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课外拓展

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课外拓展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5877002.html,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5877002.html, 踏花归去马蹄香

——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课外拓展

资料简介:学习了《想别人没想到的》课文后,增加与课文相同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出处,即“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最佳。为什么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11301028 用玫瑰红修改。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魔尺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活动意图】 低段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所以以“魔尺”作为本年段特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发挥其想象力. 4、锻炼孩子们耐心. 5、会变换简单的形状. 【活动准备】 首先;抓住新鲜感;激发兴趣. 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新鲜感;刚买的新玩具孩子肯定能够非常的喜爱;很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孩子自由把玩;肯定会有许多孩子能够把玩出很多的形状. 其次;抓住好奇心;玩在其中. 魔尺是一种可以随意扭动的直尺;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十字架、魔法棒、爱心. 孩子们经过对魔尺的接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加一点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玩耍;每次发放一张图片;争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玩出这个图形.

最后;孩子们对玩魔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发现他们的想像力;玩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具体安排如下: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_1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2_课时授课教师:

阅读拓展课教案

年级八学科: 语文授课时间:_月_日主备:吴金燕审核:胡建华 _________________

《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 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 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 (《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一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 . 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2. 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一一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一一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

巩固课内,拓展课外

巩固课内,拓展课外 ———谈课外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总要求。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及的,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将对古诗词的鉴赏拓展到课外。 一、巩固课内所学,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感性基础 要鉴赏古典诗词,首先就要充分读懂诗词的文字,扫除语言障碍,甚至包括其中典故的出处、用意等。相反,若因文字的原因,过不了语言关,而不知作者云何,无法产生认识作用,那也就无法进行鉴赏审美了。鉴赏者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才能领会诗词中作者所蕴含的真实情感。 其次,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即通过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环境以及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状态等,进而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中心思想,达到对作品由表到里的深刻理解。鉴赏古典诗词,知人论世,有利于较深入、准确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拓展课外阅读,为提高鉴赏能力增加积累 提高鉴赏能力,脱离课本不行,但仅有课本显然也是不够的,它需要在相当数量的感性积累以后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新教材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的原则,同步配套了《语文读本》,力求使学生以课文为凭借,举一反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借助课前提示语和课文注释。或者借助有关工具书

反复诵读品味,体悟赏析,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加诗歌量的积累。 如果能把课内和读本上的这些诗歌读熟悟透,再辅之以必要的诗歌常识和鉴赏技巧,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授以欣赏技巧,为提高鉴赏能力真定理性依托 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诗歌鉴赏能力在中学生能力结构中处于“金字塔”之颠,没有一定的欣赏方法就等于没有找到登堂人室的门径。那么,鉴赏诗歌的方法从哪里寻找呢? 首先要进一步挖掘课本和读本资源。新教材和读本各诗歌单元均附有诗歌知识短文,如朱光潜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程千帆的《唐诗》、周汝昌的《词的欣赏》等等,这些诗歌研究专家的指导性文章,或追本溯源,或探幽发微,或介绍评价,或独抒新见,基本上包融了诗歌的常识和常见常用的欣赏技法,读之令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其次,可引导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等工具书。如条件不许可,则可挑选几篇有关名家名篇的著名鉴赏性文章,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读一读,增加一些鉴赏的感性认识,学一学评论的方法,这样做大有稗益。 四、强化模拟训练,为提高鉴赏能力提供迁移保证 有了扎实的课内基础,适当的课外补充和理性知识的铺垫,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就易于落到实处,收到良好效果。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计划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计划 指导教师:张燕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中学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数学的情趣。 2、让学生会学身边的数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 3、发展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 活动原则: 1、不脱离教材,不搞突击训练,不加重负担。 2、活动内容力求趣味性强并富有时代气息,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前的最新信息,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具体措施: 1、运用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生活中的数学、智能趣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通过加强辅导、组织学科竞赛,促使学生学习数学后劲的初步 形成。 4、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讨论、操作、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活动 方式。 活动课进程安排: 第一、二周:组织活动小组 第三周:巧安排

