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方法论(中山大学政治所)

政治学方法论(中山大学政治所)
政治学方法论(中山大学政治所)

政治學方法論

(中山大學政治所)

八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授課人:黃紀

上課時間: 週五下午 2:00 至 6:00 中正大學政治所(社科院二館705室)

電話:(05)2720411 ext. 6299 or 5570

Fax: (05)2721195

一、課程宗旨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first-year graduate students to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in general and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particular. Before plunging into the "jungle of thoughts," you are asked in the first week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ay political science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or so. The rest of the semester then focuses on some enduring methodological controversies in the discipline. We will survey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research from concept formation to theory/model building and hypothesis derivation. You need to study these subjects carefully even if you may disagree with empirical approaches in general. It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mainstream" social science and will probably remain so for a while. Needless to say, we also need to examine the interpretive views of human actions and reflect upon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olitical science. Keep in mind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class is not advocating a certain school of thought so much as exposing you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stimulating your own ideas and syntheses.

二、必備課本

Conway, David A. and Ronald Munson. 1990. The Elements of Reasoning. Belmont, CA: Wadsworth.

Isaak, Alan C. 1985.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4th Edition. Homewood, IL: Dorsey Press.

Kuhn, Thomas S.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yer, Andrew. 1992. Method in Social Science: A Realist Approach, 2nd Edition.London: Routledge.

Susser, Bernard. ed. 1992.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Politics. New York: Macmillan.

Winch, Peter. 1958. The Idea of a Social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Philosophy.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三、指定作業

(1) 作業、練習

There will be some in-class exercises and homework.

(2) 期中短篇報告(以五千字為限)

Every student will write two short papers based on two selected biweekly reading assignments listed below in the 課程內容及指定閱讀section. You should synthesize the main points in the readings, list the central issues (and the problems that you may have had with the readings) which you think ought to be addressed in the class, and whenever appropriate,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assigned readings, discuss other relevant works, and/or suggest a new research agenda. You must circulate your paper to other students and me (through fax or attached e-mail Word file) no later than the Wednesday 5:00pm prior to each Friday meeting.

?Papers must be written in a scholarly style with footnotes (or endnotes) and references. They must be typed in a word processor and printed with a letter-quality printer. ?

(3) 期末考試

A comprehensive final exam will be held by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4) 出席及參與討論

The following biweekly reading assignments are organized only to match our meeting schedule. The reading load is quite heavy and sometimes difficult, so you should not even attempt to do biweekly readings in a single week! In any case, you must complete all required readings and reflect upon them before coming to the class. Since this is a graduate seminar, my lectures will be brief and discussion among all the students about the readings will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class time. If I detect any sign that you fail to do your reading, I discount your class participation scores heavily.

四、計分方式

●作業、練習、小考等15%

●期中短篇報告30%

●期末考試40%

●出席及參與討論15%

I reserve the right to administer pop quizzes during lectures. Each quiz will be counted as an exercise. Unexcused missed papers, exam, exercises, and pop quizzes will receive a score of zero. No incomplete grade will be assigned unless the deficiency is due to cause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 student. Also, be aware that the minimum punishment for either cheating or plagiarism is a zero for that assignment.

五、課程內容及指定閱讀

This is a tentative schedule for the semester. Unless we fall behind or move through some sections more quickly than expected, your reading assignments will be as indicated here. If adjustments are required along the way, I will announce them in class.

I. Political Science in Retrospect

3/5Isaak, Chapters 1, 2, and 3;

Susser, pp. 16-50;

Gabriel A. Almond. 1996. “Political Science: the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 (Chapter 2) In A

New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eds. Robert E. Goodin and Hans-Dieter Klingeman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50-96;

Gary King (1991), “On Political Methodology,” Political Analysis 2: 1-12.

黃紀、朱雲漢、郭秋永、蕭全政、何思因,〈政治學學門成就評估報告〉,載〈「全國人文社會科

學會議」會前會:社會科學組會議手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87年9月,頁83-90。II. Science and Its Progres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

1.Logic vs. History

3/19Karl R. Popper (1962),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in Susser, pp. 134-165;

Thomas S. Kuhn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ntire book (skip Chapters V, XI, XII and pp. 174-210 if you are

short of time).

2.Attempts to Synthesize Logic and History

4/2Imre Lakatos (1970), “Falsifica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in Imre Lakatos & Alan Musgrave eds., Criticism and the Growth of Knowled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91-180 (skip pp. 139-172 if you find those examples not

illuminating);

Dudley Shapere (1984), “The Character of Scientific Change,” Chapter 11 in his Reason and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Investigation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Dordrecht: D. Reidel), pp.

