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二)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二)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二)

幻灯片1

第三章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二)

——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

幻灯片2

本章学习内容

●一、提出研究假设

●二、设计研究方案

幻灯片3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一、教育研究假设的内涵

教育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所作出的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

幻灯片4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二、教育研究假设的作用

㈠假设是教育研究的核心

在有假设的教育研究中,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

㈡假设为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

假设在整个教育研究中起定向作用。有假设的教育研究,方向更明确,目标更集中,内容更具体。

幻灯片5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㈢假设是通向教育理论的桥梁

提出假设不是科学认识的最终目的,而是为过渡到理论作准备的。从性质和意义上说,假设和理论无很大的区别,只不过假设是有待验证的理论,理论则是已经证实了的假设。

幻灯片6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㈣假设可以提高教育活动的新颖性和预见性

科学的本质在于求新,而假设正是研究者对“未知”、“未有”领域的一种试探,是新事物、新认识出现的前奏.

幻灯片7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三、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的特点

㈠科学性

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毫无理论根据与事实基础的推测和臆断。

幻灯片8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㈡假定性。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有待证实的结论,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㈢新颖性。假设是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大胆设想,应具有创新意义,不要老是用现成的结论来代替假设。

幻灯片9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㈣表述的明确性。研究假设必须要以陈述句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说明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可期待的关系。概念要简单,表述要清晰、简明、准确,条理分明,结构完美,假设本身在逻辑上是没有矛盾的。

幻灯片10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㈤可检验性。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能够验证其推测的正确程度。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一个科学假设。可检验性是研究假设的必要条件。

幻灯片11

讨论:下列教育研究假设是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吗(一)

●⒈如果举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就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⒉聪明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好。

●⒊小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业成绩都好。

●⒋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幻灯片12

讨论:下列教育研究假设是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吗(二)

●⒌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文化程度有没有关系?

●⒍学生的素质与其遗传基因有关。

●⒎中学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女生要强。

●⒏学生的学业成绩要么提高、要么下降、要么不变。

幻灯片13

讨论:下列教育研究假设是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吗(三)

●⒐学生的学业成绩差有学校的原因、家庭的原因、社会的原因与个人的原因。

●⒑如果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就有可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⒒通过班级拔河比赛,就有可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⒓如果让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这个班级不可缺少的分子,缺少他这个班级就无法前进,他

的存在与这个班级息息相关,这样就有可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幻灯片14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四、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㈠依据研究假设的形成,可以把它划分为三种类型:归纳假设、演绎假设、类比

假设

●⒈归纳假设

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提出的假设。

幻灯片15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⒉演绎假设

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论出来的某特定假设。

⒊类比假设

在不同领域或不同事物之间进行类比,推论出来的假设。

幻灯片16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㈡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可以把它划分为三种类型: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⒈描述性假设

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

幻灯片17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⒉解释性假设

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

⒊预测性假设

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幻灯片18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㈢依据研究假设中所预测的变量间有无相关、相关有无倾向来划分,可以把研究假设分为定向假设(方向性假设)、非定向假设(非方向性假设)和零假设。

幻灯片19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⒈零假设

又称虚无假设(null hypothesis),是一种假定变量间无差异或无关系的假设。其本意是想通过事实的检验来否定自己,否定了虚无假设,结果的倾向性也就明显地显现出来。例如,“思维能力上男生女生的推理能力无差异”。

幻灯片20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⒉定向假设(directional hypothesis)

定向假设和非定向假设都是在假定变量间存在相关的情况下做出的。定向假设指出了变量间相关或差异的趋向。例如,“思维能力上男生的推理能力强于女生”,就是一个定向假设。

幻灯片21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⒊非定向假设(nondirectional hypothesis)

非定向假设没有指出变量间相关或差异的趋向,而只是指出在变量间可能存在差异

和相关。例如“思维能力上男生和女生有差异”则是一个非定向假设。

幻灯片22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当我们对所研究对象的内在关系不甚了解,凭借已有知识经验只能肯定研究对象内在诸变量之间有相关,但不能肯定是何种相关时,则往往采用非定向假设。

幻灯片23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五、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最需要想象力的工作就是提出和形成研究假设。一般说来,

