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模铸造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一、消失模铸造的夹渣缺陷

夹渣缺陷是指干砂粒、涂料及其他夹杂物在浇注过程中随着铁水进入铸件而形成的缺陷。在机加工后的铸件表面上,可看到白色或黑灰色的夹杂物斑点,单个或成片分布,白色为石英砂颗粒,黑灰色为渣、涂料、泡沫模型热解后残留物和其他夹杂。这种缺陷俗称为“进砂”或“夹渣”,在消失模铸造生产中该缺陷是一种很常见的缺陷。几乎采用消失模铸造的工厂是普遍存在的,且很难彻底根除。只有在每一道工序上采取多种措施且精心操作才能把“夹渣”降到很低,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消失模铸件冷却打箱后未清理前,根据铸件及浇注系统表面状况,即可以判定有没有进砂和夹渣缺陷。如果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浇口表面或连接处以及铸件表面粘砂严重或有裂纹状粘砂存在,则基本可以肯定铸件有夹渣和进砂缺陷。砸断浇道棒或浇道拉筋,可看到断口上有白色斑点,严重时断口形成一圈白色斑点。这样的铸件,特别是板状、圆饼状铸件机加工后加工面上就会有白色、黑灰色斑点缺陷。如果工序操作规程控制不严格,生产的铸件严重的影响了铸件质量和定单完成的进度。

二、造成夹渣和进砂缺陷的原因

经过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长期观察证明,从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至铸件,所有部位都有可能造成进砂,特别是浇注系统与铸件的结合部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浇注系统白模表面的涂料脱落开裂、白模结合部位的涂料脱落开裂、泡沫塑料白模表面的涂料脱落开裂、直浇道封闭不严密等因素是造成夹渣、进砂缺陷的最主要原因。其次,

工艺参数的选择,如浇注系统净压头大小、浇注温度高低、负压度大小、干砂粒度等因素,以及模型运输过程及装箱操作情况等都对铸件夹渣和进砂缺陷有很大影响。只有在这些环节采取系统的措施、精心操作,才能把铸件的夹渣缺陷减少和基本消除,获得优质铸件。克服夹渣缺陷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减少和克服夹渣缺陷的方法和措施

进砂问题、夹渣缺陷是消失模铸造生产的一大难题。目前消失模铸造生产很成功的主要是三类产品,即抗磨件、管件和箱体类铸件,它们都是很少加工或不加工的铸件。对于加工面多且要求高的铸件,夹渣缺陷是一个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夹渣缺陷:

1、涂料

消失模涂料的作用是:

1.提高铸件表面光洁度、使铸件粗燥度降低2-3个等级,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

2.减少和防止粘砂、砂孔缺陷

3.有利于清砂、落砂

4.将浇注时消失模融熔的液体和气体顺利通过涂料层排出到铸型砂中去,而且防止金属液渗入砂型,防止铸件产生气孔、金属渗透和碳缺陷

5.提高模样强度和刚度,防止在运输、填砂震动造型时产生变形和破坏,有利于提高铸件尺寸精度和成品率。消失模铸造用涂料要求具

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绝热性、爆热抗裂性、耐急泠急热性、吸湿性、清理性、涂挂性、悬浮性、不流淌性等一系列性能,防止夹渣缺陷首先要求涂料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火性能。要求涂挂于白模表面的涂料层在烘干和运输过程中不产生裂纹和开裂,即涂料应具有足够的室温强度;而在浇注过程中,在高温金属的长时间冲刷作用下涂料层也要不脱落、不产生裂纹开裂,即有高的高温强度。在液态金属进入铸型时直浇口封闭严密、铸件和浇注系统表面的涂料层不脱落、不产生裂纹和开裂是防止夹渣缺陷的首要条件,如果浇道密封不严密,涂料层产生脱落、裂纹和开裂,大量砂粒、涂料和夹杂物就会进入金属形成夹渣缺陷。强度和透气性是涂料的两个重要的性能,有时候要求浇注系统用的涂料要比铸件涂料具有更高的耐火强度,以抵御高温金属长时间的冲刷作用而不脱落开裂。操作工在涂刷过程必须保证涂料的均匀性

2、装箱操作

在装箱时模样组(模型+浇注系统)表面的涂料层不允许有任何脱落、裂纹和开裂,特别是在直浇道与横浇道结合处、横浇道与内浇道结合处、内浇口与铸型结合处,只要有松动、裂纹、连接不牢靠就有可能进砂。这就要求结合处强度要高、涂料要比较厚,浇注系统要有足够的刚性,必要时需设置拉筋或加固套。模样组放置于砂箱底砂上时应平稳,不允许悬空放置时即开始撒砂震动造型,以避免震裂涂料层。不要正对模样猛烈加砂,应先用软管加砂,震动振实时再用雨淋设备撒砂。开始震动造型时震动要轻微、震幅要小,等干砂埋住模样再大

幅震动。在震动造型时浇注系统特别是直浇道时不允许掰、弯,以免涂料层破裂,要严密封闭直浇口以免进砂。整个装箱、撒砂、震动、造型操作过程要非常仔细小心,一定要保证在浇注前模样组涂料层没有任何脱落、开裂和裂纹。在浇注前应再次把浇口杯清理保证没有浮砂、尘土和杂物。

3、浇注压头、温度和时间

浇注时压头越高对浇注系统和铸型的冲刷越大,冲坏涂料造成进砂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不同大小的铸件压头要有所不同。要选择容量合适的浇包,浇包要尽可能降低浇注高度,包嘴尽量靠近浇口杯,应避免用大包浇小活。浇注温度越高,对涂料性能要求就越高,就越容易产生粘砂夹渣等缺陷,应选择合适的浇注温度。对于灰铸铁件,出炉温度可在1480℃左右,浇注温度为1380-1420℃;球铁铸件出炉温度应在1500℃以上,浇注温度为1420-1450℃;铸钢件浇注温度为1480-1560℃。一箱需铁水300-500公斤的铸铁件浇注时间可控制在10-20秒左右。

