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讲义

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讲义
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讲义

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

项目一知识概要

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的一个数据(或)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 加权平均数

例1:统计一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如下数据:6,

7,8,7,7,8,10,9,8,8,9,9,8,10,9,求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

4、方差与标准差

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数叫方差,公式是

标准差公式是

项目二例题精讲

【例1】.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

A.1.5小时以上B.1~1.5小时

C.0.5—1小时D.0.5小时以下

图1、2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在图1中将选项B的部分补充完整;

(3)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

图1 图2

【例2】:某商场一天中售出李宁牌运动鞋16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销售如下表所示鞋的尺码(cm)23.52424.52526

销售量(双)13462

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各是多少?

【例3】.我市部分学生参加了2004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决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已知竞赛成绩分数都是整数,试题满分为140分,参赛学生的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如下:

(1) 全市共有多少人参加本次数学竞赛决赛?最低分和最高分在什么分数范围?

(2) 经竞赛组委会评定,竞赛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考生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求我市参加本次竞赛决赛考生的获奖比例;

(3) 决赛成绩分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分数段内?

(4) 上表还提供了其他信息,例如:“没获奖的人数为105人”等等. 请你再写出两条此表提供的信息.

【例4】:某班甲小组有6人,数学平均成绩为80分,乙小组有8人,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这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5】:求数据1,3,8,4,9,7,5的中位数。

【例6】:某次数学测验满分100分,某班的平均成绩为75分,方差为10,若把每位同学的成绩按满分120分进行换算,则换算后的平均成绩与方差分别为()和()。

项目三冲刺必练

一、判断题

1、若一组数据的众数是5,则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

2、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有可能相同。 ( )

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大于其中的每一个数据。 ( )

4、一组数据中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5、某产品的销量占某城市同类产品销量的40%,由此可判断该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的销量占40%。 ( )

二、填空题

1、某班45名学生中,14岁的15人,15岁的18人,16岁的11人,17岁的1人,则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 岁(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一组数据1、

3、6、a 、b 的平均数是4,则a 与b 的和是 。

3、某公司招聘推销人员,小亮的成绩是:形象84分,语言能力78分,应变能力88分,这三种成绩平均分是 ,若三种成绩依次按3:4:3的比例来计算,那么这三种测试的平均分是 。

4、样本数据10、10、x 、8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5、已知某次测验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中位数,同学甲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属于班级中较高的一半还是较低的一半,应利用上述数据中的_________。

6、如果样本方差s 2=1

4[(x 1-2)2+(x 2-2)2+(x 3-2)2+(x 4-2)2],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

为____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__.

三、选择题

1、若一组数据x1、x

2、x

3、x4 、x5的平均数是a,则另一组数据x1、x2+1、x3+2、x4+3、x5+4的平均数是()

(A)a (B)a+2 (C)a+5/2 (D)a +10

2、当五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为4,若这组数中的惟一众数为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和为()

(A)21 (B)22 (C)23 (D)24

3、在共有15人参加的“讲诚信”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因此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中位数

(C)众数(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某校在预防“非典型肺炎”过程中,坚持每日检查体温,下表是该校八年级四班同学一天的体温数据统计表,则该班40名学生体温的中位数是()

(A)36.8℃(B)36.5 ℃(C)36.6℃(D)36.4℃

5、 A 、B 、C 、D 、E 五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的平均成绩是80环,而A 、B 、C 三人的平均成绩是78环,那么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D 、E 的成绩比其他三人好

B.B 、E 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3环

C. 最高分得主不是A 、B 、C

D. D 、E 中至少有1人的成绩不少于83环。

6、 如果a 、b 、c 的中位数与众数都是5,平均数是4,那么a 可能是( )

A. 2

B. 3

C. 4

D. 6

7、 由小到大排列一组数据a 1、a 2、a 3、a 4、a 5,其中每个数据都小于0,则对于样本a 1、a 2、-a 3、-a 4、-a 5、0的中位数可表示为( )

A.

232a a - B. 252a a - C. 205a - D. 2

03

a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

(2)描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

(3)描述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

(4)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一定是这组数据里的数;

(5)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 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10、衡量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是( ).

