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分析Ethernet II帧

实验3  分析Ethernet II帧
实验3  分析Ethernet II帧

实验3 分析Ethernet II帧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Wireshark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基本技能;

2)深刻理解Ethernet II帧结构。

2.实验内容:

1)分析俘获的或踪迹文件中的Ethernet II帧结构;

2)分析以太帧结构。

3.实验环境:

1)Win7x86便携式笔记本;

2)Realtek PCIe GBE Family Controller;

3)Wireshark 1.11.2。

4.实验步骤:

1)用Wireshark 俘获网络上收发分组或者打开踪迹文件,选取感兴趣的帧进行分析。如图选取地141号帧进行分析。在首部细节信息栏中,可以看到有关该帧到达时间、帧编号、帧长度、帧中协议和着色方案等信息。

为了进一步分析Ethernet II帧结构,点击首部细节信息栏中的“Ethernet II”行,有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其中看到源MAC地址为(f0:4d:a22:42:47:bc),目的MAC地址为(6c:e8:73:1e:37:5e);以太类型字段中值为0x0800,表示该帧封装了IP数据报;以及MAC地址分配的相关信息。

2)分析以太帧结构

将计算机联入网络,打开Wireshark俘获分组,从本机向选定的Web服务器发送Ping报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机的48比特以太网MAC地址是什么?

(2)以太帧中目的MAC地址是什么?它是你选定的远地Web服务器Mac地址吗?那么,该地址是什么设备的MAC地址呢?

(3)给出2字节以太类型字段的十六进制的值。它表示以太帧包含了什么样的协议?上网查找如果期中封装的IPv6协议,其值应为多少?

用本机Ping报文,用CMD使用命令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6460392.html,–t发送Ping报文

接下来用wireshark俘获报文

本机的48比特以太网MAC地址是f0:4d:a22:42:47:bc

以太网帧目的地址6c:e8:73:1e:37:5e,不是选定的远地Web服务器MAC地址,是IP包下一跳所要到达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2个字节标识出以太网帧所携带的上层数据类型,如16进制数0x0800代表IP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09B代表AppleTalk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138代表Novell 类型协议数据等。

5.实验小结:

通过该实验学习到了对以太网帧的俘获,并明白了以太网MAC地址等等,从实验中掌握了对wireshark的应用,并了解了Ping的使用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模拟以太网帧封装

计算机网络期中考试试题 —模拟虚拟机中局域网的传输过程,完成简单图形界面。 学生:韩成周 学号: 2014117138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目录 1.设计任务和要求 ......................................... 1.1 课程设计任务 ...................................... 1.2课程设计要求 ...................................... 2.设计原理 ............................................... 2.1 802.3标准帧结构................................... 2.2CRC的基本实现..................................... 3.设计思路 ............................................... 4.程序源码 ............................................... 5.运行结果 ............................................... 1.设计任务和要求 1.1课程设计任务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在功能和操作上和传统的LAN 基本相同。虚拟局域网技术是目前网络界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也是交换网络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的出现是和局域网的交换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模拟虚拟局域网中帧的传输过程。 1.2设计要求 1.初始化交换机的转发表; 2.模拟虚拟局域网同一个局域网或者不同局域网之间帧的传输过程 2.设计原理 2.1 802.3标准帧结构 虚拟局域网帧格式:

广域网综合技术实验报告

广域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广域网技术综合实验 目录 1.概述 (2) 1.1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2) 2.设计的内容 (2) 2.1拓扑图 (2) 2.2课程设计的内容 (3) 3.总结 (4)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4) 3.1.1基本配置 (4) 3.1.2 DHCP的配置 (7)

3.1.3配置路由协议 (8) 3.1.4 帧中继配置 (9) 3.1.5 PPP的配置(chap) (11) 3.1.6 ACL的配置 (11) 3.1.7 NAT配置 (12) 3.1.8验证 (12) 3.2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15)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5) 4.教师评语 (15) 5.成绩 (15)

