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45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制与开发

毕业设计45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制与开发
毕业设计45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制与开发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制与开发

摘要

本文从光纤的基础入手,首先介绍了光纤的基础知识,诸如:光缆结构,光导纤维的导光原理等,然后结合传感器引入了光纤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而本次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因此以温度为被测量对象,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具体传感器自身的特点,选用了半导体吸收型光纤传感器并介绍了其根本结构,基本原理,同时,针对这种方法所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并加以阐述;随后给出了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实现电路,由此一个成熟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就设计完毕了。

当然光纤温度传感器有多种实用的设计方法,本文在探讨了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之后,又提到了PN结或硅晶体三极管类型的传感器,并把他们进行了比较,并给出最终结论:本课题应用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这种方法。

关键词:

光纤,温度,光纤传感器,半导体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that how fiber-optic propagate light,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the sort, and the principle of fiber-optic sensors. Because of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we choose a kind of sensor which uses the semiconducto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and the own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ber-optic sensors. For this kind of sensor has some disadvantage, we improved the scheme and then give an idea of the circuit of the sensor.

There have so many kinds of sensors, we then introduced others including the sensor which uses bimetal and the sensor which uses PN-junction and then compared the latter schemes with the former one. At last, we give the conclusion that in this paper the scheme we has chosen is the sensor that uses semiconductor.

Key words:

Fiber-optic ,temperature, fiber-optic sensors, semiconductor

Abstract ...................................................................................................................................................... i i 绪论 . (1)

1.光纤的基础知识介绍 (3)

1.1光纤的结构 (3)

1.2光纤传输原理 (4)

1.2.1传输条件 (4)

1.3光纤的温度特性 (5)

1.4光纤的机械特性 (6)

2.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7)

2.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7)

2.2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及类型 (8)

2.2.1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8)

2.2.2光纤传感器的类型 (8)

2.2.3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9)

2.3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原理 (10)

2.4光纤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1)

3.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13)

3.1工作原理 (13)

3.2 测量装置结构 (13)

3.3光探测器的简要介绍 (14)

3.3.1 PIN光电二极管 (14)

3.3.2雪崩二极管(APD) (15)

3.3.3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16)

3.4 光纤传感器的光源要求 (17)

4.光发射机与光接收机 (19)

4.1调制方式 (19)

4.2调制方式的比较 (19)

4.3光发射机要求 (20)

4.4 光接收机 (21)

4.4.1光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21)

5.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实现电路 (24)

5.1、LED数字式驱动电路 (24)

5.2 半导体吸收型光纤传感器的接收电路 (25)

6.其他几种有效的光纤温度传感器 (27)

6.1.光纤微弯位移传感器 (27)

6.2 测温PN结或硅晶体三极管作为传感器 (27)

6.2.1测温原理 (27)

6.2.2.PN结及晶体管的温度特性 (28)

6.3基于位移的双金属片光纤温度传感器 (28)

7.几种常见方案的比较 (30)

结论 (31)

绪论

我们知道传感器(sensor)是实现测试和自动控制(包括遥感、遥测、遥控)的首要环节。传感器亦称换能器、变换器,是将被测的某一物理量(或信号)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与其对应的另一种物理输出的装置,是将被测的非电物理量如温度等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易于精确处理的电量或电参量(电压、频率等)输出的一种测量装置。

现代的非电量电测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来采集信息,再进行信息的电量与电量的转换、传输;测量电路(放大整形调解器)。信息的显示,信息的处理等系统组成,而传感器又有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其中转换元器件是将感受到的非电量直接转换为电量的器件。

温度(temperature)是反映物体分子热运动的一个物理参数,它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只能通过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参数来加以间接的测量,而用来测温度的物体的物理性质应当是温度的单值,连续函数,而且复合性要好,由此可知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sensor)是感受温度并将温度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输出传感器。

光纤测温传感器是用光纤来测量温度的。有两种方法可实现。一是利用被测表面辐射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利用光纤将辐射能量传输到热敏元件上,经过转换再变成可供纪录和显示的电信号。这种方法独特之处就是可以远距离测量;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光在光导纤维内传输的相位随温度参数的改变而改变的特点,光信号的相位随温度的变化是由于光纤材料的尺寸和折射率都随温度改变而引起的。

我们知道利用适当的仪器检出光纤中光信号相位的变化就可以测量温度。由于应变或压力也会改变光导纤维的传输特性,使光信号相位变化,基于同一机理也可检测应变和压力。

对于单模光纤,检测相位变化的基本系统是马赫·曾德来干涉仪,在仪器中,来自信号光纤的光与一稳定的参考光来混合,由于信号光纤受被测参数的影响,其传播的光信号相位发生变化,因此两光束产生干涉。原理上,用一适当的相位检测器可以检测小的变化,用条纹计数器可以检测大的变化,参考光束按应用状态不同可以经过或不经过频移,光的频移适常用布勒格盒完成。一个主要难度就是光的偏振面经过光纤后散射,这样,有的因参考光束和信号光束正交偏振而观察不到干涉条纹。

光纤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极灵敏的仪器,若参考光路平稳的话,则可测出几分之一摄氏温度变化,同时由于光纤传感器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使用于电噪声环境中(如电力线、电器铁路和电气机械中)能避免产生火花,使用于油罐和易爆炸的气体中(如煤矿和石化工业)。光纤绝缘材料做成,具有很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吸引力在于它有可能取代现有电子系统中

庞大昂贵的电流互感器,并且有很快的频响。目前,国际上继续深入研究传感的理论技术,解决实用化问题,发展新原理的光纤传感原理。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图 光纤传感原理

例如由于传感器用于实际测量的主要一个问题就是长时间漂移效应,单一光纤传感器无法通用于多参数多变量的测量,因此,国外就这些都进行着大量的研究。

在本次设计中,首先我们要探讨的是光纤传感器原理,就是光源的光经过光纤调制区,在调制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使光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颜色)、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传入光探测器,光纤传感器和传感型光纤传感器,传光型中光纤仅作为传播光的介质,而传感型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对外界信息具在敏感能力和检测功能的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将“传”和“感”合为一体的传感器。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吸收与温度的关系,做成透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半导体材料吸收边的波长λg(T)随温度增加而向较长波长位移;选择适当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使其光谱范围正好落在吸收边的区域,这样,透过半导体材料的光强随温度T 的增加而减小,其中传感探头的内部结构是由两根光纤之间夹放一块半导体薄片,套入一根细的不锈钢之中固紧。我们这次采用的传感器材料的半导体采用碲化镉和砷化镓,具体的有关此系统是怎样达到实际的可操作性将在后序中运用推导的方法来证明。

本设计从光纤的基础入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阐明光纤的导光原理。然后去探索传感器的一些基本常识。再把二者结合起来探讨光纤传感器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由于本次设计的是光纤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因此,我们主要弄清当测量对象为温度时的一系列要做的工作和注意事项。了解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已有了光纤温度传感器设计的原则上检查所设计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不足,从而对传感器的驱动电路和接受电路的方案进行改进,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1.光纤的基础知识介绍

1.1光纤的结构

光纤是由中心的纤芯和外围的包层组成的同轴圆柱形石英细丝。纤芯的折射率比包层

稍高,损耗比包层更低,光能量主要在纤芯传输。包层为光的传输提供反射面和光隔离,并起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设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别为1n 和2n ;光能量在光纤中传输的必要条件是1n >2n ,纤芯和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1n -2n )/ 1n ,其典型值,单模光纤为 0.3%一0.6%,多模光纤为1%一2%。△越大,把光能量束缚在纤芯的能力越强。

图1.1 实用光纤三种基本类型

(a )突变型(SI )多模光纤(b )渐变型(GI )多模光纤(c )单模(SM )光纤

作为信息传输波导、实用光纤有多模和单模两种基本类型。图1.1示出光线在纤芯中

传播

1.2光纤传输原理

1.2.1传输条件

为简单和直观起见,以突变型光纤交轴(子午)光线为例,用光线光学方法说明光纤传输条件,如图1.2所示、光线在光纤端面以不同角度θ从空气入射到纤芯(0n <1n ),折射角为1θ门折射后的光线在纤芯与包层交界面以不同角度?入射到包层(1n >2n ),此时不同θ相应的光线将发生反射或折射。实际上存在一个临界角c θ,当θ

