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摘要:所谓公众参与,是在社会分层、公众和利益集团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参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使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管理形成合力,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城乡规划中实施公众参与机制能够有效的协调思想、减少各方之间的矛盾,同时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更进一步有效的实施。本文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并归纳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探讨了加强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环节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决策;反馈

Abstract: the so-call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public and interest groups demand variety situation has taken a coordination strategy. It emphasize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op-down, bottom-up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to form resultant force,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coordinate ideas, reduc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the main body, improve public decision-making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which can ensure the furthe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n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sums up the problem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link of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Organization form; Decision making; feedback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公众参与的概念

公众参与是在社会阶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它强调公众对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管理实施过程的参与、决策和管理。它最初是为了宣泄市民的“不满”情况,以稳定民心,保持社会安定,后来为了促使寻求公众政策的实现,上升到了城市规划制定、决策、管理民主化的高度。

公众参与最早起源于美国,它首先是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一种协调建设中争议的手段被提出来的,它具体是指公众对涉及自身及公共利益的事务享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决策权,参与到行政决策中去,反应民众的声音。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表现,广泛地存在于涉及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中被广泛运用,有的国家甚至已将其列入法律,以保障实施,是一种实践证明较为有效减少争议的管理方法。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由人民产生,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这是我国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石。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之一,其各种行政行为都涉及到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因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批和管理全过程,是公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利益表达,也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众广泛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城市规划,能够促使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相互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相互平衡,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使规划成为政府实施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

(三)公众参与可以保证规划设计的合理性

吸引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专家、人士参与规划,集思广益,避免规划脱离实际而造成的判断错误,使规划成果更加科学。

(四)公众参与有利于城市建设及管理的顺利进行

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对城市规划作用的认识有利于公众遵守和执行城市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程度低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一种政府决策规划部门执行的自上而下的被动模式,公众参与还处于“象征性参与”阶段,公众只有参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城市规划多是由政府领导“拍板”决定的。作为城市活动主体的公众难以表达他们的实际利益要求与价值取向,成为被动听取、支持和贯彻城市规划者。

(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和技能缺乏

在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的最主要目的是与自身社区密切相关的事务,而对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关心较少。作为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需要切实领会规划意图,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规划基本知识。目前我国公众普遍缺乏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妨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广度与深度。而且,公众参与的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度也不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城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比较强,在大多数城市,公众抱着“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愿参与城市规划,甚至连最简单的问卷调查也不愿填写。

(三)参与范围没有覆盖规划的全过程

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尚未在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公众的参与往往局限在针对具体规划项目的调查,走访,涉及的公众面较窄。在城市规划审批决策阶段,能够行使参与权的一般还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机构和地方政界的精荚人士。此外,在规划立法、实施监督等方面,公众参与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些现象说明公众参与还没有覆盖到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在城市规划

事务中参与的比例还很小。

(四)参与深度难以触及规划的核心环节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市民的意见对规划决策和

实施影响力、干预力的大小。然而,目前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形式”重于“实质”,参与的主要效果是加深了对规划项目和规划事务的了解,在规划的过程中起到了“参赞”作用。其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带有很强的“被动性”,参与行为往往起源于城市政府组织的规划公示等事务。此外,市民的意见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甚至意见是否得到采纳也得不到反馈,而意见被采纳的市民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奖励和鼓励。

(五)相关法律尚未作出明确界定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立法多注重行政行为的授权,关于公众参与的问题还很少涉及,城市规划法制体系仍然带有政府强制实施、公众被动配合的色彩。同时,公众参与缺乏定量评价体系。这些必然导致了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定性的模糊,使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停留在初级阶段和肤浅的层次。

三、加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环节的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

许多西方国家的公众参与主要是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实现的。根据国外公众参与经验及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应构建非官方、具有体制保障的公众参与组织,以提高公众参与的范围,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中立的仲裁组织。听证是利益相关方进行规范博弈和民主协商的过程,但听证并不是化解分歧和矛盾的必要条件。当经过协商但没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就需要仲裁。在司法不独立的现实政治语境下,地方政府在仲裁中集裁判员和运动员角色于一身,难以主持公道。在此情况下,应当构建一个规划仲裁协会或仲裁委员会,由它进行最终裁定,以期保证仲裁的公平、公正性。

(二)提高公众参与意识,落实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加强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增进公众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市民了解到城市规划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城市规划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宣传可以产生多层次的互动,可以拓宽

公众参与的渠道。同时宣传有其持续性和长期性,可以使市民长期对城市规划投入较大的关注。

(三)建立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

政府组织对公众意见应该予以及时地整理备案,并且进行及时地分析。重大项目的重要意见应该会审,进行最后采纳与否的决策。公众的意见是否采纳都应该给予公众相应的书面答复;采纳的意见应该要求公众提供更加深入的资料,被拒绝的意见则应该指出没有采纳的主要考虑。