4、负压

消失模铸造的浇注过程一般都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负压的作用是紧实干砂、加快排气、提高充型能力,在真空密封条件下浇注改善了工作环境。负压度的大小对铸件质量有很大影响,过大的负压度使金属液流经开裂、裂纹处时吸入干砂和夹杂物的可能性增加,也使铸件的粘砂缺陷增加。过快的充型速度增加了金属对浇道和铸型的冲刷能力,易使涂料脱落进入金属,也容易冲坏涂料层造成进砂。对于铸铁

件,合适的负压度一般0.025-0.04MPa。

5、设置挡渣、撇渣和集渣冒口

在浇注系统设置挡渣、撇渣和铸件上设置集渣冒口和采取挡渣、撇渣措施有助于改善进砂和夹渣缺陷。

6、型砂

型砂粒度过粗、过细都影响夹渣和粘砂缺陷的产生,粒度过粗使粘砂夹渣缺陷增加。铸铁件一般采用粒度30/50的干石英砂(水洗砂)即可。

7、采用铁水净化技术

消失模铸件的整个成型过程都要考虑铁水净化问题,这是消失模铸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包括从铁水熔炼、过热、直至浇入铸型的全过程均要考虑净化问题,过滤技术是其中之一。

消失模铸造技术的历史与消失模铸造工艺的特点

7:1958年,美国的H.F.shroyer发明了用可挥发性泡沫塑料模样制造 金属铸件的专利技术并取得了专利(专利号USP2830343).最初所用的 模样是采用聚苯乙烯(EPS)板材加工制成的.采用粘土砂造型,用来生 产艺术品铸件.采用这种方法,造型后泡沫塑料模样不必起出,而是在 浇入液态金属后聚苯乙烯在高温下分子裂解而让出空间充满金属液, 凝固后形成铸件.1961年德国的Grunzweig和Harrtmann公司购买了 这一专利技术加以开发,并在1962年在工业上得到应用.采用无粘结 剂干砂生产铸件的技术由德国的H.Nellen和美国的T.R.Smith于 1964年申请了专利.由于无粘结剂的干砂在浇注过程中经常发生坍 塌的现象,所以1967年德国的A.Wittemoser采用了可以被磁化的铁 丸来代替硅砂作为造型材料,用磁力场作为"粘结剂".这就是所谓"磁

型铸造".1971年,日本的Nagano发明了V法(真空铸造法),受 此启 发,今天的消失模铸造在很多地方也采用抽真空的办法来固 定型砂. 在1980年以前使用无粘结剂的干砂工艺必须得到美国"实型 铸造工 艺公司"(FullMoldProcess,Inc)的批准.在此以后,该专利就无效 了.因 此,近20年来消失模铸造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 5绿色设计和传统设计的不同和模拟之处 1) 在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中,产品的基本技术性能属性与环境资源属性、经济属性并重,且 环境资源属性优先。 (2)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产品在使用废弃后的可拆性和回收利用性。 (3) 提出了产品设计者和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方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对大宗 工业产品,企业不但要生产产品,同时,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承担产品回收和再利用的义 务。 (4) 它是对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理念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人类对机械产品设计学科认识的 深化。 传统的机械产品设计侧重的是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产品的基本技术与经济属性,对产 品的考虑最多到产品使用报废为止。按传统的机械产品设计理念,在产品使用报废后,就成 了一堆废铁和垃圾,与制造企业也没有任何关系,报废产品金属零件的回收利用主要采用回 炉冶炼方式,很少直接利用因而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 所以,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绿色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 的构思开始,在产品的结构设计、零部件的选材、制造、使用、报废和回收利用过程中对环 境、资源的影响,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产品“从摇篮到再现”的循环。 6 意义 ①可靠性设计准则是进行可靠性定性设计的重要依据。②贯彻设计准则可以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按此准则设计,就可以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故障,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如:采用余度可提高任务可靠性。 ③可靠性设计准则是使可靠性设计和性能设计相结合的有效办法。 ④工程实用价值高,费效比低。

消失模铸造技术简介及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简述 消失模铸造是把涂有耐火材料涂层的泡沫塑料模样放入砂箱,模样四周用干砂充填,采用微震加负压紧实,在没有芯子的情况下浇注液态金属,在浇铸和凝固过程中继续保持一定的负压,使泡沫塑料气化继而被金属取代形成铸件的一种新型铸造工艺方法。 一.消失模铸造的工艺流程如下: 1〕预发泡 模型生产是消失模铸造工艺的第一道工序,复杂铸件如汽缸盖,需要数块泡沫模型分别制作,然后再胶合成一个整体模型。每个分块模型都需要一套模具进行生产,另外在胶合操作中还可能需要一套胎具,用于保持各分块的准确定位,模型的成型工艺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聚苯乙烯珠粒〔EPS〕预发到适当密度,一般通过蒸汽快速加热来进行,此阶段称为预发泡。 2〕模型成型 经过预发泡的珠粒要先进行稳定化处理,然后再送到成型机的料斗中,通过加料孔进行加料,模具型腔充满预发的珠粒后,开始通入蒸汽,使珠粒软化、膨胀,挤满所有空隙并且粘合成一体,这样就完成了泡沫模型的制造过程,此阶段称为蒸压成型。 成型后,在模具的水冷腔内通过大流量水流对模型进行冷却,然后翻开模具取出模型,此时模型温度较高而强度较低,所以在脱模和储存期间必须谨慎操作,防止变形及损坏。 3〕模型簇组合 模型在使用之前,必须存放适当时间使其熟化稳定,典型的模型存放周期多达30天,而对于用设计独特的模具所成型的模型仅需存放2个小时,模型熟化稳定后,可对分块模型进行胶粘结合。大批量生产的铸件其分块模型胶合必须使用热熔胶在自动胶合机上进行,才能保证粘合精度。中小批量生产的铸件可采用冷粘胶手工粘合,胶合面接缝处应密封牢固,以减少产生铸造缺陷的可能性 4〕模型簇浸涂、枯燥 为了每箱浇注可生产更多的铸件,有时将许多模型胶接成簇,把模型簇浸入耐火涂料中,然后在大约30~60C〔86-140F〕的空气循环烘炉中枯燥2~3个小时,枯燥之后,将模型簇放入砂箱,填入干砂振动紧实,必须使所有模型簇内部孔腔和外围的干砂都得到紧实和支撑。 5〕浇注 模型簇在砂箱内通过干砂振动充填坚实后,抽真空形成负压加强紧实度,铸型就可浇注,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后,模型气化被金属所取代形成铸件。在消失模铸造工艺中,浇注速度比传统空型铸造更为关键。如果浇注过程中断,砂型就可能塌陷造成废品。因此为减少每次浇注的差异,最好使用自动浇注机。 6〕落砂清理

