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音乐课教学的创新

信息技术下音乐课教学的创新
信息技术下音乐课教学的创新

信息技术下音乐课教学的创新

摘要: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所以音乐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必须掌握操作运用,要具备网络教学能力,科技的发展也必将使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操作简单快捷。教师音乐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具备可持续性发展,不再追求唯有答案,要考虑到学生多种学习方式,要留有余地使学生自主实践。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探索音乐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规律新教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他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准确的表达音乐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的变化。《新课标》中提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着它强有力的、积极的作用,优化着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

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空间,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术的认知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音乐的教授限制在"黑板、钢琴、书本"中,有些时候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可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的表现音乐,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学到更多的知识。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教育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和国外的教学交流日益增多。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从苏联借鉴了凯洛夫的五个环节模式和一些借鉴照搬过来的若干个国外音乐教学法。后来又出现了游戏、活动、器乐教学,示范模仿模式、活动参与模式、体验评价模式、探索创作模式等。可以说,这些音乐教学模式都在不同时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面对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音乐教学模式无疑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明确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网络+音乐模式,更不是什么单一的某种音乐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社会环境下全面、高效、立体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中的网络信息音乐教学环境,提供了无限的音乐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

“协作型”结合起来,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学生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指导教师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随时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师生、人机立体化交互式教学界面,提供符合学生艺术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大规模音乐知识库与音乐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体验式、探索式、创作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在古筝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古筝相关的音乐知识,了解古筝的流派,优秀的古筝作品,近现代我国古筝名家,将这些资料带到课堂中大家共同分享,将枯燥的说教化做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的音乐教学模式侧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音乐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便与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因而音乐教学中更加注重探索性问题、多元化问题、实践性问题的设计。在学习古筝的上滑音和下滑音时,教师并没有将这两种技巧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屏幕上分别展示这两种技法的弹奏画面,让学生分辨这两种弹奏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反复观看,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上滑音下滑音的准确弹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了问题,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让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分享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帮助学生开展音乐欣赏、音乐演奏、演唱、音乐创作、音乐研究、探索、问题解决。学生可随时随地以个人、家庭、或同学组成小组协同学习和工作,进行网上音乐搜索、欣赏、学习、获得

用操作简单快捷。教师音乐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具备可持续性发展,不再追求唯有答案,要考虑到学生多种学习方式,要留有余地使学生自主实践。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探索音乐艺术。避免单一音乐学科性,注重结合社会现实的音乐活动与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音乐教师特别要从只是注重制作课件转移到新音乐教学学习体系的教学设计上来,打破我国课堂音乐传统教学程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常规,建立问题引导、师生实践感受、多层次探讨、多样化创意成果的新型音乐教学程式。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案例--李静华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案例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教学设计 思考问题: 一、如何引导学生在关注影视的内容和画面的同时也有目的的关注影视中的音乐,从而教学质量。 二、怎样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在音乐课中用好、用活。 案例背景: 《我们才不怕大灰狼》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由几首动画片主题曲组成,其主题是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包括动画片中的人物、音乐、故事、服饰等。 本节课故事情节生动完整,音乐始终贯穿动画全程,在创造力培养方面,根据故事情节以及音乐反映出来的情感创编动作,是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和音响感受力的进一步拓展。一年级学生好动、爱模仿,将音乐动画片融入到教学中,势必造成孩子们只看动画不学习的情况发生。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思考,音乐动画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在平时的欣赏中学生们更关注的是动画片的画面和内容,同学们虽“乘坐”在音乐这艘“游船”上享受着它的美妙,但却不知道是音乐在起作用,结合此现象设计了本节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一开始就利用课件,展示动画,配合讲解很重要,动画的主控权守在手里而不是一味的欣赏造成后面学生的注意力收不回来:猪妈妈有三个宝贝,有一天,妈妈对猪宝宝说,你们长大了该搬出去住了,自己到外面盖房子吧。猪宝宝分别给大家做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进入

