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液常见问题的处理

切削液常见问题的处理
切削液常见问题的处理

切削液常见问题的处理

由于水性的切削液自身的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包括温差、水质、原料品质、使用的工况、操作工的习惯等。对于部分的问题我们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和方案供您参考。

一、如何处理切削液伤手的问题

切削液伤手的特征有:手脱皮、皮肤起红疹、起泡、发炎、瘙痒、有伤口的地方溃烂等,解决这些需要了解切削液的各种组分。

1、对于手脱皮这种情况,跟切削液的pH值存在很大的关系,过高就会出现这种特征,一般加工铸铁、钢材类的切削液pH值尽量保持在8.5-9.5之间、对于铝材切削液pH值应保持在8.5-9.0之间合适。如减少三乙醇胺的使用量

2、对于手上皮肤的其他症状。多数跟切削液中的杀菌剂有关,杀菌剂使用量太高会刺激皮肤,出现炎症,三嗪类的杀菌剂如(BK)作用机理是细菌分解杀菌剂从而产生甲醛,甲醛有防腐灭菌的效果。甲醛会刺激皮肤,出现炎症,所以使用这类杀菌剂不宜过高,另外过多的使用亚硝酸钠也会刺激皮肤,出现瘙痒、溃烂的产生

此外也不排除其他的原因,如操作人员的体质、皮肤过敏等因素

二、关于加工出来的铸铁件、钢件没有生锈,而机床导轨出现生锈的情况

有些负荷加工需要添加极压剂(主要以含S、P、Cl等极压活性元素的化合物),这类添加剂和润滑剂复配使用可以大大改善切削的难易程度,提高刀具的抗磨损的能力。缺点是这些物质加入到水溶性切削液中容易对多种金属产生腐蚀。这些化合物溶于水后产生少量游离的CL、S、P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产生酸从而会腐蚀导轨。

对于国内生产氯化石蜡S52最好加点油酸进去,把游离态的元素中和达到抗腐蚀的效果、

三、对于全合成切削液在夏天出现的工件生锈的情况

全合成的切削液由于不含油,很多生产厂家会选择无机盐作为其防锈的添加剂,如亚硝酸钠、硼砂、苯甲酸钠、葡萄糖酸钠、碳酸钠等,钼酸钠的防锈性很好,但是价格太贵,其他无机盐的添加量一般会很高才能达到很好的防锈效果,夏天天气热,水分蒸发大,再加上操作人员不及时的添加切削液,导致液槽里面的无机盐达到饱和状态,从而析出,附着在工件表面,不仅防锈达不到,给后面的清洗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在无机盐添加量上适当的减少,添加有机防锈剂能改善这一点如硼酸酯、氨基酸酯、羧酸等,不仅防锈很好,而且体系更为稳定。

四、折光仪和酸度计在切削液的使用上的问题

折光仪已经成测量切削液的有效成分标志性的仪器,具有检测方便,读取快速的优点,其作用机理是利用光线测试液体浓度。对于新液(刚兑水的切削液)测量的值最为准确,一般切削液的出厂检验就是通过它来完成。对于在机床上使用一段时间的切削液的检测值就不那么准确了,这时候检测的值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作为评判切削液有没问题的依据。大多数的机床使用中会出现液压油、导轨油等机械用油泄漏到切削液中,此时用折光仪检测的值虚高,与真实值存在差距,这时需要检测人

员根据经验和现场工况判断问题的严重与否,提出适当的建议,如清洗液槽添加新鲜的切削液

酸度计是检测切削液的主要仪器,通过电极放电,检测切削液的导电大小,在转化成pH值,只要周期性检测的值没有大的变化,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8.5-

9.5),切削液都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五、关于磨削时产生的“烧伤”是冷却不够还是润滑不够

磨削时产生的烧伤发蓝等问题是磨削时局部高温所致,磨削是高速切削加工,在磨削点要产生瞬间高温。因此烧伤问题在磨削加工中时有发生。磨削液的作用是将砂轮及工件上累积的热量及时带走而使其保持在较低的温度水平下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砂轮和工件处在较低的温度水平下当然对降低磨削区的温度有效,但这种冷却降温是间接的。最直接的办法是改善磨削区的润滑条件,减少摩擦点瞬间的高温更有效。所以如果是发生烧伤问题,主要通过提高磨削液的润滑性来解决。

六、对于加工铝件时发生的工件表面发黑、发霉的问题

由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活泼,容易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出现腐蚀、锈点、发黑、发霉。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切削液的pH值不能过高,维持在8.5-9.0之间。选用的防锈剂需要有缓蚀和维持pH 值的稳定性能,最好选用那些在工件表面能形成一层保护膜的防锈剂,如磷酸酯、硅酸钠等。尽量少使用那些无机盐防锈剂,使用的无机盐的量也不易高。对于加工后的铝件需要及时清洗,然后涂上防锈油等能起到防锈的作用(或者钝化)。

七、切削液使用时出现很多的泡沫的原因

切削液的组分中含有很多的表面活性剂,俗称为清洗剂,如TX-4、平平加、6501、6503等,这些清洗剂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对于机械加工是不利的。会污染加工环境,给生产的人员带来不便,泄漏出机床也会使切削液的清洗能力降低。这时可以采取添加少量的消泡剂(硅油类的效果最快、聚醚类的持续性强,能抑泡)来补救。另外切削液在夏天的时候需要在提高其母液中的消泡剂的含量,同时这也跟机床液槽的液位和循环泵的密封性有关。对于这些情况适当的增加消泡剂的量就可以解决。

八、切削液使用时出现的发臭的问题

切削液分为乳化油(乳化液)、半合成(微乳液)、全合成。由于乳化油里面含有大量的矿物油,这给细菌,真菌,霉菌提供了温床。如果不添加杀菌剂,在很短的时间里细菌就会大量滋生,出现发臭,选用不适合的杀菌剂也不能解决问题。

目前杀菌剂分为三嗪类(BK)、吗啉衍生类(MBM)、吡啶硫酮钠、苯并异噻唑啉酮、多氯酚等,常用的是BK、MBM这两类。BK甲醛释放型对于细菌有效,真菌、霉菌效果一般,适合在半合成和全合成中使用,在乳化油中会出现析出、分层。另外机床液槽里面没有细菌,就不会产生甲醛,也就不会起到杀菌、灭菌的效果。MBM吗啉类对于细菌、真菌、霉菌都有效,适合在乳化油等含油量高的加工液中使用。

另外诺泰公司推出一款新型的杀菌剂MBA属于二亚甲基二胺类,对细菌、真菌、霉菌均有效,且对皮肤刺激小,比常规的三嗪类的杀菌剂的有效物含量高,广泛用于乳化油、微乳化和全合成切削液中,且性价比更高

