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SNS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SNS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SNS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施工顺序及工法

1 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威胁施工安全的浮土及浮石,对不利于施工安装和影响系统安装后正常功能发挥的局部地形(局部堆积体和凸起体等)进行适当修整;

2 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在孔间距允许的调整量范围内,尽可能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面积不得大于5m ,否则宜增设长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锚杆,该锚杆可采用直径不小于%%c12的带弯钩的钢筋锚杆或直径不小于2%%c12的双股钢绳锚杆),应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 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5cm~10cm,孔径不小于%%c42;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c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当局部孔位处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可以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0.4m的C15砼基础置换不能成孔的岩土段;

4 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 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

不少于三天;

5 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 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 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以及必要时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 %%c1.5铁丝进行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2m,当坡度大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m(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7 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c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棚洞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IV标段二分部共计3段被动防护网:分别为DK219+830—DK219+930线路左侧;DK221+889.93—DK221+007.1线路左侧;DK232+250— DK232+325线路右侧;共293米。被动防护网处于水沟外侧2米外,或处于堑顶。隧道被动防护网高度为4米,普通被动防护网高度为3米,由由支柱、环形钢绳、钢丝格栅、锚绳及锚固基础组成。 本工程计划于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 一、施工准备 1、本方案为防落石的被动防护网。 2、核对复查现场地形坡面,若与设计有较大出入,则必须通知设计单位。 3、施工前清除坡面浮石、危石、浮土或其他堆积物。 4、防护网设置在堑顶外大于2m范围,防护网采用RXI-200型被动防护网,由支柱、环形钢绳、钢丝格栅、锚绳及锚固基础组成。钢柱间距8~12m,拦石网在随到顶高4m,普通地段高3m。位置和高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部分尺寸应满足《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TB/T3089-2004)相关规定要求。 5、现场放线确定钢柱基础、上拉锚绳基础、侧拉及中间加固锚绳基础的位置。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对钢柱和锚绳基础进行测量定位。现场放线长度应比设计系统长度减少约3~8%,对地形起伏较大,系统布置难沿同一等高线呈直线布置时取上限(8%);对地形较平整规则,系统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线沿直线布置时取下限(3%)。 6、准备施工安装工具。

二、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 被动防护网施工顺序:锚杆及基座定位→基坑开挖及砼灌注(土质及软质岩石基础)或钻凿锚杆孔(硬质岩石基础)→基座及锚杆安装→钢柱及上拉、侧拉锚绳安装→支撑绳安装于张拉→环形网的铺挂与缝合。 2、钢柱 钢柱采用工18热轧普通工字钢、钢绳网采用R19/3/300环形钢绳网、钢丝格栅采用SO/2.2/50钢丝格栅,钢绳采用Φ14缝合绳缝合联接。Φ22支撑绳、Φ18拉锚绳、减压环及上述各种材料标准及要求均按《铁路沿线斜坡柔性安全防护网》 (TB/T3089-2004)相关要求执行。钢材外露部分,均应涂红丹油2道,灰色铅油2道,以防生锈。钢柱倾角应满足设计要求,误差为±5°不满足时应重新调整。 3、钢柱、锚绳基础 3.1当基础位置处底层为硬质岩石,直接钻凿锚杆孔,用锚杆定位并作为基础。施工时将支座四角用锚杆定位,其钻孔直径80mm,长5.10m,孔内满贯M30水泥砂浆,对中插入直径28mm,长5.0m的HRB335级螺栓锚杆,保证外露长度0.1m,支座下凹凸不平处采用M30水泥砂浆找平,待沙井强度达到设计的70%后,用螺栓联接基础支座。(简称为A类锚固) 3.2土质及软质岩石地基钢柱基础为1.0m宽、0.8m长、0.8m深,其适用范围为基础所在位置覆盖层厚度不小于混凝土基础深度的段落,为确保锚固深度,可以加大混凝土基础尺寸。将支座四角用锚杆定位,其钻孔直径80mm,长 4.30m,孔内满贯M30水泥砂浆,对中插入直径28mm、长 5.0m的螺栓锚杆,保证外露长度0.9m,待砂浆强度达到世界的70%后,灌注C25混凝土基础,螺栓锚杆外露0.10m与基础支座联接。(简称B累锚固) 3.3当基础位置处地层为厚度小于混凝土基础深度的覆盖层时,覆盖层部分用C25混凝土置换,下部直接钻凿锚杆孔,形成复合基础。

SNS柔性防护网技术手册..

