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CD光谱定性解析_总结.

蛋白质CD光谱定性解析_总结.
蛋白质CD光谱定性解析_总结.

蛋白质的圆二色性

(1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2光学活性基团:肽键、芳香氨基酸残基、二硫桥键;

(3蛋白质有多个结构层次,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因蛋白质的折叠结构不同,基团的光学活性受到影响。

蛋白质的圆二色特征

(1光学活性基团及折叠结构;

(2250nm以下的光谱区,肽键的电子跃迁引起; (3250~300nm光谱区,侧链芳香基团的电子跃迁引起; (4300~700nm光谱区,蛋白质辅基等外在生色基团引起。

蛋白质 CD 光谱的波长范围:远紫外区(185-245nm 、近紫外区(245-320nm

分子构象

电子跃迁形式极值的波长

[θ]*103 Deg.cm 2/dmol

α-螺旋(α-helix

n → π﹡π→ π﹡

221~222nm(- 207~210nm(- 191nm(+ -38~-40 -36~-40 72~86 β-折叠(β-sheet n → π﹡π→ π﹡

217~218nm(- 195~197nm(+

-19~-21 28~42 β-转角(β-turn

n → π﹡π→ π﹡

227nm(- 弱 200~205nm(+ 192.5(-强

无规卷曲 (random coil

π→ π﹡

230nm(- 215~218nm (+

195~202nm(-强

-1.6 1~2 -25~-50

圆二色谱法分析多肽二级结构

圆二色谱是一种特殊的吸收谱, 它通过测量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圆二色光谱,从而得到生物大分子的二级结构,简单、快捷,广泛应用在蛋白质折叠,蛋白质构象研究,酶动力学等领域。

圆二色谱紫外区段 (190-240nm , 主要生色团是肽链, 这一波长范围的 CD 谱包含了生物大分子主链构象的信息。α-螺旋构象的 CD 谱在 222nm 、 208nm 处呈负峰,在 190nm 附近有一正峰。β-折叠构象的 CD 谱,在 217-218nm 处有一负峰,在195-198nm 处有一强的正峰。无规则卷曲构象的 CD 谱在 198nm 附近有一负峰,在220nm 附近有一小而宽的正峰。

蛋白浓度与使用的光径厚度和测量区域有一定关系, 对于测量远紫外区德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蛋白而言 ,浓度范围在 0.1~1.0mg/ml, 则光径可选择在

0.1~0.2cm之间,溶液体积则在 200~500ul。而测量近紫外区的蛋白质三级结构, 所需浓度要至少比远紫外区的浓 10倍方能检测到有效信号,且一般光径的选择均在

0.2~1.0cm,相应的体积也需增加至 1~2mL

缓冲液可选 50~100mmol trs-HCl、 PBS 等,尽量除去 EDTA 。

远紫外

近紫外

二硫键一般都是不对称的,它在圆二色性光谱上,于 195-200nm 和 250-260处有谱峰

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残基的侧链其谱峰在 230-310nm 之间,色氨酸残基侧链的谱峰一般集中在 290- 310nm之间, 但有时也会向短波长方向移动从而与酪氨酸残基侧链的谱峰重叠

在 250-260nm 之间,苯环的谱峰又与二流键的谱峰重叠

(word完整版)蛋白质CD光谱定性解析_总结,推荐文档

蛋白质的圆二色性 (1)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2)光学活性基团:肽键、芳香氨基酸残基、二硫桥键; (3)蛋白质有多个结构层次,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因蛋白质的折叠结构不同,基团的光学活性受到影响。 蛋白质的圆二色特征 (1)光学活性基团及折叠结构; (2)250nm以下的光谱区,肽键的电子跃迁引起; (3)250~300nm光谱区,侧链芳香基团的电子跃迁引起; (4)300~700nm光谱区,蛋白质辅基等外在生色基团引起。 蛋白质CD光谱的波长范围:远紫外区(185-245nm)、近紫外区(245-320nm) 分子构象电子跃迁 形式极值的波长[θ]*103 Deg.cm2/dmol α-螺旋(α-helix)n→π﹡ π→π﹡ 221~222nm(-) 207~210nm(-) 191nm(+) -38~-40 -36~-40 72~86 β-折叠(β-sheet)n→π﹡ π→π﹡ 217~218nm(-) 195~197nm(+) -19~-21 28~42 β-转角(β-turn)n→π﹡ π→π﹡ 227nm(-) 弱 200~205nm(+) 192.5(-)强 无规卷曲(random coil) π→π﹡230nm(-) 215~218nm (+) 195~202nm(-)强 -1.6 1~2 -25~-50

