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三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练习设计

【强烈推荐】三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练习设计
【强烈推荐】三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练习设计

三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练习设计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1 课时

【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四边形特征的的认识;

2.根据四边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强化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基础题

1、填空:

(1)长方形、正方形、菱形都是()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叫它们都是()边形。(2)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都是()角;

正方形有()条边,四边(),有()个角都是()角;

菱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对角()。

2、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

〖说明〗根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巩固学生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二、综合题

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说明〗根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学会辨别四边形,并能根据一些特征进行分类。

三、思维拓展

1、判断:

(1)有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就一定是正方形。()

(2)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而且四个角都相等。()

(3)有直角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说明〗根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平行四边形》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2 课时

【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并学会在格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

2.通过改画平行四边形,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渗透图形拼组的意识;

3.通过数图形,拓展学生思维。

一、基础题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给它们涂上颜色。

(1)在右边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画一个与它对称的图形吗?

3、平行四边形两组()相等,两组()也相等。

〖说明〗依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

二、综合题

1.下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在图中改一改)

〖说明〗依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

三、思维拓展

1、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2、数一数图中有()长方形。

A.4个

B.5个

C.9个

〖说明〗依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

《周长》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3 课时 【作业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等,加深学生对于周长概念的认识;

2.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求周长累的问题;

3.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基础题

1、实践操作:

(1)估测一下自己床面的周长,再量一量。估计:( ); 实测:( ) (2)估测一下自己家饭桌面的周长,再量一量。估计:( ); 实测:( ) (3)估测一下自己家电视屏幕的周长,再量一量。估计:( ); 实测:( ) 2、想想练练:

A=( ) B=( ) (2

(3)买裤子时,除选择裤长外,还要选择什么?

〖说明〗根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 二、综合题

1、右图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 ) A.甲长 B.乙长 C.同样长

2、右面图形的周长( )

A.A 长

B.B 长

C.一样长 〖说明〗根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

三、思维拓展

1、考考你:用5厘米长的小棒24根,摆成下图,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彩带B

〖说明〗根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外作业【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4 课时

【作业目标】

1.熟练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关实际问题;

3.通过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基础题

1.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3、算一算:

〖说明〗根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

二、综合题

1. 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8分米,长是宽的4倍,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3. 学校操场长40米,宽30米,小方绕操场四周跑3圈,他跑了多少米?

〖说明〗根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

三、思维拓展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的4倍,已知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长都是9分米,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

2、用5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下面各种图形。周长最长的是()。

〖说明〗根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

《估计》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5 课时

【作业目标】

1.学会比较精确的估计一些图形的周长,并结合计算来进一步加深体验。

2.会用估计周长这一知识点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基础题

1.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下图)。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

〖说明〗根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

二、综合题

1.估一估,算一算:

(1)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个圈,

周长大约是多少?

(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2.量一量,算一算。

3、计算下图的周长

〖说明〗根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

三、思维拓展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如果把它平均剪成两个长方形, 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正方形周长的2倍,长方形的长是14厘米,宽是6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说明〗根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

《四边形单元练习》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6 课时

【作业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并适当理清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灵活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所学知识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一、基础题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它的边长是( )分米。

3. 自已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周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周长是10厘米的长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二、综合题

1. 一块长方形菜地,宽是9米,长是宽的3倍。沿着菜地的边

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2. 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现在

改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 用两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说明〗根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 三、思维拓展

1.用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案中,周长最短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请画图并计算。

〖说明〗根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

三年级下册空间和图形部分

《面积》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 6 单元第 1 课时

【作业目标】

1.理解面积的概念

2.认识面积的单位

一、基础题

1. 物体的()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叫做它的面积。

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3.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说明〗

二、综合题

2.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呢?

