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也有翻译为欧勒,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被称为“分析的化身”。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它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数学.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的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

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欧拉完全失明以后,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1783年9月18日,在不久前才刚计算完气球上升定律的欧拉,在兴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享年76岁。欧拉生活、工作过的三个国家:瑞士、俄国、德国,都把欧拉作为自己的数学家,为有他而感到骄傲。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他的本领,欧拉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相差一个单位,欧拉为了确定究竟谁对,用心算进行全部运算,最后把错误找了出来.欧拉在失明的17年中;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题.

欧拉的风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欧拉的大数学家,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这引起变分法的诞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欧拉的热烈赞扬,1759年10月2日欧拉在回信中盛称拉格朗日的成就,并谦虚地压下自己在这方面较不成熟的作品暂不发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发表和流传,并赢得巨大的声誉.他晚年的时候,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把他当作老师,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说过:"读读欧拉、读读欧拉,它是我们大家的老师!" 当欧拉75岁高龄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掉了他几乎全部的著述,而神奇的欧拉用了一年的时间口述了所有这些论文并作了修订。一年以后,1783年9月18日的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斗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要死了",欧拉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可以说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七十余卷,牛顿全集八卷,高斯全集十二卷),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到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

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等等,数也数不清.他对数学分析的贡献更独具匠心,《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便是他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

欧拉著作的惊人多产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孩子在旁边喧哗.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使他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19世纪伟大数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

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欧拉在数学、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数学的各个领域,常常见到以欧来命名的公式、定理、和重要常数。课本上常见的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都是他创立并推广的。歌德巴赫猜想也是在他与歌德巴赫的通信中提出来的。欧拉还首先完成了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精确理论,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等力学学科,深化了望远镜、显微镜的设计计算理论。

欧拉一生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原因在于:惊人的记忆力;聚精会神,从不受嘈杂和喧闹的干扰;镇静自若,孜孜不倦。

欧拉与当时著名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及雅各布·伯努利有几分情谊。由于这种关系,欧拉结识了约翰的两个儿子:擅长数学的尼古拉(Nicolaus Bernoulli,1695-1726)及丹尼尔(Daniel Bernoulli,1700.2.9-1782.3.17)兄弟二人,(这二人后来都成为数学家)。他俩经常给小欧拉讲生动的数学故事和有趣的数学知识。这些都使欧拉受益匪浅。1720年,由约翰保举,才13岁的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学生,而且约翰精心培育着聪明伶俐的欧拉。当约翰发现课堂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欧拉的求知欲望时,就决定每周六下午单独给他辅导、答题和授课。约翰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他的严格训练下,欧拉终于成长起来。他17岁的时候,成为巴塞尔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年轻的硕士,并成为约翰的助手。在约翰的指导下,欧拉从一开始就选择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研究的道路。1726年,19岁的欧拉由于撰写了《论桅杆配置的船舶问题》而荣获巴黎科学院的资金。这标志着欧拉的羽毛已丰满,从此可以展翅飞翔。

欧拉的成长与他这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当然,欧拉的成才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他能背诵前一百个质数的前十次幂,能背诵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史诗Aeneil,能背诵全部的数学公式。直至晚年,他还能复述年轻时的笔记的全部内容。高等数学的计算他可以用心算来完成。

尽管他的天赋很高,但如果没有约翰的教育,结果也很难想象。由于

约翰·伯努利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对数学发展状况的深刻的了解,能给欧拉以重要的指点,使欧拉一开始就学习那些虽然难学却十分必要的书,少走了不少弯路。这段历史对欧拉的影响极大,以至于欧拉成为大科学家之后仍不忘记育新人,这主要体现在编写教科书和直接培养有才化的数学工作者,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大数学家的拉格朗日(https://www.360docs.net/doc/8616141086.html,grange,1736.1.25-1813.4.10)。

欧拉本人虽不是教师,但他对教学的影响超过任何人。他身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学者、教授,肩负着解决高深课题的重担,但却能无视"名流"的非议,热心于数学的普及工作。他编写的《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法》和《积分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自从1784年以后,初等微积分和高等微积分教科书基本上都抄袭欧拉的书,或者抄袭那些抄袭欧拉的书。欧拉在这方面与其它数学家如高斯( C.F.Gauss,1777.4.30-1855.2.23)、牛顿(I.Newton,1643.1.4-1727.3.31)等都不同,他们所写的书一是数量少,二是艰涩难明,别人很难读懂。而欧拉的文字既轻松易懂,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从来不压缩字句,总是津津有味地把他那丰富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写得有声有色。他用德、俄、英文发表过大量的通俗文章,还编写过大量中小学教科书。他编写的初等代数和算术的教科书考虑细致,叙述有条有理。他用许多新的思想的叙述方法,使得这些书既严密又易于理解。欧拉最先把对数定义为乘方的逆运算,并且最先发现了对数是无穷多值的。他证明了任一非零实数R有无穷多个对数。欧拉使三角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他首先用比值来给出三

角函数的定义,而在他以前是一直以线段的长作为定义的。欧拉的定义使三角学跳出只研究三角表这个圈子。欧拉对整个三角学作了分析性的研究。在这以前,每个公式仅从图中推出,大部分以叙述表达。欧拉却从最初几个公式解析地推导出了全部三角公式,还获得了许多新的公式。欧拉用 a 、b 、c 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用A、B、C 表示第个边所对的角,从而使叙述大大地简化。欧拉得到的著名的公式,又把三角函数与指数函联结起来。