第四周:推理游戏 第五周:位置与方向 第六周:时间安排 第七周;猜测与可能性 第八周;我是小小科学家 第九周:数学迷题 第十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第十一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第十二周:数学竞赛

课程内容 第一、二周:组织活动小组 第三周:巧安排 巧安排,顾名思义就是要安排的科学合理,并具有一定的技巧。如同样一块肉,有的人可能只会做一道菜,有的人可能会做好几道菜。在数学问题上,同样有6棵树苗,每行种3棵,有的同学只会种两行:聪明的你可能会种三行,像这类问题,需要我们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来解决——“巧安排”。 例:有28个同学去郊游,根据车辆限坐情况,可以怎样租车?请你写出租车方案。 小客车限坐8人面包车限坐4人 探究: 方案一:只租面包车7辆。即4×7=27 方案二:租面包车5辆,小客车1辆。即4×5+8=28 方案三:租面包车3辆,小客车2辆。即4×3+8×2=28 方案四:租面包车1辆,小客车3辆。即4+8×3=28 创新训练 1.巧安排。 (1).有6朵红花,每行摆3朵,有几种摆法?

主题拓展阅读备课

周次第课时马西军 2012 年月 第一单元主题拓展阅读(一)——略读与整合 1.利用课上学过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绝招》、《改编<我们的民族小学>》、 《山沟里的孩子》、《赶海》、《不懂就要问》。 2.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 生活。 通过整合、拓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一、谈话导入 生活是七彩的图画,丰富多彩的生活给我们快乐,使我们快乐成 长。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让大家进行预习,你都读了哪些文章? 二、学习《绝招》 1.自读《绝招》,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学习本领?

三、主题回顾 1.在第一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篇精读课文,他们分别是:《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这些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2.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本单元的主题“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生活呢?这些生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谁来简单的说一说? 四、拓展阅读 1.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不错,在课文后面有一篇《不懂就要问》,《经典与阅读》中也有九篇关于名人的小故事。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大家进行了认真阅读,我想知道大家是怎么阅读的,能把你们阅读的方法告诉我吗?(学生说,教师板书阅读方法:勾画、批注、质疑……) 2.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很好。下面同桌之间交流,讨论一下。

3.同学们阅读的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你读后的感受? 五、片段分享 在这些文章中,那些段落或句子你感受最深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为什么感受深。 1.交流《改编<我们的民族小学>》的重点段落。 2.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中的重点语段。 3.交流《赶海》中的重点段落。 2.4.交流《不懂就要问》中的重点段落。

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阅读是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社会信息,取得 精神食粮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这就对当代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生接触的阅 读文本无外课内与课外,教材是流,课外文本是源,教材与课外文本互相呼应,关系密不可分。只有让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学 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课外阅读它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的“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同时重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一、课内阅读的教学我这样做 1.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 让学生随心所欲、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是读前布置相关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 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 理解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草原》一文,在教学这篇课 文时,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感悟作者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等句子。这样,学生就 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感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抓住作者思路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指导学生 读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 了几道思考题:(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课 堂再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 少年形象。 3.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预习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一 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在平时教学中,我布置预习要求做到明确具体,如: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说说 本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标记法划出重点和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当然,我会根据不同的教材提 出不同的预习要求,这样学生通过经常的阅读训练,既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又帮助学生 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4.根据文本拓展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材是施教的基础,但仅限于课本还是不 够的,教材中的文本仅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就必须以文本为基础,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式的阅读方式。教材的课文内涵丰富,引导学习领悟之后,就做好课内与课外的链接,把学生的视线投向丰富的课外,引领学生把 对教材浅层的理解深化到对整个材料深层的延伸。教完《怀念母亲》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 与季羡林有关的故事,更深刻感受人物;学完《赤壁之战》,接着便向学生介绍《淝水之战》、《官渡之战》,或是整部《三国演义》,自然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进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年级数学拓展题

