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经济发展概述

南非经济发展概述
南非经济发展概述

南非经济增长、危机和改革

南非简介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劳动生产率最高、经济结构最合理的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统计,南非在世界经济体规模排名中位居第27位,国生产总值达3540亿美元,其工业产值占非洲的40%,消费能力占非洲的50%,国生产总值是整个非洲大陆国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南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化的经济体制。同时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新成员,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南非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丶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前

(一)矿业革命

南非现代经济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下半叶钻石的发现和开采。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通过开采和出口钻石、黄金等重要的矿产资源为契机,南非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力量。在这一时期,矿业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波辐射到南非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将黑人传统的部落经济和农牧经济变成了矿业经济的附庸,改变了这个地区的面貌和它在世界中的地位。

矿业革命不仅促进了南非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革,基本建成了南非现在的铁路、公路布局,还改变了南非的城市布局,促进了陆城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为一战后南非现代化的蓬勃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矿业经济的推动下,南非白人农业开始从自给自足型向商品化农业过渡,并促进了南非的阶级分化。

(二)现代工业体系

二战期间,为了满足盟军的需要,南非政府大力发展军需工业,由此也很自然地带动了建材、化学用品、机械、电器和纺织口等民用领域的发展。

战后南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在1945—1949年期间,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9.1%。之后转入稳定增长时期,1950年的增长率是7.5%,1955—1960年为4.5%。到1960年,制造业的产值在国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中已上升到21%,而矿业和家业已分别降到14%和12%。

进入60年代后,南非开始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炼油、采矿设备、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等重化工业,并兼顾计算机、电子和原子能等高科技工业。南非工业化第二次战略调整由此拉开序幕,开始进入重化工业时期。

到70年代中期,南非的工业技术设备由主要依靠进口,转向自己制造并对外出口,包括工程、采矿、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方面的技术设备。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南非不仅是非洲,同时也是整个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工业产值已占国生产总值的36%以上。南非已建产起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发展了完善的基础工业和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居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三)种族隔离制和南非经济的受挫

70年中期以后,南非经济持续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南非自身方面来讲,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二元经济制度,即白人的现代工业经济和黑人落后的农牧业经济,以及为维护这种二元经济而长期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国际制裁越来越严厉是导致南非经济衰退的主要外部原因。

二丶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一)政策实施背景

南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外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很大情况下就是由于当时南非独特的制度安排。南非的用工制度和土地制度,别国是不可能拥有的,使他们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南非的白人主体,就是荷兰裔的布尔人,利用英布战争形成的民族情绪抵制国际社会的人权压力,以大比重的国营经济维护布尔人的特权,另一方面,在南非的外向型市场经济过剥夺多数黑人权利来压低劳动、土地等要素成本,从而吸引投资、发展制造业、经济扩大出口。

为此,有一整套被南非人叫做“二元体制”的种族隔离制度,其中包括只准黑人进城打工但不能安家的“流动工人”制度,随意盘查、拘禁黑人的打工证制度,以“消除贫民窟”为名驱赶黑人的所谓“有序城市化”政策,既便于白人国家随意圈占土地又便于束缚黑人的土著土地强制性“部落所有制”制度,以及阻止打工黑人在城市扎根,让他们出卖青春后返回农村的所谓“黑人家园复兴计划”。

这种体制尽管实现了“奇迹”式的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终于不可持续。到了80年代,南非在国人民的斗争与国际社会的推动下实现了化,南非的发展也开始了新的篇章。

(二)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容

坚持国家统一原则,建立国家所遵循的价值包括: (1)人的尊严,实现平等

和促进人权和自由;(2)没有种族和性别歧视;(3)宪法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实行法治;(4)成年人普遍选举权,全国统一的选民名册,定期选举,多党制政府,确保问责、应答和公开。

保障基本人权,基本人权一章明确规定保障公利、人格尊严、平等和自由的价值,适用于一切法律并约束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

政府体制的统一,在旧的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分为白人的南非国4个省与

10个黑人家园,行政管理严格按照种族分割。新南非把全国按照地域重新划分为

9个省,实行全国统一的政府体制。

三丶新南非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1994年非国大主导的新政府上台后,面临如何处理解决种族间经济地位悬殊、满足广大黑人基本生活需求,与创造有利于投资的环境以加快经济增长的关系。

为了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非新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包括遵循宪法规定的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利和鼓励投资的政策。南非政府自1994 年以来实行谨慎的财政政策,在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百业待兴、信贷需求旺盛的形势下,坚持财政紧缩和货币从紧政策,以保持金融秩序的稳定,抑制通

货膨胀,使南非经济在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稳固的税收基础,并使公共债务保持在低水平。南非政府从1998年开始,实行“三年中期开支框架”,即三年滚动预算,以保证公共财政的良好运行,削减政府开支,改进国储蓄,降低通货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 年有关南非的一份评估报告认为,南非政府在稳定经济方面取得可观的进展,并奠定了经济取得更高增长的基础。通过贸易自由化和放松管制,使南非经济更具有竞争力。