205-245.

III. For Naturalism: “Scientific” Study of Politics

1. Generalizations and Explanations

4/16Conway and Munson (1990), Chapters 3, 4, and 5 (pp. 37-118);

John P. Frendreis (1983), "Explanation of Variation and Detection of Covariation: The Purpose

and Logic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16: 255-272;

Isaak, Chapters 5, 6 and 7;

John A. Vasquez (1987), “The Steps to War: Toward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of Correlates of

War Findings.” World Politics 40(1): 108-145.

2. Theories and Models

4/30Isaak, Chapter 8;

Charles A. Lave & James G. March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Model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Harper & Row), Chapters 1, 2, and 3;

James A. Davis (1985), The Logic of Causal Order (Beverly Hills, CA: Sage), pp. 1-34;

Chi Huang, Woosang Kim & Samuel S.G. Wu (1995), “Expected-Utility Model of Regional

Rivalry.” in T.J. Cheng, Chi Huang & Samuel S.G. Wu eds. Inherited Rivalry: Conflict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Boulder, CO: Lynne Rienner), pp. 38-43.

3. Contending Approaches: Socio-Psychological vs. Individualistic-Rationalist

5/14Brian Barry (1978), Sociologists, Economists, and Democrac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apter 1 (pp. 1-12);

Isaak, Chapters 9, 10, 11, 12, 14 and 15;

Susser, Chapters 6 and 7.

IV. Against Naturalism: Subjectivity, Meaning and Values in Human Actions

5/28Egon G. Guba & Yvonna S. Lincoln (1994),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Chapter 6 in Norman K Denzin & Yvonna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p. 105-117.

Peter Winch (1958), The Idea of a Social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Philosoph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entire book.

Isaak, Chapter 4.

V. Critical Naturalism: Uncover the Underlying Real Structures in order to Critique and Make Changes

6/11Sayer, Chapters 1, 2, 3, and 4;

March, James G. and Johan P. Olsen.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8(3): 734-749.

6/25**期末考試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2007年中山大学旅游学概论考研真题答案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510598.html, 12007年中山大学旅游学概论考研真题答案精解 2015考研英语写作七大误区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61510598.html, 2词汇与语法错误 考研英语写作让很多同学都很头痛,有两点原因:一为词汇,二为语法。因为英语与汉语的区别是一词多义,非常讲究用词准确而且正式。同时,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一个词语通常都有许多同义词和近义词。考生如果平时注意积累并加以练习,就能够在考试中熟练地加以运用。英文写作也同样非常讲究语法,尤其是考研作文作为正式文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细节:(1)尽量少用缩写形式。如don't,can't,won't 应写为do not,cannot,will not 等。(2)用更加正式的否定形式。如not…any 应写为no,not…much 写为little,not many 写做few 等。(3)尽量少用"etc.","and so on"等表达方式。例如:Activities include dancing,singing,etc 。Activities include dancing,singing,and other fun stuff 。 ◎中文式思维模式 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把一些中文的成语、谚语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文章不仅行文不符合英文的规律,读起来也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纠正中文思维习惯的关键依然在于培养英文语感,同时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尽量让自己用英文来思考。如果考生需要用到谚语,名句等,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掌握英文的谚语、名句,并灵活运用到文章中。 ◎注意字数与标点 考研英语作文一分钟平均7~8个字,字数多少算个够?自己目测一下,以大作文为例,中等大小一行15字,最起码写到12,13位置,因为阅卷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你的字数,就看你的位置到没有到。如果你的字数没写够,他就认为你连最起码的写够字数的能力都不具备。但是这不是说写得越多就会得到高分。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写得越长,越容易暴露你的缺点。所以临考前要掐表练习字数。 ◎忽视优秀范文的背诵 通过范文的背诵,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了解高分范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写作常用的词语表达,和闪光句型,解决考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心中有千言万语,笔下无一言的困境。但是,考生一定要谨记,高分范文的背诵在精不在多,20篇足够,但是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张口就能说,提笔就能写。很多考生抱怨过,我背了很多范文,可还是什么也写不出来,根本原因就是这些范文背诵不够熟练,根本没有深化成自己的东西。 ◎写作训练的量不足 很多时候,考生容易高估自己的写作水平,或者说,意识不到自己的经常会犯下的语法错误。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实战才能发现并解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练习时写的作文,必须英语水平好的同学或是老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请专业的认识进行批改,只有这样,训练的作用才能最大化。 ◎准备不足,匆忙下笔 任何一篇作文出题都是有它独特的道理的,所以提前审题和构思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很多考生目前存在一个情况,想到哪写到哪,使作文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同时容易出现写错单词和用错句型的情况。英语写作不是语文散文,写英语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和思考,对出题者希望得到的预期尚未揣摩透彻,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同学虽然语言功底非常不错,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拿到一个自己预期的心理分数,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切题不准确或者不够突出中心上了。 ◎忽视文化差异,用中文思维串联英文词汇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真题题目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真题题目专业课笔试:100分 1.十八大讲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结合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相关知识谈谈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解。 2.谈谈你看过的有关中国研究的英文文献或者书籍,主要有什么观点?背后涉及到哪些理论?对你有哪些经验上和理论上的启示。 英语笔试:100分 第一题:英译中一则英文材料,大概十几行,大意是说环境自主治理能否促进环境管理创新。ZF 利用强制性措施监管污染处理,规定污染最大排放量和治污的技术,但是造成厂址外迁至发展中国家。。。 第二题:对上述文章,用英文谈谈ZF和市场的关系 第三题:一则中文材料,中译英。地方ZF是上级ZF意志的执行者还是公共事物管理的代理者。大概六七行。好像是某篇文献里文献综述的一部分,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只知道考了等级制这个词,内容不大记得了,有说在官僚制理论中地方ZF主要是对上级ZF负责。 专业综合面试题目汇总:300分【因为有三个孩纸我不认识,所以只问到了17个孩纸的题目,面试采取抽题制度,每个人抽一道题目,如果第一题不会,可以再抽一次】 1.你觉得中国近年来的国家治理发生哪些最主要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又带来了什么影响? 2.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谈谈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3.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到底是ZF还是社会主导?

