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用人艺术

中国传统的用人艺术
中国传统的用人艺术

中国传统的用人艺术

摘要: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学会如何用人。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很早就认识到用人的重要,在发掘人才的智慧,调动人才积极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用人艺术方面形成独特的风格,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

关键字:中国传统;用人艺术;用人之道;人才

“功以才成,业以人广。”。人才是领导者成就事业的关键,如何吸收并使用好人才资源是每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基本工作和考虑的基本问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们在探讨治国理政之路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人才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积累了丰富的用人思想与用人经验。

1 人才的辨识――知人用人,辨识有方

“得人之道,在于知人”,为治以知人为先。任用人才要以识别人才为基础条件,这是用人的根本,如何正确的识别人才是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为此,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总结了大量识人辨人的方法,为统治者识别良才提供了借鉴。

(一)听言观行,知人良法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总是可知的,都是有规律可循

的,根据某人的实际行为表现,听其言而观其行,透过表象看本质,总可以正确认识人才。

中国传统文化中总结出一系列识人之法,强调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原则。如孔子的听观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庄子的“九征法”,都强调从一个人言行来判断他的德行,以此来彰显其内心的性格特点,将言行作为判断人才的最基本标准。

清朝末年的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不仅善于使用人才,而且善于识别人才,拥有一套独特的识人方法,曾国藩运用其独特的识人方法,对人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发现了刘铭传这位大将之才。同时,曾国藩吐尽毕生心血,总结自身识人、用人的心得,编写了一本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名著――《冰鉴》。对后世识人鉴人具有极强的启迪性与实用性。

(二)广其听民,野无遗贤

“人君之所士也,不能参听民氓,断之聪明,反徒信乱臣之说,独用污吏之言,此所谓与仇选使,令囚择吏也”。百姓是人才的伯乐,君主选用人才,要广泛听取和检验广大民众的意见,不能偏听偏信,专断不明。这样才能使人才得到更好的挖掘,不至于埋没人才。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中也谈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

贤焉,然后用之。”由之可见,百姓的评价与肯定,是鉴别

良才的重要标准。

2 人才的选拔――德才标准,制度保证

(一)选贤任能,德才兼备

“选贤任能,德才兼备”。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尚贤”

思想,“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

以为官长。”。任人皆以贤能作为主要标准,也因此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对官僚体制的束缚。墨子不仅要求天子要任用贤才,更直接希望太子应该由“贤于天下”者出任,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对于人才的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虽然不同时期不同时代各有主张,但在德才兼备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如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要求“志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荀子在《荀子?王霸》中主张“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礼记?礼运》中也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由此可见,德才兼备已成为判断人才必不可少的标准。

(二)但问功能,不拘资格

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那么又应该如何做到任人唯贤?对此,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们主张不论私仇,不限年资,不拘贵贱,不拘常格,一视同仁。如《墨子?尚贤》中“不

便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

之。”,《荀子?王制》中“贤不能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都主张不分家庭贫穷、身份贵贱、关系亲疏远近,只

要是贤能人才就举用他,不用按照级别次序而课破格提拔;而对于无德无才的人则要立即罢免他们。以免造成廉耻不分,好坏混淆。

(三)选贤举能,制度保证

1、察举征辟制

所谓察举就是地方或九卿考察贤才并举荐给中央。这一制度很早就已经存在,但是在西汉成为定制,察举主要的科目是“孝”、“廉”,“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在东汉与察举同行的还有征辟制,它是指不经郡国荐

举的程序,直接任用的用人制度。

察举征辟制相对于“世禄世卿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与优越性,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体制扩张的需要,为统治阶级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且还打开了社会底层的士子入仕的通道,符合人民群众的呼声。

2、九品中正制

东汉末年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传统的察举征辟制已经很难实行,九品中正制就应运而生。其大致内容如下:在各州、郡、县置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地的士人,品评侧重于“家世”、“行状”,然后确定品级,品级共分九等;然后

