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调卡农 》钢琴谱

《D大调卡农 》钢琴谱
《D大调卡农 》钢琴谱

《D大调卡农》钢琴谱

D大调卡农与吉格(德语:Kanon und Gigue in D-Dur fr drei Violinen und Basso Continuo),也称约翰帕赫贝尔卡农(Pachelbels Canon),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因为它是最著名的卡农乐曲,有时也常以卡农代指。然而实际上卡农(Canon)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卡农在字面上是轮唱的意思,吉格(Gigue)则是舞曲。D大调卡农作于1680年前后,是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采用数字低音手法,供三个小提琴演奏。

作品特点

这段卡农的和声进行被称为大逆循环,非常悦耳,从巴洛克时期直至现在被无数作曲家所喜爱并使用。初学作曲的人往往也会很自然的写出类似的和弦进行,足可见其容易理解的简单性和乐曲的优美性。不过,大逆循环也因此容易成为缺乏创意的代名词。虽然通常俗称为卡农进行,但它和传统的卡农曲式不是一个概念,需要特别注意。

另外,上述和弦(D - A - Bm - Fm - G - D - Em/G - A)的一部分改为代理和弦,在低音部

D - C - B - A - G - F -

E (or G) - A

这样的下行进行的乐曲也非常多。

复调音乐的一种。同一旋律在各声部先后出现,一个声部的曲调始终追寻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一个小结,它们会融合在一起,缠绵至

极。就像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至死不渝。

作品结构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开始以大提琴启奏2小节低音部分(黑色部份),低音部分2小节为单位的和声不断循环,重复28次。

D - A - Bm - Fm - G - D - G - A 或

I - V - vi - iii - IV - I - IV - V

之后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卡农钢琴谱简谱

卡农钢琴谱简谱 卡农是世界级著名的音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卡农钢琴谱简谱,欢 迎参考阅读! 卡农简介 卡农是一种音乐体裁,卡农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至13 世纪的 民间音乐形式,如狩猎曲、轮唱曲等。轮唱曲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形 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13 世纪以后流行于英 国。15 世纪出现了完整的卡农曲,并为佛兰德乐派的作曲家所喜用。 此后,卡农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小型乐曲或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而被 运用。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 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在卡农中最广泛为现代人所知的是约翰·巴哈贝尔(Johann Pachelbel,1653~1706)创作的《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 大调 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T. 337),作品编号:T. 337。通常人们更多的关注作品的第一部 分卡农,并简称为《D 大调卡农》(Canon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 卡农》(Pachelbel's Canon)。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 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 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 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 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1966 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 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1985 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 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1987

《拉德斯基进行曲》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

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3.完整欣赏乐曲。

卡农钢琴简谱双手

卡农钢琴简谱双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卡农

简介: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 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作曲家表达的就是那种追思怀念、时空转换的意境。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的作者:Pachelbel(帕赫贝尔),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一个英国村庄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旁边的镇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还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女孩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女孩心里只喜欢帕赫贝尔。但害羞的女孩子一直不敢表白,就找Pachelbel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女孩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帕赫贝尔一再的责骂。女孩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帕赫贝尔对女孩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然后生气地离开了女孩。在3天后的晚上,在教堂里,女孩割腕自杀了。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离开的帕赫贝尔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Barbara Gabler,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音乐七年级上人音版4.5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解析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这次活动我大胆选取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试图通过多种视听形式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该乐曲aba三段体结构特点、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愿意愉快的进行自我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听过其他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过观看军队队列表演视频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白纸、笔、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同用动作表达感受。 2、完整欣赏音乐,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提问:欣赏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到了什么。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名称、作者、创作背景并欣赏故事。 4、通过音画结合,感受乐曲风格,熟悉了解乐曲aba结构特点。 5、鼓励幼儿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五、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2、鼓励幼儿在了解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舞蹈——小士兵并尝试分角色表演音乐。 3、尝试根据乐器图谱进行打击乐合作演奏。

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3、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军队进行曲》进教室。 二、导入 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 2、播放管弦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进行曲: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三、新课教学