0n sin θ=1n sin 1θ=1n cos ? (1.1)

当θ=c θ时,相应的光线以四c ?入射到纤芯与包层交界面,并沿交界面向前传播(折射角为090),如光线2。当θ>c θ时,相应的光线将折射进入包层并逐渐消失,如光线3。因此,只有在半锥角为c θ的圆锥内入射的光线才能在光纤中传播。定义临界角c θ的正弦为数值孔径NA (Numerical Aperture ),技定义和斯奈尔(Snell)定律:

NA =0n sin c θ=1n cos c ? 1n sin c ?=2n sin 090 (1.2)

设0n =1简单计算得到 NA=?=-212

221n n n (1.3)

式中△=(1n -2n )/1n 为纤芯与包层相对折射率差。设?=1%,1n =1.5,得到NA=0.21或c θ=01.12

图1.2光纤传输条件

(a )不同入射角θ的光线(b )c θθ<的光线

NA 表示光纤接收和传输光的能力NA(或c θ)越大,光纤接收光的能力越强,从光源到光纤的耦合效率越高。对无损耗光纤,在c θ内的入射光都能在光纤中传输。 NA 越大,纤芯对光能量的束缚越强,光纤抗弯曲性能越好,但NA 越大,经光纤传输后产生的信号畸变越大,因而限制了信息传输容量。所以至根据使用场合,选择适当的NA 。突变型光纤的信号畸变

大,这是由于不同入射角的光线经光纤传输后时间延迟不同而产生的。由图 1.2(b)可入射角为θ的光线在长度为L(0A)的光纤中传输,所经历的路程为L(OB),在θ不大的条件下.其时间延迟为

???

? ??+===21sec 211111θθτc L n c L n c l n (1.4) 式中c 为光速。由式(1.2)得到最大入射角(θ=c θ)和最小入射角(θ=0)的光线间时间延迟差(信号畸变)为

()?===?c

L n NA c n L

c n L c 1212122θτ (1.5)

结果表明,突变型光纤的信号畸变取决于NA 。设NA =0.20, 1n =1.5由式(1.5)得到

τ?=44ns 带宽约相当于10MHz ·km

1.3光纤的温度特性

光纤的损耗可用光纤的衰减系数来描述,而光纤的衰减系数与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境有直接关系,也就是它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加,尤其表现在低温区域.使光纤衰减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光纤的微弯损耗相弯曲损耗。光纤因温度变化产生微弯损耗是由于热胀冷缩所造成.由物理学知道,构成光纤的二氧化硅(Si 2O )的热膨胀系数很小,在温度降低时几乎不收缩.而光纤在成缆过程中必须经过涂覆和加上一些其他构件,涂覆材料及其他构件的膨胀系数较大,当温度降低时,收缩比较严重.所以当温度变化时,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将使光纤产生微弯。尤其表现在低温区.

光纤的附加损耗与温度之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3所示.从图中看出,随着温度的 降低,光纤的附加损耗逐渐增加,当温度阵至—55c 0左右,附加损耗急剧增加

图1.3光纤附加损耗与温度之间的变化曲线

1.4光纤的机械特性

光纤的机械特性主要包括耐侧压力、抗拉、弯曲以及扭纹性能等。使用者最关心的是抗拉强度。

人们对玻璃的印象是最容易断裂或破碎。实际上从Si—O的键力来看.石英玻璃的理论

mm以上抗拉强度非常高。根据有关资料,刚拉出来没有表面缺陷的石英光纤能有700kg/2

直径的石英光纤应

的抗拉强度。这个强度比钢还大得多。按照这个强度,一根l25m

能承受8kg以上的拉力。但是实际上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这是由于光纤难免存在一些微小的伤痕,这些伤痕主要是石英包皮管伤痕、缺陷,制棒过程及拉丝过程中污染,空气中的杂质对新生光纤表面的沾污以及裸光纤被其他物体碰伤等。这样当光纤受到张力时,应力就会集中在伤痕处,到一定程度,光纤就会断裂。

为了保证光纤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在实际制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刚刚成形的光纤立即进行一次涂覆,填补了光纤的微小裂纹.有效地阻止了这些裂纹的扩展,大大地增强了光纤的强度。对光纤的涂覆材料也报有讲究,而且进行多次涂覆保护,以免受到外界尘埃和水份的污染以及机械损伤。在实际使用中,也采取了各种防潮措施.以免水份进入而降低光纤的抗拉强度和增大光纤损耗。目前一般光纤的抗拉强度为600一800g。

国标GB977l一88在常规单模光纤机械特性有关栏目中规定,机械强度筛选试验在拉丝涂覆后进行。其目的是通过筛选,以保证套塑和成缆工艺的顺利进行。当然,复绕张力大些,使用的安全感会强些。但复绕张力也不是越大越好。复绕张力越大,给光纤造成的损伤

也越大留下的隐患也就越大。一般情况下,松套用的紫外固化光纤筛选张力为400克左右,而用硅材脂作一次涂覆的光纤的筛选张力还可更小些。海缆和光纤制导所用光纤要求非常苛刻,连续复绕张力达1.7kg以上。

2.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关于传感器的定义.至今尚无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不过,对以下提法学者们似乎不持异议,传感器(Transducer或Sensor)有时亦被称为换能器、变换器、变送器或探测器、其主要特征是能感知和检测某一形态的信息、并特其转换成另一形态的信息。因此、传感器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走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戎装置。当然这里的信息应包括电量非电量。在不少场合,人们将传感器定义为敏感于待测非电量并可将它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信号的元件、器件或装置的总称。当然,将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并不是唯一—的形式。例如。可将一种形式的非电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非电量(如将力转换成位移等)另外.从发展的眼光束看.将非电量转换成光信号或许吏为有利。

此外,人们从其功能出发,形象地将传感器定义为那些能够取代甚至超出人的“五官”。具有视觉、听觉、触发、嗅觉和味觉等功能的元器件或装置。这里所说的“超出”是因为传感器不仅可应用于人无法忍受的高温、高压、辐射等恶劣环境.还可以检测出人类“五官”不能感知的各种信息(如微弱的滋、电、离子和射线的信息,以及边远超出人体“五官”感觉功能的高频、高能信息等)。

传感一般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某些效应或机理按照一定的工艺和结构研制出来的。因此,传感器的组成的细节有较大差异.但是,总酌来说,传感器应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其他辅助器件组成.如图2—1所示。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与检出被测对象的待测信息(非电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所感受(或响应)出的信息直接转换成电信号的部分。例如,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是由弹性膜片和电阻应变片组成。其中弹性膜片就是敏感元件,它能将压力转换成弹性膜片的应变(形变);弹性膜片的应变施加在电阻应变片上,它能将应变量转换成电阻的变化量,电阻应变片就是转换元件。

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传感器都必须包括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如果敏感元件直接输出的是电量,它就同时兼为转换元件,因此,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者合一的传感器是很多的。例如、压电晶体、热电偶、热敏电阻、光电器件等都是这种形式的传感器。

图2.1传感器组成框图

2.2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及类型

2.2.1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来自光源的光经过光纤送入调制器.使待测参数与输入到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经解调器解调后.获得被测参数。

2.2.2光纤传感器的类型

光纤传感器按其传感器原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光型.也称为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另一类是传感型,或称为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前者多数使用多模光纤,后者常使用单模光纤。

在传光型光纤传感器中,光纤仅作为传播光的介质,对外界信息的“感觉”功能是依靠其他物理性质的功能元件来完成的。传感器中的光纤是不连续的,其间有中断,中断的部分要接上其他介质的敏感元件、如图2-2所示。调制器可能是光谱变化的敏感元件或其他敏感元件。光纤在传感器中仅起传光作用。

图2.2 传感器光纤传感器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主要利用已有的其他敏感材料,作为其敏感元件,这样可以利用光纤的优质敏感元件来提高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传光介质是光纤,所以来用通信光纤甚至低通的多模光纤就能满足要求。传光型光纤传感器占据了光纤传感器的绝大多数。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对外界信息具有敏感能力和检测功能的光纤(或特殊光纤)作传感元件,将“传”和“感”合为一体的传感器。在这类传感器中,光纤不仅起传光的作用.而且还利用光纤在外界因素(弯曲、相变)的作用下,其光学特性(光强、相位、偏振态等)的变化来实现传和感的功能。因此,传感器中的光纤是连续的,如图2-3所示。

