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

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
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

《食品添加剂》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食品防腐剂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考查学期

姓名

学号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成绩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2)

1.1化学类食品防腐剂 (2)

1.1.1酸性防腐剂及其特点 (2)

1.1.2酯型防腐剂及其特点 (2)

1.1.3无机盐防腐剂及其特点 (2)

1.2天然食品防腐剂 (2)

1.2.1动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 (2)

1.2.2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 (3)

1.2.3微生物源防腐剂及其特点 (3)

2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 (3)

2.1苯甲酸钠 (3)

2.2山梨酸钾 (3)

2.3亚硝酸盐 (4)

2.4丙酸钙 (4)

2.5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类 (4)

2.6双乙酸钠 (4)

2.7纳他霉素 (5)

2.8乳酸链球菌素 (5)

3食品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5)

3.1由毒性较高向毒性更低、更安全方向发展 (5)

3.2由单项防腐向广谱防腐方向发展 (5)

3.3由苛刻的使用环境向方便使用方向发展 (6)

3.4高价格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向低价格方向发展 (6)

3.5由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向天然食品防腐剂方向发展 (6)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摘要:食品防腐剂主要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分析了我国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介绍了国内常用的防腐剂的种类及性能,以及现阶段我国对防腐剂的使用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未来防腐剂的发展方向和天然防腐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食品防腐剂使用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营养物质。在物理、化学、酶及微生物等的作用下,会发生腐烂变质,其中微生物作用最为严重。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人们用了许多方法来保藏食品,如传统的干燥法、盐渍法、糖渍法、烟薰法、酒泡法,以及现代工艺的罐藏法、脱水法、冷藏冷冻法、真空包装法、酶保鲜法、添加食品防腐剂等保鲜保质方法。以上方法共同效果就是灭菌或抑菌,以达到阻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食品防腐剂应食品防腐的需要而生,伴随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而长。防腐剂是用于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货架期、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和其他方法相比,添加防腐剂是使用方便、非常有效的食品防腐方法。因此防腐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之一,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首先要确定对受试动物不显示任何中毒作用的最大剂量,称为最大无作用剂量(MNL)。然后将此量缩小100倍,定为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L),最后再参照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定出某种食品防腐剂可以添加到哪些食品中和允许添加的最大剂量,制定出的标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要重新评价,有关标准就要依照新的标准进行修订,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每一种防腐剂必须安全、有效。这些防腐剂必须符合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不影响消化道菌群、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等要求。

1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食品防腐剂按来源主要分为化学类防腐剂和天然类防腐剂。

1.1化学类食品防腐剂

化学类食品防腐剂可分为3大类,分别是酸性防腐剂、酯型防腐剂、无机盐防腐剂。

1.1.1酸性防腐剂及其特点

酸性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以及它们的盐类。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体系酸性越大,其防腐效果越好,而在碱性条件下几乎无效。

1.1.2酯型防腐剂及其特点

酯型防腐剂主要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没食子酸酯、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这类防腐剂的特点就是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有效,毒性也比较低。

1.1.3无机盐防腐剂及其特点

无机盐防腐剂主要包括含硫的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一方面对食品起到防腐作用,更重要的是其与食物组分反应而起到呈色呈味的作用。

1.2天然食品防腐剂

天然食品防腐剂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的具有防腐作用的一类物质,也称作生物防腐剂。根据来源可分为3种类型: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和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

1.2.1动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

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是指从动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防腐剂。常用的主要包括:蜂胶、

鱼精蛋白、壳聚糖等。这类防腐剂的特点是本身就是含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纯天然,无毒,资源较为稀缺,价格高。

1.2.2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及其特点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抑菌成分,如茶多酚、丁香油、大蒜素等,其抑菌面窄以及影响产品色泽、味道的局限还有待科技人员对其更深的研究和开发,但由于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的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开拓食品防腐剂新领域的研发热点。

1.2.3微生物源防腐剂及其特点

微生物源防腐剂是指由微生物产生而分离提取的抑菌物质,具有安全、高效、无毒的特点。目前应用产品主要有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等。

2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

我国目前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防腐剂,市场应用的大多为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类、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以下主要介绍国内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产品性能及使用范围。