铁路TB/T3089 SNS柔性防护网技术 手册

目录 1、概述 (1) 2、规范引用文件及参照标准 (1) 3、产品分类及构成 (2) 4、产品配置及防护功能 (6) 5、技术要求 (9) 6、检验方法 (10) 7、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 8、施工安装及维护 (13)

1.概述 迄今为止,柔性防护技术的应用已有了五十于年的历史,在这五十于年的时间里,大量的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奠定了柔性防护技术走向成熟的基础。在这期间,从雪崩防护,落石防护,边坡加固一直到泥石流防护等,柔性防护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大,柔性网的形式得到了不断发展,系统的结构形式也得到了不断改进,被动防护系统的防护能力也不断加强,主动防护系统从防止边坡风化剥落,边坡危岩加固,一直发展到可以治理浅表层边坡滑动问题。已广泛应用在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多个工地,SNS柔性防护系统的推广,为治理山体自然灾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规范引用文件及参照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起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T/T528---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 TB/T308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GB/T343—1994 一般用途底碳钢丝 GB/T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T706—1988 热轧工字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2973—1991 镀锌钢丝锌层硫酸铜试验方法 GB/T8358—1987 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 GB/T8918—1996 钢丝绳

被动防护网类型

类型安全防护山体防护材质热镀高碳钢丝特点适应各种高边坡 岩落石地形 用途拦渣拦石海河治理泥石流治理 道路挡墙 山体挂网边坡绿化防护网抗冲击边坡防护网被动拦石网 被动边坡防护系统 被动边坡防护网简介 被动防护是由钢丝绳网、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拉锚绳、 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 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 材质 钢丝绳网、支撑绳和减压环。 构造 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 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产品特性 系统的柔性和拦截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预计的落石冲击动能,消能环的设计和采用使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刚性拦截和砌浆挡墙相比较,改变了原有施工工艺,使工期和资金得到减少。

产品用途 常用规格:[钢柱(间距10M),带消能环的∮16双支撑绳和∮16“人”字形上拉锚绳(每跨6个消能环),∮16侧拉锚绳(单绳),◇/08/200/4*5㎡钢丝绳网,∮8缝合绳,格栅网] 环形防护网: 产品特性:用数股钢丝盘结成环形相互套接而形成的网。其作用是拦截落石防护能量一般为150kj--2000kj 被动防护网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 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和拦截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500KJ以内的落石冲击动能,消能环的设计和采用使系 统的抗冲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SNS被动防护网与刚性拦截和砌浆挡墙相比较,改变了原有施工工艺,使工期和资金得到减少。 材质:钢丝绳网、支撑绳和减压环构造: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主动防护网施工技术方案

路堑主动柔性防护网工程施工技术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管理人员、设备配置--------------------4 四、施工进度安排-----------------------5 五、主动柔性网防护施工--------------------5 1、工艺原理-----------------------5 2、施工准备-----------------------6 3、施工工艺步骤及流程图-----------------8 4、工艺步骤说明---------------------9 六、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13 七、质量保证措施----------------------13 八、安全保证措施----------------------14 九、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6 十、附件--------------------------15

一、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80/1-2004); 4、《路基防护工程一般设计图(主动柔性防护系统二)》; 5、本公司在路基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系统施工方面的经验。 二、工程概况 本分部路线全长7.5公里,起点位于贺州市昭平县城西白鸠村(联润拌合厂站附近),起点桩号K47+000;终点位于昭平县昭平镇闽发红砖厂附近,终点桩号K54+500,与昭平至蒙山高速公路起点相接,设置昭平互通与省道S207二级公路连接。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6米。 根据现场的实际勘察,边坡地层岩性主要由泥盆系莲花山组基岩组成。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强风化、中分化两层。本分部共有两段路基边坡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系统进行施工,具体的桩号分别为YK47+420~YK47+533和ZK47+535~ZK47+563,总的长度为141m。具体的施工图示如下所示:

柔性防护网施工工艺

柔性防护网施工工艺 8.6.1工艺概述 柔性防护网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两大类,主动防护体系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所需防护的坡面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风化破坏以及崩塌等,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被动防护体系是以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 柔性防护网具有高柔性、高防护性,适用于高大路堑坡面防护。 8.6.2作业内容 1.测量定位; 2.基座锚固; 3.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4.侧拉锚绳的安装; 5.上下支撑绳安装; 6.钢绳网安装; 7.格栅安装。 8.6.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 工程材料检验标准 1.柔性防护网的防护等级一般不应低于 500KJ。编网、支撑绳及拉锚系统所用钢丝绳应符合GB/T8918-1996 的规定,其钢丝强度不应低于 1770MPa,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钢丝格栅编织用钢丝应符合GB/T343-1994 的规定,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其中高强度钢丝格栅可采用重量不低于 150g /m2的镀锌铝合金镀层处理。环形网用钢丝应符合GB/T343-1994 的规定,其钢丝强度不应低于 1770MPa,热镀锌等级不低于AB级或采用重量不低于 150g /m2 的镀锌铝合金镀层处理。 2.钢柱构件钢材应符合GB/T700-1988 的规定,并进行防腐处理。 3.热轧工字钢应符合GB/T700-1988 和GBT706-1988 的规定,并进行防腐处理。 二、过程控制标准 遵循先清方、再嵌补、支顶、锚固、包裹的施工顺序,最后施工拦截工程。施工遵循从上至下的施工顺序,先对最上一层陡崖危石进行整治,再进行坡面上的危石、下一级陡崖及坡面上的危石进行治理。所有支顶和嵌补工程的基础均要开挖台阶施工,台阶宽度不小于1m,施工中严禁在陡崖下方采石,形成新的坡面滚石。 8.6.4工艺流程图 被动防护网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图8.6.4。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设计

国道215线苏洼龙电站库区试验段工程项目 施工技术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报审单 承包单位:道隧集团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 JS-SWL-JJ/YM-G215-03 监理单位: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

国道215线甘孜境金沙江苏哇龙电站库区淹没影响路段 复建公路 TJ2合同段(K17+240~K40+200) 柔性主动防护网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道隧集团工程有限公司G215苏洼龙电站库区段 TJ2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七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方案 (2) 3.1、施工工艺流程图 (2) 3.2、施工准备 (2) 3.3、钢绳锚杆施工 (3) 3.4、纵横支撑绳安装 (3) 3.5、格栅网安装 (4) 3.6、钢丝绳网的安装 (4) 3.7、质量检验 (5) 四、质量保证措施 (6) 4.1、组织保证措施 (6) 4.2、制度保证措施 (6) 4.3、技术保障措施 (7) 五、文明安全保证措施 (7) 5.1、管理目标 (7) 5.2、场地管理 (7) 5.3、过程管理 (8) 5.4、操作管理 (8) 5.5、安全管理 (8) 5.6、材料管理 (8) 5.7、机械设备管理 (8) 5.8、资料管理 (8) 5.9、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8) 六、环境保护措施 (9) 6.1、保护目标 (9) 6.2、管理措施 (9) 6.3、技术措施 (9)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TJ2合同段起讫里程桩号K17+240~K40+200,路线全长22.606公里,工程项目线路平行于竹茨公路五十米到一公里不等,高于竹茨公路四十米到一百米不等。沿线经过苏哇龙乡下归哇村、岗打村和南戈村等。工程项目含挖土方23.97万m3,挖石方175.58万m3,填方38.78万m3,混凝土44.15万m3,主要结构物有桥梁24座,桥长2573.94m;涵洞17道;钢筋砼暗板桥2座;隧道8座,隧道全长13738m;路基长度为6294.06m。 路基工程中的特殊路基段落危岩落石治理和隧道工程的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工程中,均有主动防护网设计。其中隧道洞口边仰坡防护工程均采用GSS2A型主动防护网,工程量为11110m2;特殊路基段k25+050-k25+095、k34+640-k34+820、k35+830-k35+890、k35+970-k36+050、k36+570-k36+640、k38+010-k38+060、k38+480-k38+540、k39+055-k39+140、危岩落石治理根据部位不同分别采用GSR2A或GSS2A主动防护钢绳网,工程量为6980m2。 二、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一2015) 8、《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安监总管二 (2014) 104 号) 9、施工图设计文件及验收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等国家有关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