后面的环节。(它们分别改了什么样的房子?)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求动画与讲解配合,而多媒体上的音乐就不要放出来了,既激发兴趣又能恰到好处。 二、趣学新歌,激发创新欲望 关掉图片只播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辨别音乐分别代表那头小猪,设置抢答,并进行模仿。不同意见的分别展示。播放动画音乐,一起来三只小猪家做客,教师带领学生到谁家分别用谁的声音演唱,适当的加进表演。这一环节开始之前就要先提要求动画与音乐一样重要,没有音乐的动画和没有动画的音乐都不完整,通过这一环节的听赏锻炼孩子的听辩能力,从而意识到音乐的神奇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观了猪宝宝的房子了,你们猜猜后来会发生什么呢?播放音乐,音乐的感觉有所转变,学生回答,猪宝宝有危险。通过问题的提出应到学生体会不同情绪的音乐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这时再来观看完整的动画学习动画音乐,将动画穿插于教学中有利有弊,这一环节的设计就要将繁简化到最小。利用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动画片来整理故事情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谁的房子最坚固?”“谁最不怕大灰狼?”问题的提出让孩子更认真的去欣赏而不是去看热闹,以此来调控学生。 用坚定、勇敢的声音演唱歌曲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小猪们重复的演唱做了铺垫,学生在观看动画时模仿能力发挥到最大,不断地跟唱,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根据歌词特点,这时变换不同的演唱方式,并配合动画情景的创设,大屏幕上播放着这一片段的动画,音乐配合着学生的演唱(小组对唱,教师和学生对唱,拍手演唱,表演唱等),这时学生的热情高,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决定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课堂上一般用音乐课本、教学挂图、录音机等一些教具,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收录音磁带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这样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音乐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1)课堂上,教师讲的兴致勃勃,学生却没有参与的兴趣。 (2)音乐学习中,还是传统的老师教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一节课只是以学会一首歌曲为目的。(3)许多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利用不够,教学气氛不民主、不平等等等,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很难有机会得到培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体验音乐文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上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声音、图片、文字融为一体,使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形简单和形象一些,音乐形象更直观具体,发挥音乐独有的感染作用,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的不足,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的兴趣,又拓展了学

生的音乐视野,能够更好地丰富音乐课的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音乐的魅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创自编能力和表现力,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们向往的乐园,全面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整合的意义 (一)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导入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节音乐课如果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设计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心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的教材涉及面很广泛,按教学内容分,有音乐欣赏、唱歌、音乐基础知识几部分组成,每一项包含的内容都很丰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是单纯的学歌曲或者让学生听乐曲是不够的,单就音乐欣赏而言,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学生理解音乐要明白音乐作品的产生背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等等。如欣赏少数民族音乐时,要了解音乐本身以外的人文学科的知识,如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课程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课程教学计划 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方案制订的实验教学目标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在上学期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结合本学期的实验教学目标,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要实现的实验目标: 1、提高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充分利用主题资源库、百度搜索、教师博客和电子邮件等平台开展实验. 3、结合具体的实验课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整合实验的参与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具体实验课例: 1、第二单元《晨》 本课从从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以“晨”为情景主题,编排了二声部歌曲《清晨》、管弦乐曲《晨》的听赏以及听赏与跟唱歌曲《早晨的歌》等内容,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并从中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通过网络感知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利用网络的直观特点,去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中

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多方位的让学生体验早晨 的美。通过百度等手段力求全体孩子充分地参与进来,从而更 深地去理解音乐,体验生活的美好,激发孩子们朝气蓬勃、乐 观向上的情感。 2、第四单元《雨中乐》 “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艺术作品 中乐于表现的形象。本课以教材安排了歌曲《踩雨》、《大雨和小雨》和乐曲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雨打芭蕉》以及音乐活动《找邻居》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听赏,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激发学生对雨水声响的 兴趣和模仿欲望,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 热爱愉快、美好的生活。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在网 络上欣赏不同的听雨、唱雨、说雨、戏雨、踩雨等情景作品, 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第五单元《藏族的歌》 《藏族的歌》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极富韵律感的二声部合唱曲,两段体结构,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活泼欢快,尤其是第五、六 小节,旋律节奏拉宽,在高音区回旋,犹如高山的呐喊,之后