圆二色谱法分析多肽二级结构 圆二色谱是一种特殊的吸收谱,它通过测量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圆二色光谱,从而得到生物大分子的二级结构,简单、快捷,广泛应用在蛋白质折叠,蛋白质构象研究,酶动力学等领域。 圆二色谱紫外区段(190-240nm),主要生色团是肽链,这一波长范围的CD 谱包含了生物大分子主链构象的信息。α-螺旋构象的CD谱在222nm、208nm处呈负峰,在190nm附近有一正峰。β-折叠构象的CD谱,在217-218nm处有一负峰,在195-198nm处有一强的正峰。无规则卷曲构象的CD谱在198nm附近有一负峰,在220nm附近有一小而宽的正峰。 蛋白浓度与使用的光径厚度和测量区域有一定关系,对于测量远紫外区德氨基酸残基微环境的蛋白而言,浓度范围在0.1~1.0mg/ml,则光径可选择在0.1~0.2cm之间,溶液体积则在200~500ul。而测量近紫外区的蛋白质三级结构,所需浓度要至少比远紫外区的浓10倍方能检测到有效信号,且一般光径的选择均在0.2~1.0cm,相应的体积也需增加至1~2mL 缓冲液可选50~100mmol trs-HCl、PBS等,尽量除去EDTA。 远紫外

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规律1:有关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⑵蛋白质中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⑶在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 少含有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 ⑷在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羧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规律2:蛋白质中肽键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水解消耗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 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 个H,谨防疏漏。 ★★规律3:有关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⑴C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⑵H原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2+R基上的H原子数=各氨 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⑶O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 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⑷N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注意: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① 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②H 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③ 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④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 ★★规律4:有关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设有n(0<n≤20)种、m个氨基酸,任意排列构成多肽(这里m≤n): ⑴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m种; ⑵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 物的种类:有n×(n-1)×(n-2)…×(n-m+2)×(n-m+1)= 种。 ★★规律5: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核酸中碱基数的计算: ⑴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的数目=6:3:1; ⑵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DNA)基因碱基数/6= mRNA碱基数/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能在短短的三十多年中迅速成为分析实验室的有力武器,由于它具有许多分析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⑴灵敏度高 采用火焰原子化方式,大多元素的灵敏度可达ppm级,少数元素可达ppb级,若用高温石墨炉原子化,其绝对灵敏度可达10-10-10-14g,因此,原子吸收光谱法极适用于痕量金属分析。 ⑵选择性好 由于原子吸收线比原子发射线少得多,因此,本法的光谱干扰少,加之采用单元素制成的空芯阴极灯作锐线光源,光源辐射的光谱较纯,对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共振线波长处不易产生背景发射干扰。 ⑶操作方便、快速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极为类似,其仪器结构、原理也大致相同,因此对于长期从事化学分析的人使用原子吸收仪器极为方便,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的速度也较快。 ⑷抗干扰能力强 从玻尔兹曼方程可知,火焰温度的波动对发射光谱的谱线强度影响很大,而对原子吸收分析的影响则要小的多。 ⑸准确度好 空芯阴极灯辐射出的特征谱线仅被其特定元素所吸收。所以,原子吸收分析的准确度较高,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为0.1/FONT〉0.5%。 ⑹测定元素多 原则上说,原子吸收可直接测定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金属元素,火焰原子化中,采用空气椧胰不鹧婵刹舛/FONT〉30多种元素,采用氧化亚氮椧胰不鹧婵刹舛/FONT〉70余种。 当然,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光源是单元素空芯阴极灯,测定一种元素就必须选用该元素的空芯阴极灯,这一原因造成本法不适用于物质组成的定性分析,对于难熔元素的测定不能令人满意。另外原子吸收不能对共振线处于真空紫外区的元素进行直接测定。

