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定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答: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指 标 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 10.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0 36.7 168.0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

食 (万吨)

83.5 122.3 126.6

144.9 钢

材 (万吨)

6.0 14.1 36.0

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0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 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0

70.2 出口总额 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 0.3 1.5 6.2

31.0

(2).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

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

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

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

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

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

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

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

产总值或地区GDP 。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附录2-1 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按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第三。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0中国人均GDP只有约3313美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00位之后。其实,所谓的世界经济排名,指的仅仅是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这种按规模排名是不能真正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它所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因此,不能以排名就认为中国是经济强国了,目前的中国充其量是一个经济大国。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稍加认识就可以看出,今天的GDP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定位。虽然就GDP而言,目前中日两国几乎相等,但若以人均GDP来看,两者相差悬殊。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GDP与日本GDP总量虽然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的9.691%,日本每人平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仅为3338.82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相差11.54倍。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是居世界100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 为净出口额。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重要经济数据,其中GDP增长9.2% ,基本符合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学概念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中日GDP对比 增加值的总额。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国民收入(NI):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业绩的数量指标,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数量上等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即狭义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产出的最大产值。 (5)重置投资:指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例2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 解:第一种解法:考虑了乘数效应 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首先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2000万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1-60%=40%的前提下,该地区将把其中的800万元用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样一直继续下去,便导致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Y=2000×1+2000×40%+2000×(40%)2+2000×(40%)3+… =2000/(1-40%) =2000/60%=3333.3(万元) (2)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为政府支出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具体如下 ,当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时候,在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中并没有包括对这些劳务的支出,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当政府向居民购买生产要素的服务而生产出物品和劳务的时候,它们也构成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因此在国民收入每一轮中增加2000万元,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为40%,在此影响,每二轮增加为2000×40%,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和(1)的效果是一样的。 (3)该地GDP会增加,与(1)相比GDP增加的要少,每一轮的增加为2000×40%,第二轮的增加为2000×(40%)2,于是增加的国民收入为: Y=2000×40%+2000×(40%)22000×(40%)3+…=800/60%=1333.3(万元) 因为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居民,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换取生产要素服务的单方面的转移支付,社会产品没有相应增加,因而在计算国民收入不应该算上这部分的政府支出. 第二种解法:没有考虑乘数效应 支出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 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 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 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 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 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 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虛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 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1/ 1

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指标,对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情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简称GDP。 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主要特点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国内生产总值定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答: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指 标 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 10.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0 36.7 168.0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 食 (万吨) 83.5 122.3 126.6 144.9 钢 材 (万吨) 6.0 14.1 36.0 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0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 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0 70.2 出口总额 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 0.3 1.5 6.2 31.0 (2).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 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 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 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 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 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 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 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 产总值或地区GDP 。

统计知识之窗--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统计知识之窗--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规模的宏观经济指标。其在政治、经济、外交、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GDP的上述三种形态分别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三种方法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方面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核算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生产法核算消除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重复计算,从全社会看,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加总的结果是社会最终产品。产业部门增加值反映一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本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反映了增加值的价值构成。其中,劳动者报酬是雇员对生产单位提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固定资本折旧是生产中使用的房屋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核算期内磨损的价值,生产税净额是企业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税金(不包括所得税)与政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统计知识之窗,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规模的宏观经济指标。其在政治、经济、外交、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GDP的上述三种形态分别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来核算,三种方法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方面反映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核算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生产法核算消除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重复计算,从全社会看,不同产业部门增加值加总的结果是社会最终产品。产业部门增加值反映一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本部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反映了增加值的价值构成。其中,劳动者报酬是雇员对生产单位提供劳动获得的工资和各种形式的报酬,固定资本折旧是生产中使用的房屋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核算期内磨损的价值,生产税净额是企业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税金(不包括所得税)与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的差额,营业盈余主要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

国内生产总值

目录 导言 (4)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2) 二、国内生产总值意义 (3) 三、国内生产总值局限性 (5) 四、措施 (11) 五、结论 (12)

导言 现代经济学认为,人是在追求幸福的。究竟有什么指标可以最好地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与是否满意,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目前多数国家都把GDP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对象。在通常情况下,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这一指标,对于考察和评价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简称“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是正对而言的,GDP不包括中间产品——即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产品。要准确地理解GDP的概念,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时期内“新”增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这时期以外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是这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例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3、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门口的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意义 GDP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今,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幸福。 1、GDP指标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 首先,GDP增长率是描述经济增长情况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关心经济增长,国为没有经济的适当增长,就没有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产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国政府的统计部门都把GDP增长率作为描述经济增长情况最重要的综合性 宏观经济指标。 2、GDP指标是描述经济规模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经济规模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国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谈不上有经济实力,也很难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所谓 “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 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 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 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附件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运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不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制造的物资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物资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运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资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运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运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运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因此运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运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运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运算,如金融业(要紧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运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物资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物资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运算范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酬劳、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运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酬劳+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者酬劳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酬劳。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关于个体经济来讲,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酬劳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酬劳处理。 (2)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治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3)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运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治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治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运算的虚拟折旧。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意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也就是在本国的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应包括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地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国际机构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常住单位,但其雇员则属于所在国家的常住居民)。经济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活动场所,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并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个人,一个机构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一般就机构(单位)而言,不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机构在所在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就个人而言,不论其国籍属于哪个国家,只要符合上述标准,该居民在所在国就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因为常住单位的概念严格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范围,所以其对于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口径,明确国内与国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种交易量的范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即使总产量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的还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国内生产总值定义(精)

答: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 据: 指标1978199020002008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10.051.1271.8823.8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8.036.7168.0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8.443.5171.5粮食 (万吨83.5122.3126.6144.9钢材 (万吨 6.014.136.0160.2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33.1168.5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25.9125.6297.0政府消费支出 1.37.242.91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22.7107.1297.2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18.595.5366.1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13.292.7345.8存货增加0.8 5.3 2.7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12.490.2473.5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0.6 3.213.070.2出口总额0.3 1.7 6.839.2进口总额0.3 1.5 6.231.0

(2).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