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力学CAT体系

第一章力学CAT体系
第一章力学CAT体系

第一章 实验力学与力学 CAT 体系
1.1 固体的力学实验 1.1.1 实验的概念 实验涵盖了测量、检测、监测、测试、试验、数值仿真等内容。其根本任务 是认识和利用客观物体(客体)的运动规律。 测量是将客体的运动信号通过一定的工具转换为人可以接受或可以利用的 物理量的过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将被测信号量与物理定量(物理量单位或实测 标定量)进行比较,获得被测量对标定量的倍数,这种测量倍数称为测量数据。 测量数据可由人们能接受的数字、图形、数值模型等形式实时或后继显示出来以 应用于客体性能分析、工程设计、安全预警、产品检验、理论归纳等各种目的。 测量包括物理信号的比较、处理、传递。物理量的比较量化过程称为信号比 较,即,通过比较量化获得物理量相对于物理定量的倍数信息;信号处理表示对 比较所取得的信息量进行变换、放大、计算等,目的是提高信息的确定性和可靠 性,便于传递和显示;信号传递意为测量信息由一处传送至另一处。测量数据通 过人视觉感观能识别的数字与曲线方式显示出来, 并依靠手工记录与计算机存储 器件完成数据存储。 实验是指将受测对象置于一定的环境和状态下应用测量工具完成物理量测 量并应用分析工具处理物理量测量信息,进而认识受测对象客观规律的过程。力 学实验是通过特定的力学测试工具对在外部环境与载荷作用下结构和材料的变 形、应力的行为规律认识过程,其目的是将所认识、归纳的普适理论应用于结构 的数值仿真、安全控制和优化设计。对受测体进行实验必须首先完成测量过程, 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特性提炼和规律性分析, 是人类对自然客体从不知到知的过 程。简而言之,实验=测量+分析。 检测或监测是通过对受测对象的物理量进行测量, 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 过程。 数值仿真是利用基于经实验验证的、 具有普适性的数理方程组而发展起来的 有限元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有限元分析软件获得对客体力学行为的数值响应规律。 数值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和已知理论工具对复杂未知客观实体运动规律的再 认识过程。 从广义的角度,名称“实验”等同于“试验”和“测试”而区别于“测量”。 事实上,英文 Test 的中文译名既可以是“实验”,也可以是“试验”或“测试”, 而“测量”英文名称是 Measurement, 它是一种“测度”的概念。“试验”一词 习惯上多用来强调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飞行试验,人体试验,新材料试验),以 及探索过程中的阶段和采用的手段, 如常用 “试验参数” 、 “材料试验机” 、 “试 验方案”、“试验准备”、“试验控制”等等;“实验”则偏于强调对设想、理 论和既有知识的验证性测试,如常用“实验验证”、“实验数据”、“实验课”、
1-1

“理论与实验”、“科学实验”等;“测试”相对“实验”或“试验”用法上比 较中性,无习惯上的用法限制,所以应用词频较高。严格地讲,文字“实验”、 “试验”与“测试”在科技交流中意义是等同的,原则上可以互换,但在同一篇 文献中使用时应尽量做到用词统一,如欲交叉使用可适当顾及习惯用法。 在认识论上(如图 1.1 所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从 A:客观个体到感性认 识、B:感性认识到理论抽象(局部到整体)及 C:抽象的理论再应用于客观个 体(整体到局部)的过程,A-B-C, C-A-B 两种认识过程都是实验过程,C-A-B 过程是实验的高级阶段。A、B、C 阶段的循环往复过程使人类的认识水平螺旋式 上升。在力学实验领域,客观测试对象包括客体原型(零部件、全尺寸结构)以 及客体模型(缩小模型、抽象简化模型、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测量获得对受测 客体的力学量和破坏行为的感性认识。 在测量信息基础上进行提炼、 归纳、 总结, 以实现对客体测试对象力学行为的规律性认识,并基于合理假设、正确推导实现 力学行为规律描述的数学 解析模型或数值模型,最 终达到客体力学行为认识 的理论高度。 1.1.2 力学实验的内函 对构件原型的力学测 量是利用测试装置来感应 受测构件的物理量信号变化并将信号变化转化为可识别的力学量信号。 力学测量 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测试误差。误差大小主要决取于测量工 具的精度和测试方法的正确与否, 有时直接测量结果或许会完全背离构件的实际 受力状态。一般来说,对构件原型的力学测量是在构件特定部位的局部力学参量 测试,所获力学量的代表性由所选测点部位的重要性决定。通过构件原型力学实 验可以发现人们未知的或意科之外的现象, 不仅可用于质量控制也可用于结构改 性或进一步提出问题由力学模型(试样模型或数值模型)实验解释。 对力学模型的测量是将构件原型作抽象简化,加工成相同材质、构形相对规 则的试验样品(试样)或者采用相似比拟的方法将构件原型缩小加工成试样然后 进行的测量。若采用相似比拟的方法,模型选材也可与原型相异。模型实验的目 标是将测量结果通过影响因素修正运用于构件原型的设计与安全评定。 力学模型 测量除了存在测量误差,还包括构件原型到模型及模型到构件原型的转换误差。 模型实验通常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条件相对构件原型的现场工况理想。模型实验 虽然较构件原型实验脱离了复杂的实际运行条件, 但因其可以较方便和经济地调 整材料与试样几何因素以及各种受力与环境因素并测量各类因素对力学行为的 影响,故可用以获得对构件原型的力学现象与规律的抽象认识,从而不仅对结构 设计与安全防护具有实验与理论指导意义, 还可以为有限元仿真分析所依赖的材 料代表性单元弹塑性本构理论关系、损伤演化规律提供充分的力学基础规律。
1-2
图 1.1 认识论与力学认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值仿真模拟在经济性、方便性、可靠性等方面已 经有了令人惊奇的进展。CAD 三维图形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建立更为接近构 件原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成为可能,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即使在家用 计算机上实现建模和运算也变得越来越高速、方便、经济、普通。特别是在理论 上已较成熟的弹性与比例加载弹塑性材料力学、运动力学范畴,有限元数值仿真 已经有广泛的实用性 (人们已经可以完成类似汽车碰撞过程中人和汽车构件的运 动、受力直至破坏的过程)。数值仿真引伸出优化设计与仿真实验。一方面可以 通过调整仿真结构或载荷与约束状态使结构构形趋于合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 整仿真模型约束条件、载荷条件、运动条件使仿真模型与构件原型对应测量部位 的应力或变形相同,这样,对构件原型不宜或难以实测的部位可以得到较为真实 的结果, 而且还可以对仿真模型施加因安全考虑不允许施加在构件实验原型上的 现实边界与载荷条件。仿真实验是最为有前途的实验方法。但是仿真实验的上述 优点是有限的,即,它的计算模型必须建立在成熟的理论基础上。由于诸如非比 例加载条件、多面接触、微动磨损、非均质材料、微尺度效应等条件下材料弹塑 性变形与损伤演化的一系列理论或规律认识还远未成熟, 因而在这些领域内数值 仿真所依赖的理论还需要完善,还需要模型实验规律的支持。 图 1.2 给出了实验力学的任务类型与相互关系。 三类实验间的关系为互补关 系,构件原型实验离不开仿真实验的指导,数值仿真在理论基础上离不开构件原 型和模型实验提供的力学现象与规律, 仿真模型需要构件原型或构件模型上特定 测点的校核,构件原型测点或模型试样的设计要依靠数值仿真实验结果的指导。
图 1.2 实验力学的任务、性质与相互关糸 无论那种实验方法都是人通过特定的工具实现对运动与静止客体的认识。 由于 实际构件原型复杂(如,几何、约束、载荷等条件复杂),因此各类实验测量对构 件原型力学变化所反映的真实程度必定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便是误差,它由材料 分散性、测量工具精度、环境的变化、人为造成及测试方法等因素引起。误差越小 则实验所反映的构件原型的力学规律越真实。
1-3