(四)设计者角色的调整

如果把城市规划作为产品,那么市民则是最终用户。按照这个逻辑,在规划编制这个经济活动过程中,规划师生产产品,政府和行政部门选择生产商,而市民则对生产的产品进行选择、评判。也就是说,规划师应该为市民服务,而不是为某个政府部门服务。规划师应该是市民参与的组织者,在许多情况下,规划师应直接负责设计一个公众参与活动,该活动将对形成最终决定起重要作用。规划师在鼓励公众参与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可以为规划过程的每个部分选择最合适的参与方式,可以协助这类参与为规划过程做出有效的贡献,而不是如传统作法那样,仅求助于技术和专业技能。

(五)加强规划信息的公开

规划信息可达性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公众首先必须有知情权,然后才可能真正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划活动中去。政府组织应当承担起规划信息公开的职能,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规划许可审批前、中、后以及规划执法处理前、后环节进行全程公开,让公众充分了解到各个程序、环节,切实让公众能监督规划运作的全过程,保证城市规划实施过程的透明性。积极搭建政府网站、建设工程现场、社区公示栏、报纸、城建展览馆等公示载体,采用宣传册、信息更新、具体建设项目方案等,进行全方位的公开公示,听取意见、建议。

结语

综上,公众参与是实现可以进行持续发展的一个长期的推进整个

过程,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的深度和范围需要是一个逐渐扩大和渐进的整个过程。所以,在逐渐实施公众参与的同时,应该着重普及和宣传城乡规划的知识与意识,让公众以及各相关部门真正了解到城市规划的实质。

参考文献

[1]刘明,曹吴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2]聂康才,周学红.城市规划民主与公众参与[J].城市问题,2005.4.

[3]周天智.关于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4.

------------最新【精品】范文

面试常见问题及回复技巧2016-7-30

面试常见问题及回复技巧 本人七月份在长沙跑了一个礼拜面试了数家大中型公司,现在把面试的经验和注意事项整理如下,首先交代 我本人是学商务英语专业,大专学历,英语四级,真的与很多面试者比较没有任何优势,最大的优势我觉得 就是在深圳有三年的eBay平台的外贸销售的工作经验,所以相信自己,自信一点就好。 我映像最深刻的是我面试的一家钢铁公司,我当时面试的是外贸销售的职务,具体的面试流程如下。 我大概三点一刻到他们公司,询问前台说明我的来意之后,先在前台登记了访客信息,前台询问我是面试什 么职位,然后给了我相应的职务的入职信息登记表格和一个专业考核表格。然后我就在那里填啊填啊,填写 了到了4点钟左右。第一个表格是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第二个表格填写的是你的专业相关的知识,举例有 什么外贸平台,你最好是写B2B的平台,因为这家企业做的是B2B平台,还有推广产品找客服的途径,还有一个中文翻译英文的题目,最后一个是实操题,给你一封英文的email,是一个询盘,让你判断是重要询盘,有效询盘和垃圾询盘,我觉得这封信模棱两可的,我选择的答案是中间中立的一个答案,这是一个有效的询盘,即使面试官的标准答案是重要询盘还是垃圾询盘,我的答案至少不会太极端。 填完表格之后,我询问前台之后,我交了表格给前台,然后继续等待,大概2分钟后,我就被一个女的面试 官叫进去了,进行面对面的面试。她先是预览了一下我填写的简历,确认了一下我的名字,然后,开始了第 一个问题。 一、面试官询问的问题 1.请用英语来一个1-2分钟的自我介绍。 我在那里瞎说一通,说得有点乱,没有条理,估计顶多1分钟左右。事后想来,我感觉她考验的不是你说的 内容,她主要考验的是你能不能说的能力,以及你的发音情况,所以不要怕。 2.学校开设的课程,排名和各科目成绩 我面试了好几家公司,发现了好多公司都有询问这几个问题。我当时确实有点紧张,我都不太记得学了什么 课程了,都只是几个影响深的,因为我觉得这种问题只会询问应届毕业生,但是当时我就说了我们上的几门 课程。排名科目成绩我的回答是,我的班级排名第一,然后我说了一有实力一点的东西,我说我有获得一个 全国励志奖学金,这个比较有说服力,知道的人比较多,因为奖学金总是意味着学习成绩好,个人表现也好。 3.然后问了我的籍贯,现居地址以及家庭主要成员。 在长沙面试,所有的HR都很会注意你的户籍所在地,以及现在居住的地址,这里回复就很有技巧了。户籍 所在地的话,如果你是湖南人,就直接说我觉得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现在居住的地址的时候,因为楼主 是在岳麓区大学城附近租了一个小破屋,算是暂时定居在哪,但是,你不能直接回复HR说,我租房子在岳 麓区,因为我面试的公司在雨花区,保守估计也得1.5个小时来到这里,你直接实诚的和HR说,他会认为 你距离这么远,一定很辛苦,应聘你把,你过来很容易迟到,你这么远过来肯定很辛苦,会影响你上班的效率,太远了,公司员工也容易放弃,公司流动大,一般会不愿意考虑距离太远的面试者。 妥善的回答方法是,我朋友在那里租了房子,我只是暂住在哪里,等工作稳定了,我就在公司附近租房子, 搬过来,这样的回答就很巧妙了。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

