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城市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

之专题5

城市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货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不同性质的城市或城市中不同性质的片区,

对货运交通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城市中以客运交通为

主,货运交通组织的出发点

是尽可能减少对客运交通的

影响,常采用货车区域禁行、

分时段通行、指定通行线路

等管理措施。

城市的新兴工业开发

区,工业化生产是片区

的主要功能,为工业化

生产服务的货物运输成

为道路交通中的主体。

交通生成预测

各交通区发生、吸引交通需求量

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需求量的来源及去向

方式划分预测

交通需求量中大型、中型、小型货车比例

交通分配预测

交通需求量发生时选择的道路(考虑有无通行限制)

城市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四阶段模型”

货运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

对前苏联、西德、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货运量增长情况分析后发现,货运量的增长情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密切,货运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弹性系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下降,进入工业化后期,货运量增长弹性系数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根据货运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根据现状货物源流调查结果,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的货运发生和吸引总量

详细预测步骤略

预测方法二:回归分析法

?影响城市货运总量在各交通区产生情况的主要因素有交通区的地理位置、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等

?货运交通产生、吸引量较大的用地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商业用地等

?其中工业用地又可划分为若干类别,如冶金、机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等

?根据现状货物源流调查结果,确定用地和货运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推导交通小区的发生量和吸引量初步结果,再根据总量进行平衡,得出交通小区的货运发生量和吸引量

发生量

吸引量16000

吸引量

货运交通分布

货运交通分布与客运交通分布有明显区别 客运交通分布受居民出行心理影响与距离关系较密切,一般是近距离出行分布量较多而远距离出行量较少

市内货运主要是由于市内企业之间存在协作而产生,货运交通分布相对而言受距离约束较小,而与固定的货运需求紧密联系

因此,在各交通小区货运发生量和吸引量的基础上,根据现状货物源流调查结果,可以采用增长系数法预测货运量的分布

发达国家货运车辆中以大型货车为主,效率低的中、小型车比例低

未来城市货运交通车型划分的发展方向是两头大、中间小,如0.45:0.1:0.45

货运交通车型发展不仅是预测、也是决策

货运交通分配

货运交通分配的过程、手段与客运交通分配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货运交通分配时应考虑道路网对货车通行的限制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十章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一节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交通则是城市的纽带和命脉,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形成、兴衰紧密相连。 一方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诱发城市交通规模的扩大和交通工具的改善:另一方而,城市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髙,吸引更多的客流向城市集中,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一种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看,交通对城市,尤其是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人们对休闲、购物、旅游等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对“行”的需求不断增长。 1、交通蕴藏效益,交通能够间接创造财富。 2、大城市是未来城市化体系中的主体,由于大城市的出行总疑大且岀行距离长,因此, 大城市 比中小城市在交通方而的数量上、质量上都更具有强烈的需求。 3、我国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因是产业结构转换,而调整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引发更多的交通 生成源。 4、我国未来城市化可望形成多极、分散型的城市群体系,而城市群体系需要一个内外相结合的 便捷运输网络。 5、未来城市化将是一个多样化需求的交通选择行为,而只有多样化选择要求城币交通由低效 率向高效率转化。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与电力、通讯、供水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同,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只有它能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将城市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之,城市交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现代的交通,就没有城市的繁荣。” 第二节传统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其问题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物流相结合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物流相结合◆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其负面效应总是存在的。为满足商业销售、企业生产、家庭消费,主城区内分布着各种货运业务受理点,货运车辆需要高频率地进出主城区,保障物资供应和废物清理,并因此导致诸多的城市问题:主城区交通负担日益加重、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货物装卸对人行道甚至交通主干道的占用、空气污染严重、交通出行困难、城区居民日益增加的不满……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了城市发展的头号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加以解决,城市交通将陷入瘫痪,阻碍城市发展。这种现象会日趋严峻,据预测,2030年将达到顶峰。 一、城市物流 1、城市物流的基本指导思想 城市交通网络中,将连接运输线路的结节处称为结点或接点。在物品流通过程中,运输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相对停顿过程组成。通常两种不同形式运动过程或相同形式的两种运动过程中都要有暂时的停顿,而一次暂时停顿也会联结两次不同的运动。因此,运输过程是由多次的运动、停顿、再运动、再停顿,直至达到最终目的所组成。与此对应的,运输系统网络结构包括城市交通网络结构也是由执行运动使命的线路和执行停顿使命的结点两种基本元素所组成,运输活动是在线路和结点上進行的。在线路上,进行的活动主要是运输,在结点上则完成运输的其它功能,线路上的活动也要有结点组织和联系。 在现代运输网络中,结点对优化整个运输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物流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城市的不同地点,选择物流结点,利用物流结点的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来优化整个城市的运输网络,减缓城市的交通压力,使卡车运输准时、快速。因此,在城市物流中合理的选址、配置对城市物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物流的特点 从物流活动的范围看,城市物流是向城市范围内的众多用户提供物流组织和物流服务,货物的运距比较短,只在城市范围内,属于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物流服务。城市物流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功能得以发挥的有力支撑,是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基础。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有必要建设具有综合物流功能的货物运输系统。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doc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现代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了影响:伴随着汽车的增加,交通事故与公害、居住环境的破坏成为极大的问题。 关键词:道路桥梁城市交通 一、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1.交通事故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上升和机动车利用程度的增加(人均出行距离),城市屮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发达国家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此外,还有大量非致命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不但导致了对贵重医疗设施需求的增加,而且使受伤者痛苦不堪。 2.交通拥挤 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堵车,特别是上下班,和放长假时,如五一节,国庆节,寒、暑假等特殊的时段,大多数人都有过“沙丁鱼"的经历。相对于城市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 诱发了交通拥挤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拥挤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拥挤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上海市由于交通拥挤,各种机动车辆时速普遍下降,50年代初为25km,现在却降为15km左右。一些交通繁忙路段,高峰时车辆的平均时速只有3—4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

