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横吹乐府诗

南北朝横吹乐府诗
南北朝横吹乐府诗

南北朝横吹乐府诗

南北朝诗人在横吹乐府诗的创作中确立了边塞题材的文学传统,之后唐代横吹乐府诗也延续了南北朝的边塞内容。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南北朝诗人也树立了一定的范式。

首先,南北朝横吹边塞诗确立了边塞诗中使用的具有规定性的意象。《唐音癸签》言:“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载体,中国古代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韵味、意境,这种韵味、意境是直抒胸臆的语言所无法构造的,因此大量的自然之物被频繁地写进诗歌,成为诗人抒情言志的审美意象。意象具有规定性,同一类别的诗歌会使用与之相应的一定类型的意象,这些意象肯定是能使一类诗歌具有区别意义的。在南朝横吹乐府诗歌中已经出现了特定的意象,如霜雪、飞沙、转蓬、明月、羌笛、箫笳、沙尘、旆旌等等,这样的意象正式具有了特定的边塞的意义。比如,南北朝横吹边塞诗中常使用军乐乐器这样的意象来表现征战的内容,如笳、笛、鼓、箫、钲、角等:

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张正见《陇头水》)

陷敌摐金鼓,摧锋扬旆旌。(刘孝标《出塞》)

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简文帝《折杨柳》)

还将出塞曲,仍共胡笳鸣。(陈后主《折杨柳》其一)

谷暗宵钲响,风高夜笛喧。(陈后主《折杨柳》其二)

寒笳将夜鹊,相乱晚声哀。(阮卓《关山月》)

笳寒芳树歇,笛怨柳枝空。(陈暄《紫骝马》)

况听南雁归,切思朝笳音。(陈后主《雨雪》)

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江晖《雨雪曲》)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江总《雨雪曲》)在唐代的横吹边塞诗中就继承了南北朝横吹乐府中军乐乐器这样的意象: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杜甫《后出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

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戴叔伦《关山月》)

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崔融《关山月》)

笳吹远戍孤烽灭,雁下平沙万里秋。(翁绶《关山月》)诗歌意象的使用可以形成一种品质。对于诗人而言,可以以某一诗歌意象来寄托其高尚情趣,作为其人格的象征物,如陶渊明爱菊,林逋、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苏轼、郑板桥爱竹等。对于一种诗歌类型而言,可以以某些特定的意象来形成典型。南北朝时期横吹边塞诗的意象还显割裂、堆砌,到了唐代已更为浑融,有骨气。唐代横吹边塞诗在继承南北朝横吹边塞诗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典型意象。其次,是南北朝的横吹边塞诗确立了以汉事喻今的写诗立意方式。中国古代的强盛之世不外乎汉、唐。汉代的强大,尤其是汉代在抗击匈奴中取得的丰硕战果,对于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朝人来说是很想往的,所以南北朝的诗人们在边塞诗的创作中尽情的歌咏。横吹乐府诗中就有很多这样的诗句:

勿令如李广,功遂不封侯。(刘孝威《陇头水》)

远入隗嚣营,旁侵酒泉路。(张正见《陇头水》)

传闻博望侯,辛苦提汉节。(江总《陇头水》)

是时张博望,夜赴交河城。(吴均《出关》)

垂鞬还细柳,扬尘归上兰。(陈后主《紫骝马》)

到了唐代的横吹乐府诗中仍然常见到用汉事之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未奉君王诏,高槐昼掩扉。(耿湋《入塞曲》)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李端《雨雪》)

铁岭探人迷鸟道,阴山飞将湿貂裘。(翁绶《雨雪曲》)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王维《陇头吟》)

南北朝诗人在横吹乐府边塞诗中确立的写汉事的方式,对唐代横吹乐府诗创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在这方面,唐代与南北朝的区别不大,只是在唐代的诗歌中使用的更多一些。

第三,南北朝横吹乐府边塞诗在情感抒发上确定了以“悲”为主要元素的情感基调。钟嵘《诗品序》言:“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8](p2—3) 钟嵘列举的种种“感荡心灵”的事例中就包括边塞内容的“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南朝文人横吹乐府诗的创作中是崇尚抒发“感荡心灵”的“悲哀”之情的。

含悲别陇头,关路漫悠悠。(梁元帝《陇头水》)

高陇多悲风,寒声起夜丛。(陈后主《陇头》)

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张正见《陇头水》)

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简文帝《折杨柳》)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梁元帝《折杨柳》)

戍边岁月久,恒悲望舒耀。(陈后主《关山月》)

边城风雪至,客子自心悲。风哀笳弄断,雪暗马行迟。(江晖《雨雪曲》)南北朝横吹乐府边塞诗中的“悲”是“悲哀”,而唐代横吹边塞诗的“悲”则更多地表现为“悲壮”与“惆怅”。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卢照邻《陇头水》)