A.平均数B.方差

C.众数D.中位数

四、解答题

1. 已知两组数x1,x2…x n和y1,y2…y n;它们的平均数分别是x和y。分别求下列各组新数据的平均数:

(1)5x1,5x2,…,5x n;

(2)x1-y1,x2-y2,…,x n-y n;

(3)x1,y1,x2,y2,…,x n,y n。

2. 某商厦在“十一长假期间”平均每天的营业额为20万元,由此推断10月份该商厦的总营业额约为20×30=620(万元)。根据你所学的数理统计知识,你认为这样的推断是否合理?为什么?

3.右图是某班学生某次英语考试成绩分析图,其中纵轴表示学

生数,横轴表示分数,观察图形填空或回答下列问题。

(1)全班共有人_______;

(2)如果80分以上的成绩算优良,那么该班学生此次英语

考试成绩的优良率为______;

(3)请估算该班此次考试的平均成绩。

4. 某中学为了了解全校的耗电情况,抽查了10天中每天的耗电量数据如下表

(1)写出上表中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2)由上题获得的数据,估计该校一个月的耗电量(按30天计算);

(3)若

度电的

价格是

0.5元,写出该校应付电费y(元)与天数x(x取正数,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

5、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某校为地震灾区开展了“献出我们的爱”赈灾捐款活动。八年级(1)班50名同学积极参加,班长统计了全班捐款情况如下表,因不慎有两处被墨水污染,已无法看清。但知全班平均每人捐款38元,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求出捐款40元,50元的学生人数,并写出解答过程;

6、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下图是其中的甲、乙两段台阶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 cm).并且数据15,16,16,14,14,15的方差,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 。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

2

23s =

甲2353

s =乙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

情况下,请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

11属性数据分析

技能训练十一属性数据分析 一、训练目的与要求 1.掌握属性数据分析方法。 2.掌握属性数据分析图表与原图形的组合。 二、训练准备 1.训练数据:本训练数据保存于文件夹Exercise-11中。 2.预备知识:属性分析的方法。 三、训练步骤与内容 1.数据准备 将训练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 启动MAPGIS主程序。在主菜单界面中,点击参数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工作目录最终指向Exercise-14(盘符依据各人具体情况设置)。 2.属性分析 执行如下命令: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文件?装载区文件,加载要进行属性分析的数据文件。 Step1: 加载数据文件中所提供 的REGION.WP区文件 执行如下命令:属性分析?单属性分类统计?立体饼图,选择属性分析类型。

Step2: 属性 Step3: 选择分类属性字段为小麦,保留属性字段为乡名、水稻、玉米Step4: 设置分类方式为分段方式 Step5: 确定,退出设置 分类值域按图中所示输 入

分类统计结果图 3.保存文件 执行如下命令:文件?保存当前文件,换名保存属性分析所生成的图形文件,系统生成的表格文件(*.WB)不需要保存。 Step: 将缺省文件名改为“属性分析”,点 击保存按钮。按此方法依次将线、区 文件名均改为“属性分析” 4.文件组合 执行如下命令: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打开已有工程文件,打开所提供的Exercise-14.MPJ,在工程文件管理窗口,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添加项目”选项,将前面生成的属性分析.WT、属性分析.WL、属性分析.WP添加进此工程文件。 关闭REGION.WP、POINT.WT、RIVER.WL和LINE.WL四个文件。 执行如下命令:其它?整块移动,调整属性分析.WT、属性分析.WL、属性分析.WP三个图形文件的位置,使与主图位置相适应。若此三个图形与主图相比过大的话,执行如下命令:其它?整图变换?键盘输入参数,来进行调整(注意应确定REGION.WP、POINT.WT、RIVER.WL 和LINE.WL四个文件处于关闭状态)。

