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阶级斗争的概念:

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阶级斗争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领域,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和成熟程度。就阶级斗争发展程度最为充分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可区分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三种基本形式。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史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

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现在:

1)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时候,也就是当生产关系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旧生产关系的维护者必然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候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和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建成新的社会形态。

2)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统治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的给统治阶级或多或少的打击,迫使统治阶级做出妥协,缓和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

四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在根本上是围绕着社会价值资源的分配或再分配进行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利益分配。在私有制社会里,基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资料,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劳动力。当分配给生产资料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劳动力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这时,被统治阶级就会反抗基层统治阶级的压迫;当分配给劳动力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生产资料的利益,基层统治阶级就会加强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由于利益分配的决策权和决策执行权通常掌握在基层统治阶级手中,被统治阶级总是得到较少的利益份额,只有不断地进行阶级斗争才能得到相对合理的利益份额,因此被统治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通常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利益分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在私有制社会里,中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关系,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力。当分配给生产关系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生产力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这时,被统治阶级(有时会联合基层统治阶级)将反抗中层统治阶级的压迫。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利益分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私有制社会里,高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上层建筑,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经济基础。当分配给上层建筑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经济基础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被统治阶级(有时会联合基层统治阶级和中层统治阶级)将反抗高层统治阶级的压迫。

五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于1879 年写道:“将近40 年来, 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 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 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2邓小平:承认阶级斗争的存在仍然是一个现实,对其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并对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问题作出及时的处理。

3 169)“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这是邓小平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之后对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作出的一个客观准确的判断。

4 1980 年12 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正在开展的“严打”斗争,指出:“这说明,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们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但是它确实仍然存在,不可小看。如果不及时地、有区别地给以坚决处理,而听任上述各种不同性质的问题蔓延汇合起来,就会对安定团结的局面造成很大的危害。”

5 1981 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做了全面的概括并指出:“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的基本事实。”“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2]关于阶级斗争的这个论述,作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基本认识,写入了十二大及其以后的党章,也写入了1982 年的宪法及其以后的宪法,30 多年来党和国家的基本文献都坚持这一论述,没有改动。

6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比较详细地展开了对现阶段阶级斗争的分析。十二大的报告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专政的一个关键。现在,还有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社会生活上进行着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人民同这些敌对分子的斗争。”

7江泽民在 2000 年6 月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的讲话中也强调:“我们纠正过去一度发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不等于阶级斗争已不存在了,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这种观点与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5](P34)

8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 2 月17 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坚持阶级立场和阶级分析的必要。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

201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圣才出品

第13章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13.1 考点归纳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1.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1)阶级的起源(简言之:物质利益的对立) 阶级是一种历史的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是永远存在的,而只是在社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又生产不足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上存在的现象。 ①根本原因: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 ②直接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 ③必要条件:剩余产品的产生——物质基础;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 (2)阶级的实质 阶级在实质上是个经济范畴,它是特定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的主体和承担者,是在特定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群共同体,是经济上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掠夺。简言之,就是物质利益的对立。 (3)关于阶级的科学定义 ①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②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经济实体,具有多方面特征。 ③其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 ④经济上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是阶级划分的基本标志。 (4)阶级结构

除原始社会外,到目前为止,社会的经济结构总是体现为阶级结构。特定的经济结构产生特定的阶级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反映。 2.阶级斗争的根源和历史作用 (1)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2)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从历史上看,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统治阶级,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落后阶级的社会革命,才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③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在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与以往所有的阶级不同,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下解放出来。 3.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历史作用

