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学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飨()士卒释义()(2)鲰()生释义()(3)玉玦()释义()(4)彘()肩释义()(5)参乘()释义()(6)跽()释义()

(7)刀俎()释义()(8)目眦()释义()(9)瞋目()释义()(10)啖()之释义()

二、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1)吾得兄事之(10)道芷阳间行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刑人如恐不胜(3)常以身翼蔽沛公(12)先破入者王之(4)于是项伯复夜去(13)项伯杀人,臣活之(6)素善留侯良(14)拔剑撞而破之

(7)头发上指(15)增数目项王(8)籍吏民,封府库

(9)沛公军霸上

三、注明下列各句古今异义词。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4)而听细说

(2)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沛公居时

(3)将军战

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具告以事 5.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2.要项伯 6.令将军与臣有郤

3.距关,毋诸侯 7.因击沛公于坐

4.不敢倍德 8.蚤自来项王

五、一词多义解释

1.因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不如因而厚遇之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因合纳斗盆相因

2.如

闻妻言,如被冰雪天时不如地利如,过瓜洲扬子桥

万事如意如有违背,宜别图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空空如也

3.意

帘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戍卒叫,函谷举

举贤任能杀人如不能举

举世无双

5.

王恐其破璧,乃辞

阿母媒人

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

尝有所荐,其人来

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乃花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

六、文言固定搭配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也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3.何辞为何……为

4.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

5.孰与君少长……孰与……

七、重点句子翻译。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将军战,臣战。

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吾属今为之虏矣!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8.臣请入,与之同命。

9.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八、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本文的成语及典故找出来并解释。(不少于10个)

九、整体感知。

1.本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邦”为线索,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2.邦在这场鸿门宴中怎样化被动为主动的?

3.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

4.简析邦的特点。

5.邦在逃脱之前做了哪些部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十、拓展阅读(34分)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1).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何兴之暴③也:夫失其政,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自矜功伐

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④五诸侯:指齐、、、、燕五国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⑥寤:同“悟”。

1. 文中的四个□处,应依次填上的语气词是 ( )

A. 邪矣也哉

B. 哉也矣邪

C. 哉矣也邪

D. 邪也矣哉

2. 比较下列“之”、“而”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何兴之暴也②谓霸王之业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 解释下列词语

A. 涉首难首难:

B. 然羽非有尺寸尺寸:

C.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私智:

D.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经营:

4. 从句式角度,应选出的两个相同项的是 ( )和( )

A. (羽)乘势起陇亩之中

B. (羽)放逐义帝而自立

C. (羽)身死东城

D. (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5. “遂将五诸侯灭”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6.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翻译正确的是 (2分)

7. 对这篇文章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

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

括性。

B. 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

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 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

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的公正态度。

D. 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

偏爱和敬重。

(2).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为五岁,所当无故,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之,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

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8.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5分)

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

②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

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

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德: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

②吾知公长者。译文:

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译文:

10.节选的这一部分反映了“楚汉相争”最后的情况与结局。请你简要写出此时相遇的主

要行迹。(6分)(80字以)

参考答案:

1.D

2.D。①何兴之暴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②谓霸王之业(助词,的)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表承接关系)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表递进关系)

3.A. 涉首难首难:首先起义。B. 然羽非有尺寸尺寸:尺寸之地。C.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私智:自己的聪明D.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经营:筹划营谋

4. A和C A. (羽)乘势起陇亩之中(省略介词“于”)B. (羽)放逐义帝而自立(一般句式)C. (羽)身死东城(省略介词“于”)D. (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不自责”是“不责

自”的倒装形式)

5. “遂将五诸侯灭”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终于率领五国诸侯的军队灭掉了王朝。(2分)

6.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翻译正确的是是天意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2

分)

7. C

8.①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名词作动词,构筑壁垒②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被宠幸③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怜:可怜,同情⑤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户,吾为若德德:名词作动

词,好处

9.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上天让我灭亡,我还渡江做什么?②吾知公长者。译文:我知道您是个有德行受人尊敬的人。③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译文:项王自己也受了十

余处伤。

10.①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英雄末路,悲歌慷慨;②乌江欲渡未渡,无颜见江东父老;③赠马长者,

步战杀敌,仍显英雄本色;④自刎而死,彻底失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