数据分析初步讲义及习题

数据分析初步 1、平均数 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 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一般的,有n 个数,,,,321n x x x x ???我们把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 x (读作“x 拔”) (定义法) 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且f 1+f 2+……+f k =n (加权法),其中 k f f f f ???321,,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 2、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 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 的众数 ) (1 321n x x x x n +???+++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 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 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x 1-)2+(x 2-)2+… +(x n -)2]; 一般的,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S=])x -(x +…+)x -(x +)x -[(x n 12_ n 2 _22_1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或者说,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 数据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 1.已知1x ,2x ,3x ,…,15x 的平均数为a ,16x ,17x ,…,40x 的平均数为b ,则1x ,2x , 3x ,…,15x ,16x ,17x ,…,40x 的平均数为( ) A . 1()2a b + B .1()4a b + C .1()40a b + D .1 (35)8a b + 2.已知一组正数1x ,2x ,3x , ,7x 的方差2 2 22212371(63) 7 S x x x x = ++++-则关于数据13x +,23x +,33x +,,73x +的说法:(1)方差为2 S ;(2) 平均数为3;(3)平均数为6;(4)方差为2 9S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1)与(2) B. (1)与(3) C. (2)与(3) D. (3)与(4) 3..在一化学实验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三次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分别为a 1,a 2,a 3.我们规定该实验的“最佳实验数据”a 是这样一个数值:a 与各数据a 1,a 2,a 3差的平方和M 最小.依此规定,则a =( ) A. 123a a a ++ B. C. D. 1 233a a a ++ 4.甲从一个鱼摊上买了三条鱼,平均每条a 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两条鱼,平均每条b

LFA457数据分析向导资料

LFA447数据分析向导 1.新建/打开数据库 打开分析软件Proteus LFA Analysis。弹出如下界面: 如果要把导入数据保存在原有的数据库中,选择数据库所在的文件夹,双击打开该数据库。 如果要为导入数据新建一个数据库,选择存盘路径,在“文件名”中输入数据库文件名,点击“打开”,软件会自动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 随后出现数据库管理窗口:

注:LFA Proteus的数据以Access数据库文件(*.mdb)的形式进行管理。LFA447(Nanoflash)的原始数据文件(*.dat)需要导入到数据库文件中,一个数据库文件可存放多个测量数据。从数据分类管理的角度出发,一般建议为每一批样品单独创建一个数据库。 2.导入LFA447数据文件/设定材料属性 点击“LFA数据库”窗口的“数据库”菜单下的“导入LFA447文件”,弹出“选择导入文件”对话 框:

选择所要导入的数据文件,点击“打开”,弹出“导入–材料选择”对话框: 如果在数据库中原已有该材料的信息,只需在材料列表中“选择已有材料”即可;如果是新建的数据库或原数据库中没有该材料的信息,则“定义新材料”,点击“下一步”,弹出“材料定义”对话框: LFA Proteus中每一个测试数据都有相应的材料属性定义,包含样品的名称、密度、比热表、热膨胀系数表、热扩散系数表等信息,其中比热、热膨胀与热扩散系数三个表格可通过点击“对应表”按钮进行设定。对于单层样品: 如果仅仅是热扩散系数测试,三个表都不需链接,直接点击“完成”。 如果除热扩散测试外还同时使用比较法计算比热,则此时先可点击“完成”,待比热计算完成后使用“导出比热表”的方法重新对材料属性中所链接的比热表进行设定。(详见LFA比热与导热系数计算方法) 如果已有比热的文献值(或使用其它仪器得到的测量值),需要链接到材料属性中,以便结合热扩散测试结果进一步计算导热系数,则在“比热表”的选项卡中点击“对应表…”,弹出如下窗

数据分析教师用讲义

知识梳理 平均数的概念: ①平均数:一般的,如果有n 个数1x ,2x ,…n x ,那么,n x 1 = (1x +2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 n f f f n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1f ,2f ,…k f 叫做权.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 当所给数据1x ,2x ,…n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 n x 1 = (1x +2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 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T —数据的分析

)(1 2211k k f x f x f x n x +++= ,其中1f +2f +…+k f =n . ③新数据法: 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 '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1x ,2x ,…n x 叫做原数据,1'x ,2'x ,…n x '叫做新数据). 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求中位数时,必须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那么,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那么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异同点: (1)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其应用最为广泛.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3)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注意:在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切勿漏写单位. 典例精讲 一.加权平均数(一) (加权平均数的“权”常见的三种形式)

