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系统工程-教学大纲(刘舒燕)

道路交通系统工程-教学大纲(刘舒燕)
道路交通系统工程-教学大纲(刘舒燕)

《道路交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道路运输系统工程(Transport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22013

总学时数:32学时讲课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教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刘舒燕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黄世伶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

孙荣兴主编,《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

韩彪主编,《交通运输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

胡思继主编,《交通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佟立本主编,《交通运输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课程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在编者多年从事“运输系统工程”教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系统地介绍了运输系统工程的思想、原理、方法和应用,全书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工程、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控制、运输系统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应用案例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工程系“运输系统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者及有关的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运输系统

主要内容:系统的概念;交通运输系统。

重点:系统的概念;交通运输系统。

第二章:运输系统工程

主要内容:运输系统概念

重点:系统工程的定义、性质等概念;运输系统工程。

第三章:运输系统分析

主要内容:系统分析的概念;运输系统目的的重审;运输系统结构的分析;运输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分析。

重点:系统分析的概念、运输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分析。

难点:运输系统结构的分析

第四章:运输系统预测

主要内容:概述;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投入产出预测法。

重点:概述;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

难点: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

第五章:运输系统优化控制

主要内容:。概述;网络图的组成;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

重点:概述;网络图的组成;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

难点: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网络图的优化。

第六章: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主要内容:运输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运输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输系统技术经济评价;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重点:运输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输系统技术经济评价;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难点:运输系统技术经济评价;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第七章:运输系统决策

主要内容:概述;不确定型运输决策问题;风险型运输决策问题;运输系统对策。

重点:不确定型运输决策问题;风险型运输决策问题;运输系统对策。

难点:风险型运输决策问题;运输系统对策。

第八章:运输系统模拟

主要内容:系统模拟;蒙特卡罗模拟法;运输系统模拟。

第九章:应用案例

主要内容:城市交叉路口交通系统综合治理系统分析;德尔菲发在设计港址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作用;港口选址;集装箱江海转运港的选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选择运输设备;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决策指定。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设立的主要专业之一,是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为主,可以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资料、书籍,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也可以增进新的知识。

四、成绩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的是闭卷考试和平时表现形式进行考核:闭卷考试(80%),平时表现(20%)。

五、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严格按照教学要求编制,适合现在的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专业课的教学目的。

2.每次课可适当布置2-3题的作业,以加强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也进一步了解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以达到帮助提高学习的目的。

课程教学大纲-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代码:MEAU2012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 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必修课程)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长军 大纲执笔人:陈长军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特点,并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为工程学基础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2)了解强化材料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基本工艺 4)熟悉钢的牌号、性能、用途,正确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 目标及要求: 1)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2)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 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讨论内容: 讨论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业内容: 掌握材料的概念及其基本的分类。 2、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 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3断裂韧性 目标及要求: 1)掌握材料的拉伸强度指标,硬度的表达方法; 2)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疲劳强度; 3)了解材料的断裂韧性; 讨论内容:

交通工程总论教学大纲新

交通工程总论 一、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任其亮 二、学时与学分:40学时,2.5学分 三、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材: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五、参考教材:1、道路交通工程,李正宜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六、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应该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知识范围及发展动态;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交通流理论与方法在道路工程学科的一些基本应用;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2.交通特性分析 道路交通四要素及其关系;驾驶员视力、视野、色感、反应、生理、心理特性; 乘客特性;行人特性;车辆交通特性;掌握交通量的含义与统计;交通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各种速度含义;交通流三要素关系特点等; 3、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量调查;交通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其他调查 3.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的应用;跟驰理论,流体动力学理论 4.道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服务水平含义、分级与评价指标;双车道、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一般理论;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6.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一般方法。 7.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含义;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交通事故预防 十、先修课程: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231021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材料工程基础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位课,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领域人员必备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液态金属成形工艺、金属塑性成形工艺、金属连接成形工艺、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材料成形工艺及各种材料成形工艺方法的选择原则。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为不同零件的生产选择合理的制造方法的能力,为其他相关课程如工程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学以及从事新材料成形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有对典型的金属材料零件分析讨论使用不同的成形方法制造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液态金属成形的工艺设计、浇注系统、冒口、冷铁等的设计基本原则;掌握顺序凝固的应用,同时凝固的应用;掌握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低压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3D 打印等先进成形技术; 2.掌握自由锻件图设计和模锻工艺;掌握板料冲压、挤压、拉拔、轧制等工艺特点和应用;了解超塑性成形、液态模锻等先进塑性成形工艺。 3.掌握金属连接成形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弧焊、气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阻焊、等离子弧焊与切割、压力焊、钎焊等焊接工艺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焊接缺陷的检验方法;了解电子束焊接等现代焊接方法。 4.掌握粉末冶金成形工艺的方法、特点和应用。 5.掌握塑料、橡胶、陶瓷成形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6.掌握各种材料成形工艺选用原则和方法。对具体典型的金属材料零件如暖气片、机床床身、大口径地下输水管、黄铜水龙头、发动机缸体、汽车铝轮毂、大型发电子转子、大批量齿轮毛坯、柴油机曲轴、连杆、半轴、硬币、汽车面板、火车钢轨、铜线、钢瓶、船体、硬质合金刀具、显示器壳体等分析讨论使用不同的成形方法制造的合理性。 7.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给材料成形带来的挑战以及机遇。 8.了解各种成形方法的设备。 9.了解各种新的材料成形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材料成形方法的一般知识,主要掌握金属材料成形的常用方法及特点。 2.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液态金属各种成形方法及工艺设计,浇注系统、冒口、冷铁的设计基本原则,掌握铸造缺陷及检验方法,掌握特种铸造方法的原理;掌握塑性成形方法的原理及工艺设计,锻件图设计,板料冲压、挤压、拉拔、轧制等工艺,掌握模型锻造的零件结构特点;掌握金属连接成形的方法及工艺设计,电弧焊、气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阻焊、等离子弧焊与切割、压力焊、钎焊等工艺,掌握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掌握焊接缺陷及检验方法;掌握粉末冶金成形工艺的方法、特点和应用;掌握塑料、橡胶、陶瓷成形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吕柏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材料 2.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总学时:48学时 5.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为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校内金工教学实习,使学生通过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材料处理,材料选用基础的学习,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毛坯成型和零件加工知识以及其它有关课程及课程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2.掌握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二元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3.掌握运用铁碳合金相图,等温转变曲线,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4.熟悉各种常规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技术. 5.掌握常用工程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与选用原则.(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学习要求与方法 2.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2学时) 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 3.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6学时) 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 ;金属实际结构及晶体缺陷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4.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新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Survey and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 课程编号:1502E63W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选用:杨少伟等编著《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总学时:52 学时理论学时:52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课程设计:有 学分: 3 学分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桥涵水文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

2教学定位 2.1能力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 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CAD技术实施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课内计算能力训练、课外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的从单项到综合的工程训练环节,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 实践应用有机地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汽车行驶理论,较全面地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 能,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 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具备从事道 路路线勘察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该方向的工作打下基础。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集勘测技术、测量技术、设计和计算技术的综合应用于一体,实 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学生 系统的了解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3教学定位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及公路工程管理专 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基本理论、实用方法和技能,掌握国家现行的有关道路设计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独立完成各种等级道路的线形设计。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绪论

00407703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407703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预修课程: 大纲执笔人:刘树勇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组织与管理、规划与评价、配制与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设备、设施和建设技术。力求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知识结构达到“博”与“专”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铁路运输系统6学时 一、概述 二、固定设备、移动设备 三、运输工作组织 四、铁路运输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公路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通行能力、运输设施、 二、汽车、道路建设新技术、公路快速运输 第三章水路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水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船舶与水运基础设施 二、航行安全保障技术、船舶运输组织、港口装卸工艺、水路运输现代化 第四章航空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运输设备与设施 二、运输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发展与趋势 第五章管道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矿场油气集输管道、固体物料浆体的管道运输 第六章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4学时 一、概述、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 二、集装箱运输 三、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信息化

