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与冲积扇

三角洲与冲积扇
三角洲与冲积扇

一.冲积扇

冲积扇是由山前或断崖边向邻近低地延伸的,是一种主要由粗粒碎屑物质组成的圆锥形、舌形或弓形的堆积体。它代表陆上沉积体系中最粗粒的、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元,通常在下倾方向上变成细粒、坡度较小的河流体系。然而也有某些扇,它的前缘直接进入湖泊或海洋,则称为扇三角洲。关于扇三角洲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论述。

冲积扇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一)、冲积扇的形成

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在山区或上游发生暴洪时,大量的水体夹带丰富的泥砂沿山沟顺流直下,当流出山口时,空间突然开阔、坡度锐减、水流能量突然骤减,巨量的砂、砾、泥快速堆积而形成。在形成冲积扇的过程中常伴随有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出现重力流。因些冲积扇大量地出现于构造的活动区,如裂谷盆地、与走滑有关有拉张盆地、前陆盆地和快速抬升的山体前缘。在我国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可见大量现代的冲积扇。同时冲积扇的发育与气候有关,虽然一般认为冲积扇发育于干旱地区,实际上冲积扇既可发育于干旱气候地区,也可发育于潮湿气候地区。然而气候对冲积扇的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干旱地区冲积扇坡度比较陡、扇体较小且沉积物粒径大小悬殊;而潮湿气候地区的冲积扇坡度小、扇体较大且沉积物粒径相对细而均一。

(二)、冲积扇的作用过程

McGowen和Groat (1971)把冲积扇划分为近端扇、中扇和远端扇三个亚相。也有学者把冲积扇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三个亚相(图1)。

图1理想冲积扇沉积类型及剖面形态(据R.D 斯皮林,1974)

冲积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沉积物所反映的特征来决定的,它们在剖面上主要是由多个正旋回的沉积层序组成,绝大部分的扇体反映辫状河流和泥石流和漫流沉积的叠加,其次还有筛滤作用的沉积(图2)。

图2 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层序

二、冲积扇储层的特征

1、储集体的形态

冲积扇的动力成因和沉积特征,决定了砂砾岩储集体的形态特征在扇体走向的平面上呈长条形分布,而且向下游方向发散,主要是有辫状河道不断改道的砂砾岩体在侧向上的组合。在其垂向剖面上则反映出由多个底凸顶平凸形的透镜状砂砾岩体的叠合。砂砾岩体在倾向方向上延伸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数千米;而在横向上则极不稳定,一般为数十米或数百米;垂向上一般厚度为数米或十余米。

2、沉积物粒级宽、分选性、磨圆差

据克拉玛依油田对三叠系冲积扇储层的研究,碎屑岩粒度分布范围为260mm-0.01mm,其中小砾岩点53%、巨砾岩点28%、粉砂和泥仅点4%。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分选性差、颗粒的分选性对储层物性有很大的影响(图3);无明显的泥岩隔层。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石英含量仅点16%、长石含量点19%、其它则为岩屑或杂基。胶结成分复杂、胶结方式多变、含量亦高;胶结成分有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碳酸盐、方沸石等,平均占岩矿组分的19.9%;以孔隙式胶结为主,产状有薄式、桥塞式、充填式等,对孔隙的大小和霰态影响很大。

图3 克拉玛依三叠系冲积扇砾岩颗粒分选系数与孔隙度关系

3、具“复模态”的孔隙结构

冲积扇属突发性和间歇性的高能快速沉积体,沉积物分选差、不同粒级沉积物混杂堆积,但主要是砂砾岩,砂砾岩含量可达80-90%以上,其次是粉砂岩和泥岩。粒级的广泛分布决定了其具复模态的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以砾石为骨架的大孔隙中部分或全部由砂粒级的物质所充填;而在砂粒间以被更细的泥质所充填,这种由砾、砂、泥三者组成的复杂的孔隙结构称为“复模态”的孔隙结构。复模态总孔隙度(ф)=砾间孔隙度(фp)X砂间孔隙度(фs),一般都呈中低孔隙度,如克拉玛依油田二叠系、三叠系砾岩储层,一般为6.1-22.6%,平均孔隙度为15%,草桥油田砾岩的孔隙度为11%-14%;这类储层有效渗透率变化范围大,一般为2-3500X10-3um2。

4、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垂向上都表现为严重的非均质性

冲积扇中的砂砾岩储集体是由时期、强度能量、延续时间长短、物源性质、携带沉积物量、搬运介质性质等因素差异的情况下多期洪水所沉积的砂砾岩体的叠加,可以想象不同沉积体在储层物性上的差异。根据各层常规的物性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压力恢复曲线解释参数综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平面非均质程度很高,而且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近端扇和远端扇非均质性严重,而中扇相对较好(表1)。

扇体平面非均质性表1

垂向上层内的非均质性也很严重,渗透率的级差在1-400倍之间,非均质系数变化在0.11-43之间,层内岩性相对均质的小段平均只有0.31-0.47m。在辫状河道沉积中其孔隙度与渗透率都比较高,特别是在筛滤沉积物区,孔隙度可提高1-2倍以上,而渗透率可提高数百倍。有时只差10-15cm距离的样品,其渗透率可相差20-50倍。

二.三角洲

三角洲的概念可追溯到公元前约400年,当时赫罗多特斯看到尼罗河口的冲积平原同希腊字母Δ的形状相似,于是三角洲这个词就产生了。J.巴雷尔(1912)给三角洲的定义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临水体处所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沉积体”应该说至今也没有必要修改这个定义。但真正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1885年吉尔伯特就描述了湖泊三角洲,由于油气勘探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本世纪四十年代从美国的密西比河三角洲研究开始,一直升温并持续到八十年代,对三角洲的分类、成因过程、形成机理、沉积特征、沉积模式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和辉煌的成果。如分类上,根据注入物、潮和波的能量通量把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在浪控三角洲中又依据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的强弱分为鸟咀三角洲、朵状三角洲和鸟爪状三角洲。在沉积相和亚相、甚至微相的划分上都有一定的规范性,分为三角洲平原(顶积层)、三角洲前缘(前积层)和前三角洲(底积层)。在垂向序列上也进行了总结和理论化,前三角洲主要是细粒泥质沉积物,三角洲前缘则为以砂为主的沉积并具明显的反韵律的粒级变化、对其形成机理也进行了详尽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统一的认识。对三角洲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因为关于论述海洋三角洲的著作和论文多似烟波浩瀚的大海,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

根据中国陆相盆地沉积特征,把陆相湖盆中的三角洲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更为合适实用,而且现今大部分学者也是这样用的。

扇三角洲:

霍姆斯(Holmes,1965)曾把扇三角洲定义为:直接进积到海洋或湖泊中的冲积扇。这种类型的沉积,国外已有不少报道,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中也广泛分布。它发育于湖泊的陡岸一侧,虽然单个体积不大,但沉积体直接插入湖盆腹地与深水湖泊泥接触。使其近水楼台可以充分汲取生油岩生成的油气,而且由于物源丰富,沉积速度快,具较好的储油物性,另外,随湖盆深陷和消亡的变迁具完好的细粒泥质覆盖层,因而,扇三角洲沉积体生、储、盖配置完好。对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影响扇三角洲沉积的主要因素

湖泊中的扇三角洲是物源区紧邻湖盆,冲积扇直接进入湖盆所形成的沉积体,形态相似于冲积扇,但又别于冲积扇。影响扇三角洲发育的因素繁多。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控制扇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河流作用无疑是扇三角洲形成的主导因素,除此以外,是构造因素和气候条件。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潜没,使我国陆壳向东蠕散,沿NNE方向产生地壳破裂带,上地幔在地壳薄弱处和地壳破裂带隆起,上层地壳处于引张应力作用下,使古生界基底块断破裂,形成一系列箕形或半地堑状断陷盆地,近断层一侧,常因地形高差大,山间河流出山口后形成的冲积扇往往直接入湖,即形成扇三角洲沉积。它们可以处于盆地发育的各个阶段,但以张裂后期和深陷期为主,随地形、物源和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气候条件也强烈地控制着扇三角洲的发育,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差,岩石风化强,洪水期大量碎屑物质由湍急的山间河流携出山口后,越过陡坡直接倾入湖泊形成扇三角洲沉积。目前已发现的扇三角洲,在渤海湾盆地中大部分发育于气候炎热干旱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和气候干旱的沙河街组二段,泌阳凹陷中发育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的下第三系桃树园组三段,松辽盆地中见于白垩系泉头组,等等。

(二).沉积特征

由于扇三角洲由季节性山间河流出山口后直接入湖而成,因此,无论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其相序关系与源远流长的河流三角洲均有显著的区别,沉积体前缘直接与深水湖泊泥接触,且往往与浊流沉积交互成层,而陆上部分是紧邻山口冲积扇体的一部分,因而三角洲平原发育不全,没有曲流河段,而被粗粒的扇上辫状河相所取代(图4)。

图4 扇三角洲横剖面及特征

1、地形坡度大,沉积面积小

正常河流三角洲在河口地区乃至曲流平原,坡降在万分之一左右,长江为0.1~0.7‰,而扇三角洲的河流坡度或扇坡度一般为正常河流三角洲的几倍至几十倍,牙买加南部海岸扇三角洲坡度达15‰,阿拉斯加东南岸为2~17.6‰,日本Honshu岛中西部为10‰,我国松辽盆地下白垩统中英台扇三角洲为1.1~1.75‰,辽河裂谷盆地中,下第三系的扇三角洲同一断阶为18~35‰。就扇体面积说,一般为几到几十平方千米,有的甚至不足1平方千米,如阿拉斯加东南岸一个扇三角洲为446平方千米,而得克萨斯西南部的一个扇三角洲面积仅为0.37平方千米,我国中新生代扇三角洲面积一般为100~300平方千米。这里必须指出,对古代扇三角洲的勘探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重叠的叶状体不易严格区分而使面积有扩大。

2、近源、粒粗,成熟度低

在断陷盆地陡侧,水系一般呈梳状和树枝状分布,河流短小,因而物源区的岩石强烈地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物,在泌阳凹陷中,附近母岩为二云更长混合片岩、黑云母更长混合片岩及石英脉时,砂岩中云母含量高,重矿物组合以变质岩中常见矿物石榴子石为主,高达60%~70%;当附近母岩为花岗岩时,砾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重矿物组合中锆石、石榴子石的含量分别达15%~40%和20%~30%,帘石、云母含量低。

从整个扇体看,岩石组合特征是砂砾、砂泥混杂,分选性较差,一般砾石直径2~6cm,最大可达20cm以上,磨圆度不等,结构和矿物成熟度低,砂砾岩成分复杂,随母岩而变化,有钙砾和泥砾,岩屑含量可达40%~50%,一般属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单个扇体,其岩性特征具规律性的变化,单层厚度一般为数米,有时达10米以上。

3、水下分流河道发育而陆上平原相发育不好

扇三角洲的建设主要是在间歇性河流的洪水期,那时,水流湍急,流量倍增,同时湖盆坡降较大,因此,河水进入湖盆蓄水体以后还保持一定的位能继续沿滨岸斜坡侵蚀下切,形成大量水下分流河道,由于陆上分支流河道的侧向多变造成水下分流河道的不稳定,不利于河口坝的发育。由于高梯度辫状河直接入湖,完全缺失曲流河段,因而泛滥平原、天然堤、越岸扇等不发育(图5)。取而代之的是粗粒冲积扇辫状河沉积和扇间沼泽沉积。

图5 辽河西部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扇三角洲沉积相图

4、与浊流砂体相伴生

特殊的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决定了扇三角洲沉积速度快、厚度大,由于三角洲前缘的快速堆积,促使前缘砂体和前三角洲泥之间高差增大,坡度变陡,结果在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交界处发生重力滑塌形成浊流。受地形限制,滑动距离不大,浊流砂体覆于前三角洲泥之上。气候的波动和地表迳流的变化频繁影响着湖水的进退,加之水下分流河道位置的不断变更,使三角洲前缘砂体不断前后移动和侧向摆动,结果在扇三角洲砂体中发现浊积砂体。出现浊积砂体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突发性洪水期,流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由于密度较大入湖后继续沿湖底向湖心流动形成浊积砂体。

(四)扇三角洲勘探实例—河南双河油田储层特征

双河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西南部的双河镇鼻状构造上,含油层位是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它是一个典型的湖盆陡岸的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体。

1、沉积以砾岩和砾状砂岩为主、最大砾径达10cm以上,砾石可见不明显的定向排列,,分选差~是等具双重支撑结构或颗粒支撑,常见块状层理、平行层理和高角度的斜层理,单层厚度一般20~30cm 、最厚可达50cm以上,前缘发育中细砂、相对分选性较好(图6)。

图6 双河油田扇三角洲砂体典型柱状剖面图(据王苏民等 1985年修改)

2、由于水动力强、沉积快速储层内部纵向上结构复杂,砂层都有多个正韵律突变接触的砂体组成,单个砂体厚度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在砂体内部或砂体之间发育泥质夹层、厚度0.4~1.0m不等。

