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2 声和光

2021浙江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2 声和光
2021浙江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2 声和光

专题02声和光

模块一声

1.声音的产生:(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一定发声但是声音不一定能听

到。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液气都能发声。

(3)声波:振动面的不断振动,介质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

做声波。

声波是传播声音的形式。

(4)声波的应用: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通过内脏反射的超声波分析体内病变(B超)。

科学

家用声呐探测海水深度。

2.声音的传播:(1)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种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液气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4)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固>液>气;介质温度也有关:

温度

高,声速大。升1℃,多走0.6米,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

3.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

(2)频率:①概念:物体每秒内振动次数。

②单位:赫兹,简称赫。

③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大音调高;

(3)超声和次声:①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

②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

③人能听到声波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

(4)响度:①概念:人们主观感觉声音的强度。

②响度的影响因素: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③分贝:声音大小的计量单位通常用分贝来表示,符号dB。

(5)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形状、发声方法等有关。

(6)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4.噪音:(1)噪音: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乐音和噪声。乐音是使人轻松愉快的声音,噪声是使人烦躁不安的声

音。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仪器设备换噪声小的);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设立屏障);

③在人

耳处减弱(戴耳塞)。

(3)噪声污染标准:工厂、工地85-90分贝;居民区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超过40分贝。

模块二光基础

1.光基础:(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3)光线: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小孔成像:①原因:光的直线传播。

②倒立实像。

③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孔的大小有关,孔要足够小。

(4)光速:真空中:3*108m/s;水中约为真空中3/4;玻璃中约为真空中2/3。

(5)光年: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2千米。

2.光的色散:(1)单色光和复色光:不能再分散的光叫单色光,能继续分散的光叫复色光。

(2)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红、

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3)红外线:①把一个灵敏温度计放在红色光以为的部分,发现温度计温度上升,说明这里

也有光

的辐射,只是肉眼看不到,我们称这种光为红外线。

②应用:家用遥控器,红外线烤箱。

(4)紫外线:①把感光胶片放到紫光以外的部分,发现胶片仍会感光,说明这里也有看不见

的光,

我们称为紫外线。

②应用:消毒灭菌,验钞。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透过绿色的玻璃我们看到它是绿色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色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光。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模块三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共面。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光路可逆:光路是可逆的。

(4)镜面反射:发生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平行光入射到物体表面上,反射光平行射出。(如:

镜面、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

(5)漫反射:发生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平行光入射到物体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2.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左右反向。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3)作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4)凸面镜:发散光线(如停车场拐角处的安全镜)

(5)凹面镜:会聚光线(如太阳灶、手电筒)

3.光的折射:(1)概念:光从一种介绍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折入两侧、折随入变。

(3)光路可逆

(4)成像:岸上观察河水中物体感觉会变浅(高),河里观察按上物体感觉会变高,两者都

是变高,

观察到的都是虚像。

模块四透镜

1.凸透镜:(1)概念: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作用:会聚光线。

(3)焦点和焦距: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焦

点到凸

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

2.凹透镜:(1)概念: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作用:发散光线。

3.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2)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3)规律:

(4)巧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物理部分)试题(word版,含答案)

5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A.1.2米/秒 B.24米/秒 C.36千米/秒 D.48分米/秒 11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 A 位 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A.A位置的东侧 B.A位置的西侧 C.A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4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 牛的物块在AB 段受F=10 牛 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 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 牛 B.在 AB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 牛 C.在 BC 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 牛 D.在 C 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 牛 15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17.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小金的质量为50 千克,每次跳起高 度约为6厘米(人整体上升,如图所示),一分钟跳100 次,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A.向上起跳过程中小金的动能持续增大