4.农民工未能完成市民化,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5.我国学术界和政策界对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养懒汉”、“劫富济贫”、“削弱经济竞争优势”、,而不利于经济增长;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经济的“调节器”,是实现社会正义,达致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安排。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请给出详细的论证。 6.有关城管执法的。城管是属于差额拨款的,所以他们工作的主要重点是查处无证经营。但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却因为流动商贩经营成本低而屡教不改。你怎么看?如何运用相关公共政策去处理社会秩序和民生之间的关系? 7.十八大之后,反腐倡廉成为高频词。你觉得这一时期和以往的反腐倡廉是否有区别?为什么? 8.新媒体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影响 9.外来务工人员给城市带来的最大挑战?对此,你觉得哪些政策最需要做出调整?如何调整?还问了公务员管理和企业个人管理的区别?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共部门人员行为的影响。 11.新媒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2.治理拥堵除了限购外还有什么别的措施? 13.“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公共管理角度提你的认识和看法。 14.近年来,中央高度鼓励地方ZF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哪一项地方创新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2016年中山大学892旅游学概论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考试完毕,试题随答题纸一起交回。共1页第1页中山大学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2 科目名称:旅游学概论 考试时间:2015年12月27日下午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4题,共40分) 1、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 2、可持续竞争优势(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3、旅游者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s of Tourist) 4、飞地旅游(Enclave Tourism) 二、简答(每小题15分,4题,共60分) 1、在问卷设计中有哪些不同的测量尺度? 2、旅游中的标准化管理可能给旅游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3、比较汉语“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与英文“旅游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两个概念,指出两者之间的核心异同。 4、简述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 三、论述(每小题25分,2题,共50分) 1、试讨论建筑、景区、酒店、饮食等领域的原真性问题。请先介绍相关理论,再分别举例说明四个不同领域均存在原真性的不同视角。 2、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测量甚为困难,请提供一种研究思路,并就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提出你自己的三个重要观点。 以上为2016年中山大学892旅游学概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真题,每年真题的重复率是很高的,考生准备的真题年份越多,备考就会越全面,鸿儒中大考研网有提供07年到16年的真题集,最后预祝所有报考中大的考生圆梦! 文章摘自鸿儒中大考研网!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 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政治参与功能分析_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2000年第4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 o 142000 第40卷 JOURNA L OF S UN Y ATSE N UNI VERSITY V ol 140 (总166期) (S OCI A L SCIE NCE E DITI ON ) G eneral N o 1166政治参与功能分析: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Ξ 张紧跟 (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是西方政治学学者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分 析和评价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指出这种研究思路对于研究中国政党是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发 挥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政党;功能;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B 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639(2000)0420060207 政党与政治参与都是现代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名词。中外政治学学者对这两个问题的单项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俯拾皆是,但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国内学术界自20世纪80年代初译介西方政治学以来,尤其是在研究西方国家政治过程时已经开始意识到西方国家的政党在政治参与中的重要作用①,但是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述这个问题以及探讨其对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意义则几乎是一个空白②。本文认为,尽管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政治是西方学者在西方式政党制度下研究政党问题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范式,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实际上也非常强调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重要作用,而充分发挥政党在公民参政中的作用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研究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是现代西方政治学学者研究政党时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范式。在西方学者看来:1、政治参与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为;2、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行动或有组织的平民的行动;3、政治参与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或无意地支持或反对、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些特征的一切行动和不行动;4、政治参与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 Ξ①②从有关中国政党制度的有关论著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以研究美国政治制度为例,参见陈其人等著的《美国两党制剖析》(商务印书馆1984年)、李道揆著的《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谭君久著的《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等著作。 收稿日期:2000-03-31 作者简介:张紧跟(1973-),男,湖北人,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讲师。