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讲义

数据分析初步复习讲义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三章数据分析初步 项目一知识概要 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的一个数据 (或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选择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 加权平均数 例1:统计一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如下数据: 6,7,8,7,7,8,10,9,8,8,9,9,8,10,9,求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 4、方差与标准差 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数叫方差,公式是 标准差公式是 项目二例题精讲 【例1】.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 A.小时以上 B.1~小时 C.—1小时 D.小时以下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doc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作业 1、为了解男性和女性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分别在年青人和老年人中作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试分析这批数据,关于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解:(1)数据压缩分析首先将上表中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压缩成二维2X2列联表1.1,合起来看,分析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1 “性别X偏好饮料”列联表 二维2X2列联表独立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2ln A的值为0.7032, P值为p=P(x2⑴m0.7032)=0.4017>0.05,不应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偏好类型”与“性别”无关。(2)数据分层分析 其次,按年龄段分层,得到如下三维2X2X2列联表1.2,分开来看,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2三维2X2X2列联表 在上述数据中,分别对两个年龄段(即年青人和老年人)进行饮料偏好的调查,在“年青人”年龄段,男性中偏好饮料A占58. 73%,偏好饮料B占41.27%;女性中偏好饮料A占58. 73%,偏好饮料B占41.27%, 我们可以得出在这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一定的差异。同理,在“老年人”年龄段,也有一定的差异。 (3)条件独立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得出的结果是否可靠,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条件独立性检验。即由题意,可令C表示年龄段,C1表示年青人,C2表示老年人;D表示性别,D1表示男性,D2表示女性;E表示偏好饮料的类型,E1表示偏好饮料A,E2表示偏好饮料B。欲检验的原假设为:C给定后D和E条件独立。 按年龄段分层后得到的两个四格表,以及它们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2ln A的值如下: C1层 C2层 -2ln A=6.248 -2ln A =11.822 条件独立性 检验问题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是这两个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和,其值为-2lnA=6.248+11.822=18.07 由于r=c=t=2,所以条件独立性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渐近x 2分布的自由度为r(c-l)(t-l)=2,也就是上面这2个四格表的渐近x 2分布的自由度的和。由于p值P(x 2(2)318.07)=0.000119165很小,所以认为条件独立性不成立,即在年龄段给定的条件下,男性和女性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是有差异的。 (4)产生偏差的原因 a、在(1)中,将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压缩在一起合起来后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上是没有差异的。但将数据以不同的年龄段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 1. 属性数据 地理要素具有描述性属性,与空间数据相对应的描述性数据。 2.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是用来描述来自于现实的目标,将数据统一化,借以表明空间实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和分布特征。定位是指在已知的坐标系里空间目标都具有唯一的空间位置;定性是指有关空间目标的自然属性,它伴随着目标的地理位置;时间是指空间目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空间关系通常一般用拓扑关系表示。空间数据是一种用点、线、面以及实体等基本空间数据结构来表示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的数据。空间数据是数字地球的基础信息,数字地球功能的绝大部分将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现在空间数据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如城市规划、交通、银行、航空航天等。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空间数据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这也加快了人们获取和应用空间数据的步伐。 空间数据是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凡是带有空间坐标的数据,如建筑设计图、机械设计图和各种地图表示成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数字形式。 3. 空间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结构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贮、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它是对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空间数据结构又是指空间数据的编排方式和组织关系。空间数据编码是指空间数据结构的具体实现,是将图形数据、影像数据、统计数据等资料按一定的数据结构转换为适合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形式。不同数据源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处理,内容相差极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数据结构。 4. 特点 目标构成数据库的逻辑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界新需求的不断提出,以面向事务处理为主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已不能满足需要,信息系统开始从管理转向决策处理,空间数据仓库就是为满足这种新的需求而提出的空间信息集成方案,它有四个特点: ①主题与面向主题:与传统空间数据库面向应用进行数据组织的特点相对应,空间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主题进行数据组织的。它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并加以抽象地分析利用。 ②集成的数据:空间数据仓库的数据是从原有的空间数据库数据中抽取来的。因此在数据进入空间数据仓库之前,必然要经过统一与综合,这一步是空间数据仓库建设中最关键最复杂的一步,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消除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和进行数据综合计算。 ③数据是持久的:空间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主要供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般情况下并不进行修改操作。空间数据仓库的数据反映的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的数据内容,是不同时间的空间数据库快照的集合和基于这些快照进行统计、综合和重组导出的数据,而不是联机处理的数据。空间数据库中进行联机处理的数据经过集成输入到空间数据仓库中,一旦空间数据仓库存放的数据已经超过空间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期限,这些数据将从空间数据仓库中删去。 ④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空间数据仓库的数据是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的,它会不断增加新的数据内容,不断删去旧的数据内容,不断对数据按时间段进行综合。空间数据仓库用于支撑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它由四大部分组成:数据源、空间数据库系统、空间