逐级上报,最后由吏部按品级斟酌授职。晋至南北朝时期九

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要制度。但同时察举制依然存在。

九品中正制虽然顺应了动乱时代的特点,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由于其一出身门第作为品评的主要依据,而品评的结果又是授职的主要参考,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导致门阀控制政权;压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3、科举制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吏治,首创了科举制,设“秀才、明经”两科。即使是寒门子弟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入仕做官,符合了广大寒门才的呼声,打击了世族门阀的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满足了朝廷对人才的需求。后来隋炀帝加设“进士”科,后来唐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使科举制在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隋朝科举选官,有效的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逐步促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

3 人才的任用――善任有为,量才使能量才使用是一种领导艺术,是按照人的德、才具体情况,给予其适当的职务,充分发挥其智慧和能力。知人善任体现领导者应有的修养与品质,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能知人后就要善用。作为领导者应该区别人才,灵活用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如何用人、怎样发挥人的才能有着比较深刻的见解。

(二)不拘一格,用长避短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对于领导者而言应该“用贤去邪,用长避短”。“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

“明君之举其下也,尽知其短长,知其所不能益,若任之以事。贤人之臣其主也,尽其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若量能而授官。”。用长避短首先要了解下属的优势长处,熟悉其缺点不足;然后就可以因能授官,使人得其位;然后就要合理配置组织内部的人才分配,这样既可以使人才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还可以规避、克制某些缺点。

(二)量才授官,录德定位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德行浅薄而居于高位,才能不足而谋划大事,力量弱小却担负重任,将会惹出不少事端,导致众官不合,政事杂乱。因此,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量才授官,录德定位,克服“大材小用”与“小材大用”的现象,使人才各得其职,各得其所。“君子量才而授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累,折足之忧也。”。治理国家的关键是用人,用人的关键是任官。

唐太宗李世民用人,房玄龄善于处理政事,不知疲倦、鞠躬尽瘁,所以太宗让他做了中书令,负责全国政事;魏征总是关心诤谏之事,常常直言不讳,太宗就让他做了谏议大夫,专司谏议;李靖文武双全,太宗任命他做检校中书令。

他们三人各得其位,相得益彰。在他们的辅助下,开创了贞观盛世。

(三)用人不疑,虚怀纳谏

曹操主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虽然他本人生性多疑,但他对自己任用的人才却很有信心。“用人之术,任之

比专,信之比笃,然后可以尽其才,而可共成事”。然而在

中国传统社会,执政者给予下属以充分的权力未必换来下属的死心塌地。将能而君不御,从理论上说是很容易的,但实际上做起来很难实行。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人才都因为担心君主的猜忌而逃亡他国,造成“晋才楚用”,甚至法家认为“人主之患在于信人”。这也说明给予下属适当的信任对组织很

重要,而且贤明的君主都会选择相信臣下。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主动倡导谏诤,不因人废言、不计较言辞态度,奖励直言、保护诤臣,重视谏官,知过能改,在太宗的鼓励倡导下,君臣之间开诚布公,谏臣盈庭,讽谏蔚然成风。领导者虚怀纳谏是需要一定的自知之明以及度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况且其精力也是有限的,事必躬亲不可能尽善尽美,必须集思广益;而如果没有容人的雅量,也很难得到正直的谏言。

(四)赏罚并用,灵活用人

国君赏罚不分,无法令人信服,不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国家就会陷于混乱,所以古人把赏罚看作为管理人才的关键。

“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罚者政之大威也。”。怎样使用好这治国二柄,首先,赏罚必须起到劝诫的作用,赏要能够为人信服,激发人们的积极性;罚要给人以警惕,“杀一儆百”。其次,赏罚必须公平,不能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最后,赏罚力度必须得当,不能滥赏滥罚,也不能起不到激励作用。赏罚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但一定要用好,不然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除了赏罚并用,赏罚有度外,领导者还要审时度势、灵活用人。人才的品性不同,才识不同,而社会环境也不同,必须把社会条件和人才综合考虑,灵活使用人才。在战乱年代,本就人才凋零,如果此时仍然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恐怕会错失很多人才。曹操生当乱世深知其中道理,所以对人才从不苛求,他提出“举贤勿拘品行”,广开才路,建立了最为庞大有效的智囊团队,助他成就霸业。而在和平时期,取士还是一个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不断优化官僚队伍,还要保证人才的新老更替使不匮乏。

