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题库分解

心理统计题库分解
心理统计题库分解

心理与教育统计复习题

第一、二章绪论与基本概念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方便面的喜好程度。甲让评定者先挑选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余三种最喜欢的,最后挑出剩余两种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把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1表示最不,5表示最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三位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是:B

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计数数据B.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称名数据

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顺序数据D.顺序数据-等比数据-计数数据

2、调查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如下:

表1 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

该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类型是:D

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B.计数数据-等比数据

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称名数据

3、157.5的实上限是:C

A.157.75 B.157.65 C.157.55 D.158.5

4、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B

A.自变量B.随机变量C.因变量 D.相关变量

5、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A

A.总体B.样本点C.个体D.元素

6、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C

A.父亲月收入2400元B.迈克的语文成绩是80分

C.约翰100米短跑得第2名D.玛丽某项技能测试得了5分。

二、概念题

数据类型、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总体、样本、个体、次数、比率、概率、参数、统计量、μ、ρ、r、σ、S、β、N。

第三章频次分布与图示法

一、单选题

1、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据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A

A.次数分布B.概率密度C.累积概率密度D.概率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C

A.条图B.圆图C.直方图D.散点图

3、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B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

4、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可以用(D)

A.简单频次分布表B.相对频次分布表C.累加频次分布表D.双列频次分布表

5、以下各种统计图中,表示离散数据频次分布的:A

A.圆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

6、相关变量的统计图是:A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

7、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一事物随另外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还适用于比较不同人物群体在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图是:D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

二、多选题

1、频次分布可以为:ABCD

A.简单次数分布B.分组次数分布C.相对次数分布D.累积次数分布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BD

A.圆图B.直方图C.条图D.线图

3、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ABD

A.正偏态B.负偏态C.F分布D.正态分布

4、统计图按照形状划分为:ABCD

A.直方图B.曲线图 C.圆图D.散点图

三、简答题

1、简述条图、直方图、圆图、线图、散点图的用途。

2、简述条图与直方图的区别。

第四章集中量数

一、单选题

1、一位老师计算了全班20名同学的考试成绩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发现大多数同学考试成绩集中于高分段。下面哪句话不正确:B

A.全班65%的考试成绩高于平均分 B.全班65%的考试成绩高于中数

C.全班65%的考试成绩高于众数 D.全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是负偏态分布

2、一个N=10 的总体,SS=200,其离差的和是∑(X-μ)是:D

A.14.14 B.200 C.数据不全,无法计算 D.以上都不对3、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A

A.50 B.75 C.25 D.50~51

4、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D

A.平均差B.平均误C.平均次数D.平均值

5、六位考生在作文题上的得分是12,8,9,10,13,15,其中数是:B

A.12 B.11 C.10 D.9

6、下列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D

A.M、M d、μB.M o、M d、S C.S、ω、σ D.M 、M d、M g

7、对于下列实验数据:1,108,11,8,5,6,8,8,7,11,描述其集中趋势用()最为适宜:C

A.平均数,14.4 B.中数,8.5 C.众数,8 D众数.11

8、一个N=10 的样本,其平均数是21。在此样本中增添了一个分数,得到新的样本平均数是25,这个增添的分数是:A

A.40 B.65 C25.D.21

9、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0,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10,那么新数据的平均数是:D A.20 B.10 C.15 D.30

10、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5,对其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那么新数据的平均数是:B A.25 B.50 C.27 D.2

11、一组N=10的数据样本,他们中每一个分别与20相减后所得的差是100,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C

A.20 B.10 C.30 D.50

12、一组数据:4,6,7,8,11的中数是:A

A.7.5 B.15 C.7 D.8

13、在偏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B

A.M=M d=M o B.M o=3M d-2M C.M>M d>M o D.M

14、下列易受极端值影响的统计量是:A

A.算术平均值B.中数C.众数D.四分差

15、“75~”表示某一频次分布中的某一分组区间,其组距为5,则该组的组中值是:A A.77 B.76.5 C.77.5 D.76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集中量数的有:ABCD

A.算术平均数B.中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

2、平均数的优点:ACD

A.反应灵敏B.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C.极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D.计算严密

3、中数的优点:AB

A.简明易懂B.计算简单

C.反应灵敏D.适合进一步计算

4、众数的缺点:BCD

A.概念简单,容易理解B.易受分组影响

C.不能够进一步计算D.反应不够灵敏

第五章差异量数

一、单选题

1、欲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指标是:D

A.全距

B.方差

C.四分位间距

D.变异系数

2、在比较两组平均数相差比较大的数据的分散程度时,宜用:D

A.全距

B.四分差

C.离中系数

D. 标准差

3、已知平均数=4.0,标准差s=1.2,当X=6.4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是:B

A.2.4

B.2.0

C.5.2

D.1.3

4、计算一组数据:16,18,20,22,17的标准差:B

A.18.6

B.1.92

C.2.41

D.5

5、测得某班同学的物理成绩(平均78分)和英语成绩(平均70分),若要比较两者的离中趋势,应计算:D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6、某生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标准分是2.58,这说明全班同学成绩在他之下的百分比是:A

A.99%,99%

B.99%,1%

C.95%,99%

D.95%,95%

7、一组数据:6,5,7,4,6,8的标准差是1.29,把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5,然后再乘以2,那么得到新数据组的标准差是:C

A.1.29

B.6.29

C.2.58

D.12.58

8、标准分数是以(B)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A.方差

B.标准差

C.百分位差

D.平均差9、

9、在一组原始数据中,各个Z分数的标准差为:A

A.1

B.0

C.根据具体数据而定D无法确定.

10、已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平均体重为26kg,体重标准差是3.2kg,平均身高110cm,标准差为6cm,问体重与身高离散程度哪个大?

A.体重离散程度大

B.身高离散程度大

C.离散程度一样

D.无法比较

11、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数为80,标准差为10。Z=-1.96的原始数据是:C

A.99.6

B.81.96

C.60.4

D.78.04

12、某次英语考试的标准差是5.1分,考虑到这次考试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被试加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是:D

A.10

B.15.1

C.4.9

D.5.1

13、对某市8岁儿童进行身高调查,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是:D

A.单位是厘米

B.单位是米

C.单位是平方厘米

D.无单位

二、多选题

1、平均差的优点是:ABC

A.意义明确,计算容易

B.较好代表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C.反应灵敏

D.有利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

2、常见的差异量数有:ABC

A.平均差

B.方差

C.百分位数

D.几何平均数

3、标准分的优点是:ABCD

A.可比性

B.可加性

C.明确性

D.稳定性

第六章相关关系

一、单选题

1、现有8名面试官对25名求职者的面试过程作等级评定,为了解这8名面试官的评价一致性程度,最适宜的统计方法是:C

A.Spearman相关系数

B.积差相关系数

C.肯德尔和谐系数

D.点二列相关系数

2、下列哪个相关系数所反映的相关程度最大:D

A.r=+0.53

B.r=-0.69

C.r=+0.37

D.r=+0.72

3、X、Y两变量线性相关,X是正态的等距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但被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计算他们的相关系数应采用:C

A.积差相关系数

B.点二列相关

C.二列相关

D.肯德尔和谐系数

4、假设X、Y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比率数据,但是不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该选用:B