研究假设形成大体要经历以下过程:

幻灯片24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㈠首先,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问题;

㈡然后,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仔细分析相关理论和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归纳与演绎、类比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化等思维方法,初步形成解答该问题的若干基本观点,作为研究假设的核心内容;

幻灯片25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㈢接着,把这些基本观点整理、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体系,并推演出各相关变量关系的理论性陈述;

㈣最后,根据前面提出的一个好的研究假设的若干要求,对理论性陈述进行修改、完善和论证。

幻灯片26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六、教育研究假设的检验

●㈠假设检验包括逻辑分析与实证检验。逻辑分析主要运用逻辑论证和反驳方法。实

证检验可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幻灯片27

第一节提出研究假设

㈡直接检验就是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假设的内容。

㈢间接检验的做法:先从原来的一般假设中导出一个或几个特殊假设,然后分别加以直接验证。如果导出的特殊假设都能得到证实,那么便可证实原来的一般假设为真,否则,为假。

幻灯片28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一、确定研究方法

㈠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法。

㈡注意各种研究方法的独立性和相互关系。

幻灯片29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二、选择研究对象

由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绝大多数课题涉及的对象比较广泛,而研究者不可能对所有的对象进行研究,就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一定的方法去选择研究对象。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研究对象,就成为了设计研究计划时很重要的一环。善于进行科学的取样,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幻灯片30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㈠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

⒈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

⒉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样本中所包含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⒊取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的过程。幻灯片31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㈡取样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

⒈取样的必要性

研究者要想得出百分之百可靠的研究结论,最好是考察研究对象的全体。但由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对象进行研究。

⒉取样的理论基础

概率论的大数定律。

幻灯片32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㈢取样的基本要求

⒈明确规定总体

即确定抽样范围,这是由研究目的决定的。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范围,就应在该范围抽样。

⒉取样的随机性

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

幻灯片33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⒊取样的代表性

⑴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样本代表性是由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理论依据。

⑵要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还必须对取样误差进行正确估计。分析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通过计算取样的标准误差值测定出来,并努力使其控制在最低限度。

幻灯片34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⒋合理的样本容量

⑴既要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又要考虑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控制在最低限度。

⑵样本大小取决于以下:①研究的不同类型;②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③允许误差的大小;④总体的同质性;⑤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⑥取样的方法等。

幻灯片35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⑶取样大小的参考值:①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100。②相关、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③实验研究:条件控制较严密的研究,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密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30人。

幻灯片36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㈣取样的基本方法

⒈简单随机取样

⑴定义

在抽样时,每个抽样单位(或个体或团体)都有相等的被抽取的机会,而且抽到任何一个抽样单位时,并不影响其他抽样单位被抽到的机会。

幻灯片37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⑵方式

①抽签。

②随机数目表。随机数目表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把总体的每个抽样单位依次编上号码,然后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

幻灯片38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⑶适用范围

在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而且所抽取样本较小时经常采用。

⑷优缺点

优点是做到了抽样的均等与独立,缺点是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

幻灯片39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⒉系统随机取样

⑴定义

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抽样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

幻灯片40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⑵优缺点

优点:由于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与简单随机取样相比较,抽样误差要小一些。而且,简便易行。

缺点:如果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很可能出现样本的系统误差。

⑶适用范围

总体不存在周期性变化,第一个样本必须随机抽取。

幻灯片41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⒊分层随机取样

⑴定义

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

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幻灯片42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⑶适用范围

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且某些部分的抽样单位很少时,比较适宜采用此法。

⑷优点

较前两种方法抽取的样本,其代表性更大。

幻灯片43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⑵步骤

①了解总体中各特征的差别,按特征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占的比例。

②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配各组中每一类别的人数。

③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

幻灯片44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⒋整群随机取样

⑴定义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幻灯片45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⑵优缺点

优点:教育实验中,考虑到教师学生的配合等问题,有意地选定研究班级而不打乱原教学单位。

缺点:整群取样所获得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一般说,代表性不如个别取样,在统计推论上存在一定缺陷。

