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每个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采取纸笔化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D

参考答案:A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B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分别平移2个单位和3个单位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关系不一定正确的是()

A.全等

B.平移

C.相似

D.对称

参考答案:D

8.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下列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指挥者

参考答案: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参考答案:

(2)以第一问中的椭圆方程为例,在该变化下得到的新方程是圆的标准方程,其中图形的大小、形状、几何中心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1、一个袋子里有8个黑球,8个白球,随机不放回地连续取球五次。每次取出1个球,求最多取到3个白球的概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2. 简述研究中学几何问题的三种主要方法。

[答案要点]

研究中学几何问题的方法主要数形结合、化归思想、变换思想。

中学几何数学是-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包括的空间和数量的关系,数形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将两者相互转化,使抽象的知识更便于理解学习。在中学几何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将几何图形用代数的形式表示,并利用代数方

式解决几何问题。例如,根据几何性质,建立只限于平面的代数方程,或是根据代数方程,确定点、线、面三者之间关系。数形结合将几何图形与代数公式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利用代数语言将几何问题简化,使学生更容易解决问题,是几何教学中的核心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是数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思想,在中学几何教学中,教师常运用这一思想,基本的运用方法就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利用代数知识将问题解决后,再返回到几何中。或是在对空间曲面进行研究时,将复杂的空间几何图形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平面曲线,便于学生理解和解决。例如,在解诀圆柱问题时,可以通过其对应的轴截面进行解决,在解诀正棱锥问题时,可以利用化归思想将这一问题转化为对应特征三角形和特征梯形的问题进行解决。

变换思想是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思想方法,变换思想在运用时,一般仅改变数量关系形式和相关元素位置,为题的结构和性质没有变化。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利用变换思想进行变换,实现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能够通过方程运算准确的将方程所表示的图形展现出来,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也为用计算机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等提供了依据。

13.简述数学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答案要点]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14、

答题要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15.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请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答案要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画图、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数据、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从事数学的思维活动。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首先要提前预习,明确听课的目的;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学生认真听课习惯的养成;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5、培养学生认真复习的习惯;

6、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6.

问题:

(1)指出该学生解此方程时出现了错误,并分析其原因(7分)

(2)给出上述方程的一般解法,帮助学生解除疑惑(7分)

(3)简述中学阶段解方程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6分)

[答案要点]

(1)学生解方程时并没有按照分式方程的标准解法,而是直接移项再去化简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解分式方程是八年级学生重点学习的一个内容,同样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在于运算基础不够扎实,想要直接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一定要保证约去的式子不能为0。

(2)原式两边乘得,化简可得,解得,最后将带入原方程验增根,发现,所以该方程无解。

(3)在中学阶段常用的解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整体的思想,比如换元法,换元法是在解方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对结构较复杂的方程组,若把其中的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用新的字母代替,从而得到新的方程解题方法,换元法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次还有方程思想,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从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找出相等的关系,运用数学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成新的方程或方程组,再通过新的方程与方程组使问题解诀。对于解方程还常常使用到化归的思想,划归思想是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归结为另一个较易解决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 分)

17.针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5分)

(2)设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新课导入、定理形成与证明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20分)

(3)借助“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简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5分).

[答案要点]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应该在很早之前就接触过角的平分线这个概念,谁能告诉我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呢?

(学生回答)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教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个角,其实,再添加一些线段就能成为两个三角形,我们之前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那么结合这个,我们是否能够发现角的平分线的一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并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引出做铺垫,为下一步设置问题通过折纸及作图过程,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

教学活动:任意作-一个角LAOB, 作出L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过点P画出OA 和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D, E,PD和PE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猜想。

教师:大家可以用直尺来量测一下,能够得到结论吗?

大部分同学都得到了PD=PE的结论。那么有谁能够利用数学方法来证明一下呢?

