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19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6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四)

(山东专用)2019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6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四)
(山东专用)2019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规范练26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四)

(山东专用)2019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26 第3部分现代文

阅读散文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

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

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的黑,出奇的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

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

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

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怕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

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

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

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

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

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

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

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

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

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

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缩在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

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

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中的“积雪”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分)

参考答案:(1)含义:①实指自然界的积雪,②虚指人性的冷漠(或人与人之间的冷漠)。(2)作用:与“春风”形成对比,暗示社会环境(氛围),奠定凄冷(悲凉)基调。

解析:理解语句含义,需要做多方面的考虑,既要指出表层意,还要指出深层意。本题问“积雪”的

含义和作用。可以从本义和比喻意义角度分析。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怎样的情感?刻画了他怎样

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1)情感:表现了老哑巴对花的喜爱,对美的热爱,对爱的渴望;能与大家一起劳动的喜悦。

(2)形象:朴实善良;热爱美好事物,向往美好生活;本分,容易满足于能与大家一起劳动,人格被尊重,人生价值被认同。

解析:这句话是文中的细节描写,可以从老哑巴对花的喜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角度理解。这一细节也是其善良、本分、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同的表现。

3.第②⑥⑦段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结构上与前两处描写达子香花开放形成呼应;②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发生了改变,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与思考,深化了主题。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理解。文中多处出现某个事物一般是文章的线索,形成呼应,而且达子香花与老哑巴是主人公童年春光的一部分,作者怀念达子香花也就引出了对老哑巴的怀念,达子香花依然绽放,可老哑巴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4.作者刻画“老哑巴”这个人物有哪些用意?(6分)

参考答案:①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像哑巴一样的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②表明卑微的底层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尊严和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渴望平等和尊重。③批判社会上歧视、侮辱弱势群体的丑恶现象。④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就人物形象进行设题,探究此类题目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地位、环境、性格、命运。老哑巴是一个喂牲口的,社会地位低,生活在闭塞、落后、人情冷漠的环境中,是个善良勤劳的人,最后被队长赶走,不知所终,命运凄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8分)

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

葛水平

①谁把打铁声摁在了文明的喧嚣深处?

②此时的雨覆盖了这个山村的各个部位。那个叫铁匠铺的地方,蛛网上粘着许多小虫子,我能想象出当年铺子里的热闹,所有的人都是顶着雨声到来的。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动在雨声的浸淫之下,它的持续时间是那么久。红钢从烈火中钳制到铁砧上,锤起锤落,叮当磅礴,小锤点击,大锤紧跟。铁匠对于铁是一场浩劫般的惊扰。

③铁匠铺的热闹为什么总是在雨天里?因为雨胶住了农人的鞋。当然,更多的热闹是在冬季。真正的冬天开始了,北风呜呜吹过,一路卷起干枯的树叶和草根。农人看在眼里的活计都拾掇完了,那么收拾好残缺的农具,沿着蜿蜒曲折的路走进铁匠铺。一个长长的冬季,锄头、镢头、铁钎、镰刀,对于敏锐听觉的农人,大锤小锤的声音都是奢望,都是天籁,都是比时间要重要得多的来年春暖河开。轧钢淬火,好铁匠的声名是一把镢头能刨几亩地,钢水好能出活。铁匠是农耕文明的先驱,也是土地本身的选择。

④铁匠的另一生活是给马蹄钉蹄铁。牵马人站在铁匠铺门前,铁匠揽住马腿,削平蹄底的老皮。只见那铁匠把一排铁钉含在口中,肩膀顶紧马后胸,抱紧弯曲朝上的马腿,把蹄铁合紧马蹄,钉子穿入蹄铁的孔眼,那一片唾沫湿,随蹄铁直接钉入马蹄深处。铁匠此时有可能抬头看一下远处,廓外斜依的青山,风姿万千的杨柳,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那双手,就那么优雅而琐碎地生动着。