(一)介绍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初步欣赏乐曲 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回答第一个问题(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回答第二个问题(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欣赏时拍手的加入、乐曲共分三个大段)(三)分析理解乐曲 1、介绍曲子的由来(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后 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2、分段欣赏、分析曲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逐步画出曲式图) 欣赏A段音乐。 (1)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 = D 2/2 3#2 | 3 3#2 3 3#2 | 30 20 10 3#2 | 30 3#2 30 3#2 | 30 60 50 53 | 4 6 5 52 | 3 6 5 53 |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听赏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知道进行曲的风格和基本特点。 2、能与他人合作参与随乐律动、歌唱主题,并能准确听辨不同的音 乐主题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3、感受并知道乐曲的力度、乐句与段落,体验复三部曲式的结构。教学设计亮点:能与他人合作参与并随乐律动、歌唱主题,并能准确听辨不同的音乐主题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乐曲主题,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能随乐参与表现。 难点:感受并知道乐曲的力度、乐句与段落,体验复三部曲式的 结构。 教学准备:CAI多媒体彩色卡纸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1、初听第一部分,感受情绪、力度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明朗而又雄壮的进行曲,旋律雄劲刚健,节奏铿锵有力,特别适合在行进踏步时使用。而且力度上有明显的变化。 2、复听第一部分,随乐踏步律动。 a、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随着音乐一起动一动,注意仔细聆听音乐,根据音乐 强弱变化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刚刚我们随着音乐都做了哪些动作?

方式:引子部分不动;主题a 在第一遍时边踏步边拍手心,反复一遍时边踏步边拍手;主题b 随乐变换方向踏步(八次),然后摆头(两次),再踏步(四次),摆头(两次),最后转方向踏步回到原地(八次);主题a ’重复主题a 的动作。 b 、分组律动,师指挥。 (第一遍分组随乐律动 第二遍全部同学一起律动) 方式:将学生分为两组。 第一遍律动: 引子部分不动; 主题a 演奏 第一组动(踏步、拍手心、拍手掌)第二组不动 主题b 演奏 第一组坐下,第二组动(踏步、拍手变换方向); 第二遍律动: 主题a 演奏 全部(踏步、拍手心、拍手掌) 主题b 演奏 第一组、第二组分别向对方的方向踏步行进(八次),然后摆头(两次),原地踏步(四次),摆头(两次),踏步回原位(八次)。 主题a ’重复主题a 的动作。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刚做的踏步拍手的动作总共在全曲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在黑板上让学生选择色卡表示a 和a ’) 师:请你们选择一种颜色来表示这一段旋律,我们随琴用“嘣“模唱一下。 师:唱的不错,那么请你们用一种颜色表示踏步摆头的旋律并将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 (将第一主题a b a ’的结构用色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排列在黑板上) 师:我们刚刚一起感受的这三段主题音乐就形成了我们整曲的第一乐段,也就是 A 乐段。(在黑板上把色卡和乐段板书好) 二、听赏全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用身体律动表现不同的主题旋律。 3、能够用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 4、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新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不同的主题旋律及每个主题所表达的情绪。 难点:听辨不同的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彩色纸牌、表情贴 教学过程 一、听《拉德斯基进行曲》走进教室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进教室的时候听的背景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它的音乐体裁是什么?

学生:旋律优美、流畅,情绪雄壮豪放,节奏规整......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由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所作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师出事课题 (二)教师简介老约翰·施特劳斯和拉德斯基,复习进行曲体裁。 老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将军,他在奥地利帝国屡建战功的年代里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受到人们的尊重,老约翰·施特劳斯作这首乐曲,既是为了赞颂他也是为了扬国威。但是拉德斯基后来成为一个侵略者,所以作者不愿意再演奏这首乐曲,但是这首乐曲曲调动听,具有英雄人物的性格,所以从艺术的角度被流传下来。 (三)复习什么是进行曲? (四) 进行曲(march) 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常用2/4 ,4/4 的拍子,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也用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也多用于群众出场、退场的时候。 (五)完整初听乐曲,划分音乐主题旋律。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学习资料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并能用身体律动表现不同的主题旋律。 3、能够用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伴奏。 4、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新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不同的主题旋律及每个主题所表达的情绪。 难点:听辨不同的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彩色纸牌、表情贴 教学过程 一、听《拉德斯基进行曲》走进教室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进教室的时候听的背景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它的音乐体裁是什么? 学生:旋律优美、流畅,情绪雄壮豪放,节奏规整......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由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所作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师出事课题(二)教师简介老约翰·施特劳斯和拉德斯基,复习进行曲体裁。 老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拉德斯基是奥地利的将军,他在奥地利帝国屡建战功的年代里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受到人们的尊重,老约翰·施特劳斯作这首乐曲,既是为了赞颂他也是为了扬国威。但是拉德斯基后来成为一个侵略者,所以作者不愿意再演奏这首乐曲,但是这首乐曲曲调动听,具有英雄人物的性格,所以从艺术的角度被流传下来。 (三)复习什么是进行曲? 进行曲(march) 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常用2/4 , 4/4 的拍子,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