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15-12-15T13:36:52.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陈小磊1 段金焕2 [导读]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 陈小磊1 段金焕2 1.身份证号码:412721************ 450000 河南郑州; 2.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50000 河南郑州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议来构建公众参与的体系,使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法律制度;组织一、公众参与及其重要性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是一种让社会上的多数人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的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实质上就是公众与项目主持方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公众参与最先出现在北美国家的规划当中,起初是为了协调平衡各方(尤其是普通民众与政府、投资商之间)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规划方法,后来 发展到作为一种规划技术和规划理念被广泛采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规划失误,增强规划的合理性;有利于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城市规划既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政府职能,同时它还是一项带社会实践性质的公共事业。城市规划的这三种性质,要求政府的决策要尊重科学、尊重民意,而公众则应当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的实施,一旦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持久地接触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行为便会更加科学与民主,规划决策便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需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不仅在参与管理上缺乏合理的机制,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尚未明确,使整个规划实施过程的公众参与效率和效果降低。因此在城市规划法中确立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是支撑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我国仅有的相关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里面第一次明确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要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这无疑是我国城市规划立法方面的一大进步。(二)多元利益群体的博弈公众参与最开始被运用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公众与开发商、政府之间的利益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主导机构,负责编制总体规划和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它又要全面地考虑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希望通过城市规划来促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城市用地的扩张或城市的开发,这与中央政府的保护耕地和合理节约用地的精神相悖,也不一定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而具有大量资本的开发商对于商业利益的追求是非常明显的,往往会为了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违背政府的意志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社会公众在三者利益的博弈过程中,永远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但他们作为城市的所有者,希望能更多的参与到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表达自己的价值倾向,与政府及开发商达成共识,使城市规划更符合公众利益。所以说,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参与到城市规划中都有着不同的立场和需求。(三)公众参与程度不足从我国城市规划各规划阶段中对应的公众参与形式可以看出,社会公众对于城市规划的参与只是某些环节的,而且普遍还只是被动的听下看下,然后接受它,其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往往形式大于意义。再加上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地步,使得城市规划在公众心里是政府和开发商等的事,而且相关部门对有关的规划信息对外公布和宣传力度也不足,导致社会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意识就更薄弱了。 三、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体系构建(一)公众参与的保障要素1、法制保障 法律及相关制度是保证公众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获得参与权利的核心基础。其中主要权利包括: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委托权以及决策权。这是赋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的基本前提,这样才能使公众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体现城市规划的立法为公,规划为民。同时,必须完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内容。应该在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行政复议中对公众参与的内容和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切实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 2、技术保障 技术是保证公众在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能轻易获取规划信息和知识的基本平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公众的教育改革;二是针对参与手段的技术革新。技术保障的含义是指方便公众获取规划信息、了解规划知识、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中,因此除了传统意义的纯技术革新以外,更包括有教育的改革,以提升公众自身参与的能力和效率。 3、资金保障 充裕的资金是保证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的先决条件。公众参与到类似城市规划这样的公共事业中,这就不得不考虑参与过程中将遇到的以下几个资金问题:①公众参与过程中本身所产生的具体费用;②有关城市规划过程的专业术语的翻译解释、冗长材料的总结概括所需要的资金;③相关的专家咨询费等。建立适合我国的公众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实现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二)公众参与的过程要素1、组织形式

景观设计面试常见问题

景观设计面试常见问题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景观设计面试常见问题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园林景观照明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 分析相关资料; 1、了解该园林所处城市的人文、历史;考察其周边相类似园林的景观照明特色。 2、了解园林景观设计师对该园林景观的设计定位。 (二) 提出设计理念; 1、分析该园林的周边环境和景观特色,概括提炼出对景观照明设计有用的元素。 2、提出景观照明设计的理念。 (三) 进行照明分析; 1、游园路线分析,得出游人根据该游线观赏园林时的视觉焦点和该游线上各景观节点的主次关系。(简单介绍一下,功能照明的实施方案) 2、景观节点的功能分析,推论出园内各节点的设计风格以及实施景观照明时必须达到的亮度。 3、主要场景分析,根据游园路线分析和景观节点的功能分析,提炼出该园林中几个主要的视点,形成大的视觉场景。 (四) 深化照明设计 深化设计过程中,各场景的景观照明设计必须紧扣总的设计理念,在以上

景观照明分析的指导下,按照景观节点的主次、景观照明的强弱、被观察的先后等关系进行设计。 二、不同类型景观的设计表现: (一) 建筑物的夜景照明 建筑物的夜景照明,最常用的有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等。 建筑立面的泛光照明就是用投光(泛光)灯按设计计算的一定角度直接照射建筑物立面,重塑建筑物的夜间的形象。其效果不仅能显现建筑物的全貌,而且能将建筑物的造型,立体感,饰石材料和材料质感,乃至装饰细部处理都能有效地表现出来。 泛光照明不是简单地重现建筑物的白天形象,而是利用投光照明的光、色、影的手段,重塑建筑物在夜间更加动人、俏丽、雄伟壮观的形象。 建筑轮廓照明就是用线光源(串灯、霓虹灯、美耐灯、导光管、LED光条、通体发光光纤等)直接勾画建筑轮廓。用窄光束光照射建筑物边缘也可起到勾勒轮廓的作用。 泛光照明 内透光照明 轮廓照明 内透光照明就是利用室内光或装置在特殊位置的灯具从建筑物内部向外透射光线,形成玲珑剔透的夜景照明效果。 (二) 广场的夜景照明 广场的形状与面积既无定形又式样繁多,设置照明必须抓住满足功能照明为前提,根据广场的'固有特色,充分发挥广场的机能。