传统观念认为构件原型的直接测量更能反映实际,力学试样模型实验次之, 数值仿真模型(如有限元模型)实验更次之。这种认识有偏颇。事实上三类实验 的重要性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视具体情况而论。 实验的内涵可表述为如图 1.3 所示的框图,本质上就是测量加分析。实验力 学的任务就是利用电测、光侧等工具将测试对象的力、位移、应变等力学物理量
P 转化为模拟量 V,并将模拟量(如电压)数字化送给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具有一 定误差带±e。的测试对象物理量的固有规律:P'=P(x1,...,xn,t)±e。x1,...,xn为影响 物理量P 响应规律的制约因素,t 表示时相关量。
分析工具
P→测量工具→ v →P'
人与知识 图 1.3 实验过程框图 1.1.3 实验中人的主观作用
P'=P(x1,...,xn,t)±e
在学习与应用实验技术与方法时, 人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论真实性认识起到 决定作用,树立正确实验观,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对指导实验者的科研实 践有深远意义。实验者应注意: (1) 实验涉及知识广泛,应密切注意和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发展与知识; (2) 实事求是,切忌人为臆造(主观造数和习惯性思维),但也要考虑实验 误差的因素力求去伪存真(通过分析消除误差和伪现象); (3) 在科技发展中,“理论”与“实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割裂之间的 相互联系,孤立强调任何一方面的作用都不可取; (4) 物理概念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注重从构件原型系统中抽象出力学模型和 数值模型,注重以正确物理概念与理论指导实验设计、实施与分析; (5) 重视实验过程中影响测试精度的各个环节, 进行充分而规范的实验准备, 严谨的实验准备与数据分析是实验成功、结论正确的首要保证; (6) 重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有能力实现实验任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实验控制,有效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软件高效率地提取实验规律; (7)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会创造条件完成创造性实验。 理论、实验都是获取客观规律的方式,源于实验获取假设并根据力学基本方 程和数学工具 (包括解数理方程组的有限元工具) 获得力学规律认识的间接方式, 实验是根据设备信号测试直接获取现象认识的直接方式, 两类方式或混合方式都 是认识论的基础,不可割裂,不能论轻重,对于科研工作者,应创造条件,努力 提高理论与实验的科研综合能力。 现代科技中,实验和理论难以独立认识规律,刻意轻视理论或轻视实验都不
1-4

正确。 实验设备、测试精度与过程、实验方法是客观提取规律的关键,不能重复的 实验或经不起再实验检验的实验,不能被理性解释的实验,不了解误差范围的实 验与理论的结果是存在问题的。“只要是理论的就是可信的”或“只要是实验的 就是正确的”,都是错误理念。 通过实验认识规律,切忌:创伪(无中生有、扭曲作直)和片面(挂一漏万、 盲人摸象)。可以根据反映客观规律的最小二乘原理进行数据回归、光滑化,可 以根据实验数据获得理论方程参量,不可无根据的增添数据和改造数据,必须坚 持正确的科研态度。 1.1.4 实验力学课程性质与任务 实验力学是固体力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 它的任务是在已学过的物 理学、计算机学、电学、力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实验方法获得零构 件和模型试样中应力、应变、位移及外延力学量的技术和知识。课程在认识论上 涵盖了图 1.1 所示的A、B、C三范畴。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应力、应变和 位移的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的方法和原理,并具有一定的运用现代 CAT 技术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学习实验力学应理解力学实验技术在应用上的目标与意义: (1) 测定力学模型的力学量,测试数据和结论可用于设计构件的合理尺寸、改 进材料工艺、优化结构设计; (2) 测定构件原型和力学模型的真实应力、应变状态,确定发生最大应力、最 大变形的位置与数值,评估构件的安全可靠性,为提高构件承载能力和确 定剩余服役期提供科学依据; (3) 对破坏或失效的构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再次出现破坏或失效 现象; (4) 探索材料与构件的力学响应规律,有利于发现新现象、新规律,有利于理 论验证和理论创新。 广义来说,实验力学提供了对物理模型或构件原型通过力学参量测试与数值 仿真而完成构件原型强度分析的方法。广义实验力学的技术与方法涉及广泛,包 括: (1) 结构与零构件原型与力学模型的 CAT 测试技术(包括虚拟仪器测试技术) 与应用; (2) 固体与流体的力学实验技术与应用 (3) 材料与结构的强度与振动测试技术与应用,包括电测技术与应用,断裂与疲 劳力学测试技术与应用,结构模态测试技术与应用; (4) 力学光测技术与应用,包括光弹性法、云纹法、焦散法及激光全息技术和应 用;
1-5

(5) 远程测试技术与应用; (6) 微纳米测试技术与应用; (7)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模型仿真实验。 广义实验力学是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电学、光学、机械学等学科的 交叉学,是 CAT 测试技术与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的交叉学。实验力学的广义力学 模型包括:①结构模型:结构构形与几何尺寸、制造工艺有一定程度变动的实际 结构样品;②试样模型:为强调特定力学参量与应用而特殊设计的试样;③相似 物理模型:按量纲相似规则将结构原型比例缩小的模型;④有限元模型:有特定 几何尺寸、边界约束条件和加载条件的数值试样;⑤参量数值模型:根据数学、 力学原理将力学参量的实验数据进行趋势回归得到的数值方程;⑥理论模型:具 有物理背景的反映力学规律的数学导出方程。 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力学即实验应力分析,包含电阻应变测试技术和光弹性测 试技术。 曾在二十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较为盛行的光弹性力学因具有完善的理论 体系而在实验力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采用光弹材料模型来相似模拟 实际构件的弹性应力场和位移场,并通过光学原理获取应力和位移信息。由于九 十年代以来弹性有限元前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极为完善的程度, 使得数 值力学模型对实际构件的模拟可以达到十分真实的程度,且分析价格低廉、分析 周期极短,因此近二十年光弹性力学在较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但是作 为现代测试技术代表的光测技术在力学应变与位移量的测试中以及在材料的微、 纳米测试中越来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力学的内容广泛,作为工科力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应选择与不同高校实验设 备条件配套的适宜内容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本教材基于 CAT 测试技术理论框架,介 绍物理单位制、误差分析方法、数据表达方法、数值模型方法、数据分析工具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传感器技术、材料试验机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等内容,重点介绍应 变电测技术与应用和断裂与疲劳力学测试技术与应用。 1.2 力学CAT体系 1.2.1 力学实验技术发展三个阶段 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 现代实验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人的动、 感、 思维等器官主要参与测试的人工测试阶段,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伺服驱动装置、 电信号调节器、简单逻辑单板机等构成测试系统的自动测试阶段,以及以测试软 件主导先进仪器测试的计算机辅助测试阶段。 (1)人工测试 在早期人工测试中,人的动作器官、感觉器官、思维器官主要参与了测试过 程,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人工测试具有一定程度灵活性和适应牲,且物 质投资小。但人体存在生理限制和个体差异,手眼反应的精度、灵敏度和耐久度 均较差。人工测试不适于高速度、高精度、高数量和高复杂度的测试,也难完成 多数据的实时记录与实时分析。直到八十年代初,人工测试仍占主导地位。比如
1-6

早期的油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直到现在还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应用。 在如图 1.4 所示的早期油压试验机材料拉伸实验中, 以人体器官为主体参与 了测试全过程。眼、脑、手等人体器官在实验中的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眼充 当重要的传感器件,用于向大脑反馈反映压力程度的压力表指针转角信号θ;脑 充当逻辑器件,用于根据反馈信号θ和指令信号θ0(目标压力)判断测试进程,确 定是否继续旋转压力阀给试件施压, 若判断为θ?θ0<0, 则脑指挥充当伺服驱动器 的手旋转压力阀施加增压动作,若判断为θ?θ0 =0,则指令手停止旋转压力阀以 保持当前目标状态或结束实验,若判断θ?θ0>0,则指令手施以减压动作。 在测试中如果只用脑和手或只用眼参与测试,则测试过程为开环式,当眼、 脑、手同时参与测试,则测试过程就具备及时可调性和可控性,这时的测试过程 为闭环式。闭环原理就是将指令信号施加于测试对象,对象受指令驱动后其响应 通过传感器形成反馈信号并传入逻辑器实现指令信号与传感响应信号的比较, 随 即逻辑器将两者之差作为新指令施加于测试对象上。 如此反复直至指令与响应协 调稳定(偏差为零)。所谓开环测试就是上述过程中指令与响应信号不经历逻辑 比较过程。此外,在测试过程中,眼、脑、手等器官还可充当信息存储器(记忆、 记录)功能,肤、口、鼻、耳等感官还可充当温度、材料成分、声音传感器件。
目标θ 0
眼观察θ 信号传感器
θ-θ 0<0
脑力判断 θ-θ 0
θ-θ 0=0
θ-θ 0>0
手驱动增压 手驱动减压 结束
a) 测试情景图片
b) 测试过程框图
图 1.4 人工手动测试 当人的动作器官、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被具有简单逻辑功能的程序单扳机、 力学传感器、信号调节装置、伺服式液压或电机驱动装置以及笔式 x-y 记录仪所 取代来完成力学测试,则力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进入到自动测试阶段。 (2)自动测试 在上世纪六十~八十年代间,在闭环系统中广泛采用的程序单板机、电信号 自动调节装置、电信号发生装置、电液伺服驱动装置、各类传感器以及笔式记录 仪均得到了很大发展, 由电子测试装置组成的各种测试系统大大降低了测试对人
1-7