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在结构LLL传光型光纤传感器简单,因为光纤是连续的.可以少用一些光铜合器件;但为了光纤能接受外界物理量的变化,往往需要采用特殊光纤来作为探头.这样就增加了传感器制造的难度。随着对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和各种持殊光纤的大量问

世、高灵敏度的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图2.3传感型光纤传感器

2.2.3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传感器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能量)转换和传递的通道,在静态测量情况下,其输出量(响

应)与输入量(激励)的关系符合式(2—1),即输出量为输入量的函数。在动态测量情况下,如果输人量随时间变化时,输出量能立即随之无失真他变化的话,那么这样的传感器可以当作是理想的。但是实际的传感器(或测试系统),总是存在着诸如弹性、惯性和阻尼等元件。此时,输出y 不仅与输入x 有关,而且还与输人量的变化速度,加速度有关要精确地建立传感器(或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很因难的。在工程上总是采取一些近似的方法;忽略一些影响不大的因素,给数学模型的确立和求解都带来很多方便。

通常认为可以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理论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从数学上可以用常系

数线性微分方程表示传感器输出量y 与输入量x 的关系,这种方程的通式如下:

x

b dt dx

b dt x d b dt x d b y

a dt dy

a dt y d a t d y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011110111

1++++=++++------ (2.1)

式中关的常数均为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和0101,,,,,b b b a a a m m n n --线性时不变系统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性质,即叠加性和频率保持性。根据叠加性质,当一个系统有n 个激励同时作用时.那么它的响应就等于这n 个激励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即

∑∑==→n

i i n i i t y t x 1

1)()( (2.2)

也就是说,各个输入所引起的输出是互不影响向的。这样.在分析常系数线性系统时,总

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激励信号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激励,如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复杂信号

分解成一系列谐波或分解成若干个小的脉冲激励.然后求出这些分量激励的响应之和。频

率保持性表明,当线性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信号时,则系统的稳态响应也为同一频率

的信号。

理论上讲,由式(2—2)可以计算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但是对于一个复杂的

系统和复杂的输入信号,若仍然采用式(2.2)求解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信

息论和工程控制中,通常采用一些足以反映系统动态特性助函数,将系统的输出与输入联系

起来。这些函数有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和脉冲响应函数等等。

2.3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原理

光纤对许多外界参数有一定的效应。光纤传感器原理的核心是如何利用光纤的各种效应,实现对外界被测参数的“传”和“感”的功能。从图2-2和图2—3可知,光纤传感器的核心就是光被外界参数的调制原理,调制的原理就能代表光纤传感器的机理。研究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器就是研究光在调制区与外界被测参数的相互作用.外界信号可能引起光的特性(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变化,从而构成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和偏振态调制原理。下面着重介绍吸收特性的强度调制:

X、Y射线等辐射会引起光纤材料的吸收损耗增加,光纤的输出功率降低、从而可以构成强度调制器来测量各种辐射量的光纤传感器.其原理如图 2.4(a)所示。通过不同材料的光纤对不同射线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可以鉴别不同的射线。例如铅玻璃光纤对X、Y射线和中子射线特别灵敏,而且这种材料的光纤,在小剂量射线照射时,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测量射线辐射剂量。吸收量与射线辐射剂量的关系如图2.4(b)所示。

图2.4 吸收型的强度调制

2.4光纤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光纤传感器是7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光学传感器,它具有很多优点,是对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的革命性变色发展前景是极其光明的。但是,目前光纤传感器的成本较高,在这方面仍面临着传统传感器的挑战,存在着与传统传感器和其它新型传感器的竞争问题。为此,有必要说明光纤传感器的可能发展趋势:

①当前应以传统传感器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光纤传感器的主要研制对象。例如: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干扰、易燃易爆、强腐蚀、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所使用的传感器,光纤陀螺、光纤水听器、干涉型光纤磁场计等也应成为当前光纤传感器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集成化光纤传感器。除光纤外的其它光学元件、信号处理系统,以至光源和检测器

都采用集成回路。

③多功能全光纤控制系统。利用具有各种功能的光纤传感器,通过光纤网络,把各种敏感信息馈送到中心计算系统,对信息处理,作出判断,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做出合理的控制。

④充分发挥光纤的低传损耗特性,发展远距离监测系统。如:环境保护监测系统、核能发电站监测系统等.

⑤开辟新领域。一种新产品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其对旧市场的占领能力,而且表现其对新市场的开拓能力,光纤式仪表很可能发展成新一代仪表。因为现在我们所用的仪表都是电磁式仪表,其主要缺点是抗电磁干扰能力差,与其相反,光纤传感器则有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因此,由光学探头(光纤敏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光纤仪表,将是较理想的新一代测量仪表。

2.5、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光纤传感器有以下三大特点,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1)光纤传感器具有优良的传光性能,传光损耗很小,目前损耗能达到<o.2dB/km的水平。

(2)光纤传感器频带宽,可进行超高速测量,灵敏度和线性度好。

(3)光纤传感器体积很小,重量轻,能在恶劣环境下进行非接触式、非破坏性以及远距离测量。

3.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半导体光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是由—个半导体吸收器、光纤、光发射器和包括光检测器的信号处理系统等组成。它体积小、灵敏度高、工作可靠、容易制作.而且没有杂散光损耗。因此应用于像高压电力装置中的温度测量等一些持别场合中,是十分有价值的。

3.1工作原理

这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多数半导体所具有的能量带隙随温度T 的升高几乎线性地减小的特性。如图3-1所示,对应于半导体的透过串特性曲线边沿的波长g λ,随温度增加而向长波方向位移。当一个辐射光谱与g λ相一致的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此半导体时.其透射光的强度随温度T 的增加而减少。

图3.1 半导体的光透过率特性

1-光源光谱分布

2-吸收边沿透射率),(T f λ

3.2 测量装置结构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制成半导体光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由3-3所示其结构图,在两根光纤之间夹放着一块半导体薄片,并套入 一根细的不锈钢管之中固紧。作为传感器材料的半导体可以是碲化镉和砷化镓.

一个实用的半导体光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如图3-2所示。它包括上述半导体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以及两个光源、一个光探测器。光源是采用两只不同波长的发光二极管(只是铝镓砷发光二极管.波长为1λ88m μ四,另一只是铟镓磷砷发光二极管.波长为2λ=1.27m μ)。它们由脉冲发生器激励而发出两束脉冲光,并通过一个光耦合器一起耦合到输入光纤中。两个光脉冲进入探头后,其中的吸收元件对1λ光的吸收随温度T 而变化,但由于碲化镉砷化镓半导体对的2λ光不吸收,即2λ光几乎是全部透过.故取1λ光作为测试信号,而2λ光作为参考信号。另一方面.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作光探测器。光脉冲信号从探头出来后通过输出光纤导到光探测

器上,然后进入采样放大器,以获得正比于脉冲高度的直流信号。在转换成直流信号后,再由除法器以参考光(2λ)信号为标准将与温度相关的光信号(1λ)归一化。显然除法器的输出只取决于半导体的透过率持性曲线边沿的位移,即与温度有关。

上述这种半导体光吸收型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可以在-10---300c 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测量,精度可达土l c 0。如果对测量精度要求不太高,这种传感器结构还可以大大简化。可以只采用一个光源。在接收端由一个对数放大器处理信号。这种传感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在-10一300c 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精度可在C o 3±以内.响应时间约为2s 。

图3.2 实用的半导体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1-脉冲发生器;2-LED 驱动器;3-AlGaAs -LED(1λ);4-InGa-As-LED (2λ) 5-光耦合器;6-光纤连接器;7-探头;8-APD ;

9-光接收机;10-采样发大器11-除法器;12-信号输出

图3.3 半导体光吸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a ) 装置简图(b )探头

1-光源 2-光纤 3-探头 4-光探测器 5-不锈钢套 6-光纤 7-半导体吸收元件

3.3光探测器的简要介绍

3.3.1 PIN 光电二极管

最普通的光检测器是PIN 光电二极管,它包括了夹在p 型和n 型区域中一个非常轻掺杂的本征区,一个反向偏置的PIN 光电二极管,几乎是一个理想的本身具有无限大内部阻抗的光检测器.因为光电二极管输出电流同它的输入光功率成正比,因此响应度通常被用来表