1.概述 1.1目的 通过一个完整的广域网技术综合打实验,促使大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WAN广域网连接,并且能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搭建整体网络的一个完整流程,同时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熟练掌握广域网上设备的常用配置:实现PPP配置、帧中继封装、ACL访问控制列表设置、NAT网络地址转换、DHCP动态地址分配等协议,巩固所学广域网技术,并加深对其概念的理解。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DHCP及其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2)PPP的配置与验证 (3)帧中继的配置与验证 (4)RIP的配置与验证 (5)标准ACL的配置与验证 (6)NAT的配置、地址映射与验证 2.设计的内容 2.1拓扑图 注:下图的拓扑图为某企业的网络规划图,包含有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核心层组要由接入R1及电信ISP组成,汇聚层主要由总部R2及分支R3组成,接入层由S1、S2、S3、S4交换机组成。在接入层R1上通过配置ACL及NAT保护内网的安全。 图2-1

105012011053 陈益梅帧中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十 课程网络管理实验名称帧中继的配置 专业_ 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__双师1班_ __ 学号___105012011053 __ 姓名陈益梅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2014年6月17日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一、实验目的 理解帧中继网络及其应用环境。掌握帧中继网络的配置。掌握静态路由/路由选择协议在帧中继网络环境中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拓扑图及IP地址规划 PC机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PC1 10.10.10.2 255.255.255.0 10.10.10.1 PC2 20.20.20.2 255.255.255.0 20.20.20.1 PC3 30.30.30.2 255.255.255.0 30.30.30.1

设备名接口名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号R1 f0/0 10.10.10.1 255.255.255.0 10.10.10.0 R1 S0/0/0 40.40.40.1 255.255.255.0 40.40.40.0 R2 f0/0 20.20.20.1 255.255.255.0 20.20.20.0 R2 S0/0/0 40.40.40.2 255.255.255.0 40.40.40.0 R3 f0/0 30.30.30.1 255.255.255.0 30.30.30.0 R3 S0/0/0 40.40.40.3 255.255.255.0 40.40.40.0 四、主要配置步骤 1、三台路由器接口分别配置ip地址。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 s0/0/0 R1(config-if)#ip address 40.40.4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nt f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0.10.10.1 255.255.255.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hostname R2 R2(config)#int s0/0/0 R2(config-if)#ip address 40.40.40.2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nt f0/0 R2(config-if)#ip address 20.20.20.1 255.255.255.0 R2(config-if)#no shutdown

TCP 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TCP/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TCP/IP协议分析的方法及其相关工具的使用; 2. 熟练掌握 TCP/IP体系结构; 3. 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4.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关协议分析。 二、实验类型 分析类实验 三、实验课时 2学时 四、准备知识 1.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 2.TCP/IP 协议 3.Sniffer工具软件 五、实验步骤 1.要求掌握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内容包括: ●捕获网络流量进行详细分析 ●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 ●实时监控网络活动 ●收集网络利用率和错误等 2.协议分析(一):IP协议,内容包括: ●IP头的结构 ●IP数据报的数据结构分析 3.协议分析(二):TCP/UDP协议,内容包括: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UDP数据结构分析

六、实验结果 1.I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IP协议数据报有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首部分为,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字段和数据部分 (2)IPV4数据结构分析:

2.TC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TCP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的三条报文来建立的。第一条报文是没有数据的TCP报文段,并将首部SYN位设置为1。因此,第一条报文常被称为SYN分组,这个报文段里的序号可以设置成任何值,表示后续报文设定的起始编号。连接时不能自动从1开始计数,选择一个随机数开始计数可避免将以前连接的分组错误地解释为当前连接的分组。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6460392.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以太网帧的封装实验