工的依赖性。人们只需完成设备初始化,即对设备开关、旋钮、按键完成初始调 节或作简单指令初始录入,则后继测试均可自动完成。 自动测试的特点是,在自动调节装置或程控装置的控制下,由力、位移、应 变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自动转换为电量, 并广泛采用数字表和 x-y 记录仪进行自 动显示和记录。自动测试系统的测试器件与逻辑程序取代了人体器官的作用,在 各类简单重复性测试工作场合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当然, 早期自动测试装置中的逻辑程序运算简单、功能单调、通用性差,ROM、RAM 寄 存器和磁盘存储器允许的数据容量十分有限(数十至数百 kB),远不能满足智能 测试需要。 早期以单板机作控制器的材料电子拉力试验机以及目前正在大量应用 的低价位数控机床就是自动测试的典型例子。 (3)计算机辅助测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 CAT(Computer Aided Testing)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测试领域的巨大变革。在 CAT 阶段,伴随着计 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视窗系统软件、各类可视化视窗测试应用软件成为测试中 的主体(图 1.5)。 视窗化测试软件的智能性、自动性、可扩充性、通用性、环保性以及计算机 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复杂性与存储巨容性, 使得测试链中的电子仪器仪表等硬件结 构设计大大得到简化并促使一些自动仪器被淘汰(如单板机,X-Y 记录仪),软 件给测试提供了更安全的操作、更迅速和复杂的测试运算、更灵活的数字与数据 曲线视窗显示、 更人性化的虚 拟设备视窗面板。 计算机在测试中的主要 作用包括: à 设计测试参数, 初始化测 试装置; à 设计与控制激励信号, 程 控不同复杂程度的测试 过程; à 对测试响应信号进行数 据的实时采集、 实时显示 和实时存储, 在测试中完 图 1.5 计算机辅助测试 成复杂逻辑运算与判断和并在测试后辅助完成实验规律分析等后处理任务; à 在软件中设计大量逻辑阀, 应用于对测试进程、 软件的功能模块、 测试数据、 测试硬件进行协调管理及对测试硬件链和软件模块链各环节进行安全自陷 处理; à 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实验数据、实验图象远距离实时传输与实验控制以及 完成异地协同测试。
1-8

信息网络化正迅速深入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CAT 的计算机系统也必然将 朝着利用网络通讯输入输出实验信息的方向发展。 应用因特网与局域网可实现对 视频、音频、测试通道数值信息的远距离、多点、实时传输与控制。网络的特点 是远程通讯和资源共享,因此 CAT 在实时远程测试、实验会诊、特殊条件测试、 实验数据共享等协同测试领域将大有发展前途。 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突出优点是用软件控制实验: à 应用软件资源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高效性、 可靠性、 经济性, 而且投资小、 收效大,性能价格比好; à 测试软件由内存程序和固化程序(硬件 CPU)组成,具有很强的测试适应性 和灵活性,可以满足多种变化的实验设计、控制、数据分析; à 通过设备的接口设计、软驱动设计、视窗面板设计使传统自动仪器蜕化为称 作虚拟仪器 VI(Virtual Instrument)的模块化视窗设备。 力学 CAT 是力学、电测技术、力学测试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交叉发展的必 然结果。力学 CAT 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下节将简要介绍三种典型 CAT 应用。 1.2.2 典型力学 CAT 系统 (1)用于材料试验的 CAT 系统 为了对材料产品进行质量与强度检测、结构设计,常常需要按照规范得到材 料的单轴力学参数、判据,如:屈服、抗拉强度、断裂韧性、疲劳强度、泊松比 与弹性模量等,也需要得到参量的变化规律,如:单轴疲劳曲线、裂纹扩展规律、 循环本构关系等。为了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场分析,还需 要得到单轴拉伸条件下结构材料的单调本构关系。所以完成材料单轴实验的 CAT 系统有广泛的工程应用。 如图 1.6 所示,用于材料单轴性 能测试和疲劳行为实验的典型 CAT 材 料试验系统包括: (1)加力机架(Load frame) à 载荷传感器 P/A(Load cell)、 à 变形传感器 P/A(Deformation transducer) à 材料试样夹具(Grips) à 环境装置(Environmental devices) (2)控制器(Controller) à 信号调节器 A/A (AC、DC conditioner) à 数据采集器 A/D 和函数发生器 D/A,也称为模数和数模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or digital to analog)
1-9
图1.6
电液伺服材料试验系统

à 伺服驱动器 A/P (Electromotor or servo valve controller) (3)电动或液压伺服装置(Servo apparatus) (4)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à 计算机外设(打印机、光刻机、网络等) à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Os/2、Win9x/NT/2000/xp 等,应用软件:硬件管理 平台软件、专项单轴性能测试软件,分析处理软件:MS Excel、MS Word, MATLAB 等) 事实上, CAT 材料试验系统属于闭环系统。图 1.7 给出了用于材料单轴性 能测试的 CAT 系统的闭环测试原理简图。图中反馈通道包括了 P/A、A/A、A/D 器件,激励通道包括了 D/A、A/A、A/P 器件,逻辑比较器及函数发生器通常由固 化于控制器 CPU 插件的程序模块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逻辑模块构成。实验过程 中, 函数发生器发生的数字波形指令信号与反馈信号通过逻辑比较器得到比较误 差 error,该差值经由激励通道中的 D/A 器件转换为模拟电信号,经过 A/A 调节 器将信号转换为可以驱动 A/P 伺服器的电信号;伴随 A/P 驱使材料试样受载,反 馈通道中的 P/A 传感器将感应到的材料变形或载荷信号经过 A/A 信号调节放大、 滤波后被 A/D 转换器变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反馈信号, 这个信号由计算机 加以实时显示、存储和分析。应用指令信号与反馈信号的比较误差来控制试验是 CAT 闭环控制系统的重要属性。 目前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材料试验系统包括美国 MTS、英国 Instron 和德国 Zwick/Roell 等公司的系列材料试验机,其新机型可通过局域网实现单基站多台 试验机试验控制或带有自动制备试样、机器人装卸试样、全自动流水试验的试验 能力,其 CAT 发展水平领先于国际同行材料试验设备。
反馈通道
传感器 信号
反馈 信号 函数 发生器
指令信号 时间
闭环控制 逻辑比较 伺服阀 控制
程序 指令信号
激励通道
信号输出
图 1.7 用于材料单轴性能测试的 CAT 闭环控制
1-10

(2) CAT 应变动态测试系统 在工程结构制造过程中、完工交付前、运行期中与期满的各个阶段,常常根 据不同的安全目的需要对结构件进行力学测试相关的安全检测与监测报警, 以及 为制定现有结构的检修规程及其优化设计需对现有结构原型或实验模型在现有 工作环境下进行多点载荷谱、应力与应变响应的测定,为此用于动、静态应变数 据采集的如图 1.8 所示 CAT 应变动态测试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
测试通道 0
计 算 机
接 口
A/D … A/D
A/A … A/A
应变电桥 … 应变电桥
P/A … P/A
电阻 应变计
测试通道 15
构 件 变 形
多通道 数据采集器
应变仪
图 1.8
CAT 应变动态测试系统
CAT 应变动态测试系统属于开环控制系统,具有多点反馈测量通道,P/A 器 件多采用电阻应变计(Strain gage),CAT 应变测试系统包括: (1)电阻应变计 (2)多通道 A/D 转换器(A/D converter)与数字接口 (3)动态应变仪(电信号放大器)与连接电阻应变计的电桥盒 (4)屏蔽测试导线 (5)计算机系统 □ 便携式或台式计算机 □ 外设(打印机、网络等) □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DOS、Os/2、Win95 等,应用软件:数据采集软件、 分析处理软件等) (3)超声疲劳的 CAT 系统 疲劳破坏是材料构件最常见的形式。以频率划分疲劳试验类型通常可分为低 5 周疲劳、 高周疲劳和超声疲劳。 低周疲劳实验循环次数低于 10 次, 频率低于 20Hz, 试样变形的塑性分量对疲劳损伤有较大的贡献,这类实验通常采用如 MTS、 Instron、岛津、新三思等公司制造的各型电液伺服材料试验系统。对于试样塑性 变形可以忽略不计的高周疲劳实验,实验频率通常为 100Hz 左右,这类实验主要 通过电磁式高频疲劳试验机控制应力幅来完成。当实验应力较小时,材料疲劳破 坏的寿命常常超过 107 次, 如果用普通的高频疲劳试验机则因实验耗时太长而不可 能完成实验研究。超声疲劳试验系统从 1950 年 Mason 疲劳机开始发展了几十年, 只是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采用高性能计算机与数据采集器的辅助控制,超高周疲劳 研究才得以展开。超声疲劳 CAT 系统的进步使得低应力、高达 1010 次的超高周疲 劳研究与应用开始展现出可喜的应用前景。 超声疲劳 CAT 系统的结构与原理如图 1.9 所示。 典型的超声疲劳 CAT 系统具
1-11

