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白斑的火针治疗体会

外阴白斑的火针治疗体会
外阴白斑的火针治疗体会

外阴白斑的火针治疗体会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是一组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常见慢性病变,这类病变过去最早被归类于外阴白斑、外阴干枯症、外阴营养不良,1987年国

际外阴疾病研究学会(ISSVD)与国际妇科病理家学会(ISGYP)提出新的分类系统与命名,

建议采用本命名,包括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和其他外阴皮肤病。由于外阴硬化性

苔藓和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的外阴皮肤黏膜多呈白色或淡白色,故也称为外阴白色病变。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难忍,抓破后伴有局部疼痛,同时出现色素脱失、干燥、增厚、甚至出现皮肤萎缩、溃破,大小阴唇萎缩以致消失不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

身心健康。从历代中医相关文献记载中总结火针疗法的发展历史,火针疗法首见于《黄帝内经》,至汉代已经被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进入鼎盛时期,并分别明确

各时期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从简

陋的工具、原始的操作和狭窄的临床适用的范围,逐步改进,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拓宽应

用范围,使之成为针灸疗法中独树一帜的医疗体系。火针是古代九针中之“大针”,亦称燔针、烧针等。火针疗法即是用特制的针具,烧赤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使用火针时,由于灼热疼痛明显,一般不易被病人接受,但此法在治疗妇女外阴白斑中,确实具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外阴白斑;火针疗法

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的记载,但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将本病归属于“阴痒”、“阴疮”等

范畴。“阴痒”病名首见于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阴痒汁出。嚼生大豆黄,涂之。”指妇

人外阴、阴道瘙痒,甚至疼痛难忍,坐卧不安者。“阴疮”即指妇女阴户生疮,甚至溃烂,脓

水淋漓不断,色黄味臭,又称“阴蚀”。“阴蚀”一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狼牙汤治疗阴疮。《素问?金匮真言论》:“肾,开窍于二阴”。《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环阴器”。中医治疗外阴白斑的内治法有很多,如《素问?厥论》:“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根据以上经典所述,中医认为本病的病

因病机多属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肌肤失养,生风化燥。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为主,再

结合临床症状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方法诸多且疗效显著,如外洗法,外搽法,

纳药法,针灸法等,本文旨在讨论针灸法中的火针疗法治疗外阴白斑。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

多数局部刺激引起瘙痒,局部微循环障碍、局部代谢紊乱以及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

素等。由于本病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式疾病,且患者就诊范围较分散,其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仍需进一步的探究。

案例分析:患者肖某,2017年3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主诉:阴痒2年余,伴外阴

色素脱失半年。自述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瘙痒,自用甲硝锉洗液外洗,症状偶有缓解

但反复发作,近半年出现外阴皮肤粗糙,色白。妇科检查:左侧大阴唇和小阴唇出现条索样

白色斑块,边界清楚,阴蒂与阴蒂包皮皮肤粗糙并伴有色素脱失。诊断:外阴白斑。经火针

治疗5次后,白色斑块明显缩小,局部皮肤红润,瘙痒症状减轻。又经过5次治疗后,检查

外阴大小阴唇色泽正常,皮肤光滑,阴蒂及阴蒂包皮色泽恢复正常,瘙痒消失,随访三个月,无复发,告愈。

体会:外阴白斑是妇科常见的难治愈、易复发疾病之一。同时给患者带来难以摆脱的痛

苦和不便,影响了社会和家庭的和谐。近年来中医药探究了一系列的内服和外治法,其具有

操作简单,痛苦性小,患者依从性较好的特点,同时有疗效显著,复发及癌变率减低的优势。冲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冲脉为血海,为全身气血运行之要冲。其脉与足阳明胃经

交会于气街穴,守后天水谷精微所供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同属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火针治疗外阴白斑,外阴白斑多属于阴痒之湿热下注型,

热症用“火”,实为同气相求,引而发之之意。正如《素问?六元正级大论》曰:?火郁发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