2.1苯甲酸钠

由于其有效成分是未解离的苯甲酸分子,所以在酸性食品中使用效果好,对酵母、霉菌都有效。虽各国都允许使用,但因有叠加中毒现象的报道,故在使用上有争议,应用范围越来越窄。在我国,因其价格低廉,仍广泛使用于汽水、果汁类、酱类、罐头和酒类的防腐。

2.2山梨酸钾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或鳞片状,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山梨酸

钾除了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的应用范围之外,还用于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食品的防腐。山梨酸在人体内可按脂肪酸氧化途径吸收利用,为公认的比较安全的防腐剂。

2.3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能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长,防止肉类中毒,且能保持肉类颜色,主要作为护色剂使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能与腌肉中的其他物质起反应,产生硝胺这种可能会令人类致癌的物质。食物中硝酸盐的含量一般很少,不会令人中毒,但人体肠道的细菌可把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

2.4丙酸钙

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或略带轻微丙酸气味,对光和热稳定,易溶于水是一种安全性很好的防腐剂。丙酸钙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发挥其抑菌效果,对各种霉菌、需氧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有作用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能引起食品发粘的枯草杆菌效果尤为显著,对防止黄曲霉素的产生有特效。应用于生湿面制品( 切面、馄饨皮) 面包、豆制品、食醋、酱油、糕点等食品。

2.5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类

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防腐效果最好,应用鲜果蔬、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林日高等实验报道,对羟基苯甲酸酯比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抑菌效果更强,动物毒理试验结果表明,其毒性低于苯甲酸,是较为安全的防腐剂。

2.6双乙酸钠

是一种常用于酱菜类食品的防腐剂,安全、无毒,防腐效果较好,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2.7纳他霉素

又名匹马霉素,是由纳他链霉素发酵产生的多烯烃大环内酯化合物,无臭无味,几乎不溶于水、高级醇、醚、酯,微溶于冰醋酸和二甲基亚砜。它是一种天然、广谱、高效、安全的酵母菌及霉菌等丝状真菌抑制剂,不仅能够抑制真菌,还能防止真菌毒素的产生。应用于奶酪、肉制品、葡萄酒、果汁饮料、茶饮料等食品。

2.8乳酸链球菌素

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的一种防腐剂,能有效地抑制引起食品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和繁殖,尤其对产生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有特效,可用于肉制品、乳制品、植物蛋白食品、罐装食品的防腐保鲜。由于乳酸链球菌具有卓越的抑菌防腐功能,以及它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因而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3食品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3.1由毒性较高向毒性更低、更安全方向发展

人类进步的核心是健康和谐。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的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均在快速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国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也通过,绿色壁垒,保护本国食品工业,减少国外食品对本国食品业的冲击。例如,日本早已全面禁止高毒的苯甲酸钠的使用,添加苯甲酸钠的食品是不可能进入日本市场的。我国也在逐步缩小苯甲酸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3.2由单项防腐向广谱防腐方向发展

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无论是化学合成的,还是天然的,它们的抑菌范围相对都比较狭小。有的对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无效;有的仅对少数微生物有抑制作

用。所以,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添加多种防腐剂以达到防腐目的。人们渴望单一使用既能杀菌又能抑菌的广泛意义上的食品防腐剂。

3.3由苛刻的使用环境向方便使用方向发展

目前广泛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对食品生产环境都有较苛刻的要求,如对食品的pH值、加热温度等敏感。有的水溶性差,有的异味太重,有的导致食品退色等等。发展趋势应该是对食品生产环境没有苛刻要求的食品防腐剂。

3.4高价格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向低价格方向发展

天然食品防腐剂无毒无害,是发展方向,但目前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价格高昂,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难以承受,如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那他霉素、鱼精蛋白等等。大幅度降低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成本是大范围推广应用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先决条件。

3.5由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向天然食品防腐剂方向发展

鉴于化学合成食品防腐剂的安全性和其它缺陷,人类正在探索更安全、更方便使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如微生物源的乳酸链球菌素、那他霉素、红曲米素等;动物源的溶菌酶、壳聚糖、鱼精蛋白、蜂胶等;植物源的琼脂低聚糖、杜仲素、香辛料、丁香、乌梅提取物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复合源的R-多糖等。