⑤那是一个打铁的镇子,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铁匠们聚集在集市上,搭起炉灶,燃起炭火,拉起风箱,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各自施展本身的绝艺,吸引四外八省的商人前来交易。空气里弥漫着烧红的铁锈味,这气味又随着热风,浸入一切开放的空间。热浪一阵紧似一阵,像潮汐,奔来涌去。镇子上因为交易铁货,所有的木门、木窗户都钉了密麻麻的铁钉。嘎吱作响的铁门用劲推开时,门头上挂着南瓜大一个铁铃铛,如现代人的门铃。人勤的时候,铁铃铛像一树花,开得肆无忌惮,随风微颤,这家的热闹仿佛要挥霍尽铁匠最后的元气。

⑥铁门上的“铺首”给岁月古拙沧桑之感。铺首上兽首衔环,作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形似螺蛳,性好闭,故立于门上”,包含在形式里的内容,即以螺之闭来强调门之闭。“守御”慎闭塞,闭藏周密。铺首将一种精神,在朱漆的、黑漆的门扇上展示了几千年,它透露着属于“中华门文化”精髓的东西,由铁匠铺锻打出形。

⑦铺首造型之精美,以庙宇皇宫大门所饰用者为华贵。铺首在朱漆宫门上,同金色门钉相互映衬,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帝王气派。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描写了叩响门环时玉户金铺的视觉效果和金属碰撞的听觉效果。皇家流落到民间的东西少,

尤其是金子做的,如果不是含了足量的铜,那响声能否出得来还是两说。我喜欢民间的铁铺首,轻叩门环的响在夜静的时候是压得住黑暗的,可以使走向村子的东西远远停住,也可以让它们悄无声息

地融进墙影尘土里不再出现。在民间,更多的是铁匠铺里的手艺,也只有铺首可以抬高铁匠的文化

素养。

⑧我在夜空下看到过最壮丽的铁花,化开的铁水由匠人拍打进夜空,那是堪与秋日丰收无垠的

繁华相媲美的一种壮观,一种极为阔大的气象,看的人和被看的人嘴都咧开很大,铁花承载了他们的笑脸,如此夺目。

⑨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只想用文字的方式去理解他们,但毕竟是一个远去了的把文

明活在骨子里的年代。如今的村子里再没有铁匠铺子里打铁的声音,没有了铁匠铺子,似乎整个村

子里都没有了声音。铁铺首全锈烂了,铁钉子换成了膨胀螺栓,五毛一斤的旧门板买了用去烧木

炭。当下,我们丧失了许多滚滚红尘中大汗淋漓的辉煌,恰恰可能是有关生命最高秘密的隐喻和福音。我不能知。在衰败中,唯一不想放弃的是想入非非。若干年后,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能力拥有这个成语。

1.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打铁这种农耕文明的表现形式的消失,引人深省。②开篇对铁匠手艺消失发出疑问与慨叹,领起下文;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的语段在句首,从形式上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说明打铁现象的消失;从内容上看,疑问句式引人思考;从结构上看,引领下文,与结尾呼应。

2.第⑨段中,作者说“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结合全文,说说“富有”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①铁匠能修补好残缺的农具,其锻造的声音代表了农人的奢望。②铁匠技艺优雅而生

动。③用手艺展示传统文明的精髓。④制造的铁花给人享受和慰藉。

解析:“我把铁匠铺子想得过于富有了”在第⑨段的开头,是对上文的概括,只要对上文第③段到第⑧段的内容进行概括,不难发现铁匠铺子“富有”内容:修理“残缺的农具”,钉马蹄技艺的优雅,

第⑤段写铁匠们在集市上,第⑥段写铁门上的精髓,第⑦段写铺首的精美抬高铁匠的文化素养,第⑧段写壮丽的铁花给人们带来的享受。

3.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1)铁匠铺永远都是一个动词。

(2)时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目无所视,手有所触,寸寸光阴,都只在盈手之间。

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铁匠铺比作动词,形象地表达了铁匠铺的繁忙和铁匠对于农人的

重要。(2)运用了整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充分表现了铁匠的技艺娴熟优雅。

解析:第(1)句是一个比喻句,喻铁匠铺永远是运动着的,劳作着的,繁忙着的,这样写的作用就是形

象表达了铁匠铺繁忙和对于农人的重要。第(2)句是个整句,它的特点是节奏和谐,充分表现铁匠钉马蹄技艺精湛与优雅。

4.结合文本,谈谈文章以“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为标题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①题目具有象征意义,“风”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天堂”表现出农耕文明的衰落,含义

