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道德教育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道德教育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道德教育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22.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作为组织德育过程的基础。答案:正确

34.“小强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真是好样的!”属于评价性用语中的间接性评价。答案:错误

33.小学阶段的家庭德育中,同伴关系的建立还主要是依靠外部生活环境和偶然的共同兴趣,其基本表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因生活琐事而发生人际冲突。答案:正确

37.一切与学校德育有关的因素,以及教育环境中一切直接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才能作为德育评价的内容。

答案:错误

21.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中,家校互访是最常见的个别访问,它具有针对性强、具体、细致、深入等特点。答案:错误

22.品德综合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以儿童的道德情感为基础,让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回归生活。答案:错误

23.封闭式问题设计的选项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内容而定,一般介乎在5~8项之间。答案:错误

24.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属于习俗水平。答案:错误

25.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冲突的协调主要是依靠班主任自身的指导艺术来加以解决的。答案:正确

26.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的自我取向性、现实性、功利性、从众性等特征比较明显。答案:正确

27.评价性用语通过体现是与非、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判断性词语来反映教育者的意图或要求。答案:错误

28.教育实践中,由于班主任被视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所以班主任工作只能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德育工作的辅助途径。答案:错误

29.广义的公民教育是指学习者掌握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重在了解和把握民主、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以及民主、法治国家和政府的运作体系、机制。答案:错误

30.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非正常现象,所以我们要严格管理班级群体,以避免非正式群体的出现。答案:错误

31.严格说来,教育也属于影响品德发展的环境因素。答案:正确

32.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可以将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行公民教育来促进德育的实施,并以此代替德育。答案:错误

33.矫正不良品行的策略很多,从教育的视角上说,鼓励、行为指导优于批评、惩罚。答案:正确

34.重视德育的价值就是重视德育的个体价值。答案:错误

35.师生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德育显性课程要素。答案:错误

36.人际交往中,反馈主要在于表扬和批评、赞赏和惩戒,并不在于行为指导。答案:错误

37.班级是学生作为生活者、成长者的首属群体,而家庭则是第二归属群体。答案:错误

38.所有的行为训练都含有道德意味,所有的行为都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容。答案:错误

39.德育的唯一功能就是培养个体品德,以促进个体自身的完善的发展。答案:错误

40.由于学校德育具有系统相关性、全方位性、全面渗透性等特点,小学要特别突出德育管理的实体意义,而不应多注重学校管理作为德育隐性课程的性质。答案:错误

21.学校德育实施过程评价只要是指对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整体评价。答案:错误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动的说明了环境对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答案:正确

26.德育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反馈形式只可以是书面形式,因为书面形式为了体现反馈工作的正式性与适切性。

答案:错误

27.间接的道德教育强调道德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答案:正确

28.家庭德育是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言传身教加以实现的,具有天然性的优点,不存在任何局限性。答案:错误

29.儿童对不同道德范畴所表现出的道德情感是相同的。答案:错误

30.儿童个体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一种生活经验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答案:正确

31.就德育渗透而言,小学各科教科书都会直接渗透道德因素。答案:错误

32.道德认知水品平的高低与道德行为的高尚与否存在必然的正向联系。答案:错误

33.所有具备道德形态的社会活动都是德育。答案:错误

34.开展班级个体指导的方法中,说理、问题解决、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都是一些常规的方法,移情和感情陶冶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答案:错误

35.学科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德育课程属于德育隐性课程。答案:错误

36.学生指导中,生活指导主要涉及课程模块的选择、升学、就业等。答案:错误

37.自我修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答案:正确

38.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教育学生、培养班集体的重要活动形式是主题班会。答案:正确

39.日常的文明行为、家庭美德是社会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错误

40.价值澄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关心他人,将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相结合。答案:错误

21.操行评定落实到书面上就是操行评语。答案:正确

22.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将儿童按照年龄划分为6个班级。答案:错误

25.学生教导的德育意义分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积极方面视为学生指导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并以惩罚与服从为基本行为取向。答案:错误

26.在学校德育评价中,比较等级评定量表是以团体间的相互比较来确定评定等级的。答案:错误

27.资料收集是通过学生主体的互动学习来激活道德情绪、培养道德认知能力的基本方法。答案:错误

28.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组织德育活动的基本依据。答案:正确

30.德育课程的教学主要涉及的是价值教学问题。答案:正确

33.对小学教育实践来说,除了各科教学直接隐含指导因素之外,班级指导之职一般由班主任、教导处、学生会和少先队组织力量共同承担。答案:错误

34.德育通过对个体品德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可以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答案:正确