一等量代换 【例题】 (1)▲+●=12 (2)★×■=16 ▲=●+●+●★÷■=4 ▲=()●=()★=()■=() 【解题思路】 (1)把3个●代入第一道算式:●+●+●+●=12,4个3是12,所以●=3,▲=9。 (2)想口诀()十六,同时两数相除得4,得出★=8 ■=2。 【练一练】 1.○、△、☆分别代表什么数? ○+○+○=18△+○=14☆+☆+☆+☆=20 ○=( ) △=( ) ☆=( ) 2.△+○=9 △+△+○+○+○=25 △=( ) ○=( ) 3. (1)□×□=□+□□=() (2)△×○×□=△+○+□ ○=()△=()□=() (3)△×○=24 △×△=16 △+○=()

二填最大数 【例题】有46块糖,最少拿出几块后正好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最多分几块? 【解题思路】 46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最多分得:46÷6=7(块)……4(块),余数4就是最少拿出的块数,每人最多分7块。 【练一练】 1. 有38块巧克力,至少拿出()后,正好可以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最多分()块。 2. 有50个气球,最少拿出几个后正好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最多分几个? 3.下面的□中被除数和余数最大填几? ÷6=4…… 4.下面的□中被除数和除数最小填几? (3) 5.填空。 (1)★÷7= □……△,△最大是()。 (2)★÷△= □……8,△最小是()。 (3)□÷4=6……★,□最大是()。 三坐船车问题

【例题】:19名战士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船,船工划船每次只能运4名战士,那么至少需要多少次,才能使全体战士过河? 【解题思路】:要把19名战士全部运过河,每次只能运4名战士,现在我们把19名战士按每4名分成一组过河,共分4组,结果还余下3名战士,不管余下几名战士,都要再运一次,不然剩下的战士就过不了河。 算式:19÷4=4(次)…3(人),4+1+5(次),所以至少需运5次,才能使全体战士过河。 【练习】: 1.刘老师带着二(1)班45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7人,最少需要多少条? 2.二(3)班和二(4)班两个班同学坐两辆汽车到人民公园秋游,每辆车上坐了68人。已知两班男生共有60人,那么两班女生共有多少人? 4.3个老师带着48个学生坐车去农场参观,每辆车能坐8人,需要几辆车?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 发表时间:2019-04-22T11:36:08.840Z 来源:《知识-力量》7月下作者:夏碎红[导读]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互联网的海量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新的课程改革有机结合(浙江省泰顺县罗阳镇中心小学,浙江温州 325500)摘要: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不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互联网的海量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新的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将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展开研究。关键词:小学语文;互联网;拓展阅读 近年来,小学语文的课堂开始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来进行教学改革,无论怎样的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外阅读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材课本中的容量是有限的,使得小学生所阅读的内容仍然存在片面性。因此大量的课外阅读便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课外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的能力,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扎实的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的优势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通过互联网开展课外拓展,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堂以外的资源,使得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性和共享性,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使得学生课下也可以针对教师的布置学习任务开展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课内拓展阅读的必要性(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目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阅读形式正以势不可挡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但是,伴随着互联网多元化的发展。互联网也会让正处在认知能力、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学生受到网络上不良事务的侵害。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辨析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理性处理自己与网络娱乐方式的关系,使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提升教学质量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仍将小学语文教材当作教学的唯一载体,只是全面的讲解教材中的文章,针对文章内容铺设大量的配套练习,并不重视为学生挑选优秀的课外读物,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给学生们留出充裕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还有部分教学老师在选择和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上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不能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授课,教学成了资料的堆砌,加大了课程容量的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拓展阅读授课,提升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三、互联网背景下,课内拓展阅读的应用网络技术能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需要教师们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教学,并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整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为了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互联网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成为了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将前沿的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教学服务,从而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化精髓,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一)善于精选课内拓展阅读的网络资源教师在选择网络教学资源时应当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优化教学。从而辅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适当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传递的真实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授课中可以从文章的结构、题材、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感悟文章中的可取之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为了契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灵动有趣的音频资源,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进而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更好地体会周总理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这一课教学前,可以给学生们布置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集到一起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能够更加完整地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学生心理留下的不仅是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更是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二)以课堂生成鼓励阅读,进行多元化教学由于教学课本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教材上之能展示课本内容,关于课文的延伸拓展则很少涉及。使得学生的阅读质量难以保证,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阅读的素养。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之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推动课堂的顺利开展,同时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阅读平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课堂上的拓展阅读服务,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们沉浸在阅读材料的氛围中。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在组内合作交流,将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深层次的感受。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播放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音频影像,让学生们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朗读课文时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们感受到西沙群岛风光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结语

