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层练习:核裂变

高中物理分层练习:核裂变
高中物理分层练习:核裂变

高中物理分层练习:核裂变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多选)下列关于核裂变和核辐射的方程中正确的是( )

A.235

92U+1

n―→141

56

Ba+92

36

Kr+101

n

B.239

94Pu―→235

92

U+4

2

He

C.137

55Cs―→137

56

Ba+0

-1

e

D.131

53I―→131

54

Xe+0

-1

e

BCD[选项A中,质量数不守恒,故A错误;核辐射是放出α、β、γ三种射线,选项B 为α衰变,放出α射线,选项C、D为β衰变,放出β射线,故B、C、D正确.]

2.铀核裂变是核电站核能的重要来源,其一种裂变反应式是235

92U+1

n→144

56

Ba+89

36

Kr+31

n.下列

说法正确的有( )

A.上述裂变反应中伴随着中子放出

B.铀块体积对链式反应的发生无影响

C.铀核的链式反应不可人工控制

D.铀核的半衰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A[根据裂变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半衰期的因素解决问题.裂变反应式中的1

n为中子,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才能发生链式反应,且铀核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受外界压强、温度的影响,选项D错误.]

3.(多选)2020年以前我国将新增投产2 300万千瓦的核电站,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大于煤炭

C.在经济效益方面核电与火电不相上下

D.核电站没有任何污染

AC[核燃料释放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A项正确;就可采储量所提供的能量来说,核燃料提供的能量远大于煤炭所能提供的能量,而不是采储量,B项错;在经济效益方面核电与火电不相上下,C项正确;核电站是有污染的,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具有很强的辐射性,要做特殊处理,D项错.]

4.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组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

92

U 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235

92

U原子核中有92个中子,143个质子

B.235

92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为235

92

U+

1 0n―→139

54

Xe+95

38

Sr+21

n

C.235

92

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D.一个235

92

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7 J

B[由235

92

U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关系易知A错误;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

知B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故C错误;因为200 MeV=200×106×1.6×10-19 J=3.2×10-11 J,所以D错误.]

5.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为了实现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国将新建核电站项目.目前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235

92U+1

n→90

38

Sr+136

54

Xe+101

n

B.24

11Na→24

12

Mg+0

-1

e

C.14

7N+4

2

He→17

8

O+1

1

H

D.238

92U→234

90

Th+4

2

He

A[重核的裂变是指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A是裂变反应,A 正确;B为β衰变,C是发现质子的反应,D是α衰变.]

6.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铀块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

B.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

C.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

D.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块的质量无关

C[要使铀核裂变产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临界体积或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只要组成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或质量小于临界质量就不会产生链式反应,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为快中子,这些快中子不能直接引发新的裂变,如果铀块的质量大,则其体积大,若超过临界体积则发生链式反应,由此知A、B、D错误,C正确.]

二、非选择题(14分)

7.现有的核电站比较广泛采用的核反应之一是:235

92U+1

n→143

60

Nd+Zr+31

n+80

-1

e+ν

(1)核反应方程中的ν是中微子,它不带电,质量数为零.试确定生成物锆(Zr)的电荷数与

质量数;

(2)已知铀(U)核的质量为235.049 3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钕(Nd)核质量为142.909 8 u,锆核质量为89.904 7 u.又知1 u=1.660 6×10-27 kg,试计算,1 kg铀235大约能产生的能量是多少?

[解析](1)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

Zr的电荷数Z=92-60+8=40

质量数A=236-143-3×1=90.

(2)方法一:质量亏损

Δm=(m

U +m

n

)-(m

Nd

+m

Zr

+3m

n

)=0.217 4 u.

一个铀核裂变释放能量

ΔE=Δm×931.5 MeV

=0.217 4×931.5 MeV≈202.5 MeV 1 kg铀核含有的原子核数为

n=1 000

235

×6.02×1023个≈2.562×1024个

1 kg铀核产生的能量

E

=n·ΔE=2.562×202.5×1024 MeV

≈5.2×1026 MeV=5.2×1026×106×1.6×10-19 J ≈8.3×1013 J.