黄振乾:中国政治学去哪

黄振乾:中国政治学去哪儿? 发布时间:2014-01-10 09:29 作者:黄振乾字号:大中小点击: 3199次20天前小站发起的“中国政治学去哪儿”征文活动结束,收到征文1篇,共88字(我就想会这样的)。所以我自己写了一篇。这个不算是严格的学术,但是一篇严肃的日志。一半是鄙人七年政治学求学之路的总结,一半是对中国政治学未来的YY。在比较在意的事情上会口无遮拦的表白,估计有些话,会不爽的,但我承诺我是真实的,而且也是真诚的。 我翻了一下之前的日志,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写过的文章包括:《中国政治学和美国到底有多大差距》(这篇文章为了赢得很多陌生朋友,有的已经成为好朋友),《在中国寻找政治学的积极意义》(从悲观失望中寻找希望),《中国政治学就那么不可爱么》(惋惜那些喜欢政治学,但却不愿意做政治学的姑娘),《政治学女博士》(系列)(探索为什么中国的女孩比起外国的更不愿意做学术)。 特别要说明的是:纯属个人观点,而且由于国内学科设置(以及本人知识面)的关系:本文探讨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外政治制度)和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学研究(非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政治理论,不然要被淹死)。 文章只有很简单的两个部分:中国政治学的现实是什么?中国政治学的未来要如何想象?另外加几句碎碎念而已。 现实是什么I:社会科学的末流 政治学是中国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里面最差的学科,而中国政治学(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是比国际政治更差的学科。当然这个差可以有不同的界定,我说的差是在研究成果,国际交流和学生培养上(部分)。经济学和管理学就不用说,不管是在研究方法还是教学上,和国际主流的院系不存在非常大的距离。社会学的发展也远远走在政治学的前面,几乎每年都会有中国内地和研究者发表在ASR(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AJS(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和SF(SocialForces)等主流刊物上,中文《社会学研究》和上海大学出版的《社会》甚至有时被视为是中国最好的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社会学在方法训练上比政治学要高出一个档次。 在中国政治学的世界里(都说了国政例外),绝大部分研究者不具备发表英文论文的能力,绝大部分研究者不会/不能和国际研究者合作。本土出生的政治学博士具备英文发表能力,从机构上看,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估计是国内发表英文刊物最多的政治学研究机构。其它的出现了个别研究者,但并未成为一种想象,如复旦政治学系何俊志在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和Journal of Asia Pacific Economy发表过论文(没记错的

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政治专业03——06考题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史 2003 一、名词解释 1、门罗主义 2、朴茨茅斯和约 3、大西洋宪章 4、大东亚共荣圈 5、第四点计划 6、万隆会议 7、中日联合声明 8、防止核扩散条约 二、简答题 1、简要分析欧洲国家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态度 2、简评英国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3、简述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背景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近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试论述朝鲜战争爆发迄中美关系正常化时期美国对台湾政策的演变,并分析美国调整对台政策的原因。 2004 一、名词解释 1、大陆封锁体系 2、国际联盟 3、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4、东南亚国家联盟 5、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二、简答 1、简述门罗主义的历史演变 2、简述苏南冲突 3、简述四次中东战争 三、分析题三。分析题(60分) 1分析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2图表分析题 。。。。。。(图表略) 根据上表分析美,英,德,日,法外交目标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一、名词解释 1、“天定命运”论 2、贝尔福宣言 3、欧洲联盟条约 4、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5、〈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二、简答 1、简述发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简析苏联在二战初期战争失利的原因 3、简述三环外交的内容及其意义 4、简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出兵海湾的战略意图 三、论述 1、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是近代英国的主要外交政策,试分析英国均势政策的演变及其决定性因素 2、试比较福田主义与宫泽主义在日本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的意义 2006 一、名词解释(8’) 1.华盛顿“告别演说” 2.《布列斯特和约》 3.罗拉特法案 4.“尤里卡”计划 5.光华寮事件 二、简答题(15’) 1.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崛起过程及日本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2.试析威尔逊“十四点”纲领的内容及其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3.试述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结局。 4.简述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25’) 1.试用国际关系理论的三个层次(国际体系、国家和人)分析方法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2.试论美国“遏制”战略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013年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906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906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906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1月6日下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90分) 1.简述生态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简述三种主流的评估国家综合实力的方法。 3.简述当代民族国家发展的新趋势。 4.简述冷战后国际上各种“向东看”政策(Look East Policy)的主要涵义。5.简述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 6.简述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二、论述题(每题30分,60分) 1.试析国际政治中的文化因素。 2.当今世界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主要表现、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906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1月6日下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生态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1)生态主义的兴起原因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的环境问题。它表现为自然资源的破坏和衰竭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态主义就是在对生态危机反思的基础上伴随着环境运动的发展而兴起的。 (2)生态主义的发展及内涵 生态主义是在全球生态危机和现代环境运动激发下,伴随着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时代精神的转变而兴起的。生态主义最先表现出环境主义的思潮。伴随着生态运动的发展,生