数据属性

数据属性 数据具有数值属性、物理属性。在数据处理上数据又具有集合性、隶属性、稳定性、方便性、重复性、共同性、指向性以及运算规则及运算约束。我们先看一个命题,求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的和?由于它们的物理属性不同,我们不能求出它们的和。再看命题现在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是否满足3个人,每人一个苹果或梨,由于物理属性转移到“人”概念下的“个”,所以必须先进行加法运算,其结果是分析命题的依据。数据是复杂的,它可以是任何介质上所记录的信息,比如我们可以对文字信息进行拷贝、连接、检索、删除,都是数据概念下的操作。 详细解释 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 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 贝汉廷分析着各个不同的数据,寻找着规律,终于抓住了矛盾的牛鼻子。”数据(data)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对信息的接收始于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的解读。数据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即当接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和符号组合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以获得一组数据所载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可以用公式“数据+背景=信息”表示。 编辑本段计算机科学中的解释 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语音、图形、图像等统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后就成为信息。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是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要素,种类很多。 按性质分为 ①定位的,如各种坐标数据;②定性的,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民地、河流、道路等);③定量的,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④定时的,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 按表现形式分为

第五章数据分析(梅长林)习题

第五章习题 1.习题5.1 解:假定两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协方差矩阵21∑=∑,误判损失相同又先验概 即:0.4285711=P 0.571422=P 又计算可得: (1)(2)25.31622.025,2.416 1.187x x ????==--???????? 并且:-2.38145ln =S 计算广义平方距离函数: 2()1() ()()()ln 2ln j T j j j j j d p -=--+-x x x S x x S 并计算后验概率: 22 2 ??0.5()0.5()1 ?(|)e e j k d d j k P G --==∑x x x 1,2j = 回代判别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误判的回代估计: 0.07141/14* ==r P 若按照交叉确认法,定义广义平方距离如下: 2()1() ()()()()()()()ln 2ln j j j T j j x x x x j d p -=--+-x x x S x x S 逐个剔除, 交叉判别,后验概率按下式计算: 2 2 2 ??0.5()0.5()1 ?(|)e e j k d d j k P G --==∑x x x 1,2j = 通过SAS 计算得到表所示结果。发现同样也是属于G1的4号被误判为G2,因此误判率的交 叉确认估计为* ?1/140.0714c p ==

*121p p p ΦΦ?? =+- ??? 其中(1)(2)1(1)(2)?()()T λ -=--x x S x x =12.1138, 2 1(1|2)ln (2|1)c p d c p =,又因为(1|2)(2|1)c c c ==,所以288.0ln 1 2==P P d , 最后可得后验概率p 为:0.048709 习题5.3 解:(1)在21∑≠∑并且先验概率相同的的假设前提下,建立矩离判别的线性判别函数。利用SAS 的proc discrim 过程首先计算得到总体的协方差矩阵,如表:

完整数据分析初步讲义及习题

数据分析初步1、平均数平均数:平均数反映一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1)?x???x(x?x??n312n n我们把叫做这x???,x,,一般的,有n个数xx,n132?)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读作“x拔”x (定义法) 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其中(加权法)+……+f=n 且f+f k12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f??,ff,f?k213越大,加权平均数的分母恰好为各权的和。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式,其中a、众数与中位数2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 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 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响;