隽永,耐人寻味。②题目是一种形象的表达,与文章内容呼应,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兴趣。③暗示了作者对农耕文明的赞美与留恋。(答其他内容,只要合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答题时,可从标题运用的手法,在文章结构上以及对主题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既要有理有据,又不能脱离文本原意。从手法上看,标题运用了象征手法;从结构上看,与内容呼应;从情感上看,暗示了留恋之情。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郸城二高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组:曹伍星 2019-01-16 第二轮复习是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做到“知识天天看,题型天天练,材料天天备”;知识错误要归类,题目题型要归类,答题步骤要规范,作文构思要常练;高效利用课堂,合理安排课下,力争让学生做到课堂跟着老师走,课下自主查缺补漏。 一、指导思想 有的放矢,讲究实效;注重策略,狠抓落实。以教材为依据,以一轮复习时发现的情况为基本着力点,严格执行备课组“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化教研,改革教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学校的各项要求,研究课程标准,吃透2019年《考试说明》,分析学生状况,特别是一模的考试情况,认真做好试卷分析讲评,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提高复习实效,力争在高考中成绩有所提升。 二、学情分析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脉络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具体表现在: 1.对选择题的解答缺少分析,命中率不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做选择题还有少数学生在靠碰运气,因而出现考试分数时高时低,波动较大。 2.对文章的解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从所给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无误的确定答题方向,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形不成完整的解题思路,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答案组织能力急需训练和提高。一期来的各类阅卷暴露了学生在主观题答题上存在审题不清、表述不准确、采点意识差、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答题思路不规范、空间使用不当等诸多问题,还需加强引导与训练。 4.书写方面:规范书写,不写错别字(特别是默写),加强字形练习,不要连笔。 三、时间安排 2019年2月16日——2019年4月26日 四、具体内容 通过对2019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结合多次参加高考研讨会的学习心得,参考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确定了第二轮复习的以下专题: 板块一:论述类文本

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版

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数学试题 1.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清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本次考试允许使用函数型计算器,凡使用计算器的题目,除题目有具体要求外,最后结果精确到0.01。 卷一(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已知集合M={0,1},N={1,2},则M ∪N 等于() A. {1} B. {0,2} C. {0,1,2} D.? 2. 若实数a ,b 满足ab>0,a+b>0,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0,b>0 B. a>0,b<0 C. a<0,b>0 D. a<0,b<0 3. 已知指数函数y=a x ,对数函数y=log b x A. 0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 复习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和考纲精神,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确定2019届高三语文备考复习的基本原则是:以本为本,抓牢基础。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思想,遵循“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分类突破”的原则,抓强化训练这条主线,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突出语用、阅读和作文三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 二、复习备考思路 1、认真组织备考的教学研究,集合组内的优质资源,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多多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探讨,总结有益经验,及时做好反思和调整。 2、回归课本,注重系统化的积累,做好考查知识点的整理。 3、抓好早读,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自主性。 4、抓好“目标学生”的增优补差工作,为目标学生的顺利上线做贡献。 5、通过周检测、月水平检测、模考等形式强化考技考能。 6、文常、情境默写的识记内容多,该专题的复习将化整为零,穿插在整个复习阶段。 三、进度安排 2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古诗文阅读,诗词默写狠抓过关,文言基础知识狠抓落实,利用好《早间记与背》,明确每一节早读的具体任务,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并适当补充朗读材料,如《史记》、《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 2、突破学生作文瓶颈,分体裁,分题材印制高考佳作,《人民日报时评文》,分题材整理相关的作文素材,同样可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在美文中借鉴,在素材中感悟,以增强学生作文观点的时效性、现场感。 3、作文讲评力争面批面改,以不同学生的作文为例,阅读并讨论,讨论增分措施,为不同分值的作文升格,以确保培优工作落到实处。 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8年8月12日 3

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9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与教材处和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与语文学科有关的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结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 制定的。 本课程复习考试的范围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五方面。考试内容在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当 扩展。 考试既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对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 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2. 理解 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 3. 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 (6)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 (8)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知识。