(完整版)高校辅导员面试问题汇总(150问全全全)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1、在高校从事行政工作,尽快适应和胜任 2、根据工作情况明确职业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 3、当学校需要我从事其他工作的时候,服从安排 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1、思想政治的引导 2、综治维稳 3、学风建设 4、实践能力培养 5、就业和创业指导 6、学生会和社团 7、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 8、学生工作无小事 为什么要做辅导员 1、在高校从事行政工作是我的职业目标 2、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在学生时代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3、经过6年的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和特点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竞争的优势是什么 1、热情和责任感(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生工作的经历证明我热爱学生工作) 2、经验优势(经历过学生工作的各个层次和位置,比较熟悉) 3、性格优势(兼具女生的细致灵活和男生的沉稳魄力) 4、能力优势(执行、组织、协调、控制) 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 2、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辅导员要承担大量细致的日常工作 3、学校和学生的桥梁 4、学生培养的重要力量 如何做好高校党建工作 1、按照程序严格考核和发展党员 2、吸收和发展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 3、通过各种方式(组织生活会、其他活动)加强组织凝聚力 4、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关心群众同学 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1、政治素质:坚定地政治立场 2、业务素质: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和掌握 对大学生行为和心理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对日常工作熟悉和快速处理的工作效率 3、心理素质过硬,能够处理繁琐的事物和突发事件 4、责任心和使命感 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1、个性鲜明、果敢自信,但过于自我 2、知识面广、事业开放,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3、智商偏高、情感早熟,但依赖性较强 4、好奇心强、勇于挑战,但抗挫折能力较差

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浅谈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摘要:从公众参与规划之缘和内涵切入,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剖析我国刚刚起步的公众参与规划的问题和形势,探讨今后我国在如何真正体现公众参与规划、发挥调控作用、参与规划决策,并为实现城乡规划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社会公平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margin and connotation of planning,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e ques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how to embody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play a role in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effort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equity, people-oriente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social justice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浅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浅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运输学院1003班肖昊玮10251081 老师您好,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分别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二者的对比与联系以及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 想要弄清楚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详细了解二者所涉及的内容是什么,而最能体现内容的就是定义了,所以我们先由定义入手: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而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 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二、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对比与联系 由定义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规划”二字决定了两者均是着眼于未来的学科,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领域是“城市”两字所包含的一切,是针对城市未来建设、管理、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学科;而交通规划则更侧重于对某一地区(不一定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总体来讲,城市规划中包涵着交通规划的一部分知识,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的上来看,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而城市规划所涵盖的范围会更多,其目的也更加丰富,城市规划具有调控城市宏观经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 城市发展维护公平、改善人居环境等作用。 通过二者的定义对比分析和目的对比分析,我们大概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谈谈二者的联系。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建筑物的排布受到道路的影响和制约,而城市交通规划又受到土地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概括来讲,交 通规划应当以城市规划为纲,交通规划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 三、目前我国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更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在中国,不论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其他中小型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归其原因,其实就是规划存在着问题,深究一步,便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发展的时候,忽略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脱节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总是在盖了房子之后,才讨论道路的设计应该如何如何,以至于现在城市里“拉链路”的存在十分普遍,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与其说这是咱们的规划师的技术问题,其实更应该说是政策问题,咱们一味图快的发展模式,很容易便忽视了合理规划的重要意义,作为运输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城市规划研究生复试个人陈述

一.学术背景 我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期间就读于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城市规划专业。主修课程包括建筑构造、建筑美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调查研究方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详细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城乡规划专业有了深入的认识,具备基本的方案设计的能力,也逐步善于从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我对城乡规划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诚恳的求学精神,使我不仅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也激发了我对城乡规划的研究精神。 二.研究工作 大二时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竞赛,参与前期调查、资料整理、论文撰写的全过程。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很好的名次,但是在这过程中展现出的团结奋进的团队合作精神,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都使我收获颇多。大三下学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经过全体组员的一致努力,在学校的初赛中取得了第一的好名次,在大四上学期的几次选拔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这几次的选拔,使我认识到了努力就有付出的道理,也激发了我们赢得最后竞赛的信心。 除了参加这些竞赛,在课余时间里,我也跟随专业老师先后参与了淮安市盱眙县管镇管仲居民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团结村村庄规划等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的方案设计能力、绘图能力、组织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在大三暑期,在城市规划有限公司实习两个半月,期间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获得了老板的好评。 三.学习和研究计划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研究生的现实状况等,我对自己的研究生阶段有以下三个阶段的规划: 研一阶段: 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为以后从事城乡规划方面的研究打好基础。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授,积累专业基础知识,逐渐建立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在课余时间,独立学习,广泛阅读专业书籍,拓展自己的视野;认真学习相关软件,提升自己的绘图能力。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始参加导师的一些项目,尽快融入导师的研究组跟随课题组老师,协助导师和学长学姐完成相关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研二阶段: 进一步积累和储备与城乡规划与环境设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自己的工作思路,争取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开拓自己的视野。在能力允许范围内,撰写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因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对相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发