36.活动课程类型中,学生自主活动一般可分为: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和社团活动。答案:错误

39.学校德育评价标准主要依靠被测群体之间的相对标准或者被测者个体在历时性上的某些变化。答案:错误

27.德育课程如何编制是德育课程中的核心问题。答案:正确

28.从实践角度看不同范畴的德育内容都可以具体化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答案:正确

30.德育手段、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不是德育艺术问题。答案:错误

37.教导、示范是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只要与儿童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无须与家庭生活相联系,也可以做到行之有效。答案:错误

21.相对于各种自发的环境因素而言,家庭德育对于儿童品德的影响也是无意识的。答案:错误

22.学生品德评价属于个人精神领域中具有价值意义的那部分个性心理品质评价。由于个人言行与思想存在一致关系,所以,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十分紧密。答案:错误

23.在不良品行中,过失型的问题行为主要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偶然性和隐匿性。答案:错误

25.由于学校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只要依靠学校内部力量和资源、通过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就可以完成实施德育的重任。答案:错误

32.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答案:错误

33.现实生活必然产生道德需要。答案:错误

39.从设计者的角度看,信息化表达方式在教学设计评价中的内容尤为丰富。答案:错误

23.努力保持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既是家庭幸福的一种标志,也是保证家庭德育得以落实的基本条件和保障。答案:正确

27.教科书编排的螺旋递进式就是按照内容板块,将各种内容分别分配到不同年级或学习阶段。答案:错误

28.学校德育测评的组织和实施主要包括测评时间与时机的选择、测评空间的组织和测评人员的选用两方面。答案:正确

35.学校管理体制与管理活动是德育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德育渗透作用。答案:正确

40.劳动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道德关系范畴。答案:错误

31.虽然不同教育形式和途径之间在德育方面的具体功用不尽相同,学校没有必要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和功用把握教育侧重点。答案:错误

37.道德行为是在道德情感驱动下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答案:错误

25.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答案:正确

27.在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属于勤分队自卑心理阶段。答案:错误

28.活动课程的德育价值十分凸显,所以只要把活动课程视为“德育的主导课程”,其他课程形式可以不考虑。

答案:错误

29.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惩罚作为德育手段都应当被提倡。答案:错误

39.达到合作群体这一水平的班级群体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向心力,有一致目标,和严格有效的组织规章制度,并有良好的群体舆论、班风和班级传统。答案:错误

1.班主任有效履行班级德育职责的关键是()。

A.尊重学生

B.解决突发事件

C.进行个别指导

D.进行学生品德评价答案:C

2.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奠基作用且具有终身影响的教育类型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终身教育答案:B

3.在心理-社会发展中,意志训练, 自我控制,能做决定属于的心理阶段是()。

A.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

C.主动性对罪疚感

D.勤奋对自卑答案:B

4.一切社会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直接的德育资源。它体现了社会德育所具有的特点是()。

A.内容广泛性

B.形式灵活性

C.资源丰富性

D.效果复杂性答案:C

5.班级指导中,偏于“问题学生”、“异类学生”的训导和转化的是()。

A.班主任

B.教导处

C.学生会

D.少先队答案:B

6.班级指导中,偏于“先进学生”、“特长学生”的发现与发展的是()。

A.班主任

B.教导处

C.学生会

D.少先队答案:D

7.在一定意义上,“三岁定终身”所昭示出家庭德育的特点是()。

A.天然性

B.感染性

C.终身性

D.基础性答案:D

8..既是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儿童品德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A.大众传媒

B.同龄人群体

C.儿童、青少年亚文化

D.社区环境答案:B

9.从作为德育专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除了个人道德修养之外,班主任的品德素质还包括()。

A.个人道德知识

B.个人身心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教师道德价值答案:C

10.与其它教材的编写一样,编写品德教材的中心工作是()。

A.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

B.教科书的编写

C.学生指导用书的编写

D.课程资源开发答案:B

11.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是()。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答案:A