有如下特点: à 试验频率(Frequency)保持 20kHz; à 采数速度:采样间隔 sampling interval =200~300μs(Basic 环境,A/D 转换器转换速度并不十分高) à 试样的应力由试样的振动位移幅值折算得出;
Converter
Power G
A/D D/A
PC Specim
图 1.9 超声疲劳系统 à 试样尺寸通过有限元算出。 超声疲劳 CAT 系统的测试部件包括: (1)A/D 和 D/A 转换器; (2)位移放大器(Horn); (3)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 20khz 高频电压信号); (4)压电式磁伸缩传感器(可将 20kHz 正弦电压信号转化为具有 20kHz 的振动位 移); (5)计算机及软件(给定试验参数,设计试样形状,实时调整试验位移幅值,采 集实验数据)。 1.2.3 CAT 系统的基本体系 (1) CAT 系统的一般构造 已从前述获知,力学 CAT 系统在运作方式上有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之分,它 们都离不开 4 大基本系统:计算机系统、传感反馈系统、伺服激励系统、对象系 统,7 种基本硬件 PC、D/A、A/P、A/A、P/A、A/D 和 P(受测物理量)。力学 CAT 的基本体系流程图如图 1.10 所示,图中 CAT 系统的传感输入系统、指令输出系 统均为单通道, 事实上, 存在多通道的 CAT 系统, 如欲采集材料试样的力和位移, 则输入系统具有双通道;欲对轴扭薄壁试样进行轴扭控制和力学响应测试则 CAT 体系的传感输入系统可有 4 个通道 (轴力、 扭矩、 轴向标称应变、 扭向标称扭角) ,
1-12

k1
计算机系统
D/A
A/A
A/P
对象系统
Computer
数字接口 A/D
驱动(激励)系统
A/A P/A
k3
P k2
k4 k5
传感(反馈)系统 I O CAT 基本体系
图 1.10
指令输出系统共有 2 个通道(4 通道输入系统的任意两个通道);对于模拟道路 工况的汽车试验 CAT 系统,CAT 通道将更多,控制将更复杂。 (1)传感反馈子系统(Feedback system) 它的功能是将所测试的力学参数 P 输入到计算机, 参数 P 一般为非电模拟量, 而目前计算机所用的中央处理器绝大多数是数字电子计算装置, 只能接受电数字 量,因此需对参数 P 进行变换。 P/A 为传感器, 将非电模拟量 P 转换为电模拟量 VP (力学 CAT 中常为电压) 。 传感反馈子系统通过 P/A 传感器感应被测力学量,以实现信号的采集、实时监视 与报警。常用 P/A 传感器分为电阻式和非电阻式。电阻式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计 和以电阻应变计为基本感应元件的载荷传感器、 位移计、 应变计、 加速度传感器; 非电阻式传感器包括半导体应变计以及压电式、电容式、电感式等位移传感器。 A/A 是电模拟变换装置,它可以将传感装置送来的模拟电压信号 VP 通过整 流、放大、滤波变为规则的、符合一定量程的电模拟量 VV。A/A 装置见于材料与 结构实验用成套试验系统中的各类信号调节器, 也常见于应变测试用的动态应变 仪和静态应变仪。 A/D 是模/数转换装置,就是通常称为的数据采集装置,它可以将电模拟量 VV 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电数字量 PD。 (2)伺服激励子系统(Servo-control system) 它的任务是由中央处理器向测试对象及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应急处理命 令、激励信号等。由于计算机输出的是数字量,而测试对象一般为非电模拟量, 因此也需经过变换。 D/A 是数/模转换装置,可将电数字量 PD 转换为电模拟量 VV; A/A 对电模拟量进行变换, 将 CAT 系统的标准量程电压 VV 转换为伺服装置可 以接受的电信号 VP(如电磁液压伺服阀的输入电压信号); A/P 将电模拟量变换为非电物理量 P,此环节实质上是通过电信号 VV 使执行 机构 (如电磁离合器、 伺服电机、 电液伺服阀等) 对受测对象施加力或位移行为。
1-13

(3)计算机系统(Computer system) a.计算机系统的硬件 目前计算机基本硬件仍以冯.诺依曼机为主,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 器、输入和输出部分。一台相对完善的现代多媒体 PC 计算机应包括: □ 运算器与控制器[CPU、Main board]; □ 存储器[RAM Memory、Hard disk、Floppy disk、CD-R/RW or DVD-RW Disk, Flash Memory:USB disk、CF(Compact Flash)Card、SD(Secure Digital)Card]; □ 输入设备[Keyboard、 Mouse、 Scanner、 camera、 Microphone、 Pen、 MPEG card、 SCSI card、A/D card、Net card]; □ 输出设备[CRT(cathode-ray tube)、Display card、Sound card、Printer、 Ploter、MPEG card、D/A card、Modem]; □ 接口[数据总线接口:ISA、PCI,加速图形接口:AGP,并行接口:RS232 与串行接口:Com、USB、IEEE1394 以及网络集线接口:NET Card、HUB]。 输出设备用于输出各种软信息,如测试结果、报警信号、图形等;输入设备 用以向计算机输入各种软信息, 如程序、 原始数据、 操作员命令、 图形与图象等, 多媒体语音输入、 红外输入等遥控信号输入装置在 CAT 系统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 景;RS232 并行接口、COM 串行接口以及 USB 通用串行接口等常见接口用来在计 算机、传感反馈系统和伺服激励系统之间完成数字信号的交接通讯。 b.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和 CAT 系统的应用软件。 软件的 早期概念是程序和数据的有序集合, 但是经过长期的软件开发与资源积累以及面 向对象的视窗软件编程工具的发展,软件已经发展成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具有数 字软接口的大量功能程序模块和视窗可视对象的智能集成体。现今,哪怕是一个 十分简单的视窗测试软件,其内部程序和数据结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但是并不 困难的是, 微软等大型专业软件公司以及测试设备制造公司提供了大量封装的软 件模块与集成体,使得测试用户进行测试应用、软件维护或二次开发十分简单、 方便和高效。 CAT 应用软件的程序由充当任务管理的主控程序和具有各种执行功能子程 序模块集组成,CAT 软件中模块化的程序包括: □ 任务管理主程序(仪器的主软件平台); □ 实验设计参数输入子程序; □ 实时程序:对实验数据完成实时采集、实时数字与曲线显示、实时存储,完 成实验控制,以及执行应急报警与容错处理处置等; □ 数据处理程序:用于数据管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与输出; □ 软件安装与设备自检子程序。 CAT 系统的应用软件常见数据类型有: □ 实验设计参数数据: 实时实验所用到的材料、 试件、 设备、 开闭环路径参数、
1-14

数据分析用原始数据(如自动修正数据、系数对照表、各种常数等)。 □ 实验数据: 实验状态档案数据、 实验采集数据、 中间处理数据、 分析结果数据。 (2) CAT 基本任务模型 CAT 有多种测试任务,在典型系统框图的基础上可演变出多种多样的 CAT 系 统。如果以 P 表示受测对象状态、X 表示激励系统与信号、Y 表示响应系统与信 号、Z 表示计算机系统、e 表示误差影响因素、p 为人的因素、P′ 表示试验结果, 则 CAT 系统任务的一般数学模型可表为 P、X、Y、Z、p 的函数:
P′=f(P,X,Y,Z)LG+e(X,Y,Z,p)
1.1
上式中自变量 P、X、Y、Z、e 受到相关学科发展程度以及 CAT 自身发展程度的制 约, 下标 LG 表示逻辑比较器,LG=1 表示闭环控制。因而要获得符合实际的试验 结果,P、X、Y、Z 应当设计精良使得 e 尽量小。假设 e 可忽略,则可根据 CAT 系统试验的具体任务,由上式得到三类基本数学模型: I 类:
P′=f(P,X,Z)
1.2
即半自动试验系统,根据计算机系统和激励系统对受测对象加载。该系统用于对 实物或模型进行可编程激励控制和质量检测。该模型对应着图 2.8 中的开关 k1=1、k2、3=0 的状态。 II 类:
P′=f(P,Y,Z)
1.3
上式表示根据传感响应系统 Y 和计算机系统 Z 确定被测状态 P。该系统用于对实 物或模型进行力学量数据采集、产品质量检测、参数监测、报警等。该模型对应 着图 2.8 中的开关 k1=0、k2=1 的状态。 III 类:
? P ′ = f ( P, X , Y , Z ) ? ? P ′ = f ( P, X , Y , Z ) LG =1
1.4
上式根据激励系统 X、传感响应系统 Y 和计算机系统 Z 确定被测状态 P。当逻辑 比较器发挥作用时,CAT 系统为闭环控制,对应着图 1.10 中的 k1 和 k2 均闭合的 状态。该系统可用于对结构或材料的模型进行测试过程控制、可编程激励控制、 质量检测、参数测量等等。 控制输入 xout xI 根据图 1.10 引伸出的模型 I、 II 属 xinp I 激励子系统 于 CAT 的开环系统,而模型 III 因开关 xII K1、K2 均闭合,故属于闭环系统。闭环系 II 反馈子系统 统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图 1.11 所示的框图, 叉形符号为比较器(软逻辑或硬逻辑)。 图 1.11 简化闭环并联系统
1-15