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建构中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机制 沈航葛明 (黑龙江大庆市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出发,从而分析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总结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探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其本质是要通过公众对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广大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研究。在总结国外公众参与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推动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活动方式、机制、途径上的发展。在对北美公众参与状况分析总结后,梁鹤年(1999)指出:北美的公众参与是建立在“美式民主”基础上的一种“契约式”民主,是一种买卖式的权利弹性分配,公众利益在其中不过是各种私益通过法定程序谋取最大满足的一个幌子。规划“官员”在规划中一没有政治权力,二不是真正广泛的公众利益的代表,实际上是处于有势力的利益团体与市政府之间的夹缝人物。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公众利益”概念要明朗和稳定得多,公众参与至少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协助官员了解下情,以及启发官员创新以维护公益。 2.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2.1城市管治理念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 自1990年代以来,“管治”作为一种理念,渗透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城市“管治”的研究也在学术界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规划中引入“管治”理念,将对加强城市规划的广泛认同性和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城市规划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规划中“自上而下”或者“命令与控制”的模式已不能被理解和接受。而面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现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管治”思想正对之产生的巨大冲击,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增强公众参与规划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要重点对规划制度本身进行完善,保证公众参与规划的合法性及其过程的可操作性。 2.2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考察我国十年来公众参与的发展水平,不难发现,我国现状的公众参与程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还远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我国除极少数正转向“受引导的互动合作式阶段”外,大部分地区才开始向“受约束的尝试阶段”过渡,甚至还有部分地区的参与水平尚处在“公众完全被动式阶段”。 再从规划法规建设角度来分析,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缺乏也是阻碍公众参与活动展开的巨大绊脚石。张萍在《从国家本位到公众本位》一文中谈到:我国长期以来,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国家的需要完全代替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城市法规中也偏重反映国家意志的价值倾向。然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确立的国家本位思想,在市场经济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必须搞明白的15个问题

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必须搞明白的15个问题 1、重点与非重点 普遍的来看,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平均水平要好一些,后劲比较足。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师资力量、生源情况、教学条件、学术交流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否认很多院校也有优秀的人才。 重点与否的界定也有个标准,有些是学校综合实力很强,规划专业实力一般,有些恰恰相反,而且各院校的特长也不相同,所以也难比较。现在的用人单位也很实际,象购物一样,取得是性价比。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倒是现在有些院校实在胡闹,规划专业才办了几年,居然搞出一届6个班,据说还有的更离谱,8个班。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2、五年与四年 城市规划专业经历了从5年——4年——5年的变化,现在各届的学术带头人或用人单位领导大多本科都是4年制的,也没多大问题。所以重点不是你在学校待了几年,关键是自己的基础。学校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必要的。如果只是会画图,找个职业高中的学生就好了。千万别把自己训练成绘图员哦! 但是:同样重要的“会画图不是万能的,不会画图那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图是要画的,还的画好。 至于有的单位拒收4年的同学,可以理解。单位招人是需要成本的,谁也没哪么多时间调查研究。所以你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你的最大优势展示出来,大多数人找工作会满天打电话、发邮件。单位一天接到几十个电话,几十个邮件,哪有功夫看?所以只好筛选了。 3、找工作 找工作得有些诚意,我有过这样的感觉,好几次在面试新生时,接到其它求职的电话。试想一下,你就是个仙女,在电话那一端俺也看不见啊!当然还是眼前的实在。所以奉劝各位同学,选准几家去面试,破费一些,面皮厚些,和你的职业人生比起来,这几个月的辛苦是值得的。 筛选单位,首先是城市,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经济发达地区给你的决不是月收入多几千块,而是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4、工作类型 公务员:去机关就不用说了,每个城市就哪么几家,除了有关系外,你要密切留意公务员的招考,网络如此发达,很易找。关系很重要,但实际上机会更重要。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有两种,一种是全额拨款的,一种是自收自支的。全额拨款的大致相当于“准公务员”,很多城市的编研中心都是此列。自收自支和企业类似,大多数的规划设计院属于此列。事业单位目前存在机构改革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其发展方向不明,不过混“准公务员”队伍,和行政机关联系也很紧密,总是有机会的。重点是你是否有编制,事业单位是需要事业编制,否则很多优惠你都无法享受,遇上改制首先遭清理的也是这一帮。国企:很多大型的以方位命名的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均属此列,单位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但是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所有国企有的毛病都有。而且目前的管理层都在向着MBO 考虑吧,要不就在自己搞关联交易,改革是迟早的。 各类设计公司:良莠不齐,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还是不错的,当然要靠运气碰,这里也不便于评价,最好找到熟悉其内部的师兄问问。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适合人家的不一定适合你哦。