A.积差相关

B. Spearman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5、假设X、Y两变量线性相关,两变量是等距或比率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该选用:A

A.积差相关

B. Spearman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6、

6、r=-0.5的两个变量与r=+0.5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C

A.前者比后者更密切

B.后者比前者更密切

C.相同

D.不确定

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

A.|r|<1

B.|r|≥0

C.|r|≤1

D.0<|r|<1

8、确定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关系的密切程度的简单直观方法是:D

A.直方图

B.园图

C.线性图

D.散点图

9、积差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B)在20世纪初叶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的方法:

A.Spearman

B.Peanson

C.Gauss

D.Galton

10、同一组学生的数学与语文成绩的关系为:D

A.因果关系

B.共变关系

C.函数关系

D.相关关系

11、假设X、Y两变量线性相关,一个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外一个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应该选用:D

A.积差相关

B. Spearman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12、Spearman等级相关适用于两列具有(B)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比率数据。

A.分类

B.等级顺序

C.属性

D.等距

13、在统计学上,相关系数r=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A

A.零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14、如果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外一个也增大,一个减小,另外一个也减小,变化方向一致,这叫做两个变量之间有:B

A.零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没有相关

15、有10名学生参加视反应和听反应的两项测试,经过数据整理得到∑D2=45,这两项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是:A

A..73

B.0.54

C.0.65

D.0.27

16、两列正态变量,一列是等距或比率数据,另外一列被人为划分为多类,计算?的相关系数应采用:B

A.积差相关

B.多列相关

C.Spearman等级相关

D.点二列相关

17、下列相关系数中,表示两列变量相关程度强度小的是:B

A.0.90

B.0.10

C.-0.40

D.-0.70

18、一对N=6的变量X、Y的方差分别为8和18,离均差乘积之和是SP=40,变量X、Y积差相关系数是:C

A.0.05

B.0.28

C.0.56

D.3.33

19、四个评委对8名歌手等级评定,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选用:A

A.肯德尔W系数

B.肯德尔U系数

C.Spearman等级相关

D.点二列相关

20、四个评委对8名歌手等级评定,要表示这些评价的一致程度,应选用:B

A.肯德尔W系数

B.肯德尔U系数

C.Spearman等级相关

D.点二列相关

21、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且每一个变量的变化都被人为划分为两种类型,这样的变量求相关应选用:B

A.肯德尔W系数

B.肯德尔U系数

C.Spearman等级相关

D.四分相关

22、初学电脑打字时,随着练习次数增多,错误就减少,这属于:A

A.负相关

B.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零相关

23、10名学生身高与体重的标准分乘积为8.2,那么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A

A.0.82

B.8.2

C.0.41

D.4.1

24、有两列正态变量X、Y,其中S X=4,S Y=2,S X-Y=3,求此两列变量的积差相关系数:

A.1.38

B.0.69

C.0.38

D.0.75

Y

X Y X Y X S S S S S r 2222--+=减差法 Y X Y X Y X S S S S S r 2222--=+加差法 二、多选题

1、相关有以下几种:ABC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常相关

2、利用离均差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方法有:AB

A.减差法

B.加差法

C.乘差法

D.除差法

3、相关系数的取值可以是:ABC

A.0

B.-1

C.1

D.2 4、计算积差相关需要满足:ABCD

A.要求成对数据

B.两列变量各自总体都为正态分布

C.两相关变量是连续变量

D.两变量之间关系是直线型的

5、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可用:BC

A.皮尔逊相关

B.等级差数法(公式6.3)

C.等级序数法

D.等级

评定法

??????+-+-=∑)1()1(413N N N R R N r Y X R 等级序数法 6、肯德尔W 系数取值可以是:BCD

A.-1

B.0

C.1

D.0.5 7、质量相关包括:ABC

A.点二列相关

B.二列相关

C.多列相关

D.积差相关 8、品质相关主要有:BCD

A.质量相关

B.四分相关

C.Φ相关

D.列联相关 第七章 回归与预测导论

一、单选题

1、从X 推测Y 和从Y 推测X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其推测是没有误差的:A

A.r=-1

B.r=0

C.r=+0.98

D.r=-0.01

2、XY 两变量之间呈现正相关,r=+0.76 ,其回归是:A

A.拟合的一条直线

B.准确的两条线

C.确定的一条线

D.拟合的两条线

3、当XY 间相关程度很小时,从X 推测Y 的可靠性就:A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

4、从人类学角度,首先发现回归现象的是:B

A.达尔文

B.高尔顿

C.高斯

D.毖斯顿

5、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是:A A.y x x y b b r ..?= B.y x x y b b r ..?= C. y x x y b b r ..+=

D. y x x y b b r ..-= 6、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 2≤1 B.-1≤r 2≤0

C.-1≤r 2≤1

D.-1<r 2<1 7、下列关于决定系数的说法准确的是:D

A.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不显著

B.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

C.决定系数不可能为1

D.决定系数可能为零。

8、如果实验得到遗传与儿童多东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5,这意味着有多少儿童多东行为的变异会被除遗传以外的其他变量解释:

A.25%

B.75%

C.50%

D.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1、按回归分析所涉及的相关变量的数目,回归模型可以分为:CD

A.直线模型

B.曲线模型

C.简单回归模型

D.多重回归模型

2、建立回归模型方法有:AB

A.平均数法

B.最小二乘法.

C.直线相关法

D.散点图法

3、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是:ABCD

A.线性关系假设

B.正态性假设

C.独立性假设

D.误差等分散性假设

4、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有:ABCD

A.回归系数检验

B.决定系数的拟合度测定

C.相关系数的拟合度检验

D.回归方程的整体检验判定

5、下列关于决定系数的说法准确的是:AD

A.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大

B.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

C. 决定系数越小,说明回归效果好

D. 决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效果好

6、对回归方程的预测有:

A.点预测

B.区间预测

C.标准误预测

D.决定系数预测

7、下列关于Y=a+bX正确的是:ABD

A.a表示截距

B.b表示斜率

C.Y表示因变量或预测变量

D.X叫做自变量

第八章概率分布

一、单选题

1、已知人格测验分数服从正态分布,μ=80,σ=12,随机抽取一个N=16的样本,其均值大于85的概率为:B

A.2.52%

B.4.75%

C.5.31%

D.6.44%

2、某个单峰分布众数为15,均值为10,这个分布应该是:C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无法确定

3、某班200人的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12分,S=4分,成绩在8到16分之间的人数

占总人数的:B

A.34.13%

B.68.26%

C.90%

D.95%

4、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代替二项分布:A

A.N<10

B.N ≥10

C.N>30

D.N>10

5、t 分布是关于平均值0对称的分布,当样本量n→∞时,t 分布为;B

A.二项分布

B.标准正态分布

C.F 分布

D.2χ分布

6、在概率和统计学中,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作随机事件发生的:A

A.概率

B.频率

C.频数

D.相对频数

7、在正态分布下,平均数上下1.96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B

A.68.26%

B.95%

C.99%

D.34.13%

8、在次数分布中,曲线右边拉长,左边偏短,这种分布可能是:B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常态分布