3、具中等以上储集性能,一般孔隙度为15~20.6%、渗透率0.22~1026X10-3um2,随深度增加,孔隙度和渗透

率减少,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呈正相关。

4、储层以原生为主也发育部分次生孔,属于早成岩期—晚成岩A 期;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具偏粗歪度、分选差、曲线类型多的特点,非均质性严重.排驱压力一般为0.01~0.1Mpa、饱和度中值压力0.04~0.7Mpa。图7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储层不同岩性孔隙度频率分布直方图(李联五等 1997)

图7 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李联五等 1997)

辫状河三角洲:

辫状三角洲这个名字是1987年由美国Mobil研究和生产公司的三位研究人员(McPHERSON, SHANMUGAM and MOIOLA)通过对粗粒三角洲研究后,为有别于扇三角洲而提出来的。他们给辫状三角洲的定义是它基本上由砾和砂级物质组成,是由辫状冲积体系直接进入滞水体(海或湖)所形成的一切三角洲。它与扇三角洲不同,不一定要具大的地形高差的背景;它可能具各种类型的地形背景,如高原、平原和山地。而且把扇三角洲与辫状三角洲作了详细的对比(表2)。

扇三角洲与辫状三角洲总体特征比较表2

而且用图示表现了三种三角洲的差异性(图8),使人一目了然。中国对于辫状三角洲的引入和研究比较晚,起步于八十年代末。由于新概念的引入,人们头脑有这样的理论和模式,在对新盆地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辫状河三角洲,但总体还不够深入、认识上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辫状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1、由于辫状河流直入湖泊,一般沉积物比较粗,砾岩、中粗砂岩占有相当的比例、可达60~80%、最高达95%,夹薄层浅灰色、绿灰色细砂岩和粉砂岩及绿灰色泥质条带。

2、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中等,一般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石英含量30~50%,岩屑含量可高达50%以上、一般为30%左右、岩屑成分复杂视物源而定,沉积岩岩屑、火成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都可能出现;分选性以中等为主、亦有一定量好的和差的;磨园度都为次圆~次棱角状。粒度概率分布呈单跳跃两段式和单跳的三段式,其中滚动组分占1~5%、跳跃组分占60%以上、也含有相当高的悬浮组分。

图8 根据不同参数对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和普通三角洲进行比较

3、沉积构造以块状不显层理、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斜层理为主,见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和极少量的水平层理;砾石成分复杂具叠瓦状结构,向上游倾斜、倾角150~250、最大达350。

4、辫状河道的主要沉积期是洪水期,因而沉积作用具有阶段性和河道的快速稳定移性,砂体之间多次重复叠加,特别是进入湖泊或海洋部分受波潮作用的改造,细粒物质被波选而远离岸线,因此在滨岸地区辫状砂体性质相似而垂向侧向连接,成为分布面积很大的砂体,而之间只有薄层的泥质夹层。

正常三角洲:

正常三角洲是指由曲流河进入湖/海浅水缓坡处所形成的、向湖海方向突出的似三角形的砂泥堆积体,我们这里重点论述湖泊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类型远不及海洋三角洲丰富,研究也远不如海洋三角洲细致、成熟。湖泊三角洲由于受构造条件、地形、物源、气候、植被,湖海水动力、盐度、风的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的三角洲类型、沉积特征和储层性能也相差甚远,但也具有许多共性。

(一)湖盆三角洲的基本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1、三角洲分布的位置

正常三角洲是曲流河进入湖/海而形成的,所以三角洲背靠宽缓平坦的河流冲积平原、且河流坡度平缓、能量相对较弱,三角洲沉积区远离物源区、沉积物通过长距离的搬运、沉积物的粒级相对较细、分选性好和矿物成熟度较高,沉积区构造运动相对缓和、坡度也较平坦,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基本相当或沉降速率略大,长期保持浅水缓坡的特征,因此正常三角洲主要分布于湖盆中的长轴方向的两端,而在短轴方向上偶有分布、但不常见。三角洲沉积过程中,河流作用影响最大、特征也表现得最明显;而在三角洲前缘受湖浪或岸流的影响和改造是湖河共同作用的产物;前三角洲以湖泊沉积为主、是三角洲沉积中的最细部分。

2、三角洲的三带(层)结构

湖泊三角洲与海洋三角洲一样具有特征性的三带(层)结构,平面上从河流的第一个分流点向湖泊方向依次为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和前三角洲带;垂向上随三角洲的不断前积而出现三层结构,从上到下是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图9)。

图9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1)三角洲平原带

它位于河流下游第一个分流点以下至湖岸线之间的三角洲的陆上部分,以分流河道沉积、河道间沉积和越岸沉积为主。分流河道弯曲度较小、都以分叉的放射状和树枝状形态出现。河道相对较稳定、沉积物一般较细、以中细砂为主,在部分分流河道中可见小砾石和粗砂,分流河道沉积在垂向上与正常的曲流河沉积区别不大,出现二元结构,底部有侵蚀面,下部主要为河道沉积、上部为边滩和细粒的越岸沉积,粒级呈正韵律变化,自下而上由粗砂、中砂逐渐变为粉砂和泥;沉积构造由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向上变为波状交错层理、爬升层理、水平层理和一定量的生物扰动构造及植物根系等。河道沉积往往夹于河道间沉积之中。分流河道间沉积分布面积广、沉积物以泛滥的粉砂和泥质为主,由于位于河流的最下游,接近湖岸线、地下水位高一般都形成湿地,生长喜水植物、形成浅水湖沼,因此,除粉砂和泥质沉积还、常常有泥炭、煤层和碳质页岩等,这是三角洲平原沉积的重要特征。严格地说,三角洲平原是一个多种沉积亚(微)相的集合,除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外,还有天然堤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和泛滥湖泊和沼泽沉积,而作为储集体的分流河道砂体在垂向上主要以砂岩透镜体夹于细粒沉积物之间,砂质岩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或更少;在平面上呈长条状,河道沉积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40%。

(2)三角洲前缘带

三角洲前缘带位于三角洲沉积的中部,以分流河道中出现河口坝的地方为起点向下游直到滨浅湖的平

缓斜坡带的中上部。三角洲前缘带一般可以分为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沉积等;三角洲前缘带是三角洲中砂质沉积最集中带、也是油气富集最有利的地带。

水下分流河道是陆上分流河道在水下的延伸,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发育期是在洪泛期,由于供水量丰富、河道的侵蚀能力增强、大量的泥砂进入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地区,大量发育水下河道沉积及相关的冲越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在平面上位置不太固定,变动迁移性大,主要沉积物比陆上分流河道细、一般为中、细砂和粉砂,也有部分泥质物,沉积物在垂向上表现为向上变细的韵律变化(图10);沉积构造以中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图10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剖面图

为主,常见波状层理等,有时可见剥裂线理,在较小的湖盆中也可见泥质沉积层。古生物种属既有河流中的分子、也有湖泊中的分子,但都不典型,古生物分异度较低,当进入海洋时古生物的种属海陆相交混,一般为过渡型、分异度低。