在普及教育和科研中,欧拉意识到符号的简化和规则化既有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助于数学的发展,所以欧拉创立了许多新的符号。如用sin 、cos 等表示三角函数,用 e 表示自然对数的底,用f(x) 表示函数,用∑表示求和,用i表示虚数等。圆周率π虽然不是欧拉首创,但却是经过欧拉的倡导才得以广泛流行。而且,欧拉还把e 、π 、i 统一在一个令人叫绝的关系式中。

欧拉不但重视教育,而且重视人才。当时法国的拉格朗日只有19岁,而欧拉已48岁。拉格朗日与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欧拉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后来拉格朗日获得成果,欧拉就压下自己的论文,让拉格朗日首先发表,使他一举成名。

欧拉19岁大学毕业时,在瑞士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1727年春,在巴塞尔他试图担任空缺的教研室主任职务,但没有成功。这时候,俄国的圣彼得堡科院刚建立不久,正在全国各地招聘科学家,广泛地搜罗人才。已经应聘在彼得堡工作的丹尔·伯努利深知欧拉的才能,因此,他竭力聘请欧拉去俄罗斯。在这种情况下,欧拉离开了自己的祖

国。由于丹尼尔的推荐,1727年,欧拉应邀到圣彼得堡做丹尼尔的助手。在圣彼得堡科学院,他顺利地获得了高等数学副教授的职位。1731年,又被委任领导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教研室的工作。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接替回瑞士的丹尼尔,成为数学教授及彼得堡科学院数学部的领导人。

在这期间,欧拉勤奋地工作,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数学论文,以及其它方面的论文、著作。

古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奠定的,而欧拉则是其主要建筑师。1736年,欧拉出版了《力学,或解析地叙述运动的理论》,在这里他最早明确地提出质点或粒子的概念,最早研究质点沿任意一曲线运动时的速度,并在有关速度与加速度问题上应用矢量的概念。

同时,他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研究和发展了弹性理论、振动理论以及材料力学。并且他把振动理论应用到音乐的理论中去,1739年,出版了一部音乐理论的著作。1738年,法国科学院设立了回答热本质问题征文的奖金,欧拉的《论火》一文获奖。在这篇文章中,欧拉把热本质看成是分子的振动。

欧拉研究问题最鲜明的特点是:他把数学研究之手深入到自然与社会的深层。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数学家,而且也是位理论联系实际的巨匠,应用数学大师。他喜欢搞特定的具体问题,而不象现代某些数学家那样,热衰于搞一般理论。

正因为欧拉所研究的问题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实际、社会需要和军事需要等紧密相连,所以欧拉的创造才能才得到了充分发挥,取得了惊人

的成就。欧拉在搞科学研究的同时,还把数学应用到实际之中,为俄国政府解决了很多科学难题,为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菲诺运河的改造方案,宫延排水设施的设计审定,为学校编写教材,帮助政府测绘地图;在度量衡委员会工作时,参加研究了各种衡器的准确度。另外,他还为科学院机关刊物写评论并长期主持委员会工作。他不但为科学院做大量工作,而且挤出时间在大学里讲课,作公开演讲,编写科普文章,为气象部门提供天文数据,协助建筑单位进行设计结构的力学分析。1735年,欧拉着手解决一个天文学难题——计算彗星的轨迹(这个问题需经几个著名的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能完成)。由于欧拉使用了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但三天持续不断的劳累也使欧拉积劳成疾,疾病使年仅28岁的欧拉右眼失明。这样的灾难并没有使欧拉屈服,他仍然醉心于科学事业,忘我地工作。但由于俄国的统治集团长期的权力之争,日益影响到了欧拉的工作,使欧拉很苦闷。事也凑巧,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1740-1786在位)得知欧拉的处境后,便邀请欧拉去柏林。尽管欧拉十分热爱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普工作生活了14年),但为了科学事业,他还是在1741年暂时离开了圣彼得堡科学院,到柏林科学院任职,任数学物理所所长。1759年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领导人。在柏林工作期间,他并没有忘记俄罗斯,他通过书信来指导他在俄罗斯的学生,并把自己的科学著作寄到俄罗斯,对俄罗斯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他在柏林工作期间,将数学成功地应用于其它科学技术领域,写出了几百篇论文,他一生中许多重大的成果都是这期间得到的。如:有巨大影响的《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既是这期间出版的。此外,他研究了天文学,并与达朗贝尔(I.L.R.D'Alembert,1717.11.16-1783.10.29)、拉格朗日一起成为天体力学的创立者,发表了《行星和彗星的运动理论》、《月球运动理论》、《日蚀的计算》等著作。在欧拉时代还不分什么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对他来说,整个物理世界正是他数学方法的用武之地。他研究了流体的运动性质,建立了理想流体运动的基本微分方程,发表了《流体运动原理》和《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等论文,成为流体力学的创始人。他不但把数学应用于自然科学,而且还把某一学科所得到的成果应用于另一学科。比如,他把自己所建立的理想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用于人体血液的流动,从而在生物学上添上了他的贡献,又以流体力学、潮汐理论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船舶设计制造及航海理论,出版了《航海科学》一书,并以一篇《论船舶的左右及前后摇晃》的论文,荣获巴黎科学院奖金。不仅如此,他还为普鲁士王国解决了大量社会实际问题。1760年到1762年间,欧拉应亲王的邀请为夏洛特公主函授哲学、物理学、宇宙学、神学、化理学、音乐等,这些通信充分体现了欧拉渊博的知识、极高的文学修养、哲学修养。后来这些通信整理成《致一位德国公主的信》,1768年分三卷出版,世界各国译本风靡,一时传为佳话。