幻灯片46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⑶补救办法

①把整体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具有特殊情况的成员在计算上除掉。

②将构成这个样本的特殊情况加以说明,以免误用研究结果,

幻灯片47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三、分析研究变量

㈠确定研究变量

⒈选择自变量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独立变化并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选择与操纵自变量,主要问题是要保持自变量的单纯性和连续性。

幻灯片48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⒉确定因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

确定因变量,主要工作是列出因变量的主要因素,确定测量检验因变量的指标。

幻灯片49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⒊辨别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叫控制变量。

辨别无关变量,首先要辨明哪些变量是本研究的无关变量及其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对其加以控制或消除。

幻灯片50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⒋初步判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状态

⑴相关关系

⑵因果关系

⑶预测关系

幻灯片51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㈡定义研究变量

给研究变量下定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抽象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

一般来说,当研究变量确定以后,先给其下抽象性定义,然后下操作性定义。

幻灯片52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⒈抽象性定义

是指对研究变量共同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下抽象性定义最经典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从文献中寻找合适定义的方法。

幻灯片53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⒉操作性定义

⑴操作性定义的定义

是指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明确客观的标准。

幻灯片54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⑵下操作性定义的三种主要方法

①条件描述法

是指对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描述,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状态。如“饥饿”是指连续24小时没进食物的状态。

幻灯片55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②指标描述法

是指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去界定概念。如“青少年”是指“年龄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

③行为描述法

是指通过陈述测量结果去界定概念。如“旁观”是指“注视别人活动达2-3分钟以上,自己未参与”。

幻灯片56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⑶下操作性定义应注意的问题

①操作性定义要与抽象性定义的内涵与外延相符。

②操作性定义的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

③操作性定义是独特的,但并非是对变量的全面、唯一的解释。

幻灯片57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四、形成研究计划

㈠专题研究计划的内容与格式

⒈课题的名称

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⒊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⒋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幻灯片58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⒌本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及社会评价、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及组成结构、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资料、设备、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⒍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名称与形式)

⒎本课题经费预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等

幻灯片59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㈡教育实验研究计划的内容与格式

⒈课题的名称

⒉序言(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已有研究现状述评)

⒊研究的具体方法

⒋总体和样本

⒌研究设计

幻灯片60

第二节设计研究方案

⒍实验过程

⒎数据分析的统计技术

⒏时间安排

⒐经费预算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pdf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验证性。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匿名原则、保密原则、无害原则。 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 研究论文可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的学术报告。 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因素: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相关性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内容分析研究法。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多数是以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为主。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家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 社会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途径和形式: 1、社区对学生的影响; 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 3、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戏剧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过程 我们前面把“研究”界定为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来谋求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说明研究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一套符合科学规律要求的程序步骤,因此,对教育研究过程的一般步骤作简要说明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曾在其《思维方法》(How We Think)一书中谈到,人们解决问题一般需要经过5个步骤:(1)发现疑问或问题;(2)认定疑问之所在并加以清楚界定;(3)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提出“假设”;(4)推演“假设”的结果;(5)验证“假设”。杜威所提出的思维5步骤,揭示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大有系统的步骤。 人们的教育研究活动,同样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一般过程能常分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一、确定问题 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工作是选择研究问题。对于一个研究新手而言,确定研究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工作,这里涉及到所确定的问题的价值、与研究主体的关系、研究问题的条件等。当研究的问题确定以后,整个研究有了方向,后续的工作就比较容易进行。 一般研究问题的产生,可透过理论或相关文献的探讨,也可由自己的实际经验中寻找,此外,亦可通过向人请教来确定。然而不管研究问题的来源如何,有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确定的是问题的性质与范围。 二、提出假设 所谓“假设”指的是理智的猜测。假设并不是随便乱猜胡设的,而是根据理论、往昔的研究发现、自己的经验或是逻辑的推理而针对问题提出的暂时性解答。 在侧重统计分析的量化研究中,一般均有假设的呈现,然而在侧重文字描述的质化研究中,并非一定要有研究假设。 三、设计或选择研究方法 在确立了研究主题与假设后,接下来所要着手的是研究设计,亦即考虑使用何种方法进行研究较为合宜、研究工具如何设计与实施等等。如果研究者所从事的是量化研究,则另须考虑各项研究假设该用何种统计公式进行分析。 四、搜集资料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此步骤所涉及的是实际动手搜集实证资料。资料的搜集必须以研究问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均为单选题。 2.在历年考试中,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考查重点,考生需要掌握各种方法的 基本含义。 一、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中学教育科研的含文 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了改进中学教育工作,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探究教育现象本质的活动。其目的是在自己工作中研究教育现象,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准确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含义,需要区分科研和教研两个概念。教研是指教学研究,是教师以各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而科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不仅要研究教学问题,还要研究学校德育问题、管理问题,以及社会、家庭中发生的教育现象,与教育相关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等。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育科研除具备一般科研的特征,如:探索性、问题性、系统性、继承性和创造性等,还具有自己的 特点。 1.研究角度的多维性 中学教育科研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需要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机 结合,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的针对性 中学教育科研是基于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它是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3.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参加中学教育科研的,不仅包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更有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而且 他们是中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4.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教育科研属于科学研究范畴,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因此,科研方法是多样的,既有宏 观的哲学思考,又有实证研究;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 5.研究成果的滞后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周期性很长的活动,这使得教育研究的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和“量化”。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 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会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教学中也有很多情况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学生的时代特征

