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力》实验报告单

《 浮力》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5

班级: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 浮力

实验目的 : 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

实验材料:弹簧秤、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刻度杯、细线

实验过程:

实验一: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实验二: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实验结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 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 ()()(NaOH V HCl V HCl c NaOH c ?= 或 ) ()()()(HCl V NaOH V NaOH c HCl c ?=。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L 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10)、 ◆要点提示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是 。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酸碱中和滴定 1. 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_________。) 2. 洗涤:先用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是否漏水 锥形瓶能否用待测液润洗为什么 为何要赶尽气泡

2~3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用 ____ ,也不需烘干。 3. 装液:分别向酸式、碱式滴定管中注入L盐酸、待测 NaOH溶液(0刻度以上为宜),赶尽滴管中的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 气泡的方法如图),调整起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并记录此时的读数,记入数据表。 4. 滴定:你可以选择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此时NaOH溶液为待测液,反应终点时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为:→;你也可以选择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此加指示剂锥形瓶颜色 变化 滴定终点锥形瓶颜色 变化 是否可以改用甲基橙 或石蕊做指示剂为什 么 读数仰视或俯视对结 果影响: 仰视: 俯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 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过程: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碱滴定强酸: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PH≈8)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PH 0-----------(8-10)--------14) ③强酸滴定强碱:可选择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甲基橙:红色———橙色—————黄色 PH 0-----(3.1-4.4)-----------14)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科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

大象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实验报告单一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一 班级组别 时间年月日姓名 实验名称淀粉的消化 所需器材淀粉液、试管、胶头滴管、碘液、试验记录单 实验目标: 1、知道淀粉遇碘变蓝; 2、通过实验验证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实验步骤: 1、能准确说出实验器材名称; 2、在两个试管中加入同样多的淀粉液; 3、向其中一个试管中加适量唾液; 4、同时震荡两个试管; 5、分别向两个试管中滴加碘液并震荡,观察两个试管中有什么变 化,作好记录 6、向老师汇报实验结论; 7、整理桌面,把实验仪器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通过实验,我的发现:

班级组别 时间年月日姓名 实验名称水的净化(过滤) 所需器材混浊的水、过滤纸、漏斗、烧杯、实验记录单 实验目标:1.掌握水的过滤的方法。 2.通过实验明白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实验步骤: 1、准确说出实验器材的名称;(1分) 2、将过滤纸折叠放入漏斗中;(1分) 3、把要过滤的混浊的水缓慢倒入漏斗中;(1分) 4、细心观察过滤后的水,汇报过滤后的情况。(1.5分) 5、整理器材,把仪器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0.5分)通过实验,我的发现:

班级组别 时间年月日姓名 实验名称各种饮料瓶的导电性 所需器材 电池、导线、小灯珠、电池盒、电珠座、开关、金属、塑料、玻璃饮料瓶各一个、实验记录单 实验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制作一个点亮小灯珠的电路; 2.能够使用实验材料检验不同材质饮料瓶的导电性。 实验步骤: 1、准确说出实验器材的名称;(0.5分) 2、选择实验材料,制作一个电路,让小灯珠亮起来;(1分) 3、把不同材质的饮料瓶(或部分材料)接入电路中,三次测试 不同材质饮料瓶的导电性,并做好记录;(3分) 4、向老师汇报实验结论,整理器材,把仪器恢复到实验前的状 态。(0.5分) 通过实验,我的发现: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用易拉罐自制一个针孔照相机,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室外观察景物时成像总不太清晰,有什么办法可增加清晰度呢。照相机半透膜上得图像会发生大小改变,这大小改变受什么因素影响,又有什么规律呢? 一:探究像得清晰度实验 思考与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不清晰可能就是由于以下两种情况: 1. 环境中光线太亮,以致于瞧不清半透膜上得像。 2. 孔径太小,光线进入量过少,导致半透膜上得像不清晰 下面就针对这两个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1像得清晰程度与周围光得强度有关 设计实验: 器材:针孔照相机,光源(F 型发光二极管),黑色卡纸(遮光器) 实验步骤: 1. 为“针孔照相机”用黑色卡纸做了一个圆柱形得“遮光器”,套在针孔照相机成像得一端,以降低半透膜周围光得强度。 2. 在外界光线强,有遮光器时观察像得清晰程度 3. 在外界光线强,无遮光器时观察像得清晰程度 4. 在外界光线弱,有遮光器时观察像得清晰程度 5. 在外界光线弱,无遮光器时观察像得清晰程度 进行实验: 得到以下数据: 外界光线强弱 有无遮光器 成像效果(就是否清 晰) 试验一 强 有 清晰 实验二 强 无 不清晰 实验三 弱 有 较清晰 实验四 弱 无 较清晰 亮,成像越不清晰;周围环境越暗,成像越清晰。(1) 实验2 不带遮光器得针孔照相机成像 带遮光器得针孔照相机成像

