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公园导游词5篇

天坛公园导游词5篇
天坛公园导游词5篇

天坛公园导游词5篇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下面是收集推荐的天坛公园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天坛公园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天坛公园导游词篇二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1918 年辟为公园。

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内坛由圜丘、祈谷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北部是祈谷坛,内坛南部是圜丘坛,一条360 米长的丹陛桥连缀两坛,两坛的主要建筑就集中在丹陛桥两端,丹陛桥南端有圜丘、皇穹宇,北端有祈年殿、皇乾殿。丹陛桥也称海攫大道, 是一条巨大的砖砌高台商道,也是天坛建筑的主轴线。在丹陛桥的东侧建有与天坛祭祀功能相适应的附属建筑:宰牲亭、神厨、神库等。丹陛桥西侧有斋宫, 斋宫是举行祭天大典前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外坛为林区, 广植树木,外坛的西南部有神乐署,是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及培训祭祀乐舞生的场所。

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 北京天地坛初建成时开始,天坛作为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专用祭坛的历史一直延续了490 余年,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也结束了贯穿中国历史达五千年的祭祀史,专用于为皇帝祭祀服务的天坛从此" 任人游览",1918 年民国政府将天坛辟为公园,实行售票开放。1951 年北京市政府组建了天坛管理处,1957 年

天坛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导游词篇三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__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20__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__"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

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现在我们再到这上面来看看这块天心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相信大家懂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亲身体验一下。

好,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进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我们周围的这圈围墙?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回音壁。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它的奇特之处并不是在它的外观上,而是在于同刚才的天心石相似的声学现象。如果两个

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

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大家有兴趣的就去试试吧。

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100以上国内外稀有的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

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

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 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为大家在这次游览给予的配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若是在游览中我有什么做得不够的请大家见谅。希望大家接下来旅途愉快,再见。

天坛公园导游词篇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是古代祭天的建筑,是北京著名的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参观,导游带领游客时,要做好充分的解说,让游客了解这个景点的历史典故。下面是橙子整理北京天坛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 北京天坛导游词篇一我们现在们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20xx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

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400字10篇

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400字10篇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400字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游客; 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兵马俑。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所以,请大家注意它的卫生。 兵马俑规模宏大,发掘于1974年。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一号佣坑,它长612米,宽230米。看!这些陶俑一行行、一列列,排的是多么整齐呀!这里的陶俑有6000个,目前已清理出1000个,他们全身呈古铜色,身材高大,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坑里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四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二号坑。二号坑的面积大约6000平方米,由车兵、步兵、骑兵组成曲尺形军阵。曲尺形的东端是弩兵阵,有172名立射武士,还有160名跪射武士。曲尺形的南半部是战车方阵,八条过洞并排着八列战车,每列八乘,每乘车后有二至四名战士。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三号俑坑。它的面积最小,只有520平方米,战车一乘,马佣四件,战士佣68件,它虽然面积小,却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兵马俑雄伟壮观的景色很多,说也说不尽,请大家慢慢游赏吧! 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400字范文二 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导游小王,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山,站在八达岭上

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龙一会儿爬上高坡,一会儿又跌落山谷,连绵起伏,雄伟壮丽。请大家往两边看,我们身边的这段城墙都是用质地坚固的城砖和漂亮的花岗岩砌成的,这些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只有靠劳动人民的一双双手,才把这么多几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这么陡峭的山岭。为了建筑长城,有许多人就累死在长城脚下。 介绍到这里,我要向大家讲述一下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在新婚之夜被告抓去当修筑长城的奴隶。一年后,范喜良还是杳无音信。孟姜女就带上干粮,背上包袱,去寻找丈夫。经过长途跋涉,她终于找到了丈夫修筑长城的地方。来到这里,孟姜女才知道早在半年前丈夫就死了,而且就赶时髦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失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八百里长城就“轰——”的一声,一下了倒下了。这个传说多么感人啊!我们走过的这段长城传说就是被孟姜女哭倒过的八百里长城了。 下面,我要带你们来看看这两米多高的齿状的垛子,这垛子可以用来挡箭,再看垛子上方有一个了望口,垛子下面还有一个倾斜的口子,这就是射口,用来射击敌人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在长城上走动,去感受长城时代久远的气息,观看长城风景。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丢垃圾。 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400字范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吴鹏成,在这次游览颐和园中,你们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问我。现在大家可以休息一下,20分