在不同的城市区域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所在地区学生公寓集中,每天上学,放学,第二节课下课,第四节课下课,下午第五节课,第六节课下课等等,整个麓山南路上以学生流为主,也有不少的自行车流量,加上公交车流,小汽车流,以及少量的拖拉机等农用车辆,本来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儿的车速不是很慢,时常见到公交车呼啸而过,路上时常会发生交通事故。每年总有人命发生。但是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3.停车问题 车辆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人多车多空间少,停车场与汽车数量很不相称,停车也最困难。尽管近十多年来在市区建了许多多层停车场,但仍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很多城市颁布了法令,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在市中心区停车,如罚款或者按停车时间收费等,以控制进入市中心区汽车的数量。有一些城市制定了“停车一乘车%十划,在市屮心区外围建若干处停车场,汽车司机只能将车停在这些车场内,然后乘公共汽车进入市屮心区。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停车问题。有学者提岀,应重新认识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的价值。美国政府曾在70年代中期制定过一个方案,迫使个人使用公共汽车来代替小汽车。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方案的实施会减少家庭小汽车的数量,从而改变消费模式,减少就业机会。于是,失业、福利、职业培训和贫困等问题随之出现。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其结果将限制解决其它问题资金的流动,或者被迫增加税率。高税率将使货币从个人手屮分配到政府手里,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变化,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停车问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浅谈》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浅谈》关键字:慢行交通 公共交通 tod交通模式 慢行廊道 政策与管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挤问题早已十分严峻,现在国内 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县城也面临着交通拥挤的境况。以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各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式。随着道路上汽车的增加,尾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事故、高峰拥挤、能源匮乏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开始意识到以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于是,以慢行交通为主的多模式混合交通方式被提出,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2.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早在xx年,上海市就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建设慢行城市的概念,并在《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对慢行交通作出了如下定义: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交通系统。经过十余年

的实践发展,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引导,多渠道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慢行交通具有灵活性高、低碳环保、出行方便、节约成本等特点,所以在规划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明确其目的。慢行交通系统在规划与建设中有着如下目的和意义:第一、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为目的。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慢行交通系统中,减少对汽车等机动车交通工具的依赖,从而减轻道路负担,缓解拥挤。 第二、以绿色交通、低碳交通为目的。倡导民众参与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可大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约能源消耗,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低碳、环保、节能。 第三、以慢活、乐活、创造和谐生活为目的。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模式不仅可以改善身边的环境,还可以锻炼身体,创造和谐的生活。 3.慢性交通规划理论及策略3.1新城市理论与tod策略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新城市主义关于城镇社区和邻里的组织开发模式有两种最具有代