五年级阅读复习公开课教案

《阅读复习》教学设计执教者:王新东 学生学情分析 对待一篇短文,一些学生由于识字量的原因,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读通短文,初步理解短文的能力不强,要强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开始答题。阅读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的理解力,学会读懂课文,知道短文的意思,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短文的意思,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能熟练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将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加以总结,能熟练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难点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读懂短文,解决相关问题。 一、谈话导入 1、(猜猜他是谁) 师说: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Suān ní)。天蓬恶杀下云梯,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人号铁牛儿。 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

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忽见一大将闪出,面如重枣、二尺长髯(cháng rán)、凤眼蚕眉,胯下赤免追风仰天长啸、手中青龙偃yǎn月冷射秋月。这位是谁呢? 抓耳挠腮、火眼金睛、腾云驾雾、伸张正义,这位又是谁?这几个简单的词语、一两句话,我们读到了几个不一样的人物,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不少的课文,相信大家一定收获不少!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二、回顾短文阅读常见的题型 1、看来同学们从一次次的阅读练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的收获。现在谁来说说在做阅读理解的题目中都有哪些类型? 2、学生的交流 课件出示:小学语文阅读常见的题型 ●概括段落或全文内容、加标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读短文后的收获、启发。 ●给短文加标点。 ●1、判断修辞2、仿写。 ●1、找中心句。2、“过渡句”以及作用。3、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1、句子的转换2、修改病句3、查字典4、关联词语造句或选择填空 5、词语的拓展延伸6、“名言”或“古诗句”7、近,反义词。 3、这些题目我们怎样去解答?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茨榆山小学汪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校语文课程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为研究课题,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课内外整合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2)学法迁移。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使课内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 (3)比较鉴赏。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阅读材料,把两者放在一起,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这也是学习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4)拓展延伸。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教学的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也需制定一定的计划,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 (1)设计“阅读摘录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摘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拓展题(二套)

小学二年级数学拓展题(二套) 目录: 小学二年级数学拓展题一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二

小学二年级数学拓展题一 判断题 (2、小学二年级数学拓展题() (3、一个苹果重120千克. () (4、千位右面一定是万位. () (5、1×1的积是2. ()(6、5个6相加是多少,列式是:5+6 = 11. ()二.选择题 1、4×6表示(). A、4个6相乘 B、4和6相加 C、4个6相加 2、6+6+6-6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A、4×6-6 B、2×6 C、3×6 三.在○里填上“>”“<”或“=”. 9米 4× 100厘米1米 2厘米 四.解答题 1. 4+4+4+4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用口诀()计算. 2、如果,那么() . 3、用0、1、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一根铁丝用去一半后,再用去剩下的一半,这时铁丝剩下6米.原来这根铁丝有多长? 5.把1,2,3,4,5,6,7,8,9分别填入下面的等式里,不能重复,一个数只能用一次: ()-()=()()+()=()()+()=()6、○、△、☆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 ) △=( ) ☆=( ) 7、△+○=9 △+△+○+○+○=25 △=( ) ○=( )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 9、上体育课时,站在小红前面的有8人,站在小红后面的有16人,小红站的这队一共有多少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思维题 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2、3个组共收集了94个汽水瓶,一组收集了34人,二组收集了29人,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3、我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你多大? 4. 周日,小明和4个同学去动物园玩,动物园的儿童票是每张5元,他们带3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 5. 小红折纸鹤(hè),前3天每天折4只,后来又折了5只,她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6、小红今年9岁,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奶奶比小红大56岁.妈妈和奶奶各是多少岁? 7、小明、小华、小丽三人互相赠送了1张卡片.他们一共赠送了多少张卡片? 8、小毛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爸爸明年多少岁? 9、一根绳子长97米,先用去了28米,又用去了45米. (1)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2)还剩多少米? 10、一个玩具熊50元,一辆玩具汽车20元.小明拿100元钱,买了1个玩具熊和1辆玩具汽车用去多少元? 11、屋里有10支点燃的蜡烛,被风吹灭了4支.此时屋里还有多少支蜡烛?