实训报告以太网帧的封装实验 1.实训目的 1)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2)对比单播以太网帧和广播以太网帧的目标MAC地址 2.实训拓扑图 以太网帧实验拓扑 PC IP地址子网掩码 PC0 PC1 PC2 PC3 3.主要操作步骤及实训结果记录 (1)任务一:观察单播以太网帧的封装 步骤1:准备工作 打开对应文件,完成初始化,删除练习文件中预设场景 步骤2:捕获数据包 进入Simulation模式。添加数据包,单击auto capture/play捕获数据包,再次单击停止捕获 步骤3:观察以太网帧的封装格式 步骤4:观察该广播包的以太网封装

DEST MAC: MAC: 步骤4:观察交换机是否会修改以太网帧各字段取值 DEST MAC:MAC:

(2)任务二:观察广播以太网帧的封装 步骤1:捕获数据包 Pc0数据帧被交换机转发给pc1、pc2、pc3(所有节点),pc1、pc2、pc3(所有节点)接收该广播帧。 步骤2:观察该广播包的以太网封装 DEST MAC:字段的取值: MAC字段取值的含义:广播地址。

4.实训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 (1)任务一中,观察到以太网帧封装格式中前导字段的取值是什么阐述其在数据帧传输过程中的作用。 答:任务一中,前导码字段取值为···1010;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其特征是每个码元中间有一次电压的跳变,用于接收方提取同步信号,以太网帧中的前导码有何作用前导码是为了隔离每个以太网帧的,也是定位符。因为以太网是变长的,所以每个帧之间需要前导来区分。 (2)任务一中,Switch0转发数据帧时是否修改其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 答:switch0转发给pc2地数据帧中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并未进行修改。 (3)交换机接收数据帧后,依据什么判断该数据帧是单播还是广播或依据什么判断向哪个目标节点转发 答: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依据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的取值判断数据帧是单播还是广播,依据目标MAC地址判断向哪个目标节点转发。

帧中继

基本的帧中继配置 实验1完成了对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为本实验提供了帧中继的链路环境。本实验将针对连接在帧中继线路上的路由器进行设置,以实现端到端的连通性。 在实际的网络项目中,我们并不调试帧申继交换机,而是调试连在帧中继线路两端的路由器。本实验所完成的就是这样的任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配置帧中继实现网络互连; ●查看帧中继pvc信息; ●监测帧中继相关信息。 2.设备需求 本实验需要以下设备: ●实验中配置好的帧中继交换机; ●2台路由器,要求最少具有1个串行接口和1个以太网接口; ●2条DCE电缆,2条DTE电缆; ●1台终端服务器,如Cisco 2509路由器,及用于反向Telnet的相应电缆; ●台带有超级终端程序的PC机,以及Console电缆及转接器。 3.拓扑结构及配置说明 本实验的拓扑如图8-4所示。

在"帧中继云"的位置,实际放置的是实验1中配置好的帧中继交换机,使用全网状的拓扑。使用帧中继交换机的S1和S2接口分别用一组DCE。DTE电缆与R1和R2实现连接。 实验中,以太网接口不需要连接任何设备。 网段划分和IP地址分配如图8-4中的标注。 本实验通过对帧中继的配置实现R1的E0网段到R2的E0网段的连通性。 4.实验配置及监测结果 第1步:配置基本的帧中继连接 连接好所有设备并给各设备加电后,开始进行实验。 这一步完成对于两台路由器S0接口的帧中继参数的配置,同时也配置E0接口。 配置清单8-4记录了帧中继的基本配置。 配置清单8-4 配置基本的帧中继连接 第1段:配置R1路由器 R1#conf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1(config)#int eO R1(config-if)#ip addr 192.1.1.1255.255.255.0 R1(config-if)#no keepa R1(config-if)#no shut R1(config-if)#int sO R1(config-if)#ip addr 172,16.1.1255.255.255.0