〖说明〗

用间接比较法,以小正方形为统一图形作为标准,数一数有几个这样的图形就知道它的面积了。

三、思维拓展

1.用12个同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有趣的图形。试一试。

〖说明〗

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通过摆放知道即使形状改变,面积也有可以不改变。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 6 单元第 2 课时

【作业目标】

1.巩固常用面积单位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面积大小的估测能力

2.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对比

3. 区分长度与面积、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一、基础题

1.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图形面积最小?(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厘米)

2.说一说测量报纸、火柴盒、教室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说明〗

1、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2、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二、综合题

1.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说明〗

各图形的面积可以用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得出,各图形的周长则可以用计数外围一周上有多少条1厘米

1.数学课本长15()

2.课桌桌面面积有28()

3.教室地面有45()

〖说明〗

是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提示,选择、再现适当的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 6 单元第 3 课时

【作业目标】

1.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宽’

3. 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

一、基础题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篮球场的长使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说明〗

灵活掌握面积公式,根据公式计算面积。并且联系具体实际,半场就是篮球场的一半,先算全部的面积除以2,或者宽不变,长除以2再与宽相乘。

二、综合题

1.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

(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

(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说明〗

三、思维拓展

2.

〖说明〗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 6 单元第 4 课时

【作业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基础题

1.大树高16 果园的面积是3

字典厚5 操场的面积是200 铅笔长14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84 2.

〖说明〗

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二、综合题

〖说明〗

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思维拓展

1.将长10米,宽4米的长方形与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重合,重合的面积最大是多少?

〖说明〗

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 6 单元第 5 课时

【作业目标】

1.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 1平方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一、基础题

1. 填空。

(1)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9000平方分米。

2. 在○中填上“>”、“<”或“=”号。

8米○80厘米3800平方分米○4平方米

50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1平方米○7500平方厘米

3.判断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说明〗

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二、综合题

1.一块正方形地面砖的边长是3分米,小明家装修用了这样的地面砖600块,求小明家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长方形桌面长60分米,宽40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说明〗

通过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树,如果一棵杨树平均占地1平方米,这块地可以种杨树多少棵?

〖说明〗

利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 6 单元第 6 课时

【作业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测量更大的场地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

一、基础题

1.填空。

5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70厘米=()分米

27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判断题。

(1)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 )

(2)四年级一班教室的面积约1公顷。( )

(3)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

(4)1平方千米=1000平方米。( )

〖说明〗

熟悉各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综合题

1.一条高速公路的路基长100千米,宽50米.这条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顷?合多少平方千米?

2. 一块长方形稻田,长600米,宽250米,这块稻田占地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施肥300千克,这块稻田一共施肥多少千克?

〖说明〗

利用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思维拓展

1.一块正方形地,周长是20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一块占地2公顷的长方形公园,长250米,宽是多少米?

掌握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 6 单元第 7 课时单元复习练习二十

【作业目标】

1. 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区别长度与面积,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不同

3. 熟练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基础题

1.物体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的(),叫它的表面积。

A.多少

B.长宽 C .大小

2.先估计床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究竟是多少?

3.选择正确答案填在()里。

(1)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3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20平方厘米

B.12平方厘米

C.9平方分米

D.9平方米

(2)把1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平均切成100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说明〗

复习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综合题

1.一块盐田长100米,宽60米,3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周长是多少米?