城市货运出租车申请报告

关于申请XXX“城市货的”项目的 报 告 书 报告人:XXXXXX 二零一三年六月

规范整合货运市场资源 有力促进XXX经济发展 企业实体化经营XXX货运出租市场构想一提起出租车的概念,大家第一想法就是满大街跑的客运小轿车,XX市场的客运出租车早已旧貌换新颜,统一的规范管理运营,统一的车型外观,已成为城市一道优雅的风景线,所有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和大力扶持。 随着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XX轻型货运出租市场的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XX货运出租市场整体呈现“散、乱、差”的不良面貌。具体体现在:车辆型号、规格及质量参差有别,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车辆乱停乱放,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没有优化整合市场资源的平台,遗失损坏客户货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个别违法违纪的黑车,由此产生的各类纠纷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贸经济的流通效率,给这座美丽的城市添加了些许不和谐的音符,也与构建“中国梦”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 当然,货运出租市场的发展现状并非XXX市所特有,其他大中小型城市同样存在此类现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缺乏管理和监管的货运出租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种被业界称之为“城市货的”的新型经营模式逐步产

生、发展、成熟。 所谓的“城市货的”就是指:以企业实体化的方式经营轻型货运出租市场,企业斥资购进轻微型货运车辆,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设立热线呼叫调度中心,所有车辆统一管理,做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车型及外观、统一电召调度、统一安装车载GPS、统一计价打表收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布点停放)。在经营模式上,采取“两权归企(营运权、车辆所有权)”,以自主经营、出租、承包等多种方式运营。在管理措施上,实现制度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市场经营集约化的总体布局。 “城市货的”的经营模式最早产生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现在已有一整套成熟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上海地区的发展尤为突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点逐步向西部倾斜,这一模式已在西部个别城市生根发芽,例如西安,我省的平凉、庆阳、酒泉、武威等市。我们实地走访了上述从事货运出租项目的企业,汲取了对方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经过前期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我们拟定在白银区投入两百辆轻型货运出租车,其中一百辆厢式货运车,一百辆板式货运车(双排、单排),车辆载重均在1吨以下,预计年营运车次17万次,营运总质量达27万吨,整体带动白银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 也就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客流预测有利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进 行更好的建设,以保障其能够尽可能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所以接下 来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分析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方法 自1965年我国北京第一条地铁建设至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 半个世纪的历史,当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在化 的发展,同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被列入了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之中,其有利 于促使我国城市化率不断得到提高,并且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得到 满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促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1]。 一、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重要性 所谓客流预测,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交 通需求状态进行一个量化的描述。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之中, 有诸多的问题需要通过对客流预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支持。就目前为止,我们面 临的主要需要通过客流预测进行判断和解决的问题如下:第一,对于城市轨道交 通工程进行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二,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 以及交通制式的选择进行确定;第三,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设计运能、行程密度、行车交路等进行确定;第四,对车站的基本规模以及站台的长度、宽度、出 入口的宽度等进行确定;第五,对机电设备系统进行选择;第六,对售票检票系 统的制式和规模进行选择,并对票价进行拟定;第七,对运营成本以及经济效益 进行核算。 所以说,进行客流预测工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以及各方面的前 期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客流预测,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应用,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工作以及建设工 作打下重要的基础,所以目前我们已经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 以及轨道交通项目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预测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在对城市总体进行规划和 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规划的前提下,我们对不同的设计年限以及不同的城市轨道 交通进行客流预测的成果主要如下: (一)全网客流 各条线路全日客流总量;各条线路高峰小时客流总量。 (二)全线客流 全日客流量;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全日的平均运距;高峰小时的平均运距; 全日各级运距的乘客量。 (三)车站客流 全日各车站的乘降量;早高峰小时各车站的乘降量;晚高峰小时各车站的乘 降量;全日站间断面流量;早高峰小时站间断面流量;晚高峰小时站间断面流量;超高峰系数;突发客流。 (四)OD客流

