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作文教学的生命

情感:作文教学的生命
情感:作文教学的生命

情感:作文教学的生命

作文是把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书写出来的一种语言训练,或记叙一件动人的事情,或阐述一个正确的道理,或抒发一种健康的感情,或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提起笔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是一些学生所苦恼的。在教学现实中,中学生作文往往不能抒真情写真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贫乏的情感制约学生的情感表达,这样的作文与新课程标准很不相符。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才能使作文更凸显人文性的特点,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才有华章出现。写作,说到底是关乎情感的事,关乎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塑造的对象栩栩如生,叙述生动感人,写景如临其境,这些均有赖于作者认识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品味生活,重视情感体验,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程。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潜移默化地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写”。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

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情感活动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它支配着学习行为,制约着学习结果。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使学生“情动而辞发”。

一、体验生活,把相机的镜头对准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多开展以下活动:体验自然,倾听宇宙的声音。让孩子们从小多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摹景状物能力,而且有利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体验语言,注重积累

体验语词的魅力,巧妇有米好做饭。词语积累与运用

对写作很重要。生活中既要积累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又要在课上、课后多积累书面语言。同时体验语言的美,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什么话说来最合适?体验名著之美,加强阅读,是写作的最终基本功。读书和作文的关系,显而易见。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进行整理积累,摘录在本子上,取名为“采蜜本”,并鼓励学生像蜜蜂采蜜般辛勤,努力提高作文水平。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精华,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写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帮助。

三、表达心声,记录情感历程

情感积累,和素材积累、语言积累一样,也需要记录。情感的表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要求学生当生活中有什么令你感动的、生气的、开心的,随时把事情记下来,把当时的感受记下来。这是一种更为丰富的素材积累,强调了记录情感性事件,突出了详细记录当时的心路历程。读书时,当读到一篇让你感动难忘的文章,请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把自己读懂的东西与人分享。在教学中,我经常选择感动人的文章,让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并指导写下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灵震荡。

四、重视评语,加强情感积淀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0-11-10T10:12:44.00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张海燕[导读]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地运用自身的情感诱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张海燕(河南柘城县基础教育教研室,河南柘城 476200)?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134-01 摘要:教师要教给学生体验情感的方法,悟领情感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潜移默化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于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巴姆尔格说:“阅读首先是一种感受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到大脑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组合成较大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发展成为复杂的思维的活动、联想、评价、想象等。”这种定义告诉我们: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即读者和阅读的对象即读物二者建立起的一定关系共同组成的,它是一种双方交互作用的动态建构,阅读对象应该成为读者经验的结果。它的意义在于阅读活动中读者的创造性集合之中。因此,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活动。 其实,阅读教学不仅是认知教育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情绪情感,可以说如果没有情感活动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二者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课文有:叙事生动的记叙文、语言优美的散文,感情真挚的诗歌、情节曲折的小说、精于思辩的议论文和简明平实的说明文,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何使学生在与作品相互作用的双向建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呢?我认为:情感融入是阅读教学中主要必备因素之一,用好教材,借助教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自身积累,引导他们感知课文内容,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而促使其完美人格的构建,是阅读教学的使命之一,是阅读教学思想教育具体化的一个方面。然而,在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尤其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情感教育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因此有必要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地运用自身的情感诱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情感诱导的方式有:设置情境,制造气氛,表情朗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读等多种艺术手法,通过表情,声音,动作,神态等媒介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进兴奋愉悦或愤怒悲哀的情感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产生感染和共鸣,因而,潜移默化地也就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教学朱自清《背影》,由于学生与作者时代反差较大,伤感情绪越浓,距离学生生活就越远,障壁就变得越厚,怎么办呢?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就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用真情感染学生,打动了学生,他在导语中表情生动地叙述着:“文化大革命期间,为索取一个证明,父亲送我上了省城的火车,为我找定座位后,又下车来到窗前,不断地对我说着嘱咐的话:“要小心,不要随便离开座位,现在社会大乱。”说定,转身走了几步,攀过乱石嶙峋的月台,去为我买来了当时的稀罕物——苹果和油条,父亲那远去消瘦的背影和来时消瘦的面颊催我潸然泪下,火车开动了,我探身向父亲告别,父亲蹒跚着随着火车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火车加快了速度,离父亲越来越远了,我的嘴唇咬得更紧,泪水更加簌簌地流淌着。此刻台下的学生们受到了感染,动了情,有的默默无语,有的红了眼眶,可见这段导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了他们对父亲的感激爱怜之情。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结合课文体会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分析课文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就不会偏离文章的轨道。如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手法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山水用以书写景物的特点。如“慈善的冬天”的秀气等,这些词语形象表示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表现了小山的玲珑秀美,在讲析课文时要把这些词在文中的喻义讲透彻,让学生通过理解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景物的喜爱之情。 教师的言行举止,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可能影响课堂气氛,对学生产生影响。当一个充满朝气、洋溢热情的教师出现在讲台时,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极易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作文写作指导 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 1. (’15永州)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50分)【范文赏析】