Protocol蛋白质纯化步骤

Protocol 蛋白质纯化方法(镍柱) 柱前操作 1.IPTG诱导后,收菌,8000rpm/min(r/m)离心10min; 2.用Binding Buffer(BB)溶解(每100ml原菌液加BB 20ml),超声裂解30min(工作:5s,停止:5s),1500r/m离心10min,去除杂质; 3.取上清,12000r/m离心20min, 得包涵体; 4.用含2M尿素的BB洗包涵体,12000r/m离心20min,(上清做电泳);??? 5.用含6M尿素的BB溶解包涵体,12000r/m离心20min,(上清做电泳); 6.对照电泳结果,将上清或包涵体溶解液上柱; 平衡柱子(柱体积:V) 7. 3V(3倍柱体积)ddH2O(洗乙醇); 8. 5V Charge Buffer(CB); ??? 9. 3V BB; 柱层析 10.上样; 11. 10V Washing Buffer(WB); 12. 6V Elute Buffer(EB); 13.分管收集,每管1~2ml. 各种缓冲液配方 1. 8×BB: 4M NaCl, 160mM Tris-HCl, 40mM imidazole(咪唑),pH=7.9 1000ml NaCl: 58.44×4=233.76g Tris-HCl: 121.14×160×10-3=19.3824g Imidazole: 68.08×40×10-3=2.7232g 2. 8×CB: 400mM NiSO4 1000ml NiSO4: 262.8×400×10-3=105.12g 3. 8×WB: 4M NaCl, 160mM Tris-HCl, 480mM imidazole, pH=7.9 1000ml NaCl: 233.76g, Tris-HCl:19.3824g, Imidazole: 32.6784g 4. 4×EB: 2M NaCl, 80mM Tris-HCl, 4M imidazole, pH=7.9 1000ml NaCl: 118.688g, Tris-HCl:9.6912g, Imidazole: 272.32g 5. 6M 尿素 1000ml 尿素:60.06×6=360.36g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图文稿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 汇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规律1:有关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⑵蛋白质中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⑶在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 少含有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 ⑷在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中,至少含有的羧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规律2:蛋白质中肽键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水解消耗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 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 个H,谨防疏漏。 ★★规律3:有关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⑴C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⑵H原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2+R基上的H原子数=各氨 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⑶O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 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⑷N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注意: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① 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②H 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③ 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④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 ★★规律4:有关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设有n(0<n≤20)种、m个氨基酸,任意排列构成多肽(这里m≤n): ⑴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m种; ⑵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 物的种类:有n×(n-1)×(n-2)…×(n-m+2)×(n-m+1)= 种。 ★★规律5: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核酸中碱基数的计算: ⑴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的数目=6:3:1; ⑵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DNA)基因碱基数/6= mRNA碱基数/3。 注意:解题时看清是“碱基数”还是“碱基对数”,二者关系为:碱基数=2×碱基对数;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上式中的DNA片段相当于 基因编码区中的外显子;关于终止密码子所占的数量,若题目中 没有明确要求则不做计算。 特别提示:以上规律既适用于“链状肽”的相关计算,也适用于“环状肽”的相关计算,不过,若为环状肽,则可视为公式中的肽链数等于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光谱分析

美国在IGCP2264工程实施过程中,为了比较光谱分辨率和采样间隔对光谱特征的影响对26种样本采用5种分光计测试,并同时进行了EDS、SEM、XRD分析测试。最后建成了5个光谱库,这5种波谱测试采用的分光计参数见表1。 矿物的光谱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Clark等指出,除了大气层中多种气体会对太阳光谱吸收外,矿物内电子吸收和振动吸收、有机质、水、粒度和其它混合物也会对矿物的光谱特征产生影响。另外,观测几何也会对光谱数据产生严重影响。 矿物光谱的影响因素: 1)电子吸收和振动吸收: A:电子吸收:同一离子在不同的矿物质中,由于晶体场的结构不同,能级的分化数量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会使吸收产生显著的差异,使得我们能从光谱特征上识别矿物。 B:振动吸收:OH离子产生的第一共振发生在1.4μm,H-O-H与弯曲拉伸的OH产生的共振出现在1.9μm附近,因此当一个矿物在1.9μm附近出现吸收波段时,说明其中含有水。 如果一个矿物的光谱在1.4μm处发生共振,而在1.9μm附近没有共振,说明其中只含有氢氧基。 氢氧基仅仅有一种拉伸振动模式,它的波长位置依赖于它所依附的其它离子。 在含有OH的矿物质光谱中,金属与OH的弯曲拉伸振动和OH的拉伸振动所产生的复合振动发生在2.2~2.3μm附近。 2)粒度影响:颗粒大小对反射率的影响比较复杂。 3)影响矿物光谱特征的其它因素:当一种元素被另一种元素替代时,在吸收波段位置上会出现小偏离。当晶格中的元素被其它元素替代时,会扰乱晶格周期,使得自然晶体的晶格出现缺陷,从而产生离散的能量级。当电子在它们之间跃迁时,就会出现特殊的吸收而显示出某种颜色。

高一生物蛋白质计算总结

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DNA和RNA DNA碱基:A、T、C、G,五碳糖:脱氧核糖 RNA碱基:A、U、C、G,五碳糖:核糖 所以碱基有5种:A、T、C、G、U 五碳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 核苷酸有8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核糖核苷酸(G)、胞嘧啶核糖核苷酸(C)、尿嘧啶核糖核苷酸(U)、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G)、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T) 在R基上无N元素存在的情况下,N原子的数目与氨基酸的数目相等。 .肽链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 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个。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例1.谷胱甘肽(分子式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的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NO4)、甘氨酸(C2H5O2)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则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式为( ) A.C3H3NS B. C3H5NS C. C3H7O2NS D. C3H3O2NS 解析: 谷胱甘肽是由3个氨基酸通过脱去2分子水缩合而成的三肽。因此,这3个氨基酸分子式之和应等于谷胱甘肽分子式再加上2个水分子,即C10H17O6N3S+2H2O=C10H21O8N3S 。故C10H21O8N3S - C5H9NO4 -C2H5NO2 =C3H7O2NS(半胱氨酸)。 参考答案:C 点拨:掌握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以及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是解决此类计算题的关键。 二、有关蛋白质中肽键数及脱下水分子数的计算例2. 人体内的抗体IgG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m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有肽键数( ) A.m 个B. (m+1)个 C.(m-2)个 D.(m-4)个 参考答案:D 点拨:m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成n条多肽链时,要脱下(m-n)个水分子,同时形成(m-n)

