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

https://www.360docs.net/doc/855341985.html,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A.国家公园

B.湿地公园

C.社会环境

D.主体功能

参考答案:A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编制方案 中研智业集团 东西部规划设计院

目录 一、背景意义 (1) 二、发展历程 (2) 三、概念内涵 (3) 四、总体要求 (5) 五、评价内容 (8) 六、技术路线 (10) 七、评价报告 (13) 八、项目实施 (15)

一、背景意义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国土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关乎我国国土生态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国土空间辽阔,不同区域的地形地势、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禀赋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高强度的开发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已经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国土空间适宜性开发评价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意见和要求的具体体现。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明确了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提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确定不同的开发内容。 201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明确要求开展陆海全覆盖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和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专项评价,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划定“三区三线”奠定基础。 2017年3月24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国土资发[2017]33号),明确要求市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系统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科学合理编制空间规划,作为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 一、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对象是国土空间,所以首先必须明确何谓国土空间。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吴次芳等,2003)。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岛屿、大陆架,以及这些地区的地下部分和上空。 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域空间,都是由土地、水、气、生物、矿产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建筑物、工程设施、经济及文化基础等人为要素构成的。国土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基地,也是这个国家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关于领土、领海、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定义,目前多做以下理解: 1)领土。一般指一个国家位于其国界范围内的空间。国家对其领土有绝对的管辖权,是这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领海。指沿海国家自行确定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及其海底地下层。国际上至今对领海的宽度无统一规定,但大多数国家都同意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领海以内的大陆架上的资源亦属于同一个国家。

3)领空。指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以及领海范围内全部地面以上的大气空间。领空的垂直高度应该是多少,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定。 4)专属经济区。是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规定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在该区域内,沿海国家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力,以及对于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设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则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无论从地理位置或法律性质上说,专属经济区都是介于领海和公海之间的第三种海域。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以后,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已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 国土空间是“区域”在国家意义上的称谓,具有“区域”的基本内涵。它有着基本的自然地理规定性,是地域分异性规律作用的产物;它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规定性,是社会经济客体和现象的空间聚集规模和聚集形态;它还具有一定的政治规定性,是国家权力对资源进行权威性配置的结果。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实践中,国土空间主要指领土、领海和内水三部分组成,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领海基线为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按照《联

【心得体会】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

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 从X月X日开始,我三次受邀到中青二班各支部参加省委党校张海梅教授主持的有关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互动教学活动,同一位环保企业的负责人配合,与同学们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体制机制问题,既促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问题,也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得到了诸多的启发,受益良多。特别是课前的认真研究资料,课上与同学们的深入互动,课后的自我反思与总结提炼,加深了对强化生态环境行政监管顶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了对做好生态环境行政监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总体上,生态环保行政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着好的开局。十九大报告对改革环保监管体制进行了总体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了具体规定,组建了生态环境部,并明确改革的目标是整合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方案提出生态环境部的职责包括原环境保护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及国家海洋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有关职责进行整合。明确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 一、对我国现行生态环保行政监管体制机制的认识 在国家机构改革落地之前,我国现行的生态环境行政监管机制是在各级党委、

政府的领导下,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管理的行政监管体制机制。其职能分配在5个方面:一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即环境保护部、各省级环保厅局、各市县环保部门,承担了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依法对生态环境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具体承担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行政监督管理权。二是自然资源开发管理部门,如国土、水利、林业、海洋渔业等部门。三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如发展改革、工业及信息化、财政等部门。四是产业行业主管部门,如农业、住建、铁道、民航、交通、港务、航道、公安(车管)等部门以及化工、冶金、建材、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五是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构,如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广东省珠三角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等。 以原环境保护部为例,环保部门职能主要包括: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等。然而,在具体的环保事务方面,存在职能分散和职能缺失的情况。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两个很突出的问题:第一是职责交叉重复,叠床架屋、九龙治水、多头治理,出了事责任不清楚;第二是监管者和所有者没有很好地区分开来。”针对环保部门的弱势与环保职能的分散,机构改革方案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李干杰说,从所有者方面来讲,已经完全打通了,山水林田湖草统一起来了;从监管者的角度看,通过“五个打通”,把原来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职责统一起来:第一是打通了地上和地下,第二是打通了岸上和水里,第三是打通了陆地和海洋,第四是打通了城市和农村,第五是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