网络层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1)写出ping和tracert命令的格式和主要参数意义。 1)ping命令格式: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 list] | [-k Host-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ping命令参数: -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ctrl+c停止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count 指定的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echo 数据包。 -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tos 指定的值。 -r count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 -s count 指定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 -k computer-list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 指定要ping 的远程计算机。 2)tracert 命令格式: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d 指定不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h maximum_hops 指定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 -j computer-list 指定沿computer-list的稀疏源路由。 -w timeout 每次应答等待timeout指定的微秒数。 target_name 目标计算机的名称。 (2)判断一下ping命令中会出现哪些ICMP报文类型。 在ping命令中,可能会出现的ICMP报文类型有一下几种:目的站不可达;数据包超时;数据包参数错误;回答请求;回答应答;地址掩码请求;地址掩码应答;路由器恳求;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分析以太网帧与ARP协议

实验二使用Wireshark分析以太网帧与ARP协议 一、实验目的 分析以太网帧,MAC地址和ARP协议 二、实验环境 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使用Wireshark、IE等软件。 三、实验步骤: IP地址用于标识因特网上每台主机,而端口号则用于区别在同一台主机上运行的不同网络应用程序。在链路层,有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在局域网中,每个网络设备必须有唯一的MAC地址。设备监听共享通信介质以获取目标MAC地址与自己相匹配的分组。 Wireshark 能把MAC地址的组织标识转化为代表生产商的字符串,例如,00:06:5b:e3:4d:1a也能以Dell:e3:4d:1a显示,因为组织唯一标识符00:06:5b属于Dell。地址ff:ff:ff:ff:ff:ff是一个特殊的MAC地址,意味着数据应该广播到局域网的所有设备。 在因特网上,IP地址用于主机间通信,无论它们是否属于同一局域网。同一局域网间主机间数据传输前,发送方首先要把目的IP地址转换成对应的MAC 地址。这通过地址解析协议ARP实现。每台主机以ARP高速缓存形式维护一张已知IP分组就放在链路层帧的数据部分,而帧的目的地址将被设置为ARP高速缓存中找到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发现IP地址的转换项,那么本机将广播一个报文,要求具有此IP地址的主机用它的MAC地址作出响应。具有该IP地址的主机直接应答请求方,并且把新的映射项填入ARP高速缓存。 发送分组到本地网外的主机,需要跨越一组独立的本地网,这些本地网通过称为网关或路由器的中间机器连接。网关有多个网络接口卡,用它们同时连接多个本地网。最初的发送者或源主机直接通过本地网发送数据到本地网关,网关转发数据报到其它网关,直到最后到达目的主机所在的本地网的网关。 1、俘获和分析以太网帧 (1)选择工具->Internet 选项->删除文件

实验报告 3 思科 华为广域网协议配置实验

实验 3 广域网链路层协议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HDLC 、PPP 、FR 的配置 实验设备 Cisco 2621, Quidway 28系列路由器 实验概述 1. 实验环境 R A R B PC A PC B S0/0 S0/0 f0/0 f0/0 路由器各个接口的IP 地址设置如下: R A R B F0/0 202.0.0.1/24 202.0.1.1/24 S0/0 192.0.0.1/24 192.0.0.2/24 PC 机的IP 地址和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如下: PC A PC B IP 地址 202.0.0.2/24 202.0.1.2/24 Gateway 202.0.0.1/24 202.0.1.1/24

为了保证配置不受影响,请在实验前清除路由器的所有配置有重新启动(Cisco的路由器删除startup-config 文件,Quidway的路由器删除saved-config文件)。 2.实验步骤 1)配置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和主机地址,修改路由器名称为RA和RB; 2)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HDLC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3)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无验证的PPP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 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4)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PAP认证的PPP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5)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CHAP认证的PPP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6)在路由器的串口上配置帧中继协议,查看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并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内容 1.配置HDLC协议,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填写表1。 在端口状态下命令:link-protocol hdlc (Quidway命令) encapsulation hdlc (Cisco命令) 表1 实验步骤观察内容 显示路由器的串口状态Command: show interface s0/0 或:display interface s0/0 Serial0/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down Hardware is PowerQUICC Serial Internet address is 192.0.0.1/24 MTU 1500 bytes, BW 2000000 Kbit, DL Y 20000 usec, reliability 255/255, txload 1/255, rxload 1/255 Encapsulation HDLC, loopback not set 测试PC1/PC2连通状态Command: ping Pinging 202.0.1.2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Ping statistics for 202.0.1.2: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0, Lost = 4 (100% loss), 2.配置无验证的PPP协议,测试PCA和PCB之间的连通性,填写表2。在端口状态下命令:link-protocol ppp(Quidway命令) encapsulation ppp (Cisco命令)