(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 (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新闻、科普等实用类文章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1. 理解 (1)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分析综合 (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 (2)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 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 鉴赏评价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 (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 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何、之、为、而、则、以、其、于、乎、乃)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 (4) 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完整)2019—2020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2019—2020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高考形势,紧紧围绕“教纲”精神,搞好知识点全面复习。参照2019的《考试说明》,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二、教学目标 1、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力争做到小块不丢公,大块得高分。 2、全面提高语文成绩,力争2019年高考语文学科位次前列。 3、培育优秀生,力争提高语文学科及格率及平均分。 三、具体安排 1、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见下表)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编制教学进度,不致于“盲人走黑路”。教学进度要突出讲授与复习的有机结合,重点与难点的合理分配。坚持“三条腿”(专题、作文、阅读)走路。基本能力要求(比如字体、卷面、规范化等)贯串其中;以练为主,讲练结合。一般若无特殊情况出现,各任课教师要按进度表进行教学。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第一轮教学进度计划

2、复习措施 (1)强化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贵在积累。诵读和练习是语文积累的不二法门。诵读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语文高考必须重视诵读这个环节。各班除早自习外,每天宜再安排20分钟诵读时间,制订好诵读计划。诵读的内容,可参见下列这些。 ①诵读职高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下)和拓展模块的文言文。达到会背诵,会翻译,会解词。 ②诵读名句名篇。重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古文和诗词曲。达到会背诵,会默写,在此基础上向教材其他背诵篇目和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延伸。 ③诵读字、词(包括熟语)。一是教材上容易读错的字、词;二是教材中的几个“附录”的内容。 ④时文美文。自选和由教师推荐一些报刊上的最新时文,通过诵读,汲取思想精华,领悟写作技巧,积累语言材料。 ⑤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特别留意与自己喜欢的文体相同的文章,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考场作文的一般写作规律。 练习一般安排两个内容:一是练字,要力求把字写规范,写工整;二是练阅读,包括一篇文言文阅读和一篇现代文阅读。选材宜以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各地的模拟题为宜。 ⑵ 考点训练,实现突破 考点训练是语文备考的核心,考点的训练参照2019年“考试大纲”,掌握方法,逐步推进,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提升能力。 1、字音、字形——积累中强化辨析(辨音、辨形、辨义)。 2、词语(包括熟语)——突出实际运用能力。 3、标点符号——关注常见错误。 4、语言运用——依照规范操作。 5、古文阅读——突出四个重点: ①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②虚词——突出重点(18个虚词),辨明用法。 ③句式翻译——直译为主,避开误区。 ④分析综合——重视人、事、理。 对文言句式的复习,要注意五个联系:①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与对词类活用的分析联系起来;②把对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析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③把理解文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④把课外材料与课本联系起来;⑤把文言中的辨词析句与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6、古诗阅读——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7、现代文阅读——审清要求,依文作答。

高考专题-2019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1页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 ..,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 ..,草木凋凌 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 ..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 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 ..的(扩展/扩充)。他像 ....,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 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 ..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 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 .. ..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 退出 ..,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2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错过

2019-2020年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错过 错过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3) 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语试题 一、现代阅读 论述类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遍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化精神、化心理。一方面具有超越性,指向了人的丰富和全面;另一方面具有现实性,要立足于当下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基础,以现时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依托。 对美好生活这一人类共同的超越性追求,不同伦理学流派有不同的表达,尤其体现在古典时代哲学家的研究理路中。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斯多亚学派认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达 到幸福。其共同特征是认为,幸福是与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内在于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之中。 中国化同样传递着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尚书?洪

范》中有“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表达了一种整体性的幸福观。与上述古希腊哲学家对理性强调、对求真求知的强调不同,中国化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强调求善求美,强调幸福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比如,强调天人一体。在中国哲学里,天是万物的生命本,也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易经》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 万物”,人之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将人与自然、人与最高道德本体的关系清楚展现出。比如,强调德福一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化重视德福一致,认为道德内在于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圣人也能“不改其乐”。同时,因为道德带有利他性,这就要求人们不能只注重个人的幸福,个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发展之中,内圣外王的个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由此趋于一致。 这些特征,构成了中国化所表达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4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这种千百年的化表达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目标,并逐渐赋予其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的内涵。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概括,对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定义,进一步彰显出经济政治、化、社会、生态明建设的整体性,体现了党对“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系统性把握,对人民获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显出了中国千百年所形成的化精神。改革开放40年,人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三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三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3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葛兆光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