中国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原因

中国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原因 一、自然生态系统基础薄弱 (一)山地比例高,自然基础薄弱 中国是世界上多山的国家。如果按照广义山地计算,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9.27%(表1-1)。全国不仅山地面积比例高,而且地势高峻,高山比例超过其他任何人口众多的大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地势第二级阶梯分界。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其间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东面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与地势第三级阶梯分界。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海拔高度500米以上的面积所占比例达到74.8%,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的面积比例达到57.9%。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山地虽然在资源多样性利用、发展立体农业等方面有其优势,但因地势起伏大,地面坡度大,土层薄,海拔高,气温低,山地灾害多,导致自然基础薄弱,生态系统制约因素多。

表1-1 中国各地貌类型土地面积统计表 (据邱道持,2005)(二)干旱面积大,生态系统脆弱 从海陆分布来看,中国位于全球最大陆地和最大海洋之间,全球最高大的青藏高原隆起带上,共同对行星风系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形成特别强盛的季风环流,其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强烈影响,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昆仑山一线西北的内蒙古、柴达木和新疆等地,终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且处于夏季风影响范围之外,气候极其干燥。据统计,中国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区和西北部半干旱干旱区,约各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一半,湿润地区占32.2%,半湿润地区占15.3%,半干旱地区占21.7%,干旱地区占30.8%(表1-2)。全国有沙漠戈壁1160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08%,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内蒙古、甘肃、新疆;高寒荒漠1533.33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0%,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即昆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20XX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等文件。这对于实现国土空间合理规划和利用,正确处理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区划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是协调自然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性工作。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资源和布局进行的长远谋划和统筹安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旨在实现对国土空间有效管控及科学治理,促进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国土空间规划的客体是国土,直接服务于空间治理,现阶段空间规划具有战略引领、底线管控、空间优化、基础保障、综合整治、政策引导等功能。 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具体落实省级以及市级规划战略部署及指标约束,对县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修复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蓝图,是编制县域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的依据,是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上位规划。 一、xx县空间规划编制存在主要情况及问题 (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较重 xx县全县位于秦岭生态保护范围,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主要有渔洞河水源地保护区、皇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平河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熊猫保护公园(国家级)、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即将形成的引汉济渭水源地区等一系列诸多保护制度,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为国家生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由于全县位于秦岭保护核心区,县域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岭纵横,导致全县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为今后全县生态建设及修复带来诸多影响。 (二)城镇周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 由于xx县地处秦岭山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平坦适宜耕种的土地较少,优质耕地多位于城镇周边、道路沿线和川地坝区,因而在划定基本农田时,大部分道路沿线耕地划为城镇周边基本农田,而xx县城镇发展几乎全部集中在河谷及道路沿线,城镇周边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较大,导致城镇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三)“三区三线”划定存在突出问题 “三区”是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其中,城镇空间指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建设空间以及部分乡级政府驻地的开发建设空间;农业空间指以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为主体功能,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国土空间,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生态空间指具有自然属性的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的应用研究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0T15:51:46.28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李润杰 [导读] 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国土开发利用活动,我国一些地区面临着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严重超载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 湖北中投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国土开发利用活动,我国一些地区面临着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严重超载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 关键词:国土空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规划 引言 我国是资源大国。长期的自然资源开发,带来经济社会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生态系统失调,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我国对资源开发的生态修复问题做了很多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推进,但受制于部门分割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有效改善。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成立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着力解决部门分割问题,以行政改革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体系与实践的完善。可以说,这是我国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修复走向系统治理的重要一步。陕西地处西北,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陕西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自然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也存在类似问题。如何落实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是当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在认真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生态修复现实需求与理论体系和实践手段滞后的矛盾 长期资源开发和布局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实践中迫切需要处理,但在修复理论与实践手段上还十分有限。陕西省泾阳县北部北仲山、和嵯峨山长约30千米,称为渭北旱腰带。该区域石灰岩资源丰富,受建设需求和利益驱使,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群众自行开设了一批规模小、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的小型采石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破坏,特别是破坏山体的陡立面裸露严重,不仅恢复治理难度大,而且影响整个生态景观。当地政府在口镇吊庄村做了生态修复试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通过治理,发现仍然存在着在修复理论上的不同认识,以及在修复技术上的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陡立面投入成本大、治理难度大,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值得巨大投入;也有观点认为陡立面修复在旱腰带是个普遍问题,不治理陡立面,就等于没有治理。在治理手段和方法上,也有不同的认识。这些不同的认识,说明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实践还没有较成熟的认识。 1.2统一行使职责与部门分工协作履职之间的矛盾 国家明确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责。一方面,这一职责与发改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保护职责的边界还不十分清晰;国家发改委负有协调生态建设的职责,根据生态环境部的三定方案,生态环境部负有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三个部门在实践层面边界划分需要进一步厘定。另一方面,统一行使生态修复职责与自然资源范畴内的其他相关部门如山水田湖草的业务部门(主要包括水利部门、林草部门、农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明确。如果这种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松散的协调关系,那么实现有效的山水林田湖草的统筹就面临较大的问题。在上述各种关系中,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各个部门都有生态修复的要求,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 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应用 2.1做好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工作 对于相关人员来讲,要收集大量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数据资料,并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生态系统演变特征,更好的明确规划区域生态保护重点内容。