河口坝沉积是三角洲前缘带中砂体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油气最富集的砂体之一,是整个三角洲中最有特色的砂体,河口坝可以说是三角洲的象征,它是受河湖共同作用的产物。河口坝位于分流河道的分叉处。平面上呈向上游稍凹向下游尖伸的新月型或向上游稍凹和椭圆型(长轴基体平行于水流方向)、剖面上呈底平上凸的半圆形或顶底凸的双凸透镜体,一般近河口处厚、向湖心方向变薄。河口坝砂体一般为细砂和粗粉砂、分选性好、结构和矿物成熟度高(比滨海风成砂丘砂低)、园度较高,石英含量一般为70-90%以上、含有丰富的重矿物;由于受河水和溱水的双重作用,沉积物的粒度概率曲线表现为双跳跃的三段式和四段式。河口坝中的沉积构造比较丰富,可见大量的各类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

整个河口坝沉积物在垂向上呈反韵律、每个沉积纹层也是反韵律。这两种反韵律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家知道河流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和沉积构造的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动力条件,一般我们用弗劳德数(F)表示河流水动力的强弱。从河口坝沉积的整体而言,当河流携带的沉积物进入河口区,因受地形变缓、河面开阔、湖(海)水顶托和两种不同介质的流体混合发生絮凝作用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沉淀和沉积,随沉积作用的不断发生相对水体变浅、流速增大,也就是说弗劳德数(F)要变大,这里F=(V2/g)1/2,流速增大水流所能携带物质的粒级增大,只有更粗的物质被沉积下来,因此从河口坝的底部向顶部沉积物越来越粗而呈反韵律。对于每个纹层而言,它的反韵律的成因则与此不同,主要是由于沉积物在形成砂波前积过程中,当水动力的能量在切线方向上的力大于重力时,较粗的物质由于相互碰撞而产生浮力,而处于颗粒间相对较细的颗粒则由于没有受到碰撞缺少向上的浮力而发生沉降,其结果是使每个纹层内部产生反韵律的结构。

前缘席状砂是河口砂坝中的砂或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砂受湖浪的簸选扬起继续向湖心方向搬运,最后沉

积于滨湖分布面积极广、而沉积物较细如席状分布的砂体。席状砂沉积时水动力较弱,因此一般沉积物为细砂或粉砂,分选性和磨园度比较好、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比较高,石英含量达85%以上,甚至更高。沉积构造以小型为主,主要是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少量的水平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垂向上沉积物出现向上变粗的反韵律,但其清晰程度比河口坝差。它的前缘很难与前三角洲沉积区分出来。由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分选好、结构和矿物成熟度高,且临近深湖区的生油岩,其前缘往往发育同生断层,因此可以充分地吮吸生油岩生成的油气,所以,陆相盆地中三角洲前缘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

(3)前三角洲带

前三角洲带是三角洲中最细粒沉积区,主要是河流带来的最细物质在波浪和湖流的作用下进入浅湖乃至深湖区,在水动力很弱的条件下沉积下来。沉积物主要是泥质,有时夹少量前缘带来的粉砂和沿线质粉砂。沉积构造简单,主要是平行层理、小波状层理,具较多的生物扰动构造或有前缘滑塌进入该区的揉皱构造。前三角洲沉积除可见前缘进入该区条带状粉砂岩外很难与湖相泥岩区别。

3、湖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根据大量钻探资料反映中国陆相沉积盆地中的三角洲沉积都是有多个三角洲的叶状体叠加而成为一个复合的三角洲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三角洲是单一的一个三角洲组成的。在垂向上有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和前三角洲多次叠加,而三角洲平原的叠加次数明显少于其它部分,充分反映在地质历史时期湖相三角洲沉积主要以进积型的小幅度的水进和水退为主,而全盆地性的湖进相对次数较少。特别是在我国东部的第三系沉积中的三角洲,大量的三角洲是向湖推进或在湖岸线附近摆动,其原因可能是气候相对干旱、陆源物质供应充足或构造的沉降和沉积速率相当或略小,在垂向剖面上出现两种层序的剖面(图10)。

图10 渤海湾盆地三角洲三带结构示意图

两种沉积层序反映两种不同的沉积背景和物源供应情况,当三角洲形成时滨湖地区坡度平缓、沉积物供应量充足并能长期连续供应、虽有出现多与少节奏性的变化、湖平面也出现某些波动,但总体上出现沉积物的供给量大于当时所提供的可容空间量,其三角洲的层序为I型;相反当滨岸的坡度较大时、沉积物的供应又是同期性的,即洪泛期间河流带来大量的沉积物,而在正常时期河流带来的沉积物相对比较少,在物质供应相对较少时期湖相沉积物则可能覆盖于原三角洲沉积之上,则形成II型层序。从目前的研究发现I型垂向层序出现的几率高于II型出现的几率。

(二)湖盆三角洲的储层特征

三角洲体的储层主要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沉积等四种砂体,各类砂体沉积环境

差别甚大、造成储集特征差别悬殊。裘怿楠教授(1997)对松辽盆地三角洲中各类砂体的储集特征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下列内容主要引自他的著作。

1、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特征

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包括陆上平原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道底部滞留物少见、底部冲刷南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岩性的突变。主体砂岩粒度2ф-4ф,砂体厚度1.5-5.0m,慢速废弃时,顶层亚相薄,砂体总体呈比较均匀的块状;快速废弃时,顶部亚相的厚度可达与砂体相似的厚度。砂质的含量向上减少、夹层向上增多。砂岩孔隙度10-20%不等,渗透率300-1000x10-3um2,层内级差2-5倍、变异系数0.563-0.6,不存在明显的高渗透段。层内夹层除出现泥质粉砂岩外,还出现粉砂质泥岩,厚2-10cm ,分布密度1条/10m、水平成层,局部遭河流冲刷侵蚀(图11 )。

图11 松辽盆地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层序(据裘怿楠 1997)

分流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呈窄小条带状或断续的豆夹状,砂体宽度小于300-500m,最窄公数十米,宽厚比小于60-100;延伸长度不大,一般小于1200-1800m。平面渗透率级差20-50,具渗透率方向性(图12)。

图12 松辽盆地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图(据裘怿楠 1997)

2、河口坝砂体储层特征

河口坝在海洋三角洲中是最主要的储集砂体,但在湖盆三角洲中其重要性不及海洋。这些反韵律的砂

体主要特征是砂体厚度比较大,厚达5.0m,呈宽条带状垂直岸线分布,在一些砂体中也见层内粒序呈下细中粗向上以变细的复合韵律,粒度和渗透率都高于席状砂,而与水下分流河道相似,平均孔隙度12-20%,平均渗透率300-1000x10-3um2。河口坝砂体是前缘带砂体中的相对高产层。平面渗透率也具方向性,但层内注水波及厚度好于水下分流河道砂。