蛋白质计算归纳答案

蛋白质一节复习及计算问题归类 一、几个概念 1、蛋白质水解(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 蛋白质分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氨基酸:肽键断裂,恢复氨基、羧基,需要的水分子数与脱水数目相同 2、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在物理(紫外线等)、化学(强酸强碱、酒精等)的作用下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完好)而丧失生物学活性的过程(不可逆)。变性后肽链变得松散,易被水解。 意义:是病菌、病毒蛋白质变性失活而失去致病性和繁殖能力 3、蛋白质盐析 在某些盐溶液(氯化钠、硫酸铵等)中溶解度降低而以沉淀析出,析出的沉淀还能溶解在清水中(可逆) 二、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一)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例1.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一条含有100个 肽键的多肽链的分子量为多少? (分析)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 基本关系式是: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数×18(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含有二硫键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还要减去二硫键数×2] 变式1: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由于吃毒蘑菇而身亡,其中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约为( ) A.1024 B. 898 C.880 D. 862 解析:所谓环肽即指由首尾相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的多肽,其特点是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同。所以,鹅膏草碱的分子量=8×128?8×18=880,答案为C。 环状肽: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 (二)、有关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计算 例2.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A.52、52 B.50、50 C.52、50 D.50、49 解析:氨基酸分子形成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在此过程中脱去了水,据此可知,肽键数=脱水数=900÷18=50,依上述关系式,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50+2=52,答案为C。 (分析)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的基本知识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脱水数的数量关系。基本关系式有: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1)个; 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m)个; 无论蛋白质中有多少条肽链,始终有:

光谱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优缺点

一、分析的方法不同: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是基于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通常是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的特点: 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μg、μ1.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 2. 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 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3.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4.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 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5. 仪器分析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三、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的关系: 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严格的。a. 仪器分析方法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式样处理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试样的处理、分离及干扰的掩蔽等);同时仪器分析方法大多都是相对的分析方法,要用标准溶液来校对,而标准溶液大多需要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标定等。b.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分析方法也逐步实现仪器化和自动化以及使用复杂的仪器设备。 化学方法和仪器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互相配合。 四、学习掌握的目标不同: 化学分析主要的内容为: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学习化学分析要求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掌握重量分析法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处理。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学习仪器分析要求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可以根据样品性质、分析对象选择最为合适的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