【名师点评】考生将视角投向了学校生活,巧妙地选取了一次自己在学校过生日的经历,并着重叙述了同学们白天故意装作不知道“我”过生日,却在下晚自习后在教室里为“我”庆生的情节,表现了同学们的活泼调皮,也再现了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文章语言活泼诙谐,人物对话简单,富有情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2. (’14永州)命题作文:严厉的温柔(50分) 【范文赏析】

【名师点评】作者选取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阐述“严厉的温柔”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每一段

的段首,时序性词语、短句或表示转折的词语的运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段与段的衔接自然而紧凑,是文章的一个亮点。同时,内容安排上详略得当,使文章充实而又不显繁琐。 3. (’14岳阳)半命题作文:渴望(50分) 【范文赏析】

【名师点评】视角独到,构思新颖。文章将“渴望有一天”具体转化为“在梦想的路上,我能用镜头记录下沿途的风景”。通过对“在巴黎”“在日本”“在乌镇”的不同感受的描写,截取了几个很有现场感的典型画面,充分而细腻地展现了“原来,在梦想的路上,风景如此美丽”的中心。想象丰富,情境优美。画面感极强的情境描写,给人以纯美的艺术享受。 4. (’15邵阳)半命题作文: ,让我走出困境(50分) 【范文赏析】

【名师点评】文章内容真实,以情动人。文中小作者不仅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由“傲慢”到“自卑”再到“自信”的转变过程,同时深刻剖析了个中原因,表现挚爱亲情的力量,情感真挚,感人肺腑。逼真的心理描写和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 (’15湘西)半命题作文:我喜欢(60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6-09-13T16:41:41.0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作者:张会娟 [导读]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 寿光圣城街道西关小学26270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三、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1.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教师应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去读,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2.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有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样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等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边听边看配乐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听着教师的朗读,看着眼前课件屏幕上出现的海底的美丽景色,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爱大海的情感;再让学生闭着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既使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体验式作文的类型与途径

体验式作文的类型与途径 体验式作文主要是针对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的 弊端提出来的。倡导体验教育理念,推行体验式作文教学,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锻炼、总结提炼、分享交流的作文平台,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体验式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的外在表达,它需要作文者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我们认为,它具有多元化、个性化、临场性和交互性等特点。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阐述,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根据这一精神,笔者为体验式作文设置了课堂体验、生活感悟、社会实践三个层面的载体,让作文题材从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笔者在作文辅导过程中借鉴有关活动案例,自编了部分体验式作文教材,下面通过部分教学案例简要地介绍一下体验式作文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课堂体验类。课堂体验是体验作文最基本的内容,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形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观察、谈论、争议、表演甚

至玩耍等等活动过程中形成作文材料,完成思维训练,产生情绪情感体验,完成口头或书面作文。 游戏――游戏是从幼儿到成年人都感兴趣的体验活动,基于游戏的作文往往能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使文章表现出“小游戏,大道理”的智慧。如初中生课堂游戏作文“魔术商店”,教师扮演店主,在店里陈列很多“商品”(用卡纸写上“知识”、“美貌”、“机遇”、“地位”、“高档赛车”、“环球旅游”等等项目,明码标出拍卖价),并发给每个学生一定 数量的“钱币”(可虚拟)。然后“店主”开始以起步价拍卖,全体学生都作为顾客参与各商品的拍卖活动。拍卖会结束,老师还将采访部分“顾客”,问参拍的感受和拍卖有关商品 的动机。在活动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魔术商店》。结果,学生习作质量非常高,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生动地描写了“拍卖”场景,准确细腻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理过程,不同学生呈现出价值观的碰撞,甚至在作文讲评时还发生辩论。这一课调动了学生兴趣,开启了学生心智,收到良好的效果。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交流互动中有所领悟,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师道尊严”体验作文中,让学生分两拨,先后扮演学生、老师两个不同角色,使之在师生矛盾冲突中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体会沟通的重要意义。许多学生在作文中表示,通过这一课,自己终于认识到老师的平凡与伟大,因此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语言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善于生发出不同的情感, 进而即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习作命题应注重情感因素 情感是活动的源泉,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 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而习作训练的命题范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要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萌发, 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例如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八册《积累运用五》中的习作训练“对XX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 我告诉学生选材一定要真实、具体, “要能让读者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愁”。我的指导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在明确了其他写作要求后他们便欣喜地开始动笔写作了。 二、习作指导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体验。”在习