得法于课内拓展于课1

得法于课内拓展于课外 《社戏》是鲁迅小说中很别致的一篇,有很强的纪实性,先写看不到戏的失望,几经周折一群孩子单独驾船去赵庄看戏,引出大篇的文章。江南水乡的月夜,六一公公的淳朴善良,农村儿童的天真友好,文中都有精彩的描绘。 但小说的环境对于学生是陌生的,初读文章学生并无多大兴趣。我告诉学生我的童年就是在浙江的乡下度过的,正是这篇文章又唤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在课文阅读中穿插描摹自己童年的趣事,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学生听得饶有趣味,也引发了阅读的兴趣。熟读课文之后,选准切入点——“戏好看吗?豆好吃吗?”展开学习探究,尝试写《我读〈社戏〉》,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然后交流传阅。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了解他们是否真正感悟课文,由读拓展到写,让学生与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比停留在文章结构层面的了解要深刻、有用得多。 看到学生对鲁迅写江南水乡的《社戏》这么有兴趣,我又引出了有趣的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告诉学生北方大戏也另有一番情趣,不信,你去看看与鲁迅过从甚密的朋友——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中的野台子戏。 学生兴趣盎然,花上几天功夫就把《呼兰河传》读完了。学生会比较异同:江南水乡乘船看戏,东北小镇的人赶着马车看戏。鲁迅刻画的是孩子们的快乐世界,萧红展示的是北方的世俗风情画卷。但在两位作家的笔下,台下比台上的“戏”更有意思。学生的思维在两部小说间跳跃,体味不同的意趣。或许隐

约还把南北方的文化在心里暗暗比较,想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这样的阅读是很有趣的活动。 最后的谈话将学生思维带入更高的层次——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在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一大批与萧红地位相当的作家,然而岁月流逝,为什么人们记得的仍是这个创作远非等身的女作家呢?鲁迅的话可以阐释这一点:“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地方色彩”,一定是民族文化大背景衬托下的地域文化。沈从文的《边城》可以让你领略湘西风情,张爱玲的《金锁记》可以再现30年代大上海的都市风情。于是接下来学生手中又有了新的课外读本。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外学习中延伸,如此循环,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学生必然获益不浅。

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有效延伸策略探索

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有效延伸策略探索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读更多的好书,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有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作为孩子的语文教师肩负着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外读物殿堂的使命。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有效延伸:一、要立足课堂,让孩子们感受阅读乐趣,激起课外阅读兴趣。二、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让课外阅读更轻松自如。三、组织丰富有趣的课内活动,可检验课外阅读的成果。四、调动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立足课堂方法指导课外阅读有效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78-02 一、课内阅读素材的引领,拓展课外阅读的数量 课内阅读是基础,只有打好了扎实的课内阅读基础,才有可能向课外阅读跨步。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语文课,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上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由课内向课外阅读拓展的方式。 1.根据文体拓展 小学阶段多以记叙文为主,每当一种新的文体出现时,老师就要把握契机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例如说明文《鲸》出