12.从知、情、意相结合的视角来设置的德育课程是()。

A.综合型德育课程

B.整合型德育课程

C.情意取向型德育课程

D.行为取向型德育课程答案:A

13.下列蒙学教材中,旨在使学童懂得接人待物之理、明晓为人处世之道的是()。

A.《小学》

B.《急就篇》

C.《千字文》

D.《论语》答案:A

14.德育评价能够起到咨询作用、决策参谋作用和警示作用。德育评价的这种功能属于()。

A.反馈与调控功能

B.预测功能

C.强化与传导功能

D.诊断功能答案:D

15.根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是()。

A.活动课程

B.各科课程

C.教育实践

D.隐性课程答案:B

16.不良品行矫治中,能够帮助不良行为者以合适的方式发泄各种消极情绪,促进行为的发生或改变的方法是()。

A.行为契约法

B.惩罚法

C.宣泄法

D.代币治疗法答案:C

17.由学校全体学生参加、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的活动课程类型是()。

A.班级活动

B.级会活动

C.学生会活动

D.社团活动答案:C

18.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基本方式是()。

A.教导、示范

B.说教、灌输

C.观察、指点

D.引导、反思答案:A

19.德育测评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反馈阶段

B.汇总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答案:C

20.下列德育评价功能的具体表现中,体现消极强化特点的是()。

A.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强化

B.对良好效果的教育方案、策略的强化

C.对良好价值观的强化

D.对不良品行的弱化答案:D

2.虽然现代社会的公民教育有着比较相近的时代精神,但有效的公民教育除了考虑经济政治水平之外,还必须考虑()。

A.社会文化背景,国家政策规定

B.个体知识背景,经济政治水平

C.个体知识背景,国家政策规定

D.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政治水平答案:D

3.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的道德学习评价策略是()。

A.问卷调查

B.个案分析

C.作品分析

D.观察访谈答案:B

5.下列不良品行中,属于学生不良品德型的行为是()。

A.欺骗、游手好闲

B.打架、恶作剧

C.报复、自暴自弃

D.损坏东西、破坏公物答案:A

6.按功能分,下列属于德育过程中的道德语言的是()。

A.习惯性用语

B.对话性用语

C.情境性用语

D.规范性用语答案:D

7.小学各科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方式多是多样的,其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

A.分析学科性质与特点

B.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和灵活把握

C.制定规范的教学制度

D.提高各科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

答案:B

8.在小学阶段,家庭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

A.家庭关系

B.家庭经济来源

C.家务劳动

D.家庭作业答案:C

9.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价值澄清法

C.价值分析法

D.社会学习法答案:A

10.在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德育手段是()。

A.语言

B.榜样

C.情景

D.环境答案:A

1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主要用来调节的社会关系范畴是()。

A.人与他人

B.人与非人

C.人与其他存在物

D.人与自我答案:C

14.德育主体观的核心是()。

A.主动接受德育影响

B.完善个体品德结构

C.积极开展德育活动

D.确立和落实学习者主体地位答案:D

15.班级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和群体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和亲社会情感。它所体现的班级功能是()。

A.归属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个性功能

D.选择功能答案:B

17.语文课文中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导语中、背景介绍中渗透

B.紧扣文眼、创设情境渗透

C.分析人物形象、对比中渗透

D.以上都是答案:D

19.从德育效果的角度,可把德育测评对象区分为()。

A.领导体制、人员配置、师资状况

B.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公民品质

C.校容校貌、教育设施、学校制度

D.领导作风、人际关系、班级公约答案:B

1.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活动,都具有道德意义。这是因为这些因素和活动都隐含着()。