(精心整理)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2020届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2020年高考复习备考已拉开序幕,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促进高考语文成绩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及考纲精神,结合学生实际,确定2020届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夯实基础,注重提升,效率至上。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坚持学生作为复习的主体思想,实施科学备考。 二、复习备考思路 1.认真组织高考备考的教学研究,继续在复习策略、课堂教学、应试能力、信息整合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内互研、区内交流、专家视导等形式不断提高高三语文复习备考水平,力争高考语文成绩为总分提升做贡献。 2.进一步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使备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合理性,形成高效益的教学机制,为高考成绩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3.针对不同学生做好答疑工作,助力学生实现自己的升学目标。 4.继续积累语文备考经验,针对我校学情构建适合特色的复习备考模式。 三、备考时间安排 (1)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2019.7—2020.1)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轮(2020.2—2020.3)重在专题复习,提高实战能力。 第三轮(2020.4—2020.5)重在真题回顾,查漏补缺。 第一轮复习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帮助学生梳理书本知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备考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基础训练点点落实,结合所编制的适合学生实际的学案,逐步提升学生能力。利用好期中考试和日常小测,落实复习效果。

还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指导,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 这一轮复习要讲练结合,防止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通过“练”来提高能力。 (2)为保证语文复习备考循序渐进,富有成效,制定第一轮系统复习时间安排表如下: 第一阶段:2019年 7月——2019年10月11日,文言文复习。假期作业中布置课内文言文的梳理复习,通过非现场教学的形式督促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开学后,用一周的时间串讲课内文言文的重点篇目,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现象。紧接着,利用两周的时间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虚词、断句、翻译”等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随后,再用两周时间,完成15篇文言文真题和模拟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9月初,结合开学检测试卷的作文题,复习某一种议论文写作。) 第二阶段:2019年10月14日——2019年11 月1日,古代诗歌复习。先进行一周的知识梳理,按“诗歌的体裁与题材、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歌的艺术手法、诗歌的思想感情”等专题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古代诗歌知识体系。随后,再进行两周的真题和模拟题训练,整理归纳出典型题型“赏析题、情感题、形象题、比较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三阶段:2019年11月11日——2019年12月6日,文学类文本复习。先进行2-3课时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文学类文本知识体系。随后,再进行两周半的真题和模拟题训练,整理归纳出典型题型“赏析题、作用题、含义题、概括题、拓展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在11月初,结合期中考试试卷,复习另一类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第四阶段:2019年12月9日——2020年1月3日,多文本和小作文复习穿插进行。 第五阶段:2020年1月6日——2020年1月10日,大作文和文言文实战穿

2019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本)

2019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本)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在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重点进行第二轮复习。继续进行高考内容的全面复习与重点把握。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以讲带练,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充分的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复习理念 厚实积累,拓宽视野,发展智能,提高素养,提升文品。 三、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轮复习,绝大部分同学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和高考考试题型的解答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总体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环节中还凸现出不足。因此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和不断的总结归纳,使学生的语文总体得到提升。 四、具体措施 (一)重点强化。 对于高考来讲,第二轮专题复习尤为重要。每一专题中应认真细致地总结出重点的常考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整体化,然后反复地记忆训练。 (二)平时狠抓复习效果。 在复习当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复习效果。要求学生对每一堂课、每次练习、每次考试当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没掌握到位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归纳、整理。对于这些积累的重要内容,老