设计实验 器材:5个有不同口径小孔得小孔成像仪器,光具座,遮光器,光源 实验步骤: 1、制作出5个有不同口径小孔得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裁剪5个相同尺寸得易拉罐, 剪掉瓶口,并分别在瓶底钻出5个大小不同得小孔。 2、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可发出平行光线得光源,保持光源与小孔之间得距离,用 5个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观测像得大小,并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我们制作了5个孔径大小不一得小孔成像仪器: 2 、然后布 置了光具座 与光源: 小孔直径小于1mm时: 小孔直径等于1mm时: 小孔直径等于2mm时: 小孔直径等于5mm时: d=7mm d=5mm d=2mm d=1mm d<1mm 光源 光具座 遮光器用于 提高成像质 量,减少误 差,让本实验 结果更明 显。 小孔与光源得距离恒定为35cm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doc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由带塞针剂小药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液面高度)、用与上面相同的方法组装的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 实验结论:根据水、煤油、酒精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小药瓶要贴上标签,不要混用。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 试验方法: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如果能找到壁很薄的气球,光靠手掌提供的热量(双手握瓶),也能使气球竖立起来。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铁垫圈一个,木板、小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方法:1.在木板上钉两个钉,便两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垫圈最好是铜的,直径要大一些。 2.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记录单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 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 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学案)

实验报告 时间_________ 实验(分组)桌号________ 同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 一: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标准溶液为盐酸,待测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铁架台(含 ___________ )、 实验药品:O.1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 酚酞(变色范围8~10) 三: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 (H+ )处/ (酸)=c (OH-)內(碱)】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______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一一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 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一一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 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滴定管一一先用____________ 洗涤,再用 __________ 润洗2~3次。润洗液从滴 定管排出。 锥形瓶一一用__________ 洗净即可,不得 ______ ,也不需________ 。 3、量取:用___________ 量取出一定体积(如10.00ml )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 意,使液体充满_____________ ,若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_________________ 以赶走气泡,调整起 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读数时,视线必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注入锥形瓶中。 用____________ 量取标准液盐酸,不留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1]

NaOH滴定HAc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测量未知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NaOH溶液(标准液)、未知浓度的HAc (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酸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HAc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溶液不变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NaOH,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滴定次数待测酸溶液体积/mL 标准碱溶液的体积c(碱)滴定前滴定后体积 第一次 第二次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氢氧化钠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醋酸恰好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3次。 (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三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 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水的净化实验报告

水的净化实验报告 实验者姓名: ,同组实验者: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练习利用简易方法净化天然水。 实验用品 仪器: 。 药品: 。 实验步骤 一.浑浊天然水的澄清 在两个小烧杯中,各加入100mL 浑浊的河水(或湖水、江水、井水等)。一份搅拌,静置,观察现象,此种水的净化方法叫______________;向第二份水样中加入少量经研磨的__________粉末,搅拌,静置,此种水的净化方法叫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两份水样进行比较:较澄清的是第___________份净化过的水。 二.过滤 1、过滤适用于分离_________性与_________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其操作要点是: 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 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1)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 ① ; ②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 ; 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空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设计图如右。 请你帮他继续设计:小卵石、活性炭、石英沙三种材 料的位置,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请写出对应③所需 的材料名称为 ,其在简易净水器中的作 用主要是 。 三.消毒 向过滤后的水中滴加几滴新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或通入一定量的氯气,此过程为 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资料 实验报告单 湘教版