世界遗产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

世界遗产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 wtt帮大家整理的世界遗产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遗产导游词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家好,我是这次旅行的导游——薛导游。这次我们将要去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万里长城。 长城是从秦朝开始修筑的,当时是为抵御匈奴侵略而建的。从嘉峪关到山海关,长度足足有一万三千多里。今天我们就来参观八达岭长城。大家瞧,它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大家请看,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是供瞭望和射击用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大家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大家有谁知道修长城大概死了多少人吗?参加修长城的劳动人民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都是在修长城过程中和完工不到两星期死

的。《孟姜女哭长城》就证明了这一点。真是“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啊! 现在,有许多人都在长城上乱画乱刻,还乱扔垃圾。如果大家想留住美丽的长城,就不要损害长城了。它可是用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筑成的呀!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长城,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下了长城,结束今天的长城之旅。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世界遗产导游词2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谢靓嘉,大家可以叫我谢导。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是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花了几百万银两而建成的。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去游赏吧! 走进颐和园的大门,来到了颐和园里最有名的长廊。长廊里绿漆的柱子配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非富多彩的图画,你们相信吗?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一幅是相同的。 走出长廊,我们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望,我们就可以见到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山腰,那就是佛香阁,屋顶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琉璃瓦。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边有头铜牛,你们发现了吗?铜牛的尾巴是断的,为什么会断呢?让我来给你们细细讲

天坛的经典导游词5篇

天坛的经典导游词5篇 第1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宇翔。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第2篇:北京天坛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吗?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刘导,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请大家不要攀爬树木,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要保持宁静的心态, 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出guo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关于世界遗产导游词相关资料,更 多内容尽在出guo的导游词范文专题栏目中,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黄山(韩冰)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们现在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现在,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 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 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 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 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 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乐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

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个介绍。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尊敬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长城游玩,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多一份欢乐,也希望您能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玩得满足。 接下来,我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长城的概况。 长城位于北京的北面,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个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就在自己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中国世界遗产导游词600字五篇

中国世界遗产导游词600字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中国世界遗产导游词600字(一)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我能成为本次旅程的导游。我姓程,你们可以叫我小程。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堪称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 下面我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西藏布达拉宫。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高119米。共13层,大小房间2000多间,大的佛殷34个。西藏布达拉宫以“气贯苍穹之势,横空出世之姿”屹立在西藏大地上。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瞧一瞧吧!请大家随我进布达拉宫的大门,绕过内部廊道,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一条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大家看得是不是眼花缭乱呢?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几百幅画,这几百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欣赏完艺术长廊,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五世*喇嘛的灵塔。大家猜猜这座灵塔有多高?我来告诉你们吧,灵塔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还用黄金包裹,并嵌满了各种珠宝玉石,大家觉得好

看吗? 欣赏到这里,大家是否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布达拉宫的劳动人民。那是有汽车、火车吗?没有!有起重机吗?没有!就靠着无数瘦弱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次又一次扛着砖头,爬上这陡峭的红山,才筑成了这壮观巍峨、殿宇嵯峨的西藏布达拉宫!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西藏布达拉宫的景色,说也说不尽,现在留十分钟给大家拍照留念。为了尊重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要注意不要乱扔垃圾,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防丢失!十分钟后在大门集合。 中国世界遗产导游词600字(二) 大家好,我是导游***,今天我要带领着大家一起游览五岳之一的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气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为市名,像乐山所在地点叫乐山市一样。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离地面的距离)排行第三,大约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称。有许多名人均登临泰山,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据记载,泰山至今已经有二十亿年的历史。 超过云层,所以上面有较大的冷空气,冷的像寒冰一样直入骨髓。如果你们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袄。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别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饼,这里的小米煎饼双酸双薄,

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

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天坛公园那些隐秘事,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皇帝们也可以称为天子,所以历代皇帝们都是很重视祭天地,因此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财力和高超的技艺去建造天坛。所以今日的天坛经可谓气势辉煌,建筑雄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又因从明清开始这里广植松柏,已然成为大型的森林公园。天坛公园,在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有些建筑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因此具有重要价值。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回音壁名称的由来回音壁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围墙。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