华为实训11-1 帧中继静态映射配置

实训11帧中继静态映射配置(1) 实验目的:在三个路由器上配置桢中继网络 实验技术原理: 帧中继协议是一种简化的X.25广域网协议。帧中继协议是一种统计复用的协议,它在单一物理传输线路上能够提供多条虚电路。每条虚电路用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ata 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DLCI)来标识,DLCI只在本地接口和与之直接相连的对端接口有效,不具有全局有效性,即在帧中继网络中,不同的物理接口上相同的DLCI并不表示是同一个虚电路。 帧中继网络既可以是公用网络或者是某一企业的私有网络,也可以是数据设备之间直接连接构成的网络。 (1)DTE: 帧中继网络提供了用户设备(如路由器和主机等)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能力,用户设备被称作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 (2)DCE: 为用户设备提供接入的设备,属于网络设备,被称为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 (3)虚电路介绍: 根据虚电路建立方式的不同,虚电路分为两种类型:永久虚电路(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PVC)和交换虚电路(Switched Virtual Circuit,SVC)。手工设置产生的虚电路称为永久虚电路。通过协议协商产生的虚电路称为交换虚电路,这种虚电路由帧中继协议自动创建和删除。目前在帧中继中使用最多的方式是永久虚电路方式。在永久虚电路方式下,需要检测虚电路是否可用。本地管理接口(Local ManagementInterface,LMI)协议就是用来检测虚电路是否可用的。 LMI协议用于维护帧中继协议的PVC表,包括:通知PVC的增加、探测PVC的删除、监控PVC状态的变更、验证链路的完整性。系统支持三种本地管理接口协议:ITU-T的Q.933附录A、ANSI的T1.617附录D以及非标准兼容协议。 LMI协议的基本工作方式是:DTE设备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一个状态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6460392.html,

实验1: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协议分析

实验报告 ( 2014 /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协议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胡素君 指导单位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教学中心 日期2015.5.10

实验一:网络数据包的捕获与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方法,并用它来分析一些协议; 2、截获数据包并对它们观察和分析,了解协议的运行机制。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相关重要协议原理 2、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规则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Pc机、双绞线、局域网 四、实验步骤 1.用Wireshark观察ARP协议以及ping命令的工作过程: (1)打开windows命令行,键入“ipconfig -all”命令获得本机的MAC地址和缺省路由器的IP地址;结果如下: (2)用“arp -d”命令清空本机的缓存;结果如下 (3)开始捕获所有属于ARP协议或ICMP协议的,并且源或目的MAC地址是本机的包。(4)执行命令: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6460392.html,,观察执行后的结果并记录。

此时,Wireshark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截图表示) 2.设计一个用Wireshark捕获HTTP实现的完整过程,并对捕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截 图加分析) 3.设计一个用Wireshark捕获ICMP实现的完整过程,并对捕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要求:给出捕获某一数据包后的屏幕截图。以16进制形式显示其包的内容,并分析该ICMP 报文。(截图加分析) 4. 设计一个用Wireshark捕获IP数据包的过程,并对捕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截图加分析) 要求:给出捕获某一数据包后的屏幕截图。以16进制形式显示其包的内容,并分析在该数据包中的内容: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片偏移、寿命、协议、源Ip地址、目的地址 五、实验总结