边坡防护网施工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边 坡 防 护 施 工 方 案

二〇一五年四月

施工方案 一、G PS2型SNS主动防护系统简介 该系统主要构成包括钢丝绳锚杆、纵横支撑绳、钢丝绳网、缝合绳。钢丝绳锚杆和纵横支撑绳构成固定系统,通过缝合绳拉紧,对柔性网部分进行预张拉,将作为系统主要构成的柔性网覆盖在有崩塌落石灾害的坡面上,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其预张力作业使系统尽量紧贴坡面,并形成了抑制局部危岩移动或在局部位移或破坏后将其裹覆(滞留)于原位附近的预应力,从而实现其主动加强防护的目的。 二、边坡防护设计基本要求 1、场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及周围环境(道路、管线、建筑物)是边坡防护设计需要详细了解和分析的首要内容; 2、边坡防护设计方案必须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保证边坡防护周围建筑物基础及已施工和使用的地线管线、市政道路的安全; 3、边坡防护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国家建筑工程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4、设计必须考虑施工期间度过雨季,或其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及施工工期的影响; 5、边坡支护结构为永久性建筑,使用年限为50≈100年。 三、系统布置的具体要求和参数 1、钢丝绳锚杆布置:锚杆采用2×Φ16钢绳锚杆,长度2≈3m,纵横标准间距、排距为4.5m×4.5m。锚杆孔尽可能布置在天然低洼处,为此可对锚杆的标准间距作0.3m左右的调整,以确保系统尽可能贴紧岩面;局部区域根据需要可增补固定锚杆,增补锚杆长度3m;锚杆孔首应与岩面尽可能垂直。 2、支撑绳:纵横支撑绳均穿过沿程钢丝绳锚杆的环套,并用紧线葫芦张拉至手感不再松动为止,两端用绳卡固定。为避免支撑绳张拉困难,对纵横向尺寸较大的边坡,每根支撑绳可按30m 左右分段。 3、热度钢丝格栅网:格栅网应覆盖全部防护区域,网块间搭接宽度不小于5cm,网块间及网块与支撑绳间需用扎丝扎结。 4、钢丝绳网:每相邻四根钢丝绳锚杆构成一个矩形挂网单元内铺设一张钢丝绳网,网块边沿与支撑绳间缝合张拉连结。 四、施工安装方法 1、对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浮石,杂物进行清除; 2、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孔,一般口径为20cm,深20cm。 3、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5cm-10cm以上,孔径不小于Φ42;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以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当局部孔位处应底层松散或破碎不能成孔时,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 0.4×0.4的C15砼基础置换成不能成孔的岩土段。 4、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不低于C2O的水泥浆,宜用灰砂比1:1~1:1.2、水灰比0.45~0.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的纯水泥砂浆,水泥宜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养护期不少于3天。

柔性被动防护网方案

安全防护-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六日

柔性被动柔性防护网施工措施 一、概述 为了防止XXX主墩、过渡墩桩基及承台施工时边坡上方滚石,同时为了防止XXX出口拌合站正常使用时边坡上方滚石,对下方施工人员、设备及确保后期施工有序运行的安全,经过我单位现场查看,建议在XXX下方30米位置处设置一道长约180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在XXX出口拌合站上方设置一道长约95.5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 二、被动柔性网特点 边坡柔性防护网以高强度柔性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以覆盖(主动防护)和拦截(被动防护)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种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 其中被动防护系统是由钢丝绳网、高强度铁丝格栅网、锚杆、工字钢柱、上下拉锚绳、减压环、底座及上下支撑绳等部件构成。主要设置于斜坡上一定位置,用于拦截斜坡上的滚落物以避免其破坏拟保护的对象,因此也称为拦石网。系统由钢柱和钢绳网联结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坡面防护。 当柔性网承受巨大冲量的时候,由于延长了作用时间,增大网点受力面积;同时,在局部受力时又整体承载,避免了局部集中受力而发生破坏。 三、被动柔性网施工工艺流程

被动防护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施工线路与施工顺序; 2、清除或就地临时处理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浮土及浮石; 3、首先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及基座位置;然后进行基坑开挖与混凝土灌注(土质地层)及钻凿锚杆孔并清孔; 4、安装程序为:基座及锚杆安装→钢柱及拉锚绳安装与调试→支撑绳安装与调试→钢绳网的铺挂与缝合→格栅网的铺挂。 四、施工工序 1、现场踏勘,确定防护范围,清除防护区域内的浮石、浮土 2、放线,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 3、基座锚固 (1)基坑开挖,尺寸80×80×深80cm,采用人工开挖,禁止爆破作业。钢丝绳锚杆基坑尺寸100×180×深≥180cm, (2)放置钢筋笼(Φ16钢筋制作)及地脚螺栓锚杆(Φ22钢筋),灌注基础C20砼。预埋钢丝绳锚杆并灌注基础砼。 (3)安装基座,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4、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用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减压环(GS-8001型)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