现时,当学生为他所刚获得的新知识而惊喜时,我再拿出其他几篇说明文如:《太阳》《看云识天气》《松鼠》等进行比 较阅读,我告诉他们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呢,大家可以在课下看《图说世界珍惜动物》《十万个为什么》 等书。当接触到散文《匆匆》时,为散文中作者爱惜时间的情愫所感动,学生为散文优美的语言所感染。此时我又介绍孩子们去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当孩子 们初涉文言文《杨氏之子》时,忍不住为古人文笔的简练称道,为各种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所惊讶,也好奇于文言文读时的特别韵味。因为文言文不好读懂,布置到课外的可行性不佳,此时我在课堂上引申一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如《郑人买履》《庖丁解牛》等也能激起孩子们阅读并学习文言文 的兴趣。同样遇到小说、童话题材的课外时也相应地推荐一两篇好文章或一两本好书。学生在读课外书籍的时候就不盲目,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文体的作品,拓展阅读面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2.借助情节拓展 我们的课本中不乏感人至深,情节生动的故事。例如:我教《金色的脚印》这课时,许多同学都被老狐狸冒险救小狐狸所打动,也为老狐狸舍命救正太郎唏嘘不已,他们知道了动物间也有亲情,动物也懂知恩图报。此刻我介绍他们在读捉着沈石溪的《狼王梦》《猎狐》等文章,学生个个兴味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思维拓展:第三讲移少补多(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三讲:移多补少 课前复习 画一画 1.要使两盘的苹果一样多,应从第二盘移几个到第一盘? 【答案】应从第二盘移2个到第一盘. 2. 要使上下两排的小猫一样多,应该怎样移? 【答案】应从上排移3只小猫到下排. 3.第一行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行摆:□□□□□□□ 从第一行移3个□到第二行,两行的□就同样多,第一行应摆几个□? 【答案】第一行应摆:7+3+3=13(张) 4.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第二行移2片叶子到第一行,两行叶子的片数相等,第二行应摆几片叶子? 【答案】第二行应摆3+4=7(片)叶子. 有这样一个问题:哥哥比弟弟多6块糖,哥哥给弟弟几块后,两人的糖同样多?显然,哥哥只能给出比弟弟多的一半,也就是6÷2=3(块).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简称为“移多补少”.“移多补少”看起来容易,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也容易出错误,小朋友在做题时可要细心呀! 实践应用 【例1】有两堆棋子,第一堆10个,第二堆6个,从第一堆中拿几个放在第二堆后,两堆棋子数同样多?

【分析】如图,第一堆有10个棋子,第二堆有6个棋子,第一堆比第二堆多4个.只有把多出的出4个棋子平均分成两份,把其中的一份放入第二堆后,两堆棋子就一样多. 列式: 10-6=4(个) 4÷2=2(个) 答:从第一堆中拿2个放人第二堆后,两堆棋子同样多. 同学们,你还有别的解法吗? 【分析】还可以先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棋子,然后把这些棋子平均分成2份,再看第二堆差多少个棋子. 列式:10+6)÷2=8(个) 10-8=2(个) 拓展训练 1、小明有18个贝壳,小红有10个贝壳.小明再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的贝壳个数就会同样多? 【分析】(18-10)=8(个) 8÷2=4(个) 2、姐姐比妹妹多12支铅笔,姐姐给妹妹几支铅笔就和妹妹的铅笔数相同? 【分析】12÷2=6(支) 【例2】二(1)班同学排成两队做操,第一队有31人,如果从第一队中调2人到第二队,两队的人数就同样多.第二队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题目中告诉我们,如果从第一队调2人到第二队,两队的人数就同样多,说明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多2×2=4(人).再用第一队的人数减去4就能得出第二队的人数了. 列式: 2×2=4(人) 31-4=27(人) 答:第二队原来有27人. 同学们,你还有别的解法吗? 【分析】第一队有31人,如果从第一队中调2人到第二队,两队的人数就同样多.就是31-2=29(人),在第二队中,这29人有2人是第一队的,应该减去才是原来第二队的人数. 列式:31-2=29(人) 29-2=27(人) 拓展训练 1、王晶有24朵花,王宁给王晶8朵后,两人的花朵数就相等.王宁原来有几朵花? 【分析】方法一:24+8=32(朵) 32+8=40(朵) 方法二:8×2=16(朵) 24+16=40(朵)

