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探针

电子探针
电子探针

第八章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李香庭

1 概论

1.1 概述

电子探针是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的简称,英文缩写为EPMA(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er),扫描电子显微境英文缩写为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这两种仪器是分别发展起来的,但现在的EPMA都具有SEM的图像观察、分析功能,SEM也具有EPMA的成分分析功能,这两种仪器的基本构造、分析原理及功能日趋相同。特别是现代能谱仪,英文缩写为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与SEM组合,不但可以进行较准确的成分分析,而且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功能。由于EDS分析速度快等特点,现在EPMA通常也与EDS组合。虽然EDS的定量分析准确度和检测极限都不如EPMA的波谱仪(Wavelength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缩写为WDS)高,但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样品的成分分析要求。由于EPMA与SEM设计的初衷不同,所以二者还有一定差别,例如SEM以观察样品形貌特征为主,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注重图像质量,图像的分辨率高、景深大。现在钨灯丝SEM的二次电子像分辨率可达3nm,场发射SEM二次电子像分辨率可达1nm。由于SEM一般不安装WDS,所以真空腔体小,腔体可以保持较高真空度;另外,图像观察所使用的电子束电流小,电子光路及光阑等不易污染,使图像质量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EPMA一般以成分分析为主,必须有WDS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真空腔体大,成分分析时电子束电流大,所以电子光路、光阑等易污染,图像质量下降速度快,需经常清洗光路和光阑,通常EPMA二次电子像分辨率为6nm。EPMA附有光学显微镜,用于直接观察和寻找样品分析点,使样品分析点处于聚焦园(罗兰园)上,以保证成分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EPMA和SEM都是用聚焦得很细的电子束照射被检测的样品表面,用X射线能谱仪或波谱仪,测量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与强度,从而对微小区域所含元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并可以用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等进行形貌观察。它们是现代固体材料显微分析(微区成份、形貌和结构分析)的最有用仪器之一,应用十分广泛。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都是用计算机控制分析过程和进行数据处理,并可进行彩色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工作,所以是一种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分析仪。现在国内各种型号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有近千台,分布在各个领域。

1.2电子与固体样品的交互作用

一束细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入射电子与样品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将产生弹性或非弹性散射作用,并激发出反映样品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各种信息,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阴极发光和特征X射线等(图8-1)。

Auger

阴极发光

图8-1 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信息

电子探针主要用二次电子和背射电子观察样品的形貌,用特征X射线进行成份分析。二次电子信息也是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的主要信息。各种信号在样品中所产生的深度各不相同,图8-2为各种信息在样品中的穿透深度(Z x)。

图8-2 各种信息的作用深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俄歇电子的穿透深度最小,一般穿透深度小于1nm,二次电子小于10nm。下面将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分析中常用信息分述如下:

1.2.1 二次电子

入射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后,使样品原子较外层电子(价带或导带电子)电离产生的电子,称二次电子。二次电子能量比较低,习惯上把能量小于50eV电子统称为二次电子。二次电子能量低,仅在样品表面5nm-10nm的深度内才能逸出表面,这是二次电子分辨率高的重

要原因之一。凸凹不平的样品表面所产生的二次电子,用二次电子探测器很容易全部被收集,所以二次电子图像无阴影效应,二次电子易受样品电场和磁场影响。二次电子的产额δ≒K/cosθ,K 为常数,θ为入射电子与样品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θ角越大,二次电子产额越高,这表明二次电子对样品表面状态非常敏感。二次电子的产额除了和电子入射角、样品表面状态有关外,还与电子束加速电压、样品组成等有关。

1.2.2 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指入射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弹性和非弹性散射)之后,再次逸出样品表面

的高能电子,其能量接近于入射电子能量( E 。)。背射电子的产额随样品的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加,所以背散射电子信号的强度与样品的化学组成有关,即与组成样品的各元素平均原

图8-3 背散射电子与二次电子的信号强度与Z 的关系

子序数i i i z c Z

∑=有关。背散射电子的信号强度I 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为 : 4

3~32Z I ∞

式中Z 为原子序数,C 为百分含量(Wt%)。

图8—3为背散射电子(BE )与二次电子(SE )的信号强度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二次电子信号在原序数Z >20后,其信号强度随Z 变化很小。 用背散射电子像可以观察未腐蚀样品的抛光面元素分布或相分布,并可确定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点。现在日本岛津公司和日本电子公司的电子探针均在样品上方安装了二个对称分布的半导体探测器,如图8—4所示,A 和B 为二个相同的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将A 和B 所探测的信号进行电路上的相加或相减处理,能分别得到样品表面成份信息(a) 和形貌信息(b)。 这对样品定性、定量分析点的确定及杂质和相组成的观察十分有用。 有时不用腐蚀样品就可以分析和观察样品组成。 成分像现在可以区分出平均原子序数相差0.1以下的二种相。图8—5中a 、b 和c 分别为ZrO 2(添加Al 2O 3和MgO)氧离子导体的背散射电子像、Al K α X 射线像和Mg K αX 射线像,图中背散射电子像清楚地显示了不同的相组成。

图8-4 背散射电子成份像和形貌像的分离

图8-5 a 背散射电子成分像

图8-5b Mg X射线像

图8-5C Al X射线像

图8-5 掺杂Al、Mg的ZrO2背散射电子成份像和Al、Mg的X射线像

图a中的黑色相比基体ZrO2相的平均原子序数低,从b和c图可以看出,黑色相富铝和富镁,实际上是镁铝尖晶石相。

背射电子的强度还与样品中的晶面取向及入射电子的入射方向有关。利用这种特性可以观察单晶和大晶体颗粒的生长台阶和生长条纹。生长台阶和生长条纹的高差一般都很小,但背射电子像已有明显衬度。图8—6为单晶β—Al2O3生长台阶的背散射电子像。如果用二次电子像观察这类易产生污染的材料,不但台阶衬度小,而且图像出现许多污染斑(图8—7)。

图8-6 β-Al2O3生长台阶的背射电子像图8-7β-Al2O3生长台阶的二次电子像及污斑

1.2.3 阴极发光

阴极发光是指晶体物质在高能电子的照射下,发射出可见光、红外或紫外光的现像。例如半导体和一些氧化物、矿物等,在电子束照射下均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电子探针的同轴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进行观察可见光,还可以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分光和检测其强度来进行元素分析。

阴极发光现象和发光能力、波长等均与材料内"激活剂"种类和含量有关。这些"激活剂" 可以是由于物质中元素的非化学计量而产生的某种元素的过剩或晶格空位等晶体缺陷。下面简单说明一下杂质原子导致阴极发光现象的基本原理。当晶体中掺入杂质原子时,一般会在满带与导带的能量间隔中产生局部化的能级G和A[图8—8(a)],这可能是属于这些激活原

子本身的能级,也可能是在激活原子的微扰下主体原子的能级。在基态时,G能级被电子所占据,A能级是空的。在激发态则相反[图8—8(b)]。样品在入射电子的激发下产生大量自由载流子,满带中的空穴很快就被G能级上的电子所捕获,而导带中的电子为A能级所陷住。这就使AG中心处于激发态,当电子从A能级跳回到基态的G能级时,释放出的能量可能转变为辐射,即阴极发光[图(c)]。阴极发光的波长取决于A、G之间的能量差,能量差不但与杂质原子有关,也与主体物质有关,所以,阴极发光可以分析样品中的杂质元素。

导带

满带

(a)基态 (b)激发过程 (c)激发态

图8—8产生阴极发光的示意图

阴极发光效应对样品中少量元素分布非常敏感,可以作为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一个补充,根据发光颜色或分光后检测波长即可进行元素分析。例如耐火材料中的氧化铝通常为粉红色,ZrO2为兰色。锗酸铋(BGO)晶体中的Al2O3为兰色,BGO晶体也为兰色。钨(W)中掺入少量小颗粒氧化钍时,用电子探针检测不出钍的特征X射线,但从发出的兰荧光(用电子探针的同轴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确定氧化钍的存在。从阴极发光的强度差异还可以判断一些矿物及半导体中杂质原子分布的不均匀性。我们曾用阴极发光方法发现白金坩埚中有残存的BGO和Al2O3小颗粒,这是BGO 晶体生长过程中引起坩埚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特征X射线

高能电子入射到样品时,样品中元素的原子内壳层(如K、L壳层)电子将被激发到较高能量的外壳层,如L或M层,或直接将内壳层电子激发到原子外,使该原子系统的能量升高——激发态。这种高能量态是不稳定的,原子较外层电子将迅速跃迁到有空位的内壳层,以填补空位降低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并以特征X射线或Auger电子的方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由于入射电子的能量及分析的元素不同,会产生不同线系的特征X射线,如K线系、L线系、M线系。如果原子的K层电子被激发,L3层电子向K层跃迁,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称Kα1,M层电子向K层跃迁产生的X射线称Kβ。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用WDS或EDS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就是利用电子束轰击样品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征X射线波长与之对应,不同元素分析时用不同线系,轻元素用Kα线系,中等原子序数元素用Kα或Lα线系,一些重元素常用Mα线系。入射到样品表面的电子束能量,必须超过相应元素的相应壳层的临界激发能E k,电子束加速电压V=(2—3)×E k,V通常用10 kV-30kV。

常用的特征X射线名称与壳层电子跃迁的关系,如图8-9所示。

图8-9 特征X射线能级图

1.2.5吸收电子

入射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后,能量耗尽的电子称吸收电子。吸收电子的信号强度与背散射电子的信号强度相反,即背散射电子的信号强度弱,则吸收电子的强度就强,反之亦然,所以吸收电子像的衬度与背散射电子像的衬度相反。通常吸收电子像分辨率不如背散射电子像,一般很少用。

2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2.1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的特点

电子探针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材料显微结构-工艺-性能关系的研究,电子探针起了重要作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显微结构分析

电子探针是利用0.5μm-1μm的高能电子束激发待分析的样品,通过电子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特征X射线、二次电子、吸收电子、背散射电子及阴极荧光等信息来分析样品的微区内(μm范围内)成份、形貌和化学结合状态等特征。电子探针是几个μm范围内的微区分析,微区分析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它能将微区化学成份与显微结构对应起来,是一种显微结构的分析。而一般化学分析、X光荧光分析及光谱分析等,是分析样品较大范围内的平均化学组成,也无法与显微结构相对应, 不能对材料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关系进行研究。