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阶级斗争作用的再认识

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阶级斗争 作用的再认识 楚 汉 摘 要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发生的国会改革运动、“卢德运动”、宪章运动和“斯温暴动”等历史事件说明,对于各种内容和形式的阶级斗争的作用,应该结合历史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英国工业革命 阶级斗争 再认识 作者简介 楚汉,男,1935年9月生,郑州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郑州 450052) 问题的提出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既有生产斗争,也有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存在的;如果没有生产斗争,不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本身就不能生存下去,那还有什么社会发展?因此,生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至于阶级斗争,则要进行具体分析。阶级斗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阶级斗争不仅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阶级社会中,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的时候,当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即新旧社会更替)的时候,革命的阶级对反动的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革命),就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作用。还有,在阶级社会中,革命的阶级对反动统治的每一次冲击,也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阶级社会或者是存在着阶级的社会中,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阶级斗争,都无一例外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指导下,史学界有一种倾向,就是无限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把阶级斗争说成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甚至是唯一的动力。显然,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在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英国工业革命期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都说明了生产斗争对当时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个时期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然主要不是阶级斗争所推动的。虽然这个时期内的某些阶级斗争,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但不是所有的阶级斗争都起了这样的作用。为了说明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所起的作用不同,下面结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历史事实,进行具体的分析。 国会改革运动 经过17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建立起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联盟的政权。起初,土地贵族处于主导地位。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工业资产阶级对于土地贵族操纵国家政权的情况越来越不满意。他们要求调整政权结构,重新分配国家权力,使自己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以便制定一套更加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的政策。具体说来, 收稿日期:1998-01-28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被人们遗忘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于伦敦)中对自己的阶级斗争观点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经济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马克思先生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的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就像曾飞先生说的:“马克思并没有发明阶级斗争理论。他只不过是把原有的阶级斗争理论转移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也就是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归结的基础上。从这个基本点看,马克思是正确的。” 马克思先生结合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对阶级斗争所作的总结,无疑是精确的,是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或者说每个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者都必须坚持并遵从的。不过即使是再正确的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实施方法不对、领导者对社会形势评估不准确、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等等。就比如说建国初期发动的影响最广泛的至今仍饱受争议的‘反右斗争’和‘文化大革命’。 当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阶级矛盾已居于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矛盾显现和突出起来:人民群众同他们的领导者即共产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在一部分干部中间,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滋长,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团结。于是党的主要领导者决定开展一场整风运动,整风的目的,就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推动全党认识由革命转入建设的新形势,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课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从1956年起,毛泽东连续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其他重要讲话。但事情不可能那么一帆风顺,从5月1日全党发动整风,不到1个月,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全党整风以来,党外人士对党政工作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意见,异常迅速地揭露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的详细情况,中央过去几乎完全不知道。在大量揭露、批评党政工作中的问题的时候,出现了两类矛盾交错混杂的情势。有些党外人士的批评意见十分尖锐,有些长期积累的不满这时也渲泄出来了。但他们的基本态度是善意的、诚恳的。而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111班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早就有了肯定的结论。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从唯心史观的历史循环论、抽象的人性论出发,竭力低毁阶级斗争的理论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混淆了是非界限。对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从理论上廓清迷雾。 到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劳动力有了价值,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还需要经过社会分工以及随着社会分工而产生的产品交换,出现生产资料私有制。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首先,有分工就必然有产品交换,而有了产品交换,就会加剧财产的积聚和集中,使财富日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促进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把社会成员一分为二,即分为占有生产资料的剥削阶级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被剥削阶级。其次,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由于这种分工,出现了只消费不生产、只享受不劳动的人。这些脱离生产劳动的人,专门从事生产的管理以及政务、司法等活动,成为剥削阶级的组成部分。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那么,阶级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道路产生的呢? 奴隶主阶级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第一条道路是氏族分社中社会职能的独立化,氏族首领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第二条道路是氏族公社内部出现富裕家庭。 作为奴隶主剥削的对象——奴隶,也是通过两条道路产生的。奴隶开始是由战争中的俘虏来充当的。本氏族、本部落里的破产的穷苦人也逐渐沦为奴隶。 阶级斗争,指阶级社会里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加以解决。阶级斗争是指经济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的斗争,根源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中的体现,直接表现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落后生产关系的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社会的发展是就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他们占有的生产资料,占有被剥削阶级的剩余劳动,使被剥削阶级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甚至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同时剥削阶级为了维持他们的经济地位,也必然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压迫。哪里有剥削、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被剥削阶级只有进行斗争,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求得自身的解放。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而阶级之间进行阶级斗争的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某种物质利益。阶级斗争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之中,存在于每一个阶级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不能自发地实现,只有通过人的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就是说,在阶级社会里,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变革时,必然引起革命阶级和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尖锐化,直接爆发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为目标的政治革命,而政治革命一旦成功,就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把人类社会从一个较低的社会形态推进到一个较高的社会形态。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出于它的本性,总是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群众,无偿