年级班姓名:成绩: 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观察化石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器材:不同时期化石的录相 实验步骤: 观察不同时期化石 实验现象: 1、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只有()。 2、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出现了最早的()。 3、距今3.06年前的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只有()。 4、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出现了()。 实验结论: 我发现生物变化规律是从()到(),从()()到(),从()到()。 问题讨论:

年级班姓名:成绩: 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自然选择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明白在绿色的草地上,绿色的昆虫更能适应环境。实验器材:绿色短线、红色短线、白色短线、黑色短线若干。秒表 实验步骤: 将同样多的绿、白、红、黑四种颜色的短细线散落在绿色的桌布上,细线代表生活在草丛中的昆虫。我们扮演昆虫们的天敌,捡拾起来的细线就代表此昆虫被捕食了。记录一分钟内捡拾细线的数量。 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绿色白色红色黑色 实验结论: 在绿色的草地上()的昆虫更适应环境。 问题讨论:

年级班姓名:成绩: 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观察人的手和黑猩猩的手 实验目的:通过对观察人的手和黑猩猩的手的比较,分析人的手和黑猩猩的手的相似之处。 实验器材:黑猩猩的视频 实验步骤: 观察人的手和黑猩猩的手 实验现象: 1、都有五指。 2、黑猩猩用草秆取食白蚁 实验结论: 人类很早就发现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些动物与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称它们为()。 问题讨论:

水的净化实验报告

水的净化实验报告 实验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 ,同组实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练习利用简易方法净化天然水。 实验用品 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一. 浑浊天然水的澄清 在两个小烧杯中,各加入 100mL 浑浊的河水(或湖水、江水、井水等)。一份搅拌,静置, 观察现象,此种水的净化方法叫 ___________________ ;向第二份水样中加入少量经研磨的 _________________ 粉末,搅拌,静置,此种水的净化方法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现象,两份水样进行比较:较 澄清的是第 ____________ 份净化过的水。 二. 过滤 1、过滤适用于分离 ___________ 性与 ___________ 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其操作要点是: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空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设计图如右。 请你帮他继续设计:小卵石、活性炭、石英沙三种材 料的位置,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请写出对应③所需 ,其在简易净水器中的作

实用文档之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实用文档之"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 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课后巩固: 1、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润洗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量 筒 2、准确量取25.00mL 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 碱式滴定管 3、有一支50mL的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0mL刻度处,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都流下排出,承接在量筒内,量筒中溶液的体积() A、大于40.0mL B、为40.0mL C、小于40.0mL D、 为10.0mL 4、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浓度的浓硫酸,其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稀硫酸溶液100mL,操作方法是:在___ _里盛适量蒸馏水,用___ _滴定管取1mL浓硫酸,使其缓缓沿烧杯内壁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___ ____中,并用___ __搅拌,以达___ __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实验 报告单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过滤泥水实验报告单 11.如何知道过滤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怎么样把硬水转化为软水?学生姓名: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练习,学习过滤的基本操作 2.进一步了解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泥水 三、实验装置:(右图)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 b c d 四、实验步骤: 1.制作过滤器 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 度,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稍低,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由滤纸和 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滤液浑浊。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要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引流用的玻璃棒要靠 在三层滤纸的一侧。漏斗下端的管口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 3.按照实验装置图组装仪器装置,组装时由下至上,由左至右。 4.过滤 五、讨论 1.有一杯浑浊的天然水,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净化程度较高的是哪一种 2. 3.滤纸一定要和漏斗贴紧,不能留有气泡,为什么 4. 5.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为什么过滤时玻璃棒起什么作用? 6.过滤后的水是纯水吗可以用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玻璃棒 7. 8.过滤操作主要去除水中的什么杂质? 9.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0.过滤后的水比较澄清但有颜色、有臭味。如何去掉颜色除去臭味呢?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学案)