2.1.2元素分析范围广

电子探针所分析的元素范围从硼(B)——铀(U),因为电子探针成份分析是利用元素的特征X射线,而氢和氦原子只有K层电子,不能产生特征X射线,所以无法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锂(Li)和铍(Be)虽然能产生X射线,但产生的特征X射线波长太长,通常无法进行检测,少数电子探针用大面间距的皂化膜作为衍射晶体已经可以检测Be元素。能谱仪的元素分析范围现在也和波谱相同,分析元素范围从硼(B e)——铀(U)。

2.1.3定量分析准确度高

电子探针是目前微区元素定量分析最准确的仪器。电子探针的检测极限(能检测到的元素最低浓度)一般为(0.01-0.05)wt%,不同测量条件和不同元素有不同的检测极限,但由于所分析的体积小,所以检测的绝对感量极限值约为10-14g,定量分析的相对误差为(1—3)%,对原子序数大于11,含量在10wt% 以上的元素,其相对误差通常小于2%。

2.1.4 不损坏试样、分析速度快

现在电子探针均与计算机联机,可以连续自动进行多种方法分析,并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对含10个元素以下的样品定性、定量分析,新型电子探针在30min左右可以完成,如果用ED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几min即可完成。对表面不平的大样品进行元素面分析时,现在可以自动聚焦分析。

电子探针一般不损坏样品,样品分析后,可以完好保存或继续进行其它方面的分析测试,这对于文物、古陶瓷、古硬币及犯罪证据等的稀有样品分析尤为重要。

由于以上特点,电子探针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矿物学、冶金学、犯罪学、生物化学、物理学、电子学和考古学等领域。对任何一种在真空中稳定的固体,均可以用电子探针进行成份分析和形貌观察,例如金属、硅酸盐材料、毛发、牙齿、骨骼、纤维、氧化膜、涂层、废气颗粒、古瓷、古画、油漆、植物根叶和分泌物等,。现在材料科学、电子学、地学、矿物学及冶金学等应用最广泛。

近年来,我们还用电子探针的入射电子束注入样品来诱发离子迁移,研究了固体中微区离子迁移动力学、离子迁移机理、离子迁移的非均匀性及固体电解质离子迁移损坏过程等,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结果。

2.2 电子探针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电子探针分析的基本原理早在1913年就被Moseley发现,但直到1949年,法国的Castaing在guinier教授的指导下,才用透射电镜(TEM)改装成一台电子探针样机。 1951年6月,Castaing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不仅介绍了他所设计的电子探针细节,而且还提出了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现在电子探针的定量修正方法尽管作了许多修正,但是,他的一些基本原理仍然适用。1955年Castaing在法国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展出了电子探针的原形机, 1956年由法国CAMECA公司制成商品,1958年才把第一台电子探针装进了国际镍公司的研究室中,当时的电子探针是静止型的,电子束没有扫描功能。 1956年英国的Duncumb 发明了电子束扫描方法,并在1959年安装到电子探针仪上,使电子探针的电子束不仅能固定在一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可以在一个小区域内扫描,能给出该区域的元素分布和形貌特征,从而扩大了电子探针的应用范围。扫描型电子探针商品是1960年问世。70年代

开始,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的功能组合为一体,同时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分析过程和进行数据处理,例如当时日本电子公司(JEOL)的JCXA —733电子探针,法国CAMECA 公司的CAMEBAX —MICRO 电子探针,以及日本岛津公司的EPM —810Q 型电子探针仪,均属于这种组合仪。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组合仪的出现,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八十年代后期,电子探针又具有彩色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功能,计算机容量扩大,使分析速度和数据处理时间缩短,提高了仪器利用率,增加了新的功能。日本电子公司的JXA-8600系列和岛津公司的EPMA-8705系列就是这种新一代仪器的代表。九十年代初,电子探针一般与能谱仪组合,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可以与任何一家厂商的能谱仪组合,有的公司已有标准接口。 日本电子公司的 JXA-8621 电子探针为波谱(WDS)和能谱(EDS)组合仪,用一台计算机同时控制WDS 和EDS ,使用方便。九十年代中期,电子探针的结构,特别是波谱和样品台的移动有新的改进,编码定位,通过鼠标可以准确定波谱和样品台位置,例如日本电子公司的JXA -8800系列,日本岛津公司的EPMA -1600等,均属于这类仪器。新型号的EPMA 和SEM 的控制面板,已经没有眼花缭乱的各种调节旋钮,完全由屏幕显示,用鼠标进行调节和控制。

我国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陆续引进了一定数量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与此同时也开始了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的研制工作,并生产了几台电子探针仪器,但由于种种原因,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许多其它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仪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快就停止生产,电子探针到现在为止还靠进口。现在世界上生产电子探针的厂家主要有三家,即日本电子公司、日本岛津公司和法国的CAMECA 公司。

今后电子探针将向更自动化、操作更方便、更容易、更微区、更微量、功能更多的方向

发展。彩色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功能会进一步完善,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也会得到提高,特别是对超轻元素(Z<10) 的定量分析方法将会逐步完善。近年来已经有人对X 射线产生的深度分布函数Φ(ρZ) 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了一些修正,在Φ(ρZ)表达式中引进了新的参数,使Φ(ρZ)函数更接近于实际的深度分布,这种称为PRZ 的定量修正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超轻元素,已经有人提出了新的修正函数及新的质量吸收系数,可以预料,随着人们对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深入了解,定量修正模型将逐渐完善。

电子探针分析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是目前微区定量分析最可靠的仪器,不管

是分析过程及修正的物理模型都比较完善,所得结果也是可靠的,这就是电子探针之所以能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2 电子探针分析的基本原理

2.3.1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电子探针除了用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进行形貌观察外,主要是利用波谱或能谱,测量入射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特征X 射线波长与强度,从而对样品中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的基础是Moseley 关系式:

ν= K(Z -σ) (8·1) (νλc

=)

式中ν为元素的特征X 射线频率,Z 为原子序数,K 与σ均为常数,C 为光速。当σ≈1时,λ与Z 的关系式可写成:

λ=23

)

1(1021.1?×Z (?)

由(8·1)式可知,组成样品的元素(原子序数Z)与它产生的特征X 射线波长(λ)有单值

关系,即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特定波长的特征X 射线与之相对应, 它不随入射电子的能量而变化。如果用X 射线分光谱仪(WDS)测量电子激发样品所产生的特征X 射线波长的种类,即可确定样品中所存在元素的种类,这就是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能谱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不同元素之间的特征X 射线能量不同,即E =h ν,h 为普朗

克常数,ν为特征X 射频率, 通过EDS 检测样品中不同能量的特征X 射线即可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EDS 定性速度快,但由于它分辨率低,不同元素的特征X 射线谱峰往往相互重叠,必须正确判断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分析过程中如果谱峰相互重叠严重,可以用WDS 和EDS 联合分析,这样往往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2.3.2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样品中A 元素的相对含量C A 与该元素产生的特征X 射线的强度I A (X 射线计数)成正比:

C A ∝I A ,如果在相同的电子探针分析条件下,同时测量样品和已知成份的标样中A 元素的同名X 射线(如K α线)强度,经过修正计算,就可以得出样品中A 元素的相对百分含量C A :

C A =K )

(A A I I 式中C A 为某A 元素的百分含量,K 为常数,根据不同的修正方法K 可用不同的表达式表示,I A 和 I (A) 分别为样品中和标样中A 元素的特征X 射线强度,同样方法可求出样品中其它元素的百分含量。

定量分析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定性分析结果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然后对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已有各种分析程序,每种分析程序都要进行复杂的修正过程,EDS 定量分析与WDS 定量分析原理基本相同,目前也能获得比较好的分析结果。

2.4 仪器构造

现代电子探针仪的主要组成及结构基本相同,日本电子公司(JEOL)早期生产的

JCXA-733 电子探针仪外观如图8—10所示。新型的电子探针操作面板旋钮和开关基本消失,分析过程和操作过程全部用计算机鼠标操作,图8-11为日本岛津公司1999年在中国推出的EPMA -1600电子探针外观,已经取消了布满旋钮的操作面板。

电子探针的主要组成部份为:1. 电子光学系统、2. X 射线谱仪系统、3.样品室、4.电子计

算机、5.扫描显示系统、6.真空系统等。图8-12为电子探针基本构造的方框图。

图8-12 电子探针结构的方框图

2.4.1 电子光学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包括电子枪、电磁透镜、消像散器和扫描线圈等。其功能是产生一定能量

的电子束、足够大的电子束流、尽可能小的电子束直径,产生一个稳定的X 射线激发源。

2.4.1.1 电子枪

电子枪是由阴极(灯丝)、栅极和阳极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具有一定能量的细聚

焦电子束(探针)。从加热的钨灯丝发射电子,由栅极聚焦和阳极加速后,形成一个10μm ~100μm 交叉点(Crossover),再经过二级会聚透镜和物镜的聚焦作用,在试样表面形成一个小于1μm 的电子探针。电子束直径和束流随电子枪的加速电压而改变, 加速电压可变范围一般为1kV ~30kV 。

2.4.1.2 电磁透镜

电磁透镜分会聚透镜和物镜,靠近电子枪的透镜称会聚透镜,会聚透镜一般分两级,是把电子枪形成的10μm -100μm 的交叉点缩小1-100倍后,进入样品上方的物镜,物镜可将电子束再缩小并聚焦到样品上。为了挡掉大散射角的杂散电子,使入射到样品的电子束直径尽可能小,会聚透镜和物镜下方都有光阑。

为了在物镜和样品之间安置更多的信号探测器,如二次电子探测器、能谱仪等,必须有一定的工作距离( 物镜底面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工作距离加长必然会使球差系数增大,从而使电子束直径变大,如果电子束几何直径为dg, 由于球差系数的影响,最终形成的电子束

直径d 应为:d 2=dg 2+ds 2,ds 为最小弥散圆直径,它和球差系数Cs 的关系为:

ds =2

1Cs 2α (8·2) α为探针在试样表面的半张角。因此,增加工作距离受到球差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设计了一种小物镜,是这类仪器的一项重要改进。小物镜可以在不增加工作距离的情况下,在物镜和样品之间安放更多的信号探测器,如JCXA -733电子探针,工作距离为11mm ,可同时安装四道波谱仪(WDS),一个能谱仪,一个二次电子探测器和一个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并使X 射线出射角增加到40°。高出射角减小了试样对X 射线的吸收和样品表面粗糙所造成的影响,但小物镜要获得足够的磁场必须在其线圈内通以大电流,为了解决散热问题要进行强制冷却,一般用油冷却。