自从1741年欧拉离开彼得堡以后,俄国的政局一直不好,政权几次

更迭,最后落入叶卡捷林娜二世的手中,她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开始致力于文治武功。她一面与伏尔泰、狄德罗等法国启蒙学者通信,一面又四方招聘有影响的科学家去彼得堡科学院任职。欧拉自然成了她主要聘请的对象。1766年,年已花甲的欧拉应邀回到彼得堡,这次俄国为他准备了优越的工作条件。

这时欧拉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是硕果累累,思想也已经成熟。除了一些专题还需继续研究外,他希望能在晚年对过去的成就作系统的总结,出版几部高质量的著作。然而,厄运再次向他袭来。由于俄罗斯气候严寒,以及他工作的劳累,欧拉的左眼又失明了,从此欧拉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但欧拉是坚强的,他用口授、别人记录的方法坚持写作。他先集中精力撰写了《微积分原理》一书,在这部三卷本巨著中,欧拉系统地阐述了微积分发明以来的所有积分学的成就,其中充满了欧拉精辟的见解。1768年,《积分学原理》第一卷在圣彼得堡出版。1770年第三卷出版。同年,他又口述写成《代数学完整引论》,有俄文、德文、法文版,成为欧洲几代人的教科书,正当欧拉在黑暗中搏斗时,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1771年,圣彼得堡一场大火,秧及欧拉的住宅,把欧拉包围在大火中。在这危急的时刻,是一位仆人冒着生命危险把欧拉从大火中背出来。欧拉虽然幸免于难,可他的藏书及大量的研究成果都化为灰烬。种种磨难,并没有把欧拉搞垮。大火以后他立即投入到新的创作之中。资料被焚,他又双目失明,在这种情况下,他完全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回忆所作过的研究。欧拉的记忆力也确实罕见,他能够完整地背诵出几十

年前的笔记内容,数学公式当然更能背诵如流。欧拉总是把推理过程想得很细,然后口授,由他的长子记录。他用这种方法又发表了论文400多篇以及多部专著,这几乎占他全部著作的半数以上。1774年,他把自己多年来研究变分问题所取得的成果集中发表一本书《寻求具有某种极大或极小性质的曲线的技巧》中。从而创立了一个新的分支——变分法。另外,欧拉对天文学中的"三体问题"月球运动及摄运问题进行了研究。后来,他解决了牛顿没有解决的月球运动问题,首创了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精确理论。为了更好地进行天文观测,他曾研究了光学,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研究了光通过各种介质的现象和有关的分色效应,提出了复杂的物镜原理,发表过有关光学仪器的专著,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设计计算理论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在1771年他又发表了总结性著作《屈光学》。欧拉从19岁开始写作,直到逝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论文、著作,甚至在他死后,他留下的许多手稿还丰富了后47年的圣彼得堡科学院学报。就科研成果方面来说,欧拉是数学史上或者说是自然科学史上首屈一指的。

作为这样一位科学巨人,在生活中他并不是一个呆板的人。他性情温和,性格开朗,也喜欢交际。欧拉结过两次婚,有13个孩子。他热爱家庭的生活,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做科学游戏,讲故事。

欧拉旺盛的精力和钻研精神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欧拉一边和小孙女逗着玩,一边思考着计算天王星的轨迹,突然,他从椅子上滑下来,嘴里轻声说:"我死了"。一位科学巨匠就这样停止了生命。

历史上,能跟欧拉相比的人的确不多,也有的历史学家把欧拉和阿基米德、牛顿、高斯列为有史以来贡献最大的四位数学家,依据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创建纯粹理论的同时,还应用这些数学工具去解决大量天文、物理和力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他们的工作是跨学科的,他们不断地从实践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但又不满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力图揭示它的奥秘和内在规律。由于欧拉出色的工作,后世的著名数学家都极度推崇欧拉。大数学家拉普拉斯(P.S.M.de Laplace,1749.3.23-1827.3.5)普说过:"读读欧拉,这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被誉为数学王子地高斯也普说过:"对于欧拉工作的研究,将仍旧是对于数学的不同范围的最好的学校,并且没有别的可以替代它"。

欧拉的对数学各个领域的贡献

欧拉的结果分散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里,几乎在数学每个领域都可以看见欧拉的名字,以欧拉命名的定理、公式、函数等不计其数。

伟大数学家欧拉对数学的贡献 - 副本

伟大数学家欧拉对数学的贡献 \ 研究目的

通过对伟大数学家欧拉对数学的贡献,提高数学素质,加强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欧拉的精神,学习欧拉的思想。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目录

第一部分………………………………欧拉介绍(欧拉在数学方面的成果)4页 第二部分………………………………我对欧拉的一个定理的研究7页 第三部分………………………………对欧拉贡献总结10页 第四部分………………………………过程资料(照片)11页 欧拉介绍 一.欧拉的生平