9、一枚硬币投掷10次,出现5次正面向上的概率是:A

A.0.25

B.0.5

C.0.2

D.0.4

10、正态分布的对称轴是过(A )点的垂线。

A.平均数

B.众数

C.中数

D.无法确定

11、在正态分布下,Z=1以上的概率是:B

A.0.34

B.0.16

C.0.68

D.0.32

12、在正态分布下Z=-1.96到Z=+1.96之间的概率是:B

A.0.475

B.0.95

C.0.525

D.0.05

13、从N=200的学生中随机抽样,已知女生132人,每次抽取1人,抽到男生的概率是:B

A.0.66

B.0.34

C.0.33

D.0.17

14、在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2σ已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C

A.t 分布

B.F 分布

C.正态分布

D.2χ分布 15、在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若总体方差2σ未知,则样本平均数的分布:A

A.t 分布

B.F 分布

C.正态分布

D.2

χ分布 16、下面各种分布中,不因样本量变化的分布是:C

A.t 分布

B.F 分布

C.正态分布

D.2

χ分布 17、总体正态分布,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方差与总体方差之间的关系是:A A.N 22

σσ= B. N X 22

σσ= C. N X σσ=2 D. N σσ=2

18、设A 、B 是两个独立事件,则P(AB)=:C

A.P(A)

B.P(B)

C.P(A)P(B)

D.P(A)+P(B) 19、正态曲线与x 轴所围成曲边梯形面积是:C

A.0.5

B.0.99

C.1

D.0.95

20、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称为:B

A.随机实验

B.随机试验

C.教育与心理试验

D.教育与心理实验

21、t 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D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偏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比较伸展

二、多选题

1、依照分布函数的来源,可把概率分布划分为:CD

A.离散分布

B.连续分布

C.经验分布

D.理论分布

2、使用A表,可以进行的计算有:ABCD

A.根据Z分求概率

B.根据概率求Z分

C.根据概率求概率密度

D.根据Z分求概率密度

3、检验次数分布是否正态的方法有:ABCD

A.Shipro-Wilk检验法

B.累加次数曲线法

C.峰度偏度检验法

D.直方图法

4、正态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有一定关系,即:BCD

A.平均数上下一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34.13%

B. 平均数上下1.96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95%

C. 平均数上下2.58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99%

D. 平均数上下3个标准差占总面积的99.99%

5、二项实验满足的条件有:ABD

A.任何一个实验恰好有两个结果

B.共有N次实验,并且N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整数

C.每次实验可以不独立

D.每次实验之间互不影响

6、下列关于二项实验正确的有:ACD

A.当p=q时图形是对称的

B.二项分布不是离散分布,概率直方图是阶跃式的

C.当p≠q时图像呈现偏态

D.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

7、下列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的是:AB

A.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已知

B.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已知,样本量N>30

C.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未知

D.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未知,样本量N>30

8、下列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分布的是:CD

A.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已知

B.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已知,样本量N>30

C.总体正态分布并且方差未知

D.总体非正态并且总体方差未知,样本量N>30

9、下列关于t分布正确的是:

A.t分布的平均数是0

B.t分布是以平均数0左右对称的的分布

C.当样本容量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为1

D.当N-1>30以上时,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方差<1

χ分布的是:CD

10、下列不属于2

χ是正偏态分布,正态分布是其中的特例

A. 2

χ值是正值

B. 2

χ分布具有可加性,但2χ分布的和不一定是2χ分布

C. 2

χ分布的自由度是df

D. 如果自由度大于2,这时2

11、F分布的特点是:ACD

A. F分布是一个正偏态分布

B.F分布具有可加性,F分布的和也是F分布

C.F总是正值

D.当组间自由度为1时,F=t2,即F检验与t检验等价

12、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分布类型是:ABCD

χ分布 D.F 分布

A.正态分布B.t分布 C. 2

13、以下分布中,因样本容量变化而变化的的分布是:BCD

χ分布 D.F 分布

A.正态分布B.t分布 C. 2

第九章推论统计导论

一、单选题

1、理论预期实验处理能够提高某实验的成绩。一位研究者对某一研究样本进行了该种实验

处理,结果未发现处理显著的改变实验结果,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

A.本次实验中发生了Ⅰ类错误

B.本次实验中发生了Ⅱ类错误

C.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严格设定统计决策的标准,以减少Ⅰ类错误的发生机会

D.需要改进实验设计,提高统计效力,以减少Ⅱ类错误的发生机会

2、以下关于假设检验的命题,哪一个是正确的:A

A.如果H0在α=0.05的单侧检验中被接受,那么H0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一定会被接

B.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

C. 如果H0在α=0.05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α=0.01的水平上一定会被拒绝

D.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用α=0.05的水准,实验者乙用α=0.01的水准,实验者

甲犯Ⅱ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大于实验者乙

3、假设检验的第Ⅱ类错误是:C

A.原假设为真而被接受

B. 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

C. 原假设为假而被接受

D. 原假设为假而被拒绝

4、在假设检验中,α取值越大,称此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B

A.越高

B.越低

C.越明显

D.越不明显

5、假设检验两类错误的关系是:D

A.α=β

B. α+β=1

C. α+β=0.5

D.α+β不一定

等于1

6、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不包括:C

A.问题的提法不同

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

C.结论不同

D.否定域不同

7、在假设检验中,同时减少α和β错误的最好办法是:C

A.控制α水平,使其减少到最低

B.控制β值,使其减少到最低

C.适当加大样本量

D.完全随机取样

8、统计学中的检验效能是:D

A.α

B.β

C.1-α

D.1-β

9、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A.虚无假设与无差假设

B.备择假设与对立假设

C.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

D.虚无假设与零假设

10、统计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是抽样分布理论:

A.抽样分布理论

B.概率理论

C.方差分析理论

D.回归理论

11、虚无假设H0本来是不正确的但是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D

A.弃真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2、推论统计的出发点是:A

A.虚无假设

B.对立假设

C.备择假设

D.假设检验

13、假设检验的第一类错误是:

A.弃真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4、下列哪些错误对于提高统计效力没有帮助:

A.增加样本容量

B.将α水平从0.05减少到0.01

C.使用单侧检验

D.以上方法均可提高统计效力

15、癌症检查中,虚无假设H0:该病人没有患癌症。下面那一种情况是最危险的:A

A.H0是假的,但是被接受了

B. H0是假的,但是被拒绝了

C.H0是真实的,并且被接受了

D.H0是真实的,但是被拒绝了

二、多选题

1、在假设检验中,H1又可称为:BC

A.虚无假设

B.备择假设

C.对立假设

D.无差假设

2、统计学中将拒绝H0时所犯错误称为:AC

A.Ⅰ类错误

B.Ⅱ类错误

C. α错误

D.β错误

3、以下哪些假设检验的命题是正确的:CD

A.如果H0在α=0.05的单侧检验中被接受,那么H0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一定会被接受

B.如果t的观测值大于t的临界值,一定可以拒绝H0

C. 如果H0在α=0.01的水平上被拒绝,那么H0在α=0.05的水平上一定会被拒绝

D.在某一次实验中,如果实验者用α=0.05的水准,实验者乙用α=0.01的水准,实验者甲犯Ⅱ类错误的概率一定会小于实验者乙.