4 人才的考核――立政之道,?死粑?先

在用人之后一定要对所任用的官员加以考核,以及时进行“赏善罚恶”。这样才能保持官员的廉洁清正,最大的发挥官僚队伍的治国理政作用。

(一)行政体系,监察考核

为维护统治秩序,对人才团体即所谓的官僚机构进行监督考核,我国古代官僚机构内部制定了一系列的官员绩效考核制度,这是一项极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如周朝以“三宅三俊”作为考核官吏绩效的标准,秦朝与汉朝的“上计”,将考核内容更加完善、细化,唐宋的“善最”考课,考核制度作为常设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考核制度对官吏的政绩、道德品质、治世才能进行评价,使能者晋升,得到重用,正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传统的官吏考

核制度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以贤察贤,询之众人

除了正常的吏部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外,还有一些综合的考评方法。以贤察贤就是指让已经被考评为“贤人”的人去考察其他人,或者用他们的标准去考察其他人。询之众人就是指让大家一起评价某人的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考评。

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考核,也可以用来发掘新的人才。诸葛亮就是通过以贤察贤的方式被刘备请出山的,如果没有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也不会有后来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访到人才后,不知如何任用也可以用“询之

众人”的方法,“明主之选将帅也,访于众、询于人。若十

人爱之,必为十人之将,百人悦之,必为百人之将;万人伏之,必为万人之将。”

参考文献

[1]刘建军:《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

[2]霍小娟:《用人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版。

[3]郝勇:《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海潮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艺术发展到今天多元化时代,艺术作品中作品中所吸收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将这种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文化根基,这些传统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它保留着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现代设计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是一种现实形态,因人而生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又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而现在我们说的“文化”,是从西方引入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最初的“文”和“化”是分开的,到了西汉之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反映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元素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这样的载体丰富多样,而这些元素在古代设计中就得到了极好的运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的三彩男装女俑,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的常服,服装上的纹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女着男装的一大特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更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设计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而冲过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有的更能使消费者产生一中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代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不仅有逸笔风姿的国画,还有造型乖张的民间剪纸、年画,这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人文特色。将这种图像寓意与现代信息的理念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并且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达设计作品中人性化的一面。这些中国味十足的元素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国外设计也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用景泰蓝和中国结掀起的一股国际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什么是传统?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的好:“…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从小教育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观,而如今何为糟粕,何为精华似乎已把我们迷惑了。当代人在看待传统时往往想到的是落后、封建、保守,不禁要问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到底在哪?是啊,到底在哪,如今的中国被韩流日流席卷着,被西方的婚姻自由、性解放等思想牵着走,导致在街上总可以看到那些哈韩哈日的少男少女,导致在如今的中国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都有超过西方的迹象。。。。。。 还好中国社会总有些人,一些设计师从身边的事物中,从所处的中国的生活中发现一些被人遗忘了的“中国”。洛可可设计公司是目前工业设计还不发达的中国里的佼佼者。在有一个关于牙签盒的设计中,它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其中。这是一款用于随身携带牙签的小盒子,取名为“上上签”,既有谐音之趣,也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祈福文化深植其中,赋予了产品浓厚的民族情感。牙签盒颜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黑红搭配,外观造型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细看底端红色镂空部分,会发现它其实是天坛祈年殿殿顶的一个小小缩影。这款作品体现了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外观设计区别于同类产品,艺术品位出众,同时引导使用者随身携带牙签,从而改变生活中的习惯来参与环保。我们是不是要从其来做出自己的思考。它的设计理念从何而来,是什么刺激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创新点在哪儿。答案就是那些已经被我们遗忘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个设计,因为它所蕴涵的理念和深刻意义,我们在使用牙签时,内心也总充满着温暖,那是因为它也是有生命的,我想这就是蕴含着中国美好的传统文化的意义吧! 自诩有过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我们还找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哪吗?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间,一回眸,一顾盼,只要你仔细的品味,仔细的思考,只要中国文化根植于你心,你就可以发现是的中国的文化就出来了。文化的传承与表现永远都是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要思考并在设计作品中实践的命题,人将“中国”落实到一片“云”、一首“诗词”、一朵“牡丹”、一个“如意”上……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让产品有了内涵有了生命,一个可以与你与生活对话的生命。 然而传统文化并不仅是传统文化,它是需要被雕琢的,“玉不琢,不成器”。走在城市的大街上,你是否注意到了那些被绘着各色图画的被称为“城市文化墙”的墙呢?他们就像是一本经典,代替了恶俗的糟粕。在第二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上,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笑轩以作品《面面俱到》获得金奖,。“红墙象征着大户人家,白墙黑瓦总让人联系江南水乡。所以一个城市的墙体绘画当然需要统一风格,最好能体现城市整体风格。因为随处可见的墙体就是城市面庞的一部分。所以,选取传统元素更需要创新,无论题材还是手法,只有独具匠心,才能用传统文化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而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的思考。 我们要用创意的思考,创意的设计去雕琢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其外到内,从其静到动,都是我们的出发点,也都是我们所必须去了解、知晓、懂得的。只有它们根植于心里,才会为我们结出创意的果实。就比如春节吧,每年一次的大节日,可是它的由来,它的发展,它的细节、它的前前后后、它所忌讳的事、它所忌讳的理由。。。。。。身为中国人的你能说的出道的明吗?守岁、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拜年、压岁钱、团圆。。。。。。一系列的“繁文缛节”却被处于当代的我们删减的所剩无几了。守岁的含义是什么,是为我们的父母祈福,可是真正能够守岁的有几人,我想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吧!还有的就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浅谈办公室主任的方圆艺术