3、前缘席状砂体储层特征

所谓席状砂是指分布广、厚度较薄的砂体,一般厚度小于2.0m袜度中值4ф-5ф,向远端变细,当岩性细至有效层下限附近时,则大面积的席状砂将成为另星分布的油砂体。席状砂以反韵律出现,因沉积时相对水动力较弱、细度细、泥质含量较高,渗透率较低,平均100-800x10-3um2,层内级差小于3,变异系数0.5左右,内部薄夹层常见、10-40cm 不等,主要为暗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分布密度可达1.5条/m,对于这类薄油层,层内非均质性可以忽略,实际开发也反映水淹较均匀。

4、分流河道间砂体储层特征

公流河道间砂体主要由分液压河道决口、泛滥而形成的沉积体中的砂质部分,即决口扇和决口水道砂体。它们都是不规则条带状、叶状和朵状小型砂体,厚度较薄,一般为薄层或薄互层,厚度不超过1-3m,平面和剖面上它与分流河道沉积相互伴生或呈薄层夹于分流河道沉积之间。岩性以粉砂和细砂为主,粒度值为4Φ-6Φ,一般泥质含量较高,在决口扇中有时可达中粗砂;分选性普遍较差,相当一部分为非有效储层。在测井曲线上旋回性反映不太清楚,可见模糊的正旋回,曲线霰态为齿状和高幅度的尖锋状,少量为三角形状;沉积构造以小型波状层理为主部分见交错层理和具底部的冲刷面,具多量的生物扰动和破坏痕迹,常见植物的根系或根系腐烂后残留所形成的褐铁矿。砂层的孔隙度一般北较低,平均为6-12%,渗透率一般较低,50X10-3-300X10-3um2。分流河道间沉积类型多样,它还可能是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沼泽)、漫滩等总体沉积规模小、粒级细、储层物性北较差,因此在钻井勘探中可以在垂向上加以区别,但平面上难以确定其范围。

浊积扇(湖底扇)

1、浊积扇的沉积特征浊积扇是一种远岸的深水浊流沉积体,可以发育于盆地陡坡的水下扇或扇三角洲的前方低洼处,也可发育于缓坡及长轴三角洲的前方低洼处,一般位于湖盆的底部。在断陷湖盆中,由于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等提供充足的物源,在坡度较陡、水体较深的部位,沉积物发生滑塌作用,常形成深水浊积扇。浊积岩的明显特征是具有递变层理,其垂向组合是鲍马序列。陡坡深水浊积扇是岸上洪流携带大量泥、砂、砾石顺断崖直泄而下,直抵深水区,并冲蚀湖底形成水道,继续向前推进一定距离,而形成的扇形体。平面上,陡坡深水浊积砂体周围被半深湖、深湖相泥岩、油页岩所包围。纵向上沉积厚,旋回性明显,向上呈变细的韵律沉积,见有各种变形层理、平行层理、冲刷构造等。在粒度概率曲线上,表现为悬浮组分含量高、各组分线段斜率小的特点,表明为泥、砂、砾混杂的高密度浊流产物。浊积扇规模一般较小,对规模较大的扇体可识别出扇根、扇中、扇端三种亚相类型。

(一)扇根扇根以发育主补给水道或海底狭谷为特征,其主要作用是将砂砾输送到深水中去,水道充填由多层叠置块状砂砾岩组成,也可能被后来沉积的粗粒物质或很细的泥、泥岩充填。在扇根的前端斜坡上,发育粉砂质泥岩、斜坡水道砂、砂砾以及滑塌、揉皱沉积物;在坡脚地带发育滑塌层和紊乱层泥石流、碎屑流沉积物。沿水流向下,依次出现泥石流、碎屑流沉积。在水道堤或阶地外缘,由于漫溢作用可发育C—E序列浊积岩。沉积物分布严格受地形控制,特别是砾岩更严格地受水道的限制,由于水道的迁移和加积作用,可使砂砾岩分布的宽度更大。

(二)扇中扇中是浊积扇的主体,发育辫状分流水道,岩性为块状或具鲍玛序列砂岩与泥岩互层。在辫状水道或河谷里,以卵石质砂岩或含砾砂岩和块状砂岩为主,不含或很少含有泥岩夹层。在大、小水道中,最常见的沉积是近源A—E序列和B—E序列的浊积岩。由于辫状水道的迁移和加积作用,使沉积的卵石质砂岩和块状砂岩连续出现,形成孔隙度和渗透率都非常好的厚层油气储集层。

(三)扇端扇端与扇中无水道部分相接,地形平坦,沉积物分布宽而层薄。由较薄粉、细砂岩与深水泥岩组成。沉积是C—E和D—E序列的典型浊积岩和深水粘土岩。

简单对比——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总结 【摘要】三角洲类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其具体的沉积特征也是各不相同。本文在结合教材和其他文章的基础下一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类型和三角洲的具体沉积特征及对比。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具体的沉积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沉积特征 三角洲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巴雷尔(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三角洲的类型 1.建设性与破坏性三角洲 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类型,提出了上述概念。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海洋作用很次要。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破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海洋作用控制,沉积物注入量相对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而河流在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分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 盖洛韦(1976)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道、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浪控三角洲(Wave-dominated delta):尖形与弓形沙脊取代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道,沙滩、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San Francisco delta of Brazil)。潮控三角洲(Tide-dominated delta):以发育与岸线垂直的线状沙脊为特征,受潮汐作用影响的分支流河道和泽较发育,如Makaham delta of Indonesia.其中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如图一。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转载自Barbara.Ran转载于2010年07月16日 07:43 阅读(0) 评论(0) 分类:转载 举报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 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而扇三角洲的概念是由冲积扇提供物质并沉积在活动扇与静止水体分界面外的、全部或部分位于水下的沉积体。显然,扇三角洲与冲积扇有着直接的联系,扇三角洲是建立在冲积扇的基础上,冲积扇是形成扇三角洲的基础。扇三角洲包括“干扇”和“湿扇”。它强调能动的与湖或海接触;指出高地与陡坡伴生是扇三角洲常见的标志,但不是决定性的。 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基本模式有三种类型:一是牙买加型扇三角洲,为陡坡型、大高差,发育于岛弧碰撞海岸岸区;二是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高差小、为缓坡型,发育于大陆碰撞海岸区;三是断陷湖盆型扇三角洲,大多在陡岸带发育。上述三种类型都是冲积扇前积于水下,有水上、水下部分,并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 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 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而扇三角洲的概念是由冲积扇提供物质并沉积在活动扇与静止水体分界面外的、全部或部分位于水下的沉积体。显然,扇三角洲与冲积扇有着直接的联系,扇三角洲是建立在冲积扇的基础上,冲积扇是形成扇三角洲的基础。扇三角洲包括“干扇”和“湿扇”。它强调能动的与湖或海接触;指出高地与陡坡伴生是扇三角洲常见的标志,但不是决定性的。 国内外已报道的扇三角洲基本模式有三种类型:一是牙买加型扇三角洲,为陡坡型、大高差,发育于岛弧碰撞海岸岸区;二是阿拉斯加型扇三角洲,高差小、为缓坡型,发育于大陆碰撞海岸区;三是断陷湖盆型扇三角洲,大多在陡岸带发育。上述三种类型都是冲积扇前积于水下,有水上、水下部分,并都具有近源、多砾、辫状河发育的共同特点。