A.道德思想

B.道德知识

C.道德价值

D.道德认知答案:C

2.德目主义方式旨在实施直接的道德教学,其主要中介是()。

A.教科书

B.教师

C.教育影响

D.教育实践答案:A

5.活动课程中,主要以兴趣、爱好和志向为基础,跨越年级界限而开展活动的课程类型是()。

A.班级活动

B.级会活动

C.学生会活动

D.社团活动答案:D

7.学生不良品行中,主要由挫折造成的焦虑引起、随时间而产生,并具有隐匿性、持续性特点的不良品行属于()。

A.过失型

B.不良品德型

C.攻击型

D.压抑型答案:D

9.道德学习者接受各种德育影响的内在驱动力是()。

A.道德需要

B.社会需要

C.精神需要

D.发展需要答案:A

10.学校管理中,德育隐性课程的核心因素是()。

A.一定领导体制下的校内管理规章、常规管理模式

B.一定领导体制下的班级管理与指导制度

C.一定领导体制下的管理运作方式、领导风格

D.一定领导体制下的班级体系、班级规范答案:C

11.在教育实践中,用于学区内或校内的教学设计评价与交流的教学设计评策略是()。

A.德育课程的整体设计评价

B.单元教学设计评价

C.课时教学设计评价

D.前置性教学评价答案:C

15.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的是()。

A.班组

B.班级

C.年级

D.学级答案:B

16.在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A.经验

B.生活

C.劳动

D.活动答案:D

20.德育内容中的修学之道所属的道德关系范畴是()。

A.人与自我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世界答案:A

4.下列特点中,最能体现社会行动模式特点的是()。

A.认知性

B.实践性

C.情感性

D.可操作性答案:B

6.在小学品德教材编写方面,编写者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是()。

A.社会的发展需要

B.学校的教育目标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学生的知识水平答案:C

8.德性是现实人的德性,表现为现实生活中个体的品德或道德人格。因此,德育的目的就在于()。

A.培养德性

B.提高道德认识

C.增进道德情感

D.养成道德行为答案:A 10.德育直接规定着其他各育的实施方向,规定着学习者的发展方向。它所体现的德育功能是()。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反馈功能

D.评价功能答案:B

12.德育内容中,孝敬、慈爱和男女平等所属的道德关系范畴是()。

A.个人与国际

B.个人与国家

C.个人与社会

D.个人与家庭答案:D

4.在德育情境中,有效的人际互动属于()。

A.说明情景

B.实验情景

C.体谅情景

D.体验情景答案:C

5.德育评价中,有关课程设置与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与班级管理落实的评价是()。

A.对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

B.对学校德育对象的评价

C.对学校德育整体工作的评价

D.对学生品德的评价答案:A

6.下列学习指导类型中,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不同指导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的类型是()。

A.学习指导、课外指导

B.生涯指导、品德形成指导

C.品德形成指导、智能发展指导

D.生涯指导、人格指导答案:D

9.道德(或价值)教学评价的核心是()。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目标和内容

C.教学方式方法

D.学生的道德学习答案:D

10.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目标贯穿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它所指的是()。

A.校规

B.学校规章

C.校训

D.校纪答案:C

15.教育目标的社会制约性最集中、最突出的反映是德育目标的()。

A.社会性

B.层次性

C.参照性

D.预见性答案:A

3.在班级冲突的解决手段中,可以起到抑制冲突、实施自主教育作用的是()。

A.后果掣

B.惩戒掣

C.权威掣

D.关系掣答案:A

5.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指导的重点是()。

A.生活指导、人格指导、心理指导

B.生活指导、生涯指导、人格指导

C.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人格指导

D.生涯指导、学习指导、心理指导答案:C

7.品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

A.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B.道德认知、道德价值、道德情感

C.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D.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答案:C

9.由于个体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德育影响的多元性,所以德育理论与实践中的最大难点是()。

A.德育实施

B.德育评价

C.德育方法

D.德育内容答案:B

7.学校德育在实践中基于何种理念、按照何种方式来运作,其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目标

C.德育手段

D..德育模式答案:D

9.人的品德形成过程存在的客观规律是()。

A.无律-自律-他律

B.无律-他律-自律

C.他律-自律-无律

D.他律-无律-自律答案:B

10.侧重情绪与情感的表达、一般人际交往、亲子关系以及克服问题行为的学生指导类型是()。

A.学习指导

B.生涯指导

C.人格指导

D.心理指导答案:C

11.能够对个体品德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描述及价值判断,使学习者相对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教育评定功能的这种作用是()。

A.反馈作用

B.导向作用

C.教育作用

D.描述作用答案:C

12.班级指导中,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又是人际沟通基本要求的是()。

A.细心观察

B.懂得倾听

C.及时反馈

D.设身处地答案:B

14.在道德教学中,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是()。

A.现场调查

B.观摩、作品欣赏

C.问题讨论

D.情境分析答案:B

20.在尊重学习者方面,学校德育的核心问题是()。

A.尊重儿童的道德主体性

B.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

C.从社会现实出发

D.有效促进师生互动答案:A

4.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实务中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者、指导者、示范者