B. 在整个跳绳过程中小金的机械能守恒 C. 小金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 3 焦 D. 小金在这一分钟内跳绳的功率约为 50 瓦 18. 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 A 、B ,密度分别为ρA 和ρB ,底面积 分别为 S A 和 S B ,且 S A >S B , 将它们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 A 和 P B ,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F A 和 F B ,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F A <F B B. P A >P B C. ρA >ρB D. 切割前后 A 、B 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25.(4 分)援藏教师到达西藏后发现用普通锅煮饭不容易熟。请用学过的知识解析原因: ;提出一个把 饭煮熟的方法 。 26.(6 分)如图所示,将长为 1.2 米的轻质木棒平放在水平方形台面上,左右两端点分别为 A 、B ,它们距台面边缘处的距离均为 0.3 米。在 A 端挂一个重为 30 牛的物体,在 B 端挂一个重为 G 的物体。 (1) 若 G=30 牛,台面收到木棒的压力为 牛。 (2) 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B 端挂的物体至少要大于 牛。 (3) 若 B 端挂物体后,木棒仍在水平台面上静止,则 G 的取值范围为 牛。 30.(6 分)下表是小金探究小灯泡 L 的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 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解答】解: 镜子上结雾,指的是镜子上出现的小水珠,它是由浴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 为了避免水蒸气的液化,防雾镜在背面装有电热丝,浴后的化妆、剃须、整发和装扮自己的仪容时,只要接通其电路,提高镜面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高的镜面,不能放热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及使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有人发明了一种“发电地板”,如图所示.发电地板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和线圈组成,行人或车辆通过时,挤压地板使永磁体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使能发电.该发电地板的工作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的实验原理相同()

A.B.C.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发电地板的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逐个对每个选项中装置的原理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该图是奥斯特实验,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不合题意; B、该图是电磁感应原理,即闭合回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的现象;符合题意; C、该图是电动机的原理图,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不合题意; D、该图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的关系;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一下实验装置原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注意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这类题型是中招的热点. 3..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解答】解: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因此小球沿弧形斜槽从A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B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 则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4..在番茄上相隔一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天津中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定律、原理: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 二、物理规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 7、物体浮沉条件8、杠杆平衡条件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1、安培定则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 三、应记住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2、速度:1m/s=3.6km/h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 4、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 5、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 ——四★零★零八一九一九八六★ 四、物理中的不变量: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 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 6、功率的大小和做功多少、做功时间无关。只是用该值能计算出功率而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湖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物理部分)试题(含解析)

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8?湖州)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2.(2018?湖州)下列4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德清一号卫星升空C919客机升空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蛟龙号深潜器下潜3.(2018?湖州)下列4个实验所揭示的原理能直接推动发电机发明的是() 4.(2018?湖州)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2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A.ρ1>ρ2 F1>F2B.ρ1<ρ2 F1<F2C.ρ1<ρ2 F1=F2D.ρ1>ρ2 F1=F2 5.(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6.(2018?湖州)在某次演习中,解放军在海拔6000米的高空空投重达8吨的新型履带式伞兵战车,如图。空投下来的战车在后阶段可认为与降落伞一起匀速竖直掉向地面。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伞兵战车出机舱后在水平方向仍会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战车受到惯性的作用 B.后阶段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空投战车后,若飞机仍在原高度水平飞行,则飞机的势能比空投前减小 D.伞兵战车从出机舱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做功4.8×107焦 二、填空题 7.(2018?湖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而形成的。 8.(2018?湖州)一根均匀的长方体细长直棒重1.5牛,下底面积为20厘米2,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有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如图所示。 (1)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帕。 (2)在棒的右端至少应施加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才能让它的左端离开桌面。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2011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帕斯卡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1 2 2 1 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 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 P =t W 机械效率: 总 有用 W W = η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 W = U I t 结合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 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 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 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 1R R P P = ---------------------------------------------------- 补充公式

1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物理

温州龙文教育科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 段琳学生: 年级: 日期: 星期: 时段: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 R=(R1+R2+R3)/3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推导出R=U/I(伏安法)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测三组数据,可以通过接入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改变连入电路阻值,从而改变被测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实验结论电阻R= 实验注意事项:A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B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片P在开关闭合前始终处于阻值最大处。 动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与形变量和弹簧性质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内能 ①分子动能:物体内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具有的动能越大。 ②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也具有势能。 ③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势能。俗称热能。 ④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一个物体在状态不变时,内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物体的状态改变时,尽管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会改变。如晶体熔化时,内能增大,凝固内能减小。 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电功率的测定(伏安法) 实验操作:①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实验器材。 ②电路练好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等于、略大于和略小 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电功率,观察小 灯泡亮度,分析。 ③实验注意事项 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 器滑片移到电阻最大位置;三次测量是为了测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并比较亮度, 与伏安法测电阻不同,不能取平均值。 ④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实验故障分析 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同接上--灯泡很亮,电表示数较大,移动滑片,现象不变 同接下--灯泡很暗,电表示数较小,移动滑片,现象不变 接线错误串、并连接错 电表接线错误正负接线柱接反 量程选择不合适 灯泡短路--现象:灯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实验操作错误灯泡短路--现象: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置于最大阻值处 电热的因素(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结论:当通电时间、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通电时间、电阻相等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当电流、电阻相等时,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浙江省金华市2012年中考科学试题物理部分