销售工程师杨大明

切削液废水处理方案

切削液废水处理方案 切削液的净化设备在切削液使用过程中,因为混入细切屑、磨屑、砂轮末和尘埃等杂质,严重影响工件外表粗糙度,下降刀具和砂轮的运用寿命,并使机床和循环泵的磨损加速。 切削液废水处理方案在切削液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入细切屑、磨屑、砂轮末和灰尘等杂质,严重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刀具和砂轮的使用寿命,并使机床和循环泵的磨损加快。此外,由于机床漏油,使润滑油落入水基切削液中,使乳化液产生乳油,合成液中的表面活性剂与润滑油作用而转变为乳化液,改变了水基切削液的质量,导致冷却性能下降和缩短使用周期。所以在使用切削液时,必须随时清除杂质和浮油,才能保证冷却液循环使用的质量。 (1)沉淀、分离装置:1)沉淀箱,2)旋风式分离器,3)磁性分离器,4)漂浮分离器,5)离心式分离器,6)静电分离器; (2)介质过滤装置:介质过滤就是以多孔性物质作过滤介质,将切(磨)削液中磨屑、切屑、砂轮末和其他杂质污物分离出来。过滤介质有两种:1)经久耐用的,有钢丝、不锈钢丝等编织的网,尼龙合成纤维编织的平纹或斜纹的滤布。这些过滤介质,在筛孔堵塞时均能清洗,其过滤精度取决于筛孔直径的大小,在堆积一定量切屑时,其过滤精度会更

高。其他过滤介质如油毛毡、玻璃纤维结合的压缩材料,其过滤精度可达数微米。2)一次性的,即用后就报废的过滤介质,有过滤纸、毛毡或纱布等,其过滤精度可达20um-5um 左右。其他还有硅藻土、活性土等涂层过滤介质,其过滤精度可达2um-1um,不过有时会把极压添加剂和其他一些添加剂过滤掉。 过滤装置分为重力、真空和加压三种。 2.切削液的废液处理 (1)油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油基切削液一般不会发臭变质,其更换切削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切削液的化学变化、切屑混入量增大、机床乳化油的大量漏入及水的混入等原因,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1)改善油基切削液的净化装置;2)定期清理油基切削液的切屑;3)通过检修机床防止润滑油漏入;4)定期补充切削润滑添加剂;5)加热去除水分,并经沉淀过滤后加入一些切削油润滑添加剂,即可恢复质量,继续使用。 油基切削液最终的废油处理一般是燃烧处理。为了节省资源,也可对废油进行再生。 (2)水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水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燃烧处理四大类。 1)物理处理,其目的是使废液中的悬浊物(指粒子直径在10um以上的切屑、磨屑粉末、油粒子等)与水溶液分离。

刀具常见问题

问题原因解决方法 铣刀断损进给速度太快,转速太慢降低进给速度,或提高加转速 切削余量太多减少切削量 刀具伸出太长,夹持部位太少尽量减少伸出部分,保证夹持倍在4倍柄以 刃口磨损严重换刀重磨,或降低切削速度 夹具精度太差更换夹具 主轴或夹具松动调整主轴或夹具 加工面复杂,列角太多调整切削参数,编程方式 工件固定不稳改善工装夹具,确保工件稳固 排屑不良,沾屑严重重选刀具型号,改变冷却方式 刀刃易崩裂进给速度太快,刃口太锋利或刀尖角太尖降低进给速度用金钢锉倒角,使刃口杶化夹头精度太差或安装不良更换夹头,或清理夹头人的碎屑 夹具刚性太差,把握力不够降低切削参数 工件形状复杂,死角太多改低切削参数及编程方式 工件安装不稳固改善工装夹具,确保工件稳固 切削方向不正确一般采用顺铣方式切削 材料中有杂质注意材料及切削速度 刀刃易磨损回转速度太快或进给速度太慢降低回转数或提高进给速度 主轴或夹具精度不高调整主轴精度或更换夹具 排屑不佳,刀刃粘屑选择正确的刀具型号,改善排屑方式 工件材料不明,刀具型号选择不正确确定材质近目录选择相应型号刀具 切削液选择不正确选择正确的切削液 切削方向不正确选择顺铣方式 表面光洁度进给速度太快或转速太慢低进给速度或提高转速 刀具磨损严重更换刀具 不佳刀具研磨后精度不高精加工推荐使用新刀具 切削屑堆积太多清除切削屑,改变冷却方式 切削液选择不正确选择正确的切削液 刀具振动大选择高刚性,精度高,把握力强的夹具,尽量注明: 1.精细文字图案雕刻时应选用小角度、小刀尖刀具,大文字图案雕刻时在不影响 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大角度、大刀尖,雕刻刀加工路径设计时,尽量选用 刀具角度和刀尖最大化以提高雕刻效率。雕刻材质较硬材质角度应大,刀尖宜大。 2.小功率的主轴电机(夹具较小的)宜选用小柄刀具( 3.175毫米、 4.0毫米) 走刀速度不应太快,在高速铣削中保持最小的阻力,获得最佳切割效果,大功率 电机可以选用大柄径刀具来提高雕刻速度。 3.刀具刃长的选择应是,在加工板材厚度上加2-3MM为最合适的刀具刃长。切割 压克力电机转速在18000—24000转/分,刀具刃长过长不宜用来加工较硬材质。

金属切削液废水的处理

机械金属切削液的净化及废液处理来源:中国环保联盟更新时间:10-1-29 16:031.切削液的净化装置在切削液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入细切屑、磨屑、砂轮末和灰尘等杂质,严重影响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刀具和砂轮的使用寿命,并使机床和循环泵的磨损加快。此外,由于机床漏油,使润滑油落入水基切削液中,使乳化液产生乳油,合成液中的表面活性剂与润滑油作用而转变为乳化液,改变了水基切削液的质量,导致冷却性能下降和缩短使用周期。所以在使用切削液时,必须随时清除杂质和浮油,才能保证冷却液循环使用的质量。(1)沉淀、分离装置:1)沉淀箱,2)旋风式分离器,3)磁性分离器,4)漂浮分离器,5)离心式分离器,6)静电分离器;(2)介质过滤装置:介质过滤就是以多孔性物质作过滤介质,将切(磨)削液中磨屑、切屑、砂轮末和其他杂质污物分离出来。过滤介质有两种:1)经久耐用的,有钢丝、不锈钢丝等编织的网,尼龙合成纤维编织的平纹或斜纹的滤布。这些过滤介质,在筛孔堵塞时均能清洗,其过滤精度取决于筛孔直径的大小,在堆积一定量切屑时,其过滤精度会更高。其他过滤介质如油毛毡、玻璃纤维结合的压缩材料,其过滤精度可达数微米。2)一次性的,即用后就报废的过滤介质,有过滤纸、毛毡或纱布等,其过滤精度可达20um-5um左右。其他还有硅藻土、活性土等涂层过滤介质,其过滤精度可达2um-1um,不过有时会把极压添加剂和其他一些添加剂过滤掉。过滤装置分为重力、真空和加压三种。2.切削液的废液处理(1)油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油基切削液一般不会发臭变质,其