第七章城市交通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交通设施、交通管理 二、交通设计、常规公交系统 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规划2学时 一、概论、城市道路(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交通系统规划 第九章智能运输系统2学时 一、绪论、定位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交通通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汽车自动驾驶 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和标准化、铁路、水路、航空智能运输系统 第十章物流工程2学时 一、物流及物流工程、物流机械设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物流系统 研讨2学时带领硕士研究生对交通运输工程学内容进行研讨,硕士研究生发言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1、沈志云、邓学钧编著,《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二版 1、王炜,《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成耀荣编著,《综合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谢如鹤,《交通运输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李江,《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学时与学分:2.5/40 先修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地质》等适应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卓越工程师班)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严作人,陈雨人,姚祖康主编.道路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8 参考书目: 1 徐家钰,程家驹编著.道路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 2 张雨化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3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 4 陈洪仁主编.道路交叉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道路工程的有关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道路工程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道路工程的有关基本概念、道路的分类分级、道路的组成、道路工程的施工与 养护管理等基本内容; 2.初步掌握道路线形设计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道路工程的初 步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绪论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的分类与分级,*道路的组成,我国道路建设概况。 2.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道路车辆类型,*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的目的意义和步骤,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交通规划的调查与分析,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4. 道路的几何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行车视距,*△道路线形几何设计质量评价, 5. 道路交叉设计 交叉口通行特点,交叉口分类,*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 6. 道路结构设计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路基横断面形式,路面的结构层次,*一般路基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7. 道路排水设计 地表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8. 道路工程施工 *△路基土石方施工,*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9. 道路交通安全及环保设施 护栏、隔离及防眩设施,*标志和标线,通信与照明,绿化工程与声屏障。 10. 道路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使用性能评价,道路使用性能预估。 四、实验要求 无 五、课程学时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0409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48 上机/ 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杨晓光.交通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商吾.交通工程(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饭田恭敬(日).交通工学.人民交通出版社.W. S. Homburger (美).交通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本课程将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概论 1.1 理解交通工程的定义 1.2 了解交通工程与运输工程的关系 1.3 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第二章交通系统及其基本分析 2.1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概念 2.2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框架 2.3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查分析 2.4 理解交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论 2.5 了解交通系统描述与模型化第三章交通规划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3.1 理解基本概念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3.2 理解交通需求分析 3.3 理解交通供给分析 3.4 理解基于交通需求的交通规划方法 3.5 了解引导性交通规划方法 3.6 理解交通网络设施布局规划 3.7 理解交通枢纽规划 3.8 了解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 第四章交通设计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4.1 理解基本概念 4.2 了解基于功能需求的交通系统设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1114 课程类型:道桥方向专业课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学分: 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 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3.公路勘测设计程序。 4.道路勘测设计依据。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二、教学内容 1.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2.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性能(汽车的动力因素;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性能)。 3.汽车的行驶稳定(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 第三章平面设计(5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道路平面的基本线形概念;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线形设计;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学分:2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农机化、农机化师范 大纲执笔人:许令峰大纲审定人:赵立新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材料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正确选择材料,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使零件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是一个机械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工程材料学是研究常用工程材料的实用性能与化学成分﹑内部显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内在规律,以便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来控制其内部组织,提高材料的性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很密切的课程,在课程学习前,应进行金工实习,以便学生建立有关材料与工艺的感性知识。应安排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四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由于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所以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发展及发展动向。 实验技能方面:观察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必须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或其他仪器,学生必须首先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并且学会金相显微试样制备。还应掌握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硬度的测定。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材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除课堂教学外,尚需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习题课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章:金属的机械性能(1学时) 拉伸图的分析,弹性和刚度﹑强度﹑塑性﹑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的含义。 思考题:1﹑说明低碳钢拉伸曲线上的几个变形阶段 2﹑根据作用性质,载荷可分为几类?其主要性能指标各有那些? 3﹑何谓硬度?如何衡量?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2学时)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的基本概念;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金属晶体结构的其他参数。 第二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多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第三节:金属的结晶 结晶的概念;结晶过程;晶粒大小: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晶粒大小的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1﹑晶格类型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RAN 1002 适用专业: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交通运输设备》为城市交通运输专业的选 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掌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动向。使学生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互相协调发展的观念,开拓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涉及面广,对感性

认识的要求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验室教学、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通过课堂教学,主要对交通运输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进行讲授,对课程内的重点、难点要详细进行讲解,并辅以投影图象、录象、模型、实物,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本课程前沿知识并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最新设备和技术。对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形式,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部分各安排一次。此外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并逐步过渡到网上教学的形式,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安排一定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应加强自学指导,布置一定参考资料,并将自学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

(六)考核方式与要求 1?《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是考查课 2. 考试可灵活采用开卷或闭卷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构造原理。题型可采用填空、问答、选择、填图、计算、综合题等形式,也可结合写命题论文或课程设计等形式。建议适当增加理解和发挥型的考题。 3. 成绩计算 ①平时成绩:20%。 ②实验成绩:20%。 ③试卷成绩:60%。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制定时间:2016.11.06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 制定人:批准人: 二、基本信息 学分: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基础课 学时:64 先修课:无 授课对象:初中起点中职学生后续课:《建筑CAD》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道路工程技术、造价、管理专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绘制、阅读公路运输类专业图纸,掌握投影理论与表达方法,为以后的学科做好准备。 ①能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具有较熟练的绘图技能。 ②能够掌握建筑制图标准,正确绘制建筑工程图样。 ③能够运用投影理论,进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④能够运用正投影原理,绘制平面体及曲面体的三面正投影,正确对形体进行表达。 ⑤能够绘制轴测投影。 ⑥能够熟悉组合体视图及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⑦能够熟练识读道路施工图。 ⑧能够运用道路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2)知识目标 ①熟悉国家建筑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 ②掌握投影的基本理论,熟练绘制形体三视图。 ③了解制图原理,熟悉对形体的表达方法。 ④掌握道路工程构造原理和主要构造方法。 ⑤了解道路工程施工图规范,掌握道路工程施工图的读图方法与内容。 ⑥掌握道路工程施工图绘制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 ②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工程图识读两个模块,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分为六个项目(制图基础、投影知识、形体视图、轴测投影、工程形体表达、道路工程图的识图与制图)。 本课程必修64学时,其中讲授44学时,实训20学时。教学4学时/周,共16周。