4、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是:AD

A.α与β可能同时减少

B. α+β=1

C. α+β不可能同时增大

D.α+β不一定等于1

5、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包括:ABD

A.问题的提法不同

B.建立假设的形式不同

C.结论不同

D.否定域不同

第十章单样本显著性检验

一、单选题

1、某地区小学六年级数学考试平均分为85分,从某校随机抽取28名学生,其平均分为87.5分,S=10,问该校学生数学成绩与全区是否有显著性差异:C

A.差异显著

B.该校学生数学高于全区

C.差异不显著

D. 该校学生数学低于全区

2、某内外向量表分数范围在1-10之间,随机抽取一个N=25的样本,其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该样本的标准误应该接近下面哪一个数值:D

A.0.2

B.0.5

C.1.0

D.数据不足,无法估算

3、样本均数的可靠性与样本的大小:D

A.没有一定关系

B.成反比

C.没有关系

D.成正比

4、(D )表明了从样本得到的结果相比于真正总体的变异量:

A.信度

B.效度

C.置信区间

D.抽样误差

5、区间估计的理论依据是:

A.概率论

B.样本反比理论

C.小概率事件

D.假设检验

6、总体正态并且方差σ2未知,从总体抽取N=25的样本,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置信

区间是: A.N Z X σα?±2 B. N t X σα?±2 C. 12-?

±N Z X σα D. 1

2-?

±N S Z X α 7、已知某次高考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从这个总体中随机抽取N=36的样本,计算得其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9分,那么下列成绩不属于这次考试全体考生成绩均值μ的95%的的置信区间之内的有:D

A.77

B.79

C.81

D.83

8、总体方差未知时,可以用( )作为总体方差的估计值,以实现对总体均数的估计:

A.S

B.S 2

C.21-N S

D.S N-1

9、有一随机样本N=31, S N-1=5,那么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的0.95置信区间内分散程度可能包括以下值:B

A.3

B.5

C.7

D.9

10、总体正态并且方差σ2已知,从总体抽取N=25的样本,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置

信区间是:A A.N Z X σα?±2 B. N t X σα?±2 C. 12-?

±N Z X σα D. 1

2-?

±N S Z α 11、用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统计量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称为:B

A.样本估计

B.点估计

C.区间估计

D.总体估计

12、一个好的估计量应该具备的特点是:B

A.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3、从某正态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其中n=10,S=6,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是:

A.1.7

B.1.9

C.2.1

D.2.0

14、有一个班有64名学生,已知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总体标准差σ=5分,又已知今年期中考试的平均分X =85分,如果按95%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B

A.83

B.86

C.87

D.88

15、有一个班有64名学生,已知数学历年考试成绩的总体标准差σ=5分,又已知今年期中考试的平均分X =80分,如果按99%的概率推测,那么下列成绩中比该班数学真实成绩高的可能是:

A.79

B.80

C.81

D.88

二、多选题

1、一个好的估计量应该具备的特点是:ABCD

A.充分性

B.无偏性

C.一致性

D.有效性

2、有一个班有64名学生,已知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总体标准差σ=5分,又已知今年期中语文考试的平均分=80分,如果按99%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

BCD

A.78

B.79

C.80

D.81

3、已知某物理考试非正态分布,σ=8分。从该总体随机抽取N=64的一个样本,算的X=71分,那么下列成绩落在本次考试中全体考生总体成绩μ的95%的置信区间的有:BC

A.69

B.70

C.71

D.72

4、假设有一个正态总体,总体标准差σ未知,有一个样本N=10, X=78,S2=64,那么下列数据属于其总体参数μ的95%的置信区间的有:BC

A.71

B.82

C.84

D.85

5、有一个随机样本,N=31,S N-1=5,那么该样本的总体标准差的99%的置信区间可能包含:ABC

A.4

B.5

C.6

D.7

第11章两样本显著性检验

一、单选题

1、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之差为Δ=2.55,其自由度为:B

A.39

B.38

C.18

D.19

2、实际工作中,独立样本的均数作差别的统计检验时要求数据近似正态分布,以及:

A.两样本均数相差不太大

B.两组例数不能相差太大

C.两样本方差相近

D.两组数据标准误相近

3、已知X和Y的相关系数为r1=0.38,在0.05的水平上显著。A与B的相关系数r2=0.18,在0.05水平上不显著。那么:C(北京大学2002考研题)

A.r1和r2在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B. .r1和r2在统计上肯定有显著差异

C.无法推测 r1和r2在统计上差异是否显著

D. r1和r2在统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一位研究者调查了N=100名大学生每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医生对其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得到积差相关系数r=0.43,由此可以推知以下哪个结论:D

A.随机抽取另外N=100名健康低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调查每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会得到接近r=0.43的积差相关系数

B.用大学生每周用于体育锻炼时间来预测其健康状况的评价准确率为43%

C.大学生用于体育锻炼时间长短影响其健康状况

D.以上都不对,因为不知道r=0.43与r=0是否有显著差异

5、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作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A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

6、已知两独立样本,其中N1=10, S12=8, N2=15,S22=9,问该两样本的方差是否相等:

A.2221σσ=

B. 2221σσ<

C. 2221σσ>

D.无法确定

第12章 方差分析

一、单选题

1、方差分析的主要任务是:A

A.综合虚无假设

B.部分虚无假设

C.组间虚无假设

D.组内虚无假设

2、某实验选取三个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4,N2=5,N3=6,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之间差别的显著性时,其组间自由度是:A

A.2

B.5

C.12

D.14

3、某实验选取三个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4,N2=5,N3=6,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之间差别的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是:D

A.2

B.5

C.36

D.34

4、某年级三个班分别有50,38,42人,若用方差分析检验某次考试平均分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那么组间自由度是:C

A.12 7

B.129

C.2

D.5

5、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适用于:A

A.三个及其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B.方差齐性检验

C.三个及其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D.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6、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适用于C

A.三个及其以上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B. 方差齐性检验

C. 三个及其以上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D. 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7、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对区组的划分基本要求是:C

A.区组内与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B.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C. 区组内可以有同质性,区组间要有异质性

D.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异质性

8、方差分析中,F(2,24)=0.9。F 检验的结果是:

A.不显著

B.显著

C.查表才能确定

D.此结果是不可能的

9、如果用方差分析检验一个双组设计的平均数差异,将会得到一个与(B )相同的结果

A.F 检验

B.t 检验

C.2χ检验

D.不能够确定

10、以下关于事后检验的陈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

A.事后检验是我们能够比较各组,发现差异在什么地方

B.多数事后检验设计都控制了实验导致误差

C.事后检验的每一个比较都是相互独立的假设检验

D. Scheffe 检验是一种保守的事后检验,特别适用于各组例数不等的情况

11、在随机区组设计中,由于被试之间性质不同导致产生的差异称为:D

A.因素效应

B.误差效应

C.系统效应

D.区组效应

12、组内效应也称为:B

A.因素效应

B.误差效应

C.系统效应

D.区组效应

13、组间效应也称为:A

A.因素效应

B.误差效应

C.系统效应

D.区组效应

A.B.C.D.

