1:我从长方体的 上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从长方体的 前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从长方体的 左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3)小组内分别从不 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圆柱 和球,画出看到的图形形 状,并在组内交流。 (4)学生展示图画并 汇报: 生1:我们组从正方 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形 状都是正方形。 生2:圆柱从上、下 两个面看到的是圆,从正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 科目 授课方式 教学目的 第一章概述 立体裁剪第二章立体裁剪的准备工作 第一节材料、用具的准备 课堂讲授、人台操作演示、启 发式、归纳法、讲练法相结合 1.让学生掌握人体的体型和立体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材料和用具的使 用方法。 共 4 页 授课 第 16周课时 4 节 日期 班级11 服装 作业拟用 题数时间 选 用 工 人台操作 具 挂 图 重难 正确认识人体的体型在人身上进行立体裁剪 点点 教 学 回 顾 说 教案设计提纲:复习引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明 审阅者:年月日

教学 教师程序及 活动时间 复习设问引入教学过程 第 1 页主要教学内 学生 容 活动 回答 (引导分钟) 引入 板书新课题的引入、解释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应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服装的立体概念 思考 讨论 笔记 讲演示 板书授 新 归纳课 ︵总结 板书 分 钟 ︶一、服装立体裁剪概念 人体是一个特定的立体,是由人体各部位的曲线组 成,一件具有立体感的服装,应与人体特征相符合。要 想使服装符合人体特征的基本线条 , 最理想、最可靠的观察方法是立体裁剪。 二、服装立体裁剪适应范围分析服装立体裁剪是一种软体雕塑, 适应范围有: 1、服装款式造型不规则的碎褶,波浪等形式,立讨论体感强但又无法或极不容易用平面结构设计 2、从面料上说,柔、软、薄、固定性能差,悬 垂效果好的面料。 三、造型优点归纳 (1)直观性:立体裁剪是一种模拟人体穿着状态的 裁剪方法,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 等,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人体体型与服 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是平面裁剪所无法比拟的。笔记(2)实用性: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 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适用于西式服装,也适用于 中式服装。同时由于立体裁剪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 制,而是按设计的需要在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裁剪创 作,所以它更适用于个性化的品牌时装设计。 (3)适应性:立体裁剪技术不仅适合专业设计和技 术人员掌握,也非常适合初学者掌握。只要能够掌握立 体裁剪的操作技法和基本要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就能自由地发挥想像空间,进行设计与创作。

动画形象设计教案

教案 (2010/2011 年二学期) 课程名称动画形象设计 课程编号07070321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 教学时数60 教学对象数字媒体本科学生授课教师姚文凭 职称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2011年7月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动画形象设计是动画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从生产流程上来说属于前期设 计的范畴;在内容上属于美术设计的一部分。动画形象设计主要是指动画角色的外 形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将写实的事物用卡通化的手法进行夸张变 形及线条归纳,要求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动画形象设计的 造型方法,设计出角色性格鲜明,丰满,活泼生动的动画形象。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和具备动画造型的格式、规律及画面效果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难点:1、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敏锐观察与准确把握; 2、对学生想象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讲授、数位板绘画示范、经典动画形象分析、课堂讨论。 四、课时安排 总课时:60课时 第一章动画形象设计概论8课时 第二章角色造型设计的格式8课时 第三章人物角色造型设计8课时 第四章动物、怪兽和机械类角色的设计方法8课时 第五章动画造型构思与创意8课时 第六章动画形象设计的步骤4课时 第七章Q版动漫形象的设计方法4课时 第八章角色的服装造型设计4课时 第九章动画形象设计的经典实例分析8课时 五、考核方式 采取考试与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考试成绩占60%,由教研室集体评定,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占40%。 六、参考教材 《动画造型设计》. 邹夫仁.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篇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二十二中学首届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篇二: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物体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喜洋洋,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喜洋洋吗?喜洋洋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课件展示各种物体) 二、操作研究,认识物体 1、分一分 (1)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的形状。 (2)分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议一议 小组汇报:你们组怎么分的? 3、认一认 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 分别拿出各种物体,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指名学生汇报。 5、比一比 辨认物体的不同特点。