征光电二极管的效率:

输入光子数

输出电子数

量子效率或率为参数。它定义为:物理学家常选用量子效)输入光功率()输出电流(响应度或?→??→

?def def W A W A R η/ 量子效率是无量纲的,在PIN 光电二极管中,它总是小1响应度R 及和量子效率η是有关系的。很容易得出:γ

ηh q R = 其中q 是电子电荷.γ是光频率。

图3.4 PIN 光电二极管等效电路

反向偏置的PIN 光电二极管的电容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最终限制了光接收机的性能: 图3-4画出了一个反向偏置的光电二极管的一种简单等效电路。将寄生电感加以考虑时, 图3-4所示的等效电路一直到非常高的频率都有比较好的精度。基本上,等效电路反映 了PIN 光电二极管三个主要功能:

·瞬间光信号功率Ps 转化成电流:

s s RP I = (3.1) · 在转换过程出产生的散粒噪声具有的功率谱密度PSD 为:

散粒噪声:PSD =2qI(dark s I I +) (3.2) 其中,I =dark s I I +是流经PIN 光电二极管的总电流。Is 是信号电流,dark I 是暗电流。 ·光检测器输出端同它自己的寄生电容并联。

当光电二极管连接到外部电路时,外部电路噪声干扰了信号电流,但如果在信号电流经光电二极管内部的同时,就将信号电流加以放大,则外部电路噪声对信号的影响能够有所降低。

3.3.2雪崩二极管(APD )

APD 通过称为雪崩倍增的过程而放大光电流。加至APD 的大偏置电压,通过光电过程加速了电子的产生(在APD 中称为的初始电子)。初始电子穿过APD ,井由于加在APD 上的高偏置电压而累积了相当大的能量。初始电子的高能量使它们通过电离过程建立二次电子(或空穴)。该过程重复许多次,以致使APD 的输出电流比由光电转换产生的初始电流强得多。图3-5画出了雪崩倍增过程。(a)图中的材料中的电子(,α)和空六(,

β)离化系数大致相等,(b )

图中。,α>,β, W 表示耗尽区宽度。

APD 的内部增益用M 表示,并由下式给出:

primary APD I I M = (3.3)

其中,APD I 是APD 的输出电流,primary I 是由光电转换产生的(初始)电流。

当然,在倍增期间散粒噪声也被放大了。如果倍增过程是理想的(完全确定的),则APD 输出噪声PSD 则将等于散粒噪声PSD[等于2qI],见(1.237)式2M 倍;然而,实际的倍增过程是随机的,一个任意的初始电子并不总是产生M 个输出电子,更确切地说,它产生的输出电子有时比M 个多,有时比M 个少。因此M 反映了由单个初始电子产生的输出电子的平均数。 因此,在加的输出端实际噪声的PSD 比2M 2qI 大,相差倍数称为APD 噪声因子F. 这样,APD 输出噪声PSD 由下式给出:

APD 噪声PSD=2qI 2M F (3.4) 上述倍增过程需要时间,APD 带宽被限制在:1

21τπM B APD = (3.5) 其中,1τ是雪崩区的有效传输时间,注意,随着APD 的增益M 的增加,输出信号电流也增加。由此,也就缩小了外电路引入噪声的影响,同时,它也增加了有APD 在本身引入的噪声,并降低了APD 带宽。

图3-5 APD 光电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3.3.3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

在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光源,除了半导体激光器以外,还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它除了没有光学谐振腔以外,其他方面与激光器相同,它是无阀值器件,它的发光只限于自发辐射,发出的是荧光。发光二极管又分为两大类:面发光二极管及边发光二极管。目前,在单模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大多采用边发光二极管,如图3-6所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如下:

(1)光谱较宽

由于LED 是属于自发辐射发光,因此,其谱线宽度要比LD 宽的多,在这一点对于高

速率信号的传输是不利的。目前,国内一般边发光二极管的最高调制频率为70-100Mh 。

(2)P —I 曲线的线性较好

由于LED 是无阀值器件,它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加,输出光功率近似呈线性地增加

P-I 曲线如图3-6所示。因此,在进行调制时,其动态范围大,信号失真小。

(3)与光纤的耦合效率较低

由于LED 发射出的光束的发散角较大(约在40c 0-120c 0范围内),因此,与光纤的耦 合效率也较低。一般它只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4)寿命长

发光二极管朗寿命可以达到h 5103 以上。

(5)温度特性较好

由于激光器的阀值电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LED 是无阀值器件,因此.温度特

性较好,一股不需加温控电路。

图3.6 发光二极管的P-I 特性

从以上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发光二极管的输出光功率较低,光谱较宽,但由于使用 简单,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中、低速率短距离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和光纤模拟信号传输 系统中还是得到广泛的应用。

3.4 光纤传感器的光源要求

为了保证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对光源的结构与特性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光源的体积 尽量小,以利于它与光纤耦合;光源发出的光波长应合适,以便减少光在光纤中传输的损 失;光源要有足够亮度,以便提高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另外还要求光源稳定性好、噪声小、

安装方便和寿命长。

光纤传感器使用的光源种类很多,按照光的相干性可分为相于光和非相干光。非相干 光源有白炽光、发光二极管;相干光源包括各种激光器.如氦氖激光器、半导体激光二极

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分析

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分析 摘要:文章在分析DTS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后,详细介绍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和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测温系统对在电力系统各重要电气设备进行温度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纤温度传感器;DTS;电力温度监测 温度是工程应用领域中重要的检测和监控对象,对于一个内部结构复杂、涉及点面较多的复杂系统而言,要获得一个准确且具有一定监测对象范围跨度的实时温度信息(或监测对象分布的应用应变特性),采用常规的单点移动式或由多个独立单点相互结合组成的准分布式温度传感器侧空虚体统,不仅会由于数据采集的延时性降低温度测量数据的准确度,同时还会由于复杂的接线使整个系统布线变得非常困难,这时选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ing,DTS)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非常适合冶金、化工、电力等恶劣环境场合中的实时温度测量和监控,具有相当大的研究意义。 1DTS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 DTS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是一款结构较为复杂的工业应用领域温度在线检测和控制产品,其非常适用于环境较为恶劣、干扰对象较多、监测范围跨度较大的重要工农业应用产生中的温度实时准确检测和控制。 1.1DTS系统组成 DTS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光纤、光路模块、电路模块、高级应用软件、以及一些辅助的外围集成电路设备,其逻辑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DTS系统在运行时,首先由电路模块中得控制及信号处理电路将对应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电路驱动半导体激光器发生对应的高速脉冲信号,然后经过光路模块中得激光脉冲耦合形成对应的光纤信号,并经分光光路转换后进入到传感光纤中,再经探测器、探测电路、高速采集电路等将光纤传感器中的温度信号返回到系统的控制及信息处理电路中,完成对监测对象温度信号的采集。通过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脉冲在进入到传感光纤后,就会通过分光耦合特性发生背向散射光,其所产生散射光主要有三个波长的背向散射光,分别为Anti-Stokes(反斯托克斯)光、Rayleigh(瑞利)光、以及Stokes(斯托克斯)光。三种背向散射光中,Anti-Stokes具有温度敏感个性,为温度信号光;而Stokes 光对温度信号不敏感,为系统中得参考光。从系统传感光纤中返回的探测器中的背向散射光经分光光路、光滤波器滤波后,可以将Stokes光波和Anti-Stokes光波有效分离,然后再经APD 探测器接收后,经探测电路等放大电路处理后由高速数据采集模块进行自动采集,并经接口电路上传到客户PC机上,完成对系统温度信号、温度分布曲线、波动曲线等的动态显示。