结论

由于我国动植物和微生物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天然提取物用于制备防腐剂,与欧美国家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随着大多数化学防腐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我国的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源防腐剂产品将会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但是,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天然防腐剂多为粗制品,其详细组成成分、抑菌或抗菌机理还不是很清楚,这还有待于广大食品科学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

总之,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身体健康寄予更高的期望值,对食品的安全标

准要求越来越高。食品防腐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之一,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安全标准也将越来越高。我国理想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的诞生与大规模的应用,必将为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使我国在世界上率先禁止化学合成防腐剂的使用,为提高人类食品的安全水平,树立我国形象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林科.食品防腐剂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9,131(10):9.

[2]赵电波,陈必春,张小利,等.新型食品防腐剂[J].食品与药品,2007,9(3A):70.

[3]左勇,江鹏,刘利平等.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探讨[J].中国调味品2013(12):103.

[4]姜南,张欣,贺国铭等.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应用化学出版中心,2003.

[5]牟冠文,李光浩.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安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3):528-530.

[6]王飞生,叶荣飞,陈则华.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60-62.

[7]陆正清,王艳.曲酸的发酵法生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8(1):65-71.

[8]路红星.发酵法制曲酸的研究应用[J].四川省食品与发酵,2001,3(3):17-22.

[9]于雪骊,刘长江,杨玉红,等.天然食品防腐剂ε-多聚赖氨酸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食品工业科技,2007(4):226-227.

[10]慕卫平,孙隆富.食品防腐剂及其在食品生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52-53.

[11]党卫红.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工程,2008(3):22-25.

[12]陈晓伟,韦缓缓.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利用现状及前景[J].科技资讯,2007(32):208.

[13]李江阔,张鹏,岳喜庆,等.乳酸链球菌素研究现状及在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J].贮藏与加工,2008,8(1):5-8.

[14]李科德,韩木兰,柏建玲.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和应用[J].微生物学报,2002(4):102-104.

[15]秦品章.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卫生标准的若干建议[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150-151.

[16]叶蔺霜.浅谈硝酸盐在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中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2008(8):57-59.

[17]陈毅鸿.简论食品漂白剂—亚硫酸及其盐[J].山西食品工业,2005(2):18-19,37.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定稿 2012年新稿

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859303047.html,/news/dianda/2012-06-27/122.html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2010春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 分校:河西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XXXXXXX 时间: 2012.XXXXX

目录 内容摘要 (2)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3)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3) 二、激励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5) 三、学习心得体会 (8) 四、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摘要 管理是组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组织、意识,不断的进行协调的活动。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学又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所以,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要讲究艺术。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讲理论联系实际。第三部分学习心得体会。第四部分结语。本文从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各个方面对管理学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这本书,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说明了管理在任何的地方都是一种因人、因事、因时而随即适合的活动,本书讲述了十三章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概括和理论总结: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等等。这些学派主要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 第三章、计划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订实现目标的方案、措施。 第四章、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例如,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 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本性”,赫斯科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而且,文化相对主义无视基本的事实,看不到历史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同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包括异已文化

食品添加剂论文

现代生活与化学 姓名:我心飞扬 专业年级:地理信息系统09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要 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为我们提供了营养可口的美食,但近年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又让我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恐惧感。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并科学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安全;健康 ABSTRACT Variety of food additives provides us nutritious and delicious food, but a series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recent years,letting us have a fear of food additives.Therefore, we need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se of food additives. Key words:f ood; additives; security; health 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爆炸西瓜、三聚氰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使食品添加剂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广大消费者心中的疑点。由于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定义和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工艺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媒体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很深的误解。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专家曾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就没有健壮的男子,苗条的女子,聪明的小孩和硬朗的老人。”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是食物,也不一定有营养价值,但必须符合上述定义的概念,即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增强食品感官性状或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 2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2.1按来源分

管理学原理论文--张丽敏

金陵科技学管理学 课程作业 题目: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研究报告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考查学期: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姓名:张丽敏 学号:1407101036 专业:14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成绩: 指导老师:朱骅