已知:如图,∠AOC=∠BOC,点P在0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求证: PD=PE。

师生共同证明:

∵PD⊥OA,PE⊥OB

∴∠PDO=∠PEO=90°

在ΔPDO和ΔPEO中

∠PDO=∠PEO (已证)

∠AOC=∠BOC

OP=OP (公共边)

∴ΔPDO≌ΔPEO (AAS)

∴PD=P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得到角平分线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教师:通过刚刚的证明,我们得到了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是不是在角平分线上任意取点,都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动手验证)

教师:我们发现,任意一点都可以得到相等的结论。由此,我们得到了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结论数学语言:

∵OP平分∠AOB,PD⊥OA,PE⊥OB

∴PD=PE。

教师:在这个定理中,我们必须明白,这个性质的应用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1)角的平分线;

(2)点在该平分线上;

(3)垂直距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分析概括、推理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为例,让学生概括几何名命题的-般步骤,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数学活动经验是一种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认识”,对于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首先要联系直观图形,把生活经验转化为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因此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例如在本节课中,可以先让学生画一个角,然后探究角平分线的作法。利用模型教具说明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从中受到启发,利用尺规做角的平分线,进-步思考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特征。

其次要引导观察、思考推理,丰富学生思维的经验。积累活动经验总得依赖一些活动,但是所谓的活动并不-定是指直观的操作活动,行为操作的经验是基本活动经验,抽象的思考、探究的经验也是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抛出“PD和PE有什么关系?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再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去证明,对于不同的学生想出证明方法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到证明方法:最終得到角平分线定理的性质。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初中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三级标准”试题

初中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三级标准”试题 一、选择题 1、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意思是说(d ) a. 去课外学习 b. 到车间、农村去学数学c.深刻地理解数学d.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周围的实际情景 2、数学方法的产生是( a ) a.伴随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b.一些人头脑里想出来的c.外国科学家研究出来的 d.做数学题中发现的 3、有学者认为,体验学习是一种以(a )为中心的、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的学习方式。 a. 学习者 b.培训者 c.培训容 d.培训手段 4、下面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交流思想和感受的是( b )。 a.自主探究 b.对话教学 c.体验教学 d.接受学习 5、在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中,正确的是(d ) a.知识与技能是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b.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c.能力是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d.过程是有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6、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会( a ) a.剥夺了学生能力发展的权利 b.启发学生的思维 c.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有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 二、填空题 1、1935年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指出旧学校给学生太多的“好 2、在1983年问世的《数学方法论选讲》中,徐利治教授对“数学方法论”又给出了如下的定义:“数学方法论主要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 值观转变为坚定的信念,进而在行动中体现出来。 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

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6、忽视知识生成发展过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较少的时间用于新知识 新知识的记忆、应用)。 三、简答题 1、请画出初中数学知识导航图。 2、1901年,英国工程师皇家理科学院教授j.培利主“关心一般民众的数学教育”,取消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统治地位,提倡“实验几何”,重视实际测量、近似计算、运用坐标纸画图、尽早接触微积分。他归纳学习数学的“理由”有七条,请回答这七条理由。 3、简述研究数学方法论的意义和目的。 4、教学中可以在哪些过程实施体验教学? 5、怎样确定体验教学目标? 6、对话教学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7、简述在教学设计中,教材的有效分析。8、简述在教学设计中,学情的有效分析。 9、简述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的解析。 四、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东西方数学教育的平衡。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数学方法论的文化教育功能。 3、结合自身的实际,谈体验学习能速成吗? 4、结合教学实际说明体验教学的必要性。 5、结合实际教学说明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6、结合自身的实际,谈在教学程序设计中容成分的有效分析。 7、结合自身的实际,谈在教学程序设计中教学环节的解析。8、结合自身的实际,谈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会带给学生什么? 9、结合自身的实际,谈教学中的“包办代替”现象的具体体现及导致的后果。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 2、(1)培养高尚的情操,唤起求知的喜悦。(2)以数学为工具学习物理学。 (3)为了考试合格。(4)给人们以运用自如的智力工具。 (5)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从权威的束缚下解放自己。(6)使应用科学家认识到数学原理是科学的基础。 (7)提供有魅力的逻辑力量,防止单纯从抽象的立场研究问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函数 在 上是 A.单调增函数 B.单调减函数 C.上凸函数 D.下凸函数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3)在高等代数中,有一种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距离的变换。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A. 平移变换 B. 旋转变换 C. 反射变换 D. 相似变换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3.解答题 已知0 < π<<<321x x x ,试证: ()ln f x x x =(0,)+∞2312 1223 sin sin sin sin x x x x x x x x -->--