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皇甫冉《出塞》)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杜甫《前出塞》)

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崔湜《折杨柳》)

苍苍万里道,戚戚十年悲。(耿湋《关山月》)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鲍君徽《关山月》)南北朝边塞诗中的“悲”多表现为南朝诗人的玩味一己之情。相比较,唐代边塞诗所表现的多是为功业、为民生的大境界的“悲”。元杨载《诗法家数》中言“征行”类诗诗法曰:“征行之诗,要发出凄怆之意,哀而不伤,怨而不乱。要发兴以感其事,而不失情性之正。或悲时感事,触物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一切哀怨,吾无取焉。”[9](p733) 此段话正说明了边塞诗创作中能较好抒发悲哀之情的方式。

综上所述,南北朝的横吹乐府边塞诗在意象、立意以及抒情这三个主要方面确立了诗歌创作的范式,唐代横吹乐府边塞诗中明显承继了南北朝的诗歌范式。不仅如此,南北朝其他类型的乐府边塞诗以及边塞抒情诗,在意象、立意和抒情上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唐代对南北朝的承继也不仅仅表现在横吹乐府边塞诗上,而应该是唐代整体边塞诗的共同特点。所以,横吹乐府边塞诗的特点及演变可以是乐府边塞诗,甚至整个边塞诗的代表,通过对它的考察能达到窥一斑以见全豹的目的。

三、横吹乐府边塞诗的价值和意义

南朝时期的文坛弥漫着绮靡轻艳、雕琢刻镂之气,尤其是自梁代“宫体诗”兴起后,更是陷入一派“香软”之中。《隋书?经籍志》载:“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10](p199) 而乐府边塞诗在南朝“轻艳香软”的诗坛中别树一帜,呈现出刚健之气。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偏安于江南一隅,虽然也会有峻峭山川之景,以及征伐讨敌之事,但基本上接触不

到真正意义的边塞。所以,南北朝诗人要运用富有边塞特色的名物意象,虚设边地自然环境,抒发征战的悲哀感怀,极力创作出最像样的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更具有浓厚的边塞味道。宫体诗的倡导者梁简文帝萧纲在《答张缵谢示集书》中说:

纲少好文章,于今二十五载矣。窃尝论之,日月参辰,火龙黼黻,尚且著于玄象,章乎人事,而况文辞可止,咏歌可辍乎!不为壮夫,杨雄实小言破道,非谓君子,曹植亦小辩破言。论之科刑,罪在不赦。至如春庭落景,转蕙承风,秋雨且晴。檐梧初下,浮云生野,明月入楼,时命亲宾,乍动严驾,车渠屡酌,鹦鹉骤倾,伊昔三边,久留四战,胡雾连天,征旗拂日,时闻坞笛,遥听塞笳。或乡思凄然,或雄心愤薄。是以沉吟短翰,补缀庸音,寓目写心,因事而作。[11](P114) 萧纲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他对于创作的热情,而且不仅仅有热情,他还把创作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况文辞可止,咏歌可辍乎?”甚至把它当作人生意义的体现。因此,他什么都要写,当然也包括了写边塞。不论萧纲是否具有,或者说多大程度上具有边塞生活的体验,他的这种创作心态都会使诗歌创作难免带有了想像和虚构的成分。

客观地讲,南朝特别是齐梁以后,称霸文坛的是大量香艳、繁缛的宫体诗,边塞诗的创作并非文坛的主流。不过因为南朝诗人趋新求异的创作心态,创作出了极具边塞意味的乐府边塞诗,所以,南朝乐府边塞诗仍然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在轻靡中显现出了刚健。

“绮靡者,六朝本相;雄伟者,初唐本相也。”这是许学夷《诗源辨体》中对六朝文学与初唐文学所作的精辟区分。而由六朝之“绮靡”进入初唐之“雄伟”者,就有南朝乐府边塞诗之功。“徐庾五言,语虽绮靡,然亦间有雅正者。徐如《出自蓟北门行》及《关山月》,瘐如《别周尚书》,皆有似初唐。”[12](p132) 《周书?瘐信列传》载:“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在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瘐体焉。”[13](P733) “徐瘐”二人是“宫体诗”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他们的“徐瘐体”也是“宫体诗”的另一种称谓。在徐、庾二人的诗作中有“似初唐”的《出自蓟北门行》及《关山月》,而这两篇诗作正是乐府边塞诗。在南朝的乐府边塞诗中,横吹乐府又是具有代表性的,《诗源辨体》一书中有多处涉及到了南朝横吹乐府边塞诗:

王褒五言,声尽入律,而绮靡者少。至如《饮马》、《从军》、《关山》、《游侠》、《渡河》诸作,皆有似初唐。

张正见五言,声尽入律,而绮靡者少。《雨雪曲》、《从军行》,亦近初唐。至如《出塞》、《从军》、《饮马》、《结客》及魏徵《出关》等篇,声气稍雄,与王褒、薛道衡诸作相上下,此唐音之始也。[12](P133、138)