战略及商业模式分析研究报告 ----老凤祥总体分析 张丽敏 中文摘要:老凤祥是中国珠宝的十大品牌之一,近几年来年营业额持续位列第一,作为中国首饰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珠宝门类最全、文化底蕴最深的珠宝 首饰龙头企业,老凤祥通过新的管理模式,及时根据外部环境调整企业的战 略方向,最终确定了以品牌为导向的战略模式。 关键词:老凤祥、发展战略、swot 一、引言 老凤祥作为中国珠宝第一大品牌, 2012年营业额255亿,2014年营业额328 亿。创业于1848年的老凤祥已走过了160多个春秋,是中国首饰业的世纪品牌。 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其商标 “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如今老凤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工 贸于一体,拥有老凤祥银楼有限公司、老凤祥首饰研究所有限公司、老凤祥珠宝首 饰有限公司、老凤祥钻石加工中心有限公司等20多家子公司,首饰厂、银器厂、 礼品厂、型材厂四个专业分厂,以及60余家连锁银楼、300多家专卖店和1000多 家经销商的大型首饰企业集团。 二、珠宝整体局势(老凤祥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珠宝首饰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停滞、恢复、发展三个阶段。在20世纪 80年代以前,我国珠宝首饰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始终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在80 年代之后,我国珠宝首饰行业经历了近十年的恢复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珠宝首饰行 业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性发展;从1990年至2000年中国珠宝首饰业才开始真正地进 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后在 2000年至2008年之间,中国珠宝首饰业又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在这个 时期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真正的走向壮大。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社科群。系统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更好的把握这两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社会工作;差异;共通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 14-0065-03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这个名称是由希腊语中表示"人"的"anthropos"和表示"知识"、"学问"的"logos"合成的,意思是"研究人类的学问"。人类学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分两大部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涉及到人类的来源、形成、演变、人种等人体方面的部分称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相对于"体质人类学"而言的,是研究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它研究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作出解释,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译而来,源于西方,"是指一种有关促进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措施,乃至包括各种教育、卫生、保险及其他公益事业"。西方有关社会工作一词

的使用,住往是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福利相通的。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化人类学是以人类的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类总是拥有文化并永远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经常面临相同的课题。并且学者们常把文化人类学称为社会人类学,或把社会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却永远是描述全部的人的行为和解释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因此,它不仅对世界上处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也分析研究当代社会中人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与文化人类学接轨。当然二者的紧密联系并不能掩盖它们本身的特色与独到之处,尽管二者都密切关注并研究,但研究视角却不尽相同,比如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般侧重研究文化传统及其内容,而社会工作侧重研究行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全面把握,既看到二者在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又不能忽视二者的共同之处。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毕业论文

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当三聚氰胺先后从牛奶和鸡蛋中检测出来以后,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因噎废食,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以至一些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合理添加了相关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媒体报道,作为食品工业重要添加剂的纤维素醚销量直线下降,部分产品价格锐减30%~50%,销量大幅萎缩。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那就是很多消费者将食品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助理张岩博士说:“三聚氰胺本身就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这种物质是严格禁止加入到食品中的。”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或许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颁布实施的新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能告诉人们答案: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对于食品原料乃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

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张岩说。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食品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也越来越多,其使用水平已成为该国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美国是目前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产值最高的国家,其销售额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的1/3,食品添加剂品种也位居榜首。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所列 2922种食品添加剂中,受管理的有1755种。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1100种,其中包括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六版)所列化学合成品350种。欧洲约使用1500种。我国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 一般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按来源分,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又分为由动植物提取制得和由生物技术方法发酵或酶法制得两种,化工合成法又可分为一般化学合成品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如天然等同香料、天然等同色素等。按生产方法分类,则有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酶法和发酵法)、天然提取物三大类。按作用和功能分类,又可以分为酸度调节剂、甜味剂、增稠剂和其他共21类。 “以防腐剂为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使用防腐剂的话,会引起致病菌的大量滋生,更加威胁人的健康。” 张岩说:“顺便提一句,食源性疾病尤其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才是威胁公众健康的第一因素。近几年,国内的导向和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添加剂、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关于行政管理 摘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 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同时,提出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并共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改进行政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证论,解释视维,批判视维。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典范”(Paradigm)这个词,也许是作为引起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此词经常出现在各类专著和文章的标题中。但是,由于缺乏创造性,许多学者所揭示的典范架构常令人失望。这类典范通常是一些旧的观念的再包装,再加之植根于传统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因此,只注重于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现象做一种决定论的阐释。这类典范之认知力实质是一种实证论的探究方法,目的是把人们的组织经历加以客观化,由此来证实科层制的工作绩效。需要说明的是,该文在此决不隐含这样的意思:观念重组和经验资讯的呈现在本质上并不重要。相反地,只要能够对社会情境之中的各类涵义予以清晰划分,只要能够对人类的沟通、管理活动和公共福祉进行改善的话,那么这类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着理论视维的分裂状态,但是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现象研究中的以宏观或中观为取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其范围和方法能够为行政管理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实证论和管理取向的思想在行政管理研究和著说中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这类思想方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