在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时,相关人员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国土空间生态评估要求,准确判断规划区域的生态功能重要性,并了解脆弱区域分布情况。(2)做好生态系统演变调查工作,结合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数据,了解受损生态空间分布情况,明确遥感影像生态系统分布特点。(3)做好评估与校核工作,采取叠加分析法,全面开展调研工作,结合具体的校核检验与评估内容,得出有效结论。相关人员可以将生态评估结果和系统演变研究结果进行叠加分析。 2.2评估分析结论校核检验 通过叠加分析和实地调研,进一步校核检验生态评估和生态系统演变分析得出的结论。建议将生态评估结果与生态系统演变分析结果、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成果进行叠加分析,从技术方法层面进一步提高评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3加快构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创新 无论理论与实践都迫切需要管理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练手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体系。一是建立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其中基本内容应包括三大块:查清自然资源家底是开发利用的基础;科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是开发利用的核心,整体系统修复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将系统修复作为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事后的完善,这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论与以往恢复治理和修复的根本区别。二是抓紧建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试点的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项目,开展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解决包括陡立面、岩质坡等工程治理实践中的生态修复。 2.4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制定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要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制定中遇到的难题,如生态保护修复时间与周期等,进行妥善的解决,并根据此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关部门结合当前国土空间生态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与受损情况,对需要生态修复的核心区域,采取优先规划原则。结合重点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特点,找到该区域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该区域的生态修复方向,对既有的设计任务进行改进,保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水平得到提升。相关人员可以结合土地整治情况,包括各项创新技术影响现状,根据山水林天湖草等重要工程的实施情况,充分发挥政府领导部门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成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招聘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保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水平得到提高。认真遵守科技创新原则,为了不断缩短技术的创新时间,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各个地区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进行调查摸底,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的现状、挑战及思考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的现状、挑战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9-05-16T11:41:22.4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贺家斌[导读]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涉及多个生态环境要素、多个行政管理层级、多个行政主管部门,领域广泛、关系复杂、任务繁重,受到各方关注。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摘要: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拟组建的五支执法队伍之一,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 重要意义。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涉及多个生态环境要素、多个行政管理层级、多个行政主管部门,领域广泛、关系复杂、任务繁重,受到各方关注。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管理体制;现状;挑战;思考 引言 “十三五”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目标的最后机会。在此时期,中国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大风险:环境质量风险,人群健康风险,社会穗定风险,生态安全风险,区域平衡风险,国际影响风险。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忽视环保的社会主流认识,建议将“日益增加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与我国有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也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体制现状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实行“块块管理”(部门间实行统管与分管)和“属地管理”(不同层级实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横向上,环境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的环境保护部门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同级部门间属于统管与分管的关系。纵向上,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系统内不同层级实行分级管理。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行政管理的一部分,也属于这一体。 1.1积极推进执法体制改革 如何改革生态环境执法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重点在资源环境等领域推行综合执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2018年,中央再次提出综合执法改革,这为执法体制提出了两个层次的改革路径。纵向上,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改革。横向上,实行综合执法改革。通过垂直管理和综合执法,执法面临的问题可以在更高层面上、更大区域内协调解决,生态环境部门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 1.2探索执法新机制新模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强化执法力度、完善机制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执法力度显著提升。二是探索异地交叉执法和区域联动执法模式。三是基层执法能力和水平明显改善。 2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挑战 2.1(一)如何确定综合执法的范围 如何理解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这一概念,是改革的基础,但目前尚缺乏规范的定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环境保护和国土、农业、水利、海洋等部门相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队伍,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所以,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应该包括污染防治执法和生态保护执法两个方面。目前主要问题是生态保护执法的领域范围并不具体。从各地各部门综合执法改革实践来看,模式选择与执法范围密切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也不例外,具体采取哪种模式应在明确执法范围的基础上确定。 2.2如何划定部门间执法边界 厘清部门间执法职责,划定边界,解决多头重复执法问题。一是执法事项和执法主体分散,整合难度较大。二是生态保护与资源保护边界模糊。例如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等领域的保护,既有生态属性、自然属性,也有资源属性、经济属性。自然资源部设有执法局,负责查处自然资源违法案件。生态环境部也设有执法局,负责查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违法案件。三是监督管理与监督执法,各方理解不一。 2.3如何完善执法法制保障体系 完善法律、标准和执法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应纳入议事日程。一是立法修法急需提上议事日程。生态保护没有系统性的专门立法。二是生态保护执法缺乏量化标准。在污染防治执法方面,已有20多部法律法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两大类标准体系,共1000多项,量化标准非常清晰。在生态保护执法方面,相关部门在各自领域建立了标准体系。然而,生态环境涵盖领域众多,如何建立综合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如何界定哪些生态破坏行为会导致生态恶化,如何把握执法尺度,还需要大量的研究。三是综合执法面临合法性问题。这是综合执法改革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如执法人员身份不统一等。另外,由于实行垂直管理,县级生态环境局的派出机构如何行使执法权等也是个问题。 3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改革的思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是否落实,关系到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否落地,对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 3.1妥善处理贯彻中央精神与结合地方实际的关系。 维护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地方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有机衔接。二是妥善处理系统改革与聚焦重点的关系。突出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这一重点,突出执法办案定位,剥离与执法不相关的职能,加大整合力度,精简执法队伍数量。三是妥善处理锐意改革与科学论证的关系。充分论证整合执法职责和队伍的必要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确保改革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近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关键字:雾霾现象危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一、雾霾的定义 雾霾其实是雾与霾的统称,雾与霾的区别十分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二、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种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千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2、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3、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4、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污染