给助理城市规划师一些建议

给即将毕业的城市规划专业同学一些建议 1、重点与非重点 普遍的来看,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平均水平要好一些,后劲比较足。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师资力量、生源情况、教学条件、学术交流等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否认很多院校也有优秀的人才。 重点与否的界定也有个标准,有些是学校综合实力很强,规划专业实力一般,有些恰恰相反,而且各院校的特长也不相同,所以也难比较。现在的用人单位也很实际,象购物一样,取得是性价比。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倒是现在有些院校实在胡闹,规划专业才办了几年,居然搞出一届6个班,据说还有的更离谱,8个班。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2、五年与四年 城市规划专业经历了从5年——4年——5年的变化,现在各届的学术带头人或用人单位领导大多本科都是4年制的,也没多大问题。所以重点不是你在学校待了几年,关键是自己的基础。学校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必要的。如果只是会画图,找个职业高中的学生就好了。千万别把自己训练成绘图员哦! 但是:同样重要的“会画图不是万能的,不会画图那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图是要画的,还的画好。 至于有的单位拒收4年的同学,可以理解。单位招人是需要成本的,谁也没哪么多时间调查研究。所以你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你的最大优势展示出来,大多数人找工作会满天打电话、发邮件。单位一天接到几十个电话,几十个邮件,哪有功夫看?所以只好筛选了。 3、找工作 找工作得有些诚意,我有过这样的感觉,好几次在面试新生时,接到其它求职的电话。试想一下,你就是个仙女,在电话那一端俺也看不见啊!当然还是眼前的实在。所以奉劝各位同学,选准几家去面试,破费一些,面皮厚些,和你的职业人生比起来,这几个月的辛苦是值得的。 筛选单位,首先是城市,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经济发达地区给你的决不是月收入多几千块,而是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4、工作类型 公务员:去机关就不用说了,每个城市就哪么几家,除了有关系外,你要密切留意公务员的招考,网络如此发达,很易找。关系很重要,但实际上机会更重要。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有两种,一种是全额拨款的,一种是自收自支的。全额拨款的大致相当于“准公务员”,很多城市的编研中心都是此列。自收自支和企业类似,大多数的规划设计院属于此列。事业单位目前存在机构改革和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其发展方向不明,不过混“准公务员”队伍,和行政机关联系也很紧密,总是有机会的。重点是你是否有编制,事业单位是需要事业编制,否则很多优惠你都无法享受,遇上改制首先遭清理的也是这一帮。 国企:很多大型的以方位命名的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均属此列,单位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但是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所有国企有的毛病都有。而且目前的管理层都在向着MBO 考虑吧,要不就在自己搞关联交易,改革是迟早的。 各类设计公司:良莠不齐,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还是不错的,当然要靠运气碰,这里也不便于评价,最好找到熟悉其内部的师兄问问。不过凡事都有例外,适合人家的不一定适合你哦。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一)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一) 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任何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都要在交通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而交通规划也不能仅仅根据交通系统本身来制定,土地利用也深深地影响交通规划的决策。 1引言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就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 交通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一般由车站、港口、机场和各类运输线路设施组成,是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环节。 交通枢纽的出现,一方面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用地等因素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又对地区间的联系、地块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利用交通枢纽的出现来改善城市交通,从而带动城市规划的发展,就现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2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梳理 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不仅决定了城市交通源、交通量及交通方式,且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影响,从而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 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与道路等其他各种交通设施的交汇。这一特性造成了交通枢纽往往是交通阻塞主要发生的地点,造成交通流中断、事故增加。针对这一城市交通中的“瓶颈”,如何科学与合理组织交通枢纽的各相交通流,实现交通安全与畅通,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具体的特性及交通流向采取不同的用地规划布局作出具体的分析。 3对交通枢纽的具体分析 3.1重庆鱼洞换乘枢纽 该项目地处重庆主城南部,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极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潜在的对内对外交通需求巨大。 1)功能分区 根据换乘枢纽的外部功能要求,将场地划分为换乘枢纽主体建筑区、配套建筑区、长途客运停车区、常规公交停车区、长途车下客区、长途车发车区、公交下客区、加油加气区以及站前广场区、河岸绿化区10大功能区。 2)平面布局 项目平面空间结构从使用功能出发,布置在靠近轨道交通鱼胡路站一侧;结合地形高差情况,换乘大厅及客运站前广场布置在不同的标高;出租车及社会车辆上下客区,始发公交候车区布置于客运站前广场内;长途车候车区则布置在一层,长途客运的进出站口布置在地块北侧,把常规公交的进出站口布置在地块南侧。 3)交通组织 a.对外交通组织 规划项目对外客运主要提高辐射长沙、贵阳方向的长途客运服务,内环高速、渝黔高速、界水高速接长沙方向。 b.内部交通组织 i).长途客车交通流线组织 长途客车流线经由用地北侧26米城市次干道车行入口进入,向东进入停车区检修停放。发车车行流线由停车区出发,经地块停车场通道到达长途车发车区,与长途车停车场、公交车