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小时候他 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 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 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 教。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 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 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大学里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 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 年)的精心指导,并逐渐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约翰·伯努利后来曾这样称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我介绍高等分析时,它还是个孩子,而你将他带大成人。”两年后的夏天,欧拉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学士学位,次年,欧拉又获得巴塞尔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 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 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 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 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 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 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 夺回来.欧拉完全失明以后,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仍然 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 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1783年9月18日,在不久前才刚计算完气球上升定律的欧拉,在兴奋中突然停止了呼吸,享年76岁。欧拉生活、工作过的三个国家:瑞士、俄国、德国,都把欧拉作为自己的数学家,为有他而感到骄傲。 二.欧拉的名言 1.如果命运是块顽石,我就化为大锤,将它砸得粉碎! 2.虽然不允许我们看透自然界本质的秘密,从而认识现象的真实原因,但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形:一定的虚构假设足以解释许多现象。 三.欧拉的著作 《代数学入门》、《微分学原理》、《无穷分析引论》、《积分学原理》、《寻求具有某种极大或极小性质的曲线的方法》、《关于曲面上曲线的研究》、《代数学入门》… 四.欧拉解决的著名七桥问题

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排行榜

数学是课堂上讲授的基本科目之一,数学是理解我们宇宙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由于数学使人类能够登上月球,探索DNA的秘密,产生了电力,发明了计算机,所以没有数学我们就什么都不是。数量,质量,时间是生活的基本要素,我们的一天从数学开始,以时间的形式结束。 历史上有一些著名的数学家,他们的广泛的工作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我们今天的生活。他们的非凡作品总是被欣赏,他们的发现和思想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卫星、手机和汽车。以下是10位最伟大的数学家。这个名单是根据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他们的贡献和永恒的影响。 10、毕达哥拉斯的萨摩斯 萨摩斯的毕达哥拉斯是一位爱奥尼亚的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始人。他经常被认为是伟大的神秘主义者、数学家和科学家,但他以毕达哥拉斯定理而闻名于世。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研究,勾股定理是最早被广泛研究的超前数学之一。这个定理的重要性直到现在才被否认,因为它是大多数其他数学定理的基础,他的伟大理论导致了几何学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现代数学之父和伟大的数学家。

9、斐波那契 1170 - 1250 斐波那契也被称为斐波纳契是一位意大利数学家,他被一些人认为是中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他以引进斐波那契数列和欧洲阿拉伯数字系统而闻名。还有许多其他的数学概念是以斐波那契命名的。他的作品在这一领域被采用,并被认为是现代数学领域发展的主要贡献。 8、威廉?莱布尼兹1646 - 1716 威廉·莱布尼茨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在哲学史和数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职业生涯最初是作为律师,后来由于他的兴趣,他对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数学上,他的

兴趣领域是神学,但他后来发明了微积分。他是最多产的机械计算器发明家之一,也是第一 个在1685年描述了一个风车计算器的人。 7、艾萨克牛顿1642 - 1727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被广泛认为是最鼓舞人心的科学家之一,在科学革命中扮演着榜样的角色。牛顿还对光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制定了万有引力定律。 他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一道发明了微积分。他的工作有助于推进数学的每一个分支。对于 任何指数都有效的广义二项式定理,他也很欣赏。因此,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欧拉于XX年出生在瑞士名城巴塞尔。他的爸爸是位神甫,酷爱数学,在爸爸的书房里,除了不多的神学书之外,满满当当的,全是数 学书!从小欧拉略略懂事开始,这位热爱数学的父亲,只要有空,就 会把儿子抱在大腿上,给他讲各种有趣的数学故事。 聪明的小欧拉,当然也特别喜欢听爸爸讲数学故事了。你瞧,爸 爸刚下班回家,他就拽住了爸爸的黑袍子,要听故事。 “好的,”爸爸说,“今天,爸爸给你讲个关于象棋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个国王叫舍罕。他的大臣发明了象棋。一天,刚和大臣下 了一盘象棋的国王,觉得象棋非常好玩,决定重赏大臣。‘国王,’ 大臣说,‘您只要赏赐给我一些麦子就行了。请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1粒,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第四格里放16粒……以此类推,把64格棋盘放满,就够了!’‘你只要这点赏赐啊,’国王笑得 喘不过气来,立刻派人来放麦子。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棋盘的格 子还没放到一半,国库内的麦子就搬光了。” 小欧拉睁大眼睛,出神地望着爸爸,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这,怎么可能呢?” 爸爸抚摸着小欧拉的头,说:“孩子,你还不懂,这就是数学上 的幂级数。如果把棋盘64格全放满麦粒的话,这些麦子得有18000亿吨。” “18000亿吨,那是多少啊?”小欧拉闹不明白。

“哦,这样跟你说吧,假设当时印度全年小麦的生产量是100万 吨的话,要生产这么多的小麦,要用一百八十万年才行。” “我的天哪!”小欧拉惊呼起来,“原来,小小的棋盘里,竟然 有如此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个故事深深震撼了小欧拉的心灵,从此,一颗热爱数学的种子 在小欧拉的心灵深处种下了。 一转眼,欧拉该上学了。他被送到巴塞尔文科学校学习。学校里 数学课很少,这可急坏了热爱数学的欧拉。每天一回家,他就钻进爸 爸的书房,找些数学书读读。一天,他取下来的是德国数学家鲁道尔 夫的《代数学》。读了几页,小欧拉就被深深吸引了,他边读边思考,很快弄懂了那几页的知识,还试着做了几道练习题。 爸爸回来后,小欧拉把做的题目拿给爸爸看。“啊,你做得不错!”爸爸边看边点头。 爸爸的夸奖大大地激励了欧拉。他把《代数学》带到学校,一有 空就自学。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做好符号,去问老师或者爸爸。他越 学越深,到后来,有些问题连大人都答不上来了。 不久,欧拉打听到当地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数学家,名叫约翰?伯克 哈特。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敲开了伯克哈特的门。伯克哈 特见小欧拉手捧《代数学》,大为吃惊,忙问:“这本书,你能读得懂?”