练习题 习题1:请画出力学 CAT 系统的基本构造框图,写出四种子系统及其所含部件的 名称与基本作用。 习题2:根据力学 CAT 系统的基本构造框图,说出力学测试中可能涉及到的技术 知识和力学知识。 习题3:根据实验内涵框图,总结实验力学的特点(任务、手段、方法等)。 习题4:请从网上查询几个闭环测试系统或根据生活经验举出闭环系统实例,按 CAT 典型系统框图标出图中部件与所举例子中的功能件的对应关系, 并仿 图 1.4b)的框图格式给出所举例的闭环原理流程框图。 习题5:简述虚拟仪器基本原理; 说出计算机系统在力学 CAT 实验中的基本作用。 习题6:叙述闭环与开环测试系统的区别。 习题7:画出应变电测和材料疲劳试验测试系统的 CAT 流程图。 习题8:现有 CAT 部件:载荷传感器 a、伺服控制器 b、薄壁圆筒试样的剪切应变 c、液压伺服阀 d、电阻应变片 e、电阻应变仪 f、MTS 信号调节器 g、测 试结构局部应变 h、数据采集器 i、数模转换器 j、数字式函数发生器 k、 电阻应变片 l、计算机 m、压电式传感器 n,请问哪些部件可归于 ,P/A ,A/P , A/A ? P 习题9:力学 CAT 开环测试方法之一是通过 CAT 测量系统的 器件将物理量 P 转变为 信号,通过 器件将该信号放大、滤波,然后通过 器 件和计算机完成数据采集。为获得采集信号与物理量 P 之间的关系,必 须事先对 CAT 通道进行 实验得到 CAT 系统的灵敏度。 习题10:力学 CAT 的闭环测试原理是通过 CAT 系统的逻辑器实现比较分析, 进而 将测试环路中的 信号和 信号之间的差值通过 器件变为信 器件,从而控制对力学对象的加载。 号并经过 A/A 信号调节器送给
1-16

土木工程力学01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作业 01任务试卷总分:100 一、填空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20 分。) 1. 从几何角度,结构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c 通常由若干根杆件相互联结组成,杆件的几何特征是其长度远大于横截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度。 b 厚度远小于其长度和宽度。 a 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度大小相近(属于同一数量级)。 A 实体结构B板壳结构(薄壁结构)C杆件结构D拱结构 2. 结点通常简化为以下三种类型: (c ) ( b ) ( a ) A铰结点B刚结点C组合结点 3.b 不允许结构在支承处发生任何方向的移动和转动。 a 不允许结构在支承处发生转动,也不能沿垂直于支承的方向移动,但可以沿平行于支承的方向滑动。 c 只允许结构在支承处绕铰A转动,而不能发生任何移动。 d 只约束了支承链杆方向的位移,允许结构绕铰转动,也可以沿着垂直于链杆的方向移动。 A定向支座B固定支座C固定铰支座D活动铰支座 4. 根据荷载的不同特征,荷载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根据作用时间可以分为:b 永久作用在结构上的不变荷载。 c 暂时作用在结构上的可变荷载。 根据作用的性质可以分为: a ——荷载的大小、方向和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比较缓慢,不会使结构产生明显的振动,计算过程中可忽略惯性力的影响。 f ——随时间迅速变化的荷载,会使结构产生明显的振动,因而计算过程中惯性力的影响不能忽略。 根据作用的方式可以分为: e ——是指满布在结构或构件某部分面积上的荷载。

d ——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一般总是分布在一定的面积上,当荷载作用面积远小于结构或构件的尺寸时,可以认为此荷载是作用在结构或构件的一个点上。 A静力荷载B恒载C活载D集中荷载E分布荷载F动力荷载 5. 在任意荷载作用下,若不考虑材料的变形,其几何形状与位置均保持不变,这样的体系称为a 。即使不 考虑材料的变形,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也会引起其几何形状的改变,这样的体系称为b 。 A几何不变体系 B 几何可变体系 6. 一根链杆相当于1个约束;一个单铰相当于b 个约束;一个刚结点相当于 c 个约束。 A1 B 2 C 3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该体系是( C )。 A. 瞬变体系 B. 可变体系 C.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D. 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 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该体系是(D)。 A. 几何可变体系 B. 瞬变体系 C. 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D.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 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该体系是(C)。 A. 瞬变体系 B. 可变体系 C.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D. 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 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该体系是( A )。 A. 瞬变体系 B. 可变体系 C.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D. 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工程断裂力学

工程断裂力学76 (2009) 709–714 内容列表可以在ScienceDirect期刊获得 工程断裂力学 杂志主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859046274.html,/locate/engfracmech AA7075-T651在交变载荷下裂纹形核的显微结构形貌 H. Weiland a,*, J. Nardiello b, S. Zaefferer c, S. Cheong a, J. Papazian b, Dierk Raabe c a 美国铝业有限公司,100技术驱动,美国铝业中心,宾夕法尼亚15069,美国 b 诺斯罗普2格鲁曼公司AEW/EW系统,925 S,.牡蛎湾路,贝思佩奇,纽约11714,美国 c普朗克铁研究所,普朗克Stra?e 1,,杜塞尔多夫D 40237,德国 文章信息摘要 文章历史: 一系列由7075-T651铝合金制作的疲劳试验样品被打断成各种寿命的部分和2007年1月9日收到一定数量脱胶,破裂的粒子和在金属基体中的破裂决定了定量是加载周期的函数2008年11月24日收到修订后的形式根据发现,只有破裂的第二相粒子,在一个基体裂纹中形核。晶体学关于一个独2008年11月26日录入立的裂纹和它的三维形状是由在扫描显微镜下一系列的切片通过应用聚焦离子束2008年12月10日网上可获得粉末与取向成像显微技术结合决定。这些极限数据显示裂纹萌生方向,受金属基体 中扩展的裂纹的晶体取向影响。。 关键字: 裂纹萌生 AA7075 3D微观结构 疲劳 @2008爱思唯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1.介绍 优化的铝合金对航天航空应用,需要定量的理解不同控制形核的显微结构特性和裂纹在金属基体中的扩展。此外,在整体部分,裂纹在连接处的停滞不是给定的,显微结构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定量的理解,在复杂微观结构下的损伤演化。 当前对于航空航天应用铝合金的发展,基于一个良好的理解,关于微观结构下破坏的相关性质影响,例如断裂韧性和疲劳[1-5]。然而,铝合金上个世纪上半年的发展,例如AA7075,主要使用Edisonian方法。尽管存在一些研究,关于老化条件对性能的影响,详细分析显微结构属性下控制裂纹形核和单调生长区间,或者在那时候开发的铝合金没有采用交变载荷。然而,在早期理论上可知,含铁第二相在5-50微米直径范围,一般被称为夹杂相,是裂纹的起始点位置[1]。因此,此后的铝合金发展包括减少铁和硅元素提高损伤的相关性质。另一方面,如果粒子密度减少,正如当前阶段铝合金,其他显微结构下的特征,例如晶界和晶粒取向,将有助于裂纹的形核和扩展。读者可以参考文献[1-5],详细的讨论商业铝合金微观结构的损坏的影响。它必须指出,外推法得到的知识在Al-Cu系统(2xxx系列合金)不能容易的推测Al–Zn(7xxx系列合金),因为相和强化机制不同。 在目前的研究中,一部分数量脱粘和破裂的粒子,决定了一定数量是疲劳循环的函数,来自中断的疲劳试验。此外,破裂粒子在开裂基体中形核的尺寸和相关的裂纹长度是确定的。晶体学中关于裂纹和三维形状由来自一系列的切片通过聚焦离子束制粉和取向成像显微技术的结合决定。这些数据显示一开始裂纹的生长方向,同时由粒子周围的局部应力场和基体中正在生长的裂纹的晶向决定。 如今工作的目的,确定一定数量第二相粒子在交变载荷控制裂纹形核的作用,目的是确定以微观结构为基础,预测以这些合金制成的机身零件部分寿命。后者将另行公布。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 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 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 (σP)或屈服强度(σ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σP)或屈服 强度(σ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申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土木工程力学习题答案第1-2章

1.1 力的基本知识班级姓名座号 1-1-1 看视频“击打棒球”,体会在1/1000秒内,用90kN的力将棒球的速度由40m/s 降为0,再由0沿相反增加到更大的速度。看视频“击打气球”,体会在1/1000秒内,力的大小、变形的大小还在变化。树立力与变形一致,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一致的观念。填空: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效应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和使物体变形。在分析力的运动效应时,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变形,将实际变形的物体抽象为受力而不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 力的单位为N(牛顿)。1KN = 1000 N。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例如速度、加速度为矢量。 1-1-2做梁受集中荷载作用的小实验,观察梁的变形;将集中荷载展开为均布荷载,观察梁的变形。(图1-1) 实验元件:纸片件、链条 画图:依据小实验画梁的计算 简图。填空:图1-1中,受集中 荷载作用梁的变形较大;力的线集 度q的单位为kN/㎡。图1-1 集中荷载与分布荷载 1-1-3 试在图1-2中分别以A、B、C、D为作用点,按集中力的描述画力矢量,并标出该力的“作用线”。 图1-2 集中力的三要素 1-1-4 自己的体重是0.65kN,身高 1.75m。假设自己平躺在床上,并简化为均布荷载,则荷载的线集度q = 0.371kN/m。