生活中的中的几何图形

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 适用年级:初中一年级所属学科:数学 引言: 首先播放一些在我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为几何图形的物品,询问同学们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由此开始创设情境。 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所说的平 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我们作为数 学方向的师范类学生,今天以一名实习教师的身份对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这一北师大 版7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本次探究鉴于之前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 探究,目的为让学生通过已经建立的知识结构来进行自主探究,完善关于几何图形的知 识系统。 任务: 为了成功完成这次的探究学习任务,全面认识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我们要归纳一些主要主题进行探究,做到有的放矢。我们主要对以下主题进行探究: 1.看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2.由已建立的知识体系下自主探究本节学习的几何图形 3.熟悉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要探究以上主题,需要分别从生活、数学等角度探究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我们需要分别担任生活小组组长、数学小组组长、后勤小组组长、技术小组组长,也就是需要分成四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收集、整理和探究。 生活小组:搜寻生活中的平面几何图形、查找关于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熟悉教案。 数学小组:以专业知识角度对其他小组的任务内容进行修改。 后勤小组:搜索资料、整合资料。 技术小组:将后勤小组整理好的内容整合为ppt。 请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综合整理为演示文稿,以便授课时展示讲演。 资源: 生活: https://www.360docs.net/doc/863155578.html,/link?url=iHJMGJqjJ4zBBpC8yDF8xDh8vibiAUtaISoEb5kSN NGgO9BzWnQwsgtaACLw6j4Q39iQ https://www.360docs.net/doc/863155578.html,/view/73af955f804d2b160b4ec082.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863155578.html,/?wskm=news&act=show&id=56 数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863155578.html,/t_ja_319760.html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和反思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形》教学设计 永年县第十三中学李美茹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形》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生活中的基本立体图形,能把生活中的图形抽象到数学模型中,并能用语言描述几何体的特点,学生对生活经验缺乏深刻的认识,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事物仅限于表面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极强,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我在本节课中大量收集了生活中的立体几何图形,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而对同一类物体的特征进行提炼,同时,为了是这节课更贴近生活,我们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看、说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特点。 一、教材与学习任务分析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图形》是新课改之后的重要内容,是步入中学的第一课,学生之前对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掌握柱体、锥体、球体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及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课利用电子白板,一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二来通过立体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空间几何想像能力。作为聋校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数学学习普遍缺乏自信,反映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发言,害怕出错,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有很多实践活动,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和境界,多鼓励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勇于发言。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让我们多了一份对生活的创造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何图形,能根据它们的几何特征,通过观察与交流,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几何体,了解棱柱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过程与方法】 由实物联想出几何图形、能从实物的形状、大小、位置考虑而得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实物.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多媒体运用】 为使本节课更有效率,充分发挥电子白板作用,本节课内容一直借助多媒体完成,其中学生借助电子白板完成活动的有3处。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同时结合聋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重点: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认识现实背景中的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探究棱柱的特点.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简单几何体的某些特征,这一部分是学生的一个弱点,很多学生能大致比划出图形的特征,但缺乏语言的表述,在这里,对于表达较好的学生,老师鼓励和帮助,使学生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对于听力损失较重,用手语表达的学生,老师首先要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使他们意识到手语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同学们应该踊跃发表意见。 五、学习研究目标: 1.组织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中,如何发挥小组合作效率,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有所收获,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第1题(1)、(4)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地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根据图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地辨认其余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位置与方向”。 开门见山,明确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课堂交流归纳总结 1. 师:位置与方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在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中,我们具体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1)组织学生回顾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引导汇报并板书:

(3)完成教材“总复习”的第1 ①师:我们知道,在生活实践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面图。为了看图方便.图上的方向一般是如何规定的? ②出示第1 ③组织学生观察社区示意图,了解社区示意图上的总体布局。组 a.从小清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到其他场所又该怎样走呢? b.你还能说出哪些与位置方向有关的问题?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会看平面图、路线图,能按照路线图找到一个 确切的地点,这不仅仅是掌握了一种知识,更是获得了一种技能, 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复习与整理的方法,自己阅读教材,回忆、整 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整理变得有条理,利于学生掌握,便于学生正确地应用。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回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反馈。 引导学生总结已学知识,让学生在小结中逐步发现学法、总结学 三、课堂小结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几何图形与点、线、面、体的关系,理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区别。 2、了解平面与平面图形及几何体和立体图形的概念。 3、从这节课开始接触几何图形,通过这节课对图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七 巧板的讲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判断是本节的重点。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由面旋转成体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新: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与前面不同的知识:几何图形 1.介绍“几何”的由来: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经常泛滥,每次洪水以后都要重新丈量土地,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就逐渐产生了测量土地的方法,几何学就起源于当时土地的测量,“几何”这个翻译名词的原意就是“测地术”。 (让学生了解“几何”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实物图片抽象出几何体 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并要注意数学上只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而不去考虑物质构成、颜色等。 考虑这样研究有什么意义? (二):几何图形的概念: (按点、线、面、体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学习。) 1.天上的星星和地图上的城市给我们以什么概念?地图上的河流、公路呢? 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回答、思考、改错,并进行讨论,由教师总结。 2:你们在上面的图形中,发现了那些面,那些是平面,那些是曲面?那么黑板呢,平静的湖面呢?篮球、水桶呢? 为进一步理解从实物中抽象出的点、线、面的实质,补充: 点:数学上研究的点是无大小、无面积的: 线:数学上研究的线是无宽度、无粗细的。它可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可以分为曲面和平面,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无厚度的。 3:几何图形的概念: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他们都称为几何图形。 4: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图形称为平面图形。 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几何图形可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三)知识的运用 1.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帮助我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 请问:以下地图中的点和线通常表示什么? 2.比一比,看哪组同学找的几何图形多? 3.请给下列图形分类 4.归纳小结一: 《1》、点、线、面、体都称为几何图形。(只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以及相互位置关系。而不去考虑物质构成、颜色等。) 点:数学上研究的点是无大小、无面积的 线:数学上研究的线是无宽度、无粗细的。它可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可以分为曲面和平面,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无厚度的。 《2》、几何图形的分类: (1)平面图形: 如直线、角、三角形、圆等。 (2)立体图形 如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四)知识拓展 课件展示 1.线:可以看作由许多点所组成,也可以看作是点运动形成的。直线曲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特点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因此,画一画、拼一拼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感受图形的特点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还能回顾所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1.在对比操作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 教材110页2题中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这是它们能拼成正方形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用两个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再用两个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通过对比,将学生的关注点从操作引向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 2.重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同