2.4.1.3 消像散线圈

当电子光学系统中磁场或静电场不称轴对称时,会产生像散,使原来应该呈圆形交叉点

变为椭圆。磁场不对称产生的像散,主要靠透镜极靴的加工精度来消除或减小。静电场不对称是由于光路污染引起的,污染物产生局部静电场,此静电场随污染程度变化。为了消除像散,用消像散线圈是有效的,它可以产生一个与引起像散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磁场来消除像散。常用的消像散线圈是八极电磁型。经常清洗电子光路,可以减小像散引起的图象崎变。

2.4.1.4 扫描线圈

扫描线圈由双偏转线圈组成,可以使电子束在样品和显象管上同步扫描。显象管所观察到的图象,与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区域相对应。图象的放大倍率为显象管扫描尺寸与样品扫描尺寸之比。

2.4.2 X 射线谱仪

2.4.2.1 波长色散谱仪

X 射线谱仪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元素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本领,它的作用是测量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X 射线波长和强度。谱仪分为二类:一类是波长色散谱仪(WDS),一类是能量色散谱仪(EDS)。

众所周知,X 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因此可以用二种方式对它进行描述。如果把它视为连续的电磁波,那么特征X 射线就能看成具有固定波长的电磁波,不同元素就对应不同的特征X 射线波长,如果不同X 射线入射到晶体上,就会产生衍射,根据Bragg 公式: 2dsin θ=n λ (8·3)

可以选用已知面间距d 的合适晶体分光,只要测出不同特征射线所产生的衍射角2θ,就可以求出其波长λ,再根据公式(8·1)就可以知道所分析的元素种类,特征X 射线的强度是从波谱仪的探测器(正比计数管)测得。根据以上原理制成的谱仪称为波长色散谱仪(WDS)。

谱仪的分析原理如图8-13。

图8-13 X 射线分光原理

图中以R 为半径的圆称为Rowlend 圆,也称聚焦圆(对X 射线聚焦)。电子束入射到样

品S 表面时,会产生反应样品成分的特征X 射线,特征X 射线经晶体分光聚焦后,被X 射线计数管接收,如果样品照射点到晶体的距离为L ,则L=2Rsin θ,再由Bragg 公式2dsin θ=n λ则得

L=d

R n λ (8·4) 因为d (分光晶体面间距)和R(罗兰圆半径:JCXA -733电子探针为140mm))均为常数。n 为特征X 射线衍射级数,因此,晶体沿L 直线运动时(L 改变)就可以测出不同元素所产生的特征X 射线波长λ,称这种谱仪为直进式波谱仪。

不同波长的X 射线要用不同面间距的晶体进行分光, 日本电子公司的电子探针通常使

用的四种晶体面间距及波长检测范围见表1。

表中STE[Pb(C18H35O2)2]为硬脂酸铅,TAP(C8H5O4TI)为邻苯二甲酸氢铊,PET(C5H12O4)为异戊四醇,LiF为氟化锂晶体。

X射线测定过程如图8-14,由分光晶体产生的X射线进入正比计数管,正比计数管出来的信号进入前置放大器(Preamp)和主放大器(AMP),并在单道分析器(SCA)中进行脉冲高度分析,单道分析器的输出脉冲送双道计数器计数,单道分析器及速率表的输出信号经过图像选择器(IMS)在CRT上显示出一维(线轮廓)或二维(X射线像)的X射线强度分布。

图8-14X射线测定系统方块图

2.4.2.2 能量色散谱仪

如果把X射线看成由一些不连续的光子组成,光子的能量为E=hν,h为普朗克常数,ν为光子振动频率。不同元素发出的特征X射线具有不同频率,即具有不同能量,当不同能量的X射线光子进入锂漂移硅[Si(Li)]探测器后,在Si(Li)晶体内将产生电子-空穴对,在低温(如液氮冷却探测器)条件下,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平均消耗能量ε为3.8eV。能量为E的X射线光子进入Si(Li)晶体激发的电子-空穴对N=E/ε,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所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数目也不同,例如,Mn Kα能量为5.895keV,形成的电子-空穴对为1550个。探测器输出的电压脉冲高度,由电子-空穴对的数目N决定,由于电压脉冲信号非常小,为了降低噪音,探测器用液氮冷却,然后用前置放大器对信号放大,放大后的信号进入多道脉冲高度分析器,把不同能量的X射线光子分开来,并在输出设备(如显像管)上显示出脉冲数—脉冲高度曲线,纵坐标是脉冲数,与所分析元素含量有关,横坐标为脉冲高度,与元素种类有关,这样就可以测出X射线光子的能量和强度,从而得出所分析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这种谱仪称为能量色散谱仪(EDS),简称能谱仪。

能谱仪7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分辨率已达到130eV左右,以前Be窗口能谱仪分析元素范围从11Na-92U,现在用新型有机膜,分析元素可从4Be-92U。元素定性、定量分析软件也有很大改善,中等原子序数的元素定量分析准确度已接近波谱定量结果,近年来能谱仪的图象处理和图象分析功能发展很快。探测器的性能也有提高,能谱使用时加液氮,不使用时不加液氮。有的能谱探测器用电制冷方法冷却,使探头维护更方便。能谱有许多优点,例如,元素分析时能谱是同时测量所有元素,而波谱要一个一个元素测量,所以分析速度远比波谱快。能谱探头紧靠样品,使X射线收集效率提高,这有利于样品表面光洁度不好及粉体样品的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另外,能谱分析时所需探针电流小,对电子束照射后易损伤的样品,例如生物样品、快离子导体样品等损伤小。但能谱也有缺点,如分辨率差,谱峰重叠严重,定量分析结果一般不如波谱等。表2为能谱和波谱主要性能的比较。现在大部分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透射电镜都配能谱仪,使成分分析更方便。

表2

比较内容WDS EDS 元素分析范围4Be-92U 4Be-92U

定量分析速度慢快

分辨率高(≈5eV)低(130 eV)

检测极限10-2 (%) 10-1(%)

定量分析准确度高低

X射线收集效率低高

峰背比(WDS/EDS)10 1

2.4.3 样品室

用于安装、交换和移动样品。样品可以沿X、Y、Z轴方向移动,有的样品台可以倾斜、旋转。现在样品台已用光编码定位,精度优于1μm,对表面不平的大样品进行元素面分析时,Z轴方向可以自动聚焦。

样品室安装了各种探测器,例如二次电子探测器、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波谱、能谱、及光学显微镜等。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样品(包括荧光观察),以确定分析部位。利用电子束照射后能发出荧光的样品(如Zr02),能观察入射到样品的电子束直径大小。

2.4.4电子计算机

联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电子探针的样品台、谱仪、电子光学系统以及进行数据运算和数据处理。较早的电子探针都是手动操作,七十年代末国内开始引进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探针。当时计算机功能少,容量小,计算速度慢,而且都是专用机。如日本电子公司的JCXA-733电子探针是用PDP11/04机,内存只有16K,程序用穿孔纸带,后来改为LSI11/23计算机。八十年代中期计算机功能加强,内存也扩大,如日本岛津公司的EPMA-8705QH 电子探针是用NEC公司的PC-98XL model 4计算机,内存1MB,20MB硬盘。现在用的计算机都是PC兼容机,分析数据和图像可以在一般PC机上处理和储存。随着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但对分析结果计算速度快,控制功能也扩大,几乎所有的仪器动作和数据采集都由计算机完成。电子探针操作面板上的开关和旋钮都由计算机的鼠标取代。

电子探针现在有比较成熟的标准分析和修正计算程序,如分析金属和氧化物的ZAF等定量修正程序,用于氧化物和硅酸盐材料分析的Bence-Albee定量修正程序,元素定性分析程序,状态分析程序,面分析程序,线分析程序及电子扩散范围显示程序等。另外,计算机还存储了分析过程所用的各种参数和数据。图像分析和图象处理功能完全由计算机完成。

图像处理技术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容量加大和速度的加快,这门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现在已经用到了许多领域。最早是应用于航天的遥感、遥测图像来识别军事目标,应用到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领域相对比较晚,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的结果。

以前电子探针是将电子激发样品所产生的二次电子像、背射电子像以及X射线像等信

号,通过放大处理后在显像管(CRT)上转换成光信号, 再用照相法把图像记录在底片上。这种方法简便、直观而且快速,但也有许多缺点,如在成像过程中失焦等缺陷无法校正,不能用彩色显示,也无法进行量的计算等。为了改善图像质量并获得有关定量信息,电子探针引入了图像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把被测的图像分成许多像素(如512×512个),将每一个像素的信号变成一个数字量有序地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字模型对像素中的量进行数学或逻辑处理,重新构成一幅重构像或求出某一些像素集合的物理量输出显示。

2.4.5 扫描显示系统

扫描显示系统是将电子束在样品表面和观察图像的荧光屏(CRT )进行同步光栅扫描,

把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及X 射线等信号,经过探测器及信号处理系统后,送到CRT 显示图像或照相纪录图像。以前采集图像一般为模拟图像,现在都是数字图像,数字图像可以进行图像处理。

2.4.6 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是保证电子枪和样品室有较高的真空度,高真空度能减少电子的能量损失和提高灯丝寿命,并减少了电子光路的污染。真空度一般为0.01Pa -0.001Pa ,通常用机械泵-油扩散泵抽真空。油扩散泵的残余油蒸汽在电子束的轰击下,会分解成碳的沉积物,影响超轻元素的定量分析结果,特别是对碳的分析影响严重。用液氮冷阱冷却样品附近的冷指,或采用无油的涡轮分子泵抽真空,可以减少样品碳污染。