人类学期末论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期末论文 题目: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 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指导教师:李晓芳 学生姓名:张锦滨学号:20153320143 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完成时间:2017年6月10 日 2017年6 月10日

目录(黑体四号)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3) 正文 (4) 一、家庭的涵义与类型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4) (一)家庭的涵义 (4) (二)家庭的类型 (4) (三)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5) 二、家庭在各个生命周期对人的主要功能的表现 (6) (一)处于形成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二)处于成长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6) (三)处于成熟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四)处于衰老期的家庭对人的主要功能表现 (7) 三、个体对家庭的影响 (8) (一)个体影响家庭的形成 (8) (二)个体影响家庭的结构 (8) (三)个体影响家庭的文化 (9) 四、建立和谐家庭的对策 (9) (一)发挥良性家庭文化的作用 (9)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系统 (10) (三)加强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体功能的认识 (10) 参考文献 (11)

基于生态系统模式视角下浅谈家庭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影响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存在单位,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和群体形式。家庭不仅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密切的联系。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模式的思考方法,以核心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家庭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在家庭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等生命周期中人的行为的表现,同时对社会中存在的特殊家庭和病态的家庭结构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如何在新型社会中完善家庭结构,增强家庭的功能性,实现人与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家庭家庭生命周期人类的行为生态系统模式 Abstract: Family as the existence of the most basic unit of soci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important form of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Family is not only for living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but also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Famil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Mode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inking method to the nuclear fami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famil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family formation, growth, maturation and aging life cycle, such as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behavior, and exist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ial family and morbid family structure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tries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family in the new social structure, enhance the functional sex of the famil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and among people and family and society. Key words:family family life cycle Human behavior Ecosystem model 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离不开社会。作为一个人,我们身上体现着鲜明的社会性,我们的性别,行为规范都是社会所赋予的。所以有人会说,是社会让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成为真正的人。而人最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性应该是在家庭这个摇篮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不仅承载着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需求,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人的社会性。家庭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一生下来就在家庭这个环境中生存,当然这里不讨论比如狼孩等个别一生下来就不被社会“熏陶”的“人”。可见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在人出生后就开始伴随并不断强化。而家庭随着个体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每个发展阶段的家庭对人的功能也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家庭结构也影响着人的发展。 本文以家庭作为人的活动载体,用生态系统模式的思维方法,通过家庭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重点论述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对家庭的反作用,试图探讨更为合理的、和谐的家庭与人的关系。

食品添加剂利与弊论文

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 巫璐露 广东药学院xx学院xx专业xx班(学号:) 摘要:虽然食品添加剂有一些害处,但是大家并不需要对食品添加剂避而不及。其实只要正确地、适量地使用质量符合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不仅是无害的,而且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在生活中,尽量多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少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适量、利与弊。 引言 目前,中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可以说,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且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有益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目前,中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可以说,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且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有益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按用途,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大同小异,差异主要是分类多少的不同。美国将食品添加剂分成16大类,日本分成30大类,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

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而调料实际上也是一种食品,除了能调节味道外,有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价值,比如盐就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调料。 2 食品添加剂的好处 食品添加剂存在的作用(也就是好处)来说,其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营养需求的限制,为防止食品生产加工或者保存过程中一些营养成分容易发生改变(食品营养素被氧化、食品的腐败变质),那么适当的抗氧化剂或者防腐剂,就能够有效避免营养素的损失。另外在作为特殊膳食用食品配料或成分方面,适当的食品添加剂就能完全的调整口味以及事物热量的控制。而在保证的营养的前提下,食品的质量、感观特征和稳定性方面也是食品添加剂不可忽略的方面,例如,在使用某些需要保证潮湿度的东西,在达到色、香、味等感观特征外,适当的特别香料等能够明显提高整天的质量。也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贮藏。 3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有益无害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