浅谈办公室主任的方圆艺术 【摘要】“方”指得是原则性,包括规范和范围;“圆”指得是灵活性,包括技艺和策略。“方”是一种内在要求,“圆”则是一种艺术形式。办公室主任的方圆艺术即办公室主任注意将“方”与“圆”辩证统一地贯穿在履职中,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本文试图从开局、立威、管理、决策、用人、交往、激励六个方面,用谈话体的方式对办公室主任工作作一种普遍经验的提炼和升华,以期对各类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办公室主任;工作艺术 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是这个单位中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重要角色,是单位行政运转的关键人物。这就要求办公室主任在单位管理中,注意将管理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实现有机统一,尤其要讲究随方就圆的工作艺术。 开局:先圆后方 办公室主任上任伊始,是转变角色、适应工作的开局阶段,切不可新官上任急点火,宜循序渐进,先圆后方。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周围每一位同志,主动拉近与兄弟科室及下属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对你产生好感和认同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向你敞开心扉,以便较快地全面而又真实地掌握

单位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夯实基础。待摸清真实情况后,管理才可以进入方的阶段,但也要注意团结并带领大家,在继承中融入己见,在容忍中纠正错误,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兴利除弊、砥砺前进。 立威:己方人圆 对己应方,对人要圆,也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此,办公室主任在制度和原则面前要严格遵守、率先垂范,要有一心为公、管理为民的党性修养,绝不存有特权思想,以权谋私。对于下属,要时刻关注他们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缺什么,体现组织的人性化关怀。在具体工作中,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同志要有容人之量。己方人圆有助于办公室主任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的威信不断得以巩固并确立。 管理:有方有圆 过于求方,会使被领导者感到压抑;而过于求圆,又会使领导威信受到损害。正确的做法是,办公室主任要根据不同情境、不同人物,掌握好方圆尺度,做到有方有圆。办公室主任应建立一个适当的权威阀,在没有达到阀值的时候让下属有足够的自由度,即这时应以圆为宜。而在达到或超过阀值,一定要采取果断的措施和严格的方式约束下属,让他知道“权威阀”是不可挑战的,即应以方为主。在处理矛盾事件时,也应坚持有方有圆的艺术。若一遇矛盾,便采用