1.2静力学公理(一)班级姓名学号 1-2-1看视频“首尔的平衡达人”。填空:试按认识、表达的顺序书写集中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1-2-2 看动画“二力平衡公理”。填空: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指向相反,大小相等。 1-2-3 看动画“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填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沿同一直线,指向相反,大小相等。 1-2-4 看动画“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及其推论。填空:力的可传性: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的任意一点,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1-2-5看视频“悬挂法找重心”, 动手做找纸板重心的小实验(图1-3)。 实验元件:纸片件、线、大头针 画图:悬挂A点,画纸板平衡时的 受力图。图1-3 悬挂法找重心1-2-6 看动画“公理比较”,动手做小实验。(图1-4)。 实验元件:塑料块件 画图:画两物块受力图。填空:在图1-3中,力W1和力F1互为一对平衡力, 力F1和力F1′互为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二力平衡公理与作用反作用公理的区别 在于前者说的是一个刚体上二力平衡的条件,后者说的是两个刚体相互间的作用关系。 图1-4 比较两个公理

第一章断裂力学概论-2009分解

第一章断裂力学概论 第1节绪论 1.断裂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断裂力学思想 1921年英国科学家Griffith研究“为什么玻璃的实际强度比从它的分子结构所预期的强度低得多?”,推测“由于微小的裂纹所引起的应力集中而产生”,提出适合于判断脆性材料的与材料裂纹尺寸有关的断裂准则——能量准则。 断裂力学发展的背景 蓬勃发展的近代先进科学技术,对传统的强度理论提出了挑战。 1) 高强度材料和超高强度材料的使用 2) 构件的大型化 3) 全焊接结构的使用 灾难性事故 焊接铁桥断裂破坏 1938-1942年,世界上有40座焊接铁桥,按照传统观点未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突然断裂倒塌。 自由号轮船的断裂破坏 上世纪40年代,美国“自由号”轮船焊接部位的25%被发现有裂纹,在4694艘轮船的焊接结构中,有1289处有裂纹,其中有233处引发了灾难性事故。典型的T-2号油船上,由裂纹导致甲板在几秒钟内破坏成两半,调查发现,破断处的最大弯矩还不到许用设计弯矩的一半。 “彗星”号飞机破坏失事

1954年1月10日,一架“彗星”号飞机飞行在纽约30000英尺高空突然解体坠入地中海,飞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疲劳引起的增压舱破坏,增压座舱观察窗一角应力太高而引起疲劳破坏。破坏时的应力只相当70%的材料的强度极限。 事故的规律 1)断裂时,工作应力都较低 2)尽管是典型的塑性材料,却表现出脆性断裂现象(低应力脆断) 3)对断口进行分析,发现“低应力脆断”是从构件内部存在的微小裂 纹源扩展引起的。 ——构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裂纹或类似裂纹的缺陷是引起“低应力脆断”的根源——以裂纹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断裂力学应运而生。 断裂力学的形成 1957年,美国科学家G.R.Irwin提出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线弹性断裂理论的重大突破,应力强度因子理论作为断裂力学的最初分支——线弹性断裂力学建立起来。 断裂力学的发展 现代断裂理论大约是在1948—1957年间形成,它是在当时生产实践问题的强烈推动下,在经典Griffith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世纪60年代是其大发展时期。 我国断裂力学工作起步至少比国外晚了20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断裂力学才广泛引入我国,一些单位和科技工作者逐步开展了断裂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断裂力学是起源于20世纪初期,发展于20世纪后期,并且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门科学。因此,它是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成果。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时海芳任鑫)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名词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围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②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③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④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⑤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⑥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脆性:指金属材料受力时没有发生塑性变形而直接断裂的能力 ⑦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由于晶粒发生滑移, 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⑧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产生的一种穿晶断裂,即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分离。 2.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弹性模量);(2)ζ p(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ζ e(弹性极限)、ζ s(屈服强度)、ζ 0.2(屈服强度);(3)ζ b (抗拉强度);(4)n(加工硬化指数); (5)δ (断后伸长率)、ψ (断面收缩率) 4.常用的标准试样有5 倍和10倍,其延伸率分别用δ 5 和δ 10 表示,说明为什么δ 5>δ 10。答:对于韧性金属材料,它的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塑性变形量,所以对于它的式样的比例,尺寸越短,它的断后伸长率越大。

5.某汽车弹簧,在未装满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卸载后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另一汽车弹簧,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而且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大。试分析这两种故障的本质及改变措施。答:(1)未装满载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弹簧弹性极限不够导致弹性比功小;(2)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这是构件材料的弹性比功不足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合金化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或者更换屈服强度更高的材料。 6.今有45、40Cr、35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应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机身?为什么?答:应选择灰铸铁。因为灰铸铁循环韧性大,也是很好的消振材料,所以常用它做机床和动力机器的底座、支架,以达到机器稳定运转的目的。刚性好不容易变形加工工艺朱造型好易成型抗压性好耐磨损好成本低 7.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答:(1)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2)理论解释:首先,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方向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3)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申格效应。例如,大型精油输气管道管线的UOE 制造工艺:U 阶段是将原始板材冲压弯曲成U 形,O 阶段是将U 形板材径向压缩成O 形,再进行周边焊接,最后将管子径进行扩展,达到给定大小,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

液压复习参考题 注意:以下题目仅供参考,并非考试题目 一、填空题 1.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取决于(负载),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取决于(流量)。 2.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四部分组成,其中(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为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在管道中存在两种流动状态,(层流)时粘性力起主导作用,(紊流)时惯性力起主导作用,液体的流动状态可用(雷诺数)来判断。 4.由于流体具有(粘性),液流在管道中流动需要损耗一部分能量,它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5.通过固定平行平板缝隙的流量与(压力差)一次方成正比,与(缝隙值)的三次方成正比,这说明液压元件内的(间隙)的大小对其泄漏量的影响非常大。 6.变量泵是指(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单作用叶片泵)、( 径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其中(单作用叶片泵)和(径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轴向柱塞泵)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 7.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大)。 8.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构成吸、压油密闭工作腔的三对运动摩擦副为(柱塞与缸体)、(缸体与配油盘)、(滑履与斜盘)。 9.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吸油)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压油)腔。 10.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卸荷槽),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压油)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吸油)腔相通。 11.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端面)间隙和(径向)间隙,此外还存在(啮合)间隙,其中(端面)泄漏占总泄漏量的80%~85%。 12.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大半径圆弧)、两段(小半径圆弧)及四段(过渡曲线)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过渡曲线)段。 13.调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压力调节螺钉,可以改变泵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上(拐点压力)的大小,调节最大流量调节螺钉,可以改变(泵的最大流量)。 14.溢流阀为(进口)压力控制,阀口常(闭),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与阀的出口相通。定值减压阀为(出口)压力控制,阀口常(开),先导阀弹簧腔的泄漏油必须(单独引回油箱)。 15.调速阀是由(定差减压阀)和节流阀(串联)而成,旁通型调速阀是由(差压式溢流阀)和节流阀(并联)而成。 16.两个液压马达主轴刚性连接在一起组成双速换接回路,两马达串联时,其转速为(高速);两马达并联时,其转速为(低速),而输出转矩(增加)。串联和并联两种情况下回路的输出功率(相同)。 17.在变量泵—变量马达调速回路中,为了在低速时有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能提供较大功率,往往在低速段,先将(马达排量)调至最大,用(变量泵)调速;在高速段,(泵排量)为最大,用(变量马达)调速。 18.顺序动作回路的功用在于使几个执行元件严格按预定顺序动作,按控制方式不同,分为(压力)控制和(行程)控制。同步回路的功用是使相同尺寸的执行元件在运动上同步,同步运动分为(速度)同步和(位置)同步两大类。 19.在研究流动液体时,把假设既(无粘性)又(不可压缩)的液体称为理想流体。 20.液体流动时,液体中任意点处的压力、流速和密度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恒定流动。

土木工程力学习题答案第3-4章

3.1、3.2 直杆的受力变形班级姓名 座号 3-1-1 看视频、动画“杆件基本受力变形形式”(课件3.1),动手做小实验。 实验元件:海绵杆 画图表示杆件基本受力变形形式 3-1 3-2-1 看视频“力的平移”、动画“柱的受力变形形式”(图3-1),动手做小实验。了解力的平移定理在杆件受力 变形分析中的运用。 实验元件:海绵杆 3-2-2 看动画“组合变 形”(图3-2),填空(选填: 纵,横,轴):常用外力分解图3-1 柱的受力变形 分组的方法将组合变形分解为基本变形。外力分解的形式有(1)外力沿杆件轴向、横向分解;(2)外力向杆件的轴线平移。 1