态主义渐渐发展成为一种激进的环境主义。生态主义最新发展形成了生态女权主义和生态后现代化的特殊理论。 (3)生态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①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合作。由于全球性的生态和环境越来越严重,生态主义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治理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从而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合作。 ②影响了国际政治的内容。以前的国际政治主要集中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内容,但是生态主义的兴起使得生态和环境成为了国际政治内容的过程之一。 2.简述三种主流的评估国家综合实力的方法。 答: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形的构成,也包含无形的构成,它是两者的结合。对国家实力的评估主要有三种方法 (1)汉斯·摩根索提出了九大要素,即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质量和政府的质量等。 (2)莱伊·克莱因则提出了PP=(C+E+M)×(S+W)的国家权力评估公式,即被确认的权力(perceived power)等于基本实体(critical mass)(包括人口加领土)、经济实力(economic capabilities)、军事实力(military capabilities)、战略意图(strategic purpose),以及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等诸要素。 (3)塞缪尔·亨廷顿将国家实力的要素归纳为:人口数量和交流程度、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内聚力、政治稳定、军事实力、意识形态感召力、外交联盟、技术成就。 不论对现代国家实力的构成如何表述,都不外乎两大组成部分,即有形的构成或物质构成和无形的构成或精神构成。前者也可称为硬实力,后者也可称为软实力。现代国家实力的有形构成主要有六个方面: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

中山大学1996-2015年度外科学考博真命题分科归纳

总论: 1.水电解质平衡 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治疗原则(8分) 3.若病人体液急性丧失达体重的5%,有何临床表现? 4.等渗性缺水5%的临床表现? 5.等渗性缺水的机体代偿机制? 6.低渗性缺水的原因。(4分) 7.急性等渗性失水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8.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表现及诊断。 9.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10.低钙血症常见于那些疾病?临床表现? 11.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治疗? 12.多器官衰竭诊断标准 13.M ODS的中英文名称及定义 14.M ODS的常见外科病因 15.引起MODS的常见外科病因。 16.S IRS的中英文全名及诊断的临床指标? 1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哪些? 18.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原因有那些? 19.休克指数是什么及临床意义 20.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6分) 21.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22.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23.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5分) 24.什么是脓毒症和菌血症? 25.什么是脓毒症、菌血症(3.5分) 26.引起脓毒血症的常见病因? 27.手部无人区 28.手术器械消毒的条件。 29.手术器械消毒方法应该具有的条件。 30.简述手臂洗手消毒后为何还需戴消毒手套? 31.在手术切口铺无菌巾或者贴无菌敷料的目的? 32.临床诊疗过程中如何预防潜在的HIV感染? 33.伤口按表现不同如何分类?手术切口愈合如何分级?试举例说明。 34.晚期癌症三阶梯治疗方案,列举每阶段两种以上代表药物 35.心肺复苏术中初期复苏治疗措施 36.S IRL写出中英文全称,及临床指标(5分) 37.简述创伤的并发症(3分) 38.简述输血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5分) 39.与成分输血相比,输全血有何缺点(3分 40.简述肠外营养的并发症(10 41.输血的常见并发症。 42.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4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修昔底德陷阱 2.文明断层线 3.相对获益 二、简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简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多元安全共同体? 三、论述题(45分) 请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和可能性。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4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修昔底德陷阱 答: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修昔底德提出这一理论的依据是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他认为这场战争的原因是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这种增长在斯巴达引起的恐惧。修昔底德陷阱被称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因此不少人认为崛起的中国必将与美国有一战。事实上,中美双方的利益大于分歧,双方应加强战略互信,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文明断层线 答:文明断层线是指不同的文明或集团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和对立。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断裂带冲突”。