管理学期末论文

管理学原理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学生姓名:谭超跃 指导教师:张雪峰 成绩: 完成时间:2012年6月6号

建立良好的组织沟通机制能带来什么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许多组织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致使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阻碍了组织的良性发展。良好的沟通有利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调力,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导向性作用,使整个组织能够围绕终极目标良性运作。本文主要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的分析,就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组织沟通凝聚力沟通机制 一、沟通的重要性 在组织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机制能够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沟通在现代化管理和组织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稳定员工思想,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沟通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进行社会交往是人的需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缺乏沟通会使人产生孤独感、没有安全感,甚至造成人格的扭曲,不利于人的发展。良好的沟通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消除焦虑,促使人们的相互了解,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2、有利于管理民主化。沟通有利于组织民主化管理的开展,管理民主化会进一步促进组织内部的全方位沟通,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了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员工及积极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提高组织操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组织运行的更加合理。良好的沟通可以改进领导的管理方式,又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3、有利于建设高绩效的团队。高绩效的团队是组织应对各种风险,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沟通可以把具有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个体打造成一支强有力的团队,使他们可以为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4、有利于减少组织内部的冲突。在社会就交往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对一个组织而言一定的冲突有利于组织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管理着如何对冲突进行管理和引导,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并使之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此时高效的沟通可以减少组织内部不必要的冲突,降低内耗,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5、有利于增强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组织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危机成为了组织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沟通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对多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和创新,可以找到应对危机的新方法,提高危机的管理水平。 二、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沟通主体之间的知识、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中存在的障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信息筛选。信息发送者为了使信息的发送对自己有利,往往有意操纵信息的情况。比如说,一个企业主管在向上级汇报情况时,往往都是上级想听到的信息,在向下级传达信息的时候,通常都是他愿意让下属知道的那部分。这样一

文化人类学论文

关于藏族婚姻制度的学习 关于当今世界存在的一妻多夫制,即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无论从文化影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最为引人注目。 对于任何一种生命,其生物特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共同决定了其生存方式。是一些因素导致该物种中不同种群生存方式的不同,因为同一物种中不同种群的生物特性是基本相同的。 一妻多夫制 一般观点认为,“所有亲属和婚姻系统中都有一个明确其乱伦禁忌的基本核心”,这对构建一个社会结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以达尔文主义的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人类是最不倾向于多夫制度的物种之一。从这种观点出发,人类多夫制之特别稀少就不奇怪了。 一妻多夫制的起源 关于一妻多夫制的起源,有两种矛盾的观点。恩格斯很早就提出“群婚残余论”,他指出:印度-西藏的多夫制,也同样是个例外。有学者提出假设,西藏及其周边的一妻多夫制、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的一妻多夫制,很可能源于古代印度。有学者认为“在某种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 作为一种适应,一妻多夫制能够产生出来而不依赖于历史的延续。” 从逻辑上讲,以下三条是不争的公理: 一、多夫多妻制(群婚)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现象; 二、一夫多妻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 三、一妻多夫制允许并且可能产生一夫一妻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发

现,这四种婚姻制度之间的关系:始于原始混乱的性关系(多夫多 妻),终于一夫一妻;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殊变化,一妻多夫既可能是原始群婚残余,也可能是从一夫一妻转化过来的。 由于藏族历史上没有实行过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藏族的一妻多夫可能源于:原始群婚残余使得一妻多夫一直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经济制度)促使一夫一妻部分地转化成一妻多夫。 藏族婚姻 藏族实行严格的血缘外婚制。凡父系血亲的男女,绝对禁止通婚和婚外两性关系,否则要遭受严厉的惩处。姨表、姑舅表之间也禁止通婚。一夫一妻制是藏族的基本婚姻形式,但也有古老婚俗的残存。藏族婚俗演进状态的痕迹显著。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的婚制 藏族的青年男女,多通过婚前的情侣和着桑关系建立感情,然后缔结婚姻关系。但是,正式结婚有的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主,有的则以父母的意志为主。以父母意志为主的婚姻,有的是拒绝当事人的要求,由父母为其另选配偶;有的父母通过媒人说合,缔结秦晋之好。不管通过何种途径结婚,藏族各地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禁止近亲联姻,讲究门当户对,索取彩礼等是结婚的必要条件。婚礼选择吉日良辰举行,由男方请喇嘛占卜决 定。结婚仪式隆重、热烈,男女双方要在佛 像前磕头才算婚姻成立。 多偶制与单偶制并存,是藏族婚姻的另一大特点。多偶制婚,包括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两种。多偶婚家庭占家庭户的比例不大,而且各地也有差