师应定期检查其掌握情况,督促其反复复习、强化,从而使其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三)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应此在紧张的训练过程中,还应抽出时间进行阅读充电,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阅读兴趣,加大阅读量,拓展知识面,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校、老师对其进行帮助引导,帮学生选择介绍一些好的书籍和优秀的文章(文言文、现代文并重)。 (四)加强阅读训练、写作训练。 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文阅读技巧,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 加强作文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收集整理一些写作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每两周写一篇作文并及时讲评。 (五)发扬互相帮助、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 高三教学任务繁重,要做好各项教学工作,有效地完成高三的教学任务,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我们还要继续发扬互相帮助,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 给学生训练的题目,老师必须先做一遍,杜绝错题、无答案题和偏题、过难题;我们还要重视教学经验的交流,在网上、杂志和其他高考复习用书上找到的有益的资料要拿出来共享、选用。 五.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完成对口招生考试大纲规定的语文基本篇目和应用文的写作,然后重点进行第二轮复习。同时定期进行模拟检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题: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对练(二十四)Word版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卖艺老人 [法]波德莱尔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度假的人们。那些由于年景不佳而外出变戏法的、耍猴玩狗的及挑 担做买卖的人都指望着这样的节日。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觉得人们把一切都忘记了,不论是工作还是苦恼。他们都变得像孩子似的。对于小孩子们 来说,这是休假日,是从那令人恐怖的学校里解放出来的日子;对于大人们来说,这是从噩梦般的生活中逃离的日子,也是在无休无止的斗争和整天的提心吊胆中的一次短暂的休息的日子。 不管是在客观世界工作的人,还是致力于精神世界工作的人,都很难摆脱这民间狂欢的影响。他们也都在这无 忧无虑的气氛里不自觉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呢?作为一个真正的巴黎人,从来不会错过到那些出现在这隆重节 日里的神气活现的小店里去观赏一番的机会。 实际上,这些小店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它们都尖叫着,大声唱着,叫喊声和铜铁碰撞声、焰火爆炸声混合着。 愚仆和小丑们由于风吹日晒而变得黑瘦干瘪的面孔都痉挛着,他们拉着十分可笑的俏皮腔,开着莫里哀式的玩笑。 孩子们拽着母亲的裙边,为了得到几根棒棒糖;或者趴到父亲的肩膀上,以便更好地观看像神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魔 术师的表演。到处弥漫着油炸食品的香味,这味道压倒一切芬芳,像是为这节日所供烧的香火。 但是,在那一头,在这一排小店的尽头,我看到一个可怜的卖艺人。就好像是自觉羞愧,他逃到了这华丽的一切之外,他弯着腰,似乎就要摔倒,老朽不堪,就像一具僵尸。他倚靠在他那小店的一根支柱上,那是一间比世界上最不开化 的野蛮人的破屋子还要破的小店,里边点着两根蜡烛,蜡烛流着油,冒着烟,更照出了小店的简陋。 到处是欢乐、收益和大吃大喝,到处是确有隔夜之粮的安宁,到处是充满生命力的狂热;可这里却是绝对的苦难。尤其令人感叹的是,这个卖艺老人穿着这样滑稽的褴褛衣衫,比化装更能形成强烈对照。这是出于他本身的需要。 可怜鬼!他不笑,也不哭,不跳舞,也不做任何手势,不叫喊,也不唱任何歌,不唱欢乐的,也不唱悲哀的。他也不乞求。他哑然静坐。他放弃了,他认命了,他的前途已成定局。 可是,他向人群所投去的眼光又是那么深邃,令人难忘。那人群中的潮水般的骚动离这令人作呕的苦难只有几 步远。我觉得好像有一只手掐住了我的脖子,我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泪水滞留在我的眼眶内,使我感到眼前一片模糊。 怎么办呢?又何必要去问这不幸的老人,在这恶臭的黑暗之中,想要引发什么奇迹呢?在他的已经被戳破的幕帐 之后,又会有什么奇迹呢?确实,我没敢去问。我这胆怯的理由会使您感到好笑吧…… 我承认我当时害怕使他出丑。 最后,我决定在他那木板上顺手放上一点钱,希望他能明白我的用意。可这时,不知怎么一拥挤,一股人流潮水一样涌来,把我卷得离他远远的。

山东省2019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9年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hospital. C.In a museum. 2. 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 A. Take fitness classes. 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 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hat to drink. B. Where to meet. C. When to leave. 4.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ge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5. 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 B. She is looking for the man. C. She has an extra tick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语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语教案 【学情分析】 3.25日,校模拟考反馈,论语题得分率偏低,7分的问答题,平均得分2.6分,失分较大,且基础分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 2011新高考样卷提示,论语题分值由4分提升至7分,分成甲、乙两小题的设置。其中,甲题偏重文本的理解、解读,而乙题偏重问题探究以及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 根据考纲变化,本阶段开始《论语》的强化复习,尽量做到甲题得分。 【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明晰文本大意,并完成相关篇目的背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课文和习题演练,解决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适当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每一章节背后的思想支撑,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及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批判继承。 【教学方法】 逐一讲授,课后看书巩固,练习强化 【课时安排】 复习计划总纲(1课时) 文言知识点落实及观点解读(13课时) 习题讲解(4课时) 共1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复习计划总纲及策略提要 呈现方式:ppt