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问题,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两组)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有2倍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3.比较以上两组长方形纸所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第二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正方形? (第二组长方形纸的长是宽的2倍,所以当2个宽拼在一起时恰好等于长,就会拼成正方形) 5.说一说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 6.结合刚刚计算出的图形的周长,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和

三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练习设计

《四边形》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1 课时 【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四边形特征的的认识; 2.根据四边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强化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基础题 1、填空: (1)长方形、正方形、菱形都是()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叫它们都是()边形。(2)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都是()角; 正方形有()条边,四边(),有()个角都是()角; 菱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对角()。 2、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 〖说明〗根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巩固学生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二、综合题 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说明〗根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学会辨别四边形,并能根据一些特征进行分类。

三、思维拓展 1、判断: (1)有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就一定是正方形。() (2)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而且四个角都相等。()(3)有直角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说明〗根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平行四边形》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2 课时 【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并学会在格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 2.通过改画平行四边形,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渗透图形拼组的意识; 3.通过数图形,拓展学生思维。 一、基础题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给它们涂上颜色。 2.按要求画一画: (1)在右边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画一个与它对称的图形吗? 3、平行四边形两组()相等,两组()也相等。 〖说明〗依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 二、综合题 1.下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在图中改一改) 〖说明〗依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

大班几何图形活动设计

大班几何图形活动设计 大班几何图形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巩固复习认识几何图形,丰富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进情感教育。 活动准备:各种单个几何图形数许,与幼儿人数同等的长方形红色纸张,贴有几何图形的玩具箱,粘贴用具,国旗。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巩固和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颜色。每拿出一张图片,要求幼儿说说图形的特点,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图形归类游戏。幼儿手拿图形,听老师的口令开始做图形蹲的游戏,老师边念边和幼儿一起做下蹲的动作:图形蹲,图形蹲,快快乐乐图形蹲,聪明的宝宝听清楚,不能蹲。听到口令后,手持圆形图片的幼儿则高举图片,不能蹲下,其余孩子蹲下不动,对照老师的口令检查幼儿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几次,然后请听课老师互动参与游戏,由老师端着贴有图形标志的箱子,让幼儿游戏结束后,把手里的图片送到与自己图形标志相同的箱子里。 三欣赏老师利用图形拼图案。用猜谜语引出一个圆圆的红太阳、两个绿色的圆拼成葫芦娃、三个绿色的三角形拼出一棵松树、圆行,半圆行,三角形,长方形,拼出一盆花,一列火车。。