14、实验设计的不同效应模型影响方差分析的:C

A.交互作用的均方

B.误差项的均方

C.F值计算的分母项

D. F值计算的分子项

15、某研究取容量为5的三个样本进行方差分析,其总自由度是:B

A.15

B.12

C.2

D.14

16、当一个实验(B)时,我们才能够得到交互作用

A.因变量多于一个

B.自变量多于一个

C.因变量多于一个的水平

D.自变量多于两个的水平

17、假设80个被试被随机分配到5个不同的实验条件组,那么要考虑各组被试在某症状测量上的差异,F比率的自由度df为多少:D

A.5,79

B.5,78

C.4,79

D.4,75

二、多选题

1、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BD

A.总体正态并且相关

B.总体正态并且相互独立

C.总体正态并且容量相等

D.各实验处理内方差要一致

2、完全随机设计又称为:AC

A.独立组设计

B.相关组设计

C.被试间设计

D.被试内设计

3、随机区组设计又称为:BD

A.独立组设计

B.相关组设计

C.被试间设计

D.被试内设计

4、在方差分析的实验设计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BD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拉丁方设计

5、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中,总平方和被分解为:ACD

A.被试间平方和

B.被试内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

C.误差平方和

D.区组平方和

6、事后检验常用的方法有:BC

A.F检验

B.N-K法

C.HSD法

D.t检验

第13章非参数检验

一、单选题

χ检验是:A

1、检验一个因素多项分类的实际观察数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接近,这种2

A.配合度检验

B.独立性检验

C.同质性检验

D.符号检验

χ检验是:B

2、检验两个或以上因素各分类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这种2

A.配合度检验

B.独立性检验

C.同质性检验

D.符号检验3、

3、在相关样本四格表的检验中,两个期望次数小于5时,可用:D

A. 2χ检验

B.Z 检验

C.t 检验

D.Fisher 精确检验

4、秩和检验法首先由(B )提出:

A. 弗里德曼

B.维尔克松

C.惠特尼

D.克-瓦氏

5、秩和检验和参数检验中的(C )相对应:

A.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t 检验

B.相关样本的t 检验

C.独立样本的t 检验

D.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t 检验

6、符号检验法与参数检验中的(D )相对应。

A.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t 检验

B.相关样本的t 检验

C.独立样本的t 检验

D.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t 检验

7、在秩和检验中,当两样本容量均大于10时,秩和分布为:C

A.T 分布

B.接近t 分布

C.接近正态分布

D.接近F 分布

8、参数检验中的两独立样本均数之差的t 检验,对应非参数检验中的:B

A.秩和检验法

B.中数检验法

C.符号检验法

D.符号等级法

9、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D

A.十分精确的

B.自由分布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

二、多选题

1、非参数检验包括:ABCD

A.秩和检验法

B.中数检验法

C.符号检验法

D.符号方差分析

2、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有:AB

A.秩和检验法

B.中数检验法

C.符号检验法

D.符号方差分析

3、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有:

A.秩和检验法

B.中数检验法

C.符号检验法

D.符号方差分析

4、某医院将收治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用阿司匹林治疗,另一组用阿司匹林+中药治疗,结果如表2,下面正确的是:ACD

A.检验统计量用χ2=e

e o

f f f 2)(-∑

B.检验统计量用c b c b +-=2

2

)(χ C.检验统计量用χ2=))()()(()(2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 D.因该四格表中有一个格子的数据为2<5,所以,检验统计量应该用校正

χ2=e e o f f f 2)5.0(--∑或χ2=))()()(()2/(2

d b c a d c b a n bc ad n ++++--

表2 两种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组别 有效 无效 阿司匹林 24 17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和标准答案解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期末考试试题A 注:t0.05/2(60)=2.00 Z0.05/2=1.9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 A.称名数据 B.顺序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 A.差异系数 B.方差 C.全距 D.标准差 3..中数的优点是( ) A.不受极端值影响 B.灵敏 C.适于代数运算 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 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 () 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统计学考试试题

心理统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数据?( ) A.月工资1300元 B.语文成绩为80分 C.百米赛跑得第2名 D.某项技能测试得5分 2.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M M dμ B.M o M d S C.S μσ D.M M d Mg 3.一组数据中有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呈偏态时,其集中趋势代表值应是( ) A.几何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4.测得某班学生的身高平均170厘米,体重平均65公斤,欲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应选( ) A.方差 B.标准差 C.四分差 D.差异系数 5.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 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6.以下各分布中,不因样本容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布是( ) A.t分布 B.F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7.以下有关α错误和β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同时会犯α错误和β错误 B. α+β=1 C.当样本容量n不变时,有可能同时减小α和β D. 实际上不可能同时犯α错误和β错误 8. 同一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的关系为( ) A. 因果关系 B. 共变关系 C. 函数关系 D. 相关关系 9. 一个好的估计量应具备的特点是( ) A. 充分性、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 B. 充分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C. 必要性、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 D. 必要性、充分性、无偏性、有效性 10. 某项调查选取三个独立样本,其容量分别为n1=10,n2=12,n3=15,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平 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时,其组内自由度为( ) A. 2 B. 5 C. 36 D. 3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实验数据按其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划分为________和离散变量。 2. 一组数据35、40、50、60、56、30的中数为________,样本方差为______。 3. 从某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n=9,S=6,则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为________。 4. 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标准差为S,当显著性水平为α 时,用样本平均数X估计总体平均数μ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 5.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F(n1, n2)为正态分布。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就是把数学中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得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得一门应用学科。 (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与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得数据资料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 与表述,把研究得问题或现象得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 (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得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对总 体得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 就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得三要素:事物得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 就是具有一定单位与参照点得连续体,它就是测量得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得理论与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得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 测量得一般理论与方法,各种类型测验得编制与使用。 误差: 指测量中与目得无关得因素所引起得不准确或不一致得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得特点 一:测量对象得复杂性与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得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得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得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 得文章与吸收她们得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得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得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 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得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得质量与解释测验得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得理论与方法。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 .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速食面品牌的喜好程度。研究者甲让评定者先挑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下三种品牌中最喜欢的,最后再挑出剩下两种品牌中比较喜欢的。研究者乙让评定者将四种品牌分别给予l~5 的等级评定,( l 表示非常不喜欢,5 表示非常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研究者甲、乙、丙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计数型 B .顺序型―等距型―类目型 C .顺序型―等距型―顺序型 D .顺序型―等比型―计数型 2 .调查了n =200 个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显示的偏好程度,如下: 该题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是:( ) A .类目型―顺序型 B .计数型―等比型 C .顺序型―等距型 D .顺序型―命名型 3 .157.5 这个数的上限是()。 A . 157 . 75 B . 157 . 65 C . 157 . 55 D . 158 . 5 4 .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 A .自变量 B .随机变量 C .因变量 D .相关变量

5 .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被称之为()。 A .总体 B .样本点 C .个体 D .元素 6 .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 A .父亲的月工资为1300 元 B .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 分 C .小强100 米跑得第2 名 D .小红某项技能测试得5 分 7、比较时只能进行加减运算而不能使用乘除运算的数据是【】。 A .称名数据 B .顺序数据 C .等距数据 D .比率数据 参考答案:1 . B 2 . D 3 . C 4 . B 5 . A 6 . C 7.C 二、概念题 1.描述统计(吉林大学2002 研) 答:描述统计指研究如何整理心理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的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统计方法。比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 2.推论统计(中国政法大学2005 研,浙大2000研) 答:推论统计又称推断统计,指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和估计;如何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何对两件事物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等的统计方法。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的各种方法、总体参数特征值的估计方法(又称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等。 3 .假设检验(浙大2002 研) 答:假设检验指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结论,判