开题报告-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制 系别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 ****年** 月*** 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综述(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本毕业设计研制的光纤温度传感器是指在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中,光纤作为光波的传输通路,设计一种光纤传感系统,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并与标准温度计的测量值、比较、定标以实现实用化的光纤温度测量系统。 光纤和光纤通信的问世和发展,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试图将这一新技术成果用到各自的领域。光纤传感器的出现正是这样。 目前,从大量文献资料中可看到光纤传感器的研究有如下动向: 1.继续深入研究传感器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用化问题,发展新原理的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的研究日益深入,强度、相位调制的传感器更加完善,而对波长调制和时间分辨信息的传感器亦有深入的研究。传感器用于实际测量的主要问题是长时间的漂移效应,漂移效应主要来自光纤传输线的衰减、祸合器和分束器特性不完整、光源输出不稳定及探测器的响应等。人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传感头上使用“比较”技术,使光纤传感器获得长时间的稳定,这样就可以使光纤传感器实用化。 2.从单一传感器进入到传感器系统的研究,并与微处理机相结合形成光纤遥测系统。 单一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一进入到实用化阶段,但它无法适用于多参数,多变量的测量。光纤传感器系统的一种形式是采用多路传输的光无源传感器系统,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节省光路,寻求更有效利用的信息通道,使其能不畸变的更多的传输由各个光纤传感器取得的信号。利用光纤之间、几个无源传感器之间、数据遥测通道之间的多路传输达到此目的。 7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意识到光纤不仅具有传光特性,且其本身就可以构成一种新的直接交换信息的基础,无需任何中间级就能把待测的量与光纤内的导光联系起来。 1977年,美国海军研究所开始执行光纤传感器系统计划,这被认为是光纤传感器问世的日子。从这以后,光纤传感器在全世界的许多实验室里出现。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的时间,光纤传感器己达近百种,它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温度传感器是检测温度的器件,其种类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众所周知,日常使用的材料及电子元件大部分特性都随温度而变化,在此我们暂时介绍最常用的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产品。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 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如图2-1(a所示,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于电流的方向, 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 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称为汤姆逊效应。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T0 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 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 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或半导体在温度不同的两端产生的电势, 此电势只与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长度、截面大小、沿其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无关。 无论接触电势或温差电势都是由于集中于接触处端点的电子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热电偶测量的热电势是二者的合成。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a,b 之间便有一电动势差△ V,其极性和大小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如图 2-1(b所示。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A流向B时,称A为正极,B 为负极。实验表明,当△ V很小时,△ V与厶T成正比关系。定义△ V对厶T 的微分热电势为热电势率,又称塞贝克系数。

常见光纤传感器比较

法布利-比罗特(简称FP)、布拉格光栅(简称FBG)和荧光式光纤传感器都是当前流行,技术上也比较先进的传感器。 精度 应该说它们都具有很高的精度,都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需求。但如果进行深入的探讨,从理论上,光纤光栅传感器所能达到的精度要为高。从加工的角度来说FP的传感精度主要决定于腔长的加工精度,而FBG的精度主要决定于光栅周期间距与有效折射率的控制。当加工精度都得到保证的时候,FBG将凭借其本身测量机理中优异线性度取胜。从传感原理可以看出,FP的腔长变化转化为Δλ是通过相位变化和干涉实现的,这是一个非线性过程,而FBG直接通过公式λB= 2neffΛ 实现有效折射率和光栅周期关于Δλ的转化,完全线性,理论上说将能提供更好的精度。除此以外,光纤光栅反射光在频域内较之FP干涉极大波包更为尖锐,因此对其中心谱线的测量也应当更为精确。荧光式测温精度主要取决于荧光物质受激发出荧光的特性和对荧光光强度变化的检测,目前的技术工艺水平,使其测量精度与前两种技术相当,其成本会随精度和测量范围而变化。但在实际产品中,测量精度受到具体厂家对产品本身的材料、工艺加工水平、信号解调器分辨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需要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具体对比。 集成度与组网 在这方面,FBG无疑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光纤光栅其本身的特点使得每个探点仅利用相当少的光源分量,绝大部分光都透过并继续传播。根据上文介绍,一根光纤上可以最多同时使用30个光栅,传输距离超过45km。这一特点无疑为组网带来巨大便利。同时波分复用等技术的使用,也提高了这一技术的可行性。总得来说FBG非常适合做大范围多节点的分布式测量。至于FP和荧光式,则对于小规模的网络将更容易实现。 复杂度 FP和荧光式系统的复杂度应当远低于FBG,其中荧光式最简单。正如原理部分所阐述,前两种传感器技术最终都归结到对Δλ的测量,明显的,因为FBG的信号弱,并且多伴有解复用要求,其系统要远复杂于FP。而荧光式属于光强检测,相对更加简单。 响应频率 响应频率更多的取决于网络的设计与滤波解调设备的响应速度。FBG需要一个高性能的解调解复用接收端,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往往会影响到其响应频率。FP和荧光式因其相对简单,响应频率一般可以得到保证。 光源 根据上文的讨论,FBG对光源的要求相当高,需要大功率宽带光源或可调谐光源。而FP和荧光式的要求则要低得多,这得益于FP有较强的反射信号,及荧光式的光源仅需起到激发荧光的作用即可。 灵活性与适用范围 三者的探头都是相当小巧与灵活的,但是FBG显然要受制于其复杂的波长移位检测技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300 °C) 左右,光栅将有可能被擦去。所以FBG不适用于较大的温度范围。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医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学生姓名:程胜雄 学号: 080921037 专业班级:08医工医疗器械方向 2010年12月8日

光纤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摘要:介绍了金属热膨胀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利用金属件的热膨胀的原理,通过绕制在金属件上的光纤损耗产生变化,当光源输出光功率稳定的情况下,探测器接收光功率受温度调制,通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完成温度的换算。传感器以光纤为传输手段,以光作为信号载体,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灵敏度咼。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 在光通信系统中,光纤是用作远距离传输光波信号的媒质。在实际光传输过程中,光纤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和机械扰动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光波量,如发光强度、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变化。因此,人们发现如果 能测出光波量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导致这些光波量变化的物理量的大小,于是出

现了光纤传感技术。 一: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在光纤中传输的单色光波可用如下形式的方程表示 E=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光波的振幅:w是角频率;■为初相角。 该式包含五个参数,即强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频率w、波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相位(wt+ J和偏振态。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被测量的变化调制传输光光波的某一参数,使其随之变化,然后对已知调制的光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得到被测量。当被测物理量作用于光纤传感头内传输的光波时,使的强度发生变化,就称为强度调制光纤传感器;当作用的结果使传输光的波长、相位或偏振态发生变化时,就相应的称为波长、相位或偏振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一)强度调制 1.发光强度 调制传感 器的调制 原理光 纤传感器 中发光强度的调制的基本原理可简述为,以被测量所引起的发光强度变化,来 实现对被测对象的检测和控制。其基本原理如图 5-39所示。光源S发出的发 光强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光柱入传感头,在传感头内,光在被测物理 量的作用下强度发生变化,即受到了外场的调制,