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工法

边坡主动柔性防护网施工工法 1.前言 SNS柔性网防护系统是利用钢绳网及锚杆作为主要构成部分来防治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它由瑞士布鲁克集团研制开发和应用。该系统自1995年引入我国,主要用于路堑边坡的防护,并逐步成为主要考虑采用的路基边坡防护型式之一。该系统有主动防护及被动防护两种类型,下面主要介绍主动防护系统的施工工艺,方法及特点。 2.工法特点 2.ISNS防护网可根据地形的起伏、转折及变化而灵活布置,在狭窄场地较常规方法更具优势。 2.2足够的柔性和强度使其能防护传统施工方法不能防护的高能量崩岩,更能适应抗击集中荷载或高冲击荷载,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地貌环境。 2.3同时,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地下水可以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升高而导致边坡失稳。 2.4解决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困难、劳动强度大和施工进展缓慢的难题。与刚性防护系统相比,一般情况下施工工期仅为其1/2一1/3。与同等防护功能的片石护坡及混凝土喷锚护坡相比,其造价仅为其1/3左右。 2.5采用特殊的金属涂层防腐技术,更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气

候条件,一般寿命可达30~50年,必要时只需更换少量的部件即可延长使用寿命。 2.6系统设置后视觉干扰少,不破环坡体原有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风貌,其开放特征给坡面绿化保留了必要的条件,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边坡遭受进一步风化剥蚀和水土流失,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 3.应用范围 (1)适用于岩石高边坡。主要功能是围护作用,限制落石运动范围,解决落石对行车的危害。 (2)适用于地形狭窄,坡面起伏较大的边坡。 (3)适用于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边坡,完成加固防护工程后的边坡,仿佛披上了一件由金丝银线密密编织而成的柔韧披肩,既美观又安全。 (4)适用于施工工期要求比较紧凑的边坡,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克服了老式刚性边坡防护施工中工期长的弊端。 4.工艺原理 在开挖好的岩石边坡坡面钻孔后安设钢绳锚杆,并采用“O”形环及钢丝固定厂家加工好的钢丝网、钢丝格栅。施工后形成网状结构包裹岩石边坡坡面,给岩石边坡表层施加一定的预应力。 4.1材料

柔性防护网方案

2 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 2.1总体施工计划 本工程总工期90日历天,具体工期安排将在各专项方案中说明。各施工项目交叉进行,选用人工多班组进行锚杆成孔、主被动网防护、水渠加固工程等。根据相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将抽调精兵强将,配备足够的性能良好的设备,科学合理安排各道工序,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质量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2.2工程施工目标 2.2.1质量目标:合格。 2.2.2工期目标:确保总工期控制90天。 2.2.3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施工期间无伤亡事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职工无职业病情况发生。 2.2.4文明目标:实行标准化管理,创文明样板工地。 2.2.5环境目标:美化环境、预防与减少施工噪音、废污水排放,满足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要求。 2.3 施工场地总平面布置 2.3.1临时设施搭建: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设施的选址按便于管理,方便生活,有利安全为原则。利用空地搭设临设面积约50m2,作为现场物质堆放。 2.3.2临时供电:根据施工布署以及施工需要架设施工线路,并接装分路配电箱。 2.3.3临时施工用水:现场用水就地从水渠中用水泵抽水作施工用水。 2.4 项目组织管理 鉴于本工程工期较紧,施工难度较大,公司决定选派精干人员组建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部成员均由具有类似项目施工经验的骨干担任。公司将给予本工程以足够的重视,根据工地需要随时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 2.5 劳动力计划 本工程劳动力高峰编制30人,其中项目管理人员5人,其他工作人员25人。各工种劳动力安排,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3 各项施工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方案,对以下工序或分项工程提出了特殊的技术要求,其余未及的按相应规程规范处理。 3.1施工道路与工作面清理 3.1.1清除坡面松动、张裂岩石和杂物等。 3.1.2对道路修建无法清除的危岩应尽可能避开。 3.1.3清除坡面浮石、松动岩石时注意弃放位置,防止二次危害。 3.1.4渠道工作面清理时注意渠道保护,对涉及导致渠道渗漏水的要避开。 3.1.5进行清除松动岩石及修整坡面的施工人员,需有安全防护,安全绳带应确保安全。 3.1.6注意设立警示标志,避免施工道路修建与工作面清理石块滚落至山脚或公路。 3.2锚杆施工 3.2.1锚杆采用¢28mmⅡ级螺纹钢筋制作,¢6mm钢筋对中支架,钻机成孔¢56mm,为全长粘接型锚杆,锚杆锚固长度、间距满足于设计要求。 3.2.2锚杆头制作按设计图与SNS防护钢丝绳锚杆标准制作。 3.2.3锚杆孔距允许误差±100mm,成孔倾角偏差±5%,钻孔深度超出锚杆设计长度不小于0.5m。锚杆安装前清除孔内岩粉与积水等杂物;钢筋应除绣、调直,锚杆体每间隔2米设一对中支架,锚钉设一个居中支架,以确保杆体砂浆握裹厚度。 3.2.4注浆为M25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4Mpa。注浆用水泥为强度等级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3.2.5 PD7平硐上部危岩体中部钢丝绳锚杆按较大岩石块随机设置。 3.3铺挂SNS防护网: 3.3.1坡面清理满足于铺网要求。 3.3.2钢丝绳锚杆锚头制作满足于SNS网标准要求。