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而今,络技术、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成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相应人们的生活也逐渐的迈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并为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奠定下了有利的基础。教师、学生可以很轻松的从上下载到音乐、视频信息等等信息内容。面对这样的环境背景,小学音乐课上单调的讲解教学或是简单乐器聆听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相关的专家指出,可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有效的将这二者结合,以达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含义 (一)课程整合的含义 所谓的课程整合,是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内容的各项指标,如教学的设计、教学的目标、课程的安排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考察或操作,进而达到促使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弥补。 (二)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只是简单的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方法结合,其意在通过这样的整合形式来改善当前教学要素不够统一、不够协调的问题。换而言之便是,人们通过整合来强化课程之间的度,在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机的来促进各学科的结合,重新来对教学架构进行建设。 (三)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当前,所提出的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主要是指将分化于信息技术与音乐系统中的各类要素有机联合的一个过程,进而促使信息技术成为音乐教学的一种工具。而将二者进行整合,不单单是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性的工具。而是要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将其情感激发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帮助教师来实现交互学习、强化合作、资源共享,进而深入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进行锻炼与提升,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奠定下一个有利的基础。 二、进行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于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将为学生呈现出多样的组合关系。换而言之为,在这一教学环境下存在人与人即教师与学生,人与物即教师与信息技术或学生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这表明,在这一音乐课堂教学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生进行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教育中去。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将给音乐学科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通过网络的力量,能拓宽师生的知识面,拓展音乐技能。 一个教师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几乎全部来自于教师,可以说,教师本身的音乐修养的高低,最大限度地制约了学生在音乐上的发展,面对着知识面日益扩大的学生,许多老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连网为师生提供了搜索大量的音乐信息平台。几乎平时遇到的音乐问题都可以在互连网上找到答案。 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彝族聚居区,不了解彝家小朋友的生活环境,感受不到彝家娃娃的幸福生活场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的内容:服饰图片、美丽传说、节日盛景、彝族舞蹈、当地乐器以及另外一些彝族的乐曲等等,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利用校园网在电视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彝族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歌曲非常短,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再如《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我利用幻灯片课件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我还将在网络上找到的动画MTV播放给学生看,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 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直以来,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也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充满美感的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学生对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觉得很抽象,无法理解,所以没有兴趣,所以,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我在网络上收集到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使学生非常直观的,通过电影了解到了乐曲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上音乐童话《龟兔赛跑》这一欣赏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快地了解代表乌龟和兔子的两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主题音乐片段,然后展示两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之对乐器的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感性直观的认识,并自然感受出它们所表现的动物的性格特征。然后Flash动画讲述出与音乐相符合的情景片断:兔子打水、摔跤、挑衅乌龟、拼命狂跑、树下睡觉、失败认错、乌龟坚持不懈赢得胜利、大家欢呼起舞等故事情节。学生们都集中注意力欣赏着,并表演了起来,享受着音乐的乐趣,表达了个人的情智。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齐奥尔夫斯基说过:“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个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设计师……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生活应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当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艺术。”以上论述都说明感受美与欣赏美能活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灵感与顿悟,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才能。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节在小学三年级开设的艺术综合课《说唱京剧》。在音乐课上教唱京剧是一个新课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听京剧完全是觉得好玩热闹新鲜,但是基本上是不会很感兴趣地去学习它,欣赏它,也不能体会京剧不同于歌曲的那种独特的唱腔、它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的演唱风格以及那不同行当不一样的发生用气方法和吐字行腔涌腔方式,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使他们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创新整合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创新整合内容摘要:当今音乐教学不再是唱唱歌曲、听听音乐那样枯燥和被动,信息技术也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学科,而是一种能给学习方式带来根本变革的工具型学科。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音乐教学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学生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地表现音乐,满足了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创新整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有的教师死扣教材,造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在思维空间的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成为现代信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一种全新开放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在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与各科教学进行整合,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音乐活动和游戏中,情绪盎然的学会音乐知识,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的整合即“使用多种电教多媒体组合优化的音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一、研究目标: 音乐是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面向21世纪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音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6条的美育任务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出“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充分肯定了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并且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已作了明确的指示,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并且要求“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事,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根据陈部长的报告精神,我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巨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像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中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和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研究内容: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将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当前重要的音乐教学模式。它的作用表现在: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中的各种软件可以使两者达到有效整合。在两者整合中应注意:不能完全用课件来代替教师;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有选择性。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到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因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为了响应这一要求,音乐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然成为当今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学科中去,让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创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笔者结合近些年来的探索实践和体会,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相对于传统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或是通过黑板、教科书、录音机等常规教学媒体来进行;或是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或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只要一副嗓子加一架琴即可,我们不否认这些方式有它们的积极作用,但长此以往学生感觉到这种音乐课单调、枯燥、索然无味最后造成“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的情况。这样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而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无论什么教材它的知识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传统的音乐教学也只是传授教材中的那点知识,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人们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收集相关知识并整理后在课堂中交流学习,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充实音乐课堂教学可谓益处多多,但怎样达到两者的有效整合呢?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里的多媒体技术。 (1)引导学生在“听”中欣赏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