2 图3-2 外力分解分组 3.3 直杆轴向拉压时的内力(一) 班级 姓名 座号 3-3-1 看视频、动画“内力的存在”,动手做小实验:取宽松紧带,用水笔划线(图3-3)。两端拉伸松紧带,观察变形现象并分析原因。 图3-3 内力的存在 现象:拉伸过程中,随着拉力增大,松紧带变长,A 、B 截面间的距离 增大 ,中间黑块 变长 。 结论:1.由于外部作用,伴随变形所产生的杆件内部的 相互作用力 称为杆件的内力。 2.外力、变形、内力同时 存在 ,并且同步一致。 画图计算:为了计算内力,需用 截面 法。已知上图宽松紧带两端受拉力5N ,用截面法计算A 截面上的内力。 1)截:在需求内力的A 横截面处,假想地用平面将杆件截开; 2)取;取截面 左 侧的杆段为隔离体; 3)画:画隔离体的受力图; 4)平衡:列平衡方程解未知力。 0=∑x F 05=-kN F NA kN F NA 5= 3-3-2 求图3-4所示轴向拉压杆1-1、2-2截面的内力。1-1截面在力作用点B 的左侧,无限邻近点B 。 1-1截面的内力 未知轴力设为拉力 0=∑x F 051=+kN F N kN F N 51-= 2-2截面的内力 0=∑x F 0102=-N F kN kN F N 102= B A 100mm 10mm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章节复习知识点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各个章节主要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滞弹性:对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残余应变为1%~4%),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塑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及断裂破坏的性质。 韧性:是金属材料断裂前洗手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也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应力、应变;真应力,真应变概念。 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多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扩展的路径可能不同,穿晶断裂穿过晶内;沿晶断裂沿晶界扩展。 拉伸断口形貌特征? ①韧性断裂:断裂面一般平行于最大切应力并与主应力成45度角。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纤维状是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裂纹不断扩展和相互连接造成的,而灰暗色则是纤维断口便面对光反射能力很弱所致。其断口宏观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区三个区域组成。 ②脆性断裂: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呈人字形花样。人字形花样的放射方向也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但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韧、脆性断裂区别? 韧性断裂产生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过程比较缓慢;脆性断裂则不会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突然发生,难以发现征兆 拉伸断口三要素? 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 缺口试样静拉伸试验种类? 轴向拉伸、偏斜拉伸 材料失效有哪几种形式? 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材料的三种主要失效方式。 材料的形变强化规律是什么? 层错能越低,n越大,形变强化增强效果越大 退火态金属增强效果比冷加工态是好,且随金属强度等级降低而增加。 在某些合金中,增强效果随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材料的晶粒变粗,增强效果提高。 第二章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某一应力状态,τmax和σmax的比值表示他们的相对大小,成为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比为α,α=τmax σmax 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的比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在于了解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的物理意义,熟悉金属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以便在设计机械时,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用材料,或在编制金属加工工艺时参考。 学完本章后,要求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熟悉有关术语、符号意义及应用场合,并了解测定方法。 学习重点: 1、掌握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及应 用; 2、掌握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学习难点: 1、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概念及应用。 §1-1 材料的强度与塑性 材料的力学(机械)性能,是指材料受不同外力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机器安全运转的保证。所以机械性能是设计机械时强度计算和选用材料的基本依据,是评价材料质量和工艺强化水平的重要参数。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都是在特定条件下用规定的测试方法获得的,因为与实用工作状况不尽相同,所以选用数据时应考虑安全系数。 一、弹性与刚度 1、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掉 后能恢复其原来形状的性能。

2、弹性极限(σe ):材料承受最大弹性变形时的应力。 3、刚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指标 为弹性模量 4、弹性模量(E ):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物理意义是产 生单位弹性变形时所需应力的大小,表征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弹性模量是材料最稳定的性能之一,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材料的强化手段(如热处理、冷热加工、合金化等)对弹性模量影响很小。提高金属制品的刚度,可以通过更换金属材料、改变截面形状、增加横截面面积。 为什么弹簧还要进行热处理?弹簧进行热 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二、强度 韧性材料拉伸曲线 脆性材料拉伸曲线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习题

~ 第一章 流体力学 【1-1】 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20mm 的水平管道,其上装有一收缩管,将管径逐渐收缩至 12mm ,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800Pa ,试求椰子油的流量。 【1-2】 牛奶以2×10-3m 3/s 的流量流过内径等于27mm 的不锈钢管,牛奶的粘度为×10-, 密度为1030kg/m 3,试确定管内流动是层流还是紊流。 【1-3】 用泵输送大豆油,流量为×10-4m 3/s ,管道内径为10mm ,已知大豆油的粘度为40 ×10-,密度为940kg/m 3。试求从管道一端至相距27m 的另一端之间的压力降。 】 【1-7】某离心泵安装在高于井内水面 5.5m 的地面上,吸水量为40m 3/h 。吸水管尺寸为 4114?φmm ,包括管路入口阻力的吸水管路上的总能量损失为kg 。试求泵入口处的真空度。(当地大气压为×105Pa ) 【1-9】每小时将10m 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管路直径为357?φmm , 全系统直管长度为100m ,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一个全开截止阀、三个标准弯头、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两槽液面恒定,其间垂直距离为2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25mm 、水的密度为1000kg/m 3、粘度为1×10-。试求泵的效率为70%时的轴功率。 【1-10】用泵将开口贮槽内密度为1060kg/m 3、粘度为×10-的溶液在稳定流动状态下送到蒸 发器内,蒸发空间真空表读数为40kPa 。溶液输送量为18m 3/h 。进蒸发器水平管中心线高于贮槽液面20m ,管路直径357?φmm ,不包括管路进、出口的能量损失,直管和管件当量长度之和为50m 。取管壁粗糙度为0.02mm 。试求泵的轴功率(泵的效率为65%)。 【1-13】拟用一台3B57型离心泵以60m 3/h 的流量输送常温的清水,已查得在此流量下的允 许吸上真空H s =5.6m ,已知吸入管内径为75mm ,吸入管段的压头损失估计为0.5m 。试求: 1) ; 2) 若泵的安装高度为5.0m ,该泵能否正常工作该地区大气压为×104Pa ; 3) 若该泵在海拔高度1000m 的地区输送40℃的清水,允许的几何安装高度为若干米当地大气压为×104Pa 。

《土木工程力学(本)》作业1参考答案

《土木工程力学(本)》作业1参考答案 说明:本次作业对应于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和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是(B) A 三链杆相联,不平行也不相交于一点 B 三铰两两相联,三铰不在一直线上 C 三铰三链杆相联,杆不通过铰 D 一铰一链杆相联,杆不过铰 2.在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上增加二元体后构成(C ) A 可变体系 B 瞬变体系 C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D 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瞬变体系在一般荷载作用下,( D ) A产生很小的内力B不产生内力 C产生很大的内力D不存在静力解答 4.已知某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3,则体系的(B ) A自由度为3 B自由度等于0 C 多余约束数等于3 D 多余约束数大于等于3 5.不能作为建筑结构使用的是(D )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 几何不变体系D几何可变体系 6.图示桁架有几根零杆(D )

9 A 折线 B 圆弧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x) 2.如果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大于零,那么体系一定是几何可变体系。(x ) 3.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o) 4.一个体系是有n个自由度的几何可变体系,那么加入n个约束后就成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x ) 题2-7图

题2-10图 A =20 KN B -4×10×2-20×3=0 V B =46.67KN A -4×10×1+20×3=0 V A =-6.67KN ΣY=46.67-6.67-10×4=0 2. 5kN D

流体力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简答 1-3 为防止水温升高时,体积膨胀将水管胀裂,通常在水暖系统顶部设有膨胀水箱,若系统内水的总体积为10m 3,加温前后温差为50°С,在其温度范围内水的体积膨胀系数αv =0.0005/℃。求膨胀水箱的最小容积V min 。 锅炉 散热器 题1-3图 解:由液体的热胀系数公式dT dV V 1V = α , 据题意, αv =0.0005/℃,V=10m 3,dT=50°С 故膨胀水箱的最小容积 325.050100005.0m VdT dV V =??==α 1-4 压缩机压缩空气,绝对压强从4 108067.9?Pa 升高到5 108840.5?Pa ,温度从20℃升高到78℃,问空气体积减少了多少? 解:将空气近似作为理想气体来研究,则由 RT P =ρ 得出 RT P = ρ 故 () 34 111/166.120273287108067.9m kg RT P =+??==ρ () % 80841 .5166.1841.5/841.578273287108840.52121 211213 5 222=-=-=-=-=?=+??==ρρρρρρρm m m V V V V m kg RT P 1-5 如图,在相距δ=40mm 的两平行平板间充满动力粘度μ=0.7Pa·s 的液体,液体中 有一长为a =60mm 的薄平板以u =15m/s 的速度水平向右移动。假定平板运动引起液体流

