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显示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器支架,它包括基座;至少一个转动臂,每个转动臂包括上支臂、下支臂、转动座和连接座;每个转动臂还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用于抵消或部分抵消转动臂的承重,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转动座铰接,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上支臂或下支臂的内壁铰接;显示器挂架;连接座上设有一连接臂,连接臂的第一端与连接座可转动连接,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显示器挂架可转动连接;连接臂的长度小于转动臂的长度尺寸。该显示器支架在显示器安装时,能避免显示器和用户一侧的桌边距离太近,使用户便于安装操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显示器支架,它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用于和桌板连接;

至少一个转动臂,每个转动臂包括上支臂、下支臂、转动座和连接座,所述的转动座与基座

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的第一端分别与转动座铰接,上支臂和下支臂的第二端分

别与连接座铰接,所述的上支臂、下支臂、转动座和连接座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每个转动臂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用于抵消或部分抵消转动臂的承重,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转动座铰接,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上支臂或下支臂的内壁铰接;

显示器挂架,用于连接电脑显示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上设有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与连接座可转动连接,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显示器挂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长度小于转动臂的长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臂为两个,且两个转动臂的转动座分别与基座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臂为L形拐臂,连接臂的第一端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的中心设有一通孔;所述的连接座上设有一与通孔同轴线的安装孔,所述的通孔和安装孔内间隙配合一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用于将第一连接部和连接座连接,且使连接臂的第一端绕连接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一竖直设置且两端贯穿第二连接部上下端面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用于与显示器挂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臂底部连接一沿下支臂长度方向延伸的线扣,所述线扣的两端设置为敞开且线扣的内壁与下支臂的底壁之间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座上连接一U字形集线板,所述U字形集线板的两端设置为敞开,且U字形集线板的内壁与转动座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和倾斜部,所述的倾斜部通过转轴与转动臂的转动座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为气弹簧。

技术说明书

显示器支架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显示器支架,具体讲是一种可双屏拼接的显示器支架。

背景技术

显示器支架用于承载电脑显示器,利用显示器支架的角度调节的灵活性,可调节显示器的角度及位置,方便用户使用;目前,随着健康办公的提倡,越来越多的用于承载或支撑电脑显示器的支架或装置也为人们所接受;现有技术的电脑显示器支架,一般为桌面夹持式和桌面平放式;随着人们工作的需求,有的显示器支架设计成能承载多个显示屏的多屏支架,即一个支架上可安装多个显示器;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的一公开号为CN103953831A、名称为平板显示器支架的专利申请,其结构包括与桌板固定连接的底座,与底座可转动连接的两个下臂,两个下臂的上端均可转动连接一上臂,上臂的自由端可转动连接有显示器安装架。该现有技术的双屏显示器支架,在拼装显示器时,需要将上臂转动拉出以便于显示器安装;由于上臂的长度较长,较小尺寸显示器拼接的时候,显示器要向外拉出很大一段距离,导致显示器与靠近用户一侧的桌边距离太近,甚至显示器向外伸出桌面,使用户在安装时不得不向后移动以预留供手臂操作的空间,用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技术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显示器安装时,能避免显示器和用户一侧的桌边距离太近,使用户便于安装操作的显示器支架。

本技术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显示器支架:它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用于和桌板连接;

至少一个转动臂,每个转动臂包括上支臂、下支臂、转动座和连接座,所述的转动座与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的第一端分别与转动座铰接,上支臂和下支臂的第二端分别与连接座铰接,所述的上支臂、下支臂、转动座和连接座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每个转动臂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用于抵消或部分抵消转动臂的承重,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转动座铰接,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上支臂或下支臂的内壁铰接;

显示器挂架,用于连接电脑显示器;

所述的连接座上设有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与连接座可转动连接,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显示器挂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长度小于转动臂的长度尺寸。

所述的转动臂为两个,且两个转动臂的转动座分别与基座可转动连接。

所述的连接臂为L形拐臂,连接臂的第一端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的中心设有一通孔;所述的连接座上设有一与通孔同轴线的安装孔,所述的通孔和安装孔内间隙配合一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用于将第一连接部和连接座连接,且使连接臂的第一端绕连接轴转动。

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一竖直设置且两端贯穿第二连接部上下端面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用于与显示器挂架连接。

所述的下支臂底部连接一沿下支臂长度方向延伸的线扣,所述线扣的两端设置为敞开且线扣的内壁与下支臂的底壁之间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空隙。

所述的转动座上连接一U字形集线板,所述U字形集线板的两端设置为敞开,且U字形集线

板的内壁与转动座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空隙。

所述的连接座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和倾斜部,所述的倾斜部通过转轴与转动臂的转动座可转动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新型显示器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该显示器支架将转动臂直接与基座可转动连接,并在转动臂的连接座上设置可转动的连接臂,该连接臂的长度小于转动臂的长度;在尺寸较小的显示器安装时,无需将转动臂转动拉出,只需将连接臂转动拉出即可实现显示器的安装操作;由于连接臂的长度较小,在连接臂转动拉出之后,使显示器挂架离用户一侧的桌边的距离较大,使用户在安装时无需向后移动即可获得预留供手臂操作的空间,用户体验感好。