2.5 样品要求及样品制备方法

2.5.1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对样品的要求

2.5.1.1 样品尺寸

所分析的样品应为块状或颗粒状,其最大尺寸要根据不同仪器的样品架大小而定。定量

分析的样品要均质,厚度通常应大于5μm 。例如对JCXA-733电子探针仪,最大样品尺寸为Φ32mm ×25mm 。EPMA-8705电子探仪所允许的最大样品尺寸为102mm ×20mm 。由于电子探针是微区分析,定点分析区域是几个立方微米,电子束扫描分析和图像观察区域与放大倍数有关,但最大也不会超过5mm 。所以均匀样品没有必要作得很大,有代表性即可。如果样品均匀,在可能的条件下,样品应尽量小,特别对分析不导电样品时,小样品能改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现举例说明样品在通常情况下的分析区域。电子束扫描分析和图像观察区域X (线度)可用下式表示:M =100mm(CRT)/X ,CRT 指观察图像的荧光屏,一般尺寸为100mm ,M 为电子探针分析时的放大倍率,M 通常最低为20倍,则得出X =5mm ,如果要作元素的线扫描或面扫描分析时,为了保证扫描区始终保持在聚焦园上,倍数一般要400-1000倍,如果用1000倍,则X =0.1mm 。

2.5.1.2 具有较好的电导和热导性能

金属材料一般都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而硅酸盐材料和其它非金属材料一般电导和热导都较差。后者在入射电子的轰击下将产生电荷积累,造成电子束不稳定,图像模糊,并经常放电使分析和图像观察无法进行。样品导热性差还会造成电子束轰击点的温度显著升高,往往使样品中某些低熔点组份挥发而影响定量分析精度。

电子束轰击样品时,只有0.5%左右的能量转变成X 射线, 其余能量大部份转换成热能,热能使样品轰击点温度升高,Castaing 用如下公式表示温升△T(K):

ΔT =4.8kd i

V 0 (8·5)

式中V。(kV)为加速电压,i(μA)为探针电流,d(μm)为电子束直径,k为材料热导率(Wcm-1k-1)。例如,对于典型金属(k=1时),当V。=20kV,d=1μm,i=1μA时,△T=96K。对于热导差的典型晶体,k=0.1,典型的有机化合物k=0.002。对于热导差的材料,如K=0.01, V0=30kV, i=0.1μA, d=1μm时, 由公式(8.5)得ΔT=1440K。如果样品表面镀上10nm的铝膜,则ΔT减少到760K。因此, 对于硅酸盐等非金属材料必须在表面均匀喷镀一层20nm左右的碳膜、铝膜或金膜等来增加样品表面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2.5.1.3 样品表面光滑平整

样品表面必须抛光,在100倍反光显微镜下观察时,能比较容易地找到50μm×50μm 无凹坑或擦痕的分析区域。因为X射线是以一定的角度从样品表面射出,如果样品表面凸凹不平,就可能使出射X射线受到不规则的吸收,降低X射线测量强度,图8—15表明样品表面台阶引起的附加吸收。

入射X射线出射X射线

图8-15 样品表面台阶引起的附加吸收

对于不同型号的电子探针仪其X射线出射角有时不同,如JCXA-733电子探针的X射线出射角为40°,EPMA-8705电子探针的X射线出射角为52.5°。高出射角可以减小由于样品不平产生的台阶而引起的附加吸收距离,同时也缩短了光滑样品出射X射线的吸收距离,如图8-16所示,Φ1为高出射角,相应的吸收距离为l1,X射线射出样品后的强度为I1,同样,Φ2为低出射角,l2为吸收距离,I2为X射线强度。

图8-16 不同出射角的吸收距离

l=ZmCOSECΦ

I∝EXP[(-μ/ρ)·l]

μ/ρ为质量吸收系数,显然,大X射线出射角缩短了吸收距离,提高了X射线强度。由于吸收修正量的减小而提高了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大X射线出射角还提高了X射线的空间分辨率。

计算表明,对于质量吸收系数为1000,密度为4的样品,X射线出射角为30°时,样品表面存在0.1μm的台阶会使X射线强度减小7%。因此,要用抛光好的光片或金相表面进行探针定量分析。有时在分析显微组织的成份时,需要对样品表面进行腐蚀,试样腐蚀后,会使表面不光滑(特别是晶界),并且选择性地去掉一部份元素,分析时会产生一些假像。所以,对必须腐蚀的试样要尽量采用浅腐蚀,或者腐蚀后将需要分析的部位附近打上显微硬度压痕,然后轻轻地抛去腐蚀层,留下压痕作为分析标记。抛光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光学显微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

2.5.2 样品制备方法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样品制备技术密切相关,要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制备满足定量分析要求的样品。下面主要讨论无机材料研究中,经常分析的几种样品类型的制备方法。

2.5.2.1粉体样品

粉体可以直接撒在样品座的双面碳导电胶上,用平的表面物体,例如玻璃板压紧,然后用洗耳球吹去粘结不牢固的颗粒。当颗粒比较大时,例如大于5μm,可以寻找表面尽量平的大颗粒分析。也可以将粗颗粒粉体用环氧树脂等镶嵌材料混合后,进行粗磨、细磨及抛光方法制备。对于小于5μm小颗粒,严格讲不符合定量分析条件,但实际工作中有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析结果。对粉体量少只能用电子探针分析时,要选择粉料堆积较厚的区域,以免激发出样品座成分。为了获得较大区域的平均结果,往往用扫描的方法对一个较大区域进行分析。要得到较好的定量分析结果,最好将粉体用压片机压制成块状,此时标样也用粉体压制。对细颗粒的粉体分析时,特别是形貌观察时,将粉体用酒精或水在超声波机内分散,再用滴管把均匀混合的粉体滴在样品座上,待液体烘干或自然干燥后,粉体靠表面吸附力即可粘附在样品座上。

2.5.2.2 块状样品

块状样品可以用环氧树脂等镶嵌后,进行研磨和抛光。较大的块状样品也可以直接研磨和抛光,对尺寸小的样品只能镶嵌后加工。对多孔或较疏松的样品,例如有些烧结材料、腐蚀产物等,需采用真空镶嵌方法。将样品用环氧树脂胶浸泡,在50°C-60°C时放入低真空容器内抽气,然后在60°C恒温烘箱内烘烤4h,即可获得坚固的块状样品。这可以避免研磨和抛光过程中脱落,同时可以避免抛光物进入样品孔内引起污染。

样品研磨、抛光时,要根据样品材料选用不同粒径、材料的抛光粉,例如Al2O3 SiC、Cr2O3、金刚石研磨膏等。抛光粉的粒径从0.xμm-几十μm,抛光以后必须把抛光粉等污染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干净。需要腐蚀的样品最好浅腐蚀,腐蚀后必须把腐蚀剂和腐蚀产物冲洗干净,以免产生假象。对于易氧化或在空气中不稳定的样品,制备后应立即分析。待分析样品应防止油污(或其他碳氢化合物)和锈蚀对样品的污染。

对不导电的样品,最好在样品加工完毕后,立即蒸镀金或者碳等导电膜,镀膜后应马上分析,避免表面污染和导电膜脱落。一般形貌观察时,蒸镀金导电膜,金导电膜导电性好,二次电子发射率高,可以拍摄出质量好的图象。如果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必须蒸镀碳导电膜。碳为超轻元素,对所分析元素的X射线吸收小,对定量分析结果影响小。蒸镀金可以用真空镀膜仪或离子溅射仪,蒸镀碳只能用真空镀膜仪。镀膜要均匀,厚度控制在20nm左右,为了保证样品与标样镀膜厚度相同,标样和样品应该同时蒸镀。真空镀膜仪在蒸镀过程中会产生1000°C-2000°C的高温,而样品距蒸发源约为15mm左右,对熔点低的有机物样品、生物样品及镶嵌材料等都会产生影响。必须控制蒸镀时间,长时间镀膜不但温升影响样品,而且镀膜厚度增加会影响定量分析结果。如果金膜太厚,金粒子会聚集成岛状结构,在高倍图象观察时产生假象,同时也会覆盖样品的微细结构。为了控制镀碳膜厚度,最简单的

方法是在镀膜样品的附近放一块经抛光的黄铜,用黄铜表面镀膜后的干涉色判断膜厚,20nm 黄铜表面的干涉色为蓝紫色。干涉颜色与厚度的关系见表3.

表3黄铜表面碳膜厚度与干涉色

碳膜厚度/nm 干涉色

15 橙

20 蓝紫

25 篮

30 蓝绿

35 黄绿

40 浅绿

45 金黄

对特殊样品,例如生物样品、软样品、含水矿物样品、测定表面镀层厚度和元素扩散深度等样品,要用特殊的制样方法。矿物岩石样品的制备方法已有国家标准(GB/T 17366-1998)。标准规定了光片、光薄片、颗粒等样品的制备方法。

2.5.2.3 标样制备方法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是一种物理方法,分析过程中需有标准样品进行对比,然后进行定量修正计算。即使无标样定量分析也是以标样为基础,建立所有标样的数据库,分析时不用每次测量标样数据,但要定期用标准样品校准。标准样品的制备与块状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但要按照GB/T 4930-93“电子探针分析标准样品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备。标样要求微米量级范围内成分均匀,有准确的成分定值;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在真空中电子束轰击下稳定;颗粒直径不小于0.2mm;要根据GB/T 4930-93“电子探针分析标准样品通用技术条件”测定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满足均匀性判别指数(HI)和稳定性判别指数(SI)的要求。关于标样制备的技术规范,即将发布国际标准。

2.6 分析方法

2.6.1 点分析

将电子探针固定在样品感兴趣的点上,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方法用于显微结构的成份分析,例如,对材料晶界、夹杂、析出相、沉淀物、奇异相及非化学计量材料的组成等研究。

2.6.2 线分析

电子束沿一条分析线进行扫描(或样品扫描)时,能获得元素及其含量变化的线分布曲线。如果和样品形貌像(二次电子像或背散射电子像)对照分析,能直观地获得元素在不同相或区域内的分布,如图8—17所示。

从图8-17(b)可知,二次电子像中的1含Cr, 2、4含W,3含V元素。该方法可用于扩散及相图的研究。

(a) 腐蚀面的二次电子像 (b) 分析线上的元素分布

样品:高速钢(SKH-9) 10000× 1:Cr-K α 2,4:W-L α 3:V-L α

图8-17 二次电子像与元素线分布

2.6.3 面分析

将电子束沿样品表面扫描时,元素在样品表面的分布能在CRT 上以亮度分布显示出来(定性分析),如图8—5所示。图8-5b 和图8-5c 分别显示出Mg 和Al 的分布特征。研究材料中杂质、相的分布和元素偏析常用此方法。