慢行交通发展的优势和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65725295.html, 慢行交通发展的优势和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作者: 来源:《汽车与安全》2018年第02期 发展优势 对使用者而言它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 有研究表明,慢行交通出行比例与肥胖比例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根据欧美多国的数据分析显示,高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的国家肥胖比例低(DavidR.Bassett,etal,2008)。同时,慢行交通中,步行出行费用为零,自行车除了很低的初始投入外增量投入几乎为零;此外,慢行交通路线灵活,通勤率高,无拥堵成本。当然,由于慢行交通依靠体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恶劣天气和路况等都会影响到慢行出行。 对社会而言它是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 由于主要依靠人力(少量助动)进行城市空间交通转移,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慢行交通基本不产生直接原油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由于它是一种独立的短距离出行方式,在中长距离出行中衔接机动化出行方式非常便利,与公共交通间存在较强互补性、合作关系;当然,由于慢行交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发展意义 步行对于人类自身和城市交通的重大意义 对于人类自身而言,步行区别了人和动物,解放了人的双手,进而让双手的使用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使人类的文明成为可能。在现代化、机动化的时代,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步行的作用有所降低,但它仍然是几乎所有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成本最低、最环保和最现实可得的交通方式和健身休闲方式。 放眼当今世界,即使是一些高度机动化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尽管人们大部分的出行可以以车代步,但人们在走出私人小汽车或者走向私人小汽车时,也依然要依赖于步行。在人们非通勤的出行中,例如商场购物、休闲、工作午餐的出行,步行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继续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在影响城市品质方面,按照简·雅各布斯的说法,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们自由、安全和快乐地在街道上,而不单单是在公园里行走、骑自行车、社交和嬉戏,是城市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之一。我们也可以用城市里是否有这样的“礼物”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衡量城市环境的品质。 自行车对慢行交通以及公共交通的意义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的基本框架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的基本框架 —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波杨忠华 北京工业大学毛海虓 【摘要】本文结合《天津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实践,从城市土地利用、交通需求总量及分布、道路交通系统分析与评价、停车等方面系统总结城市交通需求分析的基本框架,简要概述各部分基本内容及分析要点。 【关键词】交通需求分析 一. 概述 图1: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它以相关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构建为基础,贯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制定、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近期交通改善等规划全过程,在如下方面发挥有效作用:①系统分析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内在关系,剖析城市交通出行特性;②深入分析城市交通发展趋势,预估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有效支撑交通规划方案的构建;

③分析、论证、评价城市交通规划方案,指导方案的优化和完善,保障交通规划编制成果的合理性。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贯彻系统分析与典型分析相结合,以城市交通特性和供需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分析方法,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分析、交通需求总量及分布分析、道路交通系统分析与评价、停车分析等四部分内容,并通过“源与流”、“供与需”、“行与停”等辩证关系的统一,将几部分内容融为一体。其中以道路交通系统分析与评价为重点,突出城市交通出行特性与交通系统方案(“供与需”)的协调,涵盖了对机动车、公交(含常规公交、轨道)、自行车等交通子系统的诠释。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中的难点,目前存在的问题是:⑴城市布局特性、交通出行特性、交通网络特性及相互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不够,由此交通症结的把握不准,规划方案的制定缺乏有的放矢;⑵交通分析的系统性不足,很多规划只关注交通系统的论证,忽视交通“源与流”的辨证诠释;或只关注道路系统的评价,而缺乏对公交、停车、交通服务水平、交通发展战略及策略的系统分析。上述缺陷均直接影响并限制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为有效发挥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解释、说明、论证、指导作用,本文结合《天津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系统总结城市交通需求分析的基本框架,概要说明主要分析内容和分析要点,以期为相关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二. 城市土地利用分析的基本框架 图2: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中土地利用分析的基本框架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名称:**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点击次数:6339 承接时间:2004-8-24 项目大类:综合交通规划 项目小类: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为167.7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07.7万人 委托单位:**市规划局 合作单位: 主管所长: 主管主任工: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加人: 项目简介: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为“**”,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带状分片组团”式城市格局。 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的协调统一成为战略研究技术思路的主要特点,在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同时在问题分析中认识目标,最终实现问题和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成为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思路。 在**交通发展战略中,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交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策略、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方案。

在**市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两个整合、两个优先、两个引导”的城市交通发展的总策略,并提出适合不同功能分区的交通发展策略和交通系统网络结构。提出简化战略模型分析和典型截面分析方法,用于分析城市交通供需面临的挑战。 详细介绍: 1、项目概况 在《**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和《**特色风貌带空间结构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为“**”,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带一城一区”呈“带状分片组团”式城市格局。作为城市空间拓展和结构整合的重要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一方面需要提高服务功能,创造优质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如何发挥交通系统的引导作用也成为空间布局发展成功的关键。 如何实现交通的引导和服务?如何深化空间发展战略?如何协调片区综合交通网络?成为** 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起因和目的之所在。 2、项目的技术路线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特点需要其研究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思路,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在技术路线的确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研究中需要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当前的发展形势、城市基本特点的充分认识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把握,是确定合理发展目标的保障之一。另一方面,城市面临的种种前景,决策涉及的种种因素都需要进行取舍,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的取舍面临很大的难度和风险,目标的正确确立将有助于从繁杂中寻找方向,实现技术思路上的化繁为简,保障项目的进行。问题引导和目标引导的协调统一成为战略研究技术思路的主要特点,在目标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同时在问题分析中认识目标,最终实现问题和目标的协调统一,这成为战略研究过程中的核心技术思路。 在**交通发展战略中,基于以上的技术思路,重点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交通发展面临的挑