胡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概述 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育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内涵、对象及特征 一、教育研究的内涵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者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计划、有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揭示教育 规律、发展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有学者分为:理论形态及实践形态两种。 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复杂性(教育活动的首要特征)、境域性(特定情境,不可复制性)、整合性(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优化)、模糊性(有些不能用数字来表达)、两难性(理论 与实践不一)。 三、教育研究的特征 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目的在于探索规律,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研究的问题表述明确、界定清晰、并有可检验的研究假设;3.研究方法设计严谨、操作规范。 4.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应对原有研究有所突破。 (二)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 1.综合性(不仅考虑教育内部问题,还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诸多因素) 2.长期性(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工作,现实的教育问题) 4.群众性(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结合,才能真正的有教育研究) 5.伦理性(遵守道德原则及规范)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研究目的不同) 基础研究:较强理论、直接在某个领域增添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在于将基础的理论用于实践,它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 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预测研究: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二、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探索研究水平的研究、迁移推广和理论水平的研究(研 究水平和层次的不同) 直觉观察水平:回答“发生了什么?”。 探索研究水平: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迁移推广水平:回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同样现象吗?“ 理论水平研究:回答”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三、定量及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 题及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B D A C A D A A B B D C C B D D D B B 正确 按照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主观、客观)可以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三大类。

按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访谈分为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 就研究主体而言,倡导“行动者合作研究” 正确 (一)第一环节:计划(二)第二环节:行动 错误 因变量的测量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 正确 追溯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提供的线索,追溯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正确 (一)定性分析 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和事物质的规定性 正确 4、就研究过程而言,强调“在研究中行动”,体现了其反思性 正确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及其特征(一)主动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 正确 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错误 现状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发现现存的问题或寻找一般数据。 就研究结 果而言,是