浅谈领导者用人艺术

浅谈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所谓领导者的用人艺术,是指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的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用人技巧。任何一项事业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领导者作用发挥的大小,工作成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用人艺术。用人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实现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知识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才,谁在人才上获得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话语权。那么,如何在人才方面取得优势呢?领导者的用人艺术起到非常关键作用。用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用人,往往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成败。因此,领导者必须掌握科学的用人艺术。 一、领导者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在实际工作中,优秀的领导者必然求贤若渴。一个单位的工作是否有成效,能否持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谁储备和拥有了人才这一战略资源,谁就掌握了夺取竞争胜券的先机和法宝。一般来讲,人才能否脱颖而出,能否有所建树,与领导干部的用人观有着重要的关系。领导干部的用人观,对选人、用人的倾向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它决定着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价值取向。因此,领导干部的用人观,是其从事管理和领导艺术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用人观,对人的管理和领导艺术就无从谈起。领导干部科学的用人观主要体现在: (一)选人、用人的原则必须是任人唯贤、择优录用 就管理的一般原则而言,择贤的标准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决定一个人始终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用正当途径和手段谋取工作成果的关键因素;二是较强的工作能力,重点是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带头

作用和组织管理能力,这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三是要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在本单位、本专业受到大多数群众的认可,这是准确考察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四要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新思想,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五要树立用人讲效益、不失时机使用人才的新思想,形成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社会风尚;六要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求稳怕担责任的陋习,在人才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最佳时期及时使用。 (二)选人、用人的目光和方向应从全局利益出发 选拔、使用人才必须有必要的程序和严格的考核作保障。如果以个人好 恶为标准,不从全局利益出发,其目光就会被偏私所困扰,其定位方向就可 能被亲疏所代替,形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 行,行也不行”的用人观。其结果是害人害己,败坏了党的形象,使国家和 集体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二、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择人艺术和人才管理两个方面,也就是“知人善任”了。要“知人”,首先要对所需、所用之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在“知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择”合适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讲,“知人”即为“择人”了,因而“知人”就成为领导者用人的第一要素与前提。当然,“知人”识才是为了“善任”,通过“善任”人才来使事业获得成功才是用人艺术最终落脚点。要用好人才,就必须“择人任势”。一个人,不可能具备种种才能,胜任一切岗位,某一特定人才总有最适合于他的位子。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知人”的基础上,对人才的使用上给予恰当安排,形成人员配置的最佳组合机构,达成最佳组合,此即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 家无法比拟的,一个国家要想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 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只一味的模仿西方 设计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是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 很多: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分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 行中的一种,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 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 的象征,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 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形,反 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 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 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艺术的图形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 此外,还有很多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局部形式上、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看似无任何联系,其实是一体。出于对未

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

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 《领导用人系列》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 玉郎- 心有快乐事分享有缘人 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一、开局先圆后方 开局即领导刚开始走马上任。这时即使自己有不少抱负,但要经过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才能付诸实施。正确的开局用人艺术应是先圆后方,着眼于人际沟通,着力于调查研究,增进相互了解,逐步在领导活动中扩大用人权的使用,由圆而方。 二、进局外圆内方 进局是指开局过后,领导者要改变或发展前任留下的局面,形成自己用人风格的领导过程。这时的用人艺术是:在继承