《心理统计学》练习题库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填空题 1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 趋势与__________________ 趋势。 2、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 _______________ ,数据(26,11, 9,18,22,7,17,22,10)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__ 。 3、数据(14,15,18,10,22,13,23,11)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样本分布满足________________ 分布时,样本的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 5、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任何样本的分布都将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 6、根据样本统计量对相应总体参数所做的估计叫总体参数估计,总体参数估计分为点估计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7、某班平均成绩为90分,标准差为3分,甲生得94.2分,则甲生的标准分为_______________ 。 8、统计推断中,经常犯的两类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当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__________ 变量,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时,才能采用积 差相关。 10、随机变量可以分为_______ 变量和离散变量。 11、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原假设和______________ 。 12、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已知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其具体数值,从中分别抽取容量为10和13的两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自由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 。 13、标准分数是以_________ 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 14、当样本分布是偏态时,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有效量是____________ 。 15、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 组_____________ 。 16、从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分为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7、统计图一般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心理统计学,正确的观点是()。 A 、统计无用 B 、统计万能 C、低劣的实验研究,好的统计方法可以提高其研究水平 D 、心理统计方法只是决定研究水平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随机现象B 、必然现象 C 、模糊现象 D 、其他 3、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这一部分内容属于统计学的 ()° A 、描述统计 B 、推论统计 C 、实验设计 C 、不属于统计学范畴 4、研究如何刻划一组杂乱无章数据的特征,这属于统计学的哪一部分? A、实验设计 B 、推断统计 C 、描述统计 D 、t检验 5、在心理学研究中,常会收集到一些变异性较大的数据,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轻 易删除,如果要删除,也应遵循()个标准差准则。 A、1 B 、2 C 、3 D 、4 6、从数据的观察方法和来源划分,研究数据可区分为测量数据与()两大类。

《教育统计与测量》练习题库与答案

n m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本科 一、 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 算术平均数: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5.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 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 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 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 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 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教 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 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

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 自由应答式试题;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 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 连续型变量: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 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 正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 同质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18. 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19. 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又称间隔变量,是指其数值可以用于表明事物距离差 异大小的变量。比率变量是指数值不仅能反映数字之间的间隔大小。还能说明数字之间比率关系的变量。 20. 样本: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是构成总体的 每个基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21.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m≤n)次,则m与n的比 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 22. 负相关:两个变量变化方向相反的相关。 23. 独立性χ2检验: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要判断两种分类特征之间是否有依从关系,叫做独立性χ2检验。 24.情境测验法:指的是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练习3 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A.72克 B.65分 C.10米 D.3台 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 A.10.999 B.9.999 C.9.9995 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 A.18人 B.60人 C.42人 D. 72人 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 A.-0.6--0.6 B.-1--1 C.0.6--1.8 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 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 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 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 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 A.14 B.13 C.17 D.12 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02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10 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 A.225.63万元 B.278.32万元 C.321.56万元 D.210.00万元 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 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章节题库-心理统计与测量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四编心理统计与测量 第1章描述统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的数据为()。 A.称名数据 B.顺序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答案】D 【解析】等距数据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顺序数据只能说明顺序的大小如年纪、成绩排名;称名数据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类别。 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的是()。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直方图 D.散点图 【答案】C 【解析】条形图也称直条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资料,即计数资料。圆形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目的是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

散点图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 3.一个有10个数据的样本,它们中的每一个分别与20相减后所得的差相加是100,那么这组数据的均值是()。 A.20 B.10 C.30 D.50 【答案】C 【解析】按照平均数的性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或减去常数C。题中,每一个数减去20后,所得的平均数为100/10=10,则原来的平均数为10+20=30。 4.下列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统计量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数 C.众数 D.四分差 【答案】A 【解析】算数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由于平均数反应灵敏,因此当数据分布呈偏态时,受极值的影响,平均数就不能恰当地描述分布的真实情况。

5.标准分数是以()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A.方差 B.标准差 C.百分位差 D.平均差 【答案】B 【解析】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6.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这两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A.积差相关 B.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C.二列相关 D.点二列相关 【答案】A 【解析】积差相关适用于当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等距或等比的数据。斯皮尔曼等级相关适用于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或者总体不为正态的等距或等比数据,二列相关和点二列相关适用于一列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另一列是按性质划分的类别。 7.标准分数是(),因此可以做加减运算,而不能做乘除运算。 A.命名量表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第一章 ※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名词解释)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的界定)。(名词解释) ● 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 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填空、选择、简答) ? 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 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 随机因素,随机误差,随机现象 ? 数据具有规律性 ? 研究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推论总体 ※4.心理与教育统计的数据类型。(填空、选择) ※5.变量、观测值与随机变量。(名词解释) ? 变量:是指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由于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被称之为变量。 ? 变量的具体取值即观测值。 ? 随机变量:指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一般用X,Y 表示。 ※6.总体、个体与样本。(名词解释) ◆ 总体:又称母体、全域,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 体。 ◆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 ※7.参数与统计量。(名词解释) ?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对总体情况进行描述的统计指标。 ? 统计量又称特征值,是根据样本的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它是对样本的数据情况进行描述。 第二章 1.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本方式。(填空、选择) 排序和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简答) 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分组基础;分类标志(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要明确,能包括所有的数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 3.分组的标志形式。(填空、选择) 性质类别(称名数据与顺序数据)与数量类别。 4.组距与分组区间。(填空、选择) ● 组距:任意一组的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i= R / K, 常取2、3、5、10、20。 ● 分组区间(组限)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起点值为组下限,终点值为组上限。组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 5. 不同图表形式所各自适用表示的资料类型。(选择、填空)

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浙江省2010年1月自考心理统计试题 课程代码:021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除了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之外,还有绝对零点的随机变量为( ) A.比率变量 B.等距变量 C.顺序变量 D.称名变量 2.反映总体数据特征的量数,称为( ) A.统计量 B.参数 C.自由度 D.显著性水平 3.两列变量均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比)变量,而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类别的数据,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时应选用( ) A.积差相关

B.双列相关 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点双列相关 4.下列统计量中不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是( ) A.算术平均数 B.方差 C.标准差 D.中位数 5.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统计量,这些统计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的( ) A.样本分布 B.总体分布 C.抽样分布 D.概率分布 6.下面关于方差和标准差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 A.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 B.其值越大,说明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越大 C.具有反应灵敏,计算严密,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少的特点 D.标准差具有可加性 7.某校三年级学生英语成绩平均为80分,中位数为78分,则其众数为( )