“行动的改进与发展”,(正确)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 调查表根据其说明事项或分组比较事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表和复合表。 正确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用(读杠)表示。它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错误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它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章检索的概率和成功引用率。 (错误) (一)第一环节:计划 (二)第二环节:行动 (三)第三环节:观察 (四)第四环节:反思 正确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某一种或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错误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或属性,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错误 (Kert Lewin)将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错误 (二)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可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解放的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对象p4 (1)有学者认为是人; (2)有学者认为是任何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活动; (3)也有学者认为是研究现象及其规律; (4)更多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因为“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研究”,有了问题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研究,没有问题的研究或者虚拟问题的研究都不是真正的研究。(教育问题是实际教育结果与期望教育结果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2、教育研究的特征p5 (1)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 (2)自身的特征: ①教育研究基础的包容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本身常常是复杂的与整合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这使得教育研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②教育研究过程的实践性:教育研究面向的是教育实际问题,是关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③教育研究结果的后效性:教育研究的结果能真正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积累和检验的过程,研究具有后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整合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关于人的教育问题,涉猎面复杂,不可能按照研究者主观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加以孤立、封闭或纯化,需要整合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 3、教育研究的分类p7 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文献研究、田野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 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1)区别: ①方法:定量研究采用的是量化、演绎的方法,以验证假说为目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注重实验—设计—控制,强调预先设计和标准化研究程序; 定性研究采用质性、归纳的方法,详细地记录每个个案,然后分析资料,加以概括,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解释主义,注重观察—参与,强调应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②目标:定量研究的出发点是提出假说并努力验证,注重演绎,追求教育现实的普遍性; 定性研究的目标大多是从资料中归纳概括自己的结论,建构自己的理解,注重归纳,研究结论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 ③在定量研究中,创造性的工作先于实际工作,创造性的工作在于收集数据前精心的设计;在定性研究中,进入现场后才开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是在收集资料之后进行的。 ④定量研究者着眼于发现、阐明客观事实,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原因,外显的行为结果是研究的焦点; 定性研究者着眼于个体如何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和现实,旨在理解教育现象,,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⑤定量研究通常是用测量或观察量表(或二者兼有)来描述行为; 定性研究用语言来描述行为。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人类的各项社会实践总是处于历史进程的发展之中,社会的发展时时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这是任何社会变革和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已经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层次结构、类别结构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要求与地区差异研究等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课题是在教育科学领域的各学科理论发展与构建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客观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扬弃,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例如: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研究,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变化研究,等等。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置身于教育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研究者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观察反思,并试图形成较为完整的理性化解说,事实上形成了教育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形成及矫正等等。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

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样的选题才能够体现应有的价值。衡量选题有无意义及意义大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能否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定的研究课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而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深入研究的依据。应该看到,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初步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空泛、笼统,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即把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的基础上选题。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它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案具有科学上的可行性。第二,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学识、能力、精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第三,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可以更有效和准确的反应问题。例如,某学校三年级的期中数学测验后,知道其中一位学生的成绩为90分。仅仅有这个分数,很难说明该同学的成绩在这个年级中是否属于优秀。如果用统计处理,可以计算出全年级数学平均成绩为76分,标准差为7分。这样就可知该学生高于平均分数2个标准差,或该学生的成绩高于全年级95%的学生。可见,经过统计处理可以有效而准确的说明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定量描述的数学工具是教育统计。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对研究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变量之间关系或规律性的分析、推论,形成量化描述,增加了解释教育科学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统计分析还可以训练科学思维方法,使研究者逐步形成科学推理和抽象思维的方式和习惯。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所以不懂统计方法,难以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也难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虽然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但是不可以用工具、方法代替研究本身,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高水平的有创意的研究如果没有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辅助,就不能显示其高水平、创造性。但是统计分析本身并不决定研究的科学价值。“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也不可能提高低劣水平的研究。 统计分析要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实现和有效的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例如,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这种定量分析的方向、范围必须要由定性分析来规定,而不是由研究者随意确定的。统计分析的进行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公式,这些方法和公式的选择需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的专业知识。否则,统计分析只是在数据上绕圈子,进行数学游戏,而不具有任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此外,统计分析得出的规律(或特征)也需要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地解释。 第一节研究结果的初步整理 一、数据的分类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 单项选择题 1. 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是() A. 外在效度 B. 内在效度 C. 可靠效度 D. 可推广的程度 2. 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 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解决现实问题 B. 发展和完善理论 C. 运用理论 D. 推广理论 4. 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活动是() A. 描述研究 B. 质的研究 C. 理论研究 D. 预测研究 5. 强调用量表进行测试,强调用数学工具分析经验的. 可定量化的现象,以确定事物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人文主义的观点 B. 结构主义的观点 C. 科学主义的观点 D. 自然主义的观点 6. 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 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7. 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8. 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9.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10. 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11. 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2. 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其基本要素是() A. 科学理论 B. 方法和技术 C. 现象与客观事实 D. 实践活动 13.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是指() A. 发现问题 B. 创造知识 C. 开拓知识新用途 D. 整理和修改知识 1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的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 A. 基础研究 B. 发展性研究 C. 应用研究 D. 预测研究 15. 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A.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B. 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5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第二章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笔记整理 一、教育研究常用方法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二、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的特点 ◆自然性 ◆多样性(访问、座谈、问卷调查、测验和网上调查) ◆灵活性 ◆间接性 ◆广泛性 3.调查研究的意义 ◆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意义,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和矛盾 ◆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的教育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发现和总结教育思想和经验,更好的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收集资料,为制定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4.调查研究的类型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 ◆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事实调查和意向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范围: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调查和测验调查 5.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 ◆确定调查课题 ◆选择调查对象 ◆草拟调查提纲 ◆制定调查计划 ◆做好调查准备 ◆组织调查实施 ◆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撰写调查报告 6.调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 ◆调查内容要科学全面