主动防护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主动防护网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 2、《公路工程国招标文件本》 3、《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6段主动防护网分别为K206+070-K206+115(高18m)、K206+550-K206+590(高18m)、K206+840-K206+825(高13.5m)、K216+774-K216+829(最大高度37m)、K217+030-K217+050(高18m)、K217+160-K217+220(高13.5m)主动防护网面积共计5442.5m2,以上段落属高山峡谷陡斜坡地貌,出露地层为砂质板岩,节理裂隙发育,目前边坡局部掉块严重。 三、主动防护系统说明 主动防护系统系以柔性钢绳网系统防护堑坡节理发育密集或者路堑外侧陡崖发育有崩塌落石的段落, 用于防止落石/飞石的发生。其纵横交错的φ16纵、横向支撑绳与4.5m×4.5m或2.5m×4.5m(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地形条件及锚杆位置可在±0.3m作适当调整)模式布置的锚杆相联结,支撑绳构成的每个4.5m×4.5m 或2.5m×4.5m网格铺设一或两(根据设计的单层或双层钢绳网确定)4m×4m或4m×2m的DO/08/300型钢绳网,每钢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缝合绳缝合联结并进行预拉,该拉工艺能使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法向预紧压力,从而提

高表层危岩体的稳定性,并在钢绳网下铺设小网孔的SO/2.2/50型格栅网, 阻止小尺寸岩块的塌落。 四.施工程序 1、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浮土及浮石进行清除或局部加固; 2、放线确定锚杆孔位,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5cm以上,孔径为φ70。 4、插入锚杆并注浆,浆液标号不低于M30,宜用灰砂比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 0.45~0.50的水泥净浆,水泥宜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 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5、安装纵横向支撑绳,拉紧后两端各用三个或四个(支撑绳长度小于30m时用三个,大于30m时用四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2 铁丝按1m间距进行扎结。 7、格栅网铺设的同时,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4m×4m(或4m×2m)钢绳网均用一缝合绳与根长31m(或23m)的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8、用φ1.5铁丝对钢绳网和格栅网间进行相互扎结,扎结点纵横间距1m左右。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方案

SNS柔性防护网首件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2工程情况 2.1工程特点 2.2气候特征 2.3技术指标 2.4主要工程数量 3施工配置 3.1人员配置 3.2机械设备配置 4工期安排 5边坡防护试验段施工 5.1质量目标 5.2施工准备 5.3施工工艺 6质量标准 7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 8质量保证措施 9水、环保措施 9.1环境保护措施 9.2水质保护措施

10进度保证措施 11雨季施工措施 12安全施工应急预案 附件: 1、边坡防护技术交底 2、边坡防护安全交底 3、边坡防护施工环、水保交底 4、边坡防护文明施工交底

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设计规范等公路路基相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 3.施工调查及现场踏勘; 4.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成果、机械机具设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相关法律、法规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安生管理的规定。 6. 国家标准、规范: 1)公路工程施工测量规范(JT/T528-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3)公路边坡柔性防护系统构件(JT/T- 528-2004); 1.2编制原则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目标 的圆满实现。 2.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积极采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4.采用平行、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施工,进行有序、均衡、连续的施工。 2工程概况 武定至昆明公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八条公路干线之一—兰州至磨憨口岸中的一段,是连接我国西北。西南及通向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放射线北京至昆明的末段。 本合同段区域行政区划属昆明市富民县。路线起点K39+600,止点位于 K45+600,路线总长6.00km。 2.1工程特点 在试验路段开工前,我合同段工程技术人员,对GPS2型SNS柔性防护边坡的位置进行了选择经多次现场考察,最终选取K42+680~K42+785段边坡作为SNS柔性防护边坡的首件工程。该试验段长105m,设计防护数量3655m2,设计顶高程为1795.5m。 2.2气候特征