许学夷所提到的“声尽入律,而绮靡者少”的诗作几乎都被包括横吹乐府在内的乐府边塞诗占尽了。南朝的这一批数量并不算多的乐府边塞诗,虽然受文坛宫体诗主流的影响,带有割裂、造作的特点,在诗歌艺术性上仍显稚拙,但是其雄伟、刚健有“近初唐者”,正是诗歌从六朝之“绮靡”向初唐之“雄伟”的转变之机。此一转变直接开启了盛唐诗歌的高潮,称其为“唐音之始”可矣。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梳理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他的突出特点是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混乱,民族矛盾尖锐。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学术上受玄学、佛经、道教的影响。这一时期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迅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学理论繁荣和文学批评的兴起。魏晋时期由于玄理的影响和政治的黑暗,在抒情中还不乏浓厚的理性色彩。到了南北朝,作家抒写性灵明显加强,作家都在抒发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在这个乱世中,文人一方面悲叹生命无常,一方面饮酒行乐,以期望享受人生,形成了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从曹操的《短歌行》到南朝江淹的《恨赋》,无不体现这一点。本文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写作内容、艺术特色。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代表人物;写作内容;艺术特点; ●正文: (一)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风”指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指质朴刚健、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它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其内容有四: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浓郁的悲剧色彩。总体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清峻、通俗、骋词、华靡。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曹操——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建安诗风的开创者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三:反映汉末的乱离现实和民生疾苦,如《蒿里行》、《薤露行》、《苦寒行》;表现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理想,如《步出夏门行》、

《短歌行》、《对酒》;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此外,曹操诗歌中也有一些以歌咏神仙为内容的游仙诗,如《精列》、《秋胡行》。其主体风格是:慷慨悲凉,气韵沉雄。其艺术特色是:乐府古题写时事,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视野宽广、风格悲凉慷慨;为四言诗注入新的生命; 曹丕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二: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描写宴游、军旅生活;感事而发的作品。乐府诗《燕歌行》,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艺术特色是:语言婉转清丽;追求形式之美感;注重个人情感抒发; 曹植 其诗歌内容主要是: 1、前期创作: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以诗歌成就为大;功业精神和报国信念,代表作《白马篇》。游宴、唱和之作,代表作《名都篇》、《公宴》。抒写友情之作,代表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反映社会现实。2、后期创作:曹丕以魏代汉,对曹植的猜忌与迫害日益加剧,无可奈何的愁苦之外,更加上一分罹害的恐惧,这使他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痛苦,和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代表作《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闺怨诗,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代表作《美女篇》、《怨诗行》。艺术特色是:利用乐府形式广泛抒发感情,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主抒情为主;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形成了“辞采华茂”的风格;讲究写作技巧;善于运用比喻; (二)正始诗歌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代诗歌 诗三首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先秦到南北朝诗歌 04 吟唱不尽的古 代诗歌诗三首学案 一、文学常识回顾 曹操(155-220),字,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代表作品: 《》、《》等等。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号,世称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 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 品有《》《》《》《》等。 二、《涉江采芙蓉》赏析 1.“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回顾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 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 的诗歌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 楚歌体,开始了中国诗歌的五七言体式。《古诗十九首》,就是 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 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的感情、 的感情、的感情。 2.诗歌赏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赏析:全诗共八句,构成了一条情感行走的路线:忧 ———忧,从忧伤出发,不觉 又走回原地,这条路线是封闭的,并没有一个出口。全篇构成 一个回环式的感情困局,旨在诉求作者永寻而终不可得的解脱, 使忧伤的情感被梳成了打不开的结,愁肠万分,无可断绝。 三、《短歌行》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 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整首诗中,从个体生命的短促、友情的怀念,到 黎民百姓的流离,再到政治宏图、人格理想,真是有什么样的 胸襟,才有什么样的文字,曹操是有大怀抱大志向的人,所以 他的文字是有大格局的,大气象的。把曹操作为建安风骨的代 表作家,实至名归。 四、《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与出你自己的心得) 五、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汉乐府民歌的继承,沿着“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朴素无华,大胆坦率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朝民歌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生活,以清丽缠绵见长,以《西洲曲》为代表。 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动荡的社会生活与北方人民的生活风习,风格粗犷豪放,以《木兰诗》为代表。 一、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主要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与西曲歌两类。另有神弦歌18首,是民间祀神乐章。 南朝民歌的特点: 1、内容:以情歌为主。原因: A.江南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作者多为商贾、妓女、船户、市民。 B.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 C. 统治者的好尚,收集新声艳曲。 2、艺术特点: A、体裁较短小,多为五言四句。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表现力。 C、表现手法巧妙。大量运用双关语:同音同字;同音异字;比喻、夸张、想象、衬托等,使情感表现委婉含蓄,意味丰富。 D、风格清新婉丽,柔媚缠绵。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喏。(《子夜歌》) 讲读:《西洲曲》 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季节之变化描写,表现女子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情意深切、婉转、缠绵,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 1、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人物感情。 2、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心理。(采莲、弄莲、置莲的行为描写) 3、采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构成一种音律美。 4、用双关语,以“莲”关合“怜”,表现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也有一部分。 多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的特点: 1、内容:远较南朝丰富,广泛反映北方民族与社会的现实生活。 A、反映战争的:《隔谷歌》 B、反映民间疾苦的:《陇头流水歌》