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音乐的整合案例 一、教学内容 唱歌:《七子之歌—澳门》 欣赏: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及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澳门、香港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七子之歌—澳门》,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三)聆听《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四)聆听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四、课时设计 两课时 五、教材分析(略)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教学 1.多媒体搜索展示中国地图、行政区图。了解“七子”及“七子”的地理位置,讲解有关澳门、香港的地理、历史知识。讲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创作背景,介绍词、曲作者。 2.教材配套课件展示澳门、香港回归图片。 3.教材配套课件展示《七子之歌——澳门》歌谱,多媒体搜索播放《七子之歌——澳门》演唱录象。 4.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演唱教学。 (二)欣赏教学

1. 教材配套课件展示《东方之珠》歌谱,多媒体搜索欣赏《东方之珠》(合唱、对唱)演唱录象,并进行简单学唱。 2. 教材配套课件展示《鼓浪屿之波》歌谱,多媒体搜索欣赏《鼓浪屿之波》演唱录象,并进行简单学唱。 (三)比较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1.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演唱录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四)多媒体搜索播放交响曲《1997·天地人》演奏会节选,录音播放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引导学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五)小结: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哼唱《1997·天地人》主题旋律等。 说明:在本单元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和配套教学课件。这些技术的运用,让学生有了生动、直观、形象、动态的信息感受。现代信息技术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在综合处理和控制声音、图像、影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使音乐语言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就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标志,就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文件的颁布,信息技术与其她学科课程整合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主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涉及到音乐学科,既要求音乐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音乐教学中,使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又要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不断地更新观念,掌握并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推动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担负起创新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对此体会如下: 一、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那优美的旋律,动心的节奏,诗化的意境,形成了音乐氛围特有的美感。随着流动的变幻的旋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这样她才能体味到音乐那不可阻止的魅力,她才能进一步把对音乐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美的升华才会随之而生。 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舞剧《天鹅湖》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到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毯如茵的草地,幽静深邃美丽如画的天鹅湖,欣赏那从湖面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与安详自在的神态,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意境。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充实丰富与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联想到那美丽的神话故事,仿佛瞧到了天鹅在翩翩起舞,变成了