卡农钢琴简谱双手

卡农钢琴简谱双手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卡农简介: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作曲家表达的就是那种追思怀念、时空转换的意境。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的作者:Pachelbel(帕赫贝尔),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一个英国村庄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旁边的镇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还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女孩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女孩心里只喜欢帕赫贝尔。但害羞的女孩子一直不敢表白,就找Pachelbel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女孩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帕赫贝尔一再的责骂。女孩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帕赫贝尔对女孩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然后生气地离开了女孩。在3天后的晚上,在教堂里,女孩割腕自杀了。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离开的帕赫贝尔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Barbara Gabler,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 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战乱后,帕赫贝尔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自杀的事后放声大哭。他找到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随后的一次礼拜,帕赫贝尔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卡农(钢琴简谱4页双手)

卡农

简介: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作曲家表达的就是那种追思怀念、时空转换的意境。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的作者:Pachelbel(帕赫贝尔),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一个英国村庄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旁边的镇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还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女孩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女孩心里只喜欢帕赫贝尔。但害羞的女孩子一直不敢表白,就找Pachelbel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女孩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帕赫贝尔一再的责骂。女孩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帕赫贝尔对女孩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然后生气地离开了女孩。在3天后的晚上,在教堂里,女孩割腕自杀了。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离开的帕赫贝尔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Barbara Gabler,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战乱后,帕赫贝尔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自杀的事后放声大哭。他找到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随后的一次礼拜,帕赫贝尔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文稿

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2、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3、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 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军队进行曲》进教室。 二、导入 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 2、播放管弦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进行曲: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三、新课教学

(一)介绍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初步欣赏乐曲 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回答第一个问题(欢快、轻松、幽默、诙谐) 回答第二个问题(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欣赏时拍手的加入、乐曲共分三个大段) (三)分析理解乐曲 1、介绍曲子的由来(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后 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2、分段欣赏、分析曲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逐步画出曲式图) 欣赏A段音乐。 (1)视唱主题音乐。 a主题: 1 = D 2/2

卡农钢琴简谱双手

卡农 简介: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作曲家表达的就是那种追思怀念、时空转换的意境。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的作者:Pachelbel(帕赫贝尔),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一个英国村庄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旁边的镇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还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帕赫贝尔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女孩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女孩心里只喜欢帕赫贝尔。但害羞的女孩子一直不敢表白,就找Pachelbel 拜师学艺。 帕赫贝尔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女孩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帕赫贝尔一再的责骂。女孩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赫贝尔,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帕赫贝尔对女孩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然后生气地离开了女孩。在3天后的晚上,在教堂里,女孩割腕自杀了。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离开的帕赫贝尔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Barbara Gabler,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战乱后,帕赫贝尔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自杀的事后放声大哭。他找到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随后的一次礼拜,帕赫贝尔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音乐课《拉德斯基进行曲》优质课教学设计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 七年级 【教学内容】 1.交响乐版《拉德斯基进行曲》 2.民乐版《拉德斯基进行曲》 3. 声乐版《拉德斯基进行曲》 【设计理念】 聆听是学习音乐的基本方式,也是学生参与审美的基本途径。本课以聆听为主线,安排了多种版本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在多层次的聆听中熟悉旋律,深化体验与感受,并参与实践活动,使乐曲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教学目标】 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4.简单认识电子管风琴(俗称“双排键”),并感受它的演奏效果。 【教学重点】 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电子管风琴(双排键)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介绍电子管风琴(俗称“双排键”) 电子模拟各类乐器发音。右手一般在上键盘弹奏主旋律,左手一般在下键盘弹奏和弦,左脚弹奏低音,右脚切换音色和控制音量。 2.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 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3.介绍乐曲作者 乐曲作者是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4.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设计意图:学生聆听纯音乐的音响,以便能专注于聆听,教师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与表达)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设计意图:这个版本还是交响乐版,只不过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但因教学活动形式跟前面完全不一样,所以作为独立的一个环节来安排。而且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拍手实践,让学生了解曲式结构,提升节奏感觉,加深乐曲印象)

拉德斯基进行曲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4.简单认识电子管风琴(俗称“双排键”)。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介绍电子管风琴(俗称“双排键”) 电子模拟各类乐器发音。右手一般在上键盘弹奏主旋律,左手一般在下键盘弹奏和弦,左脚弹奏低音,右脚切换音色和控制音量。 2.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3.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4.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引:下面我们就到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去看看,那里每年都会举行新年音乐会。这个新年音乐会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当每年1月1号演奏时,全球有40多个国家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我国是从1989年开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每年1月1号的晚上6:30,届时请大家关注。这个音乐会有很多传统,其中之一就是音乐会的最后都会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下面我们来听听。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段

卡农(C大调)(琴谱pdf)

> ? € 4 4 ?4 4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t t t | | | | | | > ? € ? | | | t t t t | | | | | | | | | t t t t | | | | | | | | | t t t t | | | | | |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 本曲是由George Winston(美)改编Pachelbel的《Canon in D》 作品发表在他的专辑《December》中 钢琴独奏 .伊dên编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