浅析南北朝民歌

浅析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 一、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和劳动结合起来。 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从文学艺术的整体上来看,南北朝文学的这种差异,在民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氏族门阀制度的存在,文人作家的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疏离。又由于政治上的不自由不独立,他们的美学趣味有明显的贵族意味,内容偏狭。又因为这个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平民增强了劳动的积极性。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又从文人作家的享乐作品中脱身而出,产生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这就是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了人民的普遍情感和美好愿望。又由于南北方政权一时偏安,就使南北朝民歌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三、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南北朝的长期分裂,造成了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显著区别。形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状况的不同,文人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传统以至地理环境不同,年深月久就会形成人们气质上的差异。由于时代政局动荡,文学艺术也在政权交替中不断融合发展,摈弃了单一的文学模式,趋向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学艺术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文学艺术也在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特色。南北朝的民歌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因此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南朝民歌有鲜明的特色,但多数都是情歌,主题范围比较狭窄。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主讲及拟稿人:刘南平、贾知洵 (比较法) 第一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保存与产生 一、保存与篇数 南朝和汉代一样,设有乐府机关。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共468首,其中吴歌326首,西曲142首。另外"杂曲歌辞"(第九类)和"杂歌谣辞"(第十一类)中也保存有一小部分(《西洲曲》即属"杂曲歌辞";《巴东三峡歌》《三峡谣》大概是船夫之歌,是"杂歌谣辞"中的有名之作)。 清商曲辞又分为六类,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 吴声歌曲,又称吴声歌、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 西曲,又称西曲歌;产生于宋、齐、梁、陈的居多。 神弦曲,又称神弦歌;共18首,是民间祀神的乐章。 这个分类与民歌的地域有关。 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所谓"横吹曲",是指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号角,故名"鼓角横吹曲"。北朝民歌大部分是这种军乐的歌词,它们出自北方各民族人民之手,以鲜卑民歌居多,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经过汉译陆续传到南方,齐、梁以后也常用于宫中娱乐,并由梁代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故名"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杂曲歌辞"(第九类)和"杂歌谣辞"(第十一类)中也保存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 北方民歌梁时传入南方后,曾由梁朝的乐府官署加以保存。至陈朝时,释智匠在他的《古今乐录》中将这些作品冠以"梁鼓角横吹曲"之名,后来《旧唐书》及《乐府诗集》等书的作者皆沿袭前人,仍冠以"梁"。又,许多文学史著作中,常把《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人文口头相传的乡野民歌,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成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代诗歌。周朝收集孔子正乐整理,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闻名于世。《诗经》与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继《诗经》和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全新范本。汉魏六朝诗歌创作进入了以文人为主、自觉和个性化的时代,为后世诗歌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上述中,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可以看作是诗歌的萌芽与发展时期,为后来诗歌一次又一次的高潮,打下了非常重要的铺垫。接下来我希望分点阐述这一漫长时期中诗歌的发展变化。 一、句式结构变化 在这漫长时期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诗歌句式的变化。《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夹杂有二言至八言。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中除四言诗句以外,还存在着二言至八言诗句。如《召南?野有死麕》中夹杂了四言和五言。又如《魏风?伐檀》中夹杂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八言。但不论诗句字数如何不同,《诗经》大多数诗句以四言为主。随后出现的楚辞突破了《诗经》传统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句式结构变化非常大。相较《诗经》来说,楚辞更自由且富于变化,诗歌篇幅也较长。如《离骚》全篇以六言诗句最多,夹杂有二言七言和五言,,在《离散》中,因为句式的多变,让诗意更加灵活多变,诗意更加丰富。如: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句式灵活让诗句具有对话性。进入东汉以后,五言诗成为了新的诗歌形式,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现存最早的五言诗便是班固的《咏史》,除五言外,班固也是最早创作七言诗的文人,他的《竹扇赋》便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魏晋时期,诗坛涌现出众多大诗人。建安时期三曹七子再一次推动诗歌的发展,曹氏父子更是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便全是由五言诗句组成,但曹操诗歌更多还保留着四言为主的诗歌样式,到曹操儿子曹丕曹植之后,两人诗歌皆以五言、七言为主。如曹丕的《燕歌行》便是一首七言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俪化发展 摘要:从骈俪化的起始看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 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 是骈体文之渐也”。可以看出,虽然骈俪化的萌芽初生于周秦两汉时期,但真正应用于诗、赋创作中,并成为作者的一种自觉形式上的感情诉求是在汉末魏晋始时期。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骈俪化发展至高峰。其诗、赋中的骈偶句所占比例也比较重。齐梁以后则相对下降, 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 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文作,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 骈俪化的发展,并阐述其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诗赋、骈俪化、发展 一、骈俪化的初始阶段 汉字的形式是一字一音,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单音节词较多。所以古代诗 赋者在创作时组词成句的过程中,在结构和音步上都较容易拼成骈偶句。骈俪 化是汉语中天然的一种特点。因此在诗与赋中,作者对于骈句的运用也有其自 然性的一面,但根据相关考究发现,周秦诸子时作者已经可以创作骈句,其影 响一直延至秦汉时期,一些文人开始有意识地运用骈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至 于发展成为了一种骈俪化的风气。 骈俪化的倾向在魏晋时期的诗与赋中已经较为明显了。从代表作家看,主 要是曹植和陆机。1曹植所作的赋,根据其自己的《前录自序》称有 78篇之多, 就现如今所保存的文献看来, 骈俪化的程度都很高, 如《洛神赋》中所计包括 赋序在内一共有共 178 句,其中的对句就有27联,54句, 约占全赋的30%左右;而在《节游赋》共 51句, 对句 11联, 22句, 约占全赋的43 %左右。可以看出,骈俪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了。再说到陆机,根据《晋书 . 陆机传》,陆机在吴亡后曾“退居旧里, 闭门勤学, 积有十年”。2十年期间,他对前人的文 学贡献作出了仔细的清理,从理性的角度总结了文学创作的经验,并揭示了其 中的规律。