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电缆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电缆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1-10T10:12:31.3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作者:郑瑜 [导读] 摘要:针对电力电缆运行特征的监测与控制始终是电力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高效的线路故障定位能够提升线路运行管理与故障预警及处理的实际效率,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支持。 (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 200122) 摘要:针对电力电缆运行特征的监测与控制始终是电力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高效的线路故障定位能够提升线路运行管理与故障预警及处理的实际效率,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支持。光纤温度传感器作为一种更为高效精确的测温装置,在当前的电力电缆监控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文在阐述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应系统的整体功能,并提出了实际情况下的具体的应用,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电力电缆;监测;光纤温度传感器 1光纤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电传导是以电流作为传导媒介,同理光纤传感器是以光作为媒介进行的传导的,只不过它的传导过程比电传导更加复杂。它是将变化的能量转化成变化的光信号,光是一种相干性特别好的物质,这便让它更具特点,比传统的传感器都稳定,而又因为光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这也使光纤传感器受外界影响更小。同时具备以上特点的光纤传感器还特别轻小、柔韧,所以也便可以到处可用,解决了传统传感器无法再高压、强电流无法使用的窘境。 在目前的光纤传感器中大多应用了光纤光栅和拉曼散射等原理,光纤光栅是利用布拉格波长的温度依赖性进行监控温度的变化。每当有光线通过光栅时,电脑就会记录下一系列的波长、温度等数据,然后根据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计算出光纤传感器附近的温度。而对于其他原理也可以计算出温度,如拉曼传感器的原理就和光纤光栅传感器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就无法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拉曼传感器测出的温度同样准确,它使用了光时域反射的原理。同样在传感器中也有用到了光纤的后向拉曼散射原理,这种原理是基于光在不同种介质中会产生非弹性漫射,而这传感器主要就是利用产生了不同的非弹性漫射波进行对温度计算,最终得到精确的温度数据。 2电力电缆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电缆接头数量多、集中性差的特点,系统采用“分散-集中-再集中”结构,系统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由温度传感器、测控单元、数据传输设备及上位PC机组成。 图1电力电缆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结构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缆中间接头处,测控单元从各温度传感器读出电缆接头的实际温度,处理后存入外部存储器SRAM中,上位PC机定时向各测控单元发出读取电缆接头温度数据的命令,各测控单元收到命令后,将存在SRAM中的数据上传给PC机。当SRAM中的数据被PC机读取后,各测控单元会重新读取各温度传感器当前数据,进行温度数据更新。 PC机收到各测控单元温度数据后,即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显示、保存及打印等,并在温度越限时报警,提示相应电缆接头位置,以便运行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2.1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温度传感器选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有唯一的系列号,多个传感器可在同一条总线上。具有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支持多节点。传感器测温时无需任何外部元件,使分布式测温系统电路结构和硬件大为简化,具有通过数据线供电、超低功耗工作方式的特点。 2.2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根据实际需求,系统可以包括1个或多个测控单元。系统的测控单元采用单片机构成,用来完成传感器输出数据的采集、序列号的注册及与上位PC机的通信等。 由于1个测控单元要与多个温度传感器连接,且距离较远,为提高测控单元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测控单元与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由光电隔离和驱动电路组成。 每个测控单元还设计了1个登记注册端口并接至单片机,每个传感器在投入使用前必须事先进行注册,并将其惟一的序列号存入SRAM 中,以便使用。这是当发生温度越限报警后快速定位的重要依据。该系统内部每条总线连接不同单片机单片机分别进行单总线温度采集,采集到的数据和传感器的序列号通过GPRS网络传送到上位PC机中。 2.3数据传输 各测控单元与上位PC机之间的通信采用GPRS。GPRS是在现有GSM网络基础上通过软件升级实现的,GPRS网络的出现克服了GSM 网络在数据应用方面的缺点。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并增加2个服务节点。提供无线系统上的数据业务,可以无缝接入Internet,具有永远在线、按流量计费、覆盖范围广及无需铺线等优点。 3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电缆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3. 1实时监控电力电缆表面温度 通过光纤温度传感器对电力电缆表面温度实时检测,可以实现对工作电缆的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在电厂站工作时出现重大的电力电缆由于温度过高出现的重大事故。可以对电力电缆工作中出现的电力电缆事故进行定位,从而及时告诉工作人员事故位置可以更好的修护,

温度传感器的常见分类 温度传感器应用大全

温度传感器的常见分类温度传感器应用大全 温度传感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传感器。关于它你了解多少呢?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各种温度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原理,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温度传感器从17世纪温度传感器首次应用以来,依次诞生了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近年来在智能温度传感器在半导体技术,材料技术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温度传感器发展迅速,由于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软件和硬件的合理配合既可以大大增强传感器的功能、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又可以使温度传感器的结构更为简单和紧凑,使用也更加方便。 1、热电偶传感器: 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热电势EAB(T,T0)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2、热敏电阻传感器: 热敏电阻是敏感元件的一类,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与一般的固定电阻不同,属于可变电阻的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元器件中,不同于电阻温度计使用纯金属,在热敏电阻器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陶瓷或聚合物,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热敏电阻通常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实现较高的精度,通常是-90℃?130℃。 3、模拟温度传感器: HTG3515CH是一款电压输出型温度传感器,输出电流1~3.6V,精度为±3%RH,0~100%RH相对湿度范围,工作温度范围-40~110℃,5s响应时间,0±1%RH迟滞,是一个带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温度传感器是检测温度的器件,其种类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众所周知,日常使用的材料及电子元件大部分特性都随温度而变化, 在此我们暂时介绍最常用的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产品。 1.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 A 和 B 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 T ,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 TO ,称为自由端 (也称参考端 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如图 2-1(a所示,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 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 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 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 (取决于电流的方向 , 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取决 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 ,称为汤姆逊效应。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势 EAB(T, T0 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 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 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 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或半导体在温度不同的两端产生的电势, 此电势只与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 而与导体的长度、截面大小、沿其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无关。 无论接触电势或温差电势都是由于集中于接触处端点的电子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 热电偶测量的热电势是二者的合成。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 a , b 之间便有一电动势差△ V ,其极性和大小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如图 2-1(b所示。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 A 流向 B 时, 称 A 为正极, B 为负极。实验表明,当△ V 很小时,△ V 与△ T 成正比关系。定义△ V 对△ T

国内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2011-6-29 8:25:44 讯石光通讯咨询网作者:iccsz 摘要:本文将分析光纤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情况:光纤传感器原理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光纤传感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的现状。 本文将分析光纤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情况:光纤传感器原理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光纤传感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的现状。前者报道了光纤光栅、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及光纤传感网的发展,这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后者介绍了光层析成像技术、智能材料、光纤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工业工程类传感器(其中包括电力工业用高电压、大电流传感器,利用光纤的弹光效应和FBG器件的应力传感器等)。最后介绍了新型光纤材料与器件、氟化物玻璃光纤,碳涂覆光纤、以及正在研究中的蜂窝型波导光纤、液晶光纤等。 一、引言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R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光纤通信技术正向着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的方向发展,并且逐步向全光网络演进。在光通信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中年轻的一员,以其在抗电磁干扰、轻巧、灵敏度等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已迅速成长为年成交额超过10亿美金,并预计将于2010年拥有超过50亿美金市场的产业。每年由美国光学工程师学会(OSA)主办的光纤传感国际会议(OFS)及时报道着光纤传感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光纤传感及其相应技术进行有益的研讨。 当前,世界上光纤传感领域的发展可分为两大方向:原理性研究与应用开发。随着光纤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光纤传感器实用化的开发成为整个领域发展的热点和关键。由于光纤传感技术并未如光纤通信技术那样迅速地获得产业化,许多关键技术仍然停留在实验室样机阶段,距商业化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性研究仍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很多光纤传感器的开发是以取代当前已相当成熟,可靠性和成本已得到公认,并已经被广泛采用的传统机电传感系统为目的,所以尽管这些光纤传感器具有如电磁绝缘、高灵敏度、易复用等诸多优势,其市场渗透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而那些具有前所未有全新功能的光纤传感器则在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FBG和其它的光栅类传感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前的原理性研究热点集中于光纤光栅(FBG和LPG)型传感器和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两大板块。 FBG型光纤传感器自发明之日起,已走过了原理性研究和实验论证的百家争鸣阶段。目前成熟的FBG制作工艺已可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而研究的焦点也转向解决高精度应用,完善解调和复用技术,以及降低成本等几个方向上。另一方面,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将传输与传感媒质合而为一的特性,使得沿布设路径上的光纤可全部成为敏感元件,因此,分布式传感成为光纤传感器与生俱来的优点。 对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光(纤)层析成像技术(OCT,OPT)、智能材料(SMART MATERIALS)、光纤陀螺与惯导系统(IFOG,IMIU )和常规工业工程传感器。另外,由于光纤通信市场需求的带动以及传感技术的特殊要求,新型器件和特种光纤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目前,我国的光纤传感器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仍然未完成由实验室向产品化的过渡。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清华大学光纤传感中心与总后合作研制开发的光纤油罐液位与温度测量系统,已经安装运行数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总装合作研制的光纤陀螺系统,目前指标为0.2°/hr ;中国计量学院研制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已有产品报道;华中理工大学与广东某公司联合研制的强电压、大电流传感系统。此外,在广东、深圳等地,还建立了许多光纤无源器件生产厂