食品添加剂论文

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2级食科一班姓名:雨枫学号:1 课程论文题目:我国食品防腐剂的发展与研究 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我国食品防腐剂的发展与研究 学生:雨枫 (食品科技学院20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学号:1)摘要:由于现代食品大部分都需要长途运输或长期贮存,为保证其在保质期不受微生物破坏,必须添加适量的防腐剂,这不仅是企业生产的需要,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负责。文章对食品防腐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标准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对食品防腐剂发展中的现存问题进行了概括,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同时展望了食品防腐剂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食品防腐剂;应有现状;对策;发展前景 前言:食品防腐剂是即对代底物为腐败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腐败作用的发生,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对纤维和木材的防腐用矿油、煤焦油、丹宁,对生物标本用甲醛、升汞、甲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硝基糠腙衍生物或香脂类树脂。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特殊的防腐剂有乙酸等有机酸、以油酸脂为成分的植物油、芥子等特殊的精油成分。对于生物体的局部(如人体表面或消化道),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各种防腐剂(如碘仿、水酸苯酯、苯胺染料或吖啶类色素等)。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 一、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我国国标GB-2760-2011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及其钠盐、钙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纳他霉素、山梨酸及其钾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28种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其按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作用,防腐剂可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按来源分,防腐剂有化学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两大类。 1、杀菌剂和抑菌剂 按作用的不同,防腐剂可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杀菌剂是具有杀死微生物作用的物质,其很少直接加入食品。抑菌剂剂亦称为保藏剂,是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作用的物质。二者难以严格区分,故统称为防腐剂。

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化学与食品安全论文 2013212604 王铮摘要:食物是人类维持生存、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人体通过不断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不仅是人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保证,而且关系国计民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 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的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措施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使人们生存的必需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可是由于生产厂家的黑心,为了谋取暴利,不按照国家规定,随意添加化学物质,以提高食品的参数,蒙混过关,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化学物质对食品的影响 1、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影响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食品添加剂应该至少满足以下要求:一是食品添加剂本身应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程序,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二是食品添加剂在进入人体后,可以参加人体正常的物质代谢,或能被正常解毒过程解毒后全部排出体外,或因被不消化所吸收而全部排出全,不能在人体内分解或与食品作用形成对体有害的物质;三是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的工艺功效后,应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中消失、破坏或保持稳定状态;四是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严禁添加未经许可的食品添加剂,有害杂质不得检出或不能超过允许限量;五是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应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六是添加于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能被有效的分析鉴定出来。 非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是违法的有害的,非食品添加剂是已经被证实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或很大的危害,但是又能提高食品某一功能的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属于某一工业所用的添加剂,是未经国家食品卫生部门批准或者已经明令禁用的添加剂品种,这些物质一旦添加到食品,进入市场销售后,将不可避免带来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的食品安全事故。如前几年的“苏丹红事件”等等,严重损害了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三鹿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就是典型的非食品添加剂使用于食品中的违法事件。 一般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但由于食品添加剂是长期少量地随同食品摄入的,这些物质可能在体内产生积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胁。毒理学评价是制订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重要依据,共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急性毒性试验,二是蓄积毒性、致突变试验及代谢试验,三是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繁殖、致畸试验),四是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凡属新化学物质或污染

管理学结课论文

管理学结课论文“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姓名:李龙威 学号:201201110115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裴广一