扇三角洲详解

扇三角洲详解 地质矿业信息交流平台 1周前 地矿正版书城往期好书精选 最全地质软件使用技巧:MAPGIS、CAD、Grapher ... 全在这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重磅推出:地球表层模拟研究专著! 八旬院士深潜1400米!为你讲述他的“老人与海”...

1、什么是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湿地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它们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湖相互作用的产物。成因学上指由冲积扇入湖(海)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2、形成原因 (1)古构造 造山运动强烈地区,大型冲积扇受山前大断裂控制,有多个山口地带可形成冲积扇群。 山前大断裂带对其形成有控制作用。

区域性挤压或拉张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断陷盆地,而且边界大断层对湖盆发展演化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另外,地震,火山作用对湖底扇的形成也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 (2)古水流 阵发性洪水:陆上牵引流与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靠近山区坡降大,水流急,能量大,陆上和水下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力流水流机制。 3、扇三角洲形成特征 扇三角洲就是高山与水盆地近邻,是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水中、水下冲积扇),有明显的陆上、过渡区和水下沉积部分。 (1)扇三角洲平原 陆上部分为近源的砾质辫状河,以水流和重力流的粗粒(砂和砾互层)沉积物为特征,砂砾层具不明显的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分选差,具砂质基质,砂砾比率向下增加。 (2)扇三角洲前缘(过渡带) 以较陡的前积相为特征,牵引流为主,常见大、中型交错层理。 (3)前扇三角洲沉积(水下扇三角洲)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秦为胜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如刚果河与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刚果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 、刚果河河口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为平原,两者落差大, 刚果河的流速很快,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破坏小、水土流失少,使得河水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沉积●、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长江三角洲: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与各亚相的沉积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及潮控三角洲。以下介绍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种亚环境: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1.三角洲平原 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它与河流的分界是从河流大量分叉处开始。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和分支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褐煤沉积。二者的共生是三角洲平原沉积的典型特征。 A.分支流河道沉积: 是三角洲平原的主体,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支流河道搬运至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处沉积下来的。分支流河道本身的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槽状、板状、波状交错层理,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接触。 B.天然堤沉积:

位于分支流河道的两旁。由洪水期携带泥砂漫出淤积而成。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C.决口扇沉积: 洪水和河流冲破天然堤,在外侧更为发育。交错层理砂岩,呈透镜状沙体夹在分支间湾细粒粉砂质、泥质和沼泽沉积物之间。 D.沼泽沉积: 占三角洲平原的90%。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水体为淡水或半咸水,弱还原或还原环境。沼泽中植物繁茂,多为芦苇等草本植物。岩性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块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E.分支间湾沉积: 分支流河道之间较低洼地区,常与海域连通(外侧)。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偶见海相化石。当三角洲向海方推进时,在分支流间湾地区可形成泥岩楔(比沼泽的地貌低,靠海一侧)。 2.三角洲前缘 是三角洲的水下为主的部分,位于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是三角洲最活跃的沉积中心,是三角洲的主体。从河流带来的砂、泥沉积物在河口与海洋结合部位迅速地沉积。由于受到河流、波浪和潮汐的反复作用,砂泥经冲刷、簸扬和再分布,形

河流三角洲与冲积扇的形成差异

河流三角洲与冲积扇的形成差异 学习目标:流水作用下的冲积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差异 河流入海时,由于地形和缓,加上海水的顶托,河水流速变慢,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泥沙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其外形大多为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三角洲”。 冲积扇是河流出谷口时,由于流速突然减慢,其携带物质铺散沉积下来而形成的扇形堆积物,扇顶伸向谷口,立体形态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地势表现为由扇顶向扇沿逐渐下降。 三角洲和冲积扇都属于河流堆积地貌,两者水网特征相似。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是各支流汇入主流,但在三角洲和冲积扇地区则为主河流补给自由分岔的支流。随着水流速度的逐渐降低,沉积物都具有明显的分选特征,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尽管三角洲和冲积扇具有许多相同点多,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多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河流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三角洲位于河流汇入湖泊或注入海洋的地方(河口),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冲积扇则位于山区和平原或高原的交界处。例如,黄河在流经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太行山脉处,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冲积扇;而在汇入渤海的入海口处,形成了黄河三角洲。前者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后者则位于入海口。 2.地势和形态不同: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但也因地势太低,排水不畅因而成为涝洼地。冲积扇呈半锥体状,与三角洲相比整体地势较高,有一定的坡度。 3.沉积物的颗粒粗细不同:一般来说,三角洲位于河流的末端,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弱,搬运物质颗粒细小。冲积扇堆积物粒径变化很大,在一些冲积扇顶部可能有比小卡车还大的巨石,1公尺左右的砾石可被冲到扇缘,大砾石与黏土也可在同一处堆积中出现。总体上看,三角洲沉积物颗粒要小于冲积扇。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1、三角洲概述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 2.1建设作用 2.1.1河口作用 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

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在咸水面上向海水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成三角洲。 2.1.2决口改道作用 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在河流体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形成的。然而,许多三角洲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更复杂。实际上,决口扇可以变为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4]。 2.2破坏作用 三角洲的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或迁徙的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2.2.1波浪和流水的再分布 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在三角州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最佳位置。河口坝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产生紊流,使啥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产

高考地理地貌成因真题(三角洲、冲积扇等)

例1:(2008全国卷)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答案:(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2:(2012福建卷)图 13 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送、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2)分析R 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8 分) 答案:(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 R 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例3:(2012北京卷)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 答案:(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例4:(2010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 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8分) 答案:(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2009安徽文综33)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 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三角洲简述: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 虽然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很多,三角洲的类型又是十分复杂。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砂的成分主要是纯净的石英砂,分选磨圆都很好,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的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 颜色变化: (1)下部一般为暗色,反映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的浅色的前缘砂体; (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广泛沼泽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构造变化: (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 (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纱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 (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纱、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 (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 (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 (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 (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 (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 (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 (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 例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过10m。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潮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潮控取决与海的剖面大小,就是典型的冲刷海岸积沙,并且有绵延的海岸线,有些大洋中的岛屿,陆地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海洋潮起潮落轮番带走泥沙,近海则可能出现相反结果所以造成潮控。潮控三角洲一般发育于中高潮差、低波浪能量、