蛋白的纯化

第二部分:蛋白的纯化 如何区分蛋白表达在上清还是包涵体? 破碎细胞后离心分别收集上清和沉淀,表达的蛋白可能分布在上清中也有可能分布在沉淀中,还有可能是二者中都有分布。 根据我们实验室的经验,超声碎菌之后,如果菌液比较清亮,沉淀比较少,那表达的蛋白基本上是可溶的。但如果超声完之后,菌液是浑浊的,而且当离心之后,离下的沉淀比较多,而且沉淀的颜色也比较白,那基本上就是包涵体了。包涵体是基因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时所形成的无活性的蛋白质聚集体,难溶于氺,可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其实,包涵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可溶蛋白。对于后者,可将上清和沉淀分别跑一个PAGE,看看上清中的量能达到多少,对于某些蛋白来说,一部分是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一部分是以可溶的形式表达,而且量也不少,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这个时候最好是纯可溶的,因为包涵体即使最后复性,活性也不太可信。 对于沉淀跑SDS-PAGE,如何处理,用什么使其溶解,还有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蛋白提取缓冲液。 沉淀用Buffer B重悬,(组成:8M尿素+10mMTRIS base+100mM NaH2PO4,用NaOH调节pH到8.0),1克沉淀(湿重)加5ml Buffer B,使其充分溶解(可以放在微量震荡器上震荡20min),然后室温下12000转离心20min,留上清,弃沉淀。 取10ul上清加入10ul 2xSDS上样缓冲液,就可以跑PAGE了。 无论是纯可溶蛋白还是包涵体,在菌体裂解这一步我用的都是Lysis Buffer(组成:10mM 咪唑+300mM NaCl+50mM NaH2PO4,用NaOH调节pH到8.0)每克菌体(湿重)加2-5ml Lysis Buffer,充分悬起后,加入溶菌酶4度作用半小时就可以超声破碎了。 包涵体,简单的说就是翻译的蛋白没有正确折叠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的是疏水作用。实际上就是很多个蛋白分子,这些蛋白并不是交联在一起的,用高浓度的尿素和盐酸胍可以使他们变性,解聚。 电泳检测的话,可以用SDS-PAGE检测,在上样之前,需要用上样缓冲液处理样品,处理后,包涵体也就解聚了,每个蛋白分子与SDS结合,形成了可溶物。 包涵体是不容易破碎的,超声可以破碎菌体释放里面的包涵体,但是不能破碎包涵体;但如果用水煮的话,包涵体会变性,会有一部分可溶于水,所以你跑的上清中有可能有包涵体存在,也有可能没有包涵体; 建议: 还是先将菌体超声破碎,然后离心,取沉淀和上清再跑一次电泳,如果沉淀上清中都有你要的蛋白,说明表达的结果是部分可溶;如果仅上清有就是可溶性表达;如果仅沉淀中有,就是完全包涵体了。不过,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第一者的可能性大。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有关蛋白质计算的公式汇总 ★★规律1:有关氨基数和羧基数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肽键数; ⑵蛋白质中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肽键数; ⑶在不考虑R基上的氨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的氨 基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 ⑷在不考虑R基上的羧基数时,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至少含有的羧基 数为1,蛋白质分子由多条肽链构成,则至少含有的羧基数等于肽链数。 ★★规律2:蛋白质中肽键数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⑴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水解消耗水分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 ⑵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总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失水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在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个H,谨防疏漏。 ★★规律3:有关蛋白质中各原子数的计算 ⑴C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2+R基上的C原子数; ⑵H原子数=(氨基酸分子个数+肽链数)×2+R基上的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 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⑶O原子数=肽链数×2+肽键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 分子数; ⑷N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注意: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① 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②H 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③ 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④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 ★★规律4:有关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设有n(0<n≤20)种、m个氨基酸,任意排列构成多肽(这里m≤n): ⑴若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m种; ⑵若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不允许重复)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有n ×(n-1)×(n-2)…×(n-m+2)×(n-m+1)= 种。 ★★规律5: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核酸中碱基数的计算: ⑴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氨基酸的数目=6:3:1; ⑵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DNA)基因碱基数/6= mRNA碱基数/3。 注意:解题时看清是“碱基数”还是“碱基对数”,二者关系为:碱基数=2×碱基对数;对于真核生物而言,上式中的DNA片段相当于基因编码区中的外显子;关于终止密码子所占的数量,若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则不做计算。 特别提示:以上规律既适用于“链状肽”的相关计算,也适用于“环状肽”的相关计算,不过,若为环状肽,则可视为公式中的肽链数等于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红外光谱特征峰解析常识

红外光谱特征峰解析常识 编写李炎平 红外特征光谱峰存在一定特征规律,正确的记录了化学结 构和特征,识记特征波谱峰有助于我们解析红外光谱。下面我将一些特征波谱峰简要罗列如下,如有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出。 ●羟基:特征峰范围(3650~3200)c mˉ1,一般在 3600cmˉ1处有较强峰。 ●羧基:特征峰范围(3500~2500)cmˉ1,一般峰波 数小于羟基。 ●饱和烷烃—C—H :特征峰小于3000cmˉ1,一般在 (2950~2850)cm处,如有峰在(1390~1360)cmˉ1 处,则说明有— CH,如有峰在1450cmˉ1处,则说 3 明有— CH—, 2 ●不抱和烷烃:特征峰大于3000cmˉ1,对于烯烃 = C- _在3050 cmˉ1处和(1600~1330)cmˉ1 H C 处有峰,对于炔烃H ≡ -在(3360~3250)cmˉ1 C- C 处有峰,在(700~600)cmˉ1处有枪宽峰。 ●对于C C=:在(1700~1645)cmˉ1处有特征峰,不过不太明显,只具有指示作用。 ●对于- COC ,在(1900~1600)cm处有强峰。 -COOC CHO, - - - ●指纹区:- C N O C C , -C ,等,在 C, O C O - - - - - - - - - - - -

(1330~900)cm ˉ1处有中强峰, ● 对于)(2CH n :在(900~400)cm ˉ1处有中强或弱峰。 ● 对于醛类:特征范围为羰基峰+(2900~2700)cm ˉ1。 ● 对于----C O C :在(1300~900)cm ˉ1处有两强峰(可能有一个弱峰)。 ● 特征区范围(4400~1330)cm ˉ1,指纹区范围(1330~400)cm ˉ1。 ● 通常将中红外光谱区域划分为四个部分。 1)4000~2500cm-1,为含氢基团的伸缩振动区,通常称为“氢键区”。 2)2500~2000cm-1叁键和累积双键区。 3)2000~1500cm-1,双键区。 4)小于1500cm-1,单键区。