更换切削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切削液的化学变化、切屑混入量增大、机床乳化油的大量漏入及水的混入等原因,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1)改善油基切削液的净化装置;2)定期清理油基切削液的切屑;3)通过检修机床防止润滑油漏入;4)定期补充切削润滑添加剂;5)加热去除水分,并经沉淀过滤后加入一些切削油润滑添加剂,即可恢复质量,继续使用。油基切削液最终的废油处理一般是燃烧处理。为了节省资源,也可对废油进行再生。(2)水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水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燃烧处理四大类。 1)物理处理,其目的是使废液中的悬浊物(指粒子直径在10um 以上的切屑、磨屑粉末、油粒子等)与水溶液分离。其方式有下述三种:利用悬浊物与水的密度差的降解分离及浮游分离,利用滤材的过滤分离,利用离心装置的离心分离。2)化学处理,其目的是对在物理中未被分离的微细悬浊粒子或胶体状粒子(粒子直径为0.001-10um的物质)进行处理或对废液中的有害成分用化学处理使之变无害物质,有下述四种方法:使用无机系凝聚剂(聚氯化铝、硫酸铝土等)或有机系凝聚剂(聚丙烯酰胺)等促进微细粒子、胶体粒子之类的物质凝聚的凝聚法;利用氧、臭氧之类的氧化剂或电分解氧化还原反应处理废液中含有害成分的氧化还原法;利用活性碳之类的活性固体使废液中的有害成分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达到处理目的的吸附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使废液中的离子系有害成分进行离子交换而达到处理目的的离子交换法。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的目的是对物理、

切削液使用方法

切削液的使用与保养 金属切削液以其物美价廉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在其使用过程中, 因使用者没有按规范化的要求使用,以致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切削液的正确使用方法 稀释使用:切削液的稀释关系到切削液的稳定.切削液在使用前,要先确定稀释的比例(5%)和所需切削液的体积.然后算出所用切削液(原液)量和水量. 操作方法:选取洁净的容器,将所需的全部水倒入容器内,然后在低速搅拌下加入切削液(原液).配制切削液时,原液的加入速度保持均稳. 特别注意:切削液原液和水的加入顺序不能颠倒,尽量不要在机床的油池(槽)内直接调配工作液.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经常看到工人在配制切削液时随意性较大, 操作者看到水箱内切削液少了就加水,加浓缩液,搅拌后觉得切削液浓度不够,再加浓缩液;看上去太浓了又再加水,一切以感觉为主. (切忌只加水,不加原液),认为什么比例不比例的,差不多就行,它造成的结果是今天的配制比例是1:20,明天也许是1:10或1:30,这必定会对切削液产生严重影响. 水溶性切削液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不同的加工形式对润滑和冷却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一般规律是切削负荷越大,润滑要求越高,则切削液配制浓度相对越大;加工速度越高则对冷却的要求偏重一些,切削液配制浓度则相对低一些. 一般情况下切削负荷的变化规律是:磨削<车削<铣削<拉削.而加工速度则正好相反.

注意事项:本品用水稀释时,请选用优质水源(如自来水或其他优质水),禁用深井水,河水或未净化的水。室内贮存,选择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防止水分和杂质混入而影响产品质量。 二、连续使用由于切削液使用环境是开放式的, 以及一般的切削液组成成分抗菌性能有限, 所以就给外界细菌和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创造了条件. 由于切削液中生长的细菌多数为厌氧菌, 所以切削液长时间停机不用就会形成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缺氧环境, 而连续使用则使空气中的氧气能充分与切削液接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细菌的生长.故切削液使用"不怕动就怕静",所以停机时间最长不要超过三天。 三、切削液的清洁卫生切削液的维护管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防止外界污染物的混入和及时清除, 另一个是保持水溶性工作液的性能稳定:如浓度,防锈性,pH 值,抗菌能力等. 虽然一般切削液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但某些成分由于就是细菌和微生物的养分, 所以在抗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切削液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各种杂物往往是切削液腐败的根源.例如:烟头,茶水,棉纱等杂物随意丢弃于水槽内,污染了切削液,成为了细菌和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载体和养分,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不让外界异物混入,一旦混入须立即清理. 在基本无外界异物混入的情况下, 污染切削液的物质主要是金属粉末和砂砾细粉, 漂浮油和游离水,微生物和繁殖物等等. 漂浮油是指机床传动和液压系统用油因机床密封不严, 漏入切削液系统的油.漂浮油的危害是使切

深孔加工常见问题

深孔加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深孔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被加工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不达标以及刀具的寿命缩短等问题,如何减少甚至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孔径增大,误差大 1)产生原因 铰刀外径尺寸设计值偏大或铰切削刃口有毛刺;切削速度过高;进给量不当或加工余量过大;铰刀主偏角过大;铰刀弯曲;铰切削刃口上粘附着切屑瘤;刃磨时铰切削刃口摆差超差;切削液选择不合适;安装铰刀时锥柄表面油污未擦干净或锥面有磕碰伤;锥柄的扁尾偏位装入机床主轴后锥柄圆锥干涉;主轴弯曲或主轴轴承过松或损坏;铰刀浮动不灵活;与工件不同轴以及手铰孔时两手用力不均匀,使铰刀左右晃动。 2)解决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小铰刀外径;降低切削速度;适当调整进给量或减少加工余量;适当减小主偏角;校直或报废弯曲的不能用的铰刀;用油石仔细修整到合格;控制摆差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冷却性能较好的切削液;安装铰刀前必须将铰刀锥柄及机床主轴锥孔内部油污擦净,锥面有磕碰处用油石修光;修磨铰刀扁尾;调整或更换主轴轴承;重新调整浮动卡头,并调整同轴度;注意正确操作。 2、孔径缩小 1)产生原因