(1)让学生拿出圆柱和长方体,推一推,玩一玩。问:你发现什么?(区别长方体和圆柱的不同特点) (2)搭一个斜坡,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球滚下来,看看哪 个先着地。(体验不同的立体图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6、游戏 (1)教师请一个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 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 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给蒙上眼睛的同学一个立体图形,让他摸一摸,说出拿的是 什么形状的物体。 三、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说说分别有哪些立体图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好朋友?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朋友,课 后大家再去找找它们! 【篇三: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 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 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 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 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通过实物和模 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加 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今后学习 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设计强调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自主探索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教学时要充 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组织他们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培养 初步的空间观念。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设计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设计 吴丽萍 教学目的:学会立体裁剪的的基本方法,区别平面裁剪的不同。 教学重点;确定比例,放置裁剪线,坯布在人台上的贴身处理。 教学材料:白坯布,白色织带,线,针 教学步骤: 第一章概述 服装立体裁剪是相对于平面裁剪而言的服装造型分析的方法,也是纸样设计的一种直观形式。 一、概念平面裁剪:通过测量人体采取尺寸,然后使用原形、比例等方法的操作来完成纸样设计。立体裁剪:在人台上或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造型分析,确定服装衣片的结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 二、立体裁剪的起源与发展立体裁剪技术并不是一种新的裁剪方法,她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起源:原始社会,人类将兽皮、树皮、树叶等材料简单的加以整理,在人体上比划求得大致得合体效果,加以切割,并用兽骨、皮条、树藤等材料进行固定,形成最古老得服装,这便产生了原始的裁剪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渐学会了简单的数据运算和绘制几何图形,于是又产生了平面裁剪技术。由于平面裁剪方便快捷,人们渐渐淡化了立体裁剪。发展:十三世纪,欧洲服装开始注意和谐的整体效果,在服装上表现为三维造型意识。十五世纪,歌特时期,耸胸、卡腰、蓬松裙身,立体造型兴起。十八世纪,洛可可服装风格确立,强调三围差别,注重立体效果的服装造型。文艺复兴后,立体裁剪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真正运用立体裁剪作为生产设计灵感手段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设计大师玛德琳?维奥尼(Madeleine Vionnet),她认为“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立体裁剪造型是设计服装德唯一途径”,并在设计的基础上首创了斜裁法(bias cut),使服装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打破了平面裁剪上用于直纱、横纱的风格。国内情况:我国一直以平面裁剪为主,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平面裁剪理论。随着现代服饰文化与服装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服装产品进入了个性化品牌时代,人们对服装款式、档次、品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与裁剪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裁剪技术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和新元素。虽然平面裁剪快捷、方便,但在个性化服装的造型上却有其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发展,而立体裁剪有平面裁剪所没有的优越性及互补性。 三、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 (一)立体裁剪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 可边摸索边改进,及时观察效果并纠正 2. 在进行立体裁剪时,可以发现新的轮廓线条,为创作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引发设计灵感)3. 对服装的垂直与平衡——稳定感、对特体或贴体服装、对服装的病历分析和纠正都很有效4. 可帮助理解服装各部位的省、褶、裥以及归、拔、推等工艺的处理立体裁剪可以解决平面裁剪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不料厚薄的估算、悬垂程度、皱褶量的大小等)、可以帮助对平面裁剪的理解,是确定各种平面裁剪方法的依据(这几款均通过立体裁剪方法完成的) 不足:1. 需用特定的人台(衣架)2. 用料大3. 费时一般意义的立体裁剪是依据人台进行的,如果能在人体上进行立裁更为理想,因为,人台是静体。所以,在活动量方面应参照实际人体状态加以充分考虑。 (二)平面裁剪的优势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动漫形象设计》教案

《动漫形象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动漫形象的基本特点,知道动漫形象的表现形式,认识到动漫形象在形与色上具有夸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讨论,发现并交流动漫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习动漫的表现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动漫的兴趣,感受动漫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节约、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增强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动漫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形象。 学具准备:铅笔、纸张、卡通图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下午好,在上课之前呢咱们先来欣赏一段小视频,看看谁能猜出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卡通片,(PPT导入视频) 视频播放完了,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猜出了谁?(葫芦娃、机器猫、花仙子、棒球王子、足球王子、灌篮高手学生边说老师边把提前绘制好的动漫形象贴在黑板上),看来咱们班的动漫迷还真不少,动漫不仅仅同学们喜欢,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漫形象设计》一课。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的都很正确,可爱、幽默、形象简洁,色彩鲜艳、夸张、拟人、变形都是卡通形象的特点,尤其是夸张,拟人、变形不仅是卡通的特点,还是卡通形象的常用表现手法,咱们由三个卡通形象集体分析一下(出示PPT)——由学生分析。 拟人化:(课件展示) 拟人就是把事与物人格化,赋予人以外的它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如图:这棵树添上了人物的五官,好像在欢笑,也好像有点忧愁,仿佛在告诉人们要保护树木、保护森林,不要滥砍滥伐。 变形:(课件展示)

把事物巧妙地变形,能够使形象更加幽默、有趣、滑稽。 夸张:(课件展示) 把形象的特点刻意的夸张、使形象更突出,更具个性。 如图:狮子是力量的象征,要显示它的凶猛和威严。 师:刚刚几位同学分析的都很不错,通过夸张、变形让胖的更胖、让圆的更圆,通过表情的夸张可以让眼泪变成小河,让口水像大瀑布,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没有生命的东西形象生动起来,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示范 了解了这么多的有关卡通形象的知识,如何设计一个卡通形象呢?下边老师就从咱们生活中选一个常见的事物为例,跟大家一起探讨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 首先我先选择一个原型,(苹果)然后在构图,勾画草图,接着运用夸张、拟人、变形的手法对外形进行艺术处理,最后上色,整理完成。 师:看了老师示范,谁能总结一下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呢?(同桌间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总结设计方法(选择原型——构画草图——艺术加工——上色整理完成)。 五、练一练 从刚刚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那么现在同学们就当一回卡通设计师,从生活用品、文具、植物或者动物作为原型,运用夸张、拟人、变形的手法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比一比哪个同学设计的最有创意、最生动、最个性。 要求: ①线条简洁幽默生动夸张变形色彩艳丽造型独特。 ②分组练习:四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也可独立完成),并作制作方法及创意构思的总结汇报。 教师巡回辅导:对一些有创意的作业及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 (PPT出示要求,并播放轻音乐) 六、先小组自评(小组内相互欣赏,评选出你们组最满意的卡通形象,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些有关卡通形象的知识,还亲自设计了卡通形象,体验了设计的乐趣,我们不难发现,卡通形象的原型大多是来源于生活,老师希望同学们能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运用你的聪明才智去创造生活,在以后的学习中设计出更出色更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