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

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 获得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制备大量纯化的蛋白质(>10 mg),其浓度通常在10 mg/ml 以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结晶条件的筛选。运用重组基因的技术,将特定基因以选殖(clone)的方式嵌入表现载体(expression vector)内,此一载体通常具有易于调控的特性。之后再将带有特定基因的载体送入可快速生长的菌体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菌体快速生长的同时,也大量生产表现载体上的基因所解译出之蛋白质。一般而言纯度越高的蛋白质比较有机会形成晶体,因此纯化蛋白质的步骤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取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溶液后,接下来就是晶体的培养。蛋白质晶体与其他化合物晶体的形成类似,是在饱和溶液中慢慢产生的,每一种蛋白质养晶的条件皆有所差异,影响晶体形成的变量很多,包含化学上的变量,如酸碱度、沈淀剂种类、离子浓度、蛋白质浓度等;物理上的变数,如溶液达成过饱和状态的速率、温度等;及生化上的变数,如蛋白质所需的金属离子或抑制剂、蛋白质的聚合状态、等电点等,皆是养晶时的测试条件。截至目前为止,并无一套理论可以预

测结晶的条件,所以必须不断测试各种养晶溶液的组合后,才可能得到一颗完美的单一晶体(图一) 。 蛋白质晶体的培养,通常是利用气相扩散法(Vapor Diffusion Method) 的原理来达成;也就是将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10-50 mg/ml)溶液加入适当的溶剂,慢慢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接近自发性的沈淀状态时,蛋白质分子将在整齐的堆栈下形成晶体。举例来说,我们将蛋白质溶于低浓度(~1.0 M) 的硫酸铵溶液中,将它放置于一密闭含有高浓度(~2.0 M)硫酸铵溶液的容器中,由气相平衡,可以缓慢提高蛋白质溶液中硫酸铵的浓度,进而达成结晶的目的(图二)。 蛋白质晶体在外观上与其他晶体并无明显不同之处,但在晶体的内部,却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蛋白质晶体除了蛋白质分子外,其他的空间则充满约40 %至60 %之间的水溶液,其液态的成分不仅使晶体易碎,也容易使蛋白质分子在晶格排列上有不规则的情形出现,造成晶体处理时的困难及绕射数据上的搜集不易等缺点。但也由于高含水量的特性,让蛋白质分子在晶体内与水溶液中的状态,极为相似。所以由晶体所解出的蛋白质结构,基本上可视为自然状态下的结构。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一、层析技术 1.离子交换层析的亲和洗脱这种技术结合了离子交换与亲和层析。如在某一pH时,目的蛋白质带正(负)电荷,用阳(阴)离子交换剂吸附,这一过程去除了很大一部分不吸附的杂蛋自。然后用该目的蛋白质的配体来洗脱,该配体特异性地结合目的蛋白质并使之洗脱,但不洗脱其他吸附的蛋白质,达到纯化的目的。注意,该配体需带有一定量的阴(阳)电荷,有效降低目的蛋白质与阳(阴)离子交换剂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 2.固相金属亲和层析重组蛋白质可在C-或N-端引入组氨酸标签,一般为6个组氨酸残基(His-tag)。这些组氨酸残基与过渡金属(transitionalmetals)Ni2+或Co2+形成配位键。用固相化的Ni2+或Co2+(如商品化的树脂,Ni-NTA)可吸附带有His-tag的重组蛋白质,用含有咪唑(imidazole)的缓冲液可洗脱重组蛋白质。注意,有些含有较多组氨酸的蛋白质也可与吸附剂结台,但较弱,因此可用低浓度的咪唑洗脱;在层析过程中不能引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避免使用还原剂如DTT或DTE,但可用低浓度的巯基乙醇。 该技术也用于提取磷酸化的蛋白质。将螫合剂交联到树脂,螯合三价铁或三价镓,该亲和吸附剂可吸附混合物中的磷酸化的蛋白质。洗去不吸附的非磷酸化蛋白质后,用磷酸缓冲液即可将磷酸化蛋白质从该亲和吸附剂上洗脱。要注意的是酸性蛋白质也可被不同程度地吸附。 3.凝胶过滤该技术过去也被称为分子筛。构成凝胶的小珠(bead)中有大小不一的孔,分子量大的分子能进入较大的孔而不能进入小的孔,分子量小的则不仅能进入较大的孔也能进入小的孔,因此在层析过程中,小分子经过的路程较长而大分子经过的路程较短,如此就可分离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然而,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非常多,因此,用这种技术得到的蛋白质是分子量相近的混合蛋白质。然而这种技术在某些研究中很有用,如丙酮酸激酶M2(PKM2)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PKM2在细胞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单体、二聚体、四聚体,这三种形式的功能不同,若要鉴定细胞中PKM2的各种形式的量,先用凝胶过滤技术分离细胞裂解液中的PKM2的三种形式,之后用Western blot对每一种形式的PKM2做相对定量。 4.反相层析该技术是指用疏水固相的一种层析技术。“反相”是相对“正相”而言,正相是指亲水的固相如硅胶表面带有硅羟基(silanol group),硅羟基可与被分离的化台物相互作用,被分离的化合物的亲水性越强,则滞留在正相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计算公式总结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计算公式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计算公式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与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计算有关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计算公式[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与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计算有关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计算公式 [注: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氨基酸平均分子量(b);核苷酸总数(c);核苷酸平均分子量(d)]。 1.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各种元素的质量守恒,其中H、O参与脱水。每个氨基酸至少1个氨基和1个羧基,多余的氨基和羧基来自R基。①氨基酸各原子数计算:C原子数=R基上C原子数+2;H 原子数=R基上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上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上N 原子数+1。②每条肽链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蛋白质游离氨基和羧基至少:各m个; ③肽键数=脱水数(得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n—m ;④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组成:N原子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R基上氨基数; =肽键总数+氨基总数肽键总数+m个氨基数(端); O原子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R基上羧基数); =肽键总数+2×羧基总数肽键总数+2m个羧基数(端);