众数:,叫做这组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的众数.中位数:或两个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的平均数)3、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 222…+-[(x-)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x21 2;]-+(x)n一般的,一组数据的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1___222]x)…+(x-[(x-x)+(x-x)+S=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n21n标准差=方差波动越大,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或者说,离散程度小就越稳定,离散程度大就不稳定。 数据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xxxxxxxxx a b已知.1则的平均数为的平均数为,,,,,…,,…,,,,2401631171521xxxxx,,),,的平均数为(…,,… 4017151631111)b5(3a?(?b)a?b)(a?b)(a..DB.C.A84024 122222?63)x?x??xS?L?x(xxxx L差方,,组2.已知一正数,,的71237312723x?3?x3x?3x?S L),, (2:的,说法(1)关则于数据方差,为;72132S9)法是(;(4)方差为正,其中确的说均数平均为3;(3)平数为6 4 D. 32 B. 13 C. 3 A. 12)))与((()与())与())与(((a 别为次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分,使仪在3..一化学实验中,因器和观察的误差得三a值:数据a与各是最该实验的“佳实验数据”a这样一个数们,,aa.我规定312)规M最小.依此定,则 a=(方差a,,a的平和312a?a?a222aa??a D. C. A. B. aa?a?123222aa?a?31231213233a b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两条鱼,平均每条4.甲从一个鱼摊上买了三条鱼,平均每条a?b元的价格把鱼全部卖给了乙,结果发现赔 了钱,则与大小关元,后来他又以每条 2.

18统计.讲义教师版

内容 基本要求 略高要求 较高要求 数据的收集 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知道抽样的必要性及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能根据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说出自己的看法 能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 能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适合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统计表、统计图 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能利用统计图、表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极差、方差 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 在具体问题中,会用极差、方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方差 频数、频率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 能利用频数、频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块一、数据的收集、整理及表示 1、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2、数据的收集的一般过程: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展开调查、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3、收集数据常用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获得数据,除了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外,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 4、总体与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叫普查,其中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5、抽样调查、样本与样本容量: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样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依据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估计和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抽样调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考要求 18统计

实验十四 属性数据分析

实验十四属性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属性数据分析方法。 2.掌握属性数据分析图表与原图形的组合。 二、实验准备 1.实验数据:本实验数据保存于文件夹Exercise-14中。 2.预备知识:属性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1.数据准备 将实验数据复制,粘贴至各自文件夹内。 启动MAPGIS主程序。在主菜单界面中,点击参数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工作目录最终指向Exercise-14(盘符依据各人具体情况设置)。 2.属性分析 执行如下命令: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文件?装载区文件,加载要进行属性分析的数据文件。 Step1: 加载数据文件中所提供 的REGION.WP区文件执行如下命令:属性分析?单属性分类统计?立体饼图,选择属性分析类型。

Step2: 属性 Step4: 设置分类方 式为分段方 式 Step3: 选择分类属 性字段为小 麦,保留属 性字段为乡 名、水稻、 玉米 Step5: 确定,退出 设置 分类值域按图中所示输 入

分类统计结果图 3.保存文件 执行如下命令:文件?保存当前文件,换名保存属性分析所生成的图形文件,系统生成的表格文件(*.WB)不需要保存。 Step: 将缺省文件名改为“属性分析”,点 击保存按钮。按此方法依次将线、区 文件名均改为“属性分析” 4.文件组合 执行如下命令: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打开已有工程文件,打开所提供的Exercise-14.MPJ,在工程文件管理窗口,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添加项目”选项,将前面生成的属性分析.WT、属性分析.WL、属性分析.WP添加进此工程文件。 关闭REGION.WP、POINT.WT、RIVER.WL和LINE.WL四个文件。 执行如下命令:其它?整块移动,调整属性分析.WT、属性分析.WL、属性分析.WP三个图形文件的位置,使与主图位置相适应。若此三个图形与主图相比过大的话,执行如下命令:其它?整图变换?键盘输入参数,来进行调整(注意应确定REGION.WP、POINT.WT、RIVER.WL和LINE.WL四个文件处于关闭状态)。 完成后,保存此工程文件。

数据分析教师用讲义

知识梳理 平均数的概念: ①平均数:一般的,如果有个数,,…,那么,n x 1 = (++…+)叫做这个数的平均数, ②加权平均数:如果个数中,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这里 n f f f n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n f x f x f x x k k +++=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叫做权.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 当所给数据,,…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 n x 1 = (++…). ②加权平均数法: 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1 2211k k f x f x f x n x +++= ,其中++…+=. ③新数据法: 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T —数据的分析

a x x +='. 其中,常数通常取接近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 )'''(1 '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叫做原数据,,,…叫做新数据). 中位数的概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求中位数时,必须先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奇数,那么,最中间的一个数据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那么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异同点: (1)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其应用最为广泛.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3)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4)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注意:在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切勿漏写单位. 典例精讲 一.加权平均数(一) (加权平均数的“权”常见的三种形式) 1. 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1,还有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是( ) A. 11.6 B. 232 C. 23.2 D. 11.5 2.某中学规定学期总评成绩评定标准为:平时30%,期中30%,期末40%,小明平时成绩为95分, 期中成绩为85分,期末成绩为95分,则小明的学期总评成绩为分。 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言教学在国际上越来越热门,为此出台了汉语言平测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测试,然后根据各部分的权来确定一个人的汉语水平。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83 78 75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题型专题讲义29 数据的分析(教师版)