和模仿中融入己见,在容忍中纠错。亦即对于前任领导的用人弊端既要有宽宏的肚量,又不能循旧而求稳定;对前任领导的成功用人之道,要继承和发扬,通过兴利除弊来形成自己的用人之道,这就叫做外圆内方。“关系型”的领导迁就现在的局面,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缺乏原则和个性,属于外圆内圆的用人方式;“急功型”的领导过分地突出自己,急功近利,立足未稳便对人一味地从原则到原则,属于外方内方的用人方式。 三、中局人方我圆 中局是指进局过后,领导可以而且应该站在源头,以开拓和创新的用人气慨做出自己贡献的时期。这个时期要讲究人方我圆的用人艺术。这种用人艺术关键之处在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主意用干部。主意出得好,用人用得好,就可以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图主动去开拓和创新,领导只是适当介入,着重从旁观察、支持和制约,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 四、定局上圆下方 领导一旦通过中局形成自己的格局之后,领导活动就相对稳定,这时候宜以维持自己的领导格局与开拓创新兼顾为宜,以把握总体局面,这就是定局时期。这时期的用人艺术为上圆下方。因为,在我国的领导体制中,一般垂直的领导活动多于横向的协同工作,任务和目标向下逐层分解,因而,

《领导艺术》第一次(1—3章)作业答案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领导艺术形成性考核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分 1.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素质、知识 素质,能力素质,道德品质素质、身心素质和 ( ) A.专门技能素质 B.演说口才素质 C.气质人格素质 D.政治素质 2.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一种 ( ) A.主观存在 B.客观存在 C.先天存在 D.特殊才能 3. 领导艺术同领导科学相比表现为 ( )领导科学 A.模式化的 B.非模式化的 C.科学性的 D.经验性的 4.领导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趋势的认识把握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 ( ),领导者才能在环境变化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 A. 直觉能力 B.影响力 C.管理力 D.洞察力 5.领导者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即要有 ( )态度。 A.永不满足 B.墨守成规 C.亦步亦趋 D.小富即安 6.领导者要敢于善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要有永不满足的态度,这属于现代领导的( ) A.竞争观念 B.信息观念 C.创新观念 D.效益观念 7.领导艺术的主要特征是( ) A.综合性 B.创造性 C.经验性 D.稳定性 8.( )是发挥领导功能、完成领导任务和提高领导绩效的重要基础。 A.领导艺术 B.领导权术 C.领导者素质 D.领导者风格 9.现代领导者要有(),其是从整体、长远、根本上去观察问题。 A.系统观念 B.市场观念 C.信息观念 D.战略观念 10.领导艺术水平的高低与领导者个人素质的优劣成( )比。 A.正 B.反 C.等 D.无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 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经 济社会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的造物文化,追 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造物文化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 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 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 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 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 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

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 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 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传统认为:“文化”的“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记号,留痕迹;“化”则是生成、造化之意,指事物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1]由此可见,文化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物的形成之中的。因而可以认为,文化是基于物的内涵之表现,其载体为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朽的创造,这种创造不见得一定是宏伟的建筑或光辉 的历史遗迹,可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景或者是不起眼的小器物,但只要我们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同样可以找到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感觉。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 文通过对用人艺术的两个方面—择人艺术与人才管理的具体分析,阐明了领 导者如何运用娴熟的用人艺术来实现整合企业稀缺的人才资源、提升企业的竞 争力的目的。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滚滚而来,人类已被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 获取和利用新技术及所积累的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知识在企业竞争 中占主导地位,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才,谁在人才上获得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 竞争中获得话语权。那么,如何在人才方面取得优势呢?领导者的用人艺术起 到非常关键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面对新的时代挑战,作为现代领导者,如何用慧眼识 别人才、挑选人才;如何用制度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且健康成长;如何用 感情赢得人才、留住人才,这些都对现代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择人艺术和人才管理两个方面, 也就是“知人善任”了。要“知人”,首先要对所需、所用之人有一个较全面 的了解。在“知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择”合适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讲,“知人”即为“择人”了,因而“知人”就成为领导者用人的第一要素与前提。当然,“知人”识才是为了“善任”,通过“善任”人才来获得企业持续的竞 争力才是用人艺术最终落脚点。要用好人才,就必须“择人任势”。一个人, 不可能具备种种才能,胜任一切岗位,某一特定人才总有最适合于他的位子。 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知人”的基础上,对人才的使用上给予恰当安排,形成人 员配置的最佳组合机构,达成最佳组合,此即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艺术。 “知人” —领导者的择人艺术 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 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既然人才资源是如此之重要,那么作为一个 领导者就必须有择人艺术。如何能在有效地“知人”并“择人”,笔者认为至 少有两点是领导者应该掌握的。首先,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