城乡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城乡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就目前而言,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字:城乡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城市的良好发展的前提保证就是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实行有效的管理手段,这是在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深,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不断提出,城市建设体系不断扩大。但同时,很多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08年的《城乡规划法》,以法律的形式促进城市规划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重点。 一、城市规划目前的现状 城市规划的标准含义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综合性的部署城市、乡村的发展,包括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设活动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并且实时相应的安排进行有效的管理。城市规划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活动,在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方面具有重大影响意义,但同时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城市全局,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在统筹思想的指导下,处理好城市规划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友好全面和谐发展。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城市规划的设计任务非常广泛,来自世界各地,城市规划的沟通方式也是采用委托的形式进行。一般来说,城市规划的设计人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丰富、设计水平较高,难能可贵的是设计人员敢于创新,受到委托单位的欢迎。但是这些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对于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变化考虑不周,导致实际操作往往受到限制难以推进工作进展。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的设计单位分为三部分,都隶属于事业单位。第一部分的设计单位在整个城市规划管理中配有专业的基础设计设施,并且设计技术含量最高,竞争力最强,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城市的规划,往往全国的城乡规划建设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其余两部分的设计单位,一般都是有地方政府进行管理,并且主要负责地级城市的城乡规划,与第一部分设计单位相比,他们的劣势十分明显,基础建设差、设计技术弱导致在市场中竞争力差,生存环境恶劣。除了事业单位的以上三种城市规划单位以外,还有一些境外的城市规划单位,主要负责大型规划活动。 二、城乡规划设计常见问题 1、规划体系不健全 规划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并且统一进行调配。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负责。但是由于城市规划体系不健全,政府部门权责不清,上级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减轻自己工作负担,直接将城市规划职能下放到下一级政府,这样单纯为了自身利益的做法直接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工作受阻。由于不同层级的管理权限不同,并且各级政府工作的审批程序与管理手段都大不相同,下级政府机构难以调控部分资源,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也难以落到实处。 很多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侧重点存在重此薄彼的现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只重视设计和施工,忽视管理监督。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监督体系,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个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体系,部门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沟通,各部门独立于彼此,使得在整体上,政府各工作部门不能协调合作和进行信息互换,最终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不能从整体上进行统筹。 2、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欠缺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作者:孙施文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刊名: 国外城市规划 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OVERSEAS 年,卷(期):2002(2) 被引用次数:31次 参考文献(1条) 1.Zygmunt Bauman;洪涛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性、后现代性与知识分子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孙施文.殷悦.SUN Shiwen.YIN Yue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4,19(1) 2.张继刚.ZHANG Jigang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0(7) 3.孙施文.SUN Shiwen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1999(5) 4.孙施文.陈宏军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概要[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1(1) 5.孙施文.SUN Shiwen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0(7) 6.杨贵庆试析当今美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2(2) 7.孙施文.SUN Shiwen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政策的理性过程[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2001(2) 8.任国岩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规划师2000,16(5) 9.孙施文.SUN Shiwen规划的本质意义及其困境[期刊论文]-城市规划汇刊1999(2) 10.孙施文强化近期规划促进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3,27(3) 引证文献(31条) 1.李东泉.韩光辉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历史原因[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5(11) 2.崔琰.李海民.肖立宾浅论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机制与措施[期刊论文]-唐都学刊 2004(2) 3.马小英.周国艳论激发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动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2011(12) 4.周光朗浅谈城市的社会性规划[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08(2) 5.刘兆凯关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再认识[期刊论文]-四川建筑 2006(4) 6.王全.张峰.徐建刚试论信息时代的规划公众参与[期刊论文]-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4) 7.于海漪日本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研究之一:社区培育的概念、年表与启示[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11(2) 8.周光朗浅谈城市的社会性规划[期刊论文]-北京规划建设 2008(2) 9.李小敏城市规划及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期刊论文]-城市问题 2005(3) 10.杨锐美国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评述[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1) 11.李渊.朱庆.王静文What If思想和MCE-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惠州概念规划为例[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 2006(1) 12.王登嵘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6(5) 13.张国烈深圳法定图则的实施及应对建议[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孙雅楠.吴志强.史舸《城乡规划法》框架下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期刊论文]-规划师 2008(8) 15.赵秀敏.葛坚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期刊论文]-城市规划 2004(1)

城市规划论文: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 摘要: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城市交通方式转型的重要时期。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尚未完整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导致在规划以及实施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规划;促进作用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导致了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而城市交通堵塞和拥挤则是其中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并且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为了较解决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城市交通问题,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化战略,关键要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城市规划发展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概述