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设计的实际情况,课堂讲授装饰材料的性能,结合市场调查,掌握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特性、构造特点。使学生对装饰材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设计中得到合理选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规格,通过多媒体和图示列举详尽的构造接点,搭接方法以及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懂得运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制图的准备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按材料的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2内墙3地面4顶棚 (2)按材料的材质分类:1无机材料2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 (3)按材料的燃烧性分类:1不燃性2难燃性3可燃性4易燃性 2、建筑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外观 (2)材料的功能性 (3)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 1、材料的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及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2、吸水性与吸湿性的区别,三大密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 (3)材料的吸声性能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比强度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4)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第三章地面装饰材料 本章重点、难点: 地面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面装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 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 1、石材地面 (1)天然大理石的特点、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学分:3 学时(周数):46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专业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2.; 3.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道路工程,使学生了解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学习道路工程,力求将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4.课程任务 (1)掌握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2)熟悉及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 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熟悉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则,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道路的发展史。 2.掌握道路的等级及分类。 3.掌握如何对道路工程中排水的处理。 4.了解未来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新展望 " (二)知识巩固目标: 5.掌握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6.掌握道路设计及排水设计知识。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2.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 2.内容选取 节选道路工程中的路基及路面工程为实训重点内容 3.内容组织 通过多个方面掌握道路工程: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 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等等。 4.项目设计 以在建的道路工程项目为载体全面了解道路工程知识及其重要性。 5.实训安排

交通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32 学分:1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至少完成以下一个实验内容: (一)单片机实验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实验,使得同学们对单片机原理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单片机各项功能实现的方法,加深对单片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使得同学们能将学到的相关课程(《单片机原理》、《微机控制技术》、《道路交通控制》)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分析单片机功能,利用所提供的实验电路板和仿真器,通过编写和调试相应程序,实现键盘输入、显示、发声、存贮、通信、控制信号输出等基本功能。(二)交通信息系统设计实验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同学们对数据库技术、VB编程技术、通用数据源访问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有一个具体和深刻的认识,对数据库建立及访问、数据表建立、数据视图建立、存储过程建立、ADO数据库访问技术、VB界面编程技术、VB报表制作技术、自定义查询技术、SQL解释性编程语言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得同学们能将学到的相关课程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掌握若干技能,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思路,以及SQL Server2000关系型数据库、ADO通用数据源访问、VB6.0编程等技术过程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应用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象、编制前端软件界面、通过ADO进行数据库访问和

沈阳理工大学-大创版-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esign of Heat Treating Processes) 课程编号:050251002 学时/学分:3周/6学分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2年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二)课程设计性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必修课、考查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的现代检测方法,材料科学基础 2、后续课程:工程材料学,热处理设备设计,材料的表面处理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受到卓越工程师基本的训练。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2. 基本要求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2个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写出设计说明书。 两个热处理工艺的类型为:(1)设计典型零件的一个普通热处理工艺;(2)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设计、表面热处理工艺设计、特种热处理工艺设计、铸铁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任选其一。 热处理工艺制定以学生生产实习的企业为设计依据,包括零件图纸、材料种类、设备条件、管理规程等。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第一周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设计 第二周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设计、表面热处理工艺设计、特种热处理工艺设计、铸铁热处理工艺设计和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任选其一。 第三周周一~周三撰写设计说明书 周四~周五答辩 四、指导方式 教师面对面指导设计工作,解答疑难问题。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教学目标:了解岩石的形成和分类,天然石材的工艺性质,能正确合理地选用建筑石材;掌握天然石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掌握土木工程常用石材的品种。 重点:土木工程中常用石材的品种。 难点:石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三)墙体材料(2学时) 教学内容:墙体材料的中各类;砌墙砖的种类及性能;砌块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目标:了解烧结普通砖的性质及特点;掌握蒸养蒸压砖、砌块的主要性质及应用特点。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0409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48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 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教材:杨晓光.交通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商吾.交通工程(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饭田恭敬(日).交通工学.人民交通出版社. W. S. Homburger(美).交通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本课程将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概论 1.1理解交通工程的定义 1.2了解交通工程与运输工程的关系 1.3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 第二章交通系统及其基本分析 2.1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概念 2.2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框架 2.3理解交通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查分析 2.4理解交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论 2.5了解交通系统描述与模型化 第三章交通规划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3.1理解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