专题29 数据的分析 考点总结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 数据的集中趋势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读作“x 拔”。 公式:平均数= n 个数的和 个数 = n x x x n +???++21 【注意】分析平均数时,容易被数据的极值影响,导致错误的判断。 加权平均数概念: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 n 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

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注意】若各数据权重相同,则算术平均数等于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个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确定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第1步:排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第2步:确定是奇个数据( n+12 )或偶个数据(n 2 个数和它后一个数(n 2 +1)个数的平均数)。 第3步:如果是奇个数据,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的频数一样且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一组数据中众数的个数可能不唯一。 众数的意义: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的趋势。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1、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2、 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 的一个优势。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 3.中位数只需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 【考查题型汇总】 考查题型一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 1.(2019·山东中考模拟)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则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 ) A .1.70,1.75 B .1.70,1.70 C .1.65,1.75 D .1.65,1.70 【答案】A 【详解】

最新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

定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作业 1、为了解男性和女性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分别在年青人和老 试分析这批数据,关于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的问 题,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解:(1)数据压缩分析 首先将上表中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压缩成二维 2X 2列联表1.1 ,合 起来看,分析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 1.1 “性别偏好饮料”列联表 二维2X 2列联表独立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 21 n 上的值为0.7032,p 值 为p =P( 2(1) -0.7032) =0.4017 ■ 0.05,不应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偏好类型” 与“性别”无关。 (2) 数据分层分析 其次,按年龄段分层,得到如下三维 2X 2X 2列联表1.2,分开来看,男性 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2 三维2X 2X 2列联表

在上述数据中,分别对两个年龄段(即年青人和老年人)进行饮料偏好的调 查,在“年青人”年龄段,男性中偏好饮料A 占58. 73%偏好饮料B 占41.27%; 女性中偏好饮料A 占58. 73%偏好饮料B 占41.27%,我们可以得出在这个年 龄段,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一定的差异。 同理,在“老年人” 年龄段,也有一定的差异。 (3) 条件独立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得出的结果是否可靠,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条件独立性检验。 即由题意,可令C 表示年龄段,0表示年青人,C 2表示老年人;D 表示性别,D ! 表示男性,D 2表示女性;E 表示偏好饮料的类型,E !表示偏好饮料A, E 2表示 偏好饮料B 。欲检验的原假设为:C 给定后D 和E 条件独立 按年龄段分层后得到的两个四格表,以及它们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 -21 n 上的值 如下: 条件独立性检验问题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是这两个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和, 其值 -2ln 上=6.248 11.822 =18.07 由于r = c = t = 2,所以条件独立性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的渐近 2分布的自 由度为r(c-1)(t-1) =2,也就是上面这 2个四格表的渐近 2分布的自由 G 层 -2ln 上=6.248 C 2层 -2ln 上=11.822

属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答案

属性数据分析第五章课后作业 6.为了解男性和女性对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分别在年青人和老年人中作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试分析这批数据,关于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解:(1)数据压缩分析 首先将上表中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合并在一起压缩成二维2×2列联表1.1,合起来看,分析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1 “性别×偏好饮料”列联表 二维2×2列联表独立检验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Λ-ln 2的值为0.7032,p 值为05.04017.0)7032.0)1((2>=≥=χP p ,不应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偏好类型”与“性别”无关。