所谓城市交通规划就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城市规划则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以及具体安排。 总的来说,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决定了城市的交通源、交通量以及交通方式,而且还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换而言之,城市的实际土地利用状况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在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往往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乃至城市的发展规模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可能改变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循环作用与相互反馈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城市交通的发展关键在于城市规划的创新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0587580.html, 浅析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作者:徐先建 来源:《硅谷》2009年第10期 [摘要]市民、机构等在城市规划中处于参与主体地位,在城市规划中扮演重要作用,构建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机制参与主体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20193-01 一、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界定 城市规划是有关城市发展建设的规划。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所实施的管理。公众参与是指政府之外的个人或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途径直接参与到政府公共决策中。它包括公众在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直接施加影响的各种行为的总和。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源自公共管理学中的公众参与概念,是指公众直接参与到城市建设的调查、构想、评议、决策和实施等中来。它是城市建设管理层面里的公众参与,摒弃了原来只有专家专断,或是官员独断的规划管理过程,力求将最大范围的市民引入到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来,听取各阶层对于规划管理的意见建议,从而在规划与建设城市的过程中更全面地反映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划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参与水平、参与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一)参与深度难以触及规划的核心环节。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市民的意见对规划决策和实施影响力、干预力的大小。然而,目前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形式”重于“实质”,参与的主要效果是加深了对规划项目和规划事务的了解,在规划的过程中起到了“参

城市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城市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11T17:01:18.5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高奎宝栗旭 [导读]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和共生共存,推动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建设,逐步实现人民健康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河北正坤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 05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同时城乡人居环境也伴随着出现诸多问题,已经深深的影响着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追求以及城乡空间发展品质。为促进城乡健康发展,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实施城乡可持续健康发展,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积极谋划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核心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变革,重组自然资源规划管理部门,实施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对象的“多规统一”,促进城乡规划编制进入转型,优化城市规划编制成果内容。 关键词: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城市规划 1.现有城市规划编制存在问题 1.1城市规划与国土规划及其他规划各自侧重、协调不力 城市总体规划: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特点是以发展建设为中心导向的资源与空间引导、管制。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会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用地类型较多。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点是用地指标的定性及定量控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供需规划。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规划范围为行政辖区。用地规划类型较少。 其他规划:其他规划也是城市各自政管理部门针对总体目标与年度控制指标提出管控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以及其他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皆隶属于不同行政管理,规划对象、管理期限、规划编制内容与深度皆不同。且历来国土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的基础数据、坐标系缺乏统一,数据共享性较差。 1.2城市规划增量思维导致城市规模无序放大、城市生态系统失调 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是以人口增量来估算城市用地规模。这样一种规划思维模式必然导致一些经济发达和就业量大的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周边市县不断纳入中心城市。城市规模无序增加,却又没有合理平衡城市产业与生活区之间布局关系,导致大城市每天出现“钟摆式”交通,高峰期交通拥堵严重减低城市效率。城市空间布局上单中心或双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促使城市集中建设区规模过于连续,规模庞大,也是导致城市问题频繁迭出的一大症结所在。 增量思维的规划模式重点关注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忽略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形成一种供需不平衡的关系,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失调。 1.3城市特色渐失、风貌雷同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缺乏城市环境设计的法定地位,导致以重点研究城市建设环境效果的城市设计难以有效指导控规编制,促使现行城市控规编制成果内容中的控制指标常常是一种经验数据,形成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控制指标。这种控规编制方式无视一个城市及城市不同规划区的特殊性,城市空间环境缺乏有机变化,规划区与周边及规划区内的环境难以形成一个优质的有机体。 另外,控规编制中对城市风貌等因素的控制仅停留在非强制性的指导性因素层面,导致城市具体地块的实施开发建设中往往出现与城市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面貌。如一些开发商为迎合或制造崇洋媚外的小区风貌,采用国外的建筑风格,或建筑设计中过度采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城市建筑渐失地域本土特色,全国城市建筑风貌趋于雷同,城市特色美感缺失。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以及关注重点 鉴于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规划衔接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基于城市永续发展的考虑,切实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国家从顶层设计着手,研究试点城市实施“多规统一”的规划编制工作。为构建“多规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国家重组自然资源与规划管理部门,实施以环境保护、资源配置优化、限制城市空间开发边界为重点的国土空间规划。重点落实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要求,明确规划目标定位和指标体系,提出全域空间发展战略;优先开展区域双评工作,搭建“多规统一”的工作平台,划定“三区三线”;优化全域空间格局,明确区域重大空间布局、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确定区域重大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明确全域功能分区。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转型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全域全元素管控,有利于把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编制的优秀方法和管理内容相互融合,统一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分级引导空间有序开发,统筹配置全域各类要素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合理利用;利于科学合理划定区域城乡建设空间,合理的优化开发用地布局;有利于构建一套统一的用地管理信息库、统一的规划坐标系统,搭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信息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管理事权和责任全,实施责任到位,强化城市建设管理的执行力,促进城市长远健康发展。 4.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编制的思考 4.1坚持底线思维、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城市规划编制应坚持底线思维,在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科学合理划定“三区三线”,明确城镇建设用地边界和用地规模,以此反推城市可容纳人口规模。以反规划思维模式,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规模,促进城市、人、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4.2以有机疏散理念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以空间建设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偏向于城市功能的集中布局。该模式虽然有利于公共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但是也往往导致城市空间结构过渡紧密集中,城市建设空间连绵庞大,城区与乡村、生态空间距离疏远,空间割裂,城乡发展二元化、人与自然联系不力。为了破解现行城市规划偏向于关注建设的思维模式,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规划宜结合城镇开发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