方法二:Δm=(m

U +m

n

)-(m

Nd

+m

Zr

+3m

n

)

=0.217 4 u=0.217 4×1.660 6×10-27 kg

≈3.6×10-28 kg

ΔE=Δmc2=3.6×10-28×(3×108)2 J=3.24×10-11 J

n=1 000

235

×6.02×1023个≈2.562×1024个

E

=nΔE=2.562×1024×3.24×10-11J≈8.3×1013 J. [答案](1)40 90 (2)8.3×1013 J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少

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D[根据重核发生裂变的条件和裂变放能的原理分析可知,裂变时因铀核俘获中子即发生核反应,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其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其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即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如果体积小,中子从铀块中穿过,碰不到原子核,则链式反应不会发生.在裂变反应中由电荷数与质量数守恒得核子数是不会减少的,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因此选项A、B、C均错,D对.]

2.一个235

92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式为235

92

U+1

n→X

+94

38Sr+21

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A[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X原子核质量数为140,电荷数为54,其中子数为

140-54=86,核子数为140,故A正确,B错误;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同,但质量数守恒,故C、D均错误.]

3.(多选)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235

92U+1

n→136

54

Xe+90

38

Sr+101

n

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 9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锶90的质量为89.907 7 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 2 u,则此核反应中( )

A.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 u+1.008 7 u-89.907 7 u-135.907 2 u

B.质量亏损为Δm=(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 7)u

C.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 7)×(3×108)2 J

D.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 9+1.008 7-89.907 7-135.907 2-10×1.008 7)×931.5 MeV

BD[计算亏损质量时要用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反应后的总质量,二者之差可用“u”或“kg”作单位,故A错,B对;质量单位为“u”时,可直接用“1 u的亏损放出能量931.5 MeV”

计算总能量,故D对;对质量单位为“kg”时直接乘以(3.0×108)2,总能量单位才是焦耳,故C 错.]

4.关于核反应堆中用镉棒控制反应速度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镉棒能释放中子,依靠释放的多少控制反应速度

B.用镉棒插入的多少控制快中子变为慢中子的数量

C.利用镉棒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依靠插入的多少控制中子数量

D.镉棒对铀核裂变有一种阻碍作用,利用其与铀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控制反应速度

C[镉棒不是离子源,不会释放中子,也不是减速剂,不能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也不阻碍铀的裂变,A、B、D错误;镉棒对中子有吸收作用,通过中子强度检测器检测,当反应太强时,控制棒能自动插入,多吸收中子,反之,自动抽出,少吸收中子,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5.(12分)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1)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

结合图甲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

(2)图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 mm铝片和3 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甲分析可知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________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________射线的辐射.

[解析](1)核反应堆最外层是厚厚的水泥防护层,以防止射线外泄,所以安全壳应选用的材料是混凝土.

(2)β射线可穿透几毫米厚的铝片,而γ射线可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答案](1)混凝土(2)βγ

6.(14分)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235

92U+1

n―→141

56

Ba+92

36

Kr+a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1

n为

中子,X为待求粒子,a为X的个数,则X为________,a=________.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235

92

U、

141 56Ba、92

36

Kr核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

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是多少?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1.00×106kW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ΔE=2.78×10-11 J,核的质量m

U

=390×10-27 kg,求每年(1年=3.15×107 s)消耗的23592U的质量.

[解析](1)由反应方程可知:X为1

0n,a为3,释放的能量为ΔE=(m

U

-m

Ba

-m

Kr

-2m

n

)c2.

(2)因电站发电效率为40%,故电站消耗235

92

U的功率为

P′=P

40%=

106

40%

kW=2.5×106 kW

电站每年消耗235U的能量为

W=P′t=2.5×109×3.15×107 J=7.875×1016 J 每年消耗235

92

U的质量为

M=

W

ΔE

·m

U

7.875×1016×390×10-27

2.78×10-11

kg=1 105 kg.

[答案](1)1

0n 3 (m

U

-m

Ba

-m

Kr

-2m

n

)c2

(2)1 105 kg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08T10:27:50.88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袁玉阔[导读]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袁玉阔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 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目标,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的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2. 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是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考试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的学习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教师的职责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和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由于这种考试过分强化选拔功能,有时甚至成了决定师生命运的唯一指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 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在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结果及其管理等在内的整个评价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1 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经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构成必须的看法和观点,构成必须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构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资料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本事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经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理解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主角的转变,教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教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本事,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构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构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构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到达目标。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表时间:2013-07-01T15:23:29.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李汉文[导读] 一上课老师投影出示:“考考你,看看谁最聪明——世界上偷什么的‘贼’最可恶?” 李汉文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718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扎实严谨灵活多变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极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现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这样有利于求新质疑。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王长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8。 [2]刘志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安徽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9。