音乐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音乐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随着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它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空间,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也极大的发挥着它的强大的、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音乐的教授限制在“黑板、钢琴、书本”中,有些时候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可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的表现音乐,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演示作用、交互作用、PowerPoint、课件大师,MIDI技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随着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技术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的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空间,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且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着它强大的、积极的作用,优化着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音乐的教授限制在“黑板、钢琴、录音机、书本”中,不具备形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对于喜爱视听效果的孩子们,有些时候不容易激发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不但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的表现音乐、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跨世纪的音乐教师,我首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由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转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PowerPoint,课件大师、flash、网页)辅助教学,另外还尝试了利用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Cakewalk进行辅助教学,努力提高自己音乐教学的艺术水平。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演示作用 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主要对具体鲜明、形式新异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音乐教学,正好可以弥补音乐课中有的内容空洞抽象的缺点。可以使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形式听音乐,尤其在音乐欣赏课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简单易行。也可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达到音乐欣赏审美效能的目的。如在高中一年级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在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和培养创造力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是运用PowerPoim制作平台,自制课件,把知识、音响,动画统一在电化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激发了学生对音

《音乐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研究计划

《音乐课与信息技术整合》 课题研究计划 戚文慧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音乐是人类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题研究目标: 1、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2、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图画背景和文字介绍,增加了教学内容理解的直观性、可视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课题研究步骤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讲解音乐内容。

这种模式不同以往运用电化教具示范讲解。它注意学生的发馈,并且不断改进媒体的操作,属于双向性活动。课前应该检查用以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教学机器是否处于良好状态;要剪辑、绘制好各种教学片、带;上课之前还要预先演示,以防止出现操作的错误。讲解知识内容时,要有科学性、正确性和动作的规范性。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情境。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就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模拟情境又可分为故事情节和背景描述两种方式。背景描述式:对于那些没有情节和意义的音乐,教师就不能枯燥的进行讲解,而是要用信息化教学媒体创设音乐作品的场景。这样可以连通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想象、联想。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场景。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聆听——感受——参与活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听觉训练必然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正如模式图所示,达到理解认识音乐,完成审美情感的升华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前提是通过进行音乐感知,其中间环节当然离不开联想,记忆及各种审美经验,生活经验大量贮存。要想成为音乐的知音,必须倾听,倾听,再倾听。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倾听教材,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同样的作品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来挖掘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按照讲课需要剪辑好资料,剪辑片段和提

浅谈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谈 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一边是音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音乐课毫无兴趣,一边是信息化的普及率上升。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形式,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音乐教学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信息技术;整合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能渗入心灵,陶冶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不感兴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

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象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学生只有经历了赏心悦目的活动过程,才会有令人愉快的活动结果。只有利用艺术的魅力吸引、感染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能力。 如今的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音乐、歌谣、游戏图片、音乐相结合,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将学生置身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之整合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呢?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此与大家交流商榷: 一、巧妙利用,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件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与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兴趣的产生,源于好奇心,是经过有趣--乐趣--志趣逐级而发展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模唱不是太感兴趣,一开始模唱便开小差,但是模唱是学好歌曲,唱准音的必经之路。我问学生:你们希望怎样进行模唱的练习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希望不但能听到自己的模唱,更希望能看到。我希望看到的音符是动的,我希望音符是五颜六色的。我说:那好,满足你们的愿望。于是我请上了课件——五线谱大师,把学习内容放在上面,流畅的旋律即清晰明白又引人注目,音符跳动着奏出了孩子的心声,我看到,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精力也立刻集中到了学习上。在此时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学生即直观形象的看到了旋律的走势,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直线上升。 二、创设氛围,活跃课堂 儿童的情感特点具有情景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美好的感受。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都要先营造气氛,“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比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一课中,我搜集了一些新年图片配以鞭炮声在导入中展示给学生,在教室里适当的点缀几个气球,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真的有一股过新年的味道。由于学生感兴趣,我只重点教了“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两句,其它的乐句学生自己就学会了。在学习巩固阶段,我为学生伴奏音乐,大屏幕上是礼花绽放等动态画面,有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