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不仅如此,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七星石?难道跟北斗七星是亲戚七星石是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然而在它们的东北隅还有一小石,共为八石。所以这和北斗七星倒是没啥亲戚关系。七星石过去一直被半人高的护栏围着,很多游客常在此锻炼身体,不利游人观赏。但改造后的“七星石”景区拆除护拦,改为矮栏杆,对树木进行部分调整,将影响视线和景观效果的乔灌木进行移植,重新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冷季型人工草坪12000平方米,并在绿草间铺仿城砖、透气砖路面5500平方米。改造完成后,七星石将充分显露,祈年殿、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等古建筑群将更加雄伟壮观。皇穹宇皇家牌位的存放地皇穹宇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 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

世界遗产导游词15篇

《世界遗产导游词》 世界遗产导游词(一): 长城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这天的导游,我姓陈,大家能够叫我陈导游,这天大家游览的地方是长城,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天,就让我们登上长城做好汉吧! 北京长城如同一条条沉睡的金色的巨龙,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保卫着祖国伟大的毛主席,这天安门广场,就像龙身上的一片片鳞甲;这一个一个巨大的堡垒,好像龙身上的麟,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发动一百八十万民工,将各个长城连接成了万里长城。 中间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是用泥和热水来粘成的,此刻我们面前的就是好汉坡了,登上了它们就是好汉了!我们扶好?扶手,我们向前吧! 从北京出发,但是一百里就来到了万里长城的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哒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一条条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能够并行。这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天的旅游就到那里结束了,期望大家下次再来观看这万里长城,看看我们中国这样气魄雄伟的奇迹呀! 世界遗产导游词(二): 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这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此刻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构成了这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那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来那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此刻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此刻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贴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能够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透过。

精选5篇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

精选5篇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作文 词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介绍世界遗产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着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颐和园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我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介绍世界遗产2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来到永泰云顶景区。 夺魁,高中状元,成为永泰历史上的头名状元。当地老百姓为纪念他少年时曾在此山苦读,便将此山命名为“青云山”,希望他将来能够“青云直上”的意思。相传明朝正德皇帝曾游览青云山,迷恋此地美景而流连忘返,曾连续四夜住在此地仍难以离去,当他

天坛导游词解说

天坛导游词解说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天坛导游词解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我们现在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倍,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

天坛

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天坛是此次建筑调研最独特的一个类型建筑。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下面我将分别从建筑设计特色和象征手法两个方面来对天坛进行分析。 建筑设计特色 一、中轴线布局 天坛公园平面示意图 二、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得益彰 体量对比:祈年殿崇高突兀 低位对比:附属建筑远离主题 三、主建筑与环境(景观构图) 祈年殿高高在上,超然于林海之上,有超凡出生与天接近之感

除建筑外,遍植柏林,使建筑落于绿色之中, 景观构图完美,建筑单体精美(祈年殿、皇穹宇) 四、建筑尺度 天坛虽为祭天之所,却未象西方建筑那样一味地追求超大的建筑尺度,而是按照“百尺为形”的原则进行控制,即使是最高的祈年殿,绝对高度也不过38米。然而,由于祈年门的欲扬先抑手法、三层台基的烘托积极层层渐收的三重檐攒尖顶的视错觉,使祈年殿获得了气势恢弘的尺度感和视觉效果。 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有一套完整的宗法礼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人们相信“天”是至高无尚的主宰。天坛就是为现实帝王与天的特殊关系而修建的,为了能表达天坛建筑的这一特性,天坛在设计意匠上主要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形”、“色”以及“数”的象征。 “形”的象征: 既表现为建筑基址的整体平面形状,也表现为各种建筑单体的平面形状。天坛基址平面接近方形,但两重墙北端的角均做成圆弧形,这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就单体而言,天坛建筑群中的主要建筑物,如:圜丘、祈年殿及皇穹宇等,平面皆为圆形,屋顶形式则是为圆攒尖,这些都是以平面和空间造型来象征“天”的意象的。通过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顶(祈年殿)来扩大建筑体量。尽量用矮墙来扩大形象,取得开阔的气势。创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两个看天的视点,祈年殿和圜丘.同时又用丹陛桥来连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条"看天的路线"。 祈年殿 圜丘坛 “色”的象征: 如明代祈谷坛祈年殿的三重檐攒尖顶的上、中、下檐分别用青、黄、绿色琉璃瓦以象征天、地与万物。清重建时将三檐均用蓝色琉璃瓦,只取其象征“天”的意象。再如另外一个单体建筑皇穹宇亦为蓝色琉璃瓦攒尖顶,有同样的寓意。用纯净色彩表现天(蓝色)。