(2)数据分层分析 其次,按年龄段分层,得到如下三维2×2×2列联表1.2,分开来看,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没有差异? 表1.2 三维2×2×2列联表 在上述数据中,分别对两个年龄段(即年青人和老年人)进行饮料偏好的调查,在“年青人”年龄段,男性中偏好饮料A 占58.73%,偏好饮料B 占41.27%;女性中偏好饮料A 占58.73%,偏好饮料B 占41.27%,我们可以得出在这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对这两种类型的饮料的偏好有一定的差异。同理,在“老年人”年龄段,也有一定的差异。 (3)条件独立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得出的结果是否可靠,我们可以做以下的条件独立性检验。 即由题意,可令C 表示年龄段,1C 表示年青人,2C 表示老年人;D 表示性别,1D 表示男性,2D 表示女性;E 表示偏好饮料的类型,1E 表示偏好饮料A ,2E 表示偏好饮料B 。欲检验的原假设为:C 给定后D 和E 条件独立。 按年龄段分层后得到的两个四格表,以及它们的似然比检验统计量Λ-ln 2的值

属性数据分析资料

属性数据分析 一属性变量和属性数据 通常所指属性数据(categorical data),是说反映事物属性的数据,也称为定性数据或类别数据,它是属性变量取的值。属性变量可能是表示事物属性,取值为事物属性的量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例如变量“性别”取值为男,女;又如变量是中医所分人的体质,取值为平和,气虚,阳虚,阴虚,瘀血,痰湿,湿热,气郁,特凛。对事物表态的量表达人们主观对事物的评论,例如变量是“某人对某个政策的态度”,取值是赞成,中立和反对;又如变量是“人对医疗效果的评价”,取值为特好,好,一般,差,很差。区间值变量取值为多个互不重叠区间:例如变量是“顾客的购买水平”,取值分为[0,100),[100,200),[200,300)和300以上。 “属性变量”是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或对事物表态,以及区间值变量,它是一种变量,它取的值之间不能做加,减,乘,除等运算,而且所取的值只能是有限个,属性变量取的值也称为属性变量的“水平”。 二属性数据表示形式 属性变量有4种表示形式:原始属性变量形式、指示变量形式(调查数据常用)、频数形式和列联表。 例1 某连锁超市要检验商品销售情况与陈列方式是否相关,随机抽取了10家门店,分别以C B A 、、共3种方式陈列(即第一个属性变量是“陈列方式”,取值A 、B 、C ),各门店销售情况分为 “high ”及“low ”两类(即第二个属性变量是“销量”,取值“high ”和“low ”)。这两个属性变量的统计资料4种形式如下: 属性变量形式的样本是把各个属性变量的1次观测值排成1行;例如例1中属性变量“销量”和“排列方式”的第1个观测值(第1个门店)的观测值是“high ”和“B ”,就把“high ”、“B ”排在第一行,见下表 表 超市数据属性变量形式 指示变量形式是列出各个属性变量的所有值,对每个值建立一个变量,例如例1中两个属性变量取值“high ”、“low ”、“A ”、“B ”、“C ”;建立5个指示变量:sl ,sh,ma,mb,mc.每次观测中,属性变量的哪个值出现了,就在对应列中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例如对于超市数据建立5个变量后:sh 表示变量销售额高,sl 表示变量销售额低,ma 表示排列方式是A ,

05第五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习题

第五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习题 1.是非判断题 1-1将、、和处理成四位有效数字时,则分别为、、和。 1-2 pH=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1-3 [HgI 4]2-的lg 4θβ=,其标准积累稳定常数4 θβ为×1030。 1-4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1-5有效数字能反映仪器的精度和测定的准确度。 1-6欲配制·L -1K 2Cr 2O 7(M=·mol -1)溶液,所用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若相对误差要求为 ±%,则称取K 2Cr 2O 7时称准至。 1-7从误差的基本性质来分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大类。 1-8误差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准确度与误差,一种是精密度与偏差。 1-9相对误差小,即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 1-10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1-11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值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1-12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13测量值的标准偏差越小,其准确度越高。 1-14精密度高不等于准确度好,这是由于可能存在系统误差。控制了偶然误差,测定的 精密度才会有保证,但同时还需要校正系统误差,才能使测定既精密又准确。 1-15随机误差影响到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16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得平均含量%,而真实含量为%,则其相对误差为%。 1-17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1-18某学生根据置信度为95%对其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后,写出报告结果为+%,该报告的结 果是合理的。 1-19置信区间是指测量值在一定范围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1-20在滴定分析时,错误判断两个样液滴定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的深浅属于工作过失。 2.选择题. 2-1下列计算式的计算结果(x)应取几位有效数字:x=[××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