A.70 B.74 C.78 D.80 8.若P30等于80,表明在该次数分布中( ) A.有80%的个案低于30分 B.有80%的个案高于30分 C.有30%的个案低于80分 D.有30%的个案高于80分 9.适合于用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或联系模式的统计图是( ) A.散点图 B.折线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10.已知P(Z>1)=0.158,P(Z>2.58)=0.005,则P(1<Z<2.58)等于( ) A.0.153 B.0.163 C.0.337 D.0.581 11.若将某列数据都加上20,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专著的是() A.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 B.瑟斯顿的《统计学纲要》 C.加勒特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法》 D.吉尔福德等人的《心理与教育中的统计学》 2.单向秩次方差分析检验,相当于对多组数据的哪种统计量进行参数的方差分析?() A.方差 B.标准差 C.平均数 D.相关系数 3.随机化区组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A.区组内可以有异质性,区组间要有同质性 B.区组内和区组间均要有同质性 C.区组内和区组间均可以有异质性 D.区组内要有同质性,区组间可以有异质性 4.连加号的符号为() A.++ B.+,+ C.∏ D.Σ8 5.一批数据在量尺上各等距区组内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是() A.概率 B.概率密度函数 C.累积概率密度函数 D.次数分布

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1.00≤r≤0.00 B.0.00≤r≤+1.00 C.-1.00≤r≤+1.00 D.-0.50≤r≤+0.50 7.把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 A.随机实验 B.随机试验 C.教育与心理实验 D.教育与心理试验 8.总体的平均数称为符号为() A. X B. Y C.σ D.μ 9.假设检验的第二类错误是() A.弃真第一类错误 B.弃伪 C.取真 D.取伪 10.假设检验中的两类假设称为(C) A.I型假设和II型假设 B.α假设和β假设 C.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D.正假设和负假设 11.符号秩次检验法不仅考虑差值的符号,还同时考虑差值的( ) A.大小 B.分布 C.方向 D.显著性 12.在一元线性回归中,决定系数R2是因变量和自变量积差相关系数的() A.2倍 B.平方 C.立方 D.2倍的平方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习题及解答

1、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结束后,随机抽取广州市考生21名,长沙市考生16 名,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试确定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就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47275639622943837 74.86 21X ?+?++?+?+?= =解: 38392265680568 16Y ?+?+?+?== 21 2 211 11()236.61i i X X S n ==-=-∑ 162 2 2 1 21()308.41i i Y Y S n ==-=-∑ (1)由于总体方差未知,所以先做方差的齐性检验 H 0: σ1= σ2 H 1: σ1≠ σ2 22308.4 = 1.3236.6 F S S = =大小 0.05(15,20)0.05 2.57 1.3 F F α==>=当时,查表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即方差齐性,即认为两个总体方差相等 (2)对两个样本进行显著性检验 H 0: μ1 = μ2 H 1: μ1 ≠μ2 1.3 t = = = 0.05(15,20)2 0.052116235, 1.3 df t t α==+-=>=对于给定的,且查表知 所以接受零假设H 0 答: 两市考生该次考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 2、《教育统计学》考试成绩的σ=5,某班49名学生,该班这门课程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5分,试推论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α=

0、05) 解:已知=85,σ2 =25,查表得 Z 2 05.0=1、96,设实际成绩为x, {} 0.0520.05X Z Z >=则由(0,1)与P 得 X -1、96· n σ≤x ≤96.1+X ·n σ 代入数据计算得83.686.4X ≤≤ 故该班这门课程学习的真实成绩在83、6与86、4之间。 3、已知某能力测验由三个分测验组成,各分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分测验一二三平均数6558111标准差 7 5 15 ①、 甲生在分测验一、二、三上的成绩依次为82,70,110, 比较她在各分测验上成绩的高低。 ②、 第一个分测验用公式计算:T=10Z+50,求甲生在第一个分 测验上的T 分数。 ③、 乙生在第一个分测验上的T 分数为75分,求她在该测验 上的原始分数。 1 12382-65 =2.43 77058 2.4 5110111 0.067 15X S Z Z Z μ--==-==-解:(1)由公式Z= 得 = 123 Z Z Z >>显然有 所以甲在第一个测验上的分数最高,其次就是第二个测验,最后就是第三个测验。 (2)由(1)知Z 1=2、43,再由T=10Z+50得 T=10×2、43+50=74、3

心理统计与测量题库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心理统计学:是把数学中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心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假设) 描述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将统计调查、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把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数理特征、分布状态用统计图、统计表或数量表 示出来。(代表人物:高尔顿,皮尔逊) 推断统计: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与方法对总体的特征、关系等做出推论。 测量:是依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测量的三要素:事物的属性,法则,数字。 量表: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它是测量的工具。 量表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各种测验或观察,对所研究的心理现象分派数字。 心理测量学包括:测量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各种类型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误差:指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结果。 简答一心理测量的特点 一:测量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二:教育测量方法的间接性。 三:教育测量结果的相对性。 简答二(或论述)为什么要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 一:掌握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如果不懂得统计分析术语、方法,就很难读懂有关方面的文章和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利于与发展心理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心理统计与测量为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编制试卷,分析试题的质量和解释测验的结果,这些都涉及心理测量与统计的理论和方法。 四: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辩证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简答三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能够为我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开展心理科学研究探索心理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三: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全面的统计资料。 简答四学习心理统计与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信心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三:注意不同统计方法与测验类型的适用条件 四:要根据数据类型选择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图表 名词解释: 统计表:将统计资料汇总的结果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次数分布表:原始统计资料依据某一标志经过统计分组之后,要按分组顺序列出其统计事项在各组的单位数。表现总体单位在各组次数分配情况的统计表。 精确准限求法:组下限的数据减去最小单位的半个单位,组上限的数据加上半个单位。 统计图: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来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关系的图形。 曲线图分类:动态曲线图,依存关系曲线图,次数分布曲线图。 简答一绘制统计图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 卷50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一枚硬币掷三次,出现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是 (分数:2.00) A.0.25 B.0.375 √ C.0.50 D.0.625 解析:解析:一枚硬币掷三次,有八种情况,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反反反。根据概率乘法规则计算,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1/2×1/2×1/2=1/8。再根据加法法则,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为3/8。因此,本题选B。 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标准正态分布的横轴是标准分数√ B.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96标准差处 C.标准正态分布中,y的最大值是1 D.标准正态分布通常写作N(1,1)正态分布 解析:解析:当正态分布以标准分布记分时,正态分布就被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通常写作N(0,1)正态分布,其横轴为标准差,纵轴为概率密度,最大值为0.3989。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从正负1个标准差开始,既向下又向外弯。因此本题选A。 3.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正误题组成,每题1分。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 (分数:2.00) A.59题 B.60题 C.62题√ D.63题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二项分布的应用。此题n=100,p=0.5,q=0.5,p=q,np=20>5,故此二项分 布接近正态分布,这时二项分布的X变量(即成功的次数)具有如下性质,μ=np,经过计算本题中μ=50,σ=5。也就是说,如果考生随机猜测作答,答对的平均题数是50,标准差为5。据正态分布概率,当Z=2.33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9%(注意这是单侧检验),如果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 x=μ+2.33σ=50+2.33×5=61.65。如果本题要求的95%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可能性,那么当Z=1.645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5%(单侧检验),那么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μ+1.645σ=58.225。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4.下列关于F分布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负偏态分布√ B.随着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 C.F总为正值 D.分母和分子的自由度越大,F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