⑤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总分子量(—脱氢总原子 量)=na—18(n—m);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 ①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③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 mR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单链数=c—1; ④D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DNA脱水总分子量=(6n)d—18(c—2)。 mR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细胞基因: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 ×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3.有关双链DNA(1、2链)与mRNA(3链)的碱基计算: ①DNA单、双链配对碱基关系:A1=T2,T1=A2;A=T=A1+A2=T1+T2, C=G=C1+C2=G1+G2。 A+C=G+T=A+G=C+T=1/2(A+G+C+T);(A+G)%=(C+T)%=(A+C)%=(G+T)%=50%;(双链DNA两个特征: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DNA单、双链碱基含量计算: (A+T)%+(C+G)%=1;(C+G)%=1―(A+T)%=2C%=2G%=1―2A%=1―2T%;(A1+T1)% =1―(C1+G1)%;(A2+T2)%

圆二色光谱在研究蛋白结构中的应用.

圆二色光谱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圆二色光谱(CD)是研究手性分子结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圆二色光谱在蛋白结构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圆二色产生原理及与蛋白质结构关系并简单阐述了圆二色光谱在研究蛋白结构中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圆二色光谱;蛋白质;构象; 由于光学活性分子对左、右圆偏振光的吸收不同, 使得左、右圆偏振光透过后变成椭圆偏振光, 这种现象就是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简称 CD)。历史上,圆二色性又称为光学活性,巴斯德在19世纪就发现并研究了柠檬酸的光学活性。传统的圆二色谱是指波长在200~400 nm 之间的吸收谱, 20世纪70年代, 由于“八区律”、“激子手性法”[1]等方法的发现和发展, 圆二色谱得到了广泛应用。圆二色光谱是一种差光谱, 是样品在左右旋偏振光照射下的吸收光谱差值。由于生物大分子基本都含有手性的基团和结构,圆二色光谱可以帮助测量和观察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构象变化,也可应用于研究DNA/RNA 反应、酶动力学、光学活性物质纯度测量、药物定量分析;天然有机化学与立体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宏观大分子、金属络合物、聚合物化学等相关的科学研究。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的生物大分子, 它并不是以长链分子的状态存在,而是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因此可以用圆二色技术测定蛋白质分子结构。 目前,测定蛋白质分子构象的方法还有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技术及冷冻电子显微技术[2]等。在专门存储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结构的蛋白质数据库中,接近90%的蛋白质结构是用X射线晶体学的方法测定的。大约9%的已知蛋白结构是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来测定的。此外冷冻电子显微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获得低分辨率(低于5埃)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但是X-射线衍射技术对于分析结构复杂、柔性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适合的单晶培养限制了它的应用。二维、多维核磁共振技术适用于较小分子量蛋白质构相分析且数据处理过程繁琐。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只能用于形成二维晶体的体系,且需要专门的冷冻平台。相比而言,圆二色光谱是研究稀溶液中蛋白质构相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此外,圆二色对构象变化敏感,