数学家欧拉和他对数学的贡献

数学家欧拉和他对数学的贡献 摘要:欧拉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在那里受教育。欧拉是一位数学神童,他作为数学教授,先后任教于神彼得堡和柏林,而后反圣彼得堡。欧拉是有史以来最多遗产的数学家,他的全集共计75卷。欧拉实际上支配了18世纪的数学,对于当时的新发明微积分,他推导出了很多结果。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中,欧拉的双目完全失明,尽管如此,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平生一半的著作。这位18世纪的数学巨星,在微积分、微分方程、无穷级数、代数、单复变函数、数论、三角学、微分几何、几何、图论、变分学、符号的简化和规则等领域均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欧拉,数学,生平,贡献 欧拉(Euler. 1701—1783)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及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去逝。欧拉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自由受到父亲的教育。他父亲叫保罗·欧拉是加尔文派的牧师。保罗·欧拉本人就是一个有造诣的数学家,他曾是雅格布·伯努利的学生。这位父亲想要欧拉走他的路,在乡村教堂里继承他的职务。可是,谢天谢地,他犯了教欧拉数学的“错误”。欧拉的父亲一直希望他学习神学,但他最感兴趣的却是数学。年轻的欧拉很早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是他对父亲非常孝顺,因此欧拉早年受到的宗教训练影响了他整个人生。他从未丢弃过一点加尔文派教徒的信仰。到晚年,他甚至在相当大的范围里转而从事父亲的行当,他带领全家庭祈祷,并通常以讲道来结束。 1720年由约翰保举,才13岁的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学生,由于父亲的原故他学习的是神学和希伯来语。但是欧拉喜欢的却是数学,因此不久后他便该学了数学。这时欧拉在数学方面已具有了相当的水平。欧拉的才能吸引了约翰斯·伯努利的注意,而且约翰精心培育着聪明伶俐的欧拉。当他发现课堂上的知识已满足不了欧拉的求知欲望时,就决定每周六下午给这个年轻人单独上一次课。欧拉利用每周的其余时间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以便听老师讲课时疑难问题尽可能地少。很快,他的勤勉和卓越能力被丹尼尔·伯努利和尼古拉·伯努利注意到了,他们俩成了欧拉的亲密朋友。欧拉17岁的时候,成为巴塞尔有史以来第一个年轻的硕士,并成为约翰的助手。18岁时开始发表文章。他的第一项独立工作于19岁的时候,据说,这第一个成就同时显露出他后来许多工作的特长和弱点。在约翰的指导下,欧拉从一开始就选择通过解决时间问题进行数学研究的道路。1726年,19岁的欧拉,由于撰写了《论桅杆配置的船舶问题》而荣获巴黎科学院的奖金。这标志着欧拉的羽翼已丰满,此次可以展翅飞翔。 欧拉的成长和他的这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当然,欧拉的成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比如,他能背诵前一百个质素的前十次幂,能背诵全部的数学公式。直到晚年,他还能复述年轻时笔记的所有内容。高等数学的计算他可以用心算来完成。尽管他的天赋很高,但如果没有约翰的教育,结果也很难想象。由于约翰·伯努利的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对数学发展状况的深入了解,

欧拉的成就有哪些

欧拉的成就有哪些 欧拉是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是世界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尤其是在微积分领域,欧拉取得了很深的造诣,对数学乃至物理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分享的欧拉的成就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欧拉的成就欧拉每年能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是产量最高的数学家之一,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公式、定理有很多。 欧拉的成就主要在数学领域,十八世纪被人们称为欧拉世纪,他对数学分析学和微积分的研究相当透彻,偏微分方程、椭圆函数论等著名的论著是数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他的很多研究成果是数论的基础,他还总结了前人对代数学的研究,完成了《代数学入门》这本书,为初学代数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无穷级数、初等函数、单复变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欧拉的成绩几乎覆盖了数学的各个方面。除了数学上的造诣,欧拉在力学、几何学、经济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甚至将音乐和数学结合起来,用数学诠释了音乐的独特之处。 欧拉的成就不仅仅在学术方面,他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培养出了另外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拉格朗日,据说为了推荐这个天才一般的学生,欧拉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藏了起来,发表了拉格朗日的论文。在欧拉毫无保留的培养下,拉格朗日成为了数学大师。 晚年的时候,欧拉双目失明,但这仍然没有阻挡他对数学的热情,