他指出,文学作品要用美德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怀。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追求词句的精巧完美。从他的作品中看,其骈俪化的程度也是相当高 1胡应麟,诗薮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 2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210.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评南北朝民歌的异同点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在不同历史天空下产生了不同的文学。文学有许多的分类标准。文学从国度来说,可以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学从历史时期来说,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又可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朝文学、元明清文学等。文学从社会阶层来说,可以分成平民文学和贵族文学。那些接近人民大众的思想和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平民文学,而另一些能够体现官僚士大夫的思想情趣、文学素养、生活方式的文学称为贵族文学。民歌自然归属于平民文学。民歌以其清新流丽朴拙见长,不同于个人的文字作品,体现了一定地域内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作品。南北朝民歌是继《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民间口头创作,属于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平民文学范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当然,南北朝民歌的出现、发展、繁荣并不是偶然的。 一、南北朝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分裂时间最长的年代,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又是连年混乱南北分裂,直至隋重新统一。由于战争不断,导致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和北魏存在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王朝生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仅二十余年。国家分裂,政权不稳,政治集团互相伐戮,斗争激烈。南北方政权虽一时偏安,但南征北讨亦时起时伏。动乱的年代,使统治阶层像平民百姓一样感到世事无常,人心惶惶。所以宗族血统成了统治阶级巩固政权采取的一种手段,因而产生了士族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庶族在政治上出路艰难。 虽然国家分裂社会动乱,但南北朝时期也并非就是暗无天日。这段时期中国传统的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也有相当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5、《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 心。 7、《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 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之比较 [摘要]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奇峰。出现于同一时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因产生的背景不同,故而民歌主 题,民歌风格有着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古典文学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特色比较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的又一高峰。是我国诗歌史上 的新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长期对峙,北朝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各异,因而南北朝民歌呈现出 不同色彩和情调。 一、民歌产生的背景不同 1.南朝乐府民歌——繁荣都市里的艳语 南朝乐府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指明“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云:“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由此可见,这些民歌其实是“都市之歌”。江南自古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建业为六朝故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宋时期曾出现一度平安稳定、繁荣局面,以官僚地主和寺院地主为代表的庄园经济活跃发达。《宋书•孔季恭传》记载“江南为国盛矣……地广野羊,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正因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隔江偏安,尽情享乐。新兴的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四面八方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绝的涌向都市。(《宋史•循吏列传记》)梁•裴子野的《宋略》说“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巨贾,舞女成群,相竞夸大,互有争夺”。于是“歌舞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炫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 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这就是南朝民歌得以问世和流传的根源。 2.南朝乐府民歌与汉乐府民歌一样,是统治阶级收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民歌分“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种,现存歌辞471首。皆为对男女爱情生活的抒写,且大多以女性为主体,用女性的口吻唱出这一时期都市妇女的悲歌。从所描写的生活状况考察,她们的社会成份复杂,大多为城市中、下层和不幸沉 沦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这是在中国民歌史上独树一帜的。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文学作业练习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原始口头文学 作业练习 一、填空题 (一)鲁迅的__门外交谈__一文,称集体抬木头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为创作,属于_“杭育杭育”_派。 (二)“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句话中,“三人”说的是___群体演唱__,“牛尾”说的是__以猎物为道具__,“投足”是___小步为节拍的舞姿,“八阕”是___八支原始歌曲名___。(三)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这句话是___马克思____在____《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___中对神话所下的定义。 (四)反映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和斗争的神话有__《鲧禹治水》《后羿射日》___;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奥秘的神话有_《盘古化生万物_;反映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的神话有_《共工与颛顼争帝》__等。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以后各章均同) (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艺起源于(3 ) 1、游戏 2、劳动 3、巫术 4、心灵 (二)我国人类早期的原始诗歌有( 2 ) 1、《列子·仲尼篇》中的《康衢谣》 2、《帝王世纪》中的《击壤歌》 《吴越春秋》中的《弹歌》4、《孔子家语》中的《南风歌》(三)《精卫填海》载于(1 ) 1、《山海经》 2、《淮南子》 3、《庄子》 4、《列子》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以后各章均同) (一)《弹歌》是一首二言诗。(√) (二)神话和传说都带有史实的影子,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第二章诗经 一、填空题 (一)《诗经》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____305_____篇,其中“国风”____160_____篇,“雅”____105_____篇,“颂”______40___篇。 (二)诗经的“六义”,指的是__风雅颂赋比兴。 (三)汉代传习《诗经》的有___齐鲁韩毛___四家,流传至今的本子是_毛诗__。 (四)朱熹在__《诗集传》_一书中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_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汉乐府与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对比