2、该转动臂的上支臂、下支臂、转动座和连接座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从而使转动臂在升降操作时,使连接臂及显示器挂架上的显示器发生竖直升降动作且升降时前后不发生位移,这样转动臂在升降时,无需调节显示器与用户之间已调节好的距离。该转动臂的弹性元件,可采用气弹簧,利用气弹簧的弹力来抵消或部分抵消转动臂的承重。

3、线扣和U字形集线板可便于将连接显示器的导线集合起来,避免在显示器支架升降的过程中使导线折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新型显示器支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新型显示器支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新型显示器支架的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新型显示器支架的连接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新型显示器支架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基座,100、支撑板,101、底板,10

2、顶杆,10

3、U字形集线板,10

4、竖直

部,105、倾斜部,106、环形凸壁,2、转动臂,200、上支臂,201、下支臂,202、转动座,203、连接座,204、线扣,205、安装孔,206、连接轴,207、弹性垫圈,3、连接臂,300、第一连接部,301、通孔,302、第二连接部,303、连接孔,4、显示器挂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新型一种显示器支架,它包括基座1,所述的基座1用于和桌板连接;

至少一个转动臂2,每个转动臂2包括上支臂200、下支臂201、转动座202和连接座203,所述的转动座202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所述上支臂200和下支臂201的第一端分别与转动座202铰接,上支臂200和下支臂201的第二端分别与连接座203铰接,所述的上支臂200、下支臂201、转动座202和连接座203构成平行四连杆结构;每个转动臂2还包括弹性元件,所述的弹性元件用于抵消或部分抵消转动臂2的承重,所述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转动座铰202接,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上支臂200或下支臂201的内壁铰接;所述的弹性元件为气弹簧。转动臂在升降操作时,使连接臂及显示器挂架上的显示器发生竖直升降动作且升降时前后不发生位移,这样转动臂在升降时,无需调节显示器与用户之间已调节好的距离。弹性元件采用气弹簧,利用气弹簧的弹力来抵消或部分抵消转动臂的承重

显示器挂架4,用于连接电脑显示器;显示器挂架4包括显示器挂板和连接在显示器刮板背面的连接头。

所述的连接座203上设有一连接臂3,所述连接臂3的第一端与连接座203可转动连接,连接臂3的第二端与显示器挂架4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3的长度小于转动臂2的长度尺寸。该显示

器支架将转动臂2直接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并在转动臂2的连接座203上设置可转动的连接臂3,该连接臂3的长度小于转动臂2的长度;在尺寸较小的显示器安装时,无需将转动臂2转动拉出,只需将连接臂3转动拉出即可实现显示器的安装操作;由于连接臂3的长度较小,在连接臂3转动拉出之后,使显示器挂架离用户一侧的桌边的距离较大,使用户在安装时无需向后移动即可获得预留供手臂操作的空间,用户体验感好。

所述的转动臂2为两个,且两个转动臂2的转动座202分别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转动臂2设置为两个,这样可便于两个显示器的拼接使用。

所述的连接臂3为L形拐臂,连接臂3的第一端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00,且第一连接部300的中心设有一通孔301;所述的连接座203上设有一与通孔301同轴线的安装孔205,所述的通孔301和安装孔205内间隙配合一连接轴206,所述的连接轴206用于将第一连接部300和连接座203连接,且使连接臂3的第一端绕连接轴206转动。所述连接臂3的第一连接部300的底部与连接座203之间设有弹性垫圈207,该弹性垫圈207用于防止连接臂3的第一连接部与连接座203之间因摩擦产生的噪音。连接轴206连接连接臂3的第一连接部300与连接座203,也即连接轴206的上端轴向限位在第一连接部300的通孔301内,连接轴206的下端轴向限位在安装孔205内。

所述连接臂3的第二端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部302,所述的第二连接部302上设有一竖直设置且两端贯穿第二连接部302上下端面的连接孔303,所述的连接孔303用于与显示器挂架4连接。

所述的下支臂201底部连接一沿下支臂201长度方向延伸的线扣204,所述线扣204的两端设置为敞开且线扣204的内壁与下支臂201的底壁之间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空隙。

所述的转动座202上连接一U字形集线板103,所述U字形集线板103的两端设置为敞开,且U 字形集线板103的内壁与转动座202的外侧壁之间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空隙。线扣和U字形集线板可便于将连接显示器的导线集合起来,避免在显示器支架升降的过程中使导线折断。

所述的基座1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104和倾斜部105,所述的倾斜部105通过转轴与转动臂2的转动座202可转动连接。倾斜部105的顶部设有环形凸壁106,该环形凸壁106周向转动连接

在转动座202底部的内孔中,并通过转轴使两者连接在一起,该竖直部104和倾斜部105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一竖直设置的支撑板100,所述的支撑板上连接一底板101,所述的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一顶杆102,顶杆102的下端设置为手柄部,顶杆102的上端连接压板,且压板与基座的底部之间设有供桌板插入的间隙。该基座在于桌板连接时,使桌板置于压板与基座的底部之间的间隙内,然后旋转顶杆102的手柄部,从而使压板压紧桌板的背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