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课讲稿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按照要求,我今天为学校师生上一堂思想政治课,主要目的是推动各中小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培养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这次来也是一次学习了解、交流探讨、掌握和提高的过程。下面,我就自己结合自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作一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什么是思政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那么,什么是思政课?顾名思义,思政课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是80后的“政治课”,90后的“思品课”,00后的“道德与法治”课,不过到现在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家还是习惯叫它“政治课”。到了大学,大家叫她“思修”。在大学生眼里,“思修”与“马基”“毛概”“史纲”可统称“四大天王”,思政课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是必修课程。小学思政课之前的名称是《品德与生活》。自2019年开始,学生们用上了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天真烂漫的小学时代,学生们稚气未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而思政课则要引导他们了解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让他们懂得对与错的“界限”在哪里。

— 1 —

二、学校为什么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课,是共产主义国家在军队以及国家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捏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面对海量庞杂、良莠不齐的思潮或现象缺乏分辨力,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谈起思政课,我们很多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高校思政课,其次是中学,最末才是小学。这一“顺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各级学校之间以及各学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关于思政理论课的学习亦是如此。相比于高校,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更多地关注个人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不过,尽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并无轻重之分。它们同等重要,而且必要。因为思政课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理论体系,大中小学各个阶段不能割裂,应该依次递进,接续发展。特别地,小学阶段既是人生步入学堂的起点,也是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初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小学也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从娃娃抓起,不断提高思政课— 2 —

教学实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

三、当前思政课教育中存在什么问题

当前,中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与党中央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

(一)教育模式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强制灌输“宏达叙事”的话语体系,忽视从需要中找到与之相一致的契合点,“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缺乏互动;忽视学生自身实践体验,把“掌握”等同“认同”,把终极目标作为起点,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用单一固化的传统说课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以灌输式的方式传授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课、班会、升旗仪式等成为例行公事。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脱离中小学生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

(二)教育内容滞后,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学生思想多元化与其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他们的内心世界更为复杂,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项目的效力减弱,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蓝本,教育活动与学生生活世界基本隔离,有意无意回避现实问题,造成学习与社会的反差,形成满足需要的现象,难以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适应。滞后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难以与与时俱进的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流变给与针对性的解答,不足以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政治理论的的形式和方法也单一,范围窄,影响也不深。

— 3 —

(三)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性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行为的根本动因,没有人的需要就不可能形成人的主观动机,也就不可能有人的积极行为。我国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但是,当前中小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方式仍以单一的课堂教育为主,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局限于知识层面,将之当成一门考试科目,而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习和生活,这些都有碍于中小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拓展技能,不利于其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缺乏家校沟通,德育师资力量不健全。学校教育和家庭监督的分离和合作不够。目前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依靠爷爷奶奶,思想政治教育非常薄弱,因此导致中小学生言行表现、思想动态在学校和家庭表现出巨大的反差,甚至很多学生把家里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我行我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常态化进行。同时,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分的依赖班主任,班会形式的教育模式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式化。另外,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言传身教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政治思想,个别教师的师德失范、素质底下,给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很大程度的反作用。

四、怎么样才能办好思政课

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那怎样让思政课在青少年这一人生“拔节孕穗期”,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的作用,直抵心灵,启迪智慧,引领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 4 —

上要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理论素养精深和教学能力出众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对咱们学校来讲,办好思政课,就要按照“六要”标准,在选用、管理、考核中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讲,小学时期是学生是非观念、道德行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端正态度,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还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思政课”为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习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方针,把建设教育强国定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强调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遵循。所以,我们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政课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思政课程教材建设全过程,把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情感认同和行为

— 5 —

习惯,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要认真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也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八个相统一”中,难点在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对象成长规律相吻合、党和国家期待目标与学生成才需求相吻合、教师主动传授与学生自觉接受相吻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吻合。为此,首先要强化主渠道与主阵地的协同联动,把课上与课下、— 6 —

课内与课外有效衔接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体化、日常化;其次要树立基于“学”而设计“教”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教师如何“教好”,更要重视学生如何“学好”;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法”,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艺术,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课堂教学和多样化的活动为主平台,挖掘课程思政内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特点和重要纪念日,以身边的故事,时政热点,优秀传统文化等为思政课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习惯,并能自然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谢谢大家!

—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