B.组织者、管理者、示范者

C.管理者、指导者、组织者

D.教育者、指导者、管理者答案:D

12.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是()。

A.班级团队活动的举办

B.教育活动与实践的可行性

C.活动课程的道德价值

D.活动及其中的人际交往答案:D

17.学校德育评价中的难点是()。

A.学生品德评价

B.教师品德评价

C.德育实践评价

D.德育工作评价答案:A

2.德育网络的沟通方式中,家校之间最常见的群体沟通方式是()。

A.通讯或书面联系

B.当面的口头交流

C.互访

D.家长会答案:D

1.德育的育德功能使教育活动更有利于()。

A.帮助个体社会化

B.发展个性

C.促进个体自我完善

D.满足个体需要答案:C

7.道德观点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个体行为时,就会变成()。

A.道德品质

B.道德认识

C.道德信念

D.道德意志答案:C

5.小学阶段家庭德育始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始终关注“成人”问题

B.共同活动,共同体验

C.遇物而诲,促成反思

D.尊重、信任,保持人际和谐答案:B

7.说理教育法的基本作用是()。

A.提高道德认识

B.陶冶道德情操

C.磨练道德意志

D.获得道德经验答案:A

20.按照组织主体划分,班级教育目标可分为()。

A.校外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活动

B.知识性活动、娱乐性活动

C.主体性活动、主体性活动

D.季节性活动、常规性活动

答案:A

20.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具有非强制性,其发挥作用的个体内在动因是()。

A.心理意识

B.道德良心

C.道德情感

D.道德观念答案:B

41.团体指导

答案:团体指导是以团体为指导对象的,其基本特征是:通过指导学生确定一定的团体目标,营造活泼、宽容、有序的群体气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或者围绕活动目标进行相应的训练,由此达到既可完成活动任务、实现团体目标又可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和协商的双重目的,最终促进学生个体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42.德育评价

答案: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过程。学校德育评价包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两方面。

43.道德

答案: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体良心来调节人与其他存在物之间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

44.德育课程

答案:教育主体从促进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出发,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或经验的组织与设计。

45.德育隐性课程

答案:隐性德育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能够产生影响的课程。

41.学生品德评价

答案:学生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运用一切科学可行的方法、技术,系统地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品德状况及其发展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

42.德育

答案:德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的、系统的和持续的努力,引发或促进学习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产生变化(或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

43.班级文化

答案:班主任指导班级成员所创设、共享和传递的各种文化因素的综合体,包括班级环境、班级规范、班级舆论、班级氛围、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等,集中反映着全体或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45.班级德育社会化功能

答案:班级的德育社会化功能,是教育者以学校教育目标和班级组织目标为导向,在班级课堂内外正式、非正式的交往和互动中,借助课程、组织制度、群体氛围等来加以实现的。

42.道德情感

答案:道德情感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意图作出判断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43.学校文化

答案:广义地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在长期实践中所创造、共享和传递的各种文化因素的综合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地说,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在实践中创造或习得共同享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一所学校全部成员或部分成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44.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

答案: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即班主任从事班级德育工作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包括工作态度、工作品质、行为准则和专业精神等。

45.规则

答案:规则是教育主体制定出来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章程或行为准则、规范。

43.爱国主义教育

答案:爱国主义教育是通过国家观念教育、民族意识与情感教育、国情教育、奉献教育、国防教育等,培养学习者爱国的思想和感情,并形成和具备相应的爱国行为。

44.德育目标

答案:德育目标以德育的根本目的为指引,是各级各类教育在人的品德素质方面具体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5.不良品德型行为

答案:不良品德型行为是由不良或不当的需要而引起,但受到个体某些不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征所支配,有意识地采取有害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具有明显的意识性、经常性、倾向性。

44.德育内容

答案: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中所要传授的具体的道德价值、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及其体系。

43.德育模式

答案: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理论或观念指导下,对品德培养过程及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操作程序、实施策略、评价机制等所进行的框架构想和方案设计。

44.学生指导

答案:所谓学生指导,就是学校从促进学生的成长出发,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由有关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指点、引导。

42.德育实施方案(计划)

答案:德育实施方案或计划是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下以德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工作设想和实施计划,其中包括了整个学校环境中实施德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的运用和组合。

41.德育手段

答案:教育者借以表达教育要求或意向、传授或呈现德育内容所依赖的工具、载体,如语言、榜样、情景、环境与氛围、纪律和规则、奖励和惩罚等,称为德育手段。

44.德育网络

答案:德育网络是经由各种德育力量整合而成的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道体系,它涉及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方方面面。从横向上看,涉及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自的内部因素,从纵向上看,包括自上而下的德育管理与指导体系、自下而上的德育落实体系等。

44.德目主义

答案:德目主义也称直接的道德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程和进行直接的道德训练来落实道德教育。

43.社会德育

答案:社会德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外、一切以引发或促进个体品德发展为目的的活动或者影响过程。

44.品德

答案: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长期的道德行为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45. 劳动教育

答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46.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一、分析学科性质和特点(1分)二、符合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2分)三、规范教学制度(1分)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2分)

47.简述道德教学的基本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