班级:B08811 学号20084081101 姓名:卢婷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鉴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正文: 没上《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之前,就只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至于具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历史就不太清楚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可以分类为:宴会酒、饯行酒、友谊酒等。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浩荡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年年岁岁的摸爬滚打,所环绕的,无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华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串联这历史上的点点滴滴。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 摘要: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圣贤”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回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些陌生,更不知其是“本有的家珍”。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艺,轻人文”的现象。如果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教授唱歌、画画的层面上,是难以完成其使命的,必须回过头来从已被扬弃的,被误认为封建的、过时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来填补今天艺术教育的空洞。 关键词: 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孝道经典内学 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这是艺术教育发展、成长的源泉,离开它,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不同的艺术教育模式,不管是舶来的,还是本土的,无论是学习、继承还是发展,我们本身应具有一个较高的视点去评判。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舶来的东西就难辨良莠,或导致另一个结果,即盲目地排外而妄自尊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偏颇,即重技艺而轻人文。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这足以导致人的精神领域极其浅薄与苍白,加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介入,我们正在加速度地蜕变为“香蕉人”,而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倾向。过分重功利就会轻仁义,人与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与国的过度竞争最终的’结果将是共同毁灭。 一、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科技教育。在科技进步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等。核能的开发本来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但我们今天却随时都要遭受核战争的威胁。因此,人们形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盲目地发展科技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竞争教育。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竞争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是教人礼让、互助合作、共存共荣。中国古人并非不懂科技,但更懂得科技发展的弊端,因此,大力提倡发展人文教育,认为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当前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无意开历史的倒车,只是尽可能地让科技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科技好似一匹野马,需要一名睿智的骑手去驾驭。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并非基于一种民族情结去赞美和宣扬自己的文化,也并非基于一种复古的情结而厚古薄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集称为经典,

知人善任,领导的用人艺术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在实际工作中,优秀的领导者必然求贤若渴。一个单位的工作是否有成效,能否持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谁储备和拥有了人才这一战略资源,谁就掌握了夺取竞争胜券的先机和法宝。一般来讲,人才能否脱颖而出,能否有所建树,与领导干部的用人观有着重要的关系。领导干部的用人观,对选人、用人的倾向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它决定着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价值取向。因此,领导干部的用人观,是其从事管理和领导艺术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用人观,对人的管理和领导艺术就无从谈起。领导干部科学的用人观主要体现在: 一、“知人”,领导者的择人艺术 所谓“知人”,就是能够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地发现和识别人才。人各有"长"有"短",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人的长处和短处,优点与缺点,不仅是共生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两方面。 如何能有效地“知人”并“择人”,我认为至少有两点是领导者应该掌握的。首先,领导者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只关注人才的短处,是很难发现合适人才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即这个道理了,一个人即使是“寸”也有“所长”的一面,领导者必须将其发掘出来并加上合理的运用,才算是艺术地“知人”和“择人”。其次,伯乐虽然在“择人”的方面有很重要的

作用,但毕竟个人精力有限,伯乐再尽心尽力,其相中的人也是有限的。因此,更需要的是制定出人才的机制。领导者建立和完善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人”机制,让一匹匹千里马自己亮相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善任”,领导者的人才管理艺术 经过“知人”与“择人”,领导者已掌握了一定的人力资源,那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如果领导者用人拘于一格,老天“不拘一格降人才”又有什么用?因此,人才管理艺术是领导者择人艺术的自然过渡,也是人才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毫无疑问,如何管理人才也是一门艺术。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做到“善任”人才,也即如何实行有效的人才管理呢? (一)领导者须“人尽其才” 对于人才管理,现代领导者首先必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对人才有合理分配和调度艺术。面对更复杂化的环境,领导者只有广泛地汇集各方面的人才才是制胜之道。正所谓“集合众智,无往不利”,这是日本著名的松下集团老板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无限巨大的力量。例如,历史上看似一无所长的汉高祖刘邦是将知人善任发挥到极致的古代领导典范。刘邦市井出身,文不及张良萧何,武不如韩信,却能驱策自如,善于发挥各自所长,用人到位,最终成为汉代开国帝王。