四出示国旗,讲解和示范粘贴国旗:长方形、鲜红色、左上方黄色五角星:一颗大、四颗小,示范制作完成后,组织集体念儿歌《国旗国旗真美丽》,教育幼儿国旗代表中国,见到升旗要肃立,行注目礼。 五幼儿操作,粘贴国旗,老师巡回指导,完成作品。 六老师幼儿全场起立,齐声歌唱《国旗国旗多美丽》,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几何图形在中、小班已经开始学习,但都是单个图形认识,幼儿的知识是从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获得的,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平时学习内容,设计图形蹲的游戏来巩固认识多种图形,请老师互动活跃了气氛,利用多种图形拼出生活中见过的物体图形,并根据每一图形结合特征加深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印象。通过粘贴制作国旗,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增进爱国情感教育。所以这个活动设计整合了科学、社会、艺术、语言等多元素,有主次地融入主题。 活动结束时,幼儿都顺利完成自己的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幼儿非常乐意把作品带回家,特别是汪博云小朋友要他爷爷帮他加上旗杆,第二天他边举着旗子边唱着歌来上幼儿园,别提有多高兴。 教学准备里除展示的国旗外,其余的都是本人手工制作的,条件有限,如果教学用具能改善,让幼儿多认识了解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图形与几何》复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图形与几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18分) 1.一条长方形坻的长是7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如果要从这张长方彩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下的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 2.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刚好可以做成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模型,另一根可以做成边长最大为( )厘米的正方形模型。 3.四边形有( ) 条真的边,()个角。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桌布,它的周长是( )厘米。 5.一个镜框长2米,宽1米,用5米长的花边烧镜框一周还差( )米。 6.用四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二.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x")(12分) 1.把一张长5厘米、宽3匣米的长力形纸,的成最大的正方形,这 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 ) 2.四边形的周长一定比三角形的周长更长。()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 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6厘米。()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和宽一定也分别相等。() 5.封闭围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这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2个平面周形,它们的周长( )。 A.一样长 B.甲长 C.乙长 2.关于四边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四边形的对边一定相等 B.四边形一定有4 条直边 C四边形一定有4个直角 3.下面图形是四边形的是( )。 4.用篱笆围成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如果一面靠墙,至少用()米篱笆。 A.25 B.32 C.28 5.把一张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纸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为( )厘米。 A.8 B.12 C.16 四. 下面的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10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备课教案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认识周长、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认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会辨认八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图。 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复习重难点: 能运用公式进行周长、面积计算。 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练习。 .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题目:有一块长15米、宽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2400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1×1=1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2400÷1=2400 3=7200 ×5=30002400×600第四步求出价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2.图形与几何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量与计量(补充),练习十八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2.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复习重点: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难点是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等 复习过程: 一、依标导学,自主学习 1.谈话引入 2.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3.自学提示 (1)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3)相邻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 (5)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6)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4.学生自主学习 二、回顾知识,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整理各个知识点。 (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三)学生汇报展示,老师点拔,适时归纳板书 2.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3.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三、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一)填空。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1.一支铅笔长176()一处篮球声场占地420() 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 一间教室的面积是48()一瓶牛奶的容积是250() 2. 3时20分=()分;吨=()吨()千克 3080克=()千克()克; 7 dm38 cm3=()dm3=() 时=()时()分 3元5分=()元 ()平方米=75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二)举例说明:1m、1dm、1cm分别有多长?1m2、1dm2、、1cm2分别有多大?1m3、1dm3、1cm3分别有多大? (三)完成P89第2题 (四)课后作业 1.一块长方形耕地,长250米,宽160米,这块地的有多少公顷?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早上7时30分出发,下午5时20分到达。已知汽车每小时行8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1.1几何图形 教学设计

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对比,概括出几何研究的对象 2.在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复习小学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建立几何图形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会辨识几何体 教学难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用具: 几何模型、实物、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与思考 师:1.呈现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水杯、书、铅笔、笔筒、乒乓球、苹果、跳棋、冰激凌筒。2.由老师课前准备或当堂演示一些图片 提问:这些物体中哪些形状类似但大小不一样?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引导学生简述自己的理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师:大家在分类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他们的颜色、材料、质量? 生:没有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形状的许多物体,而对于这些物体如果不考虑他们的颜色、材料、质量,而只注意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就得到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几何图形。 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生:圆锥、圆柱、球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中、英文)。请同学们观察,刚才的物体分别类似于屏幕上的哪一种几何体?