关于高中地理教材中“冲积平原”的概念辨析

东莞市虎门中学孙月飞 问题1:冲积平原是冲积扇、三角洲的上位概念还是平行概念 在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冲积平原被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从这里看,冲积平原是冲击-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上位概念。但参照其他版本教材,冲积平原又与冲积扇、三角洲等作为平行概念出现。到底哪个版本正确 新人教版教师用书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冲积平原分布于不同高度、纬度和河流的上、中、下游的不同部位上,在河流的不同部位上的冲积平原类型不同——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极宽广的河漫滩也被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这些资料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一书。 可见,冲积平原概念有大有小,大的概念可指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所有堆积地貌,小的概念则专指河漫滩平原。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大辞典》指出:“广义的冲积平原是指河流泛滥和三角洲增长堆积连接而成的大平原。它包括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滨平原。如华北大平原就属这类大冲积平原。狭义的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即在洪水泛滥期间河流不断改道,沿河床及其两侧长期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问题2:洪积扇、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有何区别与联系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冲积扇:半干旱山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的山地河流,由于河床比较固定,冲积物出山口后可继续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但通过河床的摆动,也可以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由于经常性水流在洪水期时洪水漫流,使冲积扇上的水系也不固定,因而形成相应的洪积物,称为冲积扇的一个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所以这种冲积扇又被称为冲洪积扇。 在山麓地带,往往有多个洪积扇与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围绕山麓带状的缓倾斜的坡地,称为洪积-冲积平原。 问题3:为什么老人教版必修一中把冲积平原分为山前缓斜平原、中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 冲积平原根据地貌部位和作用营力可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 山前平原位于山前位置。由于河流出山入平原,河流比降急剧减小而发生大量堆积,形成洪积扇,各条河流的洪积扇连结而成洪积-冲积倾斜平原。 中部平原是冲积平原的主题,组成中部平原的沉积物主要是冲积物、其中常夹有湖积物、风积物甚至海相沉积物。 滨海平原的成因属冲积-海积类型,其沉积物很细,因有周期性的海潮侵入陆地,形成海积层和冲积层的相互叠压现象。 简单地说,山前平原即洪积-冲积平原,中部平原即河漫滩平原,滨海平原即三角洲平原。

高中地理小练习:三角洲(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三角洲 (附答案解析)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1) 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只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处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④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 B. 台湾岛 C. 华北平原 D. 喀斯特地貌 (3) 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 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B. 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D. 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

【答案】【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河流地貌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但是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气候区形成冲积扇,所以①说法不对;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但是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气候区形成三角洲地貌,所以④说法不对。C对,ABD错。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流水沉积地貌。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解答】 A、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B、台湾岛是板块碰撞形成的,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华北平原是黄河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正确; D、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3. 【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黄河的综合治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说明黄河的含沙量降低,与上游的水土保持、水利枢纽建设及黄河入海水量减少有关,而与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无关,D符合要求,ABC不符合要求。 故选D。 【知识点】流水地貌及形成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角洲与冲积扇

一.冲积扇 冲积扇是由山前或断崖边向邻近低地延伸的,是一种主要由粗粒碎屑物质组成的圆锥形、舌形或弓形的堆积体。它代表陆上沉积体系中最粗粒的、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元,通常在下倾方向上变成细粒、坡度较小的河流体系。然而也有某些扇,它的前缘直接进入湖泊或海洋,则称为扇三角洲。关于扇三角洲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论述。 冲积扇的形成和作用过程 (一)、冲积扇的形成 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在山区或上游发生暴洪时,大量的水体夹带丰富的泥砂沿山沟顺流直下,当流出山口时,空间突然开阔、坡度锐减、水流能量突然骤减,巨量的砂、砾、泥快速堆积而形成。在形成冲积扇的过程中常伴随有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出现重力流。因些冲积扇大量地出现于构造的活动区,如裂谷盆地、与走滑有关有拉张盆地、前陆盆地和快速抬升的山体前缘。在我国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可见大量现代的冲积扇。同时冲积扇的发育与气候有关,虽然一般认为冲积扇发育于干旱地区,实际上冲积扇既可发育于干旱气候地区,也可发育于潮湿气候地区。然而气候对冲积扇的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干旱地区冲积扇坡度比较陡、扇体较小且沉积物粒径大小悬殊;而潮湿气候地区的冲积扇坡度小、扇体较大且沉积物粒径相对细而均一。 (二)、冲积扇的作用过程 McGowen和Groat (1971)把冲积扇划分为近端扇、中扇和远端扇三个亚相。也有学者把冲积扇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三个亚相(图1)。 图1理想冲积扇沉积类型及剖面形态(据R.D 斯皮林,1974) 冲积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沉积物所反映的特征来决定的,它们在剖面上主要是由多个正旋回的沉积层序组成,绝大部分的扇体反映辫状河流和泥石流和漫流沉积的叠加,其次还有筛滤作用的沉积(图2)。 图2 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层序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等沉积物在河流入海或湖泊口沉积形成三角洲的大型沉积体。大多数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汇合处都有发育。由陆上三角洲平原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和前三角洲沉积三部分组成。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及潮控三角洲。以下介绍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种亚环境: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它与河流的分界是从河流大量分叉处开始。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和分支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褐煤沉积。二者的共生是三角洲平原沉积的典型特征。 A.分支流河道沉积: 是三角洲平原的主体,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支流河道搬运至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处沉积下来的。分支流河道本身的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槽状、板状、波状交错层理,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接触。 B.天然堤沉积: 位于分支流河道的两旁。由洪水期携带泥砂漫出淤积而成。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C.决口扇沉积: 洪水和河流冲破天然堤,在外侧更为发育。交错层理砂岩,呈透镜状沙体夹在分支间湾细粒粉砂质、泥质和沼泽沉积物之间。 D.沼泽沉积: 占三角洲平原的90%。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水体为淡水或半咸水,弱还原或还原环境。沼泽中植物繁茂,多为芦苇等草本植物。岩性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块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E.分支间湾沉积:分支流河道之间较低洼地区,常与海域连通(外侧)。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偶见海相化石。