实验3分析mac帧格式

实验3 分析MAC帧格式 实验目的 1.了解MAC帧首部的格式; 2.理解MAC帧固定部分的各字段含义; 3.根据MAC帧的内容确定是单播,广播。 实验设备 Winpcap、Wireshark等软件工具 相关背景 1.据包捕获的原理:为了进行数据包,网卡必须被设置为混杂模式。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共享式的以太网络。这些以太网是通过Hub 连接起来的总线网络。在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中,任何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候,它们之间交换的报文全部会通过Hub进行转发,而Hub以广播的方式进行转发,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都会收到这个报文,不过只有目的机器会进行后续处理,而其它机器简单的将报文丢弃。目的机器是指自身MAC 地址与消息中指定的目的MAC 地址相匹配的计算机。网络监听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这些原本要被丢弃的报文,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整个网络中信息的现状。 2.Tcpdump的简单介绍:Tcpdump是Unix平台下的捕获数据包的一个架构。Tcpdump最初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克利分校洛仑兹实验室的Van Jcaobson、Craig Leres和 Steve McCanne共同开发完成,它可以收集网上的IP数据包文,并用来分析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现在,Tcpdump已被移植到几乎所有的UNIX系统上,如:HP-UX、SCO UNIX、SGI Irix、SunOS、Mach、Linux 和FreeBSD等等。更为重要的是Tcpdump是一个公开源代码和输出文件格式的软件,我们可以在Tcpdunp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辅助分析的功能,增强其网络分析能力。(详细信息可以参看相关的资料)。 3.Winpcap的简单介绍:WinPcap是由意大利Fulvio Risso和Loris Degioanni等人提出并实现的应用于Win32 平台的数据包捕获与分析的一种软件包,包括内核级的数据包监听设备驱动程序、低级动态链接库和高级系统无关库,其基本结构如图3-1所示: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 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姓名____ ______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实验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操作系统:Windows7 ●网络平台:虚拟网络(软件Dynamips) ●IP地址:127.0.0.1 二.实验目的 ●在上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实现RIP和OSPF路由协议 ●自己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并在其上实现RIP和OSPF协议 ●通过debug信息详细描述RIP和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RIP协议中观察没有配置水平分割和配置水平分割后协议的工作流程; ●OSPF中需要思考为什么配置完成后看不到路由信息的交互?如何解 决?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 ●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

编写.net文件 autostart = false [localhost] port = 7200 udp = 10000 workingdir = ..\tmp\ [[router R0]] image = ..\ios\unzip-c7200-is-mz.122-37.bin model = 7200 console = 3001 npe = npe-400 ram = 64 confreg = 0x2102 exec_area = 64 mmap = false slot0 = PA-C7200-IO-FE slot1 = PA-4T s1/0 = R1 s1/1 s1/1 = R2 s1/2

帧中继基础知识总结

帧中继基础知识总结 版本V1.0 密级?开放?内部?机密 类型?讨论版?测试版?正式版 1帧中继基本配置 1.1帧中继交换机 帧中继交换机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一般不需要我们配置,由运营商设置完成,但在实验环境中,要求掌握帧中继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配置示例: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frame-relay route 103 interface s0/3 301 no shutdown

1.2环境1 主接口运行帧中继(Invers-arp) FRswitch(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连接到R1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no shutdown interface s0/2// 连接到R2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201 interface s0/1 102 no shutdown R1的配置如下: interface serial 0/0 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252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 接口封装FR,通过invers-arp发现DLCI,并建立对端IP到本地DLCI的映射(帧中继映射表)no shutdown R2的配置如下: interface serial 0/0 ip address 192.168.12.2 255.255.255.252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shutdown

实验5fr(帧中继)的配置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班级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成绩 实验题目实验 5 FR 的配置实验时间 实验 5 FR 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帧中继的基本原理;掌握帧中继网络数据转发的过程;掌握帧中继的基本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软件、硬件及条件) 3Windows 主机+3 台路由器+FR 的网络 或者 1 台 Windows 主机+packet tracer 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 理解 FR 的工作原理,通过路由协议(本实验采用 RIP 协议)实现 FR 网络的互通。 四、实验拓扑