实验报告 时间_______实验(分组)桌号_____ 同组同学 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 _______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 一: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标准溶液为盐酸,待测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含_________)、 _____。 实验药品: 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 酚酞(变色范围8~10) 三: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H+)×V(酸)= c(OH-)×V(碱)】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_____: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滴定管——先用________洗涤,再用_________润洗2~3次。润洗液从滴 定管____排出。 锥形瓶——用________洗净即可,不得_____,也不需_____。 3、量取:用__________量取出一定体积(如10.00ml)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意,使液体充满__________,若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____________以赶走气泡,调整起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读数时,视线必须要与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注入锥形瓶中。 用__________量取标准液盐酸,不留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高中化学实验-实验5 水的净化与水质检测

实验5 水的净化与水质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子交换法制取纯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电导率仪的使用;掌握水中常见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个单元过程处理后成为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常规供水(即自来水)。但是自来水中仍含有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杂质,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总量高达l000 mg/L(GB5749-2006),而化学实验室等许多部门要求使用TDS 小于1mg/L以下的纯水。因此必须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处理,才能使用(见教材第二章实验用水的种类与选用方法)。 目前普遍使用蒸馏法或离子交换法净化自来水,制取的水分别称为蒸馏水和去离子水(或离子交换水),可以满足一般实验之需。有时为了特殊需要,常常进行二次或多次交换蒸馏,或者蒸馏后再交换,或者交换后再蒸馏,以制备更纯的水。此外,还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净化水。 1.离子交换法制水 与蒸馏法相比,离子交换法因其设备与操作简单,出水量大,质量好,成本低,目前被众多化学实验室及火力发电厂、原子能、半导体、电

子工业等多部门用来制备不同级别的纯水。本实验用该方法净化自来水并对得到的水质进行物理化学检测。 离子交换法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一类不溶于酸、碱及有、离子。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分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类,每类又有强、弱两型用于不同的场合。制取纯水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3R SO H -+- (如国产732型树脂)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3R'N R OH +-- (如国产717型树脂)。当自来水依次流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常见的无机物杂质Ca 2+、Mg 2+、Na +、K +、23CO -、24SO -、 Cl -等被截留,置换出H +和OH -。离子交换反应为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 +型离子交换树脂) 2+2+3233(R SO )Mg 2H Mg 2R SO 2K 2H 2R SO K H -+--+++++??-+??-+??-???? 垐垐垐垐?噲垐垐垐?交换过程洗脱或再生过程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 -型离子交换树脂) +24+42444N Cl 2OH 2Cl 2R N OH SO R N )SO 2O 2R H +------??+??+??+????垐垐垐垐?噲垐垐垐?交换过程洗脱或再生过程( 置换出来的H +和OH -结合:H +(aq)+OH -(aq)→H 2O(l) 在离子交换树脂上进行的交换反应是可逆的,当水样中H +或OH -浓度增加时,交换反应的趋势降低,所以只通过阳离子交换柱和阴离子交换柱串联制得的水仍含有一些杂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可在阴离子交换柱后接一个阴阳离子树脂混合柱,其作用相当于多级交换,交换的H +和OH -立即作用形成水,且各部位的水都接近中性,从而大大降低了逆反应的可能性。 树脂有一定的交换容量,使用一段时间达到饱和,失去正常的交换能

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 时间实验(分组)桌号合作者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 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 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 三:实验原理: c(标)×V(标)=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H+)×V(酸)= c(OH-)×V(碱)】 四:实验过程: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 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如20.00ml)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意,调整起始刻度 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赶尽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 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如颜色不明显,可将锥形瓶放在白瓷板上或者白纸上)。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