高中物理 19.6核裂变详解

高中物理| 19.6核裂变详解 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研究表明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的关系:核子的平均质量是:原子核的质量/核子数。 01 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裂变为氙(Xe)和锶(Sr),有时裂变为钡(Ba)和氪(Kr)或者锑(Sb)和铌(Nb),同时放出2~3个中子。铀核还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不过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铀核裂变的许多可能的核反应中的一个是: 铀核的裂变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映是裂变为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是: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的能为: 在这个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可以计算如下: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E= △mc2=141MeV.说明:如果1克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化学能。 铀核裂变时,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他U235核裂变,就可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 1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释放出的中子又引起了其他铀核的裂变,也就是链式反应。 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19-07-16T10:11:59.5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0期作者:徐征途[导读] 课前预习中导学案、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山东潍坊滨海中学262737 摘要:本文提出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从教学目标、课前预习中导学案、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辅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一、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问题 分层教学在我国上可追溯到孔子时期,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在分层走班教学中老师对提问、教学内容、规律总结等方面的分层把控比较合理,但也有以下问题。忽视课前预习部分,即使布置预习任务,老师没有相关的查阅措施,导致对学生没有约束作用;一味地赶进度,实验的部分直接跳过或简短地描述;教学中老师更倾向于应试教育,只关注教学难度的分层,忽视了对A层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 C层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忽视了走班带来的课堂环境上的变化。 二、高中物理课堂的分层教学实施 1.教学目标分层。B层的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成绩不错,可进入高中之后后劲不足,B层的学生大多数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有很大潜力,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调整好心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前预习中导学案的分层。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培养离不开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并且章节前后逻辑关联性强,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老师讲,学生记,再加以习题巩固,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状态。而通过制作该节课的导学案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该节课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并及时整理出该章节中有疑问的地方,以在听课时有所侧重,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学习。而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老师对于不同的层次要求也应有所不同,A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B 层C层旨在让学生对该课有初步的了解。此外,还需提出相应的监督机制,让老师能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成果,以约束学生进行预习。 3.课堂教学的分层设计。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及理论的建立都需要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并经受实验的检验。所以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针对探究性实验,比如在力的合成这一课中,A层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学设计重“引导”,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之前时,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已有器材画出合力,如何确定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相同,如何画出分力,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并抽一组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解,再让其他小组提出意见,老师总结。这种方式能够点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彼此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走动在各个小组之间,去大致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在出了问题时可以及时补充和指正,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后学生展示合作成果,老师可以将其中误差较小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指出大家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B层的学生在小组讨论后,老师抽点一位同学回答,并适时引导和补充,最后老师总结,C层的学生少“引导”,重“讲解”,在小组分组讨论后,让学生自愿举手回答问题,无论对错,老师都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课后习题的分层。物理课后习题的选择主要是能够准确地抓住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及难度的把握,根据知识点所学顺序对应罗列出相关习题,题量不需太大,相同类型的习题只需选出一至两道即可。对于每个习题所考知识点应明确标出来,以此让学生明白解答该题的目的,并同时清楚自己还有哪些部分需要加强。最后再根据难度依次罗列出综合性的题,该类题目,在旁边附上解题步骤,以引导学生解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哪一个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A层的学生除了对综合知识的掌握,可另外增加一两道发散思维的习题,对B层的学生除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可设置几道较综合的题目,并以鼓励为主,C层重在基本概念的掌握,放缓难度梯度。 5.完善课后辅导的渠道。为了让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老师在课堂结束之后,如果没有急需处理的事情,可等到学生走完之后才离开,因为一堂课结束后,学生有很多思绪混乱的问题,而此时得以解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让每个物理老师与学生每天约定答疑解惑的时间,比如大课间、晚自习以前、中午上课之前等,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掌握老师动向,不至于像个无头苍蝇乱转。此外,根据学校办公室的划分还可以在任课老师的办公室划分学科区域,学校应该明确告知学生“全师皆我师”的理念,当学生走进办公室,发现自己的任课老师不在时,能够明确的知道哪些是物理老师,方便向其他老师请教,而物理老师之间也应当秉承教育合作的思想,只要有学生提出物理问题,就给出解答,不分彼此。 参考文献 [1]王轶欧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83。 [2]何金菊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才智,2018,(28),47。 [3]王丽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71。