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山师附小禹城合作学校万风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童年的阅读经验又是一个人的生命底色,要使生命底色变得丰厚润美、光彩照人。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阅读是每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自2014年9月,我申请《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研究课题获得批准立项,迄今已经四个多月的时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颇多感悟,现将几个月来的研究情况做以总结。 一、接到立项通知,写出研究实施方案。 我申请的课题在9月底接到禹城市教科所的立项通知,我马上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实施方案,然后请学校领导审核,请同事帮忙指教,以求自己的实施方案实用科学,每一个研究阶段都有序进行,有目标去完成。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博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营养,提升自 己的专业水平

在充分认识课外阅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我积极学习,集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建议》中有关课外阅读内容等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自学,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识。 三、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搭建了班级读书平台,学生读书热情高涨。 结合课题研究,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课间向学生开放。为了补充图书种类,设立了班级图书交换空间,让学生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孩子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心爱的图书,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搭建班级读书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勾起了他们脑中“书虫”意识,不少学生从此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喜欢上了阅读。 2、创设了读书氛围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与质量,学生每天早读20分钟,午读自主阅读20分钟。早读是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能集中精力大声朗读的时间,而大声朗读能调动整个大脑最活跃的思维,是在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为一天的学习热身。鼓励学生在20分钟午读时间里进行自主性课外阅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我在开家长会的时候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每天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之后,带领孩子阅读20分钟课外读物,每月带孩子逛一次书店,给孩子选购几本好书。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只要坚守不懈,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找准切入点,课内外相互结合拓展阅读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上拓展题答案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上拓展题答案 1.奶奶今年64岁,爸爸比奶奶小25岁,3年后爸爸多少岁? 解:今年爸爸年龄:64-25=39(岁) 3年后爸爸年龄:39+3=42(岁) 2.爷爷今年67岁,去年爷爷比我大55岁,亮亮今年几岁? 解:(67-1)-55+1=12(岁)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35人,到广场下车的乘客比上车的乘客多7人,这辆公共汽车上现在有乘客多少人? 解:35-7=28(人) 4.小明在计算一道减法算式时,把被减数64看成了46,这样算得的结果是28,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解:先算出被减数46,减数:46-28=18; 再算被减数64的正确结果:64-18=46 5.同学们排队打预防针,从前面数,乐乐排在第17个,从后面数,乐乐排在第25个,打预防针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 解:两种算法:1.17+25-1==41(个) 2.16+24+1=41(个) 6.同学们排成方队做操,乐乐从前,后,左,右数都排在第2位,你知道做操的同学有多少人? 解:3×3=9(人) 7.王师傅锯木头,锯成两段要用5分钟,锯成4段要用几分钟?解:锯两段是一下,需要5分钟,四段是三下T=5×3=15(分钟)8.我今年6岁,当我长到12岁时,妈妈正好34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解:6+(34-12)=28(岁) 9.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每段长6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解:4×6=24(米) 10.同学们排成方队跑步,我的前,后,左,右都有3人,一共有多少人? 解:7×7=49(人) 11.小猴今年6岁,乌龟的年龄是小猴的7倍,再过5年乌龟多少岁?解:6×7+5=47(岁) 12.跳绳的有27人,踢毽子的人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子的有多少人?解:27+9=36(人) 13.柜台上有36双皮鞋,小花说凉鞋比皮鞋多7双,小丽说旅游鞋比皮鞋少9双。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算一算。 问题: 解:1.凉鞋有多少双? 2.皮鞋和凉鞋一共多少双? 36+7=43(双)36+43=79(双) 3.旅游鞋有多少双? 4.皮鞋和旅游鞋一共多少双? 36-9=27(双)36+27=63(双) 14.停车场上停了4排汽车,每排5辆,一共停了多少辆?后来开走了8辆,停车场里现在还有多少辆汽车? 解:一共停了:4×5=20(辆) 现在还有:20-8=12(辆) 15.小明和爸爸从游泳池的两端相对而游,小明游了25米,爸爸游了