铰刀外径尺寸设计值偏小;切削速度过低;进给量过大;铰刀主偏角过小;切削液选择不合适;刃磨时铰刀磨损部分未磨掉,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铰钢件时,余量太大或铰刀不锋利,易产生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以及内孔不圆,孔径不合格。 2)解决措施 更换铰刀外径尺寸;适当提高切削速度;适当降低进给量;适当增大主偏角;选择润滑性能好的油性切削液;定期互换铰刀,正确刃磨铰刀切削部分;设计铰刀尺寸时,应考虑上述因素,或根据实际情况取值;作试验性切削,取合适余量,将铰刀磨锋利。 3、铰出的内孔不圆 1)产生原因 铰刀过长,刚性不足,铰削时产生振动;铰刀主偏角过小;铰切削刃带窄;铰孔余量偏;内孔表面有缺口、交叉孔;孔表面有砂眼、气孔;主轴轴承松动,无导向套,或铰刀与导向套配合间隙过大以及由于薄壁工件装夹过紧,卸下后工件变形。 2)解决措施 刚性不足的铰刀可采用不等分齿距的铰刀,铰刀的安装应采用刚性联接,增大主偏角;选用合格铰刀,控制预加工工序的孔位置公差;采用不等齿距铰刀,采用较长、较精密的导向套;选用合格毛坯;采用等齿距铰刀铰削较精密的孔时,应对机床主轴间隙进行调整,导向套的配合间隙应要求较高或采用恰当的夹紧方法,减小夹紧力。

水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

水基切削液的废液处理 ————乳化液和微乳液的废液处理 水基切削液的种类很多,其组成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它们的废液处理也应当采取相适应的措施。 应根据废液的量、组成、浓度等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 1、废乳化液的破乳这类废液的破乳处理有盐析法、凝聚法、酸化法、混合法等。 盐析法盐析法是在废乳液中加入电解质,使产生强烈的水化作用,使乳化液中的自由分子减少了。当电解质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产生脱水作用,从而破坏了油珠周围的水化层,同时还中和了油珠的电性,破坏了它的双电层结构,因而失去稳定性,产生聚结现象。并且电解质还能使油相的表面张力增大,从另一角度破坏了原来的平衡。这些作用的最终结果,使乳化液产生产生油、水分层。 盐析法特点:析出的油质量好,但投药量大,水中含盐量高,给污水净化带来一定的困难。 凝聚法凝聚剂溶解在水中,经水溶解一般都成为胶体状态存在,这些胶态聚合物,在水中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配位体等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吸附现象。凝聚剂的聚合物一般都是比较长的线型分子。这些伸展了的分子很容易为几个甚至好多个油珠所吸附、形成油珠的化学桥联产生凝聚作用;同时凝聚剂中,特别是一些低分子电解质,同样也存在着油珠微粒的静电作用,促成油珠相互靠近而发生凝聚。 常用的凝聚剂有明矾、聚铝、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铁等。 凝聚法特点:投药量少、成本低、但油质一般较差。 混合法混合法是盐析法和凝聚法的综合。它集中了两个方法的优点。混合法实际上就是盐析法,所不同的是加入的盐类较盐析法少得多;加凝聚剂前油尚未析出,故不需单独除油。 混合法的特点是耗药量中等,破乳能力强,但油质较盐析法差,比凝聚法好。 酸化法酸化法就是往废乳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使其产生化学反应,促使乳液中的脂肪酸分解析出脂肪酸,由于这些高级脂肪酸不溶于水,所以失去乳化能力,达到破乳的目的。使用酸可以是酸洗金属件下来的废酸。其加入量是废乳液量的6%左右。搅拌半小时后,静置24h其继续反应分层,将浮在上层的油吸出,再投石灰1%左右,进行中和处理,并使其PH值提高到6~8之间,待产生的杂质全部下沉后,水即清澈透明。 2、水的净化废乳液经上述任一方法处理,水质已经大大改善,但这些指标远远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尚需对分离出来的水进行净化。其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生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臭氧法、超滤法等。 3、废乳化油的再生经前面四个破乳方法所获得的废油均可以再生。由于乳化液中的乳化剂在生产使用和破乳过程中受到一定损耗,故再生废油时需给予补偿。而且对于破乳过程中受到变形或分解了的乳化剂应重新还原、恢复其乳化能力。 废油再生的步骤是: 1)脱水破乳后所得到的废油中常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水中含氯较高,这些氯化物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因此,需将水分排除干净。 2)加碱添加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其用量依据乳化油的PH值应在8~9之间

切削液使用规范标准

1. 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正确使用和管理切削液,提高切削液使用价值,特制定此规范。 1.2 范围 工厂车间所用切削液的管理。 2. 职责 工厂设备工程部油料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切削液使用进行管理,并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并负责对切削液使用状态(劣化程度)进行判定。 3. 术语 4. 切削液使用管理 4.1 切削液分类 4.1.1切削液种类:油基、水基(乳化液,微乳化液,合成液) 4.1.1.1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油基切削液可归纳为4类: A)纯矿物油 B)减摩切削油 C)非活性极压切削油 D)活性极压切削油 4.1.1.2按照稀释液的性状,水基切削液可归纳为3类:

A)乳化液 B)微乳化液 C)合成液 4.2切削液的应用 4.2.1正确清槽,消毒和配制新液 4.2.1.1排空原液:尽可能完全排空原工作液。 4.2.1.2清渣:彻底清除工作液系统和存有工作液的液槽、机床表面、泵和循环管道系统及过滤系统,清除对象包括切屑、污渣、杂油、污泥等杂质,不留死角。 4.2.1.3清洗杀菌:用1~2%的切削液和0.1~0.3%的杀菌剂配制清洗液,循环清洗系统至少不低于1小时,可延长至4小时。 4.2.1.4排空,检查清洗效果。 4.2.1.5配制新液:首先测量槽体体积(长×宽×高),按要求确定配比浓度;液槽注入新水,开启循环系统,按比例缓慢加入切削液(定量的)原液使其完全混匀(不可先加切削液后注入水稀释);使用折光仪进行浓度监测,并用折光系数校正读书,使其达到规定的使用浓度。 4.2.1.6切削液浓度=折光仪读数*折光系数 切削液浓度:工作液中含有原液的质量分数。例如,100kg工作液中含有原液5kg,则工作液的浓度为5% 4.2.1.7进入加工 4.2.2切削液的日常维护 4.2.2.1补给切削液时应该在其他容器内预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然后注入切削液箱。为图省事只补充给水是引起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避免。 4.2.2.2切削液的稀释关系到乳化液的稳定。切削液在使用前,要先确定稀释的比例和所需乳化液的体积。然后算出所用切削液(原液)量和水量。选取洁净的容器,将所需的全部水倒入容器内,然后在低速搅拌下加入切削液原液。配制乳化液时,原液的加入速度以不出现未乳化原液为准。切削液原液和水的加入程序不能颠倒。 4.2.2.3 现场有专职人员对切削液进行管理维护,每日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 浓度(折光)、PH值(8.5~9.2)、外观(变色、破乳)、气味、浮油、泡沫等情况。 4.2.2.4 保持切削液的洁净,严禁向系统抛杂物、洗涤物品及流入脏水(洗衣、洗手等)。 4.2.2.5 根据日检情况,认真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 4.2.2.6 水溶性切削液监测内容