冲积扇

冲积扇 alluvial fan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约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如黄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等。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不同的干、湿气候区与构造活动区,分布着不同特点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发育时期与扇面的几何形态相关。 洪积扇 puluvial fan 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可以看出,二者主要不同在于常年流水还是暂时性流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积为洪积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积为冲积扇。所以说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规模形态有差异而已!他们均在水处山口处。 洪积扇形成快,短促,少有季节性或常年河流 冲积扇则与季节性或常年河流的冲击有关 三角洲和冲击扇都可以归类为冲积平原 ------------------------- 三角洲平原是指由三角洲发育而成的平原。当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时,由于坡度变缓,流速渐小,加之海潮顶托等动力条件的改变使河流所带泥沙大量沉积。最初沉积在水面下进行,由于淤积物的不断供给,逐渐积多,最后露出水面,沉积物形成顶尖朝向陆地的一个三角形平原,取名三角洲。这种脱水成陆,并向海域推进的三角洲,逐渐发育成三角洲平原,如长江三角洲平原等。如果有大的河流注入湖泊,大量泥沙也能堆积成湖岸三角洲,如洞庭湖三角洲等。 -------------------------- 冲积扇平原:是指呈扇形展布的冲积平原。冲积扇不是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而是形成在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当山地河流至山麓出口进入开阔平坦地区,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水流呈放射状向外流动,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碎屑物质堆积下来时,形成上窄下宽的扇形冲积堆,外形似扇,叫冲积扇。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不同的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四种主要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即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浅水三角洲。 并分别从以上四种三角洲类型的定义、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差异进行比 较。进而得出各类三角洲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字:正常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 三角洲的现代定义是河流在稳定的水体中或靠近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类沉积物。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三角洲沉积物来源于一个或几个可以确定的点物源;其主要以进积结构为特征;其均发育于盆地边缘,最终充填盆地;最大沉积面积受物源供给的限制。 三角洲类型划分: 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的差异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三角洲。建设性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大于波浪作用的改造速度,主要以河控三角洲为例。破坏性三角洲以海洋作用为主,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河流堆积泥砂的能量,故泥砂堆积被改造至破坏,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均属此类。 由三角洲沉积区与物源区的关系、三角洲平原河流类型及三角洲沉积物的粒度差异可将三角洲划分为正常三角洲(经典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三角洲和扇三角洲。 苏联学者以三角洲形成的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地台区的三角洲沉积、褶皱带周缘的三角洲沉积、山间拗陷内的三角洲沉积。还有基于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物的粒度的依据可将三角洲划分为细粒和粗粒三角洲。 本文将主要从流域盆地特征、沉积物供给、水体深度、沉积粒度等方面总

结三角洲的控制因素探讨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浅水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一、辫状河三角洲 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砾的三角洲,其辫状分流平原由单条或多条底负载河流提供物质。与扇三角洲不同, 一旦静止的水体移开, 辫状三角洲必然重新变为单条河流。 (一)发育条件 辫状三角洲是由单条或多条辫状河入湖( 海) 形成的沉积体系, 一般远离断裂带的古隆起、古构造高地的斜坡带发育, 在沉积盆地的长轴和短轴方向均可发育, 沉积地形和坡度较扇三角洲更缓, 比正常三角洲更陡。辫状河道提供的物质进入水体是形成辫状三角洲的必然条件。 (二)沉积特征 沉积物主要是以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 而粉砂岩、泥岩相对较少, 由下向上显示出由粗变细的正韵律。沉积构造类型有块状层理及各种交错层理。辫状三角洲同扇三角洲和正常三角洲一样, 具有三层结构, 即由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构成。 1、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 该亚相主要包括辫状河道微相。岩性主要为巨厚层状或块状砂岩,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层理、粒序层理, 砂体底部冲刷面明显, 并含有大量泥砾。辫状河道微相:该微相一般包括3个沉积单元—底部高能单元为强水流高能条件形成的冲刷面, 向上是略定向排列的泥砾和砾石, 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和粒序层理;中部加积单元以砂质沉积为主, 主要在垂向加积作用下形成, 以板状交错层理为主;顶部低能单元是在河道发育晚期, 水流携沙能力明显降低形成的砂质堆积单元, 以细砂和粉砂为主。 2、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

关于高中地理教材中“冲积平原”的概念辨析

关于高中教材中“冲积平原”的概念辨析 问题1:冲积平原是冲积扇、三角洲的上位概念还是平行概念? 在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冲积平原被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从这里看,冲积平原是冲击-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上位概念。但参照其他版本教材,冲积平原又与冲积扇、三角洲等作为平行概念出现。到底哪个版本正确?

新人教版教师用书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冲积平原分布于不同高度、纬度和河流的上、中、下游的不同部位上,在河流的不同部位上的冲积平原类型不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极宽广的河漫滩也被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这些资料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一书。 可见,冲积平原概念有大有小,大的概念可指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所有堆积地貌,小的概念则专指河漫滩平原。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大辞典》指出:“广义的冲积平原是指河流泛滥和三角洲增长堆积连接而成的大平原。它包括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滨平原。如华北大平原就属这类大冲积平原。狭义的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即在洪水泛滥期间河流不断改道,沿河床及其两侧长期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问题2:洪积扇、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有何区别与联系?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冲积扇:半干旱山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的山地河流,由于河床比较固定,冲积物出山口后可继续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但通过河床的摆动,也可以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由于经常性水流在洪水期时洪水漫流,使冲积扇上的水系也不固定,因而形成相应的洪积物,称为冲积扇的一个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所以这种冲积扇又被称为冲洪积扇。 在山麓地带,往往有多个洪积扇与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围绕山麓带状的缓倾斜的坡地,称为洪积-冲积平原。

关于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区别的文献综述

关于冲积扇 冲积扇沉积模式

完整的三角洲 网状河

-------------------------

地层对比——冲积扇 冲积扇的微旋回以向上变细的正韵律为主,界面一般为砾岩的最粗位置,正确处理好相带与井厚度关系,内扇,颗粒比较粗,分选差,表现为SP不明显,GR锯齿状,中扇表现为颗粒分选相对变好,粒度为中粗砂岩,含砾,曲线为典型钟形,顶部泥岩比较明显,可由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厚度最厚;外扇位置一般为细沙或者粉砂和泥岩组成,砂岩单层厚度相对较薄,曲线为锯齿状。

可以通过对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提出地层内部多级旋回性、底部超覆和填平补齐及沉积厚度等比例发育模式,并分析形成这些发育模式的成因机制。在探讨地层发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标志层对比、旋回对比和等比例对比原则。应用桥式和三角网对比方法,对全区地层进行三维闭合,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筛状沉积 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有其它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故渗透性极好,在洪水尚未流到扇缘(冲积扇与平原的结合处)之前,就沿着像滤水筛子一样的砾石层渗透到扇体中去。因此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质的搬运。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为筛状沉积。它虽较为少见,但它是冲积扇上最富有特色的沉积。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而且主要是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限,常形成块状沉积层。筛状沉积的形成条件要求独特的源区条件,即母岩区应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主要为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沉积层筛装沉积的形成条件:母岩区得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