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与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类似,但有差别:倾角大,反射系数不稳定,会出现反相位现象。

地震资料的采集

组合对面波的压制作用:来自地下深处的反射波传到地表时,由于低速带的存在,成近似垂直地面到达接收点,而地震面波等干扰波的传播方向则是沿地表的,组合法能加强垂直传播或近于垂直传播的波,相对削弱水平方向传播的波,这样便提高了信躁比。

观测系统的术语:

基准面:地震剖面在0秒时对应的海拔

检波道数(N):地震勘探施工中,检波器沿测线等距离布置在地面上的个数,(接收点数),如N=24,48,96。。。。。1024。

道间距(Δx)两个检波器之间的距离,一般Δx=25~100米。

接收距(L) :安排检波器的地表长度, L=(N-1)* Δx

放炮形式:(1)中间放炮;(2)端点放炮;

偏移距(X1):检波器离开炮点的距离; X1必须是Δx 的整数倍。

X1=0,零偏移距。

排列长度(X):一个炮点与24或更多道检波器所组成的测线段。

当偏移距X1=0时,排列长度为X=L=(N-1)*Δx

当偏移距X1不等于0时,X=L+X1

最大炮检距(Xmax):炮点到最远检波器的距离,数值上等于排列长度。

多次覆盖

多次覆盖:对地下同一反射点,进行重复多次观测

多次覆盖目的:突出反射波,压制干扰波,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它是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另一种方法,主要是压制多次波,也是目前野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动校正速度误差对叠加效果的影响:

1.速度准确→同相叠加→叠加后,能量增强。

2.速度偏大→校正不足→叠加后,能量减弱。

3.速度偏小→校正过量→叠加后,能量减弱。

注:如果速度=多次波多速度,将使多次波不是受到压制而是增强了

地震资料的处理

处理的一般阶段:预处理、参数提取和分析、资料处理

静校正处理:井深校正、地形校正、低速带校正

井深校正: (式中V 0是低速带波速,V 为基岩波速,h 0+h j 为炮井中低速带厚度,h 是基岩中

炸药埋置深度。此式前面取负号)

地形校正:将测线上位于不同地形处的炮点和检波点校正到基准面上 测点高于基准面时为正,低于基准面时为负 ??????++-=?)1)(100h v h h v j j τ00

01h v =?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