①亨廷顿认为断裂带战争具有相对持久、时断时续、暴力水平高、意识形态混乱、难以通过协商解决等特点,不仅如此,断裂带战争通常发生在信仰不同宗教、不同的神的人民之间。 ②亨廷顿从历史学、人口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断裂带战争爆发的原因:历史上的冲突遗产,恐惧不安和彼此仇恨的历史记忆;人口比例的巨大变化,一方对另一方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压力;政治上新兴政治实体对民主化进程的强烈要求。 ③亨廷顿指出,由于断裂带战争是间断性的、无休止的,因此永久性地结束断裂带战争是不可取的,而只能暂时地休止断裂带冲突。这通常需要主要参与者的疲惫枯竭和非主要参与者的积极介入。“休止断裂带战争,阻止它们升级为全球战争,主要依靠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的利益和行动。断裂带战争自下而上,断裂带和平却只能自上而下。” 3.相对获益 答:相对获益又称相对受益,是指国际行为体(特别是国家)在与其他行为体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相对优势,是与绝对获益(绝对收益)相对应的概念。绝对获益强调双方都能获益,而相对获益则强调谁将获益更多。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际结构中冲突的可能性,认为国际结构中的国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相对收益,常常是以牺牲别国为代价的(零和博弈)。根据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在一个自助的体系中,国家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它们自己(绝对收益),而且更关心自己的收益与别国相比的情况如何(相对收益),一国的收益太小或太大都有可能威胁到别国的安全并因此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造成不稳定。相对而言,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坚持认为,通过合作作为双方产生绝对收益既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非零和博弈)。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和旅游管理概论考研真题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和旅游管理概论考研真题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整群抽样 2.选择性偏倚 3.离差 4.抽样误差 二、简答题 1.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有何区别? 2.什么是虚拟变量? 三、论述题 回归分析要符合若干基本假定,在进行回归诊断时,要诊断那些基本的假定? 四、研究设计 “最多跑一次”是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议题。你认为围绕这个主题应当如何开展研究?请从研究设计的角度回答如下问题。 1.从公共管理研究设计的角度,你认为“最多跑一次”有那些切入点可以展开研究? 2.如果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案例? 3.如果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你觉得应该最主要采访哪一类人群?主要提哪些问题?请设计五道以上的测量题项,并简单介绍问题设计的考量。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交易成本 2.路径依赖

3.有限理性 二、简答题 1.共有资源的定义是自然或人力创造的足够多个参与者使用的资源,但一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将减少其他参与者的份额,进而让使用者被“公地悲剧”所困扰。请问在理论上,目前已有哪几种解决公地悲剧的思路? 2.中国目前推进的“放管服改革“主要有哪些内容? 三、论述题 1.“2019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该条例的起草,旨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深刻转变政府职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请就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与知识,探讨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哪些方面的制度建设? 2.请就以下材料,从政策工具和政策执行的视角展开,回答:为达到垃圾分类的常态长效机制,需要在政策工具和政策执行上做哪些努力?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有三个多月。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效如何?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透露,下一步,将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制定误时投放点管理指导意见;继续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力争年底实现达标街镇达到20%以上,示范街镇达到50%的任务目标,继续推进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置能力。” 2020年广东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环境容量 2.旅游总体规划 3.旅游收入乘数 4.市场营销组合 二、简答题 1.Plog理论阐述

2018年中山大学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中山大学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4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修昔底德陷阱 2.文明断层线 3.相对获益 二、简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简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如何理解多元安全共同体?

三、论述题(45分) 请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和可能性。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4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修昔底德陷阱 答: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修昔底德提出这一理论的依据是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战争,他认为这场战争的原因是雅典力量的增长以及这种增长在斯巴达引起的恐惧。修昔底德陷阱被称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因此不少人认为崛起的中国必将与美国有一战。事实上,中美双方的利益大于分歧,双方应加强战略互信,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文明断层线