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研究,让助理帮助他写文章,欧拉的成就有不少是在他失明之后做出来的,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欧拉的贡献是什么作为数学界的巨星,欧拉在很多数学研究领域都有着非常大的贡献。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微积分、函数等方面,欧拉的贡献还有哪些呢?其实,在几何以及数论等方面欧拉也是非常有成就的。 首先,欧拉的贡献在于微积分方面的研究,他在整理前人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还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文章,从中对于函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由此发现了函数的新解释,并且给出了新的概念和定义。从此之后,欧拉的研究更多深入,并且引进了超越函数的概念,对函数学产生极大影响。 而在微分方程这一方面,欧拉的研究和贡献也是非常大的,1727年,他用一阶方程的概念来替换一类二阶方程,这是关于此类研究的系统性开拓,而在数论的研究方面,欧拉的贡献无疑在于他首次提出了二次互反律,同时还产生了著名的欧拉函数。 欧拉的贡献远远不止前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在几何领域,他对于曲线的研究也是颇有成就的,当时,欧拉关于曲面理论的研究,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很大轰动,而对于微积分方程的研究,欧拉还通过独特的理论成功地找到了欧拉方程,也就是极值函数所满足的方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欧拉在数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巨大的,而他的成就和贡献还对现代的数学有着很大的作用。

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京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3节在讲不完全归纳法的时候,提到 了数学家欧拉。那么,大家知道谁是欧拉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近 欧拉,了解他的传奇人生。 欧拉(1707-1783)是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历史上最伟 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 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1707年4月15日,欧拉诞生于瑞士的巴塞尔。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数学,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1720年,13岁的欧拉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尔大学。这在当时是个奇迹,曾轰动了数学界。小欧拉是这所大学,也是整个瑞士大学校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欧拉大学毕业后到了俄国的首都彼得堡。在他26岁时,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的数学教授。1735年,年仅28岁的欧拉,由于要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奋战了三天三夜,最后用他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难题。长期过度紧张的研究工作加上严酷的气候,使欧拉得了眼病,就在那一年他右眼失明了。但疾病的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献身科学的志向,也没有减缓他前进的脚步,他更加勤奋地工作,写出了几百篇论文。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使他在欧洲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在他59岁时,仅剩的一只左眼视力衰退,只能模糊地看到物体,最后双目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彼得堡的一场大火殃及到欧拉的住宅,他的全部财产和大量研究成果化为灰烬。接而连三的沉重打击,没能阻止欧拉的数学研究。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他决心用加倍的努力,来回答命运对他的挑战。眼睛看不见,他就口述,由他的儿子记录,一面整理以前的著作,一面进行新的创作。他凭借顽强的毅力以及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在黑暗中整整工作了17年。 欧拉对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除了数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外,他还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理论流体力学等学科,并在光学、声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制图学、航海学、望远镜和显微镜设计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哥德巴赫在与他的通信中提出来的。 欧拉一生著述颇多,写下了浩如烟海的著作论文。可以说是他历史上最多产的杰出的数学家,他生前发表的著作与论文有560余种,死后留下了大量手稿,欧拉自己说他未发表的论文足够彼得堡科学院用上20年,结果是直到1862年即他去世80年后,彼得堡科学学院院报上还在刊登欧拉的遗作。1911年瑞士自然协会开始出版欧拉全集,现已出版70多卷,计划出齐84卷,都是大四开本。欧拉从18岁开始创作,到76岁逝世,因此单是收进全集的这些文稿,欧拉平均每天就要写约1.5页大四开纸的东西,而欧拉还有不少手稿在1771

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家欧拉

数学家欧拉 欧拉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是数不清,是无限的。而我们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天上的呢?既然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上,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还因为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只羊占地6平方米。正要打算动工的时候,欧拉爸爸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只羊的占地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只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也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要稍稍移动一下羊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其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太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

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

数学家欧拉的小故事 时间: 2008-04-07 11:09:34 作者:佚名来源:转载 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 瑞士数学家欧拉早年曾受过良好的神学教育,成为数学家后在俄国宫廷供职。 有一次,俄国女皇邀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访问她的宫廷。狄德罗试图通过使朝臣改信无神论来证明他是值得被邀请的。女皇厌倦了,她命令欧拉去让这位哲学家闭嘴。于是,狄德罗被告知,一个有学问的数学家用代数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要是他想听的话,这位数学家将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给出这个证明。狄德罗高兴地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在宫廷上,欧拉朝狄德罗走去,用一种非常肯定的声调一本正经地说:“先生,,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对狄德罗来说,这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他困惑得不知说什么好。周围的人报以纵声大笑,使这个可怜的人觉得受了羞辱。他请求女皇答应他立即返回法国,女皇神态自若地答应了。 就这样,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用欺骗的手段“战胜”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是19世纪初法国的两位数学家。拉普拉斯在数学上十分伟大,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每次政权更迭,他都能够见风使舵,毫无政治操守可言。拉普拉斯曾把他的巨著《天体力学》献给拿破仑。拿破仑想惹恼拉普拉斯,责备他犯了一个明显的疏忽:“你写了一本关于世界体系的书,却一次也没有提到宇宙的创造者——上帝。” 拉普拉斯反驳说:“陛下,我不需要这样一个假设。” 当拿破仑向拉格朗日复述这句话时,拉格朗日说:“啊,但那是一个很好的假设,它说明了许多问题。” 两个神童19世纪初,在大西洋两岸出现了两个神童:一个是英国少年哈密顿,另一个是美国孩子科尔伯恩哈密顿的天才表现在语言学上,他8岁时就已经掌握了英文、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12岁时已熟练地掌握了波斯语、阿拉伯语、马来语和孟加拉语,只是由于没有教科书,他才没有学习汉语。科尔伯恩则在数学上表现出神奇的天才,小时候,有人问他4294967297是否是素数时,他立刻回答不是,因为它有641作为除数。类似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但他不能解释他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 人们把两个神童带到一起,这次会面是奇妙的,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他们交谈了什么,但结果却是完全出人意料的:科尔伯恩的数学天赋完全“移植”给了哈密顿;哈密顿放弃了语言学,投身数学,成为爱尔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 至于科尔伯恩,他的天才渐渐消失了。 数学家之死挪威数学家阿贝尔22岁的时候就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并不为当时的数学界所接受。他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他得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绝症。在最后的几个星期,他一直在考虑他的未婚姐的未来。他写信给他最好的朋友基尔豪:“她并不美丽,有着一头红发和雀斑,但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子。”虽然基尔豪和肯普从未见过面,但阿贝尔希望他们两个能够结婚。 肯普小姐照料阿贝尔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葬礼上,她与专程赶来的基尔豪相遇了。基尔豪帮助她克服了悲伤,他们相爱并结了婚。正如阿贝尔所希望的那样,基尔豪和肯普婚后十分幸福,他们经常到阿贝尔墓前去怀念他。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从各地赶来,为阿贝尔在数学上的贡献向他表达他们迟到的敬意,而他们只是这一朝圣队伍中的一对普通的朝圣者。