消失模铸造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一、消失模铸造的夹渣缺陷 夹渣缺陷是指干砂粒、涂料及其他夹杂物在浇注过程中随着铁水进入铸件而形成的缺陷。在机加工后的铸件表面上,可看到白色或黑灰色的夹杂物斑点,单个或成片分布,白色为石英砂颗粒,黑灰色为渣、涂料、泡沫模型热解后残留物和其他夹杂。这种缺陷俗称为“进砂”或“夹渣”,在消失模铸造生产中该缺陷是一种很常见的缺陷。几乎采用消失模铸造的工厂是普遍存在的,且很难彻底根除。只有在每一道工序上采取多种措施且精心操作才能把“夹渣”降到很低,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消失模铸件冷却打箱后未清理前,根据铸件及浇注系统表面状况,即可以判定有没有进砂和夹渣缺陷。如果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浇口表面或连接处以及铸件表面粘砂严重或有裂纹状粘砂存在,则基本可以肯定铸件有夹渣和进砂缺陷。砸断浇道棒或浇道拉筋,可看到断口上有白色斑点,严重时断口形成一圈白色斑点。这样的铸件,特别是板状、圆饼状铸件机加工后加工面上就会有白色、黑灰色斑点缺陷。如果工序操作规程控制不严格,生产的铸件严重的影响了铸件质量和定单完成的进度。 二、造成夹渣和进砂缺陷的原因 经过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长期观察证明,从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至铸件,所有部位都有可能造成进砂,特别是浇注系统与铸件的结合部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浇注系统白模表面的涂料脱落开裂、白模结合部位的涂料脱落开裂、泡沫塑料白模表面的涂料脱落开裂、直浇道封闭不严密等因素是造成夹渣、进砂缺陷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工艺参数的选择,如浇注系统净压头大小、浇注温度高低、负压度大小、干砂粒度等因素,

以及模型运输过程及装箱操作情况等都对铸件夹渣和进砂缺陷有很大影响。只有在这些环节采取系统的措施、精心操作,才能把铸件的夹渣缺陷减少和基本消除,获得优质铸件。克服夹渣缺陷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减少和克服夹渣缺陷的方法和措施 进砂问题、夹渣缺陷是消失模铸造生产的一大难题。目前消失模铸造生产很成功的主要是三类产品,即抗磨件、管件和箱体类铸件,它们都是很少加工或不加工的铸件。对于加工面多且要求高的铸件,夹渣缺陷是一个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夹渣缺陷: 1、涂料 消失模涂料的作用是: 1.提高铸件表面光洁度、使铸件粗燥度降低2-3个等级,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使用性能 2.减少和防止粘砂、砂孔缺陷 3.有利于清砂、落砂 4.将浇注时消失模融熔的液体和气体顺利通过涂料层排出到铸型砂中去,而且防止金属液渗入砂型,防止铸件产生气孔、金属渗透和碳缺陷 5.提高模样强度和刚度,防止在运输、填砂震动造型时产生变形和破坏,有利于提高铸件尺寸精度和成品率。消失模铸造用涂料要求具有强度、透气性、耐火度、绝热性、爆热抗裂性、耐急泠急热性、吸湿性、清理性、涂挂性、悬浮性、不流淌性等一系列性能,防止夹渣缺陷首先要求涂料具有

铸造的种类与优缺点简介[整理]

铸造的种类与优缺点简介[整理] 铸造的种类与优缺点简介:铸造是将通过熔炼的金属液体浇注入铸型内,经冷却凝固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零件的制作过程。铸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工艺灵活性大,可以获得复杂形状和大型的铸件,在机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机床占60,80%,汽车占25%,拖拉机占50,60%。 种类:铸造工艺可分为重力铸造、压力铸造和砂型铸造。铸造方法常用的是砂型铸造,其次是特种铸造方法,如: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石膏型铸造等。而砂型铸造又可以分为粘土砂型铸造、有机粘结剂砂型铸造、树脂自硬砂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等。 重力铸造:重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也称浇铸。广义的重力铸造包括砂型浇铸、金属型浇铸、熔模铸造,泥模铸造等;窄义的重力铸造专指金属型浇铸。 压力铸造:压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其他外力(不含重力)的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广义的压力铸造包括压铸机的压力铸造和真空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窄义的压力铸造专指压铸机的金属型压力铸造,简称压铸。这几种铸造工艺是目前有色金属铸造中最常用的、也是相对价格最低的。 砂型铸造:砂型铸造是一种以砂作为主要造型材料,制作铸型的传统铸造工艺。砂型一般采用重力铸造,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工艺。砂型铸造的适应性很广,小件、大件,简单件、复杂件,单件、大批量都可采用。砂型铸造用的模具,以前多用木材制作,通称木模。木模缺点是易变形、易损坏;除单件生产的砂型铸件外,可以使用尺寸精度较高,并且使用寿命较长的铝合金模具或树脂模具。虽然价格有所提高,但仍比金属型铸造用的模具便宜得多,在小批量及大件生产中,价格优势尤为突出。此外,砂型比金属型耐火度更高,因而如铜