汉乐府与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对比 学院:文学院班级:10级B班姓名:伍文丽学号;104030096 摘要:通过对比的手法,比较了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点,从内容,创作者,艺术特点等方面来写。其中南北朝的民歌,又分开来写。在阐述的时候,通过具体的实例来举例说明。 关键词:汉乐府南朝北朝内容创作者艺术特点 乐府是政府的音乐机关,主要负责组织女人创作朝廷所用的诗歌,搜集、整理民间歌谣,创制乐调。乐府创作。搜集的诗歌,后人亦称为乐府。 内容方面的比较: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相和歌辞数量最多。流传下来的总共不过四十多首,题材内容广泛: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东门行》写一位男子在 家庭生活濒临绝境时铤而走险。《妇病行》描绘了一个妻死子幼、衣食无 着的贫困家庭悲剧。《燕歌行》写流落他乡,为人佣工的几兄弟的内心痛 苦。 第二、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汉乐府民歌表达强烈的反战情绪。《战城南》写战士战死沙场暴尸不葬,为乌鸦所食。《十五从军征》写一位十五从军,八十退役的老兵回乡后到凄惨情况。《古歌》写远离家 乡服役者的思家思亲之情。 第三、汉乐府还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很作出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 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上山采蘼芜》是弃妇诗。《有所思》写一个姑娘听说恋人另有他心时痛苦复杂的心情。《上邪》是女性忠于爱情的誓言。 第四、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把创作主体的愿望表现得特别充分。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中又要分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

必修二第二单元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一、字音字形词义 氓之蚩蚩淇水汤汤匪我愆期将子无怒将领垝垣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卜筮 咎言贿赂桑葚耽搁虎视眈眈陨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渐染流水渐渐 毫厘不爽夙兴夜寐靡靡之音靡室劳矣靡费望风披靡咥笑哀悼白头偕老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譬如慷慨青衿嘉宾鼓瑟吹笙掇拾阡陌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吐哺羁鸟守拙荫蔽荫庇阴凉暧昧王事靡盬小人所腓孔疚四牡骙骙象弭鱼服修姱孔棘謇朝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攘诟兰皋荠荷岌岌体解浑身解数押解惩罚桂冠离骚自缢徘徊公姥薄禄相秦罗敷伶俜绣腰襦哽咽咽下咽喉遗施玳瑁纨素耳著明月铛削皮剥削纤细扶将拊掌窈窕便言主簿否泰络绎鹄舫龙子幡青骢马金镂鞍赍钱鲑珍下榻晻晻日欲暝摧藏蹑履怅然鸳鸯涉江荣膺杂糅xū()嗟jiū()兮yǔn()身不恤士也w ǎng()极kōng()hóu chuí()床shǔ()光钱bó()pán()石蒲wěi()悲cuī()城guō()zhí()zhú()sī()叫páng()huáng()焙()烧醅()茗消mǐ() 二、文学常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原本只称,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分为、、三大类。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分大雅、小雅,是;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2、“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创作兴起的一种诗歌。它最著名的作者是,名,字。其代表作是。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 的创作典范。是它思想内容的核心。 3、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是,它和被合称为。 4、《涉江采芙蓉》选自朝梁的《文选》。 5、陶渊明,的文学家,一名,字元亮,是诗派的代表人物,世称“靖