不管采用那一种方法,对硅酸盐材料常遇到特殊的困难和问题。除了上面所述导电性及导热性差外,由于硅酸盐材料往往由较低原子序数的多种元素组成,如O 、Al 、Fe 、Mg 、Ca 、Na 和K 等。因此,其特征X 射线波长较长,吸收严重,荧光产额ωk (元素K 层电子电离后产生K 幅射的几率)相当低。例如,铝(Z =13)ωk =4%;碳(Z =6)ωk =0.1%, 如此低的ωk 检测相当困难,因此,电子探针对超轻元素(Z <10)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较低,但随着仪器和检测技术的改进,将会不断提高。

上述三种方法用途不同,检测灵敏度也不同,定点分析灵敏度最高,面扫描分析灵敏

度最低。

2.7

定性和定量分析

2.7.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确定所分析样品的元素组成。用波谱分析时,首先在电子探针的光学

显微镜或扫描图象上选定分析部位,然后选用能覆盖元素Be -U 的不同衍射晶体,同

时改变谱仪晶体的L 值,记录不同L 的X 射线强度变化,根据公式(8.4): L=λn d

R ,可确定波长的种类,即元素的种类。定性分析过程及元素鉴别均由计算机程序完成。计算机鉴别有时会出现错误,这主要是因为元素的不同线系或高次衍射线

互相重叠引起的。要根据其他知识及不同衍射线强度的关系仔细检查。例如,K 线系的

K β、与K α的强度比约为1/5

,如果该比值有变化,可能是元素之间的峰重叠。仪器的脉冲高度分析器可以滤掉高次衍射线的干扰。

能谱的定性分析速度快,几十秒就能完成。但由于能谱的分辨率低,谱峰重叠严重,

需认真鉴别。虽然现在能谱有重叠峰剥离程序,但还不能完全避免元素峰值干扰的影响。

2.7.2 定量分析

2.7.2.1 检量线法

检量线法也称灵敏度曲线法,主要用于低含量元素的分析,例如碳钢和低合金钢中碳的定量分析。该方法是根据元素在低含量范围内,元素的特征X射线强度与元素含量接近线性关系的规律。一般选用五块以上的标样,标样基体元素与待测样品元素要非常接近。测量钢和低合金钢中碳含量的标样已有国际标准,含碳量由高到低。首先测量标样中碳的X射线强度K与含碳量C之间的关系,作碳的K-C曲线,如图8-18所示。然后测量样品中碳的X 射线强度,从表中即可查出样品中含碳量。

图8-18 碳的K-C曲线示意图

该方法的具体测量过程,见GB/T 15247-94 “碳钢和低合金钢中碳的电子探针的定量分析方法”国家标准。

2.7.2.2 ZAF 定量修正方法

ZAF定量修正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理论修正法,一般电子探针或能谱都有ZAF定量分析程序。

2.7.2.2.1 修正的起因

因为试样中A元素特征X射线的强度(脉冲计数)I A与试样中单位体积内的A元素的原子数,即和A元素的含量成比例,所以只要在相同条件下(如加速电压、探针电流等相同),测出试样中A元素的X射线强度I A与纯A样品(标样)的X射线强度I(A)之比: K A=I A/I(A),应该等于元素的浓度C A:

K A= I A/I(A)=C A

但在一般情况下,K A并不等于C A,有时要偏离20%以上。这是由于入射电子进入试样后,要受到试样原子的散射;电子束激发样品而产生的X射线射出试样时要受到试样的吸收;不同元素发射的X射线(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还会使被分析元素产生荧光X射线。

这一系列过程都随试样和标样的组成而变化,所以K A与C A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要从实测的X射线强度比K A求得C A,必须进行如下三方面的修正:

(1)原子序数效应的修正

由于试样的平均原子序数和标样的原子序数不同,入射电子在受到样品减速过程中,由卢瑟福散射而重新射出样品的电子数及电子被减速(阻碍)的程度均不同,即进入样品中激发X射线的电子数不同。对于原子序数不同造成的这种影响进行修正,称为原子序数效应的修正。一般说来,平均原子序数大,则进入样品的深度小,而背射电子的数目多。

(2)吸收效应的修正

从试样内部产生的X射线射出表面时,要受到样品本身的吸收,由于标样和试样所组成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因此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也不同,必须加以修正,这项修正称

电子探针的分析原理及构造

电子探针在找矿方面的应用 一、电子探针-基本概念 电子探针仪是 X射线光谱学与电子光学技术相结合而 产生的。1948年法国的R.卡斯坦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探针 仪。1958年法国首先制造出商品仪器。电子探针仪与扫 描电子显微镜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处。70年代以来生产 的电子探针仪上一般都带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功能,有的还 附加另一些附件,使之除作微区成分分析外,还能观察和 研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等。 用波长色散谱仪(或能量色散谱仪)和检测计数系统, 测量特征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和强度,即可鉴别元素 的种类和浓度。在不损耗试样的情况下,电子探针通常能 分析直径和深度不小于1微米范围内、原子序数4以上的 所有元素;但是对原子序数小于12的元素,其灵敏度较 差。常规分析的典型检测相对灵敏度为万分之一,在有些 情况下可达十万分之一。检测的绝对灵敏度因元素而异, 一般为10-14~10-16克。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点、 线、面上的元素分析,并获得元素分布的图象。对原子序数高于10、浓度高于10%的元素,定量分析的相对精度优于±2%。 电子探针仪主要包括:探针形成系统 (电子枪、加速和聚焦部件等)、X射线信号检测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样品室、高压电源和扫描系统以及真空系统。 二、电子探针-结构特点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 探针)利用约1Pm的细焦电子束,在样品表 层微区内激发元素的特征X射线,根据特 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微区化学成 分定性或定量分析。电子探针的光学系统、 真空系统等部分与扫描电镜基本相同,通 常也配有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信号检测器,同时兼有组织形貌和微区成分分析两方面的功能。电子探针的构成除了与扫描电镜结构相似的主机系统以外,还主要包括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部分。 电子探针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镜筒),X射线谱仪和信息记录显示系统组成。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在电子光学系统的构造基本相同,它们常常组合成单一的仪器。 电子光学系统 该系统为电子探针分析提供具有足够高的入射能量,足够大的束流和在样品表面轰击殿处束斑直径近可能小的电子束,作为X射线的激发源。为此,一般也采用钨丝热发射电子枪和2-3个聚光镜的结构。为了提高X射线的信号强度,电

计算机试卷分析1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现代服务系计算机专业成绩分析报告 一、各科目试卷评价: 从各科教师的试卷分析可以看出,各科目的试题量都基本适中,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绝大部分试题都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计算机考试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结合我校示范校建设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各计算机班级专业课程的考试基本上都是采用了理论+实操的考试方式,考试成绩基本上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情况,起到了通过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的作用。二、考试评价: 所控班级:一年级—计算机广告1、2、3班;二年级—中级计算机22班;三年级—高级计算机3班。本学期计算机广告1、2、3班考试课目为:《WORD案例》及格率89.5%、《Photoshop图像处理》及格率63.8%、汉字录入实训76.6%。中级计算机22班学生考试四门功课:《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及格率为97%、《计算机操作员基础知识》及格率为95%;《网页设计与制作》及格率为84.4%、《多媒体技术与应用》70.9%%。高计3班考试课程为《AE》及格率为100%、《电子商务》及格率58%、《计算机操作员(高)》及格率95%、《计算机操作员基础知识》及格率91%。

从本次考试来看,计算机专业试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情况及计算机专业要求相符,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注重实操和理论相结合。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主要的错误集中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操作员基础知识》考试的知识点琐碎,覆盖面广,每一章都有知识点,大多数学生的错误点集在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这些知识点上 2、《网页设计与制作》多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缺乏想象力、创造力。 3、《录入实训》概念不清,速度提不起来。 4、《计算机操作员(中高级)》集中出现在输入的速度上;电子表格的计算机功能(函数)使用不当;Powerpoint动画设置不熟练 5、《电子商务》综合能力的掌握,网络营销经验不足。 6、《多媒体课件制作》题目与图片的分布不协调,不能实现密码输入超时提入。 7、《Photoshop图像处理》作品操作过程不够细,在细节方面失分过多,图层、蒙版应用不当。 8、试卷错误集中在对联制作部分和公司招聘方案部分。充分说明学生基础功不够扎实,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对基础知识的操作有误,除此之外错误还集中在一些细节部分,比如利用自选图形、艺

实验六 电子探针结构原理及分析方法

实验六电子探针结构原理及分析方法 一、实验内容及实验目的 1.结合电子探针仪实物,介绍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加深对电子探针的了解。 2.选用合适的样品,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以了解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二、电子探针的结构特点及原理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探针)利用约1μm的细聚焦电子束,在样品表层微区内激发元素的特征X射线,根据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微区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分析。电子探针的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等部分与扫描电镜基本相同,通常也配有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信号检测器,同时兼有组织形貌和微区成分分析两方面的功能。电子探针的构成除了与扫描电镜结构相似的主机系统以外,还主要包括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部分。本实验这部分内容将参照教材,并结合实验室现有的电子探针,简要介绍与X射线信号检测有关部分的结构和原理。 三、电子探针的分析方法 电子探针有三种基本工作方式:点分析用于选定点的全谱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以及对其中所含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线分析用于显示元素沿选定直线方向上的浓度变化;面分析用于观察元素在选定微区内的浓度分布。 1.实验条件 (1) 样品:样品表面要求平整,必须进行抛光;样品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表面需喷镀一层不含分析元素的薄膜。实验时要准确调整样品的高度,使样品分析表面位于分光谱仪聚焦圆的圆周上。 (2) 加速电压:电子探针电子枪的加速电压一般为3~50kV,分析过程中加速电压的选择,应考虑待分析元素及其谱线的类别。原则上加速电压一定要大于被分析元素的临界激发电压,一般选择加速电压为分析元素临界激发电压的2~3倍。若加速电压选择过高,导致电子束在样品深度方向和侧向的扩展增加,使X射线激发体积增大,空间分辨率下降。同时过高的加速电压将使背底强度增大,影响微量元素的分析精度。 (3) 电子束流:特征X射线的强度与入射电子束流成线性关系。为提高X射线信号强度,电子探针必须使用较大的入射电子束流,特别是在分析微量元素或轻元素时,更需选择大的束流,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在分析过程中要保持束流稳定,在定量分析同一组样品时应控制束流条件完全相同,以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 (4) 分光晶体:实验时应根据样品中待分析元素及X射线线系等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分光晶体。常用的分光晶体及其检测波长的范围见有关表。这些分光晶体配合使用,检测X