光纤温度传感器

光纤温度传感器 电子092班 张洪亮 2009131041

光纤温度传感器 摘要 本文从光纤和光纤传感器以及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开始详细分析国内外 主要光纤温度测温方法的原理及特点,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温度测量范围和性能指标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研究发现了当前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详细介绍了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原理,种类和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可以根据这些传感器各自特点将各种传感器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本文也简要分析了各种光纤温度传感器的运用范围和领域。本文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详细地分析了介绍了空调器的基本结构,工作电气原理和基本的热力学过程。本文对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也做出了详细地介绍分析。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运用领域,空调器,空调器原理 1 引言: 光纤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温度传感器.它具有抗电磁干扰、耐高压、耐腐蚀、防爆防燃、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中几种主要的光纤温度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荧光温度传感器和基于弯曲损耗的光纤温度传感器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具有一下优点:灵敏度高;是无源器件,对被测对象不产生影响;光纤耐高压,耐腐蚀,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安全可靠;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几何形状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可以与光纤遥测技术相配合,实现远距离测量和控制;体积小,重量轻等。它将在航空航天、远程控制、化学、生物化学、医疗、安全保险、电力工业等特殊环境下测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论文中将详细分析当前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种类和各自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70 年代中期,人们开始意识到光纤不仅具有传光特性,且其本身就可以构成一种新的直接交换信息的基础,无需任何中间级就能把待测的量与光纤内的导光联系起来。1977 年,美国海军研究所开始执行光纤传感器系统计划,这被认为是光纤传感器问世的日子。从这以后,光纤传感器在全世界的许多实验室里出现。从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近十年的时间,光纤传感器己达近百种,它在国防军事部门、科研部门以及制造工业、能源工业、医学、化学和日常消费部门都得到实际应用。从目前的情况看,己有一些形成产品投入市场,但大量的是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光纤传感器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具有一下优点:灵敏度高; 是无源器件,对被测对象不产生影响;光纤耐高压,耐腐蚀,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安全可靠;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几何形状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可以与光纤遥测技术相配合,实现远距离测量和控制;体积小,重量轻等。目前,世界各国都对光纤传感器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几个研究工作开展早的国家情况如下:美国对光纤传感器研究共有六个方面:这些项目分别是: 光纤传感系统;现代数字光 纤控制系统;光纤陀螺;核辐射监控;飞机发动机监控; 民用研究计划。以上计划仅在 1983 年就投资 12-14 亿美元。美国从事光纤传感器研究的有美国海军研究所、美国宇航局、西屋电器公司、斯坦福大学等 28 个主要单位。美国光纤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报告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报告 ( 波长调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 《 《光纤传感测试技术》 课 课程作业报告 提交时间: 2011年10月 27 日 1 研究背景 (执笔人: ) 被测场或参量与敏感光纤相互作用,引起光纤中传输光的波长改变,进而通过测量光波长的变化来确定北侧参量的传感方法即为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过程是通过 ,B外界参量对布拉格中心波长的调制来获取传感信息,其数学表达式为: ,,,2nBeff neff,式中:为纤芯的有效折射率;是光栅周期。 这是一种波长调制型光纤温度传感器,它具有一下明显优势: (1)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光波传输信息,而光纤又是电绝缘、耐腐蚀的传输介质,因而不怕强电磁干扰,也不影响外界的电磁场,并且安全可靠。这使它在各种大型机电、石油化工、冶金高压、强电磁干扰、易燃、易爆、强腐蚀环境中能方便而有效地传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传感探头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外形可变,适合埋入大型结构中测量结构内部的应力、应变及结构损伤,稳定性、重复性好,适用于许多应用场合,尤其是智能材料和结构。 (3)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4)便于构成各种形式的光纤传感网络。 (5)可用于外界参量的绝对测量。 (6)光栅的写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便于形成规模生产。 (7)轻巧柔软,可以在一根光纤中写入多个光栅,构成传感阵列,与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系统相结合,实现分布式传感。 由于以上优点,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大型土木工程结构、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健康检测以及能源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光纤光栅传感的关键技术在于对波长漂移的检测,而目前对波长漂移的检测需要用较复杂的技术和较昂贵的仪器或光纤器件,需大功率的宽带光源或可调谐光源,其检测的分辨率和动态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等。 光纤布拉格光栅无疑是一种优秀的光纤传感器,尤其在测量应力和应变的场合,具有其它一些传感器无法比拟的优点,被认为是智能结构中最有希望集成在材料内部,作为检测材 料的结构和载荷,探测其损伤的传感器。 2.传感设计与可行性论证(执笔人:) 根据耦合模理论,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中心反射波长可以表示为: ,,,2nBeff n,effB,式中为导模的有效折射率,为光栅的周期。由(1)式可以看出,中心反射波长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温度传感器是检测温度的器件,其种类最多,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众所周知,日常使用的材料及电子元件大部分特性都随温度而变化, 在此我们暂时介绍最常用的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产品。 1.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 A 和 B 组成一个回路,其两端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 T ,称为工作端或热端,另一端温度为 TO ,称为自由端 (也称参考端或冷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如图 2-1(a所示,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与塞贝克有关的效应有两个:其一, 当有电流流过两个不同导体的连接处时, 此处便吸收或放出热量 (取决于电流的方向 , 称为珀尔帖效应;其二,当有电流流过存在温度梯度的导体时,导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取决于电流相对于温度梯度的方向 ,称为汤姆逊效应。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热电偶的热电势 EAB(T, T0 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 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温差电势是指同一导体或半导体在温度不同的两端产生的电势, 此电势只与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 而与导体的长度、截面大小、沿其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无关。无论接触电势或温差电势都是由于集中于接触处端点的电子数不同而产生的电势, 热电偶测量的热电势是二者的合成。当回路断开时,在断开处 a , b 之间便有一电动势差△ V ,其极性和大小与回路中的热电势一致,如图 2-1(b所示。并规定在冷端,当电流由 A 流向 B 时, 称 A 为正极, B 为负极。实验表明,当△ V 很小时,△ V 与△ T 成正比关系。定义△ V 对△ T 的微分热电势为热电势率, 又称塞贝克系数。塞贝克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取决于组成热电偶的两种导体的热电特性和结点的温度差。 2. 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的五类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解析

常用的五类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解析 根据被调制的光波的性质参数不同,这两类光纤传感器都可再分为强度调制光纤传感器、相位调制光纤传感器、频率调制光纤传感器、偏振态调制光纤传感器和波长调制光纤传感器。 1)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基本原理是待测物理量引起光纤中传输光光强的变化,通过检测光强的变化实现对待测量的测量。恒定光源发出的强度为I的光注入传感头,在传感头内,光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其强度发生了变化,即受到了外场的调制,使得输出光强的包络线与被测信号的形状一样,光电探测器测出的输出电流也作同样的调制,信号处理电路再检测出调制信号,就得到了被测信号。 这类传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因此开发应用的比较早,现在已经成功的应用在位移、压力、表面粗糙度、加速度、间隙、力、液位、振动、辐射等的测量。强度调制的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反射式强度调制、透射式强度调制、光模式强度调制以及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强度调制等等。一般反射式强度调制、透射式强度调制、折射率强度调制称为外调制式,光模式称为内调制式。但是由于原理的限制,它易受光源波动和连接器损耗变化等的影响,因此这种传感器只能用于干扰源较小的场合。 2)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基本原理是:在被测能量场的作用下,光纤内的光波的相位发生变化,再用干涉测量技术将相位的变化转换成光强的变化,从而检测到待测的物理量。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的优点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动态测量范围大,同时响应速度也快,其缺点是对光源要求比较高同时对检测系统的精密度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成本相应较高。 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利用光弹效应的声、压力或振动传感器;利用磁致伸缩效应的电流、磁场传感器;利用电致伸缩的电场、电压传感器;利用赛格纳克效应的旋转角速度传感器(光纤陀螺)等。

光纤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①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光纤传感器通过光导纤维把输入变量转换成调制的光信号。光纤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有两种。 (1) 物性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物性型光纤传感器是利用光纤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将输入物理量变换为调制的光信号。其工作原理基于光纤的光调制效应,即光纤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等等改变时,其传光特性,如相位与光强,会发生变化的现象。因此,如果能测出通过光纤的光相位、光强变化,就可以知道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这类传感器又被称为敏感元件型或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激光器的点光源光束扩散为平行波,经分光器分为两路,一为基准光路,另一为测量光路。外界参数(温度、压力、振动等)引起光纤长度的变化和相位的光相位变化,从而产生不同数量的干涉条纹,对它的模向移动进行计数,就可测量温度或压力等。 (2) 结构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结构型光纤传感器是由光检测元件(敏感元件)与光纤传输回路及测量电路所组成的测量系统。其中光纤仅作为光的传播媒质,所以又称为传光型或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图2 结构型光纤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3) 拾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用光纤作为探头,接收由被测对象辐射的光或被其反射、散射的光。其典型例子如光纤激光多普勒速度计、辐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等。