(整理)天才数学家欧拉.

天才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欧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13岁就进巴塞尔大学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导. 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到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等等,数也数不清.他对数学分析的贡献更独具匠心,《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便是他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 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欧拉著作的惊人多产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孩子在旁边喧哗.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使他在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19世纪伟大数学家高斯(G auss,1777-1855年)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教学.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的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在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

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初中数学手抄报:数学家欧拉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 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 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 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 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 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 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 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 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 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但是因为一 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 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 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不过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 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 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 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有。 回家后无事,他就协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 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很多数学书。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微积分等数学领域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小时候因为对上帝提出怀疑而被学校除了名,回家后无事,小欧拉就一面帮爸爸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大多是数学书。 爸爸的羊渐渐地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了一块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地,一算周长是110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爸爸正打算动工的时候,却发现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爸爸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小欧拉却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占地的面积会减少,我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要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父亲听了还是不相信:“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小欧拉却坚持说:“我一定能两全其美。”父亲拗不过儿子,只好同意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高兴极了,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

米。父亲着急了,说:“不行,不行,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不动声色,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这样一改,原来计划的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篱笆够了,面积也够了。”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而且还比原来大了一些。父亲心里非常高兴,感到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父亲觉得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太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才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我喜欢的数学家欧拉

数学家欧拉对我的启示 “虽然不允许我们看透自然界本质的秘密,从而认识现象的真实原因,但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形:一定的虚构假设足以解释许多现象。”——欧拉欧拉是一位对我其实非常大的数学家。他让我认识到寻求真理要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勤奋。他还让我认识到了一位天赋异禀,深爱着数学的大数学家,让我能够从他的身平事迹中学到很多对以后发展有极大帮助的东西。 莱昂哈德?欧拉是瑞士数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 欧拉最早是从他的父亲那里接触到一些数学,后来欧拉搬回巴塞尔和他的外祖母住在一起,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正式学业,在中学时期,由于欧拉所在的学校并不教授数学,他便私下里从一位大学生那里学习。 欧拉13岁时进入了巴塞尔大学,主修哲学和法律,但在每周星期六下午便跟当时欧洲最优秀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学习数学。1725年,欧拉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 欧拉在1741年6月19日离开了圣彼得堡,到柏林科学院就职,职位由腓特烈二世提供。他在柏林生活了25年,并在那儿写了不止380篇文章。在柏林,他出版了他最有名的两部作品:关于函数方面的文章《无穷小分析引论》,出版于1748年;另一部是关于微分的《微积分概论》,出版于1755年。在1755年,他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成员。 欧拉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数不胜数。 1.数论 欧拉的一系列成奠定作为数学中一个独立分支的数论的基础。欧拉的著作有很大一部分同数的可除性理论有关。欧拉在数论中最重要的发现是二次反律。

关于欧拉的小故事

关于欧拉的小故事 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欧拉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

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 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 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1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

名人成长故事:小欧拉智改羊圈

名人成长故事:小欧拉智改羊圈 欧拉是数学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 好几个数学的分支领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过,这个大数学家 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 事情是因为星星而引起的。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 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 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 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 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 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 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 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但是因为一 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 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 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不过个严重的问题。 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 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 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 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有。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数学家欧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买东西、分东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读了《欧拉的故事》后,我更加觉得数学奇妙无比,发人深省。 文中的《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将长方形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决了父亲的难题。当读到这里时,我非常羡慕欧拉的聪明才智,对他是无比的崇拜:小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欧拉的这种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很是脸红。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很少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常常是直接求教于老师或妈妈,只要完成就行,更别说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另辟蹊径啦。通过读欧拉的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既要想别人之所想,又要想别人所不能想,想要超过别人,先要超越自己。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艳羡欧拉的智慧,也深深同情他的不幸。 欧拉一生遭遇了许多不幸:欧拉28岁,因赢得一项天文学的巴黎大奖(计算彗星轨道),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导致右眼失明;不久,左眼也失明了。之后的岁月里,欧拉的8个孩子又先后夭折;晚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完他一生的手稿和著作。但沉重的打击没有使欧拉倒下。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欧拉是多么的坚强!面对厄运始终不低头、不放弃。而我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当我穿衣服时曾经为一条裤腿没反过来而懊恼时;当我吃饭时曾为饭菜太烫而犯愁时;当我在小区停电后而觉得无法生活时;当我为步行上学而觉得腰酸腿疼时;当我为在家写作业、背课文妈妈不在身边而生气时。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我跟欧拉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欧拉是一面镜子,昭示着后人,欧拉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勤奋的学习态度、顽强的精神毅力,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是我们学习到的榜样!