1994—2012年间,南非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2%,2012年国生产总值(3843亿美元)相当于1994年的3倍;人均国民收入同步增长,也接近20年前的3倍(2012年达到人均7610美元)。过去20年,南非经济获得空前的国际发展空间,对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黄金和外汇储备在1994—2012年间从31 亿美元提高到549.8亿美元,增长近18倍。

(二)扶助黑人经济发展

南非的经济变革,除了通过立法废除一切种族歧视性质的法规之外,主要手段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扶助黑人的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纠正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经济不平等。为了纠正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在生产资料与发展机会( 就业、教育)方面的剥夺,新南非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就业平等行动》) 和《基础广泛的黑人经济扶助法》等法规,以及扩大黑人就业、支持黑人兴业的多方面措施,以推动并帮助黑人在经济上得到发展。目的不仅是改善黑人的基本生活条件,而且要“使所有权和管理结构的种族构成实现实质性的变化”。依照南非相关的平等就业法规,单位(主要是公共部门) 雇员比例要逐渐反映南非的种族构成。新南非政府在探讨一系列干预政策,以提高就业的增长,扩大初次分配中劳动者的收入。

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成为缓解贫困,特别是广大黑人贫困状况的主要措施。2004年《南非社会保障机构法》和《社会援助法》规定,实行全国的社会救助金统一管理。2007~2008年度,社会救助金占国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到7.39%,约占政府财政预算的15%。根据南非国家统计局《2009年家庭经济情况普查》数据,社会救助计划覆盖南非全国人口的28.3%。其中非洲人占31.6%,有色人占21.8%,印度裔人占14.6%,白人占9.8%。

(三)债务管理

1994年南非新政府成立之初,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债务约占国生产总值的48.6%。为了不影响外资信心,新政府承诺继续偿还种族隔离时期的债务,包括10个“黑人家园”政府的债务。南非政府所采取的可持续的财政与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健全透明的债务管理制度,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认可,使南非发行的以兰特为货币单位的国债务和外债吸引了各类投资者。近年来,国际知名的投资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等)均提高了南非的债务等级,显示国际金融界对南非经济的信心。

南非外债情况(单位:亿美元;截止日期存量)

2008-2015年南非经济发展概况

2008年-2009年南非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金融危机对南非的影响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南非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来看,2008 年金融危机对南非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当年第三季度开始体现。以2005 年为不变价格,2008 年南非第一、二季度季节调整后的国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为2.9%和4.5%,第三季度却骤降至1.8%,第四季度则进一步恶化,增长率降低至-1.7%。2009年实际GDP 增长率为-1.5%。

(二)对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南非就业的负面影响同样显现在2008 年第三季度。但金融危机对南非就业的负面影响在2008 年并不明显,直到2009 年才开始集中体现。2008 第三季度南非失业率较第二季度上升了0.1 个百分点,但第四季度的失业率又较第三季度下降了1.3 个百分点。到2009 年,南非失业率开始持续增加。第一季度失业率较2008 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6个百分点;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增加0.1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又较第二季度增加0.9 个百分点;第四季度虽较第三季度小幅减少0.2 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仍增加了2.4 个百分点。

(三)对税收的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导致南非经济陷入衰退,南非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也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扩散的2009/2010 财年,南非政府获得的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较2008/2009 财年减少了超过336 亿兰特(rand)。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中,各项收入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税收收入减少的金额最多,超过291 亿兰特,占总减少金额近九成。

二.反周期财政政策

反周期财政政策营造的缓冲区帮助南非顺利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当经济陷入衰退、税收缩减之时,政府继续有效维持社会补助、基建投资、教育和健康支出,尤其是经济萎缩时期的不增税政策支持了商业信心的恢复。

(一)增加财政支出

按照《南非预算报告2009》,南非政府在预算中刻意增加了相关方面的财政支出。第一,支出计划的最大调整在减少贫困方面。2009 年南非省级预算增加了250 亿兰特,主要用于教育和医疗保健,并增加130 亿兰特用于社会救济金及其管理。增加40 亿兰特用于学校营养计划。另有25 亿兰特用于市政基础服务。第二,南非政府付出更多努力以加快创造就业。2009 年预算将10 亿兰特用于Umsobomvu青年基金,增加37 亿兰特用于低收入者住宅项目,并留出41 亿兰特用于实施扩大公共工作方案(EWEP,即Expanded Public Works Programme)第二步的实施。第三,建立南非增长的能力。这主要反映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在2009 年预算中,增加64 亿兰特用于公共交通,道路和铁路网;41 亿兰特用于学校建筑,诊所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53 亿兰特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和散装水系统。第四,解决制约竞争力的管理和微观经济方面的障碍。在2009 年预算中,增加16 亿兰特用于工业发展和小企业支持计划;18 亿兰特用于支持农村发展和小农户;进一步增加10 亿兰特用于电力需求管理。另外,新的汽车生产和发展计划包括一项生产补贴,将在未来三年获得8.7 亿兰特。