动的速度分布是线性分布。当h=10mm时,求薄平板单位宽度上受到的阻力。 解:平板受到上下两侧黏滞切力T1和T2作用,由 dy du A Tμ =可得 12 U1515 T T T A A0.70.0684 0.040.010.01 U N h h μμ δ ?? =+=+=??+= ? -- ?? (方向与u相 反) 1-6 两平行平板相距0.5mm,其间充满流体,下板固定,上板在2 N/m2的力作用下以0.25m/s匀速移动,求该流体的动力黏度μ。 解:由于两平板间相距很小,且上平板移动速度不大,则可认为平板间每层流体的速 度分布是直线分布,则 σ μ μ u A dy du A T= =,得流体的动力黏度为 s Pa u A T u A T ? ? = ? ? = ? = =- - 4 3 10 4 25 .0 10 5.0 2 σ σ μ 1-7 温度为20°С的空气,在直径为2.5cm的管中流动,距管壁上1mm处的空气速度为3cm/s。求作用于单位长度管壁上的黏滞切力为多少? 解:温度为20°С的空气的黏度为18.3×10-6 Pa·s 如图建立坐标系,且设u=ay2+c 由题意可得方程组 ?? ? ? ? + - = + = c a c a 2 2 ) 001 .0 0125 .0( 03 .0 0125 .0 解得a= -1250,c=0.195 则u=-1250y2+0.195

土木工程力学(本)期末复习资料-2015

土木工程力学(本)期末复习资料 2013.12 一、单项选择题 受弯杆件截面内力有( D )。 A. 弯矩 B.剪力C. 轴力 D. A 、B 、C 静定结构产生变形的原因有(荷载作用和温度变化) 1. 静定结构产生位移的原因有(D ) A. 荷载作用与温度变化的 B. 支座位移 C. 制造误差 D. 以上四种原因 2. 静定结构由于温度变化、制造误差或支座位移,(C ) A. 发生变形和位移 B. 不发生变形和位移 C. 不发生变形,但产生位移 D. 发生变形但不产生位移 静定结构由于温度变化( D )。 A. 只产生内力 B. 只发生位移 C.只发生变形 D. 既发生位移, 又发生变形 静定结构由于支座位移,不发生变形,但产生位移 3. 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根据什么原理推导的?(B ) A. 虚位移原理 B. 虚功原理 C. 反力互等原理 D. 位移互等原理 结构位移计算时虚设力状态中的荷载可以是( A )。 A. 任意值(除O 外) B. 1C. 正数 D. 负数 推导结构位移计算公式是利用( C )。 A. 功的互等定理 B. 虚位移原理 C. 虚功原理 D. 反力互等定理 4. 图乘法的假设为(D )适用条件d A. M P 及_ M 图中至少有一图是由直线组成 B. 杆件EI 为常量 C. 杆件为直杆 D.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图示结构A 截面的弯矩为( A )。 A .l F P ,上侧受拉 B .l F P ,下侧受拉 C .2l F P ,上侧受拉 D .2l F P ,下侧受拉 图示(a)、(b)两个结构中,A 端的支反力完全相同。( × ) 6. 图示悬臂梁中间截面的弯矩为(B ) A.162ql B. 82 ql C. 42ql D. 2 2 ql 7. 图示梁AB 在所示荷载作用下A 截面的剪力值为(A )

(完整版)土木工程力学基础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120)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2.柔体约束的约束特点是只能承受,不能承受。 3.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为。 4.通常规定转向的力矩为正值;转向的力矩为负值。 5.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为。 6.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力对刚体的运动效果。 7.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所以说力是________量。 8.固定端既限制物体的__________,又限制物体的________。 9.画受力图时,必须根据_______________画约束力。 10.力是物体间________,力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产生__________。11.均布线载荷是指沿构件___________方向且在各处大小__________的分布载荷。 12.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____________或做____________的状态。 13.水平地面上放着一桶重量为260N的水,某同学用14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这时水桶受到的合力是_________,地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____。 14.常见的约束有:、、、链杆、、 、七种。 二、判断题(共15分,每题1分) ()1. 物体的平衡是绝对的平衡。 ()2. 用扳手拧紧螺母时,用力越大,螺母就越容易拧紧。 ()3. 力的合成、分解都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4. 当矩心的位置改变时,会使一个力的力矩大小和正负都可能发生变化。 ()5. 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力方向是沿接触面法线方向而指向物体。 ()6. 作用于一点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可以合成作用于一点的一个力。 ()7. 固定铰链支座的约束力方向一般是固定的。 ()8. 力的平衡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9.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10. 力在轴上的投影等于零,则该力一定与该轴平行。 ()11. 力对物体的作用只能使物体移动,不能使物体转动。 ()12. 对于二力杆,因为作用的两个力位于同一直线上,所以必须是直杆。 ()13.主动力撤消后约束力也就消失。 ()14.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15.链杆必定是二力杆。 三、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力和物体的关系是()。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一般情况下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 N的作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F,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F和F N是一对平衡力 B、G和F 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F N和F的性质相同,都是弹力 D、G和F N是一对平衡力 3.一个力矩的矩心位置发生改变,一定会使()。 A、力矩的大小改变,正负不变 B、力矩的大小和正负都可能改变 C、力矩的大小不变,正负改变 D、力矩的大小和正负都不改变 4.一力对某点的力矩不为零的条件是()。 A、作用力不等于零 B、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矩心 C、作用力和力臂均不为零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若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它们()。 A 只能是一对平衡力 B 只能是一个力偶 C 可能是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 D 可能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6.属于力矩作用的是()。 A 用丝锥攻螺纹 B 双手握方向盘 C 用起子扭螺钉 D 用扳手拧螺母 7.将一个己知力分解成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至少有一个分力小于己知力 B 分力不可能与己知力垂直 C 若己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就唯一确定了 D 若己知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一定有两组值 8.作用在刚体上的平衡力系,如果作用在变形体上,则变形体() A.一定平衡 B.一定不平衡 C.不一定平衡 D.一定有合力 9.下列约束力的作用线可以确定的是() A.圆柱铰链 B.链杆约束 C.固定端支座 D.固定铰支座 10.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14KN和25KN,则其合力大小可能是() A. 8KN B. 10Kn C. 18KN D. 40KN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等值反向的,而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也是等值反向的,试问二者有何区别?(5分)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解释下列名词。 2. 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 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 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 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 现象。 11. 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 性断裂,这种现象称 为韧脆转变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G 切变模量 r 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0.2屈服强度 gt 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 变硬化指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 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 感。【P4】 4、 现有4 5、40Cr 、35 CrMo 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你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起身,为什么? 选灰铸铁,因为其含碳量搞,有良好的吸震减震作用,并且机床床身一般结构简单,对精度要求不高,使用灰铸铁可 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 【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 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 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 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6、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 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7、 板材宏观脆性断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寻找断裂源? 断口平齐而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板状矩形拉伸试样断口中的人字纹花样的放射方向也 与裂纹扩展方向平行,其尖端指向裂纹源。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T max 和最大正应力(T max 比值,即: (3)缺口敏感度一一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 T 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 T 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P47 P55】 max 1 3 max 2 1 0.5 2 3 【新书P39旧书P46】

土木工程力学(1、2章复习重点)

土木工程力学 第一章绪论 1.1 土木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力学和土木工程的结合点就是结构分析,土木工程也是结构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 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土木工程中利用建筑材料按照一定结构形式建成的、能够承受和传递荷载而起到骨架作用的构筑物成为工程结构简称结构。 结构分为:(土木工程主要研究的是杆件构造) 杆件结构(由若干杆件组成,其长度远大于横截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度)如:梁、桁架、钢架、拱等 板壳结构(厚度远小于长度跟宽度,外形为平面为薄板,为曲面为薄壳)如:房屋建筑中的屋面板、楼板、壳体屋等 实体结构(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度大小相近属于同一数量级)如:重力式挡土墙、重力坝、墩台、块状基础等 土木工程力学计算方法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力系的平衡条件、变形连续条件、物理条件) 土木工程力学的研究任务是探讨结构的合理组成形式,根据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构造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动力反应等方面的规律,以满足结构设计的安全、适用和经济的要求。 1.2结构的计算简图 在进行力学计算前,必须对实际结构加以简化,用一个简化的模型代替实际结构,这个代替实际结构的简化计算图就成为结构的计算简图。

在计算简图中均用其轴线表示杆件,杆件的长度由其两端的结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或是参照相关设计规范选定。 【1】结点的分类: 杆件之间相互连接处成为结点,结点分为:铰结点、刚结点、组合结点。 铰结点的特征:连接的杆件在结点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各杆可绕铰自由转动,铰结点可以承受和传递力但不能承受和传递力矩。 刚结点的特征:连接的杆件在结点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到,刚结点可以承受和传递力和力矩。 组合结点:组合结点是铰结点和刚结点的组合形式,也称为半铰结点特征是连接的杆件在结点处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其中一部分杆件为刚结,各杆端不能相对转动,而其余杆件为铰结,可以绕结点转动。 【2】支座的分类: 结构于基础或其他支承物连接的部分称为支座。结构或构件所承受的荷载将通过支座传递给基础或其他构件,支座对结构或构件的反作用力称为支座反力。支座通常简化为4种形式:活动铰支座:只约束支承链杆方向的位移,允许结构绕铰转动,也可以沿着垂直于链杆的方向移动,只提供沿着链杆轴线方向的反力F yA F y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