机械类废水处理

机械切削液废水处理 一、背景条件 目前,我国机械加工业产生大量切削液,切削液是一种用在金属切、削、磨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刀具和加工件的工业用液体 , 切削液由多种超强功能助剂经科学复合配伍而成,同时具备良好的冷却性能、润滑性能、防锈性能、除油清洗功能、防腐功能、易稀释特点。由于废液排放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产生大量化学耗氧量COD,消耗大量工业用水,废液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受到重视,因此需要处理达标后排放。 二、TEC多维电极羟基发生器技术简介 我公司检测了在各种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初生态H2O2的浓度(如表1所示),并通过ESR法证实了·OH的存在。我们提出的这种·OH自由基产生的方法实践证明具有设备简单,投资省,效果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我们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生·OH自由基的三维电极装置命名为多维电极羟基发生器(亦称羟基絮凝复合床),其作用原理是:根据废水中需要去除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在两个主电极之间充填高效、无毒的颗粒状专用材料,催化剂及一些辅助剂,组成去除某种或某一类污染物最佳复合填充材料作为粒子电极。将这些材料装填于结构为方形或圆形的复合装置时,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装置内便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具极强氧化性能的羟基自由基(·OH)和新生态的混凝剂。这样废水中的污染物便会发生诸如催化氧化分解、混凝、吸附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迅速被去除。 2.1 羟基自由基(·OH)产生的方法及其原理 羟基自由基如下表所示,其标准电极电位仅次于F2+2H+/2HF,比O3+2H+/H2O+O2还要高,因此是极强的氧化剂。 表几种氧化剂的电极电位 羟基自由基产生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是Fenton试剂,即利用下述反应产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_切削液处理方法详解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_切削液处理方法详解 本文档由深圳机械展SIMM整理,详细介绍切削液的使用方法。 为正确使用和管理切削液,提高切削液使用价值,必须严格按照切削液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吗,我们下面来一起看看切削液处理方法。 范围 工厂车间所用切削液的管理。 职责 工厂设备工程部油料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切削液使用进行管理,并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并负责对切削液使用状态(劣化程度)进行判定。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_切削液处理方法详解 1排空原液:尽可能完全排空原工作液。 1清渣:彻底清除工作液系统和存有工作液的液槽、机床表面、泵和循环管道系统及过滤系统,清除对象包括切屑、污渣、杂油、污泥等杂质,不留死角。 2、清洗杀菌:用1~2%的切削液和0.1~0.3%的杀菌剂配制清洗液,循环清洗系统至少不低于1小时,可延长至4小时。 3、排空,检查清洗效果。 4、配制新液:首先测量槽体体积(长×宽×高),按要求确定配比浓度;液槽注入新水,开启循环系统,按比例缓慢加入切削液(定量的)原液使其完全混匀(不可先加切削液后注入水稀释);使用折光仪进行浓度监测,并用折光系数校正读书,使其达到规定的使用浓度。 5、切削液浓度=折光仪读数*折光系数切削液浓度:工作液中含有原液的质量分数。例如,100kg工作液中含有原液5kg,则工作液的浓度为5% 切削液的使用技巧 1.需要根据使用对象定期补给切削液,补给的切削液浓度配置范围在3%-5%,具体请依照实际情况酌情而定。 2.要做到及时清理管道中沉淀的铁屑和过滤系统,保持过虑系统干净、畅通,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第一步加入切削液前,先彻底清理水箱底部沉淀的废屑废渣,然后使用清水将切削液水池和管道彻底清洗干净。这样做可以起到好的清洗效果。 4.在配置切削液时,须添加适量水,然后加入浓缩液。最好使用准确的计量器皿配置浓缩液和水的数量,切削液初次加入时应适当偏高,配置范围为5%-10%为宜。 切削液的使用方法之日常维护管理 1、补给切削液时应该在其他容器内预先配制成规定浓度,然后注入切削液箱。为图省事只补充给水是引起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必须避免。 2 切削液的稀释关系到乳化液的稳定。切削液在使用前,要先确定稀释的比例和所需乳化液的体积。然后算出所用切削液(原液)量和水量。选取洁净的容器,将所需的全部水倒入容器内,然后在低速搅拌下加入切削液原液。配制乳化液时,原液的加入速度以不出现未乳化原液为准。切削液原液和水的加入程序不能颠倒。 3 现场有专职人员对切削液进行管理维护,每日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浓度(折光)、PH值(8.5~9.2)、外观(变色、破乳)、气味、浮油、泡沫等情况。 4 保持切削液的洁净,严禁向系统抛杂物、洗涤物品及流入脏水(洗衣、洗手等)。 5 根据日检情况,认真填写《切削液日常检测维护记录》 切削液作用 切削液主要作用分为四类:一、润滑作用;二、冷却作用;三、清洗作用;四、防锈 作用。 一、润滑作用 切削液在切削过程中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小前刀面与切屑,后面刀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形成部分润滑膜,从而减小切削力、摩擦和功率的消耗,降低刀具与工件坯料摩擦部位的表面温度和刀具磨损,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在磨削过程中,加入磨削液后,磨削液渗入砂轮工件及磨粒、磨屑之间形成润滑膜,使界面间的摩擦减小,防止磨粒切削刃磨损和粘附切屑,从而减小磨削力和摩擦热,提高砂轮耐用度以及工件表面质量。 二、冷却作用 切削液的冷却作用是通过它和因切削发热的刀具和工件间的对流和化学作用把切削热从刀具和工件处带走。从而有效的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工件和刀具的人变形,保持刀具的硬度,提高加工精度和刀具的耐用度。切削液的冷却性能和其导热系数、比热、汽化热以及粘度有关。水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均高于油,以此水的冷却性能要优于油。 三、清洗作用 清洗作用在金属切削过程中,要求切削液有良好的清洗作用,除去生成的切屑、磨屑以及铁粉、油污和砂粒,防止机床和工件、刀具的玷污,使刀具或砂轮的切屑刃口保持锋利,不致影响切削效果,对于油基切削油,粘度越低,清洗能力越强,尤其是含有煤油、柴油等轻组份的切削油,渗透性和清洗性能就越好。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基切削液,清洗效果越好,因为它能在表面上形成吸附膜,阻止粒子和油泥等粘附在工件、刀具及砂轮上,同时它能渗入