有关阶级斗争之作用的研究

有关阶级斗争之作用的研究、有关阶级分析方法的研究 1.龚培河,万丽华,《究竟哪一个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对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逻辑考察》,学术月刊,2006年11月第38卷 2. 田心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 3. 金东珠,《阶级分析方法与坚持社会主义》,《理论探讨》,1991年4月 4. 周新城,《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求实》,2001年8月 5. 张江明,《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学术研究》,1963年第四期 6.程福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驳否定阶级斗争及其作用的观点》,《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0年第三期 7. 翁世盛,《阶级斗争和唯物史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9月第9期 8. 李体煜,《光辉的理论锐利的武器一一学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体会》,《理论月刊》,2002年第6期 9.海传,《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不能丢》,《真理的追求》,1997年2月 10.周杏坤,《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没有过时但要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7月 11.冯必扬,《多维视角认识阶级分析方法》,《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4月 12.朱宗震,吕景琳,《关于阶级斗争历史作用的探讨》,《河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一期 13.吴忠民,《阶级分析再认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年第二期 14.闫兴家,《历史发展动力之再探讨》,《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二期 15.荣开明,《论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浙江学刊》,1991年增刊 16.柯昌基,《生产力、阶级斗争和阶级协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1月17.黎邦正,《生产力和阶级斗争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1月 18.阳正泰,龙显昭.,《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1月 19.张莘如,《阶级斗争并非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1月 20.阳正泰,《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1月 21.陈文桂,《要全面理解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5月 22.周之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思想政治课教学》,1991年2月 23.石永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 24.黄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阶级斗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2月 阶级斗争之作用的研究、有关阶级分析方法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经典论述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恩格斯注)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八四七年十二月——一八四八 年一月),一九六四年版第23页

阶级斗争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阶级斗争的概念: 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阶级斗争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各个领域,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有着不同的发展情况和成熟程度。就阶级斗争发展程度最为充分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可区分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三种基本形式。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史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 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现在: 1)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时候,也就是当生产关系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旧生产关系的维护者必然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形成尖锐的对抗,这时候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和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建成新的社会形态。 2)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被统治阶级的斗争,不同程度的给统治阶级或多或少的打击,迫使统治阶级做出妥协,缓和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 四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在根本上是围绕着社会价值资源的分配或再分配进行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利益分配。在私有制社会里,基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资料,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劳动力。当分配给生产资料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劳动力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这时,被统治阶级就会反抗基层统治阶级的压迫;当分配给劳动力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生产资料的利益,基层统治阶级就会加强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由于利益分配的决策权和决策执行权通常掌握在基层统治阶级手中,被统治阶级总是得到较少的利益份额,只有不断地进行阶级斗争才能得到相对合理的利益份额,因此被统治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通常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利益分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在私有制社会里,中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关系,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力。当分配给生产关系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生产力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这时,被统治阶级(有时会联合基层统治阶级)将反抗中层统治阶级的压迫。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利益分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私有制社会里,高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上层建筑,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经济基础。当分配给上层建筑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经济基础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被统治阶级(有时会联合基层统治阶级和中层统治阶级)将反抗高层统治阶级的压迫。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1、阶级斗争促进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突出地表现为促进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就是促进社会的质变。 在阶级社会,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推翻旧的上层建筑,建立新的上层建筑;才能彻底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古罗马不但让奴隶和奴隶角斗,而且让奴隶和野兽角斗,供奴隶主寻欢做乐。有一篇英语教学故事美化了这段残酷的历史。一头狮子被放进角斗场,它没有扑上去撕咬场上的那个奴隶,反而围绕这个奴隶欢蹦乱跳,非常亲热。原来,这个奴隶逃到森林时,遇到一头狮子,狮子的脚掌被树楂扎伤了。奴隶把树楂拔出来,又用树皮给狮子包扎伤口。狮子和奴隶睡在一个山洞里相互取暖。后来,奴隶被抓回来,狮子也不幸被人捉住。当角斗场中的观众知道事情的原委,齐声高呼“给他们自由!给他们自由!”奴隶领着狮子走出了角斗场。实际,当时在角斗场上抓起一把泥土,都可以纂出血水来。 古罗马奴隶制的灭亡,正是开端于角斗士的反抗。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率(SHUAI)领70多名角斗士逃往维苏威山上,各地奴隶和贫民纷纷前来参加起义,起义军发展到7万人。在斯巴达克起义的打击下,古罗马奴隶制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公元410年日尔曼人进攻罗马城,奴隶们在夜间大开城门。公元476年“蛮族”出身