节先生”,自号。 三、名句默写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既见复关,。尔卜尔筮,。以尔车来,。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女之耽兮,! 3、,三岁食贫。淇水汤汤,。女也不爽,。,二三其德。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6、,?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天下归心。 7、少无适俗韵,。,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 8、,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虚室有余闲。 三、内容概要 1、《<诗经>两首》集中反映了《诗经》“卫风(国风)”部分的内容,将国家政策与百姓生活及青年男女的情爱浓缩在短小的诗歌中,体现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2、《离骚》是屈原政治理想与情绪品格的艺术展示,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长诗的开山之作,构成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基本内涵。 3、《孔雀东南飞》在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长篇叙事诗的先河。 4、《诗三首》将汉、魏、晋三个朝代的作品级合在一起,展办了五言诗的特点。 5、《涉江采芙蓉》采用了悬想的方式,从对面曲揣彼意。 二、体味情感 1、《氓》中女主人公的深情决绝与怨恨;兰芝的深情与刚毅;屈原的深沉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操;曹操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苦闷与伤感,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贤才良士的渴盼,对功成名就的期盼。《采薇》以一个自叙的口吻,抒写他归家途中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他保家卫国的自豪和久役回家的悲伤。塑造了一个人品可敬,可爱而处境又值得同情的士兵形象。 2、《涉江采芙蓉》反映游子思乡的痛苦;《归园田居》以朴实的语言,高远技俗的意境,写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出对归隐的热爱。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3、《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有两方向的内容:人生苦短、求贤不得。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300.开创了我国现实文创作。诗经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南北朝诗歌选

南北朝诗歌选 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家多在南方。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特别是诗歌,远比北方繁荣。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反映的社会现实比较狭窄,然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则有重要的进展,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南朝诗歌的发展约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是第一阶段;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梁中叶到陈末为第三阶段。 南北朝诗歌选目录 宋诗: 颜延之——阮步兵嵇中散向常侍 谢灵运——邻里相送至方山七里濑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夜宿石门诗

鲍照——代东门行代放歌行代东武吟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赠傅都曹别发后渚咏史拟古学刘公干体 谢庄——怀园引 陆凯——赠范晔诗 无名氏——读曲歌石城乐西乌夜飞 齐诗: 吴迈远——长相思长别离 鲍令晖——古意赠今人 谢朓——玉阶怨王孙游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落日怅望游东田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孔稚圭——游太平山 无名氏——西洲曲 梁诗: 萧衍——莫愁歌东飞伯劳歌 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休沐寄怀石塘濑听猿

江淹——望荆山古意报袁功曹游黄檗山古离别刘太尉琨伤乱效古 范云——赠张徐州谡之零陵郡次新亭别诗 柳恽——江南曲 吴均——行路难答柳恽赠杜容成酬别江主簿屯骑 赠王桂阳赠周散骑兴嗣山中杂诗 何逊——酬范记室云与苏九德别临行与故游夜别与胡兴安夜别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相送 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 王籍——入若耶溪 朱超——舟中望月 陈诗: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渡青草湖晚出新亭五洲夜发 徐陵——关山月别毛永嘉 北朝诗: 刘昶——断句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诗歌的地位仍是最重要。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五言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跃”的大发展时期;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交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他们继承了建安时期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大放光芒。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以下文段即是对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脉络的简要介绍。 正文: 按照一般的习惯,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限为东汉的建安,下限为隋朝的统一。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短暂统一。然后北方历经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各朝,南方从偏安的东晋到宋、齐、梁、陈相继,最后南北归于隋朝的统一,历时近四百年。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和南北两个地区。 其中,建安时期的诗歌尤为引人注目。建安时期的文人打破了两汉以来四百多年辞赋独盛的一统局面,第一次兴起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诗歌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建安时期文人毕集,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是我国文学,特别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五言诗的形式在他们的诗歌中被普遍采用,“居文词之要”,成为这一时期文人诗歌的主导形式。七言诗也在这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以后的诗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