圆柱、圆锥、正方、长方体、棱柱、球 circular、cylinder、circular、cone、cube、cuboid、prism、sphere 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二、做一做 师:将书上P3的图打到屏幕上,同学们一起做,巩固概念 三、一起探究 1.电脑演示七种几何体,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名称 2.思考,在上述几何体中,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同桌交流,将部分几何体拆分,以达到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的目的。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 (1)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是什么? (2)几何图形分几部分? 四、小结 同学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收获:(1)初步认识了几何图形,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的分类 五、布置作业 P51,2,3 板书设计

几何体设计说明书

几何体设计说明书 1

文档仅供参考 几何体设计的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第二章球铰链的设计 第三章杆的设计 第四章零件图的装配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2

1打开SOLIDWORKS,新建里面选择零件图。点击前视基准面,选择前视基准 面。 ?显示发生更改,前视基准面对着您。 ?草图工具栏命令出现在 CommandManager 中。 ?此时在前视基准面上打开一张草图。 ?单击矩形 (草图工具栏)。 2 若想开始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下方和左侧单击。 3 移动指针。注意指针现在显示矩形的当前尺寸。 4 若想完成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上面和左侧单击。您不必绘制精确尺寸。 5 释放矩形工具。 6.点击刚画成的草图,使边长为100. 7.点击退出草图。 3

8.选择拉伸,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选择两侧对称,距离选择100。点击 确认,就会完成矩形的绘制。 9.以矩形的三个顶点建基准面1,点击正视于,然后选择草图绘制,绘制三条对角 线组成的三角形。退出草图,点击特征菜单里的拉伸切除按钮。从 10 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为给定深度,距离选择 100. 10.同理能够切除另一个面,在插入里选择基准轴,以刚切除的图形中的顶点和 底面见基准轴1. 4

11.点击特征里的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选择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例数 完成如右图。 为3,要正列的特征选择阵列2. 然后再建一个垂直于基准轴而且过顶点的基准面4. 5

13.在基准面3上绘制一个底边为棱锥底边,高为30的等边三角形。退出草 图。选择特征里面的放样按钮,轮廓选择草图5和棱锥顶点1。点击确认,完成放样2. 14.选择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为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例数为3,正列的特征 完成如下图所示图形。 选择放样2. 3做一条与棱边夹角为72.64.的辅助线1。 16.建基准面15,选择垂直于曲线,选择里选择线1和顶点3.,然后在基准面15 上绘制一个圆心为顶点3,半径为6的圆,和一条直径。点击草图绘制里面的圆命令。绘制出圆,然后点击直线命令绘制出直径。选择剪切命令,选择剪切到最近端,剪切掉半个圆,退出草图。 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与几何

总复习 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98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复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时,是几边形就是计算几条边长度的和。 二、巩固探究 首先我们在教室里选择一张课桌、讲台或其他物体,从不同位置看一看,与同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尝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交流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你发现了什么? 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你有办法测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2题图) 学生思考并交流: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的长度和。 测量硬币表面的周长就是求绕硬币一周的长度。可以用线绕硬币正好一圈,再测量线的长度。 像硬币和树叶这些图形都属于不规则图形,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般不

能用尺测法直接测量,要借助“化曲为直”的思想,一般采用绳测法,先用绳绕一圈,再测量绳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规则图形,我们又该怎样得出它们的周长呢?打开课本第93页看第3题,自己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测量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然后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让“正方形的边长×4=正方形周长”。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把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三、复习巩固 1.组织学生探究“图形与几何”中的相互启发,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硬币的周长。 2.出示教材 98页第 1题。 指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观察盒子? 独立观察,汇报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盒子? 3.动手操作,完成教材 98页第 2 题。 先测量,在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汇报自己的方法。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98 页第 4 题。 思维训练: 出示 98页第 5 题,启发思考: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同桌合作,思考探究,汇报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全班互评。 五、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教材 98页第 3 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 什么是周长 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平面设计中图形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设计中图形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是在平面构成要素中形成广告性格及提高视觉注意力的重要素材。图形能够下意识地左右广告的传播效果。图形占据了重要版面,有的甚至是全部版面。图形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在平面图形设计中合理的运用图形符号。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抓住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否则差之百,失之千里。比如苹果、西红柿、桔子等在体量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抓住它们各自不同特征。 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从怎样分析、怎样思考到怎样表现的过程。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奇”、“异”、“怪”的图形并非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广告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图形不仅仅在平面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还与文字、符号、有密切的联系。 1平面广告中图形的重要性www 图形是视觉的语言,与文字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图形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准确性特点,通过写实性绘画或摄影图片能直接展现事物的形态、颜色、材料、质感等特征,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与说服力。图形表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载体来传递信息的途径。相对文字信息来说,图形信息特别是摄影图片往往不受读者的理解力或语言背景的限制。如果是文字、语言是有国界的,那么图形则是不分国家、民族、种族的世界性语言,这对于广告信息的传播是非常有利的。譬如,我们画一朵花的图形,不同国家、民族的人都知道这是花,但如果你用他们不掌握的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的话,那么他肯定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图形的魅力。 我们常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反映出图形表达直观而真实的特点。文字的描述无论怎样动听总还要经过人的形象思维的转化,在这转化过程中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阅历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可能出现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理解偏差,导致传达目的失误。因此,广告设计中图形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幅好的广告图片所产生的说服力与感召力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说明。 有人说21世纪是读图的时代,的确,数字化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大量的信息,图形的直观、明确以及丰富的视觉表象力不能有效的传达信息,而且具有欣赏性,给人视觉的享受并引发心理认同,其信息量的传栽甚至超越了图形本身,形成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人们在阅读一则平面广告的时候,通常的顺序是先看图片,然后阅读标题,在追索正文。可见,图形在平面广告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则广告的成功与失败。 2平面图形设计与符号的本质联系w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