的将领奥多亚克废除了最后一个皇帝。古罗马帝国灭亡,它标志着世界奴隶制历史的基本结束。 2、阶级斗争还促进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 在社会发展的量变时期,阶级斗争也是不可避免的。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反抗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斗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迫使他们改革经济和政治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当时全国人口只有2千万人,而被怔调从事杂役劳动的就有2百万,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占青壮年男子的三分之一。粮食不能及时收割而烂在地里,封建国家横征暴敛,陈胜、吴广揭杆而起。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秦朝灭亡。西汉王朝汲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采取休生养息的政策,保护和发展的生产力,出现了“文景之治”。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出现,必然产生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和表现,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根源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历史上,一切统治阶级总是凭借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在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统治地位,对被统治阶级实行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思想奴役,而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权利,摆脱受剥削、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必然地同统治阶级进行各式各样的斗争。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这种斗争归结起来有三种主要形式,即经济斗争、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不是谋求暂时的和局部的利益,而是用暴力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现存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因思想斗争基础之上进行的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总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直接动力。当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便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柜楷,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就与维护落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治阶级产生矛盾和斗争,从而通过这种阶级斗争,最终推翻反动阶级的腐朽统治,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替,使社会发生质变,由一种形态发展到另一种形态。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种社会形态

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只要存在着阶级对立,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阶级斗争就一刻也不会停止。这种经常性的阶级斗争不断地给统治阶级以这样或那样的打击,不同程度地迫使统治阶级作出让步,对其统治作出一些政策调整,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才得以进步。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的产生及其实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其产生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其产生、存在、发展及消亡的历史过程,阶级也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是永恒存在的。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因更阶级相联系的。在原始社会的早期和中期,由于的现象,即不存在阶级。阶级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在一些人占有剩余产品、占有他人劳动原始社会未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劳动技能的提高,劳发展而又相对发展不足的结果。到加,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为社会成员中一部分人占有这些剩余产品即他了增长,劳动产品逐步增可能,而随着劳动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产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出现了最早的生产的及其成果提供了制,于是阶级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如何正确理解阶级的实质?必须看到:第一,阶级是一种特定的社会集团。只有当一个集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对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关系不同,因而可以占有另一个或另一些集团的劳动,或者被其他社会集团占有自己的劳动时,社会集团才具有阶级的性质。不难看出,依据社会集团在特定社会的生产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是阶级划分的依据,其核心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关系的不同。阶级的实质就在于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第二,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但同时又具有政治的和思想的等

多方面的特征。阶级产生之后,作为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经济上占有其他社会集团劳动的目的,对于本阶级的要求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在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等领域中加以表现,而作为被统治阶级,其阶级利益也必然在社会上层建筑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表现,具有相应的政治思想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特征。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并不是判断或者划分阶级的标准,阶级之所以是阶级,最根本的取决于它的经济关系而非政治的或者思想的关系。第三,阶级结种情况是,同一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其中,同一阶级内部或阶级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一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等;另一种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阶层,如资产阶级内部有中的部分成员联合起来而构成的社会特殊部分,如依是,不同阶级之间按照特定的标准,把各阶级工划分出的知识分子阶层。此外,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378页。阶级社会中,一般来说有构成该社会的基本阶级,同时还存在着其他的作基个民务,被寄事事文材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构成了这一社会两一个阶级所包含的社会成员,总是要发生变化的,社会成员在不同阶级之间的转换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是社会经济关系变动所导致的。

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根源于社会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所以,对于具体的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从不同时代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其体运动状况来考察。只有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才能正确认识精北路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人类历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时所农民战争,虽然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史上,奴隶社会中的奴求起义和封建中都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都不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所作用,但是由于这两个阶级收明换代的工具。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是新生产力以此承斗争往往成为事命的阶级,但作为利前阶级,其先进性和革命性又是非常有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60页。 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政治斗争,而其核心是社会革命。所谓社会革命,指的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落后腐朽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形态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社会革命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标志,是国家政权从落后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社会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对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实行根本变革,并由此引起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

社会革命作为社会形态变革的手段,其发生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框楷,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使革命阶级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代之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生产关系,从而使生产关系为生产力诸要素的有效结合提供一个现实的模式。但是,这时建立在旧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旧的上层建筑,特别是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国家政权,必然运用各种力量、方式和手段对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加以保护。这时,要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首先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要想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革旧的生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