答:文明断层线是指不同的文明或集团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和对立。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断裂带冲突”。 ①亨廷顿认为断裂带战争具有相对持久、时断时续、暴力水平高、意识形态混乱、难以通过协商解决等特点,不仅如此,断裂带战争通常发生在信仰不同宗教、不同的神的人民之间。 ②亨廷顿从历史学、人口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分析了断裂带战争爆发的原因:历史上的冲突遗产,恐惧不安和彼此仇恨的历史记忆;人口比例的巨大变化,一方对另一方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压力;政治上新兴政治实体对民主化进程的强烈要求。 ③亨廷顿指出,由于断裂带战争是间断性的、无休止的,因此永久性地结束断裂带战争是不可取的,而只能暂时地休止断裂带冲突。这通常需要主要参与者的疲惫枯竭和非主要参与者的积极介入。“休止断裂带战争,阻止它们升级为全球战争,主要依靠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的利益和行动。断裂带战争自下而上,断裂带和平却只能自上而下。” 3.相对获益 答:相对获益又称相对受益,是指国际行为体(特别是国家)在与其他行为体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相对优势,是与绝对获益(绝对收益)相对应的概念。绝对获益强调双方都能获益,而相对获益则强调谁将获益更多。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际结构中冲突的可能性,认为国际结构中的国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相对收益,常常是以牺牲别国为代价的(零和博弈)。根据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在一个自助的体系中,国家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它们自己(绝对收益),而且更关心自己的收益与别国相比的情况如何(相对收益),一国的收益太小或太大都有可能威胁到别国的安全并因此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造成不稳定。相对而言,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坚持认为,通过合作作为双方产生绝对收益既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非零和博弈)。

免疫学考博试题

免疫学考博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四军医大201 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 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四、简答题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五、论述题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比如补体精典与旁路途径共用的分子,BCR与TCR发育区别,HLA-DM分子参与MHC2类分子组装与转运,重症肌无力产生针对何种物质的自身抗体,BCR由细胞表

中山大学考研历年真题下载

中山大学考研历年真题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豆瓣小组,人人小站【名称都为:鸿儒中大考研网】。以上四种方式任选两种,并截图给官网右侧“售后老师”,老师收到截图即可获得下载密码及订购资料和辅导班的优惠权限!如有考研疑问,请联系右侧的咨询老师! 注意:如果考生所报考专业的真题,并没有在以下目录中,请把你报考专业的专业名称,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发给官网老师,老师核对后会第一时间补全!链接之前,请加上: , 例如:政治真题的下载链接为 真题链接/密码 03-15中大考研:政治真题1nuyVc 00-15中大考研:英语一真题及考研英语资料1c0Hc8Li 00-15中大考研:英语二真题及考研英语资料1bnqGn1P 1987-2015中大考研:数学一真题1eQGY8BC 03-15中大考研:数学二真题1gdlixQ7 04-15中大考研:数学三真题1c0k85G0 07-15中大考研:管理类联考199真题及答案1qW0ziY4 08-15年中大:885 水文学1nty3xEh 08-15中大考研:353卫生综合1ntlCjlJ 08-15中大考研:601 高等数学(A)1mg07qgK 08-15中大考研:602 高等数学(B)1o6j8nGm 08-15中大考研:610民俗学概论1kT4DcOn 08-15中大考研:611文学评论写作1o63lcFo 08-15中大考研:612 语言学概论1pJBW4vp 08-15中大考研:613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1gdxtEAf 08-15中大考研:614 文献释读1mg7sTni 08-15中大考研:615 文学基础1qW64KNy 08-15中大考研:616 作品评论1c00N6Go 08-15中大考研:618 考古学基础(A)1oayAi 08-15中大考研:620 西方哲学史1g8TnK 08-15中大考研:621 逻辑哲学与逻辑史基础知识1bnjoDX1 08-15中大考研:623 中西哲学史1mg9uIXq 08-15中大考研:624 中国美学1o6MhVCY 08-15中大考研:625 中外哲学史基础知识1c0vxTpI

2003~2006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国际政治概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3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343国际政治概论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343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概论 考试时间:1月19日上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卡普兰的国际系统模型 2.新国际安全论 3.世界体系 4.克莱因的国力估量公式 5.国际法 6.国际行为主体 7.跨国行为

8.生存空间论 9.科技革命 10.复合相互依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跨国组织的共同特征。 2.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有哪些? 3.简述国际准则的基本特点。 4.简述军事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冷战结束之后前苏联与巴尔干地区出现的民族纷争,谈谈你对国家主权原则与民族自决原则两者关系的看法。 2.根据国际政治学有关国家利益的基本原理,分析“9·11”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异同,并举实例加以说明。

2004年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343国际政治概论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343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概论 考试时间:1月11日上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昆西·赖特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3.综合国力 4.跨国组织 5.国际行为主体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2.简述军事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 3.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4.简述国家利益的内涵。 5.冷战后西方国际政治学领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新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国际组织有哪些特征?请以联合国为例,论述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和基本类型是什么?请谈谈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看法。