4.论述题 在必修模块中,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放在函数与立体几何之后,对这种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5.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个对于 不等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回答问题。 设计1: 活动(1)让学生分别取a,b 为具体数值,检验该不等式是否成立。 活动(2)讨论: , , 的几何意义。 讨论(1):三个图形的关系: 讨论(2):该不等式何时等号成立,何时不等号成立? 活动(3)不等式的严格证明 讨论(3):若有三个数:a>0,b>0,c>0,是否会有一个什么相应的不等式? 设计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 的证明方法。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ab 22 1122ab a b ≤+212a 212b 221122ab a b ≤+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201 2年下半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函数f(x)=1+x+22x +3 3 x 与x 轴交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答案】B,解析:∴>++=+++=,04 3)21(10)(22,x x x x f 函数∴-=-=,3 5)2(,1)0(f f 函数)(x f 的图像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故选B 。 2.若f (x)为(l -,l )内的可导奇函数,则f ′(x)( ). A .是(l l ,-)内的偶函数 B .是(l l ,-)内的奇函数 C .是(l l ,-)内的非奇非偶函数 D .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 2【答案】A 。解析:因为)()(x f x f -=,所以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x f x x ?+?--=?--?+-=-→?→?)()(lim )()(lim )(00, )()()(lim )()(lim ,00x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 因此,)(,x f 是偶函数。 3.有5个编号为1、2、3、4、5的红球和5个编号为1、2、3、4、5的黑球,从 这10个球中取出4个,则取出的球的编号不相同的概率为( ). A .215 B .72 C .31 D .21 8 3【答案】D 。解析:把从10个不同的球中取出4个球的组合看成基本事件,总 与法数为410C 。取出的4个球的编号互补相同的方法数,分两步:先确定选哪4

2020年最新2019教师资格考试真题(15)(1)

2019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 A.德育 B.智育 C.创新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2.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这属于学生享有的( )。 A.人格尊严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3.教师发展的五阶段论是由( )提出的。 A.福勒 B.布朗

C.伯利纳 D.夸美纽斯 4.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5.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依法执教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B.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C.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需 D.依法执教才能保证人权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 )分设重点班和 非重点班。 A.可以 B.不得 C.应当 D.自行决定 8.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养和培训 D.交流和互访 9.志存高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体 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 )。

A.为人师表 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10.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的职业道德。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终身学习 D.为人师表 11.( )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A.《四库全书》 B.《永乐大典》 C.《汉书》 D.《隋书》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