心理统计学题

心理统计学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统计量不能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c )。 A. 极差 B. 标准差 C. 标准分数 D. 四分差 2.假设学生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描述学生性别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用( d )。 A. 积差相关 B. 肯德尔相关 C. 二列相关 D. 点二列相关 3.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8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 b )z=(80-70)/8=1.25,查表0.89 A. 前10% B.前 20% C.后10% D. 后20% 4.有一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一个标准差,请问他在该班的百分位是:a A. 16% B. 36% C.50 % D. 84% 5.计算列联相关系数的适应资料为 b A. 等级数据 B. 计数数据 C.二分变量 D. 等距数据 6.总体方差已知的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a A. n σ B. 1-n S n C. n s n 1 - D. 1-n σ 7.变异系数可以描述:d A. 集中趋势 B. 差异显著性 C. 百分位数 D.不同测量的离散程度 8.肯德尔和谐系数一般常用来表示:a A.评分者信度 B.题目一致性 C.题目难度 D.测验效度 9.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n >20,请问用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 b A.符号检验(相关) B.秩和检验(独立) C.T检验 D.χ2检验 10.下列那些数据可计算平均数:a A. 同质等距数据 B. 等级数据 C. 出现相同数值多的数据 D. 数值成倍变化的数据 11.两因素析因设计中,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交互作用的?d A. npq-1 B. p-1 C. (p-1)(q-1)n D. (p-1)(q-1) 12.考察年龄(p=3)性别( q=2)在某知觉测验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设计采用:a A. 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 B. 析因设计 C. 嵌套设计 D. 拉丁方设计 13.有一考察性别因素和三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异的研究,实验是随机取样,随机分组,各组人数相同。请问 用何统计分析方法处理结果?c A. 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裂区设计方差分析 C.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 D.判别分析 14.有一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正态,n >30,请问用 哪种统计方法最合适?c A.符号检验 B. 秩和检验 C.T检验 D.χ2检验 15.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中,下述计算自由度的公式中,哪一个是求误差项的 b A. npq-1(总自由度) B. n -1 C.(p-1)(q-1)n D. (p-1)(q-1) 16.为了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一研究者分别选取5个年龄段的被试各3个, 来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此种设计为( b ).

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练习题

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练习题 (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数列11,11,11,11,13,13,13,17,17,18对应的中数是( )。 (A)12.66 (B)13.33 (C)12.83 (D)12.5 2.A 和B两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如下: 平均数标准差A考生B考生 语文70 8 70 57 数学55 4 57 70 则( )。 (A)A考生与B考生的成绩一样好; (B)A考生的成绩较好; (C)B考生的成绩较好; (D)无法比较; 3.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 (A)符号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D) χ2检验 4.拒绝H0假设时所犯统计错误的概率为( )。 (A) α (C)β 5.已知某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从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其平均值,方差,则总体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 (A) (B) (C) (D) 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7.已知智商测验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某人智商为130,智商比他低的人约占( ) (A)5% (B)50% (C)95% (D)98% 8.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的F检验,总的变异可以被分解为( )。 (A)误差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两部分; (B)残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三部分; (C)总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三部分; (D)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两部分。 9.一项研究收集了一批大学新生的高考分数,在他们四年后毕业时又测量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报告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努力程度)。高考成绩和动机分数的相关为.42,这个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什么? (A)再测信度(B)内部一致性(C)预测效度(D)同时效度 10.外向性测量在面试和测验上的相关为r=+.50。面试的信度为.6,测验的信度为.8。经过校正外向性的相关约是多少?(不能用计数器) (A) r=+.27 (B)r=+.50 (C)r=+.72 (D)r=+1.00 11.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智力可定义为所有的以下几项,但除了 (A)问题解决(B)感觉敏锐性(C)熟练的推理(D)学习知识的能力 12. 下面( )测验没有采用了离差智商。 (A)斯- 比测验60年修订版(B)韦氏测验 (C)中国比内测验(D)陆军甲、乙测验 13.下面关于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智力只受遗传的影响(B)智力只受环境的影响 (C)智力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D)智力的上限越高,环境的作用就会越大 14.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是由理论推演法编制的人个问卷,其理论依据是()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章 ※1.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名词解释)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的界定)。(名词解释)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 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 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填空、选择、简答) 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随机因素,随机误差,随机现 象 数据具有规律性 研究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推论总 体 ※4.心理与教育统计的数据类型。(填空、选择) 1.按照数据观测方法或来源划 分 2.按照测量水平 3.数据是否连续 A.计数数据 A.称名数据 A.离散数据 B.测量数据 B.顺序数据 B.连续数据 C.等距数据 D.比率数据

※5.变量、观测值与随机变量。(名词解释) 变量:是指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 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由于其数 值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被称之为 变量。 变量的具体取值即观测值。 随机变量:指在取值之前不能预 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一般用X,Y 表示。 ※6.总体、个体与样本。(名词解释)总体:又称母体、全域,是指具 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 元。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 体,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 ※7.参数与统计量。(名词解释) 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对总体 情况进行描述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又称特征值,是根据样本 的观测值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数, 它是对样本的数据情况进行描 述。 第二章 1.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本方式。(填空、选择) 排序和统计分组 2.统计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简答) 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分组基础;分类标志(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要明确,能包括所有的数据。“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 3.分组的标志形式。(填空、选择)性质类别(称名数据与顺序数据)与数量类别。 4.组距与分组区间。(填空、选择) 组距:任意一组的起点与终点的距 离。 i= R / K, 常取2、3、5、 10、20。 分组区间(组限)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起点值为组下限,终点值

心理统计与测量试题李明德老师

心理统计与测量课程试题-李明德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B )。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2、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 A ) (A)越高(B)越低(C)基本不变(D)无法确定 3、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 B )。 (A)稳定性(B)准确性(C)可信度(D)区分性 4、百分等级55的分数表示在常模样本中有55%的人比这个分数( A )。 (A)低(B)相等(C)高(D)以上都不正确 5、项目的难易程度,用P表示。P值越( A ),难度越低。 (A)接近于1 (B)接近于-1 (C)接近于0 (D)接近于0.5 二、计算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1)某种疾病不同患者的潜伏期如下,求平均数、众数和中数。 2,3,3,3,4,5,6,9,16 答:平均数;M=(2+3+3+3+4+5+6+9+16)/9=51/9=5.67 众数;Mo=3 中数;Mdn=4

(2)若增加1例患者,潜伏期为30天,求平均数和方差。 答:潜伏期为2,3,3,3,4,5,6,9,16,30 平均数;M=(2+3+3+3+4+5+6+9+16+30)/10=81/10=8.1 方差; S2=(2?8.1)2+(3?8.1)2+(3?8.1)2+(3?8.1)2+(4?8.1)2+(5?8.1)2+(6?8.1)2+(9?8.1)2+(16?8.1)2+(30?8.1)2 10 =688.9 10 =68.89 12、对于自由度为15的样本,按以下要求查表找到t值: a.分布最高的5%(临界值):答:1.753 b.分布中间的95%(临界值):答:0.4123 13、为了检查教学情况,某区级领导从所属中学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一个测验,最后算得X=80分,S=7分,问该区教学的真实情况如何?(在α=0.05的水平下)答:置信区间为95%,这100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7分,该区的教育水平良好。 14、有人调查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从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中随机抽取70人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平均值为103.3。已知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总体均值=100,方差=15,则能否认为受过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力高于一般水平。 解:S 0:S≤100,S 1 :S>100 Ζ= S??μ0 √ = 103.3?100 √ =1.84 S S =S 0.05 =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