柔性被动防护网方案

安全防护-柔性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六日

柔性被动柔性防护网施工措施 一、概述 为了防止XXX主墩、过渡墩桩基及承台施工时边坡上方滚石,同时为了防止XXX出口拌合站正常使用时边坡上方滚石,对下方施工人员、设备及确保后期施工有序运行的安全,经过我单位现场查看,建议在XXX下方30米位置处设置一道长约180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在XXX出口拌合站上方设置一道长约95.5米高5米的柔性被动防护网(RX-075型)。 二、被动柔性网特点 边坡柔性防护网以高强度柔性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以覆盖(主动防护)和拦截(被动防护)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种斜坡坡面地质灾害和雪崩,岸坡冲刷,爆破飞石,坠物等危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 其中被动防护系统是由钢丝绳网、高强度铁丝格栅网、锚杆、工字钢柱、上下拉锚绳、减压环、底座及上下支撑绳等部件构成。主要设置于斜坡上一定位置,用于拦截斜坡上的滚落物以避免其破坏拟保护的对象,因此也称为拦石网。系统由钢柱和钢绳网联结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坡面防护。 当柔性网承受巨大冲量的时候,由于延长了作用时间,增大网点受力面积;同时,在局部受力时又整体承载,避免了局部集中受力而发生破坏。 三、被动柔性网施工工艺流程

被动防护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施工线路与施工顺序; 2、清除或就地临时处理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浮土及浮石; 3、首先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及基座位置;然后进行基坑开挖与混凝土灌注(土质地层)及钻凿锚杆孔并清孔; 4、安装程序为:基座及锚杆安装→钢柱及拉锚绳安装与调试→支撑绳安装与调试→钢绳网的铺挂与缝合→格栅网的铺挂。 四、施工工序 1、现场踏勘,确定防护范围,清除防护区域内的浮石、浮土 2、放线,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 3、基座锚固 (1)基坑开挖,尺寸80×80×深80cm,采用人工开挖,禁止爆破作业。钢丝绳锚杆基坑尺寸100×180×深≥180cm, (2)放置钢筋笼(Φ16钢筋制作)及地脚螺栓锚杆(Φ22钢筋),灌注基础C20砼。预埋钢丝绳锚杆并灌注基础砼。 (3)安装基座,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4、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1)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用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2)将上拉锚绳的减压环(GS-8001型)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

(完整版)SNS柔性防护网施工专项方案1要点

昭通市昭阳至永善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SG3标 SNS柔性防护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昭通市昭永公路改建项目经理部 2015年7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依据、原则 (1) 1、编制目的 (1) 2、编制依据 (1) 3、编制原则 (1) 4、适用范围 (2) 二、工程概况 (2) 1、工程简介 (2) 2、沿线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 (2) 三、施工准备 (3) 1、组织准备 (3) 2、材料准备 (3) 3、技术准备 (3) 4、现场准备 (3) 5、测量准备 (3) 四、施工技术方案 (4) 1、SNS柔性防护网 (4) 3、SNS柔性防护网施工中注意事项 (5) 五、SNS柔性防护网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 1、危险源 (6) 2、预防措施 (6) 六、SNS柔性防护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8) 1、质量保证体系 (8)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9) 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9) 七、SNS柔性防护网施工应急预案 (10)

SNS柔性防护网施工方案 一、编制目的、依据、原则 1、编制目的 由于昭永公路施工SG3标段高边坡施工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危险系数高,为确保正常安全生产,明确高边坡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注意事项,保证总体工期,特编制高边坡施工专项方案,指导现场施工。 2、编制依据 (1)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标准、规程及其相关质量验评标准。 (2)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我单位多年积累的高边坡施工经验。 (4)昭阳至永善公路改建工程施工SG3标(K84+860~K116+085.891)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5)《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 (6)其他有关雨季施工规定、国家法令、法规。 3、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3)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6)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7)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柔性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首件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 承包单位:洪宇建设集团公司起止桩号:K43+900~K50+000 表号:监表7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首件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审批表 承包单位:洪宇建设集团公司起止桩号:K43+900~K50+000 表号:监表6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 第四合同段 K44+320-K44+460 SNS柔性边坡防护 首件施工方案 洪宇建设集团公司 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项目部 编制:邹志勇 审核:龚红平 编制日期:2010年9月20日