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课程知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 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 ②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③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 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龄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已有的个人基础)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①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①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②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①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③发展性(为谋求明日的发展而设置)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 ①课程内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应促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②课程内容: (1)本身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构成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现实,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4)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③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同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④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⑤技术与数学课程 (1)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包括在探究学习对象的性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2)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工具。 (3)将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可分为: ①总体目标(内容):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答案《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D)。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B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D)。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D)。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A)。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7.教师王某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被判有期徒刑 1 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继续执教 B.王某丧失教师资格,刑满释放后,可从事其他职业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2012年下半年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教师推荐另外几部有关母爱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冰心《纸船》B.孙犁《芦花荡》 C.孟郊《游子吟》D.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导读《名利场》后,教师给学生推荐同样描写主人公跻身上层社会梦想破灭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这类小说的社会意义。下列小说适合推荐的是( )。 A.司汤达《红与黑》B.席勒《阴谋与爱情> C.小仲马《茶花女》D.屠格涅夫《父与子) 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实词“亡”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B.河曲智叟亡以应(死亡)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逃亡)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4.教师讲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B.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C.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D.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6.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语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7.《故乡》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B.理解环境描写对主题的重要意义 C.分析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缘由 D.通过梳理情节感觉人物的性格特点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随文学习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要系统并完整地讲授实用的语法修辞知识 B.要根据语文学习实际需要适当指导和点拨 C.语法修辞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D.学习语法修辞不宜单纯让学生识记各种概念 9.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国家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 (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 (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 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普及性 (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三、发展性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正定县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卷共6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答案栏内) 1.我们平时吃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取的 A.胚轴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2.大豆和小麦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A.种皮和胚 B.胚和胚乳 C.子叶和胚乳 D.种皮和胚乳 3.下列有关种子萌发过程的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胚芽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 C.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D.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 4.下列对种子萌发所必须外界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适量的水分②充足的氧气③适宜的温度④土壤⑤充足的肥料⑥光照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5.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其设计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 为他们的设计中,不妥当的一项是 A.温度 B.光照 C. 水分 D. 空气 6.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7.根尖中与根的伸长相关的部位是 A.根冠和分生区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成熟区 D.分生区和伸长区 8.植物根的生长往往向着一定的方向生长,下列认识不正确 ...的是 A.向光性 B.响水性 C.向肥性 D.向地性 9.叶芽能发育成枝条,下列对叶芽发育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轴发育成茎 C.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D.芽原基发育成花芽 10.种植用材林时,为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分枝长得少,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应该注意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均摘除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均保留 11.种植白菜、菠菜等以生产叶为主的植物需要多施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2.一块肥沃田地里种了菜豆,只开花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3.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 A.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14.下列各项不是 ..光合作用中的变化是 A.把简单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复杂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B.把光能变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D.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15.夏日,当我们走进茂密的森林,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主要得益于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阳光 16.右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 的是 A.①⑤分别是上、下表皮,对叶片有保护作用 B.②(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少于④(海绵组织)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小学综合素质(完整)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小学综合素质(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 1.陈老师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学习上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我绝不放弃任何学生,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B.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 C.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陈老师重视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答案】D.【解析】“每个学生”体现差异性,“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体现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故本题选 D. 【知识点】职业理念 2.右图教师行为体现的是( )。 A.评价标准多元化 B.评价主体单一化 C.评价方法复杂化 D.评价方式多样化 【答案】B评价标准单一化 3.班主任方老师刚上课时发现有人在班长的桌子上用粉笔写了大大的“坏蛋”,对此方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发动学生检举肇事者” B.责令班长自我反省

C.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 D.擦掉字迹后再处理 【答案】D.擦掉字课后再处理。检举、责令、严肃批评教育全班学生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4.黄老师经常带学生到学校花池观察荷叶和荷花,为学生讲解莲藕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将有关荷叶、荷花的知识编成小册子,这体现黄老师( )。 A.教育科学研究者 B.行为规范示范者 C.专业发展引领者 D.课程资源开发者 【答案】D.【解析】荷花荷叶都是校外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角色.故本题选 D. 【知识点】职业理念 5.依据《教育法》的规定,关于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要求,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有长期发展规划 B.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答案】A.【解析】《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故本题选 A. 【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 6.学生张某在高考中,由他人代考,依据《教育法》规定,可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张某停止参加高考( )。 A.3 年 B.4 年 C.5 年 D.6 年 【答案】A.【解析】《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二)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三)抄袭他人答案的;(四)让他人代替自己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详解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404-《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和高中课程中的数学知识。 大学本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及其运算、矩阵与变换等内容及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知识是指《课标》中所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了解《课标》各模块知识编排的特点。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第二章: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第一节:语言学机器与英语教学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一) 、语言学:语言学就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领域或一门学科。 (二) 、普通与杨学与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Linguistics)是对人类语言的看法和研究结果的理论概括,是研究与样的本质、发展和起源的类型和分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分支。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生理语言学(Physiological Phone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语体学(Stylistics)、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词典学(Lexicography)、翻译(Translation)、言语病理学(Speech Pathology)、言语矫治(Speech Therapy)。 (三) 规定语言学( Prescriptive Linguistics )与描写语言学(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 (四)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与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 ) (五) 口语与文字 (六)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 gue)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一个语言集团所共有的语言系统;言语(Parole)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或结果,指说话者在具体的场合下可能说出或理解的具体话语。 (七) 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 二、外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 1认定语言时间的异同 2、降低学习的难度 3、决定教学重点 4、预测错误的发生 (二)错误分析 1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指语言教学中,母语模式妨碍学生学习外语的模式。 2、过度类推或概括错误(over-ge neralization) 3、语用错误(pragmatic failure )按照本民族文化的习惯用目的语来表达,结果违反了目的与国家的文化习俗或交际规则。 第二节: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石。 二、语言学家与语言教师 第三章:语言能力目标要求 第一节: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全学科知识能力考试重点(初中数学)

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41%)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23%)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10%)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