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世间万物,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触发写作灵感,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我让学生以“农家小院”为题进行写作, 尽管学生对自己家的小院很熟悉, 但是由于缺乏观察, 因而完成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我抓住学生对自己的家感受最深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心捕捉自家小院的特色进行写作, 学生的作文自然完成得比较出色。 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作用, 与学生真诚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用心沟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习作教学要有真情就体现在这里: 教师先“动情” ,然后通过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将内心的真情“辐射”给学生,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的情境。有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必然会萌芽壮大, 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习作评改应注重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 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习作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而其中激励性的评语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总是反复斟酌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一片优秀的作文通常是能够以情动人的。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特点,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教育;原则;策略 由于初中生阅历还比较少,对生活的感悟不足,情感积累也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无法打动别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绚丽。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认识指引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反映到写作中去。可是,初中学生的情感是比较盲目、冲动的,其年龄、认知上的有限,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对生活的认知。有一些学生可以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但可能会包含学生的个人隐私情感,学生不愿展示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逐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情。由于学生的情感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教师不能追求其统一性,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作文情感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的学习教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民族情感因素。许多古典诗词中一些形象的用语值得学习和积累。比如用来展现思想愁苦的词语杨柳、美酒等,表示希望的春风、花儿等,展现精神气质的兰花、绿竹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写作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给予学生一些素材的扩展,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比如,可以选择豪气洒脱的李白、温婉细腻的李清照等,让这些伟大的诗人的高尚情感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加其情感阅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思想、个性快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感。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 往的教学作文中,一些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讲解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便让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经验各异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的极端现象,一种是无法开头,一种是提笔泉涌而出。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望“纸”兴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某节写作之前,先去到实际生活现场进行感受、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显得毫无新意和缺乏思想性。例如,在准备写作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江河边感受、领悟,最后构思文章,写作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文章这样写到:“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

情感体验类作文

情感体验类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就会发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的含义很深,它包含无数的爱,只要有爱,就有真情。在我心里就埋藏着这样一件事,是我亲眼见到的,那爱是那么的深,那么的无微不至……那是一个寒冬的深夜,时钟已敲过十二下,可对我这夜猫子来说,这正是我活动的时候。从屋里哪出一个洗得发亮的苹果,披上一件厚得不能再厚的棉衣。我站在阳台欣赏着这寒冬的深夜,天上没有星星,很黑,只有月亮孤零零的,它发出微弱的光,正在这时,一阵小孩“哇哇”大哭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边。我随声望去,只见对楼的四楼里的灯打开了,不是很亮,有些微微暗黄,但还看得清里面的人在干吗。我打趣地向那望去,原来是她家的小孩哭了,只