欧拉的遗产问题是大数学家欧拉的数学名著

数学名题 欧拉的遗产问题 有一位父亲,临终时嘱咐他的儿子这样来分他的财产:第一个儿子分得100克朗和剩下财产的十分之一;第二个儿子分得200克朗和剩下财产的十分之一;第三个儿子分得300克朗和剩下财产的十分之一;第四个儿子分得400克朗和剩下财产的十分之一……按这种方法一直分下去,最后,每一个儿子所得财产一样多。问:这位父亲共有几个儿子?每个儿子分得多少财产?这位父亲共留下了多少财产? 1.设这位父亲共有n 个儿子,最后一个儿子为第n 个儿子,则倒数第二个就是第(n —l )个儿子。通过分析可知: 第一个儿子分得的财产=100×1+剩余财产的十分之一;第二个儿子分得的财产=100×2+剩余财产的十分之一;第三个儿子分得的财产=100×3+剩余财产的十分之一 ;第(n -1)个儿子分得的财产=100×(n -1)+剩余财产的十分之一;第n 个儿子分得的财产为100n 。 因为每个儿子所分得的财产数相等,即100×(n -1)+剩余财产的十分之一=100n ,所以剩余财产的十分之一就是100n -100×(n -1)=100克朗。 那么,剩余的财产就为100÷十分之一=1000克朗,最后一个儿子分得:1000-100=900克朗。从而得出,这位父亲有(900÷l00)=9个儿子,共留下财产900×9=8100克朗。 2.设每个儿子分得x 元,遗产共y 元,则: 老大分得x=100+(y-100)/10老二分得x=200+(y-x-200)/10老三分得x=300+(y-2x-300)/10 从式子上看,老大分得的遗产与老二分得的遗产的差,老二分得的遗产与老三分得的遗产的差……都是(x+100)/10 —100依题意,这个差为0,于是有(x+100)/10 —100=0 x=900从而可得y=8100,显然老人有9个儿子 欧拉的法码问题 一次,一位商人向欧拉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只允许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要能称出1~63克任何整数克重的物品,至少要用多少个砝码?而如果允许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放在两端相当于可以做加减法,而放在一端则只能做加法),要称出1~121克之间任何整数克重的物品,至少需要多少个砝码呢? 砝码只能放在一端,至少需要6个砝码,分别为:1克、2克、4克、8克、16克和32克;在这种情况下: 1=1;2=2;3=1+2;4=4;5=4+1;6=2+4;7=1+2+4;8=8;...;63=1+2+4+8+16+32 总之,从1—63中的所有自然数,都可以用1、2、4、8、16和32,适当选择这6个数的一些数,通过加法而得到。 砝码可以放在两端,则至少需要5个砝码:1克、3克、9克、27克和81克。如下: 1=1;2=3-1;3=3;4=1+3;5=9-3-1;6=9-3;7=9-3+1;8=9-1;9=9;10=9+1;11=9+3-1;...;121=1+3+9+27+81; 总之,从1—121中的所有自然数,都可以用1、3、9、27和81,适当选择这5个数的一些数,通过加减法而得到。 图示来说明一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大家可以比量一下,二者是否完全一样。背景是这样的 : 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河中的小岛A 与河的左岸B 、右岸C 各有两座桥相连接,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 与 A 、B 、C 各有一座桥相连接。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答 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七桥问题引起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拉的关注,他把具体七桥布局画为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 、B 、C 、D 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 、b 、c 、d 、e 、f 、g 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最后返回起点?” 在左孝凌等编著的《离散数学》里,定义7-4-1是这样说的: 给定无孤立结点图G ,若存在一条路,经过图中每边一次且仅一次,该条路称作欧拉路;若存在一条回路,经过图中每边一次且仅一次,该回路称为欧拉回路。

读欧拉的故事有感(分享3篇)

读欧拉的故事有感(分享3篇) 给大家带来读欧拉的故事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中老师提到了一个让 我们陌生的名字欧拉。对于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又不爱读书的我来说,他是陌生的,遥远的。但是,我还是保持着对故事的好奇和老师讲故事的用意认真听老师讲。 老师动情的讲了欧拉的生平,他的著作,他的遭遇。慢慢的他的故事感染了我。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不过,这个大数学家在孩提时代却一点也不讨老师的喜欢,他是一个因为星星的多少怀疑上帝而被学校除了名的小学生。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欧拉就这样离开了学校。 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我觉得欧拉太了不起了!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习中有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

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通过读欧拉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正在找读欧拉的故事有感的怎么写?那么就给你这篇范文参考。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买东西、分东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读了《欧拉的故事》后,我更加觉得数学奇妙无比,发人深省。 文中的《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将长方形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决了父亲的难题。当读到这里时,我非常羡慕欧拉的聪明才智,对他是无比的崇拜:小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欧拉的这种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很是脸红。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很少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常常是直接求教于老师或妈妈,只要完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