柔性主动防护施工方案(K44+320-K44+460右侧) 一、工程概况 1、地理位置与施工范围 本合同起点位于K43+900(河口村),终点位于K50+000处(新建戛洒江大桥),全长6.1公里,为新建段。 2、水文、地形地质、地貌及其他 新建公路处云南高原中部哀牢山脉中段,线路沿戛洒江逆流而上,高程逐渐变大。山脉走向大都与构造线一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戛洒江边哀牢山脉山峰高程普遍都在1100m—2200m,戛洒江河谷高程在490m—510m,相对高差1500m左右。路线K43+900—K50+000布设在戛洒江东岸;河谷地带属于侵蚀切割地形。地形横坡陡,阶地发育不全,侧向冲沟发育较少,河谷走向顺直。 沿线区域地层有中生界三迭系干海子组、舍资组和第四系。地处红河深大断裂以东较稳定的杨子准地台上,构造以纬向为主,属南岭构造带的西延部分,以褶皱为主,断裂不发育。本标段属红河深大断裂构造带,基本与之平行,平距约2KM。该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断裂,为下元古界哀牢山岩与中生代沉积岩地层的分界断裂,在区内呈北西45°方向延伸,长达数百公里,沿断裂带有糜棱岩与角砾岩;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60°—70°;该断裂在加里东期至吕梁期以开始活动,后期历次运动数度复活,在挽近的新构造运动中仍在活动。线路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区内频繁的地震,诱发了许多山崩、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按不低于7度进行抗震设防。 线路主要在戛洒江河口段的东岸。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土、碎中地下水。石土和基岩风化裂隙中,河谷及冲沟内冲洪层中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1m—3m;而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一般在数十米。水化学类型以HCO—Ca—Mg型为主,对混凝土和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而对钢结构具弱腐蚀。 3、工程主要工程数量 本合同段主要结构物类型及数量如下:路基开挖土石方:120万方;路基回填土石方:6万方;路基防护浆砌石:1.8万方;防护工程:8000方,排

被动柔性防护网中减压环力学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第35卷第6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35 No.6 2016年6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une,2016被动柔性防护网中减压环力学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刘成清1,2,陈林雅1,陈驰3,邓永祥1 (1.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2.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31; 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为研究被动柔性防护网中减压环力学模型和耗能计算公式,首先,分析减压环的作用机制,得到其受力性 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紧力、铝套筒长度、钢管壁厚和钢管环径;接着,进行减压环力学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验证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然后,进一步研究主要影响因素下减压环的荷载–位移曲线及其耗能特点,并结 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有减压环和无减压环时被动柔性防护网在落石冲击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 减压 环启动荷载随铝套筒长度的增大或钢管环径的减小而增加。其耗能在一定范围的铝套筒长度下变化较显著,而钢 管环径对耗能的影响不大;(2) 减压环启动荷载及耗能随着预紧力或钢管壁厚的增大而增加;(3) 减压环的荷载–位 移曲线满足三阶段变化规律,提出的三折线分析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减压环荷载–位移曲线特点,给出的耗能计 算公式便于减压环的设计及工程应用;(4) 减压环能使被动柔性防护网的柔性增强,冲击作用时间延长,并能降 低与减压环连接的拉锚绳、支撑绳等构件的耗能。 关键词:数值模拟;被动柔性防护网;减压环;力学试验;荷载–位移曲线 中图分类号:O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16)06–1245–10 Full scale test and FEM simulation to ring-type brake energy dissipater in falling rock protection LIU Chengqing1,2,CHEN Linya1,CHEN Chi3,DENG Yongxiang1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1,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1,China;3.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Wuhan,Hubei 430063,China) Abstract:The energy dissipater of ring-type brake for falling rock protection was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formula. Firstly,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he energy dissipater of ring-type brake was described. The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e,such as the pretension,the length of aluminum sleeves,the thickness of the steel pipe and the diameter of steel pipe were obtained. Secondly,the full-scale test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ver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irdly,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were further studied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The starting force of the energy dissipater of ring-type brake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收稿日期:2015–06–16;修回日期:2015–07–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428,513084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82014CX066) S 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s Nos. 51278428 and 51308471)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Grant No. 2682014CX066) 作者简介:刘成清(1976–),男,2009年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抗震及抗冲击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mail:lcqjd@https://www.360docs.net/doc/8613388972.html, DOI:10.13722/https://www.360docs.net/doc/8613388972.html,ki.jrme.2015.07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