课内阅读、课外拓展,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课内阅读、课外拓展,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17-09-26T16:41:13.340Z 来源:《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作者:滕雪梅 [导读] 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山东省青岛包头路小学266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青岛市市北区从前几年就提出“提升阅读素养”的口号,要求各个学校都要扎实地开展读书活动,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校语文教研组对“经典诵读与核心素养”做过有益尝试。在客观、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找到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把课内阅读获得的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互相促进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完善它,以帮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一、文本与超文本的阅读相结合 植根课堂,把课外阅读由课内扩展开去。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开设阅读欣赏课,利用课外阅读教材,运用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的手段,提高理解感悟词语、句子、文章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引导学生仔细推敲传神字眼,品味优美的语句,感受句中之情,言中之意,从而加深对语言美的体验。 1.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当我们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选读同类体裁的读物,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 2.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我们在课内教学了某一作者的文章后,可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3.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 (1)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2)课文是节选一些名著的,到课外查找并阅读原著。(3)根据课文内容寻找相同选材的文章阅读。(4)以同一主题为结合点: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特点,选择相同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向学生推荐阅读。(5)以同一写法为结合点:针对一些浅显的、写作特点明显的课文,我们教师在课内结合课文实例向学生介绍写作特点,然后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与此有相同写法的文章。(6)以同一体裁为结合点:小学语文教材有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在指导阅读时,我们教师从拓展阅读的教材中,找出与课文体裁相同的文章向学生推荐。 二、“三位一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将课外阅读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我们结合具体的时事活动,借助于读书这一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我们通过 “国旗,国旗,我爱你”、“我是中华的小主人”、“寻找伟人的足迹”等一系列活动来教育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学校,要了解祖国的过去,了解今天的国情,增进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还开展了一系列诚信、感恩、礼仪等专项读书活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2.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注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求教师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词义掌握的能力、内容理解的能力以及快速阅读的能力等,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并且注意学生阅读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自觉的阅读习惯。 3.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活动是实施教育的载体,课外活动是强化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开展了看看、读读、听听、写写、说说、演演等一系列课外阅读小组活动。我们学校的校园读书节上,各年级的活动精彩纷呈,如一、二年级开展讲故事比赛,小孩子展现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四年级进行赛诗会、朗诵会、课本剧高潮迭起;五六年级的演讲赛、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也是开展得如火如荼。其次,我们还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成果展示,手抄报评比、读书心得展出、读书笔记评比展览等阅读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全校的阅读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学投身阅读活动。我们根据学生制订的读书计划,专门设计了一份“阅读记录卡”,里面说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 4.将课外阅读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我们一方面使学生接受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比如我们举办 “我是小小主持人”的活动,由师生共同组织知识竞赛、体育文娱活动或远足活动。在知识竞赛活动中,从选题、出竞赛题到比赛、发奖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和协作交往能力;我们还让高年级学生自己跑书店,找资料、搞剪贴、编提纲、作讲演,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自主自理的能力。开展阅读活动以来,学生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我校各班中有多位学生的习作《当代小学生》、《两岸作文大赛》获奖并发表。 5.将课外阅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为了能让学生在家庭中继续进行阅读活动,取得家长的合作与配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交流孩子读书的方法与看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融成一个整体。以课堂为核心进行适宜的拓展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会让课堂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