废切削液处理与排放

废切削液的处理与排放 众所周知,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切削液对环境和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研究推广废切削液处理的新技术是现代切削液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使用切削液和正确处置废切削液,是每一个与切削液有关人员的神圣职责。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切削液在机械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切削液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损害,因此切削液的使用和废液处理已受到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制约。研究推广废切液处理新技术,已成为现代切削液研究的一重要课题。 切削液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切削液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废液对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废切削液通常含有矿物油、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极压添加剂、防霉杀菌剂、各种金属离子和悬浮物等。 矿物油是切削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生物降解性差,能长期滞留在水和土壤里,其对地下水的污染可长达100年。美国环保局指出:矿物油对水生物有急性致死毒性,也有长期亚急性致死毒性。浓度低达0.1mg/kg的矿物油可使海水中小虾类的寿命低达20%,水中油含量超过10mg/kg就会使海洋生物死亡;当淡水中矿物油含量达10mg/kg 时,就会使鱼苗发育畸形,并使鱼肉带有异味;油含量达到300mg/kg时,可使淡水鱼类死亡。就算排放的废液经过严格的矿物油回收处理,其在水中长期的积累也不容忽视。 切削液中的添加剂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很严重的。如极压剂切削液中含有的短链氯化石蜡对水生环境,尤其对水微生物、贝壳及鱼类危害极大,故这类产品在IMDG(国际海事危险品代码)中被列为严重的海产污染物。欧洲氯化物制造业协会已经在这类产品上贴上了“对环境有危害”的标签,在德国和北欧,早已禁止使用氯系极添加剂,在水基切削液中,常用磷酸钠作防锈剂,研究表明,磷酸盐的积累使河流、湖泊囚营养富化而出现赤潮。 切削液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对饮用水的污染。由于许多国家的饮用水大多取自地下水,切削液废液的排放可直接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据我国水利部门的调查显示,目前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20世纪80年代的一倍以上,年排废污水达600亿吨,这些废污水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洒湖库。我国城镇供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水域受污染率高达90%以上,不少城市供水水源受到威胁。现代医学发现,水不久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疾病80%与水有关。垃圾、污水、农药、石油类等废弃物中的有毒物质很容易通过地下水或地表水进入食物链系统。当被污染动植物食品和饮用水进入人体后,就可能使人体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 性质、切削液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等其他需注意事项。德国环保部门规定,对某些废切削液及带有残存切削液的切屑,必须作业有毒有害废物加以加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标准已成为我国企业必须遵守的一个条件,ISO标准认证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张通行证。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9月在欧洲推出了ISO 9000系列的环境版---ISO 14000认证标准,该认证标准是以环保内容为核心的。我国为配合此标准,于1998年1月4日由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国贸部、公安部等四部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其中明确规定废皂液、乳化油/水、烃/水混合物、乳化液(膏)切削剂、冷却剂、润滑剂、拔丝剂等为危险废物,所以废切液必须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自1973年首次发布实施与污水排放有关的{GBJ4-73工业“三废”排放执行标准}至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其法律效力相当于技术法规。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水域都制定了各自的污水排放标准。例如,上海市规定排入保护水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一般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排水系统的水执行三级标准。1998年1月以后建厂的企业应该执行的部分水污染物排放指标见表。 项目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PH 6-9 6-9 6-9

废切削液处理方法

废水来源: 废切削液由于其乳化程度高、化学性质稳定以及可生化性差,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难处理的有机废水,属于国家危险废物HW09。 废切削液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油面的覆盖隔绝了水体的表面复氧,使水体丧失了自净能力;水体溶解氧的减少又破坏了水中生态平衡;而油类的氧化作用又将加速水体恶化;油中一些低沸点芳香烃化合物对水中生物有直接的毒害作用,水中的油会使水质变坏变臭,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废切削液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能排放。 处理方案: 蒸发处理是使用低温真空蒸发器对削废液,乳化液,机加工冷却液废水进行蒸发浓缩处理。经过废水处理系统真空蒸馏后残留物的量会减少到原有废水量的5%,水蒸气冷凝后几乎不含任何杂质,可作为工艺水送回到生产过程中。 蒸发处理优势: 1、相较于传统蒸发技术,热泵蒸发技术在能耗上可以节约90%以上;

2、其唯一的热源为电。无需任何蒸汽供热或者作为辅助热源,因而大大节 省设备的配套设施的投资及消耗; 3、由于热泵其自身可以同时输出冷媒对物料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所以无 需任何外部的冷却水供应,因而大大节省设备的配套设施及冷却水和电的消耗; 4、模块化设计。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占地面积小,组装运行快速方便; 5、超低温蒸发。真空度达45mbar,蒸发温度最低可达32℃。更加适合热敏 性物料。对于腐蚀性物料对设备的腐蚀程度降到最低,延长设备的寿命; 6、全自动化控制及运行。相较于MVR蒸发器,其操作简单,控制点少, 自动化程度更高,故障率低,运行稳定,维修及保养成本极低; 7、由于其规模效应,热泵蒸发器适用于蒸发量低于1000公斤/小时的工 况。这很好的解决了中小型企业在污水处理方面投资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等的窘境,为我们中小型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意大利废水浓缩系统应用广泛,包含: ?废水蒸馏 ?废水浓缩 ?机加工废水浓缩

FOXUNM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 FOXNUM 機床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賜福科技-數控工程部 程立

-2- 一. FOXNUM 系統的開關機標準流程 1.機關機標準流程: Step 1.按下暫停停止加工程式 Step 2.按下復位元(RESET)結束加工程式 Step 3.按下緊急停止按鈕 Step 4.畫面切換至座標系畫面 Step 5.按下離開系統 Step 6.按下確定

-3- Step 7.確定畫面如下 Step 8.關掉大電 Step 9.關閉UPS Step 6

-4- 2.標準開機上電流程 Step 1.大電打開 Step 2.打開UPS 電源 Step 3.登入畫面輸入如下 Step 4.在以下畫面中輸入帳號和密碼(帳號分為生技和生產,不同的帳號可是設置成不同的等級,權限等級將不一樣。)

-5- 二.龍一機和龍三機共同存在的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第一部份:電氣信號故障 1.DC-BUS 不能上電。(鬆開急停,電源模塊的第一個黃色燈不亮) 原因:A.上大電的空開沒有合上,合上即可.。 B. 空開至DC _BUS 接線端子線路故障,請查線。 C. 時間繼電器故障。