几何图形的标志设计表现

除了形态几何化外,这类图形在结构关系上也往往有着严密的数理秩序。常见的数理秩序有等分割、黄金比、矩形、调和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圆心角数列等。 1.等分割 等分割分为等形分割和等量分割两种情况。所谓等形分割,指分割画面的每个单位形,包括正负形都是相同的图形。而等量分割,则是指在画面上正负形的面积比例相当的分割方式。由于几何方式作图可以方便地测算面积,而图形尺寸也容易复制,所以较能有效地实现等分割的画面。运用等分割方式,应注意处理好正负形的节奏与疏密关系,防止刻板单调。 2.黄金比 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取其中点E,以E为圆 心、以EC长为半径画弧,使其相交于AB的延长线于F,再分别以AD为短的边,AF为长的边求得矩形,即为黄金矩形,其长与宽之比为l:0.618。在黄金矩形中,去掉以其短的边为边长的正方形,余下的矩形还是黄金矩形。 黄金比在西方传统建筑及雕塑上多有运用,如雅典娜神庙的构建,米罗的维纳斯雕像等。在15世纪文艺复必时期,意大利的费拉·路加拜西奥利著《比例分割》一书将黄金比作为形式美法则固定下米,流传至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黄金比是西方传统审美规范的经典比例。 3.仃矩形 该矩形的奇妙之处在于当它沿长边中线被对剖 后,所得仍然是长宽比为仃的两个小矩形。由于这种特殊性,仃矩形广泛地应用在纸张开度上,所以大多数书籍均是V虿矩形。此外,√丁矩形还用于诸如建筑预制件,·些组合式家具零件等。 4.等差数列 以Fl为项数,d为公差,按a,a+d,a+2d,…,a+(n一1)d,…这样的规则排列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变化秩序比较平和微妙,在标志设计中也时有运用(图3—80)。 5.等比数列 数列规则为“以n为项数,q为公比,按a,aq,aq2,…,a旷1…·排列。”等比数列呈几何级变化,从j|:』J始单位到后面的单位,落差较大,给人以急剧增加或减少的刺激感。 6.调和数列 数列排布方式为“l,1/2,1/3,1/4…”。调和数列的变化规律比较平和悠扬,有宁静柔美的韵律感。 7.圆心角数列 以吲心角延长线在圆周j_的交点为起点,作平行线的分割,形成以圆心角数列为基础的渐变秩序。圆心角数列的韵律有着显著的空间引导性,(五)象征类图形的标志设计象征,指用具体的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例如,绿色象征和平。 以具体的实体形象,包括有机体和无机体,去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概念,这种方式是在人类的文字符号创造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造型手法,也是在标志设计中渊源久远的设计方式。 象征设计手法的应刚,需要注意所选择具体形象是否能有效提示出所需表现的意义.,客观的物体本身是不能说话的,但是人们由于感觉、知识与史化习俗等原因,移情或赋义给这些事物,从而使它们具有了含义。橄榄枝和白鸽象征和平生命,子弹头象征战争与死亡,这几乎是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的象征意义。蝙蝠在中国象征“福”,在西方,却是恶魔的化身。在一枝盛开的梅花树枝上面只喜鹊,中国人都知道足“喜二眉梢”的吉祥语,而在西方人看来,恐怕就不知所云了。所以,一方面,我们应当发掘利用民问丰富的象征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 设计教案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特点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因此,画一画、拼一拼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感受图形的特点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还能回顾所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1.在对比操作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 教材110页2题中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这是它们能拼成正方形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用两个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再用两个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通过对比,将学生的关注点从操作引向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 2.重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结合