(二)减税

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南非也实施了一定的减税政策。第一,个人所得税方面,相关调整将为个人纳税者提供136 亿兰特的税收减免,以充分补偿通货膨胀的影响,并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2009 年南非的免税收入阀值为对于65 岁以下纳税者是54200 兰特,对于65 以上纳税者是84200 兰特。第二,鉴于经济增长趋缓对于采矿业的影响,将矿区权利金制度(mining royalties regime)的实施从2009年推迟至2010 年。这将为采矿业提供约18 亿兰特的增长,从而帮助采矿业减少失业。第三,鼓励提高能源效率方面,以补充折旧费的形式来鼓励公司投资能源效率设备,这相当于间接性的减税。第四,增值税的起征点从30 万兰特提高至100 万兰特。但同时南非2009 年预算中也有增税的容。例如增加了国际航班乘客离境税(international air passenger departure tax);提高了烟酒方面的税收,卷烟和雪茄的税收提高13%,一瓶葡萄酒增加10.5 分,一罐啤酒增加7 分等。

2010年南非:加入金砖国家

2010年南非经济开始好转,加上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南非经济实际GDP增速达到3.1%,于2010年12月,正式作为成员国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金砖四国之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表示,南非加入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代表了整个非洲大陆。南非贸易部长罗伯·戴维斯的观点也印证了奥尼尔的说法。他称,虽然南非并不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非还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黄金、铂和铜生产国,其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从影响力上看,南非无疑都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

在南非官员和学者看来,南非加入金砖国家的经济利益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南非自身经济的促进,因为加入金砖国家意味着与其他几个成员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的明显提升,有人甚至认为这会对南非的防务工业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对整个非洲经济的贡献。三是南非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南非官员和学者认为,

南非在非洲的投资和贸易远超过中国和印度,南非与其他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潜力已经不大,因此南非企业“走出去”到中国、印度等是大势所趋。

具体来看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影响:

(一) 促使南非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更加密切

南非加快与其他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步伐。金砖国家第三次领导人峰会达成《宣言》,认为金砖国家机制是五国在经济金融发展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表示各国将本着开放、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的方式推进金砖国家合作。2011 年9 月,南非副总统卡莱马·莫特兰蒂访问中国,参加中国-南非经济和贸易论坛,签署《地质和矿产资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期间,南部非洲开发银行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达成交易金额达25 亿美元的金融合作协议,据此,两银行将为基础设施建造、交通和水资源利用、住房、卫生和教育等领域的两国合作提供金融支持。同年,在比勒陀利亚举行南非与俄斯贸易和经济合作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两国表示将推动技术、能源、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份额,重视两国商业理事会在贸易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注重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加强高技术领域的合作。两国还签署太阳能合作协定。

其他金砖国家在南非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根据南非贸易与工业部的统计,2007—2010 年,南非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四国的贸易额增幅达67. 3%,从184. 65 亿美元增至308. 96 亿美元。四国在南非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由12. 78% 上升至18. 47%。同期,南非与四国的贸易在南非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长31. 6%,由6. 45% 增至8. 49%。2011 年,南非与四国的贸易比2010 年下降4. 3%,在南非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至7. 29%,但南非与四国的贸易在南非进出口中的比重却增至19. 63%。截至2011 年底,中国仍旧是南非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国。与2010 年相比,2011 年印度、巴西在南非进口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前者从第8 位提高至第7 位,后者由第17 位上升至第15位。与此同时,俄罗斯在南非进口来源国中的排名也从2010 年的第54 位升至第50 位。在出口方面,2010 和2011 年,印度均是南非第6 大出口国,巴西则由南非第24 大出口国升至第23 大出口国,相比而言,俄罗斯在南非出口中的地位稍有滑坡,从第41位降至第43 位。

( 二) 推动金砖国家与非洲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南非表示其将为其他金砖国家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创造便利。南非具有世界上相当发达的金融体系,股市市值占整个非洲股市的80%,①是其他金砖国家投资非洲的重要平台。非洲80% 的铁路网位于南非,是其他金砖国家通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交通枢纽。2011 年4 月,祖马表示随着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东南非共同市场与东非共同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数月签署,其他金砖国家在进入非洲市场上将面临更大的机遇。6月,三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区协商在南非正式启动,这为创造一个包括26 个国家,总人口近6 亿的市场开辟了空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以深化合作、共同繁荣为主题,南非认为这表明发展中国家之间正在开启更加公平的贸易交往,④将有利于非洲国家的商品进入金砖国家市场。

南非积极推动金砖国家为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支持下,南非利用其2012 年1 月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的机会,推动安理会通过催促联合国与非洲联盟加强合作的2033 号决议。《宣言》呼吁国际社会积极落实2010 年9 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通过的成果文件,争取于201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