高中生物学蛋白质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学蛋白质知识归纳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有关蛋白质的知识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其内容涉及到教材的各个章节。对于“蛋白质”复习要从“构成元素→基本单位→多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上进行知识梳理,同时对相关知识适当拓展。下面对高中生物中的蛋白质相关知识做一总结。 1.有关蛋白质知识网络: 2.构成元素及基本单位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 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有个别氨基酸中还有S,氨基酸中不含Fe、Mg、P等元素,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后,在多肽加工成为成熟蛋白质的过程中有Fe、Mg、P等元素的结合,故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有些还含S、Fe、Mg、P 等元素。 3. 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过程 要特别注意下面五点: ①肽键的表示式:—CO—NH— ②多肽与蛋白质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结构的不同。 ③脱水缩合作用属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主要在核糖体内完成。 ④胞内蛋白由游离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则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⑤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不能储存,分为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两大类。 4. 蛋白质的多样性 ①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样,其

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氨基酸的排列次序多样。 ②与DNA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5.蛋白质的鉴定 对蛋白质的鉴定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中有A液(0.1g/mL 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反应进行时应为碱性环境。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先往要鉴定的蛋白质溶液(事先已经配好!)中加入0.1g/mL 的NaOH溶液营造碱性环境,再使用0.01g/mL的CuSO4溶液,也就是说,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不能同时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原理:双缩脲反应是指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络合物的化学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个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发生了相似的颜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起作用的是Cu2+。如果在NaOH溶液中滴几滴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到蛋白质溶液中,混合液中就没有Cu2+(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Cu(OH)2),显色反应就不会发生。所以,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不能同时使用。 6.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6.1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水分子计算 由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可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每形成一个肽键,同时失去一分子水,即形成的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计算方法为: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构成有m条肽链的蛋白质,则形成的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n—m。 6.2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假定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一个由n个氨基酸分子构成有m条肽链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所有氨基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na—(n—m)×18。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有时还要考虑一些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一S—S一)形成等。 6.3氨基酸与相应DNA及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如下: DNA(基因) →信使RNA→蛋白质 碱基数6 :碱基数3:氨基酸数1 其中,对真核生物而言,上式中的DNA片段相当于基因结构中的外显子。 6.4有关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的计算 A.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B.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6.5有关多肽种类的计算 假若有A、B、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中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情况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分析: A.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形成三肽的种类:33=27种形成二肽的种类:32=9种 B.A、B、C三种氨基酸,且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形成肽类化合物的种类:形成三肽的种类:3×2×1=6种形成二肽的种类:3×2=6种 7. 蛋白质的功能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缺点

主要有以下优点: 1 选择性强。这是因为原子吸收带宽很窄的缘故。因此,测定比较快速简便,并有条件实现自动化操作。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当共存元素的辐射线或分子辐射线不能和待测元素的辐射线相分离时,会引起表观强度的变化。 而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来说:谱线干扰的几率小,由于谱线仅发生在主线系,而且谱线很窄,线重叠几率较发射光谱要小得多,所以光谱干扰较小。即便是和邻近线分离得不完全,由于空心阴极灯不发射那种波长的辐射线,所以辐射线干扰少,容易克服。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产生干扰。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有时甚至可以用纯标准溶液制作的校正曲线来分析不同试样。 2、灵敏度高。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之一。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是ppm到ppb级,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0~10-14克。常规分析中大多数元素均能达到ppm数量级。如果采用特殊手段,例如预富集,还可进行ppb数量级浓度范围测定。由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使分析手续简化可直接测定,缩短分析周期加快测量进程;由于灵敏度高,需要进样量少。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的试样用量仅需试液5~100l。固体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仅需~30mg,这对于试样来源困难的分析是极为有利的。譬如,测定小儿血清中的铅,取样只需10l即可。 3 分析范围广。发射光谱分析和元素的激发能有关,故对发射谱线处在短波区域的元素难以进行测定。另外,火焰发射光度分析仅能对元素的一部分加以测定。例如,钠只有1%左右的原子被激发,其余的原子则以非激发态存在。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只要使化合物离解成原子就行了,不必激发,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目前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可测定的元素达73种。就含量而言,既可测定低含量和主量元素,又可测定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就元素的性质而言,既可测定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又可间接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也可间接测定有机物;就样品的状态而言,既可测定液态样品,也可测定气态样品,甚至可以直接测定某些固态样品,这是其他分析技术所不能及的。 4、抗干扰能力强。第三组分的存在,等离子体温度的变动,对原子发射谱线强度影响比较严重。而原子吸收谱线的强度受温度影响相对说来要小得多。和发射光谱法不同,不是测定相对于背景的信号强度,所以背景影响小。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待测元素只需从它的化合物中离解出来,而不必激发,故化学干扰也比发射光谱法少得多。 5、精密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精密度较好。在日常的一般低含量测定中,精密度为1~3%。如果仪器性能好,采用高精度测量方法,精密度为<1%。无火焰原子吸收法较火焰法的精密度低,目前一般可控制在15%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