教材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问题,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两组)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有2倍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3.比较以上两组长方形纸所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发现?(第一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第二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正方形? (第二组长方形纸的长是宽的2倍,所以当2个宽拼在一起时恰好等于长,就会拼成正方形) 5.说一说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 6.结合刚刚计算出的图形的周长,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 8.系统整理这一单元所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类复习 图形与几何

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专项复习题 考点一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10 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2)两张储蓄卡的厚度大约是2()。 (3)课桌的高度是9()。 (4)北京到上海的公路长约是1200()。 2.算一算,填一填。 50 厘米=()分米2000 米=()千米 20 毫米=()厘米 3 千米400 米=()米 30 分米=()米 5 厘米-5 毫米=()毫米 考点二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两个不同的长方形,使它们的周长都是12 厘米。 4.操作题。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一个长3 厘米、宽2 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4 厘米的正方形。

(2)分别计算出所画的两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5.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表示1 厘米,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周长是18 1 厘米的长方形,并把它的涂上颜色。 2 思考:我画出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涂色部分是()个小正方形。 6.一个长方形花坛,周长是32 米,宽是70 分米,长是多少米? 7.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 米,宽25 米。小强沿它的边缘跑4 圈,一共跑 了多少米? 8.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 米,宽5 米,有一面靠墙。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9.一根6 米长的木料,赵叔叔要用它做一个高210 厘米、宽80 厘米的门框(门框只有一条宽),还剩多少米木料? 10.熊猫要从家走到竹园。已知图中长方形的长是148 米,宽是98 米。如果 熊猫走中间这条路,那么它一共要走多少米?

画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第二课《画几何图形》 —佩奇城堡闯关记 白沙县邦溪镇中心学校卢桂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2)配合使用shift键的技巧;(3)利用几何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学会思考和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的良好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眼光。 教学重点: 1、“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配合使用shift键的技巧。 3、利用几何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 教学难点: 利用几何图形拼成漂亮的图案。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自我介绍 师:这个游戏主要是测一测大家的反应速度如何,规则是——我说“1”男同学起立,我说“2”女同学起立。希望同学们上课时也能像刚做游戏一样反应快,并且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是个好天气,佩奇、乔治、苏西、坎迪几个人相约到图形王国去瞧一瞧,玩一玩,它们一路高歌,高兴极了。当它们来到城堡大门时,却被国王的守卫拦住了,说:要进去可以,但是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在下面物体中,你找到了哪些图形?(课件一一展示)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师:同学们真棒,认识这么多图形。其实,我们平时常见的很多标志都是由几何图形组合而成(图片展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图软件里的几何图形工具的使用——画几何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佩奇它们在我们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城堡,见到了国王,国王也特别的开心,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宝物,但是国王说:想要礼物就得接受挑战,必须闯过三关,你们敢挑战吗? 师:看来大家和佩奇它们一样信心十足呀,现在我们就开始和佩奇一起闯关吧! 第一关:图形推理(课件展示) (一)椭圆工具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形的规律,来推断第四个图形,并用画图软件把它画出来。(学生思考) (1)第四个图形应该是什么?为什么?(学生根据数学中的找规律知识来思考) (2)用什么工具画呢?(教师板书:椭圆)位置:在工具箱的左边倒数第一个。(课件展示)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打开文件,尝试操作) (4)谁愿意来做个示范?给大家介绍下你是怎么做的?(学生演示) (5)讲解椭圆工具的三个样式,使用椭圆工具时小绝招。 绝招:(1)所有的几何图形,无论用哪一种工具画,选择粗细,都可以在直线工具下的样式里选。 (2)使用椭圆工具,按住Shift键画出来的是圆。(示范操作)(二)矩形工具 老师觉得你们刚才闯关非常棒,和佩奇它们顺利闯过第一关。国王最近迷上了找茬游戏,也出了一道难题考考它们的火眼金睛,你们想玩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