高中物理: 核裂变练习

高中物理:核裂变练习 夯基达标 1.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 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思路解析:根据重核发生裂变的条件和裂变放能的原理分析可知,裂变时因铀核俘获中子发生核反应,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因而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其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即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如果体积小,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碰不到原子核,则链式反应就不会发生.在裂变反应中核子数是不会减小的,如 U 23592 裂变为Sr 9038和Xe 136 54的核反应,其核反应方程为 n 10Xe Sr n U 1013654903810235 92 ++→+, 其中各粒子质量分别为 m U =235.043 9u,m n =1.008 67 u, m Sr =89.907 7 u,m Xe =135.907 2 u, 质量亏损为 Δm =(m U +m n )-(m Sr +m Xe +10m n )=0.151 0 u 可见铀裂变的质量亏损是远小于一个核子的质量的,核子数是不会减少的,因此选项A 、B 、C 均错.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时,由于平均质量减小,必然发生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核能. 综上所述,选项D 正确. 答案:D 2.利用重核裂变释放核能时选用铀235核,主要原因是( ) A.它裂变放出核能比其他重核裂变多 B.它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 C.它能自动裂变,与体积无关 D.它比较容易发生链式反应 思路解析:铀235俘获任何能量的中子都会发生裂变反应,吸收低能量的中子裂变的几率更大,D 项正确. 答案:D 3.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 A.使用浓缩铀 B.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C.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以改变中子数 D.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 思路解析:控制核反应堆中核反应的速度是靠调节中子数来实现的. 答案:C 4.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 A. He Th U 4 22349023592 +→ B. n 3Kr Ba n U 1089361445610235 92++→+

[课堂教学,形势,物理]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改”的重点向“改课”转移,那么如何改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1.1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物理成绩下降.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学效率肯定也得不到提高.相反,如果对物理学习很有兴趣,就会在课堂中学习情绪高涨,在课下积极思考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主动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关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意识的去树立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的信心,高中物理从认识到形成,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都有不小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更有耐心,有意识地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切勿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科学的学习知识的过程. 1.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善于推陈出新.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新的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吸收前人的知识,同时引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学习和提高.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 1.4 软硬兼施,给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过于简单低效呆板,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很好展现物理现象和变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新的科技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高效的优势,可以更好展现丰富多彩物理世界的种种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力,增强课堂气氛.所以希望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争取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现代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1.5 本位教学,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强化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物理

高中物理之核裂变知识点

高中物理之核裂变知识点 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 研究表明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是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其核子的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有如图的关系:核子的平均质量是:原子核的质量/核子数。 裂变 物理学中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核能的反应叫做裂变。把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叫做聚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裂变为氙(Xe)和锶(Sr),有时裂变为钡(Ba)和氪(Kr)或者锑(Sb)和铌(Nb),同时放出2~3个中子。铀核还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不过这种情形比较少见。 铀核裂变的许多可能的核反应中的一个是: 铀核的裂变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一种典型的反映是裂变为钡和氪,同时放出三个中子,其核反应方程是: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裂变后的总质量小于裂变前的总质量,质量亏损:释放出的能为:

在这个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可以计算如下: 反应中释放的能量:△E= △mc2=141MeV.说明:如果1克铀全部裂变,它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化学能。 铀核裂变时,同时释放出2~3个中子,如果这些中子再引起其他U235核裂变,就可使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释放出的中子又引起了其他铀核的裂变,也就是链式反应。 由裂变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叫做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使裂变物资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 原子弹 “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14-04-08T14:21:44.90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程良斌 [导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 四川省泸化中学程良斌 摘要:“分层教学”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教学手段,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也符合掌握学习理论、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以及教学与发展理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促使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理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班级授课集体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传授系统知识、技能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形式。在这样的班级授课模式下,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不相适应,使一部分学生达标过易,另一部分学生难以达标,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种教学大都是以同一种模式面向全班学生,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智力水平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规律存在于每一个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因此物理的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和掌握物理规律,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个体差异非常大,进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很难使每一个学生满意,物理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同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承认学生的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为了让学生有积极的求知欲,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分层教学。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分层呢? 一、多元分层: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25%、550%、25%左右。 二、动态分层: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使学生能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三、隐性分层:学生的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四、课堂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课堂设问分层: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3、作业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辅导分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物理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 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操作物理实验,培养其观察、理解、表达、实验的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5、测试分层:分层评价,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宜粗不宜细,多鼓励、表扬,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重树成功的信心。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经过实践,我对我所教班的一学期进行多次对比分析,应该说各个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这些学生已进入高三,高一进校时学生间的差距很大,目前这些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分层教学,效果显著,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教法。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物理能力,使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更好,我将继续在我未来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2-11-29T14:19:43.15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9期作者:管如能[导读]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下,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坚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 管如能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517500 摘要本文对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关键词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探索实践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下, 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坚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由于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客观存在差异,对知识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的差异以及原来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等等的差异, 形成了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需求目标等方面的很大不同。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力水平、能力倾向、学习动机、学习方法, 有针对、有目标地进行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 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通过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通过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为几个层次, 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分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直接的联系。实施分层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重要的是要优化师生关系, 使课堂中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民主的教风与学风, 使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心理, 尊重学生个性, 并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分层是把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分层, 不是人格的分层。要向差生表明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 使他们平衡心理, 互相帮助, 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 不仅有物理认知结构上的差异, 也有在对新的物理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物理知识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差异, 特别是逻辑——数学智能的差异, 这些差异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其次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物理。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 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 不同的学生都会有提高, 或者说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物理认知结构, 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 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三是从新的教学观看, 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在这三个前提下实施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 使物理智能存在差异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物理知识和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还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通过物理学学习的深入, 启发学生从某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关键和本质的东西, 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其内在规律, 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时, 普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并会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学习差异, 这是由高中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针对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 应该实施考虑学生物理智能差异的物理分层教学。 三、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探索 如何分层, 是高中物理分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笔者在新学年开始, 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摸底, 并深入调查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认知能力, 掌握学生“ 学习的实际可行性” , 然后结合学生的意愿,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自己应属的类别,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把特征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次, 将全班学生分为 A、 B、 C三组。A组是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组是基础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 C组是基础好、反应快、成绩拔尖的学生, A、 B、 C 三组学生的比例依次为 2: 6: 2。与此同时, 积极做好必要的思想和心理疏导工作, 特别是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 让全部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中学习。还要注意到每个学生发展的潜能,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 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最终达到 A组逐步解体, B、 C组不断壮大的目的。其次是实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练习分层、学习成绩检测分层。 1.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 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 材的知识结构, 合理地确定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并将各个层次的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 A 组学生达到大纲目标, B组学生达到提高的目标, C 组学生达到或基本达到高层目标。 2. 教学过程分层。由于教学手段大致相同, 教材统一, 进度统一, 只有教学要求不同, 因此教学过程分层主要体现在每堂课既面向全体解决共性问题, 又因材施教面向局部解决个性问题。特别是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要体现分层的技巧, 按学生的认知层次选择提问内容和练习内容,重视学生“ 最近发展区” 的开发, 让他们“ 跳一跳, 摘桃子” 。首先, 教师要针对目标备好课, 根据本节内容的要点和学生认知水平, 以目标为导向, 有的放矢。一方面, 按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使各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使知识由浅入深, 由单一到综合运用, 形成一个小高潮。另一方面, 每组问题围绕中心知识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 使几个小问题之间分出层次, 拉开档次, 并使问题与问题之间, 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相扣, 步步提高, 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链。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 兼顾局部, 做到精讲精导, 点拨恰到好处, 引导学生向目标奋进。同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小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解决集体教学时未能解决的问题。

高中物理-核裂变课后训练

高中物理-核裂变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铀核裂变时,对于产生链式反应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块的质量是重要因素与体积无关 B.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最好直接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 C.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 D.能否发生链式反应与铀块的质量无关 2.关于原子反应堆,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的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内能 3.(天津)一个235 92 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 235 92U+1 n→X+94 38 Sr+1 2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4.1个铀235核吸收1个中子发生核反应时,大约放出196 MeV的能量,则1 g纯铀 235完全发生核反应放出的能量为(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N A×196 MeV B.235 N A×196 MeV C.235×196 MeV D.N 235 A×196 MeV 5.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 D.由于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核的核子平均质量,所以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要发生质量亏损,放出核能 6.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示范项目CAP1400核电站,于2013年在山东荣成石岛湾开工建设。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其优势在于( ) A.核燃料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多于煤炭 C.核电站造成的污染远小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 D.核电站比火电站更容易建造 能力提升 7.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个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 92 U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 ①235 92 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②235 92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式为235 92 U+ 1 0n→139 54 Xe+951 380 Sr+2n; ③235 92 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④一个235 92 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1 J。 以上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