好起床看看。那小孩看起来才一岁左右,很小,她的样子看不清楚,毕竟离得还是瞒远的嘛!只见她母亲披着一见不算太厚的小棉衣,好象有些发抖。呵,的确啊,她穿得那么薄。她急急忙忙的帮孩子换尿布,这下,那可爱的小孩子总算安静了。可她妈妈还是不肯睡下。她发抖着,这可以从她唱的摇篮曲中听出,虽然隐隐约约,但还是可以听出,因为夜实在是太安静了,我觉得好奇怪,为什么她妈妈帮她换完尿布,她也安静的睡着了,可她妈妈还是把她搂在怀里,不看睡下呢?突然,我隐隐约约的看见从那母亲的眼里流下一颗晶莹透明的东西,我知道,那是滚滚泪水,她为什么要哭?我有点莫名其妙。第二天,我才知道,原来那孩子刚生下来就有病,是个不健康的孩子。我的记忆中,只要生出来的孩子有病,大多数母亲都会把孩子丢弃,再生一个。而这位母亲她没有,她没有丢弃她的孩子,即使她家不算很富裕。她是一个好母亲,母爱是伟大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艺术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艺术 如今的学生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而忽视情感教育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在实践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课堂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挖掘,采用了相应的激情策略,体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有效地促进了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下面结合一些教师的实践经验,对其主要艺术试作剖析与探讨: 一、以情动情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自身对这种情感缺乏感受和体验,因此,要想启发学生情感是不可能的。因而,教师应首先对作者贯穿于文章的情感有所体验,然后方能启发学生去深切地感受、体验、品味。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颂先烈、革命前辈、英雄人物的好文章,每当我钻研这些教材时总是血往心头涌,他们的广阔胸襟、崇高的品德和献身精神叩击着我的心灵,我有时激动得流下热泪,彻夜难眠。”于漪老师是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情感,以课文所蕴之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二、入境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情境再现法”,设法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进入“情感共振”境界。其主要方法有:(一)音乐喧染。学习白居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这段描写,就可以用一曲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琵琶演奏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二) 画面呈现。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相关画面。可以是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录像等。(三) 角色扮演。它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与之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诵课文等。(四) 实物演示。此时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看,而且还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嘴尝,情感体验是全方位的。钱梦龙教《死海不死》,就是先准备一个烧杯,一根玻璃棒,一柄汤匙,一碟食盐,一个鸡蛋,让学生想办法尝试如何使蛋在水中浮起来。通过实物演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妙的热情。 三、以声传情 由于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美读”这一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常常被冷落,但它对情感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为此,教师指导朗读时要强调:其一,语调要抑扬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育作文文档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 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 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因此,

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点。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艺术,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识字、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中,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也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 一、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内容丰富多彩,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哲学思辩能力教育均可贯穿其中。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应以发展学生的感知生活的理性思维能力为主。如前文所述,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没有一颗感知生活的心灵,没有一颗思考生活的大脑,其作文必然内容贫乏,思想苍白,表现无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德育教育常常被忽视的几点。具体来讲,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当代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似乎缺乏感动,表现出来的常常是麻木与冷漠,而且更津津乐道于生活中的黑暗与丑陋。在他们的情绪里,愤怒多于感动,网上流行的“愤青”就是表现之一。反映到学生作文中,内容多数是批判与揭露,感情多数是诅咒与鞭笞,在文字表达上较为精彩的也往往是这一类作文。要求写作歌颂与赞美的文章,他们常常无从落笔;抒发美好情操的文章,他们也写得言不由衷。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让这种美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从而进行德育教育,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大有帮助。 2.继承美德,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中学生涉世未深,对人对事往往意气用事。其实,生活即交往:人与自然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但宽容、合作等意识较差。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思其与人交往中的是非对错,从而发掘写作素材,对形成其正确的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3.辩证思考,培养正确的认知观念。如前文所述,学生的幼稚与单纯,导致他们在认识事物时,非对即错,非此即彼。在写作教学中,就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一切,凡事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看事物要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这些均可通过在学生发掘素材、形成文章时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 二、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环节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密切结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学——做的统一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真、善、美的完善过程。 一篇作文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个相连的不同阶段。这四个阶段一环套一环衔接很近,但每个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职能。 (一)在作文命题中育人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及情感教育的现状: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指的是把情意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使人的情感得以发展和升华。 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前者包括感觉、知觉和分析信息以便理解;后者包括感知觉和驾驭情绪以便获得感受与评价。只有当这两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个体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我国的教育,从整体上看,对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是有益的,但由于偏重认知,忽视情感,相应地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育目标上来看:教学所重视的是怎样传授知识,提高人的智商,而轻视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 (二)从教育内容上来看:把科学知识、理论、学说以及职业方面的专门知识、技能作为主要内容,而人的价值观、理想、情趣等都成了附属的东西。 (三)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学方法单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完全成为一个知识的“填充器”。 (四)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堂教学这种重集体的形式成为最基本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甚至被看成唯一的形式。 (五)从教学评价上看:标准化的测验方式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