-6- 2. X,Y,Z 驅動器異常。 原因:A 查看編碼器線(綠線),檢查該線有無松動﹔線的兩端是否有錯位或者短路現象。 B 查看動力線(紅線),檢查該線有無松動﹔檢查該線裏面的380V 動力線相 序有無接錯﹔檢查該線裏面24V 剎車電阻線有無錯誤。 C 更新該驅動器版本;格式該驅動器參數﹐並用原廠人機載入。 D 檢查該驅動器編碼位置﹐如果有誤﹐在斷大電情況下重新撥好編碼。 E 該驅動器本身有問題﹐更換新的驅動器(要注意軸與編碼要對應)。 3操作面板所有的按鈕無法使用。 原因:A 面板壞掉會面板後的24V 電沒有接通。 B 檢查電器箱的EtherCAT IO 板是否供給24V 的電,若沒供電,檢查24V 保險絲(FU2)是否有燒壞,或接觸不良 C 若有供電,檢查EtherCAT IO 板上的網路線是否有資料交換燈號閃爍 D 重傳專案,觀察面板是否會啟動。 4.工作臺不能正常轉動。 A 查看外圍電路﹐氣路和油路有無連接正確。 B 檢查工作臺位置判斷信號線有無接反。 C 先判斷手動工作臺不能正常動作的原因﹐請電氣檢查對應問題的線路。 D 檢查油壓分割台正轉到位和反轉到位信號線有無接錯。 E 檢查油壓分割台鎖緊﹐松開信號線有無問題。 5.主軸不能正常旋轉,或者零速不能到達 原因:A 檢查變頻器參數是否拷貝進來 B 檢查變頻器接線是否有問題。 C NCK 輸出模擬信號一直為-10V ,可以關大電重新啟動。

实验室常见废液处理方法

实验室常见废液处理方法 核心提示:实验的废液不能随便倒,随便倒废液既不环保也不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但是要单独处理废液也不是那么容易,本文和大家分享下一 实验的废液不能随便倒,随便倒废液既不环保也不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但是要单独处理废液也不是那么容易,本文和大家分享下一些废液的处理方法 无机实验废液处理的一些方法 (1)无机实验中的废液经常产生大量的是废酸液。废酸缸中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滤液中加碱中和,调pH至6—8后就可排出。 (2)无机实验中含铬废液量大的是废铬酸洗液。这可以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使其再生,继续使用。(氧化方法:先在110—130℃下断搅拌加热浓缩,除去水分后,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高锰酸钾粉末。每lO00ml,逐渐加入lOg左右,直至溶液呈深褐色或微紫色却不要过量。边加边搅拌直至全部加完,然后直接加热至有三氧化硫出现,停止加热。稍冷,通过玻璃砂芯漏斗过滤,除去沉淀:冷却后析出红色三氧化铬沉淀,再加适量硫酸使其溶解即可使用)少量的废洗液可加入废碱液或石灰石使其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将此废渣埋于地下。 (3)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含氰废液必须认真处理。少量的含氰废液可先加氢氧化钠调pH>lO,再加入几克高锰酸钾使CN根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氰废液可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l0,再加入漂白粉,使CN根氧化成氰酸盐,并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4)含汞盐废液应先调DH至8-10后,加适当过量的硫化钠,而生成硫化汞沉淀,加硫酸亚铁而生成硫化弧铁沉淀,从而吸附硫化汞共沉淀下来。静置后分离,再离心,过滤:清液含汞量可降到0.02mg/L以下排放。 (5)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处理方法是,加碱或加硫化钠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淀下来,从而过滤分离。 有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原则及处理方法 处理原则:尽量回收溶剂,在对实验没有妨碍的情况下,把它反复使用。

机加工常见问题及解答

机加工常见问题及解答 1、车削细长轴时,产生变形和振动的原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答:车削细长轴时,产生变形和振动的原因有: ⑴、工件受切削热伸长产生弯曲变形。 ⑵、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振动。 ⑶、工件自重、变形引起的振动。 ⑷、工件在离心力作用下加剧了弯曲和振动。 采取的解决措施有:⑴、使用中心架;⑵、使用跟刀架;⑶、减少热变形; ⑷、合理选择车刀的几何形状和切削用量。 2、采用跟刀架车削细长轴时,产生“竹节形”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使用跟刀架? 答:采用跟刀架车削细长轴时,产生“竹节形”的原因是跟刀架支承爪与工件的接触压力过大。 正确使用跟刀架的方法是: ⑴、支承爪在已加工表面上的支承位置与刀具之间的距离在10mm以内。 ⑵、控制背吃刀量,在整个轴长上能切除毛坏余量,不留黑疤和斑痕。 ⑶、按后、下、上的顺序,用手感、耳听、目测等方法调整支承爪轻微的接触到外圆为止,使各爪保持相同的微小间隙,并可自由活动。 ⑷、时刻跟踪监视各支承爪的接触情况,并保证良好的润滑。 3、影响薄壁类工件加工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薄壁类工件加工质量的因素有: ⑴、夹紧力使工件变形,影响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⑵、切削热引起工件变形,影响尺寸精度。

⑶、切削力使工件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⑷、残留内应力使工件变形,影响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4、防止和减少薄壁类工件变形的方法有哪些? 答:防止和减少薄壁类工件变形的方法有: ⑴、加工时分粗、精车,粗车时夹紧些,精车时夹松些。 ⑵、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并增加刀柄的刚度。 ⑶、使用开缝套筒或特制软卡爪,增加装夹接触面积。 ⑷、应用轴向夹紧方法和夹具。 ⑸、增加凸边和工艺助,提高工件自身的刚性。 ⑹、加注切削液,进行充分冷却。 5、装夹畸形工件时如何防止变形? 答:(1)选用角铁要有一定的刚性;(2)合理选择定位基准面。(3)增加可调支承或工艺撑头,增加工件刚性。(4)正确使用压板,保证装夹牢固和防止夹紧变形。 6、车床的哪些原因可影响加工工件的圆柱度超差? 答:(1)主轴轴线与床鞍导轨平行度超差。(2)床身导轨严重磨损。(3)用两项尖锐夹装工件时,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轴线不重合。(4)固定螺钉松动,致使车床水平变动。 7、加工工件外圆表面上有混乱的振动波纹,可能是由车床的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1)主轴滚动轴承滚道磨损,间隙过大。(2)主轴轴向窜动过大。(3)卡盘与连接盘松动,使工件装夹不稳定。(4)溜板的滑动表面间隙过大。 8、从车床方面考虑,造成车削螺纹的螺距超差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答:(1)丝杠轴向窜动过大。(2)开合螺母磨损,与丝杠同轴度超差,造成啮合不良。(3)燕尾导轨磨损,造成开合螺母闭合时不稳定。(4)由主轴经过交换齿轮而来的传动链间隙过大。