城市慢行交通现状与规划建设思路

城市慢行交通现状与规划建设思路 发表时间:2018-07-13T15:16:00.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黄雯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提升,城市化也在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全面发展保证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致使其丧失了安全、便捷、舒适等基本性功能。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提升,城市化也在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全面发展保证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致使其丧失了安全、便捷、舒适等基本性功能。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各种大规模商业用地致使一些城市化问题接踵而来。本文总结了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现状以及造成困境的根源,介绍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以人为本理念,探讨了关于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建设思路。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网络;以人为本 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快速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遵循以车为本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宽马路、大街区、快速路和高架桥,为慢行出行考虑的空间大量缺乏,导致慢行出行比例逐年下降,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不断上升,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交通问题。因此,如何从规划角度引领城市交通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是当今交通规划界的当务之急。 1关于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机动化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的平均出行速度不大于15~20km/h。慢行交通通常由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方式组成。在中国,这两种交通方式占据了居民出行中相当大的比例。 在慢行交通中,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出行方式,自行车一度是人类在汽车时代前的主要代步工具。其实,在现代出行中,慢行交通是出行始发与到达不可替代的佳通方式,在公共交通发展中,慢行交通也承担着换乘接驳的重要角色。 慢行交通适合短距离出行,适宜出行距离小于6公里;可达性强,可以贯穿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停放和运行占用空间小,停放1辆机动车的用地可以停放10辆左右的自行车,而步行则根本不存在停放问题;对使用者而言,是一种健康的出行方式;对社会而言,是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对道路资源的消耗较低,而且不存在环境污染,基本不产生直接原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与公共交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合作关系。 2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现状 2.1慢行系统建设流于表面 当前的慢行系统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设置机非隔离带或重要公共交通站点的自行车存放设施,并未真正建立功能完善的自行车网络系统。在道路交叉口处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造成整体通行效率低下,同时自行车出行还面临着信号系统低效、路中安全岛缺失以及存放设施简陋等一系列问题与隐患。自行车道最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受到侵蚀,如机动车行车和停车时随意占用、市政部门掘路施工等等,让自行车出行环境变得越发恶劣,也迫使更多的出行者放弃自行车而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目前的已有的道路上的机非隔离和公共交通站点的停车设施,其实际完善度和规模还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2.2慢行安全系数低 由于长久以来自行车系统建设得不到重视,加之机动交通的过度膨胀发展,使得自行车出行者沦为弱势群体,而交通部门为了治理机动车的拥堵问题所取的举措,常常以牺牲慢行者的出行利益为代价。如在道路交叉口针对机动交通进行信号灯调整、侵占步行道进行路口拓宽、将自行车道削去改为机动车道等,虽提高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但却加剧了机非冲突,增加了慢行者出行的困难和危险性。 2.3路网密度不足、慢行过街设施密度较低 一般而言,街道密度越高,慢行易达性越高。而我国CBD地区往往存在路网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次干道和支路的比例较低的通病,造成大街区特征,客观上延长了慢行交通的出行距离,造成慢行可达性的降低。 2.4对慢行系统规划重视程度不足 城市建设缺乏统筹兼顾。中国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机动车停车场的规划缺乏足够的考虑;而且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下,大量的停车场用地被改建为其他用途,导致城市内部停车设施欠缺,因此大量车辆占用慢行空间停放,管理上的漏洞导致已有慢行空间被大量侵占。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尚未得到重视。传统的交通规划中往往把道路网规划放在重要的环节,但对于慢行系统规划方面的研究不足,更缺乏相关的定量化分析方法,导致即使有往往无法落地,无法指导建设。 3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困境的根源 表面上看,造成城市慢行系统空间不足的原因是城市日益增长的机动车需求和有限的道路空间的矛盾。城市中机动车的需求本身是无底限的,一味的扩大机动车路权无疑是饮鸩止渴,终究无法持续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多数城市受制于经济财力,城镇建设本身的超前性不足,面临持续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不得不对慢性空间下手。然而,社会发展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无论是自行车时代、摩托车时代、电动车时代,这些交通工具都曾在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壮大乃至没落,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带来的城市内在需求变化,因此,分析研究城市自身社会发展需求是解决空间问题的根本。 理性的解决思路是真正从市民的构成分析下手,了解城市真正的慢行需求,有计划的鼓励和引道慢行系统的建设。称呼四非机动车道的衰退,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额客观需求,要解决城市中路权的平衡问题、机动车、自行车以及人行冲突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建设与城市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公共设施。 4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建设思路 4.1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层面上着手,承接城市化的大系统 城市慢行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大前提就是要将其真正的引入到我国整体规划的体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有体系有衔接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涉及到各个层面的新型的规划体系门类中,同时也务必将其引入到规范的编制轨道中去,为其规划建设建立相应的各方面的实施工作,确立其在现有的各规划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与功能。 依据城市的地域特征及发展规划,结合城市交通特征及慢行交通系统现状,明确其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提出未来的发展对策。应将城市看做整体,通过选择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的慢行空间结构,协调整体交通的生态性、系统性、网络化设计,注重慢行与其它交通方式的