“Z理论”及其对构建中国管理模式的启示 [摘要]:威廉·大内的“Z理论”是一本研究美日管理差异的经典著作,在这本经典之作问世后经过三十年的管理实践和理论发展,Z理论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颗耀眼明星,Z理论中的比较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构建中国管理模式方面Z理论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威廉·大内;Z理论;比较管理理论;中国管理模式 Z理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首次问世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Z理论的核心理论不断被企业所改造,完善或者抛弃,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Z理论中的很多核心内容,比如缓慢的升职评估,终身雇佣制,以及非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等,这些东西在被企业学习之初并没有完全被采纳,至少是很多人对其中的制度设计持怀疑的态度,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所谓完全Z理论化的改造,很多人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迁,Z理论的说服力以及支撑Z理论被重视的外界环境也随之消失,因而Z理论正逐步地被现代的企业所抛弃而慢慢地推出现代企业管理的舞台。那么,Z理论对于当代的企业管理真的毫无作用了吗? 对中国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没有启示了吗?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Z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内容 (1)Z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美、日企业的比较研究对象是美、日的知名企业,研究方法是以这些企业的管理模式为模型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与企业、人与工作的关系。在比较研究中他发现,在当时的美国企业里,一般来说,科长、经理等企业的管理者都一致认为,他们应该自己当担起决策的责任。大多数机构实行一种“局部关系”,即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仅涉及对完成特定任务直接相关的那些活动,而其他的关系却少之甚少。大内把这种由领导者个人决策、员工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的企业称为A型组织。他认为,当时研究的大部分美国机构都是A 型组织。 然而相反,在研究日企时,他却发现日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譬如日企重在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使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命运;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同时为职员提供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除此之外,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会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在进行决策的同时,采取集体研究的决策过程并对-件工作集体负责。如此而来,使人们树立了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因此,大内把这种组织称为J型组织。 以上所提的则为美、日企业比较时文化上最大的差异,而Z型组织是在比较后得出的和日本企业特征相似的一种组织,这三类组织的比较可以表示如下: 表一三类组织比较 日式组织(J)美式组织(A)Z型组织 终身雇佣制短期雇佣制长期或者终身雇佣 缓慢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快速的评估或者升职过程长期考核逐步提升 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非专门化职业发展模式 含蓄的控制机制明明白白的控制机制含蓄的控制机制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源自希腊文,由“人”和“学问”两个字合成,意思是研究人类本身的学问,伴随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产生,最初的人类学家借助殖民者的文字记录展开研究,被称为“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是研究人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及其发展变迁的学问。1897年美国华盛顿人类学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科地位最初确立。 文化: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由耳濡目染产生出) 人类学的分支学科: 体质人类学 考古学 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 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欧洲) 狭义:对异文化的共时性研究 社会人类学(英) 广义:对不同时代(考古学)不同地区(语言人类学)不同民族(民族学) 考古学: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重构历史上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生活,探讨人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语言人类学:研究语言,或借助语言学的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认为族群语言与族群的社会结构思维模式、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因而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像符和文化资源,认为语言反映了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思维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语言人类学所研究的语言是社会构造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的能动作用。 民族学:更多的关注人类文化现象,侧重于“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异同产生和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于当地人的现实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从而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对人类的认识) 考古学:研究过去的人类文化 语言人类学:通过语言符号研究文化 民族学:研究现在的人类文化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摘要: 食品添加剂是我国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国内外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故而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使用规范发展 正文: 第一部分:概述 1.1食品添加剂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作用: 1、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口感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在这些加工过程中,食品容易褪色、变色,有一些食品固有的香气也散失了。此外,同一个加工过程难以解决产品的软、硬、脆、韧等口感的要求。因此,适当地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 2、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防腐剂和抗氧保鲜剂在食品工业中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对保持食品的营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食品中适当地添加一些营养素,可大大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各种生鲜食品和各种高蛋白质食品如不采取防腐保鲜措施,出厂后将很快腐败变质。为了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保持应有的质量和品质,必须使用防腐剂、抗氧剂和保鲜剂。 4、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 食品超市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这些食品除主要原料是粮油、果蔬、肉、蛋、奶外,还有一类不可缺少的原料,就是食品添加剂。各种食品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不同,一般都要选用正确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尽管添加量不大,但不同的添加剂能获得不同的花色品种。 5、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食品加工过程中许多需要润滑、消泡、助滤、稳定和凝固等,如果不用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