消失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和特点

消失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和特点 消失模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工艺,也称为失蜡铸造。它是利用聚苯乙烯等可熔融材料制作铸型,然后将液态金属注入铸型中,待金属冷却凝固后,再将铸型烧蚀,取出成品。这种铸造工艺在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消失模铸造的工艺过程可以分为模具制作、蜡模制作、砂型制作、熔炼和铸造、浇注、冷却、烧蚀和清理等几个主要步骤。 根据被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制作金属模具。模具可以采用钢材、铸铁等材料制作,以保证模具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 接着,根据金属模具制作蜡模。蜡模是通过将熔融的聚苯乙烯等可熔融材料注入金属模具中,然后冷却凝固而成。蜡模的制作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蜡模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 然后,将蜡模与其他辅助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铸模。辅助件包括浇口、冷却管、排气管等,用于方便金属的注入和冷却过程。 接下来,将铸模放入砂箱中,用特制的砂料制作砂型。砂型的制作过程包括砂箱的振动、压实、砂型的修整等。砂型的制作要求精确,以保证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然后,进行熔炼和铸造。将金属材料放入熔炉中熔化,然后通过浇注系统注入铸模中。注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流动速度,以保证

铸件的质量。 待铸件冷却凝固后,进行烧蚀和清理。烧蚀是将铸模放入烧蚀炉中,使蜡模烧蚀殆尽,同时也可以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清理是将铸件与砂型分离,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修磨工序。 消失模铸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由于消失模铸造可以制作高精度的铸模,因此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零件,如叶片、涡轮等。这对于一些传统铸造工艺来说是很困难的。 2. 高精度和表面质量。消失模铸造的铸模制作和铸造过程都是在精密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可以得到高精度和良好的表面质量的铸件。这对于一些对尺寸和表面要求较高的零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 生产效率高。消失模铸造的铸造过程相对简单,而且可以批量生产,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与其他铸造工艺相比,消失模铸造更适合大批量生产零件。 4. 材料选择广泛。消失模铸造可以使用各种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钢、铜等。这使得消失模铸造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满足不同材料的需求。 5. 环境友好。消失模铸造使用的聚苯乙烯等可熔融材料在铸造过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完整)

完整的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荣阳消失模铸造过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铸造,很多铸造厂都是直接转型消失模铸造,因为大多做消失模设备的并不一定懂消失模铸造的工艺,就造成了工艺的普及还并不是很到位,所以很多铸造厂在整个过程中还是出现很多问题,荣阳消失模工艺是技术总工1999年开始接触消失模铸造,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的精华,荣阳具有20年的铸造经验,惠及了众多客户。 1,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白模 将做好的白模或采购的白模,按铸件的要求组合到一起,用冷胶或热熔胶粘结,缝隙用消失模修补膏进行修补,上涂料并烘干,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白模的密度,胶的使用方法,修不膏的使用方法,涂料的质量及是否适合铸件,烘干房的温湿度等细节要求。

2,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装箱 砂箱放置震实台上,将烘干好的消失模模型放置砂箱中,并根据砂箱大小合理组好簇。 砂箱震实,并在装箱过程中利用荣阳消失模生产线的回沙系统填砂至整箱装满,装满后用熟料布平铺在上方并盖砂。

此过程注意,砂箱底层需铺一层砂,合理规划模型的组簇,一半小件可以放2层,大件1层,并且要规划好铁水的流动过程,是否有漏铁水的缝隙,个别铸件需要注意一下倾斜度,整个过程震实台需要震2-3次。 3,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抽真空 砂箱运至抽真空或浇铸区,在浇口位置放置浇冒。 过程中注意抽真空时的压力,不同铸件需要的压力不同。 4,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浇铸 电炉融化的铁水导入浇冒口即可,砂箱运至落砂区,出铸件,砂进入循环系统。

生产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工艺的要求是细节,各个环节的紧密相连,如需转型上生产线可优先考虑荣阳消失模生产线 138,0317,2637,保证顺利出成.

消失模铸造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消失模铸造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消失模铸造是一种高精度度成型工艺,常应用于制造零件数量较少、形状较为复杂、表面精度及内部结构高要求的工件。消失模铸造的熔 炼方法也是整个成型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 常用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典型的熔炼方法 火法熔炼 火法熔炼是消失模铸造中应用最广泛的熔炼方法之一。火法熔炼主 要依靠高温将金属材料融化,直到达到适宜的熔点条件,然后通过注 入熔化后的金属材料进入模具,得到制品。火法熔炼的优点是生产过 程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足之处在于火 法熔炼的生产环境需要严格控制,确保工人的安全。 氩气熔炼 氩气熔炼是一种熔炼工艺,在成型过程中常被应用于生产高质量的 合金件。氩气熔炼依然是依据高温将材料熔化的原理,只不过气环境 比较特殊,采用的是惰性气体——氩气。氩气在熔炼时能够有效地隔 绝氧分子的接触,从而在熔化金属时,它可以更好地减少杂质的存在,提高产品的质量。使用氩气熔炼的工厂通常会按照严格的生产标准, 以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优良。

电弧熔炼 电弧熔炼是消失模铸造中的一种特殊熔炼方法。在这种熔炼方法中,一个强大的电弧会被用来加热和融化金属材料。这种加热方法非常强大,因为它可以抵消材料中的任何杂质,并使过程更加稳定,这对于 生产高质量的成品来说相当重要。电弧熔炼通常用于生产质量较高的件,议程成本也会比较高,所以它只能应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成品。 熔炼方法的特点 反应速度快 消失模铸造熔炼方法通常比其他的金属成型熔炼方法反应速度要快,这是由于它能够使金属材料在一个较为短时间内快速地加热到高温。 在进行消失模铸造熔炼时,金属材料所受到的温度会很高,而且温度 升降迅速,连续加热和冷却也会让金属材料瞬间发生变化。 能够有效减少杂质 消失模铸造的熔炼方法通常会选用一些技术手段,如气体加热和化 学反应,以及特殊的熔炼设备来减少杂质。杂质的存在会降低产品的 质量和性能,所以减少杂质是消失模铸造熔炼方法使用的一项重要技 术手段。 产生较少的废物 与其他的金属成型熔炼方法相比,消失模铸造熔炼方法所产生的废 物较少。消失模铸造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和工具成本较高,生产成本