废切削液处理

苏州众禹振动膜--废切削液处理 在现代金属加工过程中,乳化切削液是一种提高切削加工效果而使用的工业液体,乳化切削液具备良好的冷却、润滑、防锈、防腐、清洗等功能而被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时,乳化切削液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而变质,导致性能降低,因此要定期更换新的乳化切削液。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这种含油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废乳化液除具有一般含油废水的危害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械油高度分散在水中,动植物、水生生物更易吸收,而且表面活性剂本身对生物也有害,还可使一些不溶于水的有毒物质被溶解。,需要处理并达到当地规定的废水处理标准后才能被排放。 我国对机械加工中排放的高浓度、乳化严重的含油废水仍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主要是由于随着技术的提高,乳化液的稳定性越来越高,越来越难破乳。国内外处理这类废水主要用化学破乳、药剂电解、活性炭吸附或超滤(或反渗透)等处理技术。由于它对原水水质要求低,处理工艺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对大、中、小型企业废乳化液处理皆适用等特点而被普遍应用。 苏州众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企业,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我们充分将新材料和新技术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反复的实验改进,研发出的振动膜分离装置对乳化切削液废水处理具有明显效果。 相对于乳化切削液其他处理方法,众禹振动膜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无需添加化学药剂,避免二次污染、处理效果明显、运行清洗全自动控制、操作人员专业要求低、劳动强度低等优点。相对于目前市场静态膜来说,公司独有的振动膜技术更能解决传统膜技术易污染和堵塞的缺陷,具有抗堵抗污能力强、使用寿命更长等优点。 乳化切削液处理流程:

切削液废水调试总结

切削液废水项目调试总结 该公司切削液废水主要处理含硅粉废水和切削液废水两大类。 一、工艺流程 该项目对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为原水加药絮凝后泥水分离,沉淀物压滤,上清液进入后续生化单元进一步处理,最后出水达标排放 二、操作方式 1 絮凝单元 (1)对于含硅粉废水,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按照常规的加药絮凝方式即可处理:首先加入NaOH将废水的pH值调至8—9,再加入PAC进行絮凝,投加量为1m3废水加入约1.5kg PAC,出现较大量的小矾花,再加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即形成较大絮团,PAM阴离子投加量为1 m3废水30—50g。处理之后的上清液中,COD和氨氮指标均达到进入SBR单元的标准,经过生化处理之后可以达标。 (2)切削液是将乳化油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在机械加工或打磨过程中起到给设备降温和润滑的作用。所以,切削液废水中除了含有一定量的乳化油之外还会溶有重金属等。 现场调试时,对切削液废水采取了两种处理方式的试验。 1)在切削液废水中加入NaOH,将pH值调至11左右,再加入PAC絮凝,至出现大量的细小矾花,最终确定的PAC投加量为1m3废水加入6—7kg PAC,再加入阴离子酰胺,有较好的泥水分离效果,此时水样的pH值在9左右。 分离出的上清液呈现浅黄色,继续往溶液中加入NaOH,未出现沉淀,可以初步排除浅黄色是PAC投加过量所致。换用聚合硫酸铁进行试验,按照与PAC 类似的步骤,也取得较好的泥水分离效果,上清液清澈,呈现黄色,可以判断上清液中黄色为切削液本身所有。 2)加破乳剂的试验,首先使用硫酸亚铁破乳,配制质量分数10%的FeSO4溶液,试验中逐渐增加FeSO4的投加量并未出现油水分离的情况。之后用由药剂厂家提供的破乳剂进行试验也没有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据此现场在对切削液废水的处理按照上述1)中的方式进行

切削液常见问题的处理

切削液常见问题的处理 由于水性的切削液自身的一定的局限性,使用时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很多的客观因素包括温差、水质、原料品质、使用的工况、操作工的习惯等。对于部分问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和方案供您参考。 一、如何处理切削液伤手的问题 切削液伤手的特征有:手脱皮、皮肤起红疹、起泡、发炎、瘙痒、有伤口的地方溃烂等,解决这些需要了解切削液的各种组分。 1、对于手脱皮这种情况,跟切削液的pH值存在很大的关系,过高就会出现这种特征,一般加工铸铁、钢材类的切削液工作液pH值尽量保持在8.5-9.5之间、对于铝材切削液工作液pH值应保持在8.5-9.0之间合适。如减少三乙醇胺的使用量。 2、对于手上皮肤的其他症状。跟切削液中的杀菌剂有关,杀菌剂使用量太高会刺激皮肤,出现炎症,三嗪类的杀菌剂如(BK)作用机理是细菌分解杀菌剂从而产生甲醛,甲醛有防腐灭菌的效果。甲醛会刺激皮肤,出现炎症,所以使用这类杀菌剂不宜过高,另外过多的使用亚硝酸钠也会刺激皮肤,出现瘙痒、溃烂。 此外也不排除其他的原因,如操作人员的体质、皮肤过敏等因素。 二、关于加工出来的铸铁件、钢件没有生锈,而机床导轨出现生锈的情况 有些负荷加工需要添加极压剂(主要以含S、P、Cl等极压活性元素的化合物),这类添加剂和润滑剂复配使用可以大大改善切削的难易程度,提高刀具的抗磨损的能力。缺点是这些物质加入到水溶性切削液中容易对多种金属产生腐蚀。这些化合物溶于水后产生少量游离的CL、S、P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产生酸从而会腐蚀导轨。 对于国内生产S52最好加点油酸进去,把游离态的元素中和达到抗腐蚀的效果。 三、对于全合成切削液在夏天出现的工件生锈的情况 全合成的切削液由于不含油,很多生产厂家会选择无机盐作为其防锈的添加剂,如亚硝酸钠、硼酸、苯甲酸钠、葡萄糖酸钠、碳酸钠等,钼酸钠的防锈性很好,但是价格太贵,其他无机盐的添加量一般会很高才能达到很好的防锈效果,夏天天气热,水分蒸发大,再加上操作人员不及时的添加切削液,导致液槽里面的无机盐达到饱和状态,从而析出,附着在工件表面,不仅防锈达不到,给后面的清洗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在无机盐添加量上适当的减少,添加有机防锈剂能改善这一点如硼酸酯、氨基酸酯、羧酸等,不仅防锈很好,而且体系更为稳定。 四、折光仪和酸度计在切削液的使用上的问题 折光仪已经成测量切削液的有效成分标志性的仪器,具有检测方便,读取快速的优点,其作用机理是利用光线测试液体浓度。对于新液(刚兑水的切削液)测量的值最为准确,一般切削液的出厂检验就是通过它来完成。对于在机床上使用一段时间的切削液的检测值就不那么准确了,这时候检测的值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作为评判切削液有没问题的依据。大多数的机床使用中会出现液压油、导轨油等机械用油泄漏到切削液中,此时用折光仪检测的值虚高,与真实值存在差距,这时需要检测人员根据经验和现场工况判断问题的严重与否,提出适当的建议,如清洗液槽添加新鲜的切削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