世界遗产导游词100字

世界遗产导游词100字 导游词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以下是分享的世界遗产导游词1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世界遗产导游词100字同学们好!欢迎 你们大家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往这边走。我们现在要去参观1号俑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我们看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秦始皇自13岁登基时就开始建造秦始皇陵,直到他驾崩前还没有完工。皇陵建造了38年。这座皇陵墓占地约25万平方米左右。在这陵墓周围有守卫了2000多年、占地2万亩的兵马俑方阵。 现在人们公认秦兵马俑有三大特点:一是多,现已挖掘出的兵马俑,分三个坑,约有8000多个武士俑,600多个战马俑。充分展示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强大兵力。二是精,大到布局排阵,小到肌肤纹理无不蕴含巧思、一丝不苟。三是美,秦俑阵有令人震憾的壮丽美感、气势磅薄、威武雄奇。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100字 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我说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但有非常多的艺术品流落国外,这是历史遗留的遗憾!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黄山,我是你们的导游,我负责你们今天的行程安排。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于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你们知道吗?黄山有四绝:奇峰、怪石、云海和温泉。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它们的风姿吧! 请大家看看我的左边,这就是黄山其中一绝——奇峰。大家看看这座山峰多高啊!这就是天都峰,是七十二个山峰之中最高最险的一

世界遗产导游词11篇

世界遗产导游词11篇 世界遗产导游词11篇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世界遗产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遗产导游词1尊敬的各位游客: 你们好! 今天,我带诸位游览一下苏州古典园林。请大家自觉保持园内清洁。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被人们称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藕园。盛夏来临,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像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接着,我们看到的是沧浪亭。有这样一副对联写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幅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句。 下面的艺圃、狮子林和退思园更是园中精品。苏州园林处处有景,景中有景,仅凭三言两语是囊括不了的,还得各位细细品味。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八达岭长城景区游玩,祝大家玩的愉快。 长城像一条巨大的龙盘踞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春秋时期古代人民就懂得修长城保城池不必被敌人占领。长城是由三个鼎盛时期建的,最早是秦朝、汉朝最后是明朝,这三个朝代修建的。 从城墙往下看,只见下面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在瓮城上有一个个垛子整齐的排列在一起,要是有人打开城门涌进城里,就会四面受伏,被伏军暗杀。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城墙上又有两米多高,为了射击和瞭望用。 走在城墙上让我们想起长城是由老祖宗用血汗和智慧所建成的。 今天的终点站已到达,有什么意见可以反馈给我,祝您开心快乐! 大家好,我是你们本次旅行的导游唐振淇,希望大家此次旅行开心快乐。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的皇陵陪葬品。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五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陵园规模宏大。 兵马俑分为将军俑、步兵俑、骑兵俑、高级军吏俑……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将军俑,它们高大魁梧,高196米,宽40厘米,足足有城门那么高,它们站在军队的前面,有的手持大刀,好像立刻冲上去杀敌;有的低着头,好像在制作战斗方案;有的面带笑容,一看就知道是打过胜仗的。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再现了秦始皇当年统一天下时的雄伟。秦兵马俑显示出秦始皇所向披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15篇 北京天坛导游词2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北京天坛导游词3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叫王xx ,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我们今天的景点是北京举世闻名的天坛。

下面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殿有33米高大约11层楼房那么高。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烧毁。因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天库里有三音石,”它就在黄穹宇里,只要在第一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一下,在第二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两下,在第三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称为“三音石”。 黄穹宇里还有回音壁,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另一端的人只要耳朵贴着墙面就能听的异常清晰,还有立体效果哦!大家可以试试。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了。是不是很有智慧呢? 现在我们来到了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好你的小孩,两个小时后在天坛门口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4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 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 273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1918 年辟为公园。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作文范文多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作文范文多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作文范文多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李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这个长廊可不一般。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长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 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你们向远处看,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蜓盘旋,景色十分壮观。我们大家一起来登长城吧!你们看,这城墙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城墙外沿成排的垛子,有两米多高,垛子上这是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天坛中英文导游词_493