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除此而外,女诗人蔡琰的五言《悲愤诗》,长一百零八句,五百四十字,是一首长篇的叙事诗歌。诗人以纪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多种手法,记述自己被掳入胡的痛苦经历,犹如血泪染成的历史画卷,读来催人泪下。它是建安诗坛上一篇不可多得的杰作,与《孔雀东南飞》一起,历来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我国长篇叙事诗的双璧。 建安之后,以曹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为起点,至西晋立国为止,文学史上称为正始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集团是“正始名士”和“竹林七贤”,前者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则是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陶渊明,李白。 从西晋统一中国北方到它灭亡的五十年间,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远远超过了前代。诗人除了早期的傅玄、张华而外,还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以及后期的刘琨和郭璞。其中潘岳、陆机的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了西晋文学的主流,在当时并称“潘陆”。 西晋灭亡,东晋在建康建立国都。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文学题库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西周和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代 2.风、雅、颂的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A.诗歌的内容 B.产生的地区 C.音乐 D.产生的时代 3.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是()。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4.赋、比、兴是《诗经》的()。 A.音乐的分类 B.内容的分类 C.艺术表现手法 D.讽刺手法 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尚书》 6.我们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 A.编年体史书 B.分国记事的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汇集历史资料的史书 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8.屈原的《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A.11篇和1篇 B.9篇和9篇 C.1篇和9篇 D.11篇和9篇 9.《鵩鸟府》和《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枚乘 B.司马相如 C.司马迁 D.贾谊 10.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 A.《孔雀东南飞》 B.《离骚》 C.《木兰诗》 D.《天问》 11.汉代传习的"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的( )。 A.《鲁诗》 B.《毛诗》 C.《齐诗》 D.《韩诗》 12.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两部书是()。 A.《左传》和《战国策》 B.《左传》和《国语》 C.《春秋》和《左传》 D.《尚书》和《国语》 13.《子虚赋》和《上林赋》的作者是()。 A.扬雄 B.司马迁 C.司马相如 D.贾谊 1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为这一时期民歌生色不少,《木兰诗》尤为卓绝千古。 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的局限性 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这些歌词在内容上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所谓“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子夜歌》)。 产生上述特点或者说局限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是为“都市之歌”。这也就规定了它的狭隘性,不能反映广大农村的面貌,并难免有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其次,也由于统治阶级有意识的采集。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丝毫也没有“观风俗,知薄厚”的意味,而只是按照他们的阶级趣味、享乐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 二、南朝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特征 南朝乐府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一)在爱情问题上,封建社会的罪恶之一,是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由。这在南朝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反映。这里有失败者的哀鸣,如《华山畿》: 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腰绳,自经屏风里。 为什么要上吊呢?《懊侬歌》回答了这一问题: 懊恼奈何许。夜闻家中论,不得侬与汝。 (二)封建社会的另一罪恶,是男女不平等。这种现象在中上层社会、在大都市里更加显著。因此在这些情歌中虽有少女们青春的欢笑,但更多的却是对男子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如: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冬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子夜歌》 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 (三)南朝民歌既多来自商业发达的大都市,因而其中还有不少被屈辱的妓女们的悲诉。如《寻阳乐》:“鸡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送一却迎两,无有暂时闲。”《夜度娘》和《长乐佳》也都直接或间接地诉说了她们的酸辛。 南朝乐府民歌除上述情歌外,也有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的。这类作品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有的是女子独唱,如《拔蒲》:

魏晋南北朝诗歌下作业题

一、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是(),其田园诗代表作有《》、《》等。 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3、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是()。他的代表作是《》。 4、在南朝诗坛上,并称“颜谢”的诗人是()和(),并称“大小谢”的诗人是()和()。 5、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5、()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其代表作是《》。 6.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代表作是《》。 7.陶渊明《归园田居》名句:“羁鸟恋旧林,()”,“暧暧远人村,( )。( ),鸡鸣桑树巅。” 8.()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 9、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是(),他的咏史诗、咏怀诗被鲁迅先生称为() 二、选择 1、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诗人是 A、谢灵运 B、曹操 C、陶渊明 D、谢朓 2、在世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 A、鲍照 B、谢灵运 C、颜延之 D、\ 3、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是 A、鲍照 B、谢灵运 C、谢朓 D、庾信 4、南朝创作新体诗最有成就的诗人是 A、谢朓 B、沈约 C、王融 D、何逊 5、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是

A、庾信 B、王褒 C、张皋 D、徐陵 6、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A、陶渊明 B、支遁 C、慧远 D、谢灵运 7、“元嘉三大家”指 A 谢混、谢灵运、谢朓 B.谢灵运、谢朓、谢庄 C.左思、陶渊明、鲍照 D.顔延之、谢灵运、鲍照 8、现存南北朝民歌的大部分保存在 A、[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B、[南朝梁]沈约的《宋书乐志》 C、[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 D、[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 三、名词解释 1、玄言诗 玄言诗诗起于西晋、盛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其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玄言诗在艺术上大多缺乏想象,钟嵘《诗品》“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中也有少数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东晋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 2、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在南朝齐武帝年间形成的新诗体,又叫新体或新变体,其特点是注重声律和对仗,要求严格遵守“四声八病“之说作诗,代表人物是沈约、谢朓、王融等。永明体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式,为促进诗歌向近体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3、宫体诗 宫体诗诗南朝梁陈时期盛行的一种诗风和诗体。“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萧纲谓”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靡,时号‘宫体’。”代表人物是萧氏父子(衍、统、纲、绎)、徐氏父子、庾氏父子(肩吾、信)等。诗的内容多描写女子体态和生活,亦有一些抒情、咏物之情。总的特点是:情调流于轻艳,诗风较靡弱。 四、简答题 1简述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