2012年浙江省金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试题 考生须知: 1. 全卷共四大题,38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 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5.本卷计算中g 取10牛/千克。 卷 Ⅰ 说明:本卷共有一大题,20小题,共60分。请用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对应的小方框涂黑、涂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3.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铁块熔成铁水 B .湿衣服晾干 C .河水结成冰 D .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5.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 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10.某品牌的微型电脑吸尘器有两个开关,开关S 1控制照明灯L 和吸尘电动机M ,开关S 2只控制吸尘电动机M 。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 13.2012年5月8日,张丽莉老师和学生走出校门时,一辆失控的客车突然冲向他们,张老师奋力将学生推向一旁而自己的双腿却被压在车轮下,造成了双腿残疾。这一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张老师因此被誉为“最美女教师”。对上述有关情境的分析,错误.. 的是 A .冲向学生的客车具有较大的动能 B .“客车冲向学生”——以客车为参照物 C .被压在车轮下的双腿受到很大的压力 D .学生被推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7.小金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 A. 天平 C. 钓鱼竿 D. 铡刀 B. 铁锹 第5题图 S 1 L A S 2 M L B S 2 S 1 M L D S 2 S 1 M 第10题图 L C S 2 M S 1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得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叫光源。如、;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就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就是沿直线传播得。 3、光线就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得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就是研究物理得 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①。;②;③。④。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二、光得反射 1、定义:。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光得反射过程中光路就是。 3、分类: 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得平行光反射后条件:要求反射面。 应用:迎着太阳瞧平静得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就是因为发生了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得平行光反射后,每条光线遵守光得。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瞧到本身不发光得物体,就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得缘故。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意思就是 成像原理: ,实像与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得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得会聚点所成得像三、颜色及瞧不见得光 1、白光得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雨后彩虹就是光得色散现像,原理就是光得折射。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得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这种 现象叫光得折射现 象。2、光得折射规律: 3、应用:从空气瞧水中得物体,或从水中瞧空气中得物体瞧到得就是物体得 ,瞧到得位置比实际位置 练习:☆池水瞧起来比实际得 浅 就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 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瞧到得水中得白云就是由 而形成得 ,瞧到得鱼儿就是由就是由光得折射而形成得 。 二、透镜 1、名词:主光轴:通过 球心得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得中心。性质:通过光心得光线 。 焦点(F ):凸透镜能使 会聚在 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得距离。 2、典型光路 3、填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 7.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 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 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9.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0.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2.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4.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5.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第四章透镜及其作用】 2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2021浙江中考科学物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1 测量

专题01 测量 模块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概念: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①测量的工具:刻度尺,刻度尺包括直尺、卷尺等。 ②刻度尺的使用: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观: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6)记: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 1km=1000m=10000dm 1m=10dm=100cm=1000m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103-mm=106-m 1nm=103-μm=106-mm=109-m 1mm=1000μm 1μm=1000nm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积累法:指测量微小质量或长度时,因此测量工具的限制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用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采用测n(如n=100)张纸的厚度除以n(100)的 方法。 (2)化曲为直法:指用棉线顺着曲线摆放,标记好起点、终点后,再将线拉直测量的方法。

例如:地图上测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可以先用棉线顺着地图上的曲线摆放,然后在棉线上做好标记,最后拉直用刻度尺来测量棉线长度。 (3)组合法:利用两个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 例如:测一个硬币的直径,如图 (4)滚轮法:指测量操场长度,或曲线长度时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线滚动的测量方法。 例如:测量操场的长度,用滚轮绕操场一圈,数出转的圈数,利用公式:πD×N 即 3.14×直径×圈数 (5)仪器法:利用科技仪器,直接测出长度。 例如: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潜水艇与障碍物的距离。 5.测量的误差与错误: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想要减小误差,则需对使用的测量仪器要求应该高些,测量仪器的刻度力求更精准。 模块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概念: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体积的单位: (1)固体体积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较小的单位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液体体积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2)换算关系 1m3=103dm3=106cm 31L=1dm3=103mL 1mL=1cm3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一、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 单位:国际单位s,常见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60min,1mmiin=60s 3.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t 单位:m/s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5.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三、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时间的测量 1h=60min 1min=60s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