《中山大学政治学理论2015-2018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 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 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 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3) 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4) 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 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6) 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6) 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0) 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4)

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科目代码:635 科目名称:政治学理论 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 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 1.政治服从被看做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另一方面,面对不正义的法律或者腐败的政府等,政治不服从也被看作是公民的义务。请分析“公民不服从”的理论传统及其现实体现。(30分) 2.戴维·伊斯顿把政治的首要功能看做是对稀缺价值的权威分配,但在卡尔·施密特看来,这不过是一种派生的和低等级的政治经验,政治的首要任务在于区分敌我。请比较这两种观点的差异,同时阐明你对政治的理解。(40分) 3.在西方,政党的本义被看作是“部分”、“宗派”的意思,被认为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者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组织。但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请分析这两种观点所代表的政党类型,但是说明其建立的社会基础的差异。(40分) 4.在中国当代政治史上,国民、人民、群众和公民先后成为中国政治的基本概念。请分析其语义差异。并解释概念变化后面的主要原因。(40分)

2017年中山大学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中山大学895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25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国际社会 2.安全困境 3.利益和谐论 二、简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分析相互依赖如何成为一种权力的来源。 2.试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三、论述题(45分) 有观点认为当前恐怖主义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宗教极端主义和西方文明的冲突有关,试采取一种国际政治的理论流派分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95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25日下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45分) 1.国际社会 答:国际社会是各个国际行为体互动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形成的共同体。对于国际社会的认识,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1)将国际社会看作是现代国际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这些体系就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2)将国际社会看作是在国际体系中起作用的一个因素,认为国际社会所代表的国际合作秩序是国际关系历史记录的组成部分,保持和扩大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念的共识是共同规则和制度的基础。但不论是何种看法,均承认国际社会的存在,即使出现国际无政府状态的现象也不能够否定国际社会的存在。

2.安全困境 答:“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概念,按照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任何国家增加自身的力量,特别是军事力量,都会引起相关国家的不安。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从而导致国家间的普遍恐惧感和不信任感。要消除这种现状,一是增强自己的力量,二是削弱对方的力量。但无论采取何种战略,都要冒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国家在现实政治中多采取增强自己力量的方式。实力政治所导致的“安全困境”,决定了国际战略环境的冲突属性,这一属性决定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国家战略时,不能免于国际冲突与对抗。 3.利益和谐论 答:利益和谐论认为,国家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国际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该理论是理想主义学派的主张,可追溯至亚当·斯密对于古典自由主义的论述。他认为个人的最高利益与社会的最高利益是并行不悖的,个人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也就帮助了社会利益的实现。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者提出,每个国家在维护和平这一点上都是有着共同利益的,因此任何企图破坏和平的国家都是非理性和不道德的。理想主义的国家利益和谐论遭到现实主义流派爱德华·卡尔的批判,它认为国家利益和谐论的出现是因为存在占有优势的势力,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二、简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分析相互依赖如何成为一种权力的来源。 答:相互依赖是指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若把相

政治学方法论(中山大学政治所)

政治學方法論 (中山大學政治所) 八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授課人:黃紀 上課時間: 週五下午 2:00 至 6:00 中正大學政治所(社科院二館705室) 電話:(05)2720411 ext. 6299 or 5570 Fax: (05)2721195 一、課程宗旨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first-year graduate students to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in general and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science in particular. Before plunging into the "jungle of thoughts," you are asked in the first week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ay political science in the past four decades or so. The rest of the semester then focuses on some enduring methodological controversies in the discipline. We will survey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research from concept formation to theory/model building and hypothesis derivation. You need to study these subjects carefully even if you may disagree with empirical approaches in general. It is currently considered "mainstream" social science and will probably remain so for a while. Needless to say, we also need to examine the interpretive views of human actions and reflect upon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olitical science. Keep in mind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class is not advocating a certain school of thought so much as exposing you 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stimulating your own ideas and syntheses. 二、必備課本 Conway, David A. and Ronald Munson. 1990. The Elements of Reasoning. Belmont, CA: Wadsworth. Isaak, Alan C. 1985. Scope and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4th Edition. Homewood, IL: Dorsey Press. Kuhn, Thomas S.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nd E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ayer, Andrew. 1992. Method in Social Science: A Realist Approach, 2nd Edition.London: Routledge. Susser, Bernard. ed. 1992.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Politics. New York: Macmillan. Winch, Peter. 1958. The Idea of a Social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Philosophy.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