天坛中英文导游词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天坛中英文导游词,欢迎参考! 中文范例: 各位团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天坛。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天坛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皇家祭祀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1998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于1420xx年建成完工。明朝永乐年间,天坛初建之时,称天地坛,不仅祭天而且祭地。一百余年间,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至明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朱厚熜下诏将天地合祭改为天地分祭,在南郊建圜丘,名为天坛;在北郊建方泽坛,名为地坛;有在东郊建日坛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 清乾隆皇帝时又对天坛警醒了大规模的修建:1742年改建大斋宫;1747年用城砖包砌天坛内外坛墙;1749年扩建圜丘,兵在乾隆十六年(1751)将祈谷坛的大亨殿改为祈年殿,将三层殿顶琉璃瓦改为蓝色,象征天。次年又改建皇穹宇。我们现在看到的七年单是光绪年间重建后的风貌。1920xx年清帝溥仪退位后,祭天制度废止,清廷撤走其配祀祖先的牌位,将天坛交由国民政府内务部管理。1920xx年12月23日袁世凯又到天坛举行了一次祭天大典。1920xx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37年日军进驻天坛。1939年日军占据神乐署,设立研

究病理和细菌的实验室。1945年北平市接受的天坛已经破败不堪。解放前夕,守备北京的国民党军队在天坛内修筑工事、建弹药库,砍伐大量树木。为建简易机场扒掉南部坛墙,炸毁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石牌坊,天坛面目全非。建国后。在国家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秀山之下,天坛才重现昔日辉煌面貌。 天坛全园占地约273公顷,其中林地占地163公顷,草坪占地10余公顷,120xx年以上的古柏有3600多株,全园之北覆盖率达到89%。天坛的面积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明清两朝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几天大典654次。最后在这里几天的是袁世凯。 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主要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建筑群,北部为祈谷坛建筑群。两坛各成体系,他们之间由海墁大道相连。天坛又有内坛和外坛之分,其间分布许多附属建筑,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将天坛的主要建筑概括起来。 “一”:一天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向北分别得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指五组主要建筑,分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是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300字作文_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300字「优秀」

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300字作文_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300字「优秀」 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300字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游,今天大家游览的地方是长城,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就让我们登上长城做好汉吧! 北京长城如同一条条沉睡的金色的巨龙,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保卫着祖国伟大的毛主席,这天安门广场,就像龙身上的一片片鳞甲;这一个一个巨大的堡垒,好像龙身上的麟,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发动一百八十万民工,将各个长城连接成了万里长城。 中间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是用泥和热水来粘成的,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好汉坡了,登上了它们就是好汉了!我们扶好鉄扶手,我们向前吧!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里就来到了万里长城的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哒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一条条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今天的旅游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大家下次再来观看这万里长城,看看我们中国这样气魄雄伟的奇迹呀!

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300字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李明欣,今天我来介绍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在介绍之前请大家随时保持清洁。 龙门石窟在我国河南省洛阳市。首先我介绍的是石窟中最大的一个,那就是奉先寺,奉先寺长宽各30多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神情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介绍完了奉先寺,现在大家请看那边,这个洞,叫古阳洞,又称“石窟寺”,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后,贵族显宦兴造佛像较为集中的一个石窟。该洞庭湖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为龙门开凿最早,雕刻内容丰富。洞内主佛属北魏风行的清秀型,略带微笑;二菩萨戴宝冠、着长裙、饰璎珞宝珠,庄严文静。值得一提,魏体书法最有代表性的“龙门二十品”中,十九品在该洞。这些造像题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因此,它们不仅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的史料。好啦,快到中午了,我们该吃饭了,等吃饭了我再慢慢讲述吧,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别忘告诉你们的家人,到龙门石窟来!” 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300字大家好!我是欢乐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姓钟,大家可以叫我钟导.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颐和园到了,大家请随我下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