浙江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专题报告

全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2019年12月

目录 1概念界定 (2) 2研究意义 (2) 3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 (3) 3.1研究方法 (3) 3.2理论基础 (4) 3.3技术路线 (5) 1生态空间 (7) 1.1现状分析 (7) 1.2问题总结 (15) 2 农业空间 (17) 2.1现状分析 (17) 2.2问题总结 (33) 3城镇空间 (35) 3.1现状分析 (35) 3.2问题总结 (44) 4海岸带与海岛空间 (46) 4.1现状分析 (46) 4.2问题总结 (52) 1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54) 1.1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 (54) 1.2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54) 1.3浙江省“四大建设”对空间治理提出新挑战 (55) 2浙江省国土整治修复战略与目标 (55) 3浙江省国土整治修复总体要求 (56)

3.1规划先行 (56) 3.2加强系统治理 (56) 3.3问题导向+功能导向 (56) 3.4前端预防+末端治理 (57) 3.5创新整治模式 (57) 3.6注重机制研究 (57) 4基本原则 (57) 5国土整治修复总体格局与空间分区 (58) 5.1城镇空间 (58) 5.2农业空间 (59) 5.3生态空间 (61) 5.4国土整治修复总体格局与空间分区 (63) 1生态空间整治修复 (66) 1.1加强森林、湿地功能修复与生态治理 (66) 1.2推进矿山综合治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 (67) 1.3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提升 (68) 1.4系统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69) 1.5系统治理江河湖库水系,修复水生态环境 (70) 2农业空间整治修复 (71) 2.1实施农村土地全域整治,系统治理田水路林村 (72) 2.2深入开展农用地整理,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73) 2.3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新农村 (74) 3城镇空间整治修复 (75) 3.1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75) 3.2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高水平建设品质城镇 (76) 3.3加快产业升级改造,改善环境质量 (76) 4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 (77) 4.1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打造美丽黄金海岸线 (77) 4.2推进海岛保护与整治,恢复海岛地貌与生态系统 (78)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执行方案(最新)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执行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重大意义 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X届X中、X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国家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强化权威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二)主要目标。到X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X年,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到X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初探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初探 ■吴亦九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7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 【期刊名称】世界环境 【年(卷),期】2017(000)006 【总页数】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这与2015年颁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内容相契合,即: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和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组建对全民所有的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建立统一行使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机构,对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对于实现生态文明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监管体制改革能够有效弥补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制体制下的中国在自然资源及生态保护中的体制问题。 首先,由于立法的模糊与混乱,造成了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中横向各部门在事权划分、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等方面的分散交叉问题严重,增加了很多无形的交易成本。尽管经过历次改革,形成了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统管和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一些突出的职责交叉问题仍没有解决。以自然资源产权为例,中国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管部门依照资源的种类不同分别由土地部门、林业部门、渔业部门、海洋部门等相关部门分别代表国家行使,造成职责分散交叉严重。机构重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增加了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同时违背了环保职能配置的统一性,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展开,有损其统一性,也造成了国家开展环保工作、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率低下。因此,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集中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行使,能够有效地改变自然资源权属管理中的职能分散和交叉,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节省行政资源。 其次,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的问题部分源自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总的思路是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与国有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相类似,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关将自然资源管理运营权能让渡,由市场决定更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自然资源资产机关则可以集中行政资源用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行政资源 ,同时也能取得更好的生态效果。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四川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核桃坪分公司 自 然 生 态 境 保 护 方 案 编制人:杨涛 2017年7月27日