论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试论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可以分为择人艺术和人才管理两个方面。择人艺术就是要“知人”。在“知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选择”合适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讲,“知人”即为“择人”。因而“知人”是领导者用人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要用好人才,就必须“择人任势”。一个人,不可能胜任一切岗位,某一特定人才总有最适合他的位子。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知人”的基础上,对人才的使用上给予恰当安排,形成人员配置的最佳组合机构。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曾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如何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这要做到两点:首先,领导者要广泛地了解他人的长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领导者必须将他人长处发掘出来并加以合理的运用,才算是艺术地“知人”和“择人”。其次,制定出人才的机制。正如《基业长青》中提到的,领导者应是一位优秀的时钟设计师,而不仅仅是报时者。企业领导者建立一个开明的“择人”机制,让匹匹千里马自己亮相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大师韦尔奇对择人艺术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领导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延揽过来。韦尔奇提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一个组织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间状态的,10%的人是最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曲线,即每个部分所包含的具体人一定是不断变化

的。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随时掌握那20%的动向,并制定相应的机制在70%的“中间者”中发掘出有特长的人才,从而使20%的优秀者不断地得以补充与更新。可见,韦尔奇在择人艺术方面更为注重在制度的保证下,从公司内部发现优秀的员工。 当然,“知人”识才是为了“善任”,通过“善任”人才来获得企业持续的竞争力,才是用人艺术最终落脚点。那么,领导者何以才能做到“善任”人才? 1、领导者须“人尽其才” 对于人才管理,现代领导者首先必须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对人才有合理分配和调度。正所谓“集合众智,无往不利”。日本松下集团老板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至理名言有句说:“一个人的才干再高,也是有限的,且往往是长于某一方面的偏才。而将众才为我所用,将许多偏才融合为一体,就能组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发挥出无限巨大的力量。”事实也正如此,历史上看似一无所长的汉高祖刘邦是将知人善任发挥到极致的古代领导典范。刘邦市井出身,文不及张良、萧何,武不如韩信,却能驱策自如,善于发挥各自所长,用人到位,最终成为汉代开国帝王。 何以做到“人尽其才”?一是领导者不搞集权,敢于知人善任,放手管理,要有博大胸怀和谋略家的远见卓识。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为人才管理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保证。三是敢于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 谈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元 素 对 艺 术 和 设 计 的 影 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艺术发展到今天多元化时代,艺术作品中作品中所吸收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将这种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文化根基,这些传统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它保留着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现代设计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是一种现实形态,因人而生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又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而现在我们说的“文化”,是从西方引入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最初的“文”和“化”是分开的,到了西汉之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反映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元素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这样的载体丰富多样,而这些元素在古代设计中就得到了极好的运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的三彩男装女俑,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的常服,服装上的纹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女着男装的一大特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更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设计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而冲过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有的更能使消费者产生一中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代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不仅有逸笔风姿的国画,还有造型乖张的民间剪纸、年画,这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人文特色。将这种图像寓意与现代信息的理念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并且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达设计作品中人性化的一面。这些中国味十足的元素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国外设计也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用景泰蓝和中国结掀起的一股国际性的Dior中国潮与GUCCI在2007年推出的中国系列运用大量的中国元素来看,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原来越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关注。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内涵与精神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特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4.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①运用大量的实物资料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创设情境。 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工艺制作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

现。 ③播放反映现代福州民间美术状况的录像,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5.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有关录像、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剪纸图片: 问:走进这间教室有什么感觉? 答:有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问:为何有这种感觉? 答:通过四周的玻璃窗上贴满窗花(属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属民间美术 2.讲授新课: 过程(出示课题:第十六讲乡土情浓——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播放有关录像) (2)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民间美术基本审美特点: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②质扑率真,随意大方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它在艺术上集状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3)如何欣赏民间美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