电子类专业(综合)课试卷分析

对口高考电子类专业(综合)课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主要特征 1、三门学科知识点覆盖面不一,总体较低 2004年电子类专业课《考试纲要》要求考察的知识点为293个,其中《电工基础》知识点159个,《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81个,《电子线路》知识点54个。高考试卷中涉及《电工基础》知识点18个,广度为11%;涉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23个,广度为28%;涉及《电子线路》知识点18个,广度为33%。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门学科知识点覆盖面均较低,《电工基础》尤为明显。 2、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更突出能力考查 《电工基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阻串联分压、简单电位计算、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知识等;《电子技术基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区别、PN结的导电特性、三极管的分类等;《电子线路》涉及的基础知识有:数制转换、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等。 能力考查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四大题第2题要求学生分析给定组合逻辑电路,并说明如何实现身份识别;第四大题第4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分析一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关系方程,利用集成运放,选择适当方式和参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难度加大 据统计,试题中考试水平各层次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A(识记):10.67%,B(理解):10.67%,C(掌握):44.67%,D(综合运用):34%。C和D层次和起来比率高达78.67%! 三门学科中,《电子线路》试题的难度相对最大,《电子线路》满分104分,试题各层次所占的分数从A到D分别为8分、6分、50分、40分,C和D层次分数加起来为90分! 4、试题内容未能紧扣2004年《考试纲要》 ①知识点覆盖面低,一些重要章节知识点未曾考查,如直流稳压电源。 ②试题与考纲中按考试水平分,各层次所占的百分比相差太大。(见下表)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应用于粤北长江岩体的铀矿物年龄研究

2016 年 1 月 January 2016
岩 矿 测 试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Vol. 35 ,No. 1 98 ~ 107
文章编号: 0254
5357 ( 2016 ) 01
0098
10
DOI: 10. 15898 / j. cnki. 11 - 2131 / td. 2016. 01. 016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应用于粤北长江岩体的铀矿物年龄研究
( 1.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 3. 核工业 290 研究所,广东 韶关 512026 )

龙1 ,陈振宇2* ,田泽瑾1 ,黄国龙3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
摘要:晶质铀矿被认为是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主要矿源提供者, 在评价 岩体的含矿性和确定成岩成矿年龄方面有重要意义。长江岩体属于诸 广山复式岩体的一部分, 是粤北地区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体, 本文利用电 子探针对该岩体中的铀矿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长江岩体中的铀矿物 多以充填或被黄铁矿包围的形式存在, 或者分布于石英、 黑云母、 绿泥石 晶质铀矿 / 沥青油矿的化学年龄值可分为三组:~ 155 Ma、~ 106 Ma 和 江岩体地区主要的铀矿成矿期应发生在 ~ 74 Ma 及之后。 文献标识码:A 等矿物中; 铀矿物类型主要有晶质铀矿、 沥青铀矿、 铀石、 铀钍石四种。 ~ 74 Ma。第一组年龄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 后两组年龄代表铀矿的多期次成矿作用年龄。铀矿物从成岩
后到 ~ 106 Ma, 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直到 ~ 74 Ma 后才发生明显的 U 元素活化、 迁移。因此, 可以推测长 关键词:电子探针定年;晶质铀矿;铀矿成矿;长江岩体;粤北 中图分类号:P597. 3 ;P619. 14 年法国的 Ranchin
[ 1]
晶质铀矿是花岗岩中富铀的副矿物, 早在 1968
岩体中典型的产铀岩体。前人对粤北地区铀矿床的 地球化学、 年代学以及铀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较
[ 9 - 14 ] 多研究 , 但是对岩体中的铀矿物研究很少, 其
使用电子探针对花岗岩中晶质
铀矿进行分析, 通过 U、 Th、 Pb 的分析结果计算晶质 铀矿的化学年龄, 此后很多学者对晶质铀矿的电子 探针测年法进行了研究
[ 2 - 5]
。研究表明, 花岗岩中
[ 5 - 6]
中该 地 区 的 年 代 学 研 究 多 采 用 锆 石 U - Pb
[ 10 - 14 ] 法 ,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尚未得到应用。电子探
晶质铀矿不但可以给出岩体的成岩或铀矿的成矿年 龄, 还可能给出后期蚀变的年龄 。此外, 作为花 岗岩中最主要的含铀矿物, 晶质铀矿被认为是花岗 岩型铀矿成矿的主要矿源提供者, 是产铀矿花岗岩 的标型矿 物, 在评价岩体的含矿性方面有重要意 义
[ 7 - 8]
针测年方法具有简单快速、 无损微区原位测年、 可获 得多种信息以及可借助背散射图像有效避免表层、
[ 15 ] 裂隙等铅易丢失区域等优点 ,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
对长江岩体中铀矿物的赋存状态、 铀矿物类型及铀 矿物化学年龄进行研究, 讨论了成岩成矿的时代和 铀的成矿作用过程。
。因此, 对花岗岩中晶质铀矿的研究, 不仅可
以给出花岗岩的成岩、 铀矿的成矿及后期热液蚀变 的年龄信息, 还可以获得花岗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 信息。 粤北诸广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产 地, 其中分布有多个铀矿床, 长江岩体是诸广山复式
1
区域地质背景
诸广山岩 体 是 一 个 由 加 里 东 期、 印支期和燕
山期岩体组成的巨型复式岩体, 在岩体内部, 细晶 岩、 花岗斑 岩、 辉 绿 岩、 煌斑岩等各类脉岩十分发
收稿日期: 2015 - 09 - 11 ;修回日期: 2016 - 01 - 12 ;接受日期: 2016 - 01 - 18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 “ 广东诸广山南部地区铀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与综合找矿方法研究” ( 12120113090500 ) 作者简介:张龙, 硕士研究生,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方向。 E-mail: 1621997995@ qq. com。 通讯作者:陈振宇,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矿物学和微束分析研究。 E-mail:czy7803@ 126. com。
— 98 —

电子探针使用技术讲座

电子探针(EPMA1600) 实用技术讲座
2009年03月26日 分析测试中心 雷淑梅 smlei@https://www.360docs.net/doc/85197708.html,

提纲
1.前言 2.电子探针的发展过程简介 3.电子探针工作原理简述 4.WDS和EDS的区别 5.电子探针功能特点及应用 6.样品制备 7.结束语
SHIMADZU EPMA-1600

1、前言
电子探针是电子探针X 射线显微分析仪的简称,英文缩写为EPMA (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er),它用一束聚焦得很细(50nm~ 1μm)的加速到5kV-30kV的电子束,轰击用光学显微镜选定的待分 析试样上某个“点”(一般直径为1-50um),利用试样受到轰击时发射 的X射线的波长及强度,来确定分析区域中的化学组成。随着电子光 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的EPMA同时具有扫描电镜SEM的 形貌观察、结构分析等功能。不但像仪器发明之初那样,以金属和矿 物样品中不同相或不同组成的成分分析为主要目的,而且也应用在冶 金、电子电器件、陶瓷、塑料、纤维、木材、牙齿、骨骼、叶、根等 等方面。其应用领域之广泛,可说目前已经涉及到所有固体物质的研 究工作中,尤其在材料研究工作方面。这种仪器不仅是研究工作中的 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质量检查的手段之一。

2.电子探针的发展过程简介(一)
1913年的两个物理基础:莫塞莱定律和布拉格定律 。 莫塞莱定律:ν=C(Z-σ)2 ,特征X射线频率与发射X射线的 原子的原子序数平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著名的布拉格定律:2dsinθ=nλ,式中,d为晶体的晶面间 距,单位为?, θ为X射线的入射角,λ为X射线的波长, 单位为?,n是正整数。 测出X射线的掠射角θ,即可计算 出X射线的波长,进而确定出产生波长特征X射线的元素。

分析测试中心电子探针(EPMA)简介

分析测试中心电子探针(EPMA)简介 一、仪器概述 电子探针利用聚焦得非常细(微米-纳米级)的高能电子束轰击样品,激发出各种被测物质的有用信息(如特征X射线、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通过分析这些有用信息达到对样品微区成分分析和形貌观察的目的。 电子探针与扫描电镜的结构大致相似,不同的是电子探针有一套完整的X射线波长和能量探测装置(波谱仪WDS和能谱仪EDS),用来探测电子束轰击样品所激发的特征X射线。由于特征X射线的能量或波长随着原子序数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探测入射电子在样品中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波长或能量,就可获得样品中所含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以此对样品微区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是电子探针最大的特点。 分析测试中心已安装的电子探针是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EPMA-1600型最新产品,它不仅具有较高的X射线检出角,同时由于使用全聚焦的X射线分光晶体,能兼顾X 射线检测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并配有高稳定的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及高精度机械系统以及EDAX公司生产的Genesis能谱仪,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先进的微区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和形貌观察用大型精密科研仪器之一。 二、仪器用途 适用于材料(合金、陶瓷、半导体材料等)、矿物、冶金、机械、微电子等领域的微区化学组成定性和定量分析、微区化学组成线分析、微区化学组成面分析以及各类固体产品的微区形貌观察与成分分布图像等,是对试样表面形貌观察、微区组织结构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的最有效、原位(in-situ)表征手段。 三、仪器的性能与特点 1、具有较高的X-射线检出角(52.5?),有利于提高仪器空间分辨率和凸凹样品分析观察的可靠性;分光晶体采用Johanson型全聚焦分光晶体,同一道波谱仪兼顾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 2、分析精度:好于1%(主要元素,含量>5%)和5%(次要元素,含量~1%);谱仪检测极限:大于10ppm。 3、分析元素范围:4Be-92U;加速电压:0.2-30kV(可调步长≤0.5kV);二次电子像分辨率:6nm;放大倍数:50-300000?,连续可调(有效图像观察倍数≤50000?)。 4、电子束流稳定性:好于1.5?10-3/h;电子束流:10-12–10-5A,连续可调,绝对准确值好于10%。 5、样品台最小移动间距为0.02微米,重复精度好于±1μm,机械系统精密度高。

电工基础试卷分析(3)