编制依据 根据汉源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矿山及尾矿库环境保护工作和治理的紧急通知》(汉安监[2017]89号)的通知和国家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与矿山活动协调发展,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双赢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矿山基本情况 四川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核桃坪分公司位于汉源县城南西220°方向,直距15~18km的河南乡北西的老仙岩~野猪堂~西山一带,行政区划属河南乡顺坪村所辖。有矿山公路约5km至河南乡,河南乡往北东约40km至汉源县城,与108国道相接。 矿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龙门山南端,属邛崃山系南延部分,处于川西南深切割中高山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境内山岭纵横,地势崎岖,属强烈侵蚀的中高山地貌类型,水系发育,植被繁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矿区内海拔高度+1160m(宰罗河)~+2713.4m(西山),相对高差1553.4m,高差大,地形坡度一般大于50°,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气候垂直差异甚大,县城位于河谷,年均温18℃,一月均温

8.3℃,七月均温26℃,而在山区年温差在30℃以上,每年7~8月最高温差可达30~34℃;1~2月最低气温为-5~-10℃;年平均降水量为741.8mm;6~8月雨量集中,大多为暴雨,极易造成山洪;1~2月份高山区有积雪。一年四季湿度大、雨雾多、日照少。 矿区内水系不发育,地表未见有水库、堰塘之类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南东角为宰罗河,属大渡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据调查资料,年内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与汛期基本一致,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海拔标高1152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150m。 矿区水系流域属宰罗河流域,枝叉状水系有西向东发育,自流经过矿区范围。就矿区而言所有支沟均为季节性沟谷,受大气降水控制,仅在雨季特别是在暴雨过程中可形成较大的流水,一般流量较小。矿区地测坡度均在35~700之间,在雨季地表水坡向排泄良好,一般不会形成地表积水。 二、可能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 1、林业生态影响 2、大气污染 3、水环境污染 4、废渣污染 5、采矿活动引起生态环境影响 6、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乾盛矿业核桃坪矿山地处农村山地,矿区内无国家法律、法规规

生态环境产业管理制度

生态环境产业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为维护本产业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本产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产业管理规章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环境生态产业全体员工,全员都必须遵守。 三、本制度为试行版本,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可视情况,酌情修改、补充的一切条款并予公布。 第二章员工工作守则和行为规范 2.1 员工工作守则 员工基本守则作为本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每位员工均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维护公司声誉和形象。 Ⅰ.行为准则 1、遵纪守法,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2、尽忠职守,保守业务上的秘密; 3、爱护公司财物,不浪费,不化公为私; 4、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 5、保持公司信誉,不做任何有损公司信誉的事情; 6、注意个人自身的品德修养,摒弃不良嗜好; 7、不得私自从事经营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商业,不得兼任公司以外的职务。 2.2 员工行为规范 (一)基本规范 一、行为规范