◆调查指导语要协调一致 ◆调查的问题要适宜 ◆调查资料要客观真实 ◆要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 ◆调查结论要做科学分析 三、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的特点 ◆控制性 ◆因果性 ◆教育性 ◆重复性 ◆综合性 3.实验研究的意义 ◆是丰富教育理论的重要手段 ◆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 ◆是教育理论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必经路径 4.实验研究的类型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功能: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 ◆根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前试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根据实验的性质: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根据实验的范围: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 ◆根据实验变量的个数: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5.实验研究的操作程序 (一)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课题 ◆提出实验假设 ◆完成实验设计 (二)实施阶段 ◆实验前测 ◆实验控制 ◆试验记录 ◆实验后测 (三)总结阶段 ◆整理试验资料 ◆统计处理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题目、署名、前言、实验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 及分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6.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坚持教育性原则,绝不进行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期末作业 姓名:杨琪 专业:09生科二班 学号:0907040124 老师:田宗友

一、结合实例具体阐明一种选题方法。 答:选择研究课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聚焦选题法、菜单选题法、边缘搜索法。 聚焦选题法:视研究课题的形成过程为一个不断缩小包围圈的过程,即一个不断从朦胧粗略的研究方向向具体明确的研究课题逐步逼近的过程。 菜单选题法:又称分解菜单法,是将某一研究范围分解成许多类别,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其中一个类别进行研究。 边缘搜索法:是在学科边缘地带或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寻找课题。 现就聚焦选题法举一实例分析: 现初步确定研究问题范围选题是“小学生的美术表现”,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范畴,从中可以分解出许多与小学生美术表现相关联的因素。小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与年龄、兴趣、动机、教师、美术技能水平、生活经验水平、美术教学方法、美术教学组织策略、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因素可能都有关联。应尽可能详尽地罗列,但研究者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进行研究,这样研究的范围就缩小了,研究问题也就具体化了。当然研究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一直到适合自己研究为止。如要选择美术教学方法与小学生美术表现之间的相关研究,可以进一步罗列各种美术教学方法,如对话法、实践练习法、示范法、言语分析法、观察法、情景激励法等等,然后依据研究问题特征对项目进行筛选。比如确定对示范法进行研究,示范还可以再进行分解,如完整示范、部分示范、不示范等。经过这三个层次的分解、选择,最后可以将课题具体到“完整示范与部分示范对小学生美术表现影响的比较研究”。

二、选题的基本原则要求。 答:选题一般有四个基本原则要求。 (一)科学性 所选的课题是客观存在的,且存在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并不 是凭空想象或捏造的。一般的,那些明显相背于已确证理论的题目都 不应作为选择对象。 (二)价值性 所选的课题要能满足社会需要,或者能够实现个人目的。要求教育科 学研究选题首先对社会教育事业以及教育科学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 价值。所选问题的价值可以表现在理论、应用、综合三方面的价值。 1.理论价值在于有关知识的拓展,能为教育理论增添新内容,如理论的构建、发展、完善,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等 2.应用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或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3.综合价值在于满足对学术、社会的需要。 (三) 创新性 所选的课题要有其独创性和突破性。选定的问题应该是前人未曾解决、 或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解 决别人没有解决的方面,它是新颖的。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 和时代感。创新性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视角创新、观点创 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 (四)可行性 所选课题具备客观条件,通过努力能够获得。选题是否可行具体包括 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时机条件三方面。 1.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科学品格、兴趣爱好及献身精神等; 2.客观条件是指所研究的课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协作条件、环境条件、相关的科学发展程度以及研究经费等; 3.时机条件是涉及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的发展成熟程度。 选题时建议避免出现以下的情况: ●范围太大,无从下手; ●所选题目太难、太专业; ●问题范围太窄,意义不大; ●在现有的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