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考查,客观题的设置也比较合理,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比较真实地反映电工基础教学质量的现状。本试卷包含七种题型,通过不同侧面考查了电工基础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二、考核成绩分析 (一)填空题 填空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出错较少。 (二)判断题 错题较多的是1.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除与最大值有关外,还与它的初相位相关。 9、三相负载作星形联接时,无论负载对称与否,线电流必定等于对应负载的相电流。 (三)选择题 第2小题和第8小题学生部分学生选择错误。 (四)计算题 有一对称三相负载,每相的电阻为6Ω,电抗为8Ω,电源线电压为380V,试计算负载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结时的有功功率。 由于中职学生计算能力差,出错率高。 (五)动手操作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解决问题 总体上来说,学生完成较好。 完成较好的题目有第1题、第2题、第4题。 第3题,大部分学生解题的思路明确。

第5题,这是一道看起来不难,错误率却颇高的题。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理解题意而无从下手;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三相电工率计算的应用题缺乏深入思考,因此错误极多。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我们要勇于实践《电工基础大纲标准》,要将课程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气电子工作所必需的电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 (1).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 (2).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 ).初步具备分析电路一般问题的能力; ( 4 ).初步具备学习和应用电气电子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技术规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总之,此试卷测出了学生的水平,也测出教师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将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电子探针分析过程浅析

电子探针分析过程浅析 电子探针(EPMA)是非常先进的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设备,是目前微区元素定量分析最准确的仪器。它使用细聚焦电子束入射样品表面,激发出样品元素的特征X射线,分析X射线的波长,即可知道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分析特征X射线的强度,可知样品中对应元素的相对含量,并配置能谱仪分析附件。电子探针可进行图像观察,并获得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数据。它的应用能为钢铁产品的研发工作及质量控制提供准确、有效的分析数据。针对此课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首钢技术研究院检验高级工程师严春莲。 电子探针在钢铁工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钢铁企业都利用电子探针进行固体样品的微区(微米到纳米级)分析,可分析的元素范围是B5—U92。它利用细聚焦的电子束照射样品,可查明钢铁样品微区中的元素成分,尤其是可以对C、N、O等轻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X射线取出角可达52.5°,以高信噪比及高灵敏度检测钢材中较轻元素的含量可达ppm级。这是扫描电镜所不能胜任的,因为扫描电镜和能谱仪一般是对元素周期表中Na元素以后的重元素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现阶段,利用电子探针已经突破这一局限,大大方便研发人员对样品中的轻元素进行微观分析研究。如板材产品会出现明显的碳偏析和析出相,通过电子探针进行微区观察分

析,会有助于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新产品强化机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另外,电子探针还可以进行镀层成分、厚度的测定、粒度分布的测定及断面分析等。电子探针无疑是钢铁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成分分析仪相比,电子探针更偏重成分的微区定量分析,处于微米级的分析精度,它的检测极限一般为0.01—0.05wt%,对原子序数大于11,含量在10wt%以上的元素,其相对误差通常小于2%。而光谱类的分析仪是较宏观的检测,处于毫米级的分析精度。以380CL 车轮钢开裂分析为例,裂纹从边部开裂,沿着中心偏析带附近往里扩展,但未曾沿着中心偏析带开裂。裂纹开裂处周边无夹杂,无氧化物,周边组织无脱碳现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后只能观察到有偏析带,但具体是什么成分偏析、偏析程度如何就无法准确判定,而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发现试样中心偏析带附近存在着磷偏析带,裂纹沿着磷偏析带开裂。根据这一结果,倒推出当时在炼钢生产时,同一时间生产的高强钢也发现了严重的磷偏析,现场生产异常排除后,车轮钢至今未发现因磷偏析引起的开裂。 目前,首钢技术研究院利用电子探针开发铸坯枝晶组织显示、枝晶偏析定量分析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设置适当的分析条件,电子探针的面、线、点分析功能可以较好地表征钢中微量元素的偏析状况,并可获得准确定量的微区化学成分。对成分偏析含量低、组织

基于任务的电子技术实验测评系统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0届本科毕业生) 题目:基于任务的电子技术实验测评系统 ——考试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周婧 学生学号: 学院名称: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李柳 2010年05月26日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前言 在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而电子技术实验测评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基于任务的电子测评系统考试子系统的技术可以借助于遍布全球的因特网进行,因此考试既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考试的灵活性。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从而使用计算机判卷,大大提高阅卷效率;还可以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序等操作。所以现在较好的考试方法为电子技术实验测评考试,试题内容放在服务器上,考生通过姓名、准考证号码和口令进行登录,考试答案也存放在服务器中,这样考试的公平性、答案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采用电子技术实验测评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 电子技术实验测评考试系统的实现技术有多种,可以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型的MIS型架构,即试题内容放在远程的服务器上,在考试机上安装考试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客户机配置,因此每次考试时要对机器进行安装、配置,考务工作比较烦琐,而且考试程序放在客户机上,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文讨论的电子技术实验测评考试系统采用电子技术实现。电子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两层结构,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用户界面层/事务层/数据库层,因此电子结构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在用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任何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事务层所在的计算机上,试题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当然,事务层和数据库可以是同一台机器(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把这两层分开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所以,本文所讨论的考试系统采用电子技术实现。

电子探针

第八章 电子探针、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李香庭 1 概论 1.1 概述 电子探针是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的简称,英文缩写为EPMA(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er),扫描电子显微境英文缩写为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这两种仪器是分别发展起来的,但现在的EPMA都具有SEM的图像观察、分析功能,SEM也具有EPMA的成分分析功能,这两种仪器的基本构造、分析原理及功能日趋相同。特别是现代能谱仪,英文缩写为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与SEM组合,不但可以进行较准确的成分分析,而且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功能。由于EDS分析速度快等特点,现在EPMA通常也与EDS组合。虽然EDS的定量分析准确度和检测极限都不如EPMA的波谱仪(Wavelength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缩写为WDS)高,但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样品的成分分析要求。由于EPMA与SEM设计的初衷不同,所以二者还有一定差别,例如SEM以观察样品形貌特征为主,电子光学系统的设计注重图像质量,图像的分辨率高、景深大。现在钨灯丝SEM的二次电子像分辨率可达3nm,场发射SEM二次电子像分辨率可达1nm。由于SEM一般不安装WDS,所以真空腔体小,腔体可以保持较高真空度;另外,图像观察所使用的电子束电流小,电子光路及光阑等不易污染,使图像质量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EPMA一般以成分分析为主,必须有WDS进行元素成分分析,真空腔体大,成分分析时电子束电流大,所以电子光路、光阑等易污染,图像质量下降速度快,需经常清洗光路和光阑,通常EPMA二次电子像分辨率为6nm。EPMA附有光学显微镜,用于直接观察和寻找样品分析点,使样品分析点处于聚焦园(罗兰园)上,以保证成分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EPMA和SEM都是用聚焦得很细的电子束照射被检测的样品表面,用X射线能谱仪或波谱仪,测量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与强度,从而对微小区域所含元素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并可以用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等进行形貌观察。它们是现代固体材料显微分析(微区成份、形貌和结构分析)的最有用仪器之一,应用十分广泛。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都是用计算机控制分析过程和进行数据处理,并可进行彩色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工作,所以是一种现代化的大型综合分析仪。现在国内各种型号的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有近千台,分布在各个领域。 1.2电子与固体样品的交互作用 一束细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时,入射电子与样品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将产生弹性或非弹性散射作用,并激发出反映样品形貌、结构和组成的各种信息,如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阴极发光和特征X射线等(图8-1)。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计划 《电子技术基础》是学习电子专业课的基础。注重电子元件的作用参数以及电路工作原理的学习,为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本学期的计划和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1、完成第九章到第十一章的教学内容 2、了解数字电路特点及应用 3、理解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熟识其图形符号 4、能对TTL非门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要分析,了解TTL与非门、异或门、集电极开路门、三态输出门的功能及典型应用 5、会应用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对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6、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读图方法 7、会分析一般的编码器、译码器电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逻辑电路及逻辑函数的化简 2、编码器、译码器电路的分析及设计 (二)难点 1、逻辑函数的化简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接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职专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底子簿弱,教材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分层施教,对少部分同学要提高要求,除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外还应掌握分析数字电路的方法,并提高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则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今后学习好专业打好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方式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引入一些新的信息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掌握一些手段。根据《电子技术基础》的特点,尽量的用课件做一些实验演示,让学生看到波形的产生过程,变换过程等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推动学生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对于各章节的练习要辅导学生弄懂,让学生觉得实在学懂了,才会保持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强调各章节的学习指导对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进步的喜悦。 2、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调整教学方法,去改变教学方式,

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进展

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电子探针分析技术(EPMA)是一种应用较早、且至今仍具有独特魅力的多元素分析技术。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探针分析技术(EPMA)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地学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就该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及在地学中的应用进展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电子探针;地学;应用进展 1引言 电子探针是电子探针X 射线显微分析仪的简称,英文缩写为EPMA (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ser),它用一束聚焦得很细(50nm~1μm)的加速到 5kV-30kV的电子束,轰击用光学显微镜选定的待分析试样上某个“点”(一般直径为1-50um),利用试样受到轰击时发射的X射线的波长及强度,来确定分析区域中的化学组成。 随着电子光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的EPMA同时具有扫描电镜SEM的形貌观察、结构分析等功能。不但像仪器发明之初那样,以金属和矿物样品中不同相或不同组成的成分分析为主要目的,而且也应用在冶金、电子电器件、陶瓷、塑料、纤维、木材、牙齿、骨骼、叶、根等等方面。其应用领域之广泛,可说目前已经涉及到所有固体物质的研究工作中,尤其在材料研究工作方面。这种仪器不仅是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质量检查的手段之一。本文仅对EPMA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加以阐述。 2电子探针的发展历史简介 电子探针分析的基本原理早在1913 年就被Moseley发现,但直到1949 年,法国的Castaing在guinier教授的指导下,才用透射电镜(TEM)改装成一台电子探针样机。1951年6月,Castaing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不仅介绍了他所设计的电子探针细节,而且还提出了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现在电子探针的定量修正方法尽管作了许多修正,但是,他的一些基本原理仍然适用。1955年Castaing在法国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展出了电子探针的原形机, 1956 年由法国CAMECA公司制成商品,1958年才把第一台电子探针装进了国际镍公司的研究室中,当时的电子探针是静止型的,电子束没有扫描功能。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及应用