员工基本守则作为本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每位员工均应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维护公司声誉和形象。 1.工作态度 1、员工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2、热爱本岗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负全责; 3、员工之间应通力合作,互相帮助,不得相互拆台或搬弄事非; 4、待人接物态度谦和,以争取公司同仁与客户的合作; 5、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6、服从上级指挥,一经上级主管决定,应立即遵照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应婉转相告或以书面陈述; 7、工作时间内严禁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例如玩电子游戏等。 2.工作规范 总则:员工违反公司规定的各项纪律与制度,属员工个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员工须承担全部责任。 1、礼物收送:在工作范围内不得收受客户礼物;并遵循以下原则: a.不得是现金、贵金属、消费卡的礼物。 b.同业竞争:本公司员工在职期间不能在其他同业公司入股或兼职,离职后在两年内不得与公司在同一项目上竞标。 2、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公司保留对员工辞退的权利: (1)一年内记过3次者; (2)连续旷工3日或全年累计超过6日者; (3)营私舞弊、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者; (4)工作疏忽,贻误要务,致使公司蒙受重大损失者; (5)违抗命令或擅离职守,情节重大者; (6)聚众罢工、怠工、造谣生事,破坏正常的工作与生产秩序者; (7)仿效领导签字、盗用印信或涂改公司文件者; (8)因破坏、窃取、毁弃、隐匿公司设施、资材制品及文书等行为,致使公司业务遭受损失者;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核桃坪分公司 自 然 生 态 境 保 护 案

编制人:涛 2017年7月27日 编制依据 根据汉源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矿山及尾矿库环境保护工作和治理的紧急通知》(汉安监[2017]89号)的通知和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对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相关要求,促进矿山生态环境与矿山活动协调发展,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双赢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案一、矿山基本情况 省乾盛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核桃坪分公司位于汉源县城南西220°向,直距15~18km的乡北西的老仙岩~野猪堂~西山一带,行政区划属乡顺坪村所辖。有矿山公路约5km至乡,乡往北东约40km至汉源县城,与108国道相接。

矿区地处盆地西南,龙门山南端,属邛崃山系南延部分,处于川西南深切割中高山区,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境山岭纵横,地势崎岖,属强烈侵蚀的中高山地貌类型,水系发育,植被繁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矿区海拔高度+1160m(宰罗河)~+2713.4m(西山),相对高差1553.4m,高差大,地形坡度一般大于50°,悬崖峭壁随处可见。 气候垂直差异甚大,县城位于河谷,年均温18℃,一月均温8.3℃,七月均温26℃,而在山区年温差在30℃以上,每年7~8月最高温差可达30~34℃;1~2月最低气温为-5~-10℃;年平均降水量为741.8mm;6~8月雨量集中,大多为暴雨,极易造成山洪;1~2月份高山区有积雪。一年四季湿度大、雨雾多、日照少。 矿区水系不发育,地表未见有水库、堰塘之类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南东角为宰罗河,属大渡河水系的一级支流。据调查资料,年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与汛期基本一致,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海拔标高1152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150m。 矿区水系流域属宰罗河流域,枝叉状水系有西向东发育,自流经过矿区围。就矿区而言所有支沟均为季节性沟谷,受大气降水控制,仅在雨季特别是在暴雨过程中可形成较大的流水,一般流量较小。矿区地测坡度均在35~700之间,在雨季地表水坡向排泄良好,一般不会形成地表积水。 二、可能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GIS应用——通识篇

一、城乡规划向国土空间规划的转变 规划行业经过多年的转变,从原来的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一直到现在我们称之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来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一起重新复习下相关内容: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国家战略有效实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必然要求。” 国土空间规划,为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具体包括:指导思想全面调整、编制审批体系调整、技术标准体系调整、法规政策体系调整、实施监管体系调整。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分别是:平台基础的转变、关注重点的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变、管控手段的转变、编制成果的转变、工作组织的转变。在这里面,从技术层面,我们可以关注两条:平台基础、编制成果。 在平台基础上面,关注四个方面:第一,规划全过程全面转入GIS基础平台;第二,以“三调”作为“底数底图”,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现状和规划分类技术标准;第三,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第四,以“双评价”作为规划前提。 在编制成果上,注重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及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建设。这些都需要强大的GIS功能作为支撑。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建立伊始,就已经严格对接了真实世界的面貌,换句话说,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工作底板,以“三调”作为最基础的数据,摸清整个国土空间的现状,这是规划的起点,这个起点的建立,依赖大量的GIS工具和技术,而他的成果,也是GIS的成果格式,成果的载体,从城乡规划的图纸,变成了空间规划的数据库。 (2)在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于国土空间的各类研究,包括规划实施评估、双评价、生态红线划定与永久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等内容,每一条线、每一个面域、每一个指标都与现实空间严格对应,并且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进行推演,而在这其中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的,是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而这只能依赖于GIS技术工具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