图3 拾光型光纤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②光纤传感器的优点 与传统的各类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具有光纤及光学测量的特点,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1) 电绝缘性能好。 (2)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3) 非侵入性。 (4) 高灵敏度。 (5) 容易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远距离监控。 (6) 耐腐蚀,防爆。 (7) 光路有可挠曲性,便于与计算机联接。 (8) 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等。 光纤传感器在军事、航空、医学、环境监测、土木工程、电子系统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以下特殊环境: (1) 在高压、电磁感应噪音条件下的测试; (2) 在危险和环境恶劣条件下的测试; (3) 在机器设备内部的狭小间隙中的测试; (4) 在远距离的传输中的测试。

详细剖析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详细剖析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许多物理现象和化学过程都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和温度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温度的测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以电信号为工作基础的传统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特点光纤测温传感器测量温度的方法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几种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布里渊光频域分析(BOFDA)技术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光纤温度传感自问世以来, 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建筑、化工、航空航天、医疗以至海洋开发等领域,并已取得了大量可靠的应用实绩。 1、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系统有着重要的应用,电力电缆的表面温度及电缆密集区域的温度监测监控; 高压配电装置内易发热部位的监测; 发电厂、变电站的环境温度检测及火灾报警系统; 各种大、中型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的温度分布测量、热动保护以及故障诊断; 火力发电厂的加热系统、蒸汽管道、输油管道的温度和故障点检测; 地热电站和户内封闭式变电站的设备温度监测等等。 2、光纤温度传感特别是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很容易埋入材料中对其内部的温度进行高分辨率和大范围地测量, 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桥梁上。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开展了桥梁安全监测的研究, 并在主要大桥上都安装了桥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用来监测桥梁的应变、温度加速度、位移等关键安全指标。1999 年夏, 美国新墨西哥Las Cruces 10 号州际高速公路的一座钢结构桥梁上安装了120 个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创造了单座桥梁上使用该类传感器最多的记录。 3、航空航天业是一个使用传感器密集的地方,一架飞行器为了监测压力、温度、振动、燃料液位、起落架状态、机翼和方向舵的位置等, 所需要使用的传感器超过100 个, 因此传感器的尺寸和重量变得非常重要。光纤传感器从尺寸小和重量轻的优点来讲, 几乎没有其他传感器可以与之相比。 4、传感器的小尺寸在医学应用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光纤光栅传感器是现今能够做到最小的

光纤式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11 年 6 月

光纤式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利用水银的遮光性,以及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能,当水银达到一定的液位时,从而遮住光纤的传输路线。这达到光纤传输跳跃,通过信号的终断输出到到外输接口的,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光纤导光的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一般采用波动理论来分析导光的基本原理。然而根据光学理论中指出的:在尺寸远大于波长而折射率变化缓慢的空间,可以用“光线”即几何光学的方法来分析光波的传播现象,这对于光纤中的多模光纤是完全适用的。为此,我们采用几何光学的方法来分析。 由图2-1可以看出:入射光线AB 与纤维轴线OO 相交为θi 入射后折射(折射角为θj ) 至纤芯与包层界面C 点,与C 点界面法线DE 成θk 角,并由界面折射至包层,CK 与DE 夹角为θr 。 图2-1 光纤导光示意图 由图2-1可得出 j i n n θθsin sin 10= (2-1) r k n n θθs i n s i n 21= (2-2) 由(2-1)式可推出 j i n n θθs i n )(s i n 01= 因k j θθ-=090 所以

k k k i n n n n n n θθθθ2 1010 01sin 1cos )90sin()(sin -==-= (2-3) 由(2-2)式可推出 r k n n θθs i n )(s i n 12=并代入(2-3)式得 21 201)s i n (1s i n r i n n n n θθ-= k n n n θ2 22210 s i n 1-= (2-4) (2-4)式中n 0为入射光线AB 所在空间的折射率,一般皆为空气,故10≈n ;n 1为纤芯折射率,n 2为包层折射率。当叫n 0=1,由(2-4)式得 = i θs i n r n n θ2 2221s i n - (2-5) 当090=r θ的临界状态时,0i i θθ= 2 2210s i n n n i -=θ (2-6) 纤维光学中把(2-6)式中0sin i θ定义为“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 )。由于n 1与n 2相差较小,即n 1+n 2≈2n 1,故(2-6)式又可因式分解为 ?≈2s i n 10n i θ (2-7) 式中121)(n n n -=?称为相对折射率差。 由(2-5)式及图2-1可以看出: 090=r θ时, NA i =0sin θ或NA i arcsin 0=θ,聚光能力的容量。 090>r θ时,光线发生全反射,由图2-1夹角关系可以看出NA i i arcsin 0 =<θθ。 090θsin ,NA i arcsin >θ,光线消失。 这说明NA arcsin 是一个临界角,凡入射角i θ>NA arcsin 的那些光线进人光纤后都不能传播而在包层消失;相反,只有入射角i θ<NA arcsin 的那些线才可以进入光纤被全反射传播。

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大致的要点: 1.温度传感器概述:应用领域,重要性; 2.四种主要的温度传感器类型的横向比较 3.热电偶传感器 4.热电阻传感器 5.热敏电阻传感器 6.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以及典型产品举例 7.温度传感器的正确选择及应用 在各种各样的测量技术中,温度的测量可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因为任何的应用领域,掌握温度的确切数值,了解温度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异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以测量为例,在力的测量,压力,流量,位置及电平高低等测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通常都会要求对温度进行监视,如压力或力的测量,往往是使用惠斯登电阻电桥,但组成电桥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往往会大大超过待测力引起的电阻值变化,如不对温度进行监控并据此校正测量结果,则测量完全不可能进行或者毫无效果。其他参数测量也有类似问题,可以说,各种的物理量都是温度的函数,要得到精确的测定结果,必须针对温度的变化,作出精确的校正。本文就是帮助读者针对特定的用途,选择最为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进行精确的温度测量。 工业上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四类:即热电偶、热电阻RTD、热敏电阻及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每一类温度传感器有自己独特的温度测量范围,有自己适用的温度环境;没有一种温度传感器可以通用于所有的用途:热电偶的可测温度范围最宽,而热电阻的测量线性度最优,热敏电阻的测量精度最高。表1是四类传感器的各自独特的性能特性及相互比较。表2是四类传感器的典型应用领域。

热电偶--通用而经济 热电偶由二根不同的金属线材,将它们一端焊接在一起构成,如图1所示;参考端温度(也称冷补偿端)用来消除铁-铜相联及康铜-铜联接端所贡献的误差;而两种不同金属的焊接端放置于需要测量温度的目标上。 两种材料这样联接后会在未焊接的一端产生一个电压,电压数值是所有联接端温度的函数,热电偶无需电压或电流激励。实际应用时,如果试图提供电压或电流激励反而会将误差引进系统。 鉴于热电偶的电压产生于两种不同线材的开路端,其与外界的接口似乎可通过直接测量两导线之间的电压实现;如果热电偶的的两端头不是联接至另外金属,通常是铜,那末事情真会简单至此。 但热电偶需与另外一种金属联接这一事实,实际上又建立了新的一对热电偶,在系统中引入了极大的误差,消除此误差的唯一办法是检测参考端的温度(参见图1),以硬件或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将这一联接所贡献的误差减掉,纯硬件消除技术由于线性化校正的因素,比软件-硬件相结合技术受限制更大。一般情况下,参考端温度的精确检测用热电阻RTD,热敏电阻或是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进行。原则上说,热电偶可由任意的两种不同金属构建而成,但在实践中,构成热电偶的两种金属组合已经标准化,因为标准组合的线性度及所产生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更趋理想。 表3与图2是常用的热电偶E,J,T,K,N,S,B R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