一、考点解说 1.试题取材范围 10课自读课文: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 2.课标《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1)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2)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3)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其中,高考复习以落实“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文化传统的评析”这两个知识点为主要目标。 3、《〈论语〉》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以礼治国 《知其不可而为之》:出仕入世的奋斗观 《仁者爱人》:仁爱观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教育观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高山仰止》: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 二、复习策略 1、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如此才有可能进行个性化的点评; 2、加强背诵,辅以笔答,全力消灭错别字; 3、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认真解读课后的“文本解读”和“知识链接”,在精要处进行圈画或摘录,直至弄通弄懂透弄熟,只有了然于胸,才有现场应用的可能。

2019年山东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9年山东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hospital. C. In a museum. 2. 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 A. Take fitness classes. 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 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hat to drink. B. Where to meet. C. When to leave. 4.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ague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5. 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 B. She is looking for the man. C. She has an extra tick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

2019高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今: 2、加之以师旅古:今: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三子者出,曾晳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6、异乎三子者之撰: 四、特殊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不吾知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摄乎大国之间()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7、异乎三子者之撰()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10、为国以礼()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 2、摄乎大国之间:摄() 3、加之以师旅:加() 4、比及三年:比及() 5、且知方也:方() 6、舍瑟而作:舍();作()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 9、咏而归:咏()10、吾与点也:与() 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 六、重点虚词 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 2、如(1)如或知尔()(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如其礼乐()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 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2)舍瑟而作() (3)非诸侯而何() 七、一词多义 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且知方也() 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 3、如(1)如或知尔()(2)如五六十()(3)如其礼乐() 4、为(1)由也为之()(2)愿为小相焉()(3)赤也为之小()

2019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2019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 5.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6.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9届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2019届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时间安排 注:1、第十周4月30日、5月1日遇五一放假: 2、第十周5月4、5日月考; 3、第十三周5月25、26日月考。 4、限时小练尽量在课上完成,请老师们根据具体分值分配时间。 二、具体复习措施 (一)基础知识复习 每周小练要有质量,重点放在选择题,特别是最后三个选择题尽力做全对。 (二)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复习

强化学生“读”的能力,努力纠正学生“重做题,轻阅读”的毛病。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圈点勾画,读明白文本的主旨,主旨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 (三)文言文复习 利用早读时间,回顾课本经典篇目和文化常识的诵读。 (四)诗歌鉴赏复习 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术语意识;学会严谨而规范的表述,力求简洁到位,使文字表述和思维真正统一,解决学生语言颠三倒四、要点不全的毛病。 (五)名篇默写仍坚持每天听写5—8句,内容要全面,初高中的篇目不能有偏颇。 (六)文学类文本及实用类文本的复习 强化审题意识,重视题干要求,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考什么”“如何考”“怎样答”等问题;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踩点意识,学会严谨而规范地表述;提高卷面质量,力求清晰美观,简洁到位。 (七)作文复习 内容上,继续加大审题立意训练。在素材积累上下功夫,将以前读过的精彩文章,新鲜、活泼、生动的语言,名言警句进行归纳总结,将课本中的素材积累起来,老师及时下发最新写作素材,力争做到“内容充实”。 表达上,强化文体意识,根据题目确定最拿手的文体。规范各种文体的结构,使之严谨;加强语言训练,使之更加流畅;严抓卷面质量,使之工整。 四、三轮复习的备考策略 1.处理好回归基础与综合训练的关系。我们要以回归基础为本,以训练为手段,以提高能力为目标。要统筹安排,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回归基础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回归做过的试题,回归错题本,将基础夯实,完善知识体系。综合训练应是查漏补缺、用综合题,真正起到模拟的效果。 2.坚持“讲—练—悟—结”的讲课模式。讲薄弱点、关键点,讲方法、思路,不搞面面俱到。“练”要练思路、练薄弱点、练技巧。要让学生自己“悟”,悟知识点,悟思路,悟方法。要“结”,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在成功中提高,在教训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