甚至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坏也用分数来衡量。 这种程式化、单一化的模式,强调唯理智教育,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撇开情意与意志讲认知的发展,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学到了一大堆知识,而缺乏美德、责任感、情感等,而这正是与人文精神所倡导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尊重人的情感背道而驰的。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但长期以来,物化世界的缺陷、转型时代的失落、理性教育的偏颇等弊端的影响,使教育一直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能力智力的培养,造成了人的情感世界的荒芜、精神家园的失落、个性的残缺不全,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不完整。从语文教学的现状,认识上的偏颇,加之应试教育的钳制,使情感教育一直居于灰姑娘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认知目标更被人们所看重,而且认知目标的研究已经卓有成效,有了一套初具规模的目标描述体系和评估标准,使语文教学在认知日渐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然而,情感因素、情感目标、情感教育,却被人们所淡化,唯认知是举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从我国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看,中小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学校和农村的绝大部分学校,主要还处在知识本位的教学阶段。原因是的:一是?应试教育?的钳制。二是与认知相比,情感目标的制定和评价要难得多。它?无法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教学时间,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或一年内达到?(1),也很难?在学校环境中予以评价?。这也导致了考试中惟认知是考的现象。从对全国21所中学的839名教师所作的调查看:教学实践中重知轻情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教师在以情优教、进行情感教化的具体操作上十分薄弱;一线教师在面临的实际困难最主要的是缺乏理论和操作上的具体指导。在问及?你认为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主要困难在于什么?时。位列前4位的选项是:应试教育钳制(41.6%)、缺乏方法(37.5%)、学生素质差(29.9%)、缺乏理论(27.2%)(2)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吸收中外情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谐教育、愉快教育,尤其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关注到了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并解释和归纳出了一些规律,为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在这些教学

情感体验类作文

【写作点拨】 每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作文可谓异彩纷呈,但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情感生活相关。中考考查原则“我手写我心”,要求学生书写独特的情感体验的考题已然成为中考语文作文的一大热点,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体验必然还会出现。另外,相逢、别离、反哺、幸福、温暖、感恩、爱的传递等也是常考主题。 1、就景来说。其动情点可以是形态,也可以是色彩;可以是声音,亦可以是味道。不能单纯写自然景观,还要融入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将山水与人文合一,写出触动心灵的美点、亮点与感动点。一要形成画面,二要写出层次,三要表现出变化,四要写出感受。 2、就人来说。其动情点可以是人的外貌,也可以是人的行为;可以是人的语言,也可以是人的心理。要写触动心灵的人,不能仅满足于一些外在的、浅显的东西,要深入人物内心深处。可写父爱的深沉,可写母爱的温婉;可写爷爷的叮嘱,可写奶奶的唠叨;可写老师的智慧幽默,可写同学的友善纯真等。可单纯地、深入地写一动情点,也可全面细致地写人物的美。聚焦细致视点。文章中有“我”在,感情才会如汩汩清流,因此,要从自己熟悉的人,从自己切身体验的生活中去寻找曾经打动过自己的东西。 3、就事来说。其动情点可以是让我们感动的事,可以是让我们欢快的事,可以是让我们愤怒的事,还可以是让我们深受启迪的事。写事,要注意写出其影响与意义,或是激起了我们久违的情感,或是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索,或是明白社会问题及解决方法。精选鲜活素材,选材时应多写自己亲历的事情,敞开心扉,真诚歌唱自己的心曲,自然倾诉自己的心情。 总之,无论是景物,还是人事,要动情化,就必须把自己融入景物、人事中,写出自己情感的独特感悟与思考。 【名言积累】 1.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纯真的赤子之心。——苏美国诗人惠特曼 2.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冰心 3.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 4.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印数学家华罗庚 5.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美国总统林肯 6.生活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法国作家雨果 7.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美国作家纪伯伦 8.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意大利作家但丁 9.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

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福建省浦城县管厝学校谢桂发内容提要: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根据笔者在近年来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就如何教学生作文,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仅供商榷。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比在课文教学中更有效,因为作文是出自学生心灵的呼唤。 一、作文点评因势利导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给他们以希望和关爱,。可以说,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作文情感基调的最基本的判断,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倾向予以最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评语不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给予适当的赞扬或者鼓励,表明自己是否被学生表达的情感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感情则要视情况而言。 及时矫正学生在认识或方法上的明显错误, 使学生的价值体验不至于偏离文本的主流价值。如我在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时,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中否定英雄的现象,对同学提出来的岳飞、刘胡兰、林则徐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持贬斥的态度。面对作文中的不和谐音符, 我本着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为目的, 引导学生以“什么是英雄”为题进行合作式讨论。最后,这位学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说: “我不能看见英雄的一点缺点就全盘否定,相反,正因为英雄有缺点才显得有生命力。”这个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就表现出很好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英雄人物。 对同学在作文中显现出来的正确的一面,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互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