城市道路运输场站规划及中心城区货运停车场(规划方案)

城市道路运输场站规划及中心城区货运停车场 (规划方案) 2020年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概述 (1) 1.2项目来源 (2) 1.3规划内容 (2) 1.4规划的基本原则 (2) 1.5规划目标 (3) 1.6规划年限 (3) 1.7规划范围 (3) 1.8规划依据 (4) 1.9规划方法与步骤 (5) 第二章、XX市货运交通的总体状况 (7) 2.1概述 (7) 2.2城市发展现状 (7) 2.3XX货运交通的特点 (9) 2.4XX市现状及历年货物运输总量 (10) 2.5道路(公路)货物运输 (11) 2.6水路(港口)货物运输 (13) 2.7铁路货物运输 (15) 2.8民航运输 (16) 2.9道路货物运输体系及其货运总量 (17) 第三章、现状道路汽车货运分析 (21) 3.1XX市汽车货运特征 (21) 3.2XX市道路货运分析 (22) 3.3道路(公路)货运站场(停车场) (24) 3.4主要货运通道 (28) 3.5现状道路交通(货运)管理措施 (33) 3.6现状货车出行的时空特征分析 (35) 3.7现状道路货运交通症结分析 (41) 第四章、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43) 4.1概述 (44)

4.2XX市社会经济发展回顾与规划 (44) 4.3社会经济与货运交通相关分析与预测 (49) 4.4各种交通方式货运总量预测 (51) 4.5各交通分区道路货运发生量预测 (52) 4.6道路货运交通预测 (54) 第五章、货运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 (58) 5.1地区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战略指导思想 (58) 5.2土地利用及产业布局规划 (59) 5.3城市综合交通战略布局规划 (71) 5.4货运交通发展战略 (75) 第六章、道路主要货运场站设施的布局规划 (77) 6.1XX市货运场站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 (77) 6.2货物流通中心与公路货运站场 (77) 6.3物流园区 (78) 6.4货运站场的用地规模 (79) 6.5XX市货运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 (80) 6.6近期中心城区停车场规划 (86) 第七章、货运通道系统发展规划 (91) 7.1概述 (91) 7.2货运通道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 (91) 7.3货运通道系统规划原则 (92) 7.4货运通道网络布局规划方案 (93) 第八章、主要结论与建议 (95) 8.1XX市货运交通的需求及其发展情况 (95) 8.2XX市道路货运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95) 8.3道路货运结点设施的规划布局 (98) 8.4货运通道的规划布局 (98)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体验提升