收稿日期:20052032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40372063) 作者简介:章卫星(19802),男,浙江兰溪人,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刘成东(19642),男,浙江金华人,东华理工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100423918(2005)0520657203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及应用 章卫星, 刘成东, 张宝松 (东华理工学院,江西抚州 344000) 摘 要:介绍电子探针化学测年原理和计算方法,并运用实例证明它是一项简便的地质定年方法,用此方法测定的 年龄数据与传统方法测定的年龄数据具有可比性?另外简要的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并指出这项技术 在地质问题研究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子探针;化学测年;应用 中图分类号:P 575 文献标识码:A 电于探针自19世纪30年代发明以来,对物质的微区分析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用途也日益广泛?到了60年代,地质学家就已经用其分析矿物中的主元素,偶尔也从富U 和Th 的矿物中获得“化学年龄”,但从实用意义上讲,那时的方法都不完善?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光电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探针分析技术有了质的提高? 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正是在这些技术进步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此项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Suzuki 等人提出[1],之后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此作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应用[2]?国内中科院的周剑雄等人也几乎同时进行类似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3]?本文以独居石为例,首先对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进行阐述,然后说明这个研究成果在地质领域的应用前景? 1 基本原理和年龄计算 下面以电子探针对独居石中的放射性元素Th 、U 、Pb 的氧化物测定为例,说明电子探针化学测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年龄计算?  232Th 、235U 、238U 三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经过一系列的α、 β衰变最终形成Pb 的稳定同位素?这3个衰变系列可以由下面三个式子表示:  232Th →6α+4β+208Pb  235U →7α+4β+207Pb  238U →8α+6β+206Pb 当上述衰变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建立平衡时,就可以把Th 和U 的衰变直接转化为相应的Pb 同位素,据此建立3个独立方程用来计算t 时间内累积起来的放射性成因的Pb : N (208Pb )=N (232Th )×[exp (λ232t )-1] N (207Pb )=N (235U )×[exp (λ235t )-1] N (206Pb )=N (238U )×[exp (λ238t )-1] 上式中N (232Th )、N (235U )、N (238U )是相对应元素仍然存在的原子数,λ表示各同位素衰变常数:λ232=4.9475×10-11a -1、λ235=9.8485×10-10a -1、λ238=1.55215× 10-10a -1?由于多数岩石中的独居石自形成后一直处于封闭系统,并且其中非放射性成因的Pb 可以忽略不计,并考虑现在正常铀的比值N (238U )/N (235U )=137.88[3]?则独居石中Pb 的总含量为: N (Pb )=N (208Pb )+N (207Pb )+N (206Pb ) N (Pb )=N (232Th )×{exp (λ232t )-1}+N (U )×{[exp (λ235t )-1]+137.88×[exp (λ238t )-1]}138.88  (1)第23卷 第5期2005年10月 河 南 科 学HENAN SCIENCE Vol.23 No.5Oct.2005

计算机历年试卷分析优选稿

计算机历年试卷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主要讲述两大方面的内容:如何考试、如何复习 一、考试: A、参考教材:(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 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 98) 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指导与上机实验(Windows 98) 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 2000) 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指导与上机实验(Windows 2000) B、考试形式:笔试, C、其中客观题占80分、主观题占20分。 1、判断题:10个小题, 2、每小题1分, 3、共10分 4、单选选择:50小题, 5、每小题1分, 6、共50分 7、多项选择:10小题,8、每小题2分,9、共20分 10、填空题:10小题,11、每小题2分,12、共20分 2005年试卷按章节统计结果: 章节 目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判断题 题目数5 0 1 1 3

分值50113 单项选择 题目数15610910 分值15610910 多项选择 题目数43111 分值86222 填空题 题目数52111 分值104222 分值小计3816151417 其中,判断和单选题每小题1分,多选和填空题每小题2分,客观题占80分,主观题占20分 综合试卷、教材内容,结合本科目的特点,按照大纲的总体要求,命题人在出题时,考查的要点不外乎以下形式: 记忆:名词、快捷键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ENIAC。(04年单选) 在Internet上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04年单选) CPU的中文名称是中央处理器。(04年单选)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04年多选)

电子商务三二分段试卷B(含答案和试卷分析)

xxxxxxxxxx 学校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商务》期末考试试卷(B 卷) QMSD/JW -18-02 适用班级: 考生班级 姓名 命题人: 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入该小题的括号内。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在下列网络营销工具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 2.在电子商务中,CRM 通常是指( )。 3.netc@https://www.360docs.net/doc/85197708.html, 是一个典型的E-mail 地址,它包含了( )。 4.下列关于IP 地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5.HTML 指的是( )。 6.以下哪些不是网上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 ) 7.数字证书采用公钥体制,即利用一对互相匹配的密钥进行( ) 8.表示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的英文缩写是( ) 9.下列关于网络防火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 10.下列方法中,不能起到预防计算机病毒作用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有12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静态网页的文件扩展名通常为 和 。 2.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四流分别是 、资金流、 和物流。

3.“以电子化数字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指的是。 4.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和两类。 5.“HTTP”的中文含义是。 6.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和。 7.企业网站可以概括为、和综合型电子商务网站三种形式。 8.微博,即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 9.目前,在物流应用中常用的自动识别技术是和。 10.EDI就是将数据和信息和,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和处理。 11. 是一种完全专业化的物流模式,是指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进行服务的第三方。 12.虚拟专用网简称。 三、判断改正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并加以改正。判断错误或不作判断均不得分) 1.URL的格式为:(协议)://(端口号):(主机名)/(文件路径)/(文件名)() 改正: 2.在网页中插入图像时,用得最多的图像格式是GIF和JPEG。() 改正: 3.总线型是以中央结点为中心与各结点连接。() 改正: 4.表格对页面区域进行划分,而框架对整个窗口进行划分() 改正: 5.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这种集合与特定的主题和目标相联系。() 改正:6.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的投资大。() 改正: 7.远程登录服务使用了Telnet协议。() 改正: 8.SQL Server是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关系型数据库。() 改正: 9.计算机按网络覆盖范围划分,有广域网(LAN)、局域网(WAN)和城域网(MAN)。()改正: 10.网上银行是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机构。() 改正: 四、简答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3~5分,共18分) 1.(4分)简述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安全的四大要素。 2.(4分)简述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基本步骤。

模拟电子技术试卷分析1

考试试卷分析及教师教学总结 一、试卷质量分析 试题覆盖度:7 章(教材共7 章)20 节(教材共29 节)。 试题份量:大题数7 小题数18 。 各类型题目分值:选择10 判断0 填空8 简答 2 论述0 计算 5 证明0 其它0 。 题目难度:简单30 分,相关题号(一)1、3、5、6、8(二)1、3、4、5、6、7、8 。 中等难度50 分,相关题号(一)2、4、7、9、10 、(二)2、(三)1、 2、(四)1、 3、4 。 较难20分,相关题号(四)2、5 。 二、考试成绩分析(卷面成绩,柱型图) 三、考试结果分析 考试结果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考试结果看,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较差,基本理论的应用不熟练。反映出学生学习之余没有对所学的相关课程知识很好掌握,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总结 你认为自己教学的主要优点是什么?主要缺点是什么?教学效果如何?为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哪些措施? (1)主要优点:.因材施教;重点突破,兼顾小知识点。 (2). 主要缺点:由于学生基础较薄弱,对于较难知识教学中并没有完全突破。 (3)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应做到两点,一是灵活教学,认真研究学生实际情况,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备课,研究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案例。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好教材内容,才能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来帮助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建议 就学院和本教学系部的整体教学工作,你认为目前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改进? (1)任课教师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精心设计,认真备课,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后,能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为学习其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2)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材、教法。

表面涂层考试复习题3.0

3.烧蚀涂层:有机材料加石英纤维、陶瓷纤维或碳纤维。 4.隔热防火涂层一般是热导率(高/(低)的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钍等 5.表面技术:是应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改变固体材料表面成分、组织结构、缺陷状态、应力状态等,获得所需要的性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或延长使用寿命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8.激光熔覆与等离子熔覆技术的不同:激光熔覆:利用高能激光束在金属基体上熔化被覆材料而形成一层厚度很小的金属熔覆层。等离子熔覆:借助水冷系统的喷嘴对电弧产生约束作用,以转移弧作为热源获得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弧,合金粉末进入等离子束后被加热加速喷射到工件表面,最终和工件表面冶金结合形成覆层。 10.贝比尔层:一种在固体材料表层5~10nm厚度形成的一层因晶格畸变等原因而产生的一种非晶态层。成分为金属及其氧化物,其性能与体内明显不同。11.润湿定义及其分类:热力学上,固体与液体接触后能使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称为润湿。润湿有三种类型:沾湿、浸湿与铺展。 12.在润湿的前提下表面粗糙化(提高/降低)润湿性? 13.表面预处理两个重要的指标:表面清洁度和表面粗糙度。 14.喷丸常用的丸的种类:铸铁丸,铸钢丸,玻璃丸、陶瓷丸。 15.油污根据能否与脱脂剂发生化学反应而分为(可皂化)油污和(不可皂化)油污。 16.活化、钝化和磷化:活化:某一物质从无活性状态转化为活性状态的过程。钝化:由于金属表面状态的改变引起金属表面活性的突然变化,使表面反应(如金属在酸中的溶解或在空气中的腐蚀)速度急剧降低的现象。 磷化:把金属放入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 18.电镀时,被镀工件作(阴)极,表面上主要发生金属离子(或其络离子)的(还原)反应,形成金属镀层。 19.阳极性镀层、阴极性镀层:阳极性镀层:凡镀层相对于基体金属的电位为负时,镀层是阳极,称阳极性镀层,不仅可以起机械保护作用,在镀层缺陷和破损处还能起阴极保护作用。如钢上的镀锌层。阴极性镀层:镀层相对于基体金属的电位为正时,镀层呈阴极,称阴极性镀层,只有机械保护作用,要求完整没有缺陷。如钢上的镀镍层、镀锡层等。 21.平衡电极电位、极化:平衡电极电位:当没有外电流通入时,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电极体系(可逆电极),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速度相等,使得净反应速度为零,这时的电极电位就是平衡电极电位。 极化:指由于电极上通过电流而使电极电位发生变化的现象。 22.极化曲线表示(电极电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23.为了评定金属镀层在阴极上分布的均匀性,电镀生产中用(分散能力)来表示。 24.通常等离子喷涂与火焰喷涂,谁的加热温度高?等离子喷涂 26.热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扩散结合)(物理结合)(冶金结合)。其中主要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 27.自熔性合金粉末:合金中加入了强烈的脱氧元素如Si、B等,在重熔过程中它们优先与合金粉末中氧和工件表面的氧化物作用,生成低熔点的硼硅酸盐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