五、实验步骤 1、在 Packet Tracer 上边画好拓扑,并配置好模块和帧中继 DLCI,配置过程: 1)添加 3 台路由器,为路由器添加 S 端口模块( NM-4A/S 模块)。(由于实验室路由器的 s 端口数量有限,建议大家用模拟器实现本实验) 以R1为例 2)添加一个 Cloud-PT-Empty 设备(Cloud0)模拟帧中继网络,为 Cloud0 添加3 个 S 端口模块,分别与路由器连。

如图: 3)设置好 S1,S2,S3,的 DLCI 值: 以S1为例 先在DLCI选框上填上DLCI的值,在Name选框上填上Name的值,最后按下Add键,结果如下:

4)配置好 Frame-relay 连接: 结果如下: 5)连接端口注意:路由器作为 DTE 设备,Cloud0 作为 DCE 设备,按照拓扑添加 3 台 PC作测试用,连接到路由器 F 端口,并启动各连接端口。为各 PC 设置好 IP 和网关,做好 ip 地址的规划,网络拓扑就基本完成。 2、配置 3 台路由器的 FR R1 路由器配置:

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 实验分组号: 实验人:郑微微 班级: 12计算机科学系本四B班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阮锦新 实验场地:网络实验室706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 17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协议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加深网络层协议的理解 4、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下载安装Ethereal/Wireshark/Sniffer中的一款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了解网络分析工具软件的常见功能与常见操作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实验环节 三、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8 2、已安装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3、PC机能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IP头的结构 (2)IP报文分析 2、实验原理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P报文格式 五、需求分析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两个主要的协议之一,而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因此在数据链路层是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另外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在TCP/IP的标准中,各种数据格式常以32位为单位来描述,通过分析IP数据报的格式就能够知道IP协议都具有哪些功能。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抓取浏览器数据包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 (2)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IP地址。 (3)关闭浏览器,停止抓包。 (4)存储所捕获的数据包。 (5)分析数据包。 七、实验分析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为“==”

实验一 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

【实验一以太网数据帧的构成】 【实验目的】 1、掌握以太网帧的构成,了解各个字段的含义; 2、能够识别不同的MAC地址并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3、掌握网络协议分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4、掌握协议仿真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实验内容】 1、学习协议仿真编辑器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器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协议仿真编辑器编辑以太网帧,包括单帧和多帧; 4、学会分析以太网帧的MAC首部; 5、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6、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7、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 8、了解LLC-PDU的内容; 【实验原理】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⑴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⑵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⑶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 802 标准特意把LLC 独立出来形成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媒体无关,仅让MAC子层依赖于物理媒体和媒

《网络技术及产品应用》实验报告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 学生校内实验实训报告 2011 --2012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计算机系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及产品应用 专业班级:10级计算机系网络技术班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制

填写说明 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要与实验指导书或课程标准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要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型实验。 3、实验室:实验实训场所的名称;组别:实验分组参加人员所在的组号。 4、实验方案设计(步骤):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验证型),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5、实验小结:对本次实验实训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等。 6、备注:分组实验中组内成员分工、任务以及其他说明事项。 注意: ①实验实训分组完成的,每组提交一份报告即可,但必须说明人员分工及职责。不分组要求全体成员独立完成的实验实训项目可由指导老师根据个人完成情况分组填写。 ②实验成绩按照百分制记,根据教学大纲及课程考核要求具体区分独立计算、折算记入两种情况。 ③本实验实训报告是根据计算机系实验的具体情况在学院教务处制的实验实训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改制的。特此说明。

成绩单 组别:小组成员:杨林林赵俊旭 次数实验实训项目名称成绩 1 交换机端口隔离 2 跨交换机实现VLAN 3 单臂路由 4 无线网络 5 创建ACL访问列表 6 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 7 IPV6路由 8 密码恢复技术 9 配置PPP及PAP认证 10 DHCP与NAT配置 总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