浅谈城市慢行交通体验提升 发表时间:2019-09-11T15:04:43.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陈惠娟[导读] 摘要:成功的慢行系统不仅能够吸引人的行走和驻足,而且能够有效引导人流推向公共交通路线,疏解和分散人流,缓解道路的压力并且带动周边商业创造价值。佛山市禅城区城市规划研究所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摘要:成功的慢行系统不仅能够吸引人的行走和驻足,而且能够有效引导人流推向公共交通路线,疏解和分散人流,缓解道路的压力并且带动周边商业创造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慢行交通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给出了建议以期提升人们的慢行交通体验。 关键词:城市慢行;慢行设施;交通规划;慢行体验城市慢行交通设施的建设、改造项目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炙手可热的政绩工程,形式多样的慢行交通设施投入使用,受众的群体几乎覆盖城市的所有居民。在基于缓解人车矛盾、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倡导绿色出行以及提升城市品质发展的理念之下,城市慢行交通愈趋于完善,统筹结合步行、自行车以及城市商业、景观等慢行系统要素,打造符合城市特点的适应性慢行系统。 一、品质城市所离不开的慢行交通系统简?雅各布斯的经典巨著《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提出的观点:“充满活力的街道和居住区都拥有丰富的多样性,而失败的城市地区多样性都明显匮乏”[1]。慢行设施的改善固然会衍生出各种优势:环保、集聚与文化、效益、安全。西方一些机动化水平很高的国家,都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慢行系统,打造TOD慢行社区、慢行圈、多功能步道以及交通宁静化等,这种“逆机动化”追求活力城市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二、城市慢行交通存在的普遍现状问题 1、人行道被逐步侵压的现状许多城市为慢行系统预留的空间其实并不多。据统计2018年从巴厘岛入境印尼的国际游客人数为600万人次[2],每天来往景区的人流络绎不绝,但巴厘岛绝多数市政道路的设计只有一种形式,5米宽的双向两车道加上仅有1米不到的人行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已建成建筑,道路难有扩建的条件。可想而知,行人都是侧着身、闻着汽车废气行走在著名旅游城市的狭窄人行道上。当然,这种道路的存在是由于居民与政府关于用地产权达成的协议所导致,但人行道的严重压缩的现象,确实会直接降低人出行活动的品质。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机动车的驾驶需求,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修建城市立交桥、拓宽城市道路,严重压缩了城市居民的慢行空间。居民在选择慢行交通出行的过程中,不得不与机动车抢道,这也是造成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3]。国内城市道路的改变也显而易见,20世纪初一些旧市政道路改造后,你会发现非机动车道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增的一条机动车道,原始设计的双向四车道的路幅显然已经满足不了逐渐增多的小汽车。但交通文明发展至今天,又重新倡导人车分流,又腾出空间留给行人,这种反复或许是一种进步和觉悟。 2、慢行设施的运营管理难以保障共享单车、天桥、人行过街设施、人行路面、无障碍设施等慢行交通设施都需要社会长期投入管理和养护。共享单车为市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问题,带来了便利,但当前毫无节制投放的共享环境也令大家望而却步,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不仅霸占了道路资源,还影响了城市的环境。没有有效的运营管制措施,终究无法发展正常的秩序。 三、提升城市慢行交通设施的体验阈值人在选择出行方式的时候其实非常直接,通常以便利为主,而短距离的路程更愿意选择步行,因此人在行走过程当中的体验相当重要。只有尊重人的感受,才能从实处着手改善设计、优化管理以及保持管养,从而打造更好的出行体验。 1、打造“共赢”的慢行设施老旧道路能够改造的空间有限,只能通过局部优化来引导。为了改善整体行人环境,推广步行交通方式,自2000年开始,香港运输署已在铜锣湾、中环、湾仔、旺角、尖沙咀、佐敦等区实施了行人环境改善计划,特具代表性的是中区行人天桥系统又称中环行人天桥网络,由香港政府及中环各大地产商分期互联建成[4]。系统在部份地方设有楼梯及自动扶梯,而部份连接两座大厦的天桥还设有空调,是吸引人流客流的有利设施。实行人车分隔,一方面为行人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通行、观景环境,另一方面让地面机动车提速。而新建道路在项目启动前期,就应该充分考虑慢行设施的设计。新建道路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路权分配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慢行交通以更高的道路空间占比,在建设的过程中根据慢行交通道路与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衔接,可以分为慢行廊道、慢行与公共交通之间的联通道、慢行观光道等,充分的发挥慢行交通沟通、衔接和休闲的综合性作用。 2、设计“有趣”的公共空间对于城市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系统中的景观搭配,以设计出有趣的公共空间,增加慢行交通的观赏性,这样也能够为行人提供更多的慢行体验,促进慢行交通在城市中的推广[5]。慢行交通系统所推崇的是绿色健康交通,因此,对于慢行交通中的空间景观设计,应当以低碳生态景观为主要的营造原则,并尽量因地制宜,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慢行空间景观。例如加拿大的多伦多所建设的慢行交通,便是以生态网络和步行系统为主,并进行合理分区,以实现城市中的宝贵资源如公园、峡谷、历史街区等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城市中人文、自然与历史空间的串联与整合优化,由此大大增加了这些景观的趣味性、历史性与观赏性,这为也处于慢行交通中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慢行乐趣,从而促进慢行交通的广泛推广。 3、尊重行人,建管合一科学合理的设计慢行交通,应保证其舒适性、安全性及便捷性,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减少道路拥堵,并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出行体验[6]。充分考虑并尊重行人的需求并不难,可以通过从细节处着手改善。如果人行道长期破损不进行定期维护,定会埋下各种隐患。多个城市有发生类似这种案例:当行人行走在坑坑洼洼的人行道上一脚绊倒因此受伤,通过走法律途径将政府状告于法庭之上,告其市政设施养护不到位导致行人受伤,政府最终败诉。正所谓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养,只有充分考虑行人的感受,保障步行环境的安全性,实现慢行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合一,才能促进慢行交通建设乃至城市建设的发展。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预测分析 (一)预计区域人才需求量 从全国来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对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从横向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发布的职位大致有四类,分别是工程技术类、安全保障类、商务拓展类和运营管理类,而运用管理类的人才则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有经验的人士担任。 城市轨道交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的职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管,而是要对轨道交通领域的运输、组织、管理、调度等十分熟悉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