铸铁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铸铁的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铸铁是一种常见的铁碳合金,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和汽车工业等领域。铸铁的熔炼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铸铁熔炼方法及其特点。 1. 高炉法 高炉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铸铁生产方法之一。它是将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原料投入高炉中,经过高温燃烧和还原反应,使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铁,并与焦炭中的碳相互作用形成铸铁。高炉法的特点是炉温高、产量大、适用范围广,但是过程复杂,对原料的成分和炉料的配比要求较高。 2. 立炉法 立炉法是一种传统的铸铁熔炼方法,在一些地区仍然广泛使用。这种方法使用煤炭作为还原剂,将炉料直接放入炉膛中进行燃烧和还原反应,得到铸铁。立炉法的特点是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但炉温较低,产量相对较小。立炉法适用于小型铸造企业和一些特殊需求的铸铁产品。 3. 电炉法 电炉法是一种以电为热源的铸铁熔炼方法。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炉内的热能,达到熔融炉料的目的。电炉法的特点是温度控制精确,炉内反应平稳,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电炉法适用于批量生产、要求炉料纯度较高的铸铁产品。

4. 中频感应炉法 中频感应炉法是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原理进行铸铁熔炼的方法。通过感应线圈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使炉料中的金属颗粒和渣滓产生摩擦热,达到熔融的目的。中频感应炉法的特点是能耗低、熔化速度快、炉内温度均匀,适用于小型铸造企业和精密铸造。 综上所述,铸铁的熔炼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高炉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应用的铸铁产品;立炉法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特殊需求的铸铁产品;电炉法适用于纯度要求较高的铸铁产品;中频感应炉法适用于小型企业和精密铸造。选择合适的熔炼方法,可以提高铸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满足不同领域对铸铁产品的需求。

消失模铸造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的原理及工艺流程英文回答: Lost wax casting, also known as investment casting, is a process used to create complex and detailed metal parts. It involves creating a wax pattern, coating it with a ceramic shell, and then melting away the wax to leave a hollow cavity. Molten metal is then poured into the cavity, filling the space left by the wax pattern. Once the metal has solidified, the ceramic shell is broken away, revealing the final metal part. The process of lost wax casting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ral steps. First, a pattern is created using wax or a similar material. This pattern is an exact replica of the desired final metal part. The pattern is then attached to a wax sprue, which acts as a channel for the molten metal to flow into the cavity. Next, the pattern and sprue assembly is coated with a

铸造工艺-特点及其应用

铸造(casting)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把金属材料做成所需制品的工艺方法很多,如铸造、锻造、挤压、轧制、拉延、冲压、切削、粉末冶金等等。其中,铸造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工艺。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 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 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铸造可按铸件的材料分为: 黑色金属铸造(包括铸铁、铸钢)和有色金属铸造(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铸造有可按铸型的材料分为: 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按照金属液的浇注工艺可分为: 1、重力铸造:指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也称浇铸。广义的重力铸造包括砂型浇铸、金属型浇铸、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泥模铸造等;窄义的重力铸造专指金属型浇铸。 2、压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其他外力(不含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按照压力的大小,又分为高压铸造(压铸)和低压铸造。 补充知识: 1、精密铸造是相对于传统的铸造工艺而言的一种铸造方法。它能获得相对准确地形状和较高的铸造精度。较普遍的做法是:首先做出所需毛坯(可 留余量非常小或者不留余量)的电极,然后用电极腐蚀模具体,形成空腔。再用浇铸的方法铸蜡,获得原始的蜡模。在蜡模上一层层刷上耐高温的液体砂料。待获得足够的厚度之后晾干,再加温,使内部的蜡模溶化掉,获得与所需毛坯一致的型腔。再在型腔里浇铸铁水,固化之后将外壳剥掉,就能获得精密制造的成品 2、选择铸造方式时应考虑:a.优先采用砂型铸造b.铸造方法应和生产批量相适 c.造型方法应适合工厂条件d.要兼顾铸件的精度要求和成 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指: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等。

消失模铸造工艺

消失模简介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与传统铸造技术相比,消失模铸造有下列特点:1,铸件质量好,成本低;2,材质不限,大小皆宜;3,尺寸4,精度高,表面光洁,减少清理,节省机加;5,内部缺陷大大减少,组织致密;6可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自动化流水线生环保。7,可以大大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能源消耗。 消失模铸造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简介: 1,泡塑珠粒的选用: 消失模铸造专用的泡沫珠粒有三种。①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珠粒(简称EPS);②可发性甲基丙烯酸甲脂与苯乙烯共聚树脂珠粒(简称STMMA);③可发性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树脂珠粒(简称EPMMA)。常用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珠粒(EPS),用于铸造有色金属、灰铁及一般钢铸。珠粒特点:半透明珠粒,预发泡倍数40~60,粒径为0.18~0.80亳米(6种尺寸),一般选用的原始珠粒的粒径小于或等于铸件的最小壁厚的1/9 ~ 1/10。 2,模型制作: 有两种情况:◎由泡塑珠粒制作:予发泡——熟化——发泡成型——冷却出模①予发泡EPS珠粒在加入模具前,要先进行予发泡,以使珠粒膨胀到一定尺寸。予发泡过程决定了模型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及精度,是关键环节之一。适用于EPS珠粒予发泡的方法有三种:热水予发泡、蒸汽予发泡和真空予发泡。真空予发泡的珠粒发泡率高,珠粒干燥,应用较多。②熟化经予发泡的EPS 珠粒放置在干燥、通风的料仓中一定时间。以便使珠粒泡孔内外界压力平衡,使珠粒具有弹性和再膨胀能力,除去珠粒表面的水分。熟化时间在8~48小时。③发泡成型将予发泡且熟化的EPS珠粒填充到金属模具的型腔内,加热,使珠粒再次膨胀,填满珠粒间的空隙,并使珠粒间相互融合,形成平滑表面,即模型。出模前必

消失模铸造工艺概要

消失模铸造工艺概要 消失模铸造工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现在已经有50来年的历史了。由于其在浇注金属液使之成形的过程中包含有金属液置换消失模的过程,完全不同于传统铸造工艺的“空腔充型〞方式,因而,由长期经验积累而建立的有关浇注系统的一套技术不能直接运用,必须从实践中建立新的工艺设计原则。消失模铸造工艺的创新期经历了40年之久。 1977年“美国铸造师协会〞和“消失模铸造技术联谊会〞共同对此项工艺在北美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消失模铸造工艺在铝合金,铸铁和铸钢方面的应用都已从“创新期〞进入“发展期〞,而进入“成熟期〞则仍需一段时间。同时,他们还预测:常用的几种得铸造合金消失模工艺进入“成熟期〞的时间如下: 铝合金铸铁铸钢 20XX 20XX 20XX 一、消失模铸造工艺的基本情况 目前,消失模铸造工艺已经是一种应用相当广的工艺,可用以制造多种不同材质的铸件。生产铝合金铸件方面,成功的经验很多,无论在美国或欧洲,都实现了高水平的工业规模生产,大量生产的重要汽车零件有进气歧管、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等。在生产铸钢件、铸铁件和铜合金铸件方面,近年来都也有了可喜的进展。 消失模铸造工艺对生产条件和铸件品种的适应能力很强:既可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也可用于大量生产;生产的铸件小的可在10kg以下,大的可在30kg以上。 1、消失模工艺的简要发展过程 1958年,Harold F.Shroyer以“无型腔铸型与其制造方法〞获得了美国专利。 最早问世的消失模工艺制造铸件,是M.C.Flemings和Alfred Duca等人于1962年公布的一批艺术铸件。 1959年,美国艺术家Alfred Duca找到麻省理工学院的M.C.Flemings,谈到了用聚苯乙烯发泡模制造艺术品的设想,并希望解决有关工业应用的问题。Flemings很快就将此项目列入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课题,并邀请Duca到学校共同研究如何将此项工艺用于制造艺术铸件,该课题还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福特基金和国际镍公司的资助。工作开始以后才得知该课题与Shroyer的专利十分相近。早期工作中,小件用粘土湿型砂造型;中、大型铸件,为改善表面质量,用吹CO2硬化的水玻璃砂造型。制成的艺术铸件主要有: 刚下马的骑士〔球墨铸铁〕高500mm宽380mm 双翼飞马〔青铜〕高1220mm,重150kg 十字架上的人〔球墨铸铁〕高~2750mm 钟塔〔球墨铸件〕高~3050mm 亚当塑像〔球墨铸铁〕高~1520mm 1960年Flemings等与T.R.Smith交流经验,开始采用无粘结X的干砂造型,也制成了十多种艺术铸件,

消失模铸造工艺

消失模铸造工艺 消失模铸造工艺是一种制造技术,主要用于制作复杂的金属零件。它是一种热胀冷缩工艺,通过将金属倒入布满模具中液态状态,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变形,使其达到最终形状的过程。由于消失模铸造技术的耐用性,它被用于制造重要的结构件,其中包括汽车,飞机和工业设备的部件。 消失模铸造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时,当地的农民发明 了一种可以使金属塑造成不同形状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塑造铜制品。种技术后来被发明者的子孙继承,并在19世纪初得到了改进,从而 开创了消失模铸造工艺。 消失模铸造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它可以制造出复杂精细的零件,而且由于它是一种热胀冷缩工艺,所以金属残余量比较少,生产成本也较低。此之外,消失模铸造技术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高精度零件,使制造速度大大提高。 使用消失模铸造工艺制造零件的过程也比较复杂,通常需要经过数步操作才能完成。先,铸件的材料必须经过熔炼,以提高金属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后,将熔炼后的金属倒入模具中,以实现初始形状的成型。着,模具中的金属将在较低温度下得到变形,以达到最终形状。最后,将浇铸后的零件整理并经过其他表面处理工序即可完成。 消失模铸造工艺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改进,现在已经成为制造重要零件的首选技术。与传统的诸如锻造和注塑的制造技术相比,消失模铸造工艺的优势在于能够制造出精度更高、表面粗糙度更低的

零件,同时它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定制要求,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消失模铸造工艺是一种实用且经济有效的制造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复杂零件。它比传统的制造技术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制造出更为精确的零件,从而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此,在当今高科技产业中,消失模铸造工艺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

绿色铸造-消失模铸造与V法铸造

“绿色铸造” ——消失模铸造与V法铸造 学生:朱若星 学号:2013260712

“绿色铸造” ——消失模铸造与V法铸造摘要:本文在简略介绍传统砂型铸造工艺的基础上再介绍了两种目前为止较为先进的铸造工艺,消失模铸造工艺和V法铸造工艺。这两种工艺相对传统铸造工艺的不同是,考虑了对于环境的负担。分别对消失模铸造,V法铸造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工艺流程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对两种工艺流程及特点进行比较。 关键字:铸造;绿色铸造;消失模铸造;V法铸造 1.我国铸造业的现状和环保问题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了人类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此后不久,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就被具体化于铸造行业之中。于是“绿色铸造”的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作为人口最多,飞速发展的国家,因其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企业对于铸件的需求就很大。因此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铸件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在钢铁、汽车、飞机、船舶、机械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铸造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我国铸件总产量大约为24 420 000t,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75%。[1、2、3]2007年,全球铸件产量达1亿吨,其中,中国铸件产量为2 900多万吨,以几近全球总产量30%的情状居世界第一。[4]虽然我国的铸造行业不论是在制造还是应用上需求量很大,但是以我国目前的铸造业现状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技术落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手工造型为主的铸造厂占90%~95%,制造技术落后,粗放式生产的铸造企业占90%以上。有这么一个数据可以说明我国铸造行业带来环境问题的严重。每生产1t铸件,大约散发50kg粉尘,熔炼和浇注工序排放废渣大约300kg,废气1000立方米,造型和清理工序排废砂1.3~1.5t。每年排污总量:废渣300万t,废砂1 650万t,废气110亿立方米。[5、6]因此,如何提高铸造技术,淘汰旧的,落后的,不环保的铸造技术以达到改善铸件性能的同时解决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就提上了工作日程。作为环境负荷过重的铸造产业, 绿色铸造有其具体的内涵, 即是将合理利用资源和综合预防污染的环境策略, 持续应用于铸造生产过程和产品之中, 实现企业的环境自净, 尽可能多的自行消纳本企业产生的废弃物, 尽可能少的向外界排出废弃物, 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无疑是21 世纪铸造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在党中央不断申述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大环境下,各种绿色铸造技术,如应运而生[12]。 2 . 绿色铸造技术 2.1 砂型铸造工艺[13、14] 传统的铸造工艺主要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它占据了整个铸造工艺的绝大部分,大概在85%左右。但是,砂型铸造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每个砂质铸

消失模铸造浇铸工艺规程

消失模铸造浇铸工艺规程 一、本工序的任务是将合格的液体金属浇入具有一定负压的铸型内,不断使泡沫模型氧化, 置换了模型的原位置形成所需要的铸件。 二、二、本工序的质量要求 1、浇铸过程必须连续平衡,不得间断。 2、铁水必须严格清渣挡渣,防止杂质进入铸型内。 3、浇铸过程铸型内必须维持一定的负压度,以使模型氧化所产生的大量气体及时排出。 4、具有一定的浇铸温度以得到良好的铸件。 三、本工序损伤工艺要点 1、浇铸前进行下列项目检查 (1) 真空系统是否牌良好状态; (2) 铸型浇口盆放置是否有误,保护砂层是否完好 ; (3) 浇包是否牌良好状态。 2、启动真空泵,使待浇的铸型接通真空,达到要求真空度(0.06-0.09MPa),并检查铸型砂 箱表面是否硬化,抽气近路阀门开至最大,用放气阀门调整负压度。 3、清理浇包铁水表面渣子,并测定铁水温度。 4、浇铸时先点一点钢水到浇口杯,点燃直浇道,等烟举出后,立即给大量钢水,快速浇 铸充满浇口杯。 5、浇铸采取慢-快-慢的原则,并保持铁水连续不断,浇铸过程不得断流。 6、浇铸后5-10分钟内停止抽负压。

7、做好生产记录。 四、检测项目 1、浇铸温度 2、负压度 五、本工序不合格品及其处理方法 1、浇铸过程中发生异常如反喷、断流、塌箱等,易造成铸件废品,须做好记录和标志。 2、浇铸温度过低时也易产生铸造缺陷,所以对浇铸低折铸型应作出标志和记录。六、真空稳压系统使用说明 正确操作真空稳压系统能保证浇铸顺利进行,获得合格产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失模铸造工艺采用水环式真空泵做负压源。通常情况下,SK-6以下真空泵采用直接启动电路,SK-12c上真空泵采用星角启动。星角转换启动装置有手柄转换和时间继电器转换两种方式,各厂家可自行选用。 1、准备工作 (1) 打开稳压罐泄水阀门,同时打开稳压罐进水阀门,向罐内注水至泄水阀门溢水为止, 关闭稳压罐进水阀和泄水阀。 (2) 打开气水分离器罐的泄水阀和进水阀,向罐内流水至关闭进水阀,此时泵的两个轴 端有少量滴水。 (3) 打开操作端的泄压阀,联结好砂箱真空胶管,同进打开调压阀。 (4) 启动真空泵,负压表指标负压值缓慢上升,通过调整泄压阀和调压阀,使负压户数值符合浇铸起始时的要求,同时观察负压是否平稳。 (5) 检查非常重要中硬度,如果此时型砂坚硬如整体石头,且负压表平稳不降,说明系

消失模铸造工艺简单介绍

消失模铸造工艺简单介绍 消失模铸造技术解析 XXX 一铸造概述 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铸造,主要用来生产机械零件的毛坯件,尽管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但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普遍的仍然是发展较早的砂型铸造。 手工砂型铸造通常又被称之为翻砂。它必须借助于铸模(用木材或金属制成),才能将型砂制成的需形状的铸型,但是这类用木材或金属制成的模样,必须在浇注前从铸型中取出,否则就无法浇注。因此,这种工艺显得特别复杂,工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铸件精度不够理想,表面较粗糙,加工余量大,甚至对于某些复杂的零件还无法实现活块整体铸造,这就成了砂型铸造的致命弱点。 为了改善砂型铸造的状况,人们作了不少努力,近代高速粘土湿砂射压造型和静压造型的应用,呋喃树脂自硬砂,有机酯硬化和微波加热水玻璃砂的应用,达到砂型铸造的先进水平。

但是对于那些单件小批量、形状较为复杂的大中型铸件、大批量生产的复杂铸件如何来实现“高效、优质、清洁、低成本、高精度、”的生产要求,成了铸造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消失模铸造法出现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消失模铸造是一种近无余量、精确成型的铸造方法,被铸造界的权威人士称为“21世纪的铸造工艺革命”和“最值得推广的绿色铸造工程”。 消失模铸造与传统的粘土砂铸造的主要工艺流程比较如下图: 消失模实型铸造法、干砂负压铸造法分别代表了消失模铸造开展的两个阶段,也是当 1前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已相互独立的两种铸造方法。 实型铸造法(FM法):就是用泡沫聚苯乙烯模代替铸模进行造型,其方法主要是用化学自硬砂造型,模样不取出呈实体铸型,浇入金属液,模样气化,而得到理想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该法的工艺过程是将泡沫塑料制成的模样,置入砂箱内填入造型材料后夯实,模样不取出构成一个没有型腔的实体铸型,当金属液浇入铸型时,泡沫塑料模在高温金属液的作用下迅速气化、燃烧而消失,金属液取代了原来泡沫塑料模样所占据的位置,冷却凝固成与模样形状相同的实型铸件。目前用化

消失模铸造

1. 消失模铸造的界定 最早使用泡沫模型制造金属铸件的方法是美国人H.F斯洛伊(Shroyer)在1958年4月15日获得的美国专利(专利号:2830304)。这一天是铸造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日子,我们应该把这一天视为消失模铸造纪念日。 在Shroyer的专利中,他描述的是用聚苯乙烯(EPS)泡沫板手工 拼接泡沫模型,用粘结砂使之固定进行金属液体浇注的过程。 这种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铸造方法与传统铸造不同的是:粘结砂中不再是空腔,而是实实在在的泡沫模型,所以,称之为实型铸造,也就是所说的FM或FMCP法。 美国人Shroyer的专利被德国人G.哈特曼(G.Hartmann)买断,在泡沫专家A.维特莫塞(A.Wittmoser)的指导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应用,并在1962年首先报导了将泡沫模型埋在干砂中生产铸件的方法。这 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干砂实型铸造。 通常,干砂实型铸造只用于低密度和低熔点的铸铝件,这是因为铸铝件在型腔内金属铝液热辐射和对流导热的系数较小,泡沫型和铝液隙的空隙小,所以,干砂不易溃散。 铸铁,铸钢时由于铸态金属的密度大,温度高,热辐射和对流导热强烈,泡沫气化速度快,发气量大,泡沫型和液态金属间的气隙非常大,所以,干砂显得强度低,定型困难,控制不当,易于溃散塌箱,因此,很少用于铸钢和铸铁件的生产。 几乎与德国G.Harttmann报导干砂实型铸造的同时期,日本长野县工业实验所和秋田株式会社发明了V法铸造(Vacuum)。

V法铸造是英文真空密封法铸造的字头,Vacuum是利用塑料薄膜封闭砂箱,抽 真空使干砂定型的造型方法。 1980年Shroyer的专利保护期满后,使用泡沫模型做铸造的方法才从垄断中 解放出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聪明的日本人将抽真空使干 砂定型的方法应用到泡沫型铸造上,使消失模铸造和真空铸造得以同时发展, 而产生了我们今天共同研讨的,具备泡沫模型,干砂,真空三个工艺条件的铸造方法。 这种铸造方法初始名字很多,如:气化模铸造,负压实型铸造,泡沫模型干砂负 压法铸造等等,为了避免多种称谓给描述造成的混淆和误解,1990年夏季,美国铸造协会通过一项协议,将使用泡沫做模型,干砂埋型,抽真空定型的这种铸造方法称为:消失模铸造,简称(EPC)。 通过对消失模铸造发展简史的回顾,我们可以勾勒出这样的一个过程:消失模 铸造方法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是由泡沫模型湿砂法(FM 法)向泡沫模型干砂负压法(FV法)的衍变过程。这种衍变不仅仅是造型方法的衍变,而是工艺原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泡沫模型的消失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实型铸造的泡沫模型是在开放条件下,猛烈燃烧消失。 干砂实型铸造多用于铸铝体,泡沫模型以液化方式消失为主。 负压实型干砂(消失模)铸造方法,泡沫模型则是以气化为主的方式消失。 以上所述的三种方法,不仅泡沫的消失方式不同,定型原理也根本不相同,所以,各自对涂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实型铸造依靠粉结剂使型砂定型,又是开放式浇注,涂料在型砂和液态金属之 间主要起隔断作用,防止发生难以清除的粘砂。

三通管的消失模铸造工艺及生产线设计

第一章消失模铸造技术的现状 消失模铸造技术是用泡沫塑料(EPS、STMMA等)制成与铸件结构、尺寸完全一样的模样,经处理后埋入砂箱内紧实,并浇入金属液使模样受热气化分解而被金属液取代的一次性成型铸造新工艺。本章简要的综述了消失模铸造技术的现状,包括了消失模铸造发展概述、工艺流程及特点、工艺的优缺点和消失模铸造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等,目的在于对消失模铸造技术有个较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以便为消失模铸造设计提供便捷。 1.1 消失模铸造发展概述 消失模铸造完美的将“磁型铸造”和“V法铸造”的优势集于一体,1956年美国人H.F.Shoyer开始了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用于铸造的实验,并获得成果,人们对此便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1958年H.F.Shoyer把自己的这项专利对外公布并称之为“无型腔铸造”。金属雕像和艺术品铸件的制造最先都是应用这个工艺,多年实践研究之后,原联邦德国于1962年开始把此专利从美国引进过来,就这样开始了对消失模铸造法的逐步开发,并很快应用和推广到工业制造上。1999年一项来自美国人威斯康星大学的调查表明,在1990年使用该工艺铸造铝合金的有6%左右。在1997年快速的在灰铸铁和球铸铁铸造方面发展起来并在2009年达到15%的应用。 消失模技术进入我国工业化应用的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经过发展几十年之后,我国的消失模铸造工业规范得到了很大的完善,成为铸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重点把消失模铸造技术作为改造传统铸造业应用最广泛的高新技术。然而即便如此,发达国家在消失模铸造生产方面的水平远远的走在我国的前面。 我国的消失模铸造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得以应用的合金铸件种类普通碳钢、灰铸铁、球墨铸铁、特种铸铁(高铬铸铁等)、铝合金、特种铸钢(高Mn钢、Ni-Cr耐热钢)、低C钢及不锈钢。(2)应用成功的典型铸件 ①抗磨铸件——磨球、衬板、锤头; ②曲轴——压缩机曲轴、汽车发动机曲轴; ③箱体铸件——发动机箱体、变速箱壳体、差速器壳体、转向装置壳体、消防栓箱体、炮弹壳体等; ④阀体铸件——铸钢阀体、球铁阀体、阀盖铸件; ⑤缸盖体铸件——压缩机缸体、单缸机缸体、缸盖、汽车缸体; ⑥管体铸件——各种规格的灰、球铁管件; ⑦制动系统铸件——刹车鼓、刹车盘; ⑧抗热铸件——料框、热处理用的底板等; ⑨支架类铸件——建筑钢支板、车辆弹簧支架等; ⑩机械工程铸件——机械零件、齿轮、齿条、叉车铸钢件、斗齿。 1.2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 1.2.1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大批量生产的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1。该工艺流程的主要有熔化、制模、模型组合及涂层烘干、造型浇注和落砂清理五个工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