理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相关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 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铁线路所需的员工数为50到80人,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故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达到221850人至354960人。 (二) (三)、我国城轨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难题 我国城市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然而受制于人才成长的周期性长、资源稀缺等客观现实,我国城轨行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难题。 1.人才培养需求与培训资源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培训规模庞大。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约1500公里,每年开通约300公里,需要新员工约18000人。这些新员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必备的岗位技能才能上岗以满足新线开通的需求。仅就这批人员而言,我国城市轨道的新员工技能培训总量达到1200万人*天,如再加上老员工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在岗技能培训。我国城市轨道线网超常规的发展带来培训量大规模的增加。 培训资源稀缺。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方法 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龙宁 【摘要】我国城市发展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时期,研究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方法,土地利用,交通系统 1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入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时期,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如何面对挑战,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支持和引导城市发展,成为摆在城市规划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995年9月由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技术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明确规定了交通规划的目标、任务、内容及相关技术标准。提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995年11月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北京联合主办“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讨论和认识中国城市交通行业所面临的综合而复杂的问题,探讨未来城市交通政策和战略的走向。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1996年周干峙院士等著《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总结过去,面对现在,抓住现代化交通这一主题,提出了我国21世纪初叶的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 随后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开展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纲要》等陆续出台。武汉于2000-2003年在世界银行专家指导下完成了第一部《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2004-2004年又通过国际招标,由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和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了第二部《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这些战略规划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2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应贯彻“以人为本”,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创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交通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城市交通政策,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现状交通问题和发展趋势,把握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有助于协调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将各种交通模式和土地利用相结合,支持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宜工作和居住的环境;有助于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关系,明确发展政策, 25

浅谈慢行交通

浅谈慢行交通 摘要: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慢行交通受挤压,出行安全和行驶权益得不到保障。现有慢行设施无法满足休闲、健身等新兴慢行出行目对景观环境的要求。倡导绿色交通,转变发展理念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慢行交通步行非机动车 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过去几十年,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引发了诸多城市问题,包括对环境的污染、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问题等。由石油危机伊始,荷兰带头制定鼓励自行车的政策,并引发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效仿。由此,“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为主旨的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在许多国家与地区逐步开始提倡。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完善慢行系统是对“以人为本、绿色交通”理念的落实,是打造精品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是“美好江苏建设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慢行交通系统概述 慢行交通的定义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车速不大于15km/h得环保型助力车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出行方式,普通市民的步行速度为0.5m/s~2.5m/s,可接受的步行距离为400m~600m,优势出行距离一般在1km 以内。普通自行车速度为3m/s~5m/s,优势出行距离一般在5km 以内。相对于机动车交通而言,慢行交通更为灵活。由于慢行交通消耗的是人的体力,不适合长距离出行,因此慢行交通在中短距离出行中更具优势。 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出行占30%以上,小城市所占比例更高,尤其是居民短途交通出行(6KM以下),自行车交通占60%以上。事实上,很少有交通方式在环境保护方面能超过自行车。这是因为自行车不排放尾气,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并且还可以健身。而最重要的是,自行车是通过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对于同